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种树致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4    阅读:

篇一 种树致富
女海归江虹弃高薪回乡当农民种树带乡亲致富

  安徽商报讯

  (记者 方荣刚)“80后”女研究生江虹曾留学澳大利亚,老家在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为创业她放弃在外企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租用农民土地种植景观树,“海归当农民”成了当地人热议的话题。

  江虹研究生毕业后,在IBM中国公司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一年多后辞职回老家种树。江虹说,去年3月,她和农户签订2600亩土地流转30年的合同,投入资金600多万元,4月份荒山平整完毕,种植了1000亩油茶树,由于经验不足,加上技术不成熟,油茶的成活率只有20%左右。

  种油茶受挫,江虹下定决心另辟蹊径,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尝试带动乡亲们致富。去年年底,她又购买了桂花、广玉兰、紫薇、冬青等景观树5万余株,栽植面积300多亩,目前长势良好。 “读书目的有很多种,造福社会是根本! ”江虹说,她坚信生态农业前景广阔,这也是大别山区农民求发展的好路子,她会坚持下去。

篇二 种树致富
童鸣初:让一棵树增值20倍年赚千万的种树高手

  >>>三农致富殿堂

  >>>《致富经》官网

  这是一棵树龄10年的枫树,在市场上能卖3000元左右,它的主人精心养了它10年,这一天,却要把它从中间劈开。

  童鸣初:“绳子栓松一点的话或者是不牢,啪一下子,这个力道很大的,几千斤的力道,绳子一下断了或者太松了,一下就报废掉了,树纹要是直着上去就好了,要看树纹的,要看。”

  记者:“现在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童鸣初:“对了。”

  工人:“有时候弄一棵树报废掉的也有。”

  童鸣初是要挑战这棵树的极限,不仅劈开树干,还要连树根也劈开,枫树又脆又硬,弄不好这棵树就要折断。

  记者:“你们家自己种树吗,师傅?”

  工人:“种的有啊。”

  记者:“你们自己这么弄吗?”

  工人:“我们没这技术,这个要技术不敢弄。”

  工人:“我们在这里学,学了以后,我们回去也搞。”

  在当地这样劈树的,童鸣初是第一个,他对这个技术已经研究了6年。树根劈开了以后,童鸣初让工人把树干向一侧用力拉开,最终,这棵树变成了“人”字型,下面能容一个人通过,这基本上达到了童鸣初想要的效果。童鸣初为什么要把好好的树劈开呢?

  童鸣初:“这棵树你现在是卖3000元钱,以后能卖3元万5年以后,10年后不止,肯定还要贵了。”

  在这个园子里,还有很多树都被童鸣初劈过几刀,而开过刀的树,价格会翻番,有的甚至是原来的10倍。不仅如此,在童鸣初的园子里还有各种各样奇特的树。

  童鸣初:“这里边有一棵小树,种子掉进去,苗出起来,这个是无意之中的,稻草包得很好的,种子出来以后,苗出不出来。”

  记者:“这是它吗?”

  童鸣初:“是它。”

  记者:“大树里面还能长一棵小树。”

  客户单爱林:“我给它取个名字叫怀中抱子。”

  童鸣初:“这边看看也挺漂亮的,这个是多少年才能长成这样的艺术,瘤,而且是健康的。”

  苗木经销商陈太生:“宝贝,他这个园子里都是宝贝,有的只不过是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客户徐小华:“我们浙江省他那里最出名了。”

  记者:“以什么为出名呢?”

  客户徐小华:“大树稀奇古怪的树,他那里最多了。”

  这些树吸引了很多买家。但他们来到这里,一般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童鸣初:“2万元钱会卖,2万元元是看看的,这棵树会卖吗,2万元钱卖了我变败家子了。”

  客户张小妹:“这里可能是除非你给他很好很好的价格,可能他会动心,要不然他不会动心的。”

  客户单爱林:“现在的树按照我们想像也就值1万元左右,给他出20万元他也不会卖的。”

  浙江省长兴县种植苗木25万多亩,是全国闻名的绿化苗木产地,童鸣初2000年进入这个行业,曾经也和大多数同行一样满足于一棵树几十元钱的利润,而现在他是当地种植苗木附加值最高的人,这都跟他一次广东之行有关。

  童鸣初身材瘦小,这样的体格,在农村干活是很吃亏的,但童鸣初却立志做一翻事业。1987年,他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第一个在县里种植葡萄,之后他又承包村里150亩荒山种果树,2000年,长兴县苗木产业开始兴旺,童鸣初把果树改种苗木,当时培育一根香樟树的小苗可以赚1毛钱,一亩地利润2万元左右,童鸣初已经感到非常满足。然而2005年,一次广东之行后,童鸣初不再满足于这样的赚钱速度,他收购了一棵没人要的树,并且让它增值了20倍,这是怎样的创业故事经历呢?

  2005年的一天,这个叫郑南的苗木商找到童鸣初,要推销一棵没人要的树。那棵树没有土球,树根裸露在外面,已经严重失水,郑南联系了几个买家,都不想要。

  郑南:“好多收购商,都不愿意收购,他说这棵树,怕种不活了,没有卖的价值了。”

  童鸣初:“我看他的树是这样斜过去的,又折过来,再又弯过去,再又弯过来,再又翘天上去。”

  眼看1000多元买来的树要砸在手里,郑南找童鸣初也是碰碰运气。

  他没有想到,童鸣初看过树后,爽快地出了1500元买了下来,郑南很庆幸自己没有亏本。然而,三年之后,郑南多次跟妻子提起了这棵树,都说卖得后悔了。

  郑南的妻子朱秋琴:“晚上看电视没事,他说我搞一棵树卖的很便宜,现在很贵的,本来现在卖可以卖很多钱的。”

  一棵谁都不敢要的树,童鸣初却让它增值了20倍,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这之前,2005年8月,童鸣初听说广东省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有很多名贵的树,童鸣初准备了200万元钱,去陈村想买几棵好树,但他没有想到,这200万元连半棵树也没买回来。

  童鸣初:“当时就是这棵树,里面是个老太婆,这棵树真好,我们想把它买回去,老板娘说460万元,我们一听傻眼了,200万还不够买半棵树。”

  在此之前,童鸣初见过的最贵的罗汉松也就20几万元钱,但这棵罗汉松,经过人工造型,主人精心打理,树形丰满,树干苍劲,200万还不够买半棵树。

  这棵开价460万的罗汉松,让童鸣初开始关注造型树市场,他了解到,苗木的市场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绿化环境向为美化环境转变,那些造型特殊的树利润远远高于普通苗木。从广东回来后,童鸣初看到了那棵没人要的三角枫树潜在的价值,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这棵树。这棵树经过修枝、拉片,造型已经变得非常奇特。

  童鸣初:“这棵树你看,弯来弯去,现在是多好的一个艺术品,这棵树我这样一做变成了一棵艺术树了,现在很漂亮了,以前光秃秃的根都没有,人家又怕种不活,你看这个下面放一个茶几喝喝茶,或者放一架钢琴或者是放个桌子,很有味道的,但我这棵树的升值空间是非常大的。”

  郑南:“现在总要值3万元以上,现在保守的价格,3万元。”

  记者:“增值了20倍。”

  郑南:“是,最起码也要增值20倍。”

  苗木经纪人陈太生:“这棵树有几百年了。”

  记者:“这棵树当时是从哪儿收来的?”

  苗木经纪人陈太生:“安吉。”

  苗木经纪人陈太生:“当时在一个院子里面,鸡和牲口就关在里面,踩来踩去,泥土踩掉了,上面的根暴出来,一个结一个结的,那是好几百年的东西。”

  记者:“收的时候多少钱?”

  苗木经纪人陈太生:“1万多。”

  记者:“现在多少钱。”

  苗木经纪人陈太生:“现在这棵树值几十万了,现在这棵树是镇园之宝,现在搞不到,你出钱就买不到,就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你看看公园里也找不到这样的东西。”

  在这个叫快活林的园子里,移栽了很多童鸣初收来的珍品树。

  童鸣初:“檀树,青檀,它是在安微大山里面,瀑布冲刷上百年以后,形成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特有的形状,买来是1.8万元钱,这棵树是从我们这牛头山里面,石头里把它炸出来的,这棵树长在石头上,太湖石上已经有七八十年了,是一棵柿子树,柿子树长在石头上,长了七八十年了,柿子和石头长在一块,所以取名叫事事如意,这棵是朴树,买来的时候就2.5万元钱,2.5万元买的,嗯,这棵桂花树买来的时候12万元,还有那一棵树买来是很贵的。”

  记者:“戴头巾那个?”

  童鸣初:“戴头巾那棵是杜鹃,20万元。”

  记者:“这树不起眼还那么贵?”

  童鸣初:“杜鹃那是。”

篇三 种树致富
植树与养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致富故事

植树与养牛:北京女子内蒙古拓荒   核心提示: 在内蒙古戈壁滩上,7500亩沙荒地能生产出什么?经过7年的努力,它可以养育400多头奶牛,20万棵树,实现自身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这个农场的建设者,两个来自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调整着他们的初衷和梦想。   记者第一次见到许文丽,是2007年11月底在北京一家酒店的大堂。她与两个朋友一起,与一个匈牙利客商洽谈项目。她梳着精神的短发,一身深紫色套装,面对一份英文的现金流量表和商业计划书,用英语与对方从容交流。   第二次见到许文丽,是一个月后在内蒙古通辽火车站。严寒中,她开着一辆风尘仆仆的切诺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大皮靴,在车站接上我,便直奔农机公司,给农场拖拉机买配件,给农场变压器买专用油。   北大荒的“王国”   从内蒙古通辽市出发,向北沿304国道行进约90公里,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   公路两边望不到边的土地,冬天枝叶落尽。随着生态的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大量荒原,当地人称之为“坨地”。仅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约1/3的地只生产沙砾和杂草。   “你当年怎么会到这里来?”我问道。   “2000年,通辽市招商局带我们来这里考察投资。从日照、积温、降水量和土壤地貌等来看,这里的土地,远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我妈听说我要来内蒙古开农场,急得一晚上嘴边起了一圈水泡。第二天跟我来看这片地,说,土地是带不走的,如果你要在这里经营,就必须留下来。等这块地有价值了,你也老了。   我原来想,这就是我后半生的事业。当年沙荒地承租金,每亩每年只有5~20元。我的计划是第一年先承包3000亩荒地,造林10万棵。每年扩建3000亩,10年可建成一个3万亩的农场,拥有100万棵杨树。   为了防风固沙,林带是按网格状规划的。网格间的空地,可种植多年生牧草,通过划区轮牧的方式养牛。我算过,3万亩的林地逐年进入采伐期,每年10万棵杨树,可以支持一个中型的木材加工厂。林间草场,可以存栏2000头大牛。”   许文丽一边开车,一边激动地回想自己当年的梦想。   “7年来,你们一共开发了多少荒地?”我问道。   “只有7500亩。我用了原计划70%的时间,只完成原计划25%的任务。照现在的情形,我们暂停了所有的扩张计划。”许文丽明确地回答着。   2001年前后,共有7家企业来这些荒地投资。如今

只有满根农场存活下来,维持运转。   冬天的农场   离开304国道,驶上青灰色乡村公路。半小时后转入坑坑洼洼、没有方向的辽阔荒原。一群红白花或黑白花的牛,在树林里寻找从积雪中露出梢头的枯黄牧草。   许文丽说,农场要到了。   机器的轰鸣声渐渐从远处传来。这是农场正在铡秸秆,为牛群过冬做食物储备。   冬天的原野阴郁萧瑟,灰蒙蒙的。机器声越来越近,色彩也生动起来。路边铺着大片澄黄,那是牛群过冬的食物——25万捆秸秆。黄色尽头,是一栋亮眼的房子,红色彩钢瓦屋顶,淡黄色墙。屋檐下一口接收卫星电视的大锅。   这就是满根农场的场部。红色砖墙围起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院落,大门是雕花的铁艺栏杆,进门处对称立了一排铁杆。一到夏天,铁杆上缠绕青翠的植物,搭成绿色的拱棚。   西边,是占地50多亩的养牛场,有9排50米长的标准化牛舍和3个敞开式大牛圈。北边,是一排高大的库房和一个100多平米的饲料加工车间,库房里有两台大型拖拉机。车间和库房后面,是两个40多米长、8米宽、2.5米深的青贮壕。另外还有10个30立方米的青贮窖,里面都已储满加工好的青贮饲料。   东边是新盖好的一排房子,大约有400多平米,包括职工宿舍、餐厅和两个机加工车间。从大门向南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层叠叠的树林。   农场家庭只有两口人,38岁的许文丽和她的丈夫朱东。许文丽短发,个子不高,但性格坚强。她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朱东总是戴一顶棕黑色的毛皮帽,穿深蓝色棉夹克。他是农场的兽医、电工和机械师,负责一切技术活。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1988级学生。许文丽学工业经济。朱东是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国有大型航运公司从事金融工作。   来通辽前,他们都只在画片上看过牛。现在,他们已成为种树和养牛的行家,衣服下摆和皮靴上,沾满农场必不可少的碎屑:黄色是秸秆碎末,棕色是牛粪渣或泥浆,白色是给小牛喂奶沾上的奶星。   气象台刚发布大风寒潮警报:三天后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20度。农场有很多事情得准备:野外的牛群要赶回场部,牛群按怀孕、即将临产、哺乳期的母子、断奶的大牛犊、身体强弱等分成五群,分别关进牛舍,用青贮玉米、粉碎的秸秆和精饲料混合饲喂,直到明年春天冰消雪融,牧草返青。   “北京小姐”的美称   背着许文丽,工人们都称呼这个美丽的女孩为“北京小姐”

。   这是7年前当地人对她的称呼。7年之后,“北京小姐”成了许经理 ,当地人成了满根农场的工人。   他们悄悄观察着“北京小姐”的生活:刚来时可年轻了,像个大学生。现在长胖了,得有106斤。屋里铺木地板,还有一架钢琴。开一辆1997年买的北京吉普,雨刷不好用,右边车门必须掌握一种精确的平衡技巧才能打开,后车门得从车里打开。   “北京小姐”,还有很多当地人看不到也无法理解的生活。   她从小生活在中国科学院。父亲是联想集团成立初期香港特区研究发展部的总工程师。许文丽从父亲身上看到上一代知识分子改革创业的艰苦。“那时我爸已经50多岁,带着几个年轻人去香港特区建立联想的研发部门,租很便宜的集体宿舍,每天挤地铁上班,下班回家自己做饭。”   “我大学时常去国企参观实习。我觉得国企肯定搞不好。我去过一家国有钢厂,在车间里转一圈,觉得捡破烂都能成百万富翁。”   “1992年毕业分去首钢,我没去。我想过自由而自主的生活。我和丈夫有个约定,以毕业5年的1997年为界。如果我用创办私营企业赚的钱先买房子和汽车,他就辞职加盟。如果单位先给他分房子和汽车,他就在单位干下去。”   1994年,许文丽在北京成立一间礼品公司,五年时间内赚得千万。1997年,朱东从国企辞职,加入许文丽的公司。   准备晚饭时,许文丽说起自己喜欢的俄罗斯文学。“看了《复活》,很感动,觉得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人公在救赎女囚犯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得到救赎。”   许文丽,红色夹克衫,黑色牛仔裤,系着纱巾,站在一辆红色拖拉机上。拖拉机后面是一片荒地,只有六道新土的犁痕,这是为造林开的树沟。更远处隐约的几个小黑点,那是六座坟,一间土坯房。春天的科尔沁沙地,正在刮一年一度的沙尘暴,天地一片昏黄。许文丽兴致勃勃地忙碌着,尚未预感到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这是一张2001年4月18日的照片——满根农场刚开建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电,甚至没有住的地方。   刚来时,当地林业局告诉许文丽,荒原上每亩地的造林费大约是200元,包含树苗、机耕、栽植和最初两次灌溉的费用。缺乏农业生产经验的许文丽,认为成本很低。干起来才知道,还必须打深井,配套灌溉设施,前三年每年至少浇5次水,加上修枝、打药、看护、10年的土地承租金(累计200元)等,以每亩地造林80棵计算,10年下来每亩累计成本在1600元

左右,而且此费用的75%都发生在前3年。   反过来又一算,1600元10年换来80棵树,每棵树的成本2 0元,售价可达60~80元;如果进行深加工,每棵树的价值可达150~200元。许文丽又满心欢喜地干起来。   当地蒙古族老人告诉她,她所承包的这片沙荒地,上世纪50年代是一片茂盛的草场,有许多野生的榆树和山杏,灌木丛中有野兔、狐狸,还有鹰。50年来,这里人口增长了50倍,灌木都被人们砍去当柴烧。60年代以粮为纲,将这里几千亩湿地草场翻耕种水稻,没过两年,湿地草场全部盐碱化。分包土地以来,陆续有人将这几千亩退化的坡地草场翻耕,种植绿豆。几年下来,土地全面沙化。   听着老人的叙述,许文丽更加相信这土地的潜力。2001年4月,造林之后就将这几千亩土地用围栏围封,禁止耕种和放牧。到2003年秋季,不仅首批种下的10万棵树长了起来,3000亩土地也覆盖了草皮。   许文丽说:“我只不过是还原了这块土地应有的价值。我们这儿,本就应该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   许文丽提起通辽,总是说“我们这儿”,仿佛她就是一个通辽人似的。   2004年,许文丽又承租相邻的4500亩荒地,两年栽下10万棵树。再后来树成林,于是野兔回来了,狐狸回来了,鹰也回来了,林子里还有刺猬和许多不知名的鸟。   2004年,许文丽开始建养牛场,从100多头发展到400多头。最早买来的母牛已经在农场生下第三个牛犊。在这里出生的第一个母牛犊,也马上就要做妈妈了。   2007年底,站在2001年4月18日照片的位置看过去,最早栽下的一批树已有碗口粗细,四五层楼高。夏天到来,农场染上大自然的颜色,蓝天白云,绿草黄花,树木和牛群充满生机。农场的生活呈现出许文丽想要的“自由而自主”。   美女成“养牛匠”   2003年,许文丽和朱东在土坯房的位置建起新房。房子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单层砖墙,靠烧小锅炉取暖。   没人告诉他们,一栋建在荒原中央的单层砖房,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无法保暖。“冬天应该对房子进行保暖改装,在外面围上泡沫板。但造房子时屋顶和地板没做保暖处理,热量还是会流失,只能多烧煤。”朱东说。暖气管烧得烫手,但热量很快通过单层砖墙渗透到外面,屋里必须偎着电热器才感觉温暖。   2007年12月28日,大风雪开始了。风在荒原上空滚来滚去,撞到场部的彩钢瓦顶上,发出打

雷一样的噼啪声。大风经常导致停电,而锅炉的热水需要依靠电力在暖气管内流动。最糟糕的是半夜停电。有一次,朱东不得不半夜去工人房挤热炕。   冬 天是农闲季节,场部不过十几个工人,“邻居”在几里地以外,也少有客人。生活的主要乐趣来自于农场最多的动物——牛。许文丽给牛起了“美人系列”的名字,比如“白美人”“黑美人”“大花美人”。   早上赶牛出栏,她会满心欢喜地赞叹:“看,多漂亮,大眼睛,双眼皮,多美的身材,犄角也好看。可不是每只牛都当得起‘美人’的称号。”   “嗯,起码‘笨熊’的妈就不行。”朱东应和着。“笨熊”的妈叫“熊猫”,长相憨厚,敦实,一边一个黑眼圈。它已经为农场生下三个牛犊,分别叫:“小熊猫”“小花熊”“小笨熊”。   冬天是小牛犊出生最频繁的季节。2007年的最后几天,每天都有小牛出生。有时候,值班的工人,会在凌晨4点敲许文丽的窗户,说“又有牛犊子生下来了”。每只小牛出生,许文丽都得亲自去照看。   小牛刚生下来,身上沾满液体,需要母牛及时舔干,不然会被冻死。碰上生第一胎或母性不强的母牛,就得把牛犊抱进屋里,许文丽和工人一起帮小牛擦干身体,甚至要挤母牛的初乳,人工喂两次小牛,直到它能自己站起来觅食母乳。   执着的农场梦想   7年之后,农场就已生长到极限。许文丽现在觉得母亲说得对,土地是带不走的,和一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无法共老。   我问道:“后悔吗?”朱东说:“干的都是正事,没什么好后悔的,就是没有在北京时收入多。”   许文丽说他们这几年既没有浪费过时间,也没有浪费过钱,所以也就心安理得。   许文丽说偶尔回到北京,看到有些洗浴中心和娱乐城装修得金碧辉煌;回过头来看内蒙古的小学、医院,却如此简陋,设施严重不足。看到一些时尚消费类的杂志,纸张印刷如此精美;回过头来看内蒙古的孩子,课本是简朴的,没有课外书,有的连练习本都买不起。   不过,她仍然觉得这块土地有希望。如果把满根农场比做一个荒地生产力的实验,“我觉得,技术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满根农场证明了这些土地是可以产生价值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

篇四 种树致富
致富种植树--楸树简介

致富种植树--楸树简介楸为紫薇科,梓树属,学名

Catalpabungei,楸树原产我国,

分布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南始

云南,北到长城广大区域。是珍

贵优质用材唯一在我国分布最为

广泛的树种。

楸树有较强的消声、滞尘、

吸毒能力。尤其对二氧化硫、氯

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对土

壤条件要求不严,抗旱、耐寒,故盛开的楸木花在我国近百分之七十的国土面积上都适宜生长。楸属虫媒花,花蕊具粘性,花粉不受风力传播(大面积种植不会造成北京的“杨花暴”,有损人健康)。花不仅美观而且叶与花落期短,对环境无污染,被列为环保树。2002年联合国世界健康学会将其定为“人类健康树种”;首都北京在深受一年一度的“杨花暴”之后确立把楸列为北京绿化主树种;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营建环渤海湾京津生态圈主绿化树种;上海市政府在“世博园”及城建中也将楸列为主树种,而云贵川农民则有种楸的传统习惯……

楸的灭顶之灾

楸材花纹美观、抗潮、抗虫蛀,有中国木王、中原红木之称。由于采伐不当,加上楸花花多实少,很少结种,致使许多原楸产区楸已濒为“临危植物”。更危险的是近年在一些地区掀起的“楸种植热”中,由于盲目扩繁和“营养袋”苗、使“楸线虫病”及病毒病原体病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传染蔓延,使这一珍贵树

种面临灭顶之灾。

楸的起死回生

楸根线虫与松根线虫病一样,一旦

感染很难治愈,我们采用多种办法取得

良好效果:一是培育抗线虫品种;二是

建立无疫母种园;三是用综合技术防

治,预防二次感染。近年我们经反复实

验在与楸同属的梓中筛选出抗根线虫

品种。并采用嫁接技术将梓作为枮木,

有效解决了楸根线虫对楸的危害。在枮楸线虫根瘤

与楸嫁接亲和性上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并采用“无土休眠储运法”实行无菌、无土移栽,使楸出现起死回生的生机与商机。

无疫区的建立

近年楸根线虫的传播,主要在中原及北方地区,病原体为楸根线虫及植物病毒,传播主要为“营养袋”。而在云贵一些传统种植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尚未发现楸根线虫和病毒病害入侵。经过近五年的筛选,我们已在云南腾冲、贵州黔南、黔西与农户建立了“万株优良楸种源”定为楸扩繁母种树。并与当地有关部门确立了“不引进外来品种”的原则,建起了楸的无疫母种基地。

发展规划

这些技术的突破,潜在着无

限的商机,因而建立一个科研、

生产为一体的机构,完全可以引

领楸在我国广大地区的发展。

【种树致富】

一、成立楸研究开发中心,

为民营科研机构,该项工

作已实际运行多年,登记挂牌的

时机已成熟。庭院古楸树

二、建立高科技工厂化育苗

场,采取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前

题是“科技含量”与“无毒、无

菌、无虫”苗的生产。创品牌,

当领军企业。

三、成立楸产业协会,以协

会形势建立优质楸产业化基地。

四、创建科研、生产、加工、

直销一条龙的大型木业产业企业。楸木原木

五、楸木成材价格逐年上涨现六十年以上的特级材每立方接近人民币万元,而二三十年的成材原木价格已近肆千元;经我方脱毒嫁接的楸苗,年生长量突破三米,按三十年成材价值,平均株年增值超过人民币200元。【种树致富】

楸木家

篇五 种树致富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

永乐,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2012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自2013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二)

本人马治虎,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1988年毕业于关帝中学高中部,现为**镇倪丁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

马治虎的父亲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实农民,家里兄弟六人,家境苦困,兄弟六人如果都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传统农民的话,那么他们都将重复父亲的生活,贫寒交迫,甚至更加困窘。对他们兄弟六人来说,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老辈们几十年几百年走过的路,还是开拓创新,趟出一个自己的新天地呢?马治虎经过认真的考虑,率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展种植业。其他几位兄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支持他,马治虎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致富之路。

最开始决定种树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很不看好,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连他的父亲都担心,反对他种树,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东挪西凑的几千元钱,要是再亏了,不仅不能有收益,还会欠一堆债务。但马治虎坚信,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创造生态绿色农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仅会有好的经济收益,还能造福村民,造福子孙。但最初的两年,由于缺乏销路,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收益并不好,还欠了不少债务。陷入困境中的马治虎并没有退缩,他积极的想点子、找出路,在生态中宁、宜居中宁建设的大环境下,在**镇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马治虎改变了思路,开始承包景观绿化带绿化植树工程,这不仅解决了树苗的销路问题,还因减少了中间购树环节而节省了成本。马治虎认真完成接到的每一个景观带绿化工程,不偷工减料,不弄虚作假,树木成活率高。他的工程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一致认可,接到的工程也从几千元的小工程扩大到100多万的大工程,工程涉及地域也从**镇扩大到了中卫市。随着马治虎种植业和绿化带工程越做越好,他的兄弟们也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创业致富,他们兄弟六人也开始联合起来,扩大了种植面积,所承包的工程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甚至邻近村的村民也开始在他的工程队打工,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不少青年村民也开始努力辟蹊径、拓路子创业致富。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日子越过越好后,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1996年至今,从一般村队干部到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他一直勤勤恳恳的为村务工作默默奉献,先后多次获得了各种市、县、镇级奖励和荣誉。【种树致富】

在创业和致富的道路上,他深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党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于2012年取得了宁夏设施种植学校中专学历,进一步提高了学历水平。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但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增加经济收入,过上好日子;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

倪彦虎,男,1982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09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种树致富】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

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种树致富】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四)

——福兴乡同仁村王允

王允,男,现年26岁,黑龙江省鹤岗市福兴满族乡同仁村村民。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福兴满族乡福兴中学就初中,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在绥滨县电视广播大学继续学习,2010年9月至今任福兴乡同仁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

王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自小就跟随父母到农田里劳作。干农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却无形中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2005年10月,王允选择离开家乡去山东青岛打工,年轻的他梦想着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当时他在那里做过服务员、司机、工艺品销售员等工作,辛苦打拼了一年多,却仅能维持个温饱,这让他感觉到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最初的梦想其实是那么远不可及。即便如此辛苦,他还是为了那所谓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乡,觉得自己没能混出个模样给父母脸上增光,直到2007年3月,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家里农活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在父母再三的央求下,他终于决定回家。虽然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没有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这将是他终生的财富。

回家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但这却让他倍感压力。虽然他对种地并不陌生,但也不十分精通,他按照父辈们的传统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可产量很低,辛勤耕耘的收入仅够家中的部分开支,这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干农活和外出打工的这些经历,注定让他成为一个不服输的人。

2009年,同村有一户村民的10垧旱田要转包,当他看到那片地水源充足,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签订租地合同,期限3年,通过贷款一次性交付地租18万元。到了生产时季,他将这10垧旱田及自家原有5垧地都改成了水田,由于第一次种植水稻经验不足、设备投入较大、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致使这一年收入微薄,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他积极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向当地种植大户取经,向乡种植中心人员请教。

2010年,在乡种植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对照过去,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应用水稻鉢盘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当年垧产达到16000斤,较上年增产2000斤,增幅15%,年收入15万元。通过不断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他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

手。王允富了,但他不忘乡亲父老,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周围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同仁村大部分青年思想得到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种田,王允是当之无愧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1年同仁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并光荣的当选了同仁村水稻种植合作社团支部书记一职。当选后,王允为做好青年工作,王军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树正气形象。 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讲学习。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他坚持从《团章》和最基本的团务知识学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青年工作业务知识,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爱岗敬业讲奉献。他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注重听青年声、知青年情、懂青年心、办青年事,竭诚为青年服务。为改变村里年轻人原有的赌博、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他挨门逐户去做工作。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人生的价值与哲理,科学种田新技术,并组织本村的青年到周边村镇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种植经验与致富门路。他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了本村的一批热血青年。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本村一时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的热潮。同时,王允始终把团支部组织阵地建设做为团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提高团员素质、发挥团员作用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对团支部的各项软硬件进行更新整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团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针对青年思想教育不够的问题,组织制定了支部学习制度,组织合作社的团员青年以集中学、分散学、个别辅导的形式共同学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团支部结合农民科技致富需求,举办水稻科技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达62人,青年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他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对'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种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自从他进入专业合作社以来,先后已发动15户青年团员种植户开发水田,在这15户中他选出3户作为典型,进行实地入户传授科技种田经验,使他们快速掌握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典型户的带动,许多传统种植观念的农户也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并实现了增产增收。村民刘胜本人有残疾,父亲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生活极其贫困,他曾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王军主动找到他,问题明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号召合作社中的青年团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帮物,在春耕生产时边忙自家的活,边带领大家干他家的活,还主动义务出车为他买籽种、化肥,使这个十七年没有用过化肥的农户种上高产田,老父亲看了电视,妻子养了肥猪,儿子上了大学,家庭当年就脱了贫。 王允充分发挥了一个团支书在农村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现在的王允,家里各类大型农机具齐全,去年又新购置了一台私家轿车,生活可谓越来越好,可他说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的理想是让全村家家都有小轿车,每户都过上富庶>幸福的生活。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王允正是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诗篇!

篇六 种树致富
让你大开眼界的五大创业赚钱怪招

让你大开眼界的五大创业赚钱怪招

好多朋友都问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招数?现在做什么赚钱呀?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你是不是也在为到底做什么最赚钱而苦恼呢?这里告诉你让你大开眼界的5大赚钱怪招,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第一招:随机附送

美国有一家T恤专卖店,店内装潢雅致,墙壁上多种设计精美的图案一字排开,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美观大方,有的艳丽夺目。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内的一个角落摆着一部用来刺绣的木架。老板深知自己的专卖店资金少,担心库存占用过多资金,一次不能进太多货。为此,她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种附加服务,在顾客买好T恤之后,老板便会建议说:“请挑选一个您喜欢的图案,好吗?”如果对方同意,店员就会用机器将图样印在T恤上。 第二招:赚未来钱

一位美国人喜爱摄影。一天,当他将相机对准一群正在嬉戏玩耍的儿童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回家后,将其细化整合,制定出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很多年过去了,这位年过半百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刊登了一则广告,说手上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待售,每张的价格为150美元。当年的那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都很怀念已逝去的美好童年,非常想知道小时候的模样。这位美国人之所以大发其财,奥秘就在于此。

第三招:一石二鸟

荷兰有一家旅馆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危险。一天,老板看着旅馆后面的一块平地,想出了一个点子。第二天,他在旅馆大门边贴出一幅大广告,上面写道:“本CYE旅馆计划将后面的空地提供给顾客种纪念树之用。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种下一棵树。为了留下永久的纪念,我们将给你拍照,并在树上悬挂刻有你尊姓大名和种树日期的木牌。下一次光临时,出现在你眼前的将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本旅馆只收取树苗费。” 第四招:创意产品

李晓丽的醋吧里卖的醋,学名叫醋饮。醋吧属于静吧,在服务上和酒吧、茶艺馆差不多,不同的是醋饮是一种新型的饮料。不了解的人很多,所以接待客人的时候需要更多地介绍相关的知识。经过她的努力,了解醋饮的人不断增多,醋吧的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第五招:变价游戏

台北有一家专门经营玩具的商店。前不久,老板采购了两种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类似的玩具小猴。其中一种产自香港,另一种来自日本。在柜台上,它们的标价都是50元,但前来选购这两种玩具的人寥寥无几。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老板沉思起来。最后,他眼前一亮,决定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他将香港制造的玩具小猴提价到每只70元,而日本产的玩具小猴仍然标原价。顾客发现这两种原本就相差无几的商品,价格的悬殊竟如此之大。

篇七 种树致富
绿化致富故事

福建漳州云霄县:台湾罗汉松引种成功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花木网—闽南日报 时间:2011-08-18 阅读次数:6 中国花木网08月18日资讯:本站编辑人员从闽南日报获悉 8月16日,在漳州市云霄县马铺乡杉脚村,计生户罗良荣正在仔细地修整自己成功引种的台湾罗汉松。他告诉笔者,他种植本地罗汉松已6年有余,他试种的台湾罗汉松经过他的精心培育,如今长势良好。 据罗良荣介绍,罗汉松由于它的特性,生长速度偏慢,但是花费同样的时间,培育出来的台湾罗汉松每株销售价格是同规格的本地罗汉松的两倍。头径3厘米的台湾罗汉松每株销售价格100元左右,生长时间大概为4年。罗良荣充满信心,“再过两年半,我的这批台湾罗汉松就是我的‘摇钱树’了!”去年,马铺乡实行幸福工程,采取“农业园+计生户”的模式,引导并扶持罗良荣引进台湾罗汉松。在乡计生协会的牵线搭桥下,罗良荣顺利拜师学艺,向成功培育台湾罗汉松的台农郑经润学习培育技术。 台湾罗汉松的成功引进与培育,给了罗良荣很大的信心。他的种植园在峰头水库库区范围内,库区所形成的小气候,尤为适合培育罗汉松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名贵花木。罗良荣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扩大种植园规模,不断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品种。如今,他的60亩名贵花木种植园,两亩的台湾罗汉松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的种植园,成了名贵花木的集聚地。日本罗汉松,印度的紫檀、檀香,欧洲的火焰木、凤凰木,台湾的栾树,中国的黄金熊猫、红豆杉、茶花树等名贵树种“接踵而至”,先后“落户”。当地政府也成立库区花木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名贵花木的种植面积多达2000亩以上。 河南:不种粮食种“风景” 农民靠发展稀有苗木致富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花木网—河南日报 时间:2011-06-24 阅读次数:914 中国花木网06月24日资讯:本站编辑人员从河南日报获悉 日前,平舆县李屯镇官余村的苗木基地里一片浓绿,农民余振长坐在与乡亲们一起创办的稀有苗木园里算着收入账,笑容不由在脸上绽放。余振长等人以北京等大都市作为服务对象,靠产销高档苗木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在李屯镇普照寺村七叶树苗木基地里,稀有苗木种植协会会长林军正在忙着管理树苗。林军栽培的七叶树花朵美丽、果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林军介绍道:“一亩幼苗2000株左右,除去肥料、用工等开支,按如今的市场价格,一年亩收入七八万元!”在普照寺村的另一个苗木基地,刘新华、张卫东、张家庆等农民正忙着为鸽子树、红叶石楠、

北海道黄杨、大叶女贞等稀有苗木清除杂草。提起种树这个致富门路,张家庆立即喜上眉梢:“今年春天,我把3000多株树苗运到北京新建成的别墅区里去卖,净赚了15万元!” 不久前,该县老王岗乡黄湾村村民黄德松接待了县林业技术观摩团的客人。黄德松投资40多万元引种了60多亩美国竹柳树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如今树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据黄德松介绍,美国竹柳又称“乔木速生王”,既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又是极佳的观赏彩色树种。 这群庄稼汉不种小麦、玉米,专种“风景”和“氧气”,种出了“摇钱树”。他们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组建了长剑绿化苗木、绿源花卉、阳光花卉有限公司等7个稀有苗木栽培企业,集种植、销售、繁育、推广为一体,以稀有苗木交易市场为联络点,依托稀有苗木种植协会在全国大都会建“绿色银行”。目前,仅李屯镇就成功引种了稀有树木40多个系列14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800亩,年销售量220万株,近几年来,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 从绿色奥运的理念中,敏锐地发现了苗木产业的商机,他提前6年开始种植绿化苗木;看到绿化苗木朝大规格发展的趋势,创新方法,嫁接母树,改造废弃苗木,用一年时间培育出同行需要8到10年才能培育出的大规格苗木。先知所以先行,先行所以先胜。”2010年10月16日,CCTV首届“全国十大三农致富榜样”用这样的颁奖词描述了我省唯一的获奖者,山东先禾园林公司总经理李培智。   获奖后,41岁的李培智又多了几分自信:“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行业。要敢于在市场最低潮的时候抄底……”话语之间透露出一股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睿智。   9年间三次转行   1992年,在淄博商校毕业后,李培智被分配到县粮食局招待所工作,专管购货等后勤保障,经常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李培智的眼界、思路逐渐开阔起来。 3年后,不满足于现状的李培智毅然辞职下海,自筹资金5000元,开始了创业之旅,依托当地临南蔬菜大市场,他搞起了以粮食、蔬菜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几年下来,虽然没挣到多少钱,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   临邑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看准这个蕴藏巨大财富的行业后,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3年、心里多少有底的李培智决定彻底放弃自己的老本行。 1998年,他转而经营成品油、液化气生意,由于他思路新、善经营,几年间就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业绩让李培智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商业黑马,并建立起广泛而坚实的人脉资源。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李

培智在运送液化气的路上经过潍坊市区,他看到那里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施工。李培智下车与苗农攀谈后得知,由于绿化苗木用量大,苗木行业市场前景很广阔。   “一亩苗木收入一两万元,是一亩小麦、玉米收入的几十倍”,一位苗农的话让李培智心中一动。经过多次外出考察调研,他决定再次转行进军绿化苗木种植行业。   2002年春天,李培智在家乡承包了一片占地68亩废弃果园,开始搞苗木种植。   “如果前面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我,我一定会迈着大步向前走。”当被问及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转行时,李培智笑着说:“‘兵不打无准备之仗’,九年间三次转行,每一次都不是草率决定的,多方考察了解并经过深思熟虑、确认可行是我涉足陌生行业的前提。”   3年创下1亿资产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提出“绿色奥运”宣传口号。李培智立即意识到,未来几年,北京及其周边城市肯定会需要大量的花木进行绿化。发现这一商机后,他果断购进了大批量苗木进行培植。   当年春天,李培智花费百余万元从南方购进了 6000棵雪松,“这种南方玩意儿在咱这能活吗? ”村里乡亲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不久后,一场多年不遇的寒灾不期而至,原本长势旺盛的雪松一下子被冻死 1000多棵,经济损失20多万元。   始料未及的灾害,让李培智看到了苗木行业中暗藏的风险,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几天的冷静思考后,倔强的李培智设法联系到山东农业大学园林系的专家上门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专业人才加入园林管理与生产中,第二年,雪松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这次冻害也让李培智更加清醒,他开始有重点地选择国槐、法桐、白腊等适合北方生长,管理费用较低、利润空间较大的乡土树种种植。从2005年起,李培智陆续将4000多株大型雪松售出,用于北京及周边城市的绿化。   2002年春天,临邑县电业公司决定让李培智承建该单位的绿化工程,整个工程造价20多万元,须在1年内完成。李培智爽快地答应下来。但对方要求,绿化树木要选择胸径8厘米以上的大规格彩色树种,这成了一个难题。   当时,李培智栽植了不少彩色观赏树种,但都是刚种植的小树苗,培育成大规格树种至少需要10年时间。而要完成绿化工程,仅大规格树种就需要100多棵,到哪里去寻找这么多的观赏树种呢?李培智到外地找了1个多月,也没有找到足量的苗木。   交工日期日益临近,李培智越来越焦灼。一次,李培智偶然发现用桃和杏的小树苗嫁接的观赏树幼苗成活率高、长势良好,便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果树

直接嫁接大规格观赏树呢?说干就干,他收购了大量淘汰果树,并花费15万元从国外引进十多个品种的观赏树枝条,搞起了果树嫁接试验。   2003年,李培智的试验成功了!看到一地的彩叶树种,同行们目瞪口呆,原本只能当柴烧的淘汰果树摇身一变成了观赏苗木。李培智将嫁接的大规格观赏树用在电业公司的绿化工程上,顺利通过了验收。   嫁接大规格观赏树,不仅缩短树种生长年限,而且大大降低成本。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培智用同属性树种嫁接培育出了十多个大规格花灌木,形成自己园林的特色和优势,在苗木行业站稳了脚跟。至2005年,李培智只用了3年多时间,就创下了1个多亿的资产。   敢闯敢干的“李大胆”   2005年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慌在苗木种植户中蔓延。造成这种恐慌的是苗木行情的一落千丈。连续4年上涨的苗木价格,因市场供大于求,于2004年秋季瞬间跌倒谷底。   “原来,胸径5厘米的白蜡树苗一棵能卖到30元钱,而在当时, 3块钱一棵也很难卖出去。”李培智回忆说,不少人纷纷逃离苗木种植行业,甚至砍掉苗木改种庄稼。   就是这时,李培智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他申请承包了3000亩土地,开始大量收购农户们卖不出去的小苗木。不到2年时间,李培智共收购了30万棵农户们卖不出去的小树苗,最多的时候,他请了500多个工人干活,仅工钱一天就支付一两万元。两年间李培智共投入9000多万元,还欠下3000多万元的债,这一做法遭到亲戚朋友们的极力反对。和他一起从事苗木种植的叔叔极力劝他抽身而退,工人们也说李培智在“瞎作”,担心自己付出劳动得不到报酬。   2008年春节是李培智终生难忘的日子。亲戚朋友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李培智承建的绿化工程没有结账,收购的苗木没有卖钱,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除夕深夜,别人一家都沉浸在迎新年的喜悦气氛时,李培智家却被两个讨债的人砸开了门。   “少的时候几个人,多的时候二十几个人每天堵在办公室门口、追到家里向他讨债。 ”公司会计乔珍珍回忆说。   尽管如此,李培智却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创业路上,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具备勇敢、果断的气魄和充满激情的坚持精神,才能迅速抓住机遇;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过人的智慧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避开风险,取得成功。”   “收购农户的树苗等于是老百姓帮我们种了5年,自己没有投入一点成本,所以,绝对不会赔!”对自己的决定他信心十足。   2008年春节过后,李培智收购的苗木中,有很多长成了大规格苗木,到了

寻找销路的时候。   在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北京华源发苗木花卉交易市场,看到李培智带来的大规格观赏树种,经销商们既惊讶又兴奋,因为此时北京的很多绿化工程都急需栽上即可成景的苗木,而这样的苗木又很稀缺。许多经销商纷纷与他签订购销合同。此时,之前收购价仅为每棵5至10元的苗木卖到了2000元一棵,李培智获得了百倍的收益。他也因此被同行们公认为是有胆有识的 “李大胆。”   扩张之路无止境   李培智于2003年注册成立了集花卉苗木培育、种植、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山东先禾园林工程公司,一心一意投入了苗木种植行业。从2008年起,李培智出售苗木,加之承建绿化工程,年营业额达到6个多亿,成为苗木行业的一方霸主。2009年,他的苗圃获评“全国十佳苗圃”、 “山东省绿化奖章”。   创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李培智停下前进的脚步。苗木生产经营成功后,李培智又抓住时机,成立了以苗木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集团。目前集团拥有自建基地3000余亩,联建基地3万余亩,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集苗木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养护、生态旅游为一体,多次中标天津滨海新区、宁夏、西安等地的重点工程。每年综合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带动了5千余户农民发家致富。   富了不忘思源。李培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先禾公司的名义成立了 “弱势群体救助中心”,近年来先后在抗震救灾、救助失学儿童及孤寡老人等公益事业中捐款累计达 300余万元,2008年获得德州市“最具爱心捐献榜样”、“德州市和谐使者”等荣誉。   李培智说,现在他的理想是在每个省会城市周边建立一个 5000至10000亩的集花木生产、动物养殖、餐饮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园区以苗木超市为主体,形成 “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打造中国苗木行业的 “巨无霸”。   人物简介   李培智,山东临邑县人,1969年出生,山东先禾园林苗木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荣获“CCTV全国十大三农致富榜样”、“山东省林业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绿化奖章”、“德州市最具爱心捐献个人”、“德州市和谐使者”等称号。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佳苗圃”。 网上销售六大禁忌作者:林小虎 来源:中国花木网—小虎花木有限公司 时间:2010-12-25 阅读次数:19971:忌买家咨询不回复,宜在2-4小时之内恢复,可以答疑解惑。 2:忌商品描述与实际不符,宜实话实说。 3:忌在买家之后发信联系,宜首先EMALL联系或者电话联系。先取得买家信任。哪怕稍迟些发货,买家也不会有抱着上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最火的生意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