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4    阅读:

篇一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黄鹏:大学生创业开设计公司一年利润百万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周萍英

  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近日启动,曾获得该项大赛获奖选手的黄鹏,大学期间便用好点子将自己卖出了好身价。2016年,才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的他,设计公司年利润已近百万元。

  他是一名艺术专业学生,是刘强东看好的创业者,也是去年京东创培营唯一入围的湖北高校选手,和刘强东近距离接触半年。“艺拍即合”平价艺术品交易平台,正是这半年京东创培营辅导下的潜力项目。

  好点子铺开创业路

  黄鹏是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学生,去年毕业。

  他来自湖北省大悟县农村,为了帮家里人减轻经济负担和体验生活,2012年高考后,还没等到通知书下来便和一个同学去了广州的一家瓷砖厂打工。在瓷砖厂里,黄鹏在冒着热泡的泵浆车间硬是坚持了45天,总算挣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5000多元钱。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他立下未来创业的决心。

  由于自己是名艺术生,黄鹏开始考虑在文化创意方面创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他在大一下学期召集了几名同学,成立了“小黑马设计小组”。开始在校园内帮学校的一些职能机构和学生组织设计文化产品。“创意行业,拼的就是一个新。”黄鹏说,为了让公司里的职工们都能保持丰富的创意,黄鹏总是带着职工们一起参加各种创意比赛。

  2013年,黄鹏携公司骨干成员参加DI创新思维大赛亚太区北京国际邀请赛,获得了亚太区艺术类一等奖。

  他们开始为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进行VI设计和广告设计,“小黑马设计小组”发展成武汉马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黄鹏从刚进校的贫困生变成了注册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团队还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一系列奖项。团队5名成员参加湖北省首届“赢享未来”职场精英选拔赛全部晋级36强,黄鹏则斩获亚军。此外,他还入围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平价艺拍平台搭艺术桥

  和京东CEO刘强东的亲密接触,让黄鹏对自己的创业之路有了更明晰的想法。2016年4月,黄鹏从全国近一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入围“京东首届创培营”的7名学员之一,也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名入选者。在京东的半年时间里,获得了诸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刘强东和他在餐桌上的第一次谈话:“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放下所有功利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在筛选掉继续经营原公司和回农村做农业两条路后,他最终定下了做线上线下结合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目标。“专业是艺术,也是我感兴趣的。但国内现有几个大的交易平台,艺术爱好者要是想在这些平台上交易,必须要有营业执照或不菲的保证金。”黄鹏希望建立一个老百姓买得起、艺术家作品有地儿展示并销售的平台。

  普通艺术家的手绘作品卖100-500元,签约大家的画定价也不能超过5000元。这是黄鹏对自己打造的“艺拍即合”平台产品的定价。

  平价并不意味着质低。比如,目前已经签约的工笔画名家郭念桐,市场上价格在8000元每平尺,而在艺拍即合平台即使是4平尺的画最高也只卖5000元。据悉,目前已经签约的全国知名画家已达上百名。

  如今,花60万元投入的艺拍即合网站已上线,位于五洲艺术城8000平方米的实体展厅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篇二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杨咏珊:借来3万元开始艺术气球创业发家

    核心提示     小小的气球能做成什么呢?它能做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小熊;能做成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能做成一对结婚的新人;能做成一个海底世界;能做成情人手里的一束花……     没想到吧,普普通通的气球能变出这么多花样。发现气球“魔力”的是南宁市一名女企业家杨咏珊,在首届广西女企业家、城乡女能人、女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产品(成果)展上,她就带着她的艺术气球亮相了。她是怎么发现这一商机的?又有什么样的创业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发现创业商机     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杨咏珊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因为女儿特别喜欢气球,这给她带来了商机。     2011年初的一天,女儿突然跟杨咏珊说:“妈妈,我想要一个汽车气球。”汽车造型的气球?杨咏珊找遍了南宁市都找不到。女儿告诉她,是在外公家的电脑上看到的,于是杨咏珊打开了电脑搜索。没想到鼠标一点,点出了一个创业的机会。     在网上,杨咏珊第一次看到各种各样的进口气球和艺术气球场景,就喜欢上了。有艺术基础的杨咏珊对手工的东西很感兴趣,同时她也很喜欢做有创意、激发灵感的事情。她决定要去北京、上海等地看看。     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杨咏珊才了解到,原来气球能创造出各种场景和造型,而且这在国外市场已经很成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深受欢迎。“这个行业在国内已经发展十年了,而我们南宁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是,抱着创业的热情和浓郁的兴趣爱好,杨咏珊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起步艰辛     创业资金只有借来的3万元     杨咏珊已经两三年没有工作了,要想出来创业,资金就是第一难题。可是这个商机就这样放过太可惜了,于是杨咏珊从朋友那借来了3万元放手干了起来。     租好工作场地,筹备好公司基本用品,杨咏珊手里只剩5000元了。如何打开市场让别人了解这个新鲜的东西呢?杨咏珊先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个艺术气球,拿着自己做的宣传彩页给朋友介绍。后来,有朋友的公司开业了或搞活动了,就试着请杨咏珊用她的艺术气球来布置会场、营造气氛。因为进口气球的成本比国产气球高很多,“我只能做好布置方案,接了单子客户付定金后才能进气球来做。”杨咏珊坦言,起步的阶段很难。但是,当她的作品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称赞声一片。     得到肯定后,杨咏珊看到这个气球背后暗藏着一个很大的市场,从宝宝百日宴、婚宴、公司庆典、主题活动等等,都是艺术气球的用武之地,而且艺术气球能根据每个不同客户的特点,营造个性化的场景。“从开业到现在,我们做了60多场,没有一场是一模一样的设计。”杨咏珊说。     创业心得     有创意才是生存力     其实,在杨咏珊发现艺术气球之前,南宁也有人做过,可是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做手工,需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意,要有设计的理念。”杨咏珊总结他人失败的经验说道。     在杨咏珊看来,如果只是做气球造型,很多人都会,从淘宝上批发气球回来,动手琢磨一下就会做了,也会做得不错,“这么好看的气球,站在公园门口卖给小朋友,肯定很好卖。”但是,杨咏珊不仅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创业网:    杨咏珊记得有一次给南宁一家知名美容院开业庆典做会场布置,为了设计适合的风格场景,她整整想了一个晚上,脑袋都是空白的。到次日凌晨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她根据该美容院的特点,用玫瑰设计了一个场景,“客户很满意我们的设计。”杨咏珊说。     为了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杨咏珊带上优秀员工去跟多次获得国际气球艺术大赛冠军的老师学习以提高技术,虽然公司还处于创业起步阶段,但她开始有了长远的计划。等有资金了,先开一家形象店,让更多人了解、接触艺术气球;等有足够的技术人手了,想做创业项目的培训,让爱好手工的妇女来学,“哪怕她们做不到我这一步,也能靠做这些艺术气球卖来养活自己。女企业家,要对下一代和社会有责任感。”杨咏珊如是说。     创业启发     从杨咏珊创业故事里,也许能给还在创业路上困惑的人一些启发:起步创业很简单,但是坚持就很难。坚持做下来除了需要意志力之外,还有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创造力,只有在这个行业里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行业发展、走得更远。

篇三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基督教造型艺术

Jidujiao zaoxing yishu

基督教造型艺术

Christian fine arts

以基督教圣经、教义、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事迹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雕塑,以及教堂、修院、祭坛等建筑物所表现的造型艺术。

早期基督教造型艺术 一般认为,公元2世纪下半叶或3世纪上半叶就有基督教艺术的存在,在形式上受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自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廷以后,君士坦丁堡作为艺术中心,在这里产生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属于“基督教的”艺术风格──拜占廷艺术。这种艺术风格不但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占统治地位,对整个基督教会都有重大影响。习惯上称早期基督教艺术为前拜占廷艺术。

在没有正式的教堂建筑以前,早期基督教会利用较宽敞的私宅举行宗教仪式,如为纪念耶稣最后晚餐,就在餐厅里举行祝谢饼和酒的仪式。3世纪初,基督教的教义、礼仪和组织形式逐渐定型化,“宅第教堂”应运而生。起初只是利用较大的私宅加以扩建和装修,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杜拉-欧罗普宅第教堂(231)遗址,包括一长方形大房间和四个较小房间,还设有洗礼间和洗礼池,墙上绘有圣经故事壁画,如基督行神迹、墓旁的三个马利亚、好牧人、亚当与夏娃等。这些壁画虽然粗糙,但对后世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

在基督教受迫害而处于地下状态的时期,殉道者的墓地成为信徒聚会的重要场所。根据基督教身体复活的教义,早期教会对死者的遗体十分重视,而殉道者更受到信徒的崇拜,因而埋葬殉道者的墓地──地下墓窟得以保存了大量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现存的地下墓窟多建于3~4世纪,在罗马近郊最多,约有40余处,在巴黎、小亚细亚、北非等地也有少量发现。这些墓窟都以殉道者的名字命名,最著名的是圣普里西拉墓窟。墓窟内有铭文、壁画、石棺等。铭文的字体古朴庄重,还有古老的表象如锚和十字架的图形作装饰,在洞顶或墙壁白色或乳白色的背景上,用红色或绿色的细线条划成圆的或方的几何图形,画面为圣经故事,题材多属遇难得救之类,如《在火炉中的三个以色列人》、《约拿与大鱼》、《狮子坑中的但以理》、《亚伯拉罕献以撒》、《拉撒路复活》以及别的神迹,这和当时基督徒被迫害的状况有关(见彩图《擘饼》(罗马普里西拉地下墓窟壁画,2世纪))。在壁画中还大量出现象征基督教信仰的各种表象,如鸽子、棕树枝、鱼、饼和篮子等。石棺本是罗马的传统,早期基督教徒也用石棺装殓死者,但石棺上雕刻的是基督教的人像,常见的是耶稣受洗图,还刻有鸟兽、昆虫、花草等图案。

罗马地下墓窟

石棺浮雕(5世纪)

教堂建筑在基督教艺术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自基督教合法化及国教化以后,大型教堂建筑迅速发展。此时的教堂基本上是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式的格局 (见教堂)。按照尊敬殉道圣徒的传统,往往在圣徒墓地上建造宏伟的教堂,供信徒朝圣。在罗马城最早的教堂是拉特兰宫的圣约翰教堂(约建于320),随后为圣彼得教堂(约建于400)和一系列以圣徒名字命名的教堂,如圣克雷芒教堂(约建于360)、圣保罗教堂(约建于385)、圣撒比拿教堂(建于422~432)、圣母大堂(建于432~440)等。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建造的教堂结构比较复杂。君士坦丁堡的神圣使徒教堂(建于333~361,已毁)和相传为耶稣葬身处的耶路撒冷圣墓大堂(约建于 340)是当时许多教堂的标准模式。早期教堂建筑的外部一般都较简陋朴素,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4世纪教堂壁画早已无存,保存比较完好的是镶嵌画,在罗马、米兰、拉文纳以及其他许多地方古老教堂的墙壁上、圣所的天花板上还保存有大量镶嵌圣经人物图画和各种图案 (见彩图镶嵌画《好牧人》(425~450)、《圣母子》(罗马普里拉地下墓窟壁画,3世纪))。在雕塑艺术方面,由于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反对偶像崇拜的传统,所以早期

基督教艺术中没有与异教神像类似的立体雕像。常见的石棺浮雕制作也比较粗糙,最有名的石棺浮雕是名为《两兄弟》的胸像,还保存着古典雕塑的特点。4世纪时盛行圣徒崇拜,常用象牙或贵重金属制成容器来保存圣徒的遗骨、遗物等,这些容器上面有精致的雕刻,有圣经人物肖像,也有别的图案,工艺水平相当高。

耶路撒冷圣墓大堂

拜占廷艺术 自从帝国迁都拜占廷,帝国的文化中心随之东移。基督教艺术在继承罗马人文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吸收叙利亚和东方神秘主义成分,逐渐形成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拜占廷艺术风格。拜占廷式教堂建筑一方面继承罗马式大会堂空间宏大的特点,但更为强调情绪效果,如采用圆形穹窿屋顶,象征上帝君临天下的最高权柄和苍穹对人类的荫庇;中心式封闭的教堂造成人在上帝环抱之中的感觉。圣索菲亚大堂就代表了从西方到东方这种艺术风格的转变。拜占廷镶嵌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从拉文纳等地教堂保存的大量拜占廷镶嵌画可以看出,它们以象征主义手法,突出表现神秘的属灵世界。画面上的人像,比例拉长,大眼小口,表情严肃凝滞。虽经常出现基督与使徒等形象,但一般不着重描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以其东方君王式的威严神态使人产生敬畏和虔诚的情感。人像在整个画面中占较大比例,且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一般为世人在底部,其上是教士,再上是由圣徒环绕着的天使和“圣家庭(”包括耶稣、马利亚和约瑟,有时还加上马利亚的母亲亚拿,以及以利沙伯等),最上面是基督,十字架也经常出现。拉文纳圣维他勒教堂内的镶嵌画是拜占廷镶嵌艺术的代表。雕塑艺术以浮雕为主,如圣撒比拿教堂著名的雕花大门(5世纪中),由许多块刻着圣经故事的木板组成。拉文纳正教洗礼堂墙上有16面石膏彩塑,为5世纪后期作品(见彩图《先知》:意大利拉文纳正教洗礼堂彩塑(5世纪))。6世纪,在教堂内的圣所与会堂之间隔着一道木板屏风,板上有浅浮雕圣像,以后屏风的面积逐渐加大并定型化,形成代表东正教特色的圣像屏风。基督教合法化以后,用莎草纸书写的经卷逐渐被比较昂贵耐用的羊皮经卷所取代。现存的羊皮纸圣经手抄本如 6世纪著名的《维也纳创世记》(见彩图死海古卷、细部)和《罗桑诺福音书》,不但书写精美,且绘有插图及图案。有的圣经手抄本还有雕花木板、象牙板或镶嵌着珠宝的贵金属板作成封面,图案优美,制作精良,是名贵的艺术品。

拉文纳圣维他勒教堂镶嵌画(6世纪)

726年,东罗马帝国下令禁止圣像崇拜,东派教会的造型艺术受到限制,直到843年才取消禁令(见圣像破坏运动)。圣像破坏运动结束后的两个世纪是拜占廷权力的巅峰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包括壁画、镶嵌画、雕塑、珐琅制品、丝织品等,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因此被称为拜占廷艺术的第二次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典型的教堂平面呈正方十字形,即希腊十字架形。教堂中央是一巨大穹窿屋顶,有的还加上四个辅助的山穹窿,故又称五点式结构,威尼斯圣马可大堂(建于1042~1089)就是著名的例子。木板圣像绘画 (icons)开始流行于君士坦丁堡,后传入俄罗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于988年信奉基督教以后,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曾集中了大批拜占廷的艺术家和工匠,形成俄罗斯风格的基督教艺术。如著名的圣像《弗拉基米尔圣母》(约1130),虽然还是拜占廷式的,但已显示出一种新的、人性化的风格。俄罗斯正教教堂采用希腊十字架形的模式,拜占廷的尖顶穹窿,著名的有分别建于基辅(1037)和诺伏哥罗德(1045~1052)两地的圣索菲亚大堂。

威尼斯圣马可大堂内景

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使这个东方最繁华的城市遭到空前浩劫,无数艺术珍品毁于一旦。但拜占廷艺术并未就此衰亡,而继续在东、西方发展。教堂建筑趋向小型化,穹窿屋顶较小而高,重视外墙装饰,建筑样式美观而多变化。约建于1250年的雅典圣埃勒夫特里奥大堂(又称小都主教座堂),长约11米,宽约7米,穹窿圆顶的直径不到3米,用大理石建成,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教座堂。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堂中作于13世纪的镶嵌画《祈求》(希腊文Deёsis,为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基督在祈祷,两旁分别为马利亚和施洗约翰),人像比

例适中,形象生动,圣母充满温柔与母爱,基督也不再是令人生畏的君王。14世纪初出现微型镶嵌圣像,在木板或蜡板上镶嵌金银和别的贵重材料,小的只有20厘米左右。10~15世纪是俄罗斯基督教艺术的黄金时代。俄罗斯圣像画家的代表当推希腊籍画家提阿凡那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领报大堂的圣像画《祈求》为其代表作。深受提阿凡那斯影响的俄罗斯僧侣画家鲁比列夫的名作《旧约三位一体》(约1410),为拜占廷圣像画中习见的主题:三位天使(借喻天父、基督、圣灵)在亚伯拉罕家作客,画面充分表现新的俄罗斯风格──亲切而富于人性化(见彩图拜占廷式圣像画《三位一体》(1410~1420))。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俄罗斯教会居于正教领袖地位,拜占廷艺术对俄罗斯仍有一定影响。莫斯科的圣巴塞尔大堂(建于1555~1560)就是俄罗斯风格的拜占廷式教堂。

圣索菲亚大堂镶嵌画《祈求》

罗马式艺术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后,西方的文化艺术有一个停滞衰退的时期,至11世纪才开始复苏。在此期间,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在政治和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加冕。查理大帝企图在西方恢复罗马帝国的统治,加强对教会的控制,提倡恢复古典的基督教文化艺术。他召集大批基督教学者、艺术家,兴办学校,修建宫廷、教堂和修院,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为11世纪文艺复兴的先河。962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意志皇帝奥托一世加冕,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随着帝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增强,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了规模宏大的教会中心。斯拜尔大堂(建于1030~1061)已显示出罗马式建筑的特点,与沃尔姆斯大堂和美因茨大堂同为德国最古老的罗马式教堂。

10世纪初,克吕尼修会发起改革运动。以宏伟壮观的教堂建筑、富丽堂皇的陈设和装饰、隆重繁缛的礼仪作为重要的传教手段,是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当时宗教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世纪具有欧洲地方特点的罗马式艺术风格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以后,西派教会势力增强,欧洲各地竞相兴建或修复教堂和修院。11~12世纪盛行的罗马式教堂突破早期罗马长方形会堂的传统,平面呈拉丁十字架形,横厅加长,中殿向东延伸,在中殿超过横厅的部分与东端的圣所之间为圣歌队(或称唱经班)席。外墙厚实,窗户较小,门窗上部为半圆形拱环。12世纪初,克吕尼修会在欧洲有300多所修院,为了适应礼仪的需要,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完全排除拜占廷的象征主义。在17世纪罗马圣彼得大堂建成之前,法国勃艮第克吕尼教堂是全欧最大的教堂。该堂连同它的名贵壁画毁于18世纪末。在它附近的贝尔采镇还保存着同一时期、出自相同画家的巨幅壁画,为这一时期罗马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12世纪初一些新修会兴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西多会,他们反对豪华的教堂建筑和装饰,禁止绘画和雕塑,更反对用珠宝和贵金属制作圣器,甚至不惜将原有的这类艺术品烧毁。但在修院抄录圣经的重要日常工作中,并不排斥艺术创造性,因而留下了艺术价值很高的手抄本。12世纪有的教堂用大理石拼成几何图案作为装饰,这种大理石镶嵌艺术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如西西里蒙里尔大堂(建于1174~1182)墙面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镶嵌,图案为阿拉伯式的。这座教堂的结构为罗马式,而尖拱则来自伊斯兰教传统。

哥特式艺术 12世纪中,法国首先出现高耸挺拔的教堂建筑形式,即所谓哥特式。据说,哥特式一词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史家瓦萨利,他把所有非希腊罗马的艺术贬之为“哥特式的”(Gothic,哥特人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日耳曼民族,曾入侵意大利),此词后来变成专指这种建筑形式的名称,并泛指同一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不再含有贬意。哥特式教堂的特点是高耸,用尖拱代替圆拱,墙壁较薄,层迭的窗户占墙面很大面积,窗框的形状也多样化,建筑物以细圆柱支撑,屋顶用肋状拱券以增加高度,外面用飞扶壁支持,欹斜的屋顶复以薄石板。在高高的塔楼上再加上锥形尖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高空,但法国教堂比较少用尖塔。

彩色玻璃花窗是哥特式教堂的共同特点。从12世纪中到13世纪,在巴黎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建起一批宏伟的哥特式教堂,如圣得尼斯大堂(建于1135~1140)、沙特大堂、巴黎圣母大堂(建于1163~约1250)、瑞姆斯大堂(建于1211~1290)、亚眠大堂(建于1220~1288)、博韦大堂(建于1247~1272)等。教堂外部,尤其是正门立面,用雕像和浮雕装饰,具有庄严美。13~16世纪哥特式教堂遍及欧洲主要国家,如意大利的米兰大堂(1387始建)、德国的科隆大堂(1248始建)均为世界闻名的哥特式教堂。英国的哥特式教堂比较简朴,不如法国哥特式之高耸,最古老的英国哥特式教堂是索尔兹伯里大堂(建于1220~1258)。 索尔兹伯里大堂

哥特式雕塑艺术的中心在巴黎,它继承了罗马式的内容和形式,但更追求自然和完美。雕像由初期的比例拉长、僵直站立的程式(如沙特大堂所见)转变为比例适中、姿态自然、表情安详的新风格(如瑞姆斯大堂所见)。意大利雕塑家尼古拉·比撒诺和乔万尼·比撒诺父子为比萨大堂和锡耶纳大堂雕制的大理石讲台,造型优美,雕像生动。哥特式教堂以彩色玻璃装饰为主,壁画较少。尼德兰画家胡·凡·艾克和扬·凡·艾克兄弟共同创作的祭坛圣画《敬拜上帝羔羊》是传世名作。这组画在12块形状不同的橡木板上的圣画以献祭的羔羊(象征基督)为中心,象征人类的堕落与基督的救赎。

14世纪,以耶稣受难为题的绘画和雕塑十分普遍,并出现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圣像──耶稣苦像。还有种名为《哀悼基督》(拉丁文Pietà,意为虔诚)的圣像也很常见,内容是悲戚的圣母把耶稣的尸体抱在膝上。十字架受难向来是一个最常见的题材,但此时流行的形式是特别夸张地表现死亡的痛苦与丑恶,并突出展现耶稣身上的伤痕和流血的伤口。这种令人悚然的表现方法显然与1347~1350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以及百年战争、天主教会大分裂的动荡的时代背景有关。

文艺复兴艺术 15世纪初,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开始出现古典罗马式的建筑,穹窿圆屋顶,半圆拱窗户,希腊式圆柱,简单流畅的线条。到16世纪这种建筑已逐渐取代了中世纪末期的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教堂建筑是罗马圣彼得大堂。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方面。它彻底改变了呆板的、程式化的传统,出现了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画面多以大自然或建筑物为背景,以和平宁静的人物形象表现宗教的虔诚。佛罗伦萨画家乔托开创的人文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重大影响,作品有《圣法兰西斯之死》、组画《基督的一生》等。文艺复兴初期的宗教名画有马萨乔的《纳税金》、《亚当与夏娃被逐》,弗兰切斯加的《圣十字架的传说》、《耶稣诞生》、《耶稣受洗》、《复活》等,结构严谨,形象生动。文艺复兴盛期以罗马为中心,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进一步发展了气魄雄伟、优美典雅的古典风格。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记》、《末日审判》均为传世之作。拉斐尔一生画了100多幅圣母像,其中《西斯廷圣母》最为杰出。威尼斯画家提香着意刻划人物性格,他的《埋葬基督》,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悲伤、焦急、怜爱的心情。西班牙画家埃尔·格里柯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感情,由于受到拜占廷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注重表现神秘主义的效果,把人从现实引向另一世界,《基督复活》为其代表作。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祥地德国,为宗教论争而大量发行的宣传品中,大都印有版画插图。德国画家丢勒在油画、版画、雕塑等方面均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油画《四使徒》,木刻版画《启示录》插图,铜版画《骑士、死神、魔鬼》等。(见彩图《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作、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作)

《敬拜上帝羔羊》中的亚当与夏娃

文艺复兴雕塑家突破中世纪身裹厚袍的雕像传统,创作出圆雕裸体人像。多那太罗的《大卫》铜像,是第一个裸体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具有庄严、雄浑、完美无疵的特点,代表作有《摩西》、《大卫》、《哀悼基督》等。

亚当与夏娃被逐 马萨乔作

丢勒的版画《启示录》插图

摩西 米开朗基罗作

巴罗克艺术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宗教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大致分为新教和天主教两个阵营。新教主张信徒与上帝直接交流,不需通过外界的媒介;而且认为,神像会导致偶像崇拜,所以反对在教堂内悬挂带有神秘色彩的圣画,反对陈列雕塑圣像。天主教特兰托公会议则于1563年重申圣像的重要意义。反宗教改革的主力耶稣会强调教堂的建筑、装饰、陈设、圣像等,均有助于坚实信仰,战胜邪恶,因而接受并发展以奢侈豪华、雍容富丽为特点的巴罗克艺术。耶稣会的第一所教堂──罗马的耶稣教堂(建于1568~1584)由维克诺拉设计。这座教堂结合中心式教堂与长方形教堂的优点,既便于举行隆重的礼仪,又利于讲道。这座巴罗克式教堂影响欧洲教堂建筑近4个世纪之久,各地争相仿效,形成所谓耶稣会风格;并且随着耶稣会的传教活动,影响还扩大到东方和拉丁美洲。这座教堂内部装潢极为华丽,屋顶拱券全用贴金的石膏雕塑装饰,尤其是天花板上的名为《耶稣圣名必得胜》的壁画,是意大利画家高利的杰作(约完成于1683年)宏伟的壁画与周围凌空的石膏塑像和金碧辉煌的天花板浑然一体,达到强烈的戏剧效果(见彩图罗马耶稣会教堂穹顶彩画)。威尼斯的圣母教堂(建于1631~1682)是一座八边形的大理石教堂,造型优美的穹窿由漩涡形的扶壁支撑,十分精巧别致。奥地利本笃会修院麦尔克教堂(建于1702~1738)内部的装饰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可与当时最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媲美。

在天主教国家,除了盛行为王室、贵族服务的宫廷画外,宗教画也开始进入私人家庭。巴罗克艺术的代表、佛兰德斯宫廷画师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丰,他的宗教画如《博士来朝》、《圣母升天》、《最后审判》、《基督被抬下十字架》等,色彩绚丽,富于动感,形象丰满高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荷兰新教画家伦勃朗,擅长肖像画,笔下的人物多为贫民、流浪者等下层群众,形象栩栩如生。他同时又是造诣很高的腐蚀版画家。在他留下的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油画、腐蚀版画中,主要有《浪子回头》、《牧羊人朝拜耶稣》、《好撒玛利亚人》、《被病人包围着的基督》等,均具有时代感。巴罗克式雕塑以意大利的贝尔尼尼为代表。他为罗马圣彼得大堂创作的雕塑均堪称为纪念碑式的作品,如圣彼得墓上的螺旋形铜柱,圣彼得大堂门前环抱广场的柱廊以及圣彼得的主教宝座等。大理石雕塑《圣德肋撒的异象》为贝尔尼尼的另一杰作。

圣彼得的主教宝座 贝尔尼尼作

现代基督教造型艺术 18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并无重大突破。19世纪初又出现崇尚简朴的古典式教堂建筑,如巴黎的玛德兰教堂(建于1802~1842)是古希腊哥林斯神庙式的建筑。英、德、法等国流行新哥特式教堂建筑,后传到美国,如纽约的三一教堂(建于1839~1846)。在绘画方面,威尼斯画家提埃波罗的宗教画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如《最后晚餐》、《朝拜耶稣》,色彩浓丽,具有宫廷画的装饰风格。英国的诗人兼画家布莱克为圣经作了许多版画插图,其中以《约伯记》插图最为突出。19世纪许多著名画家从基督教汲取个人灵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法国画家安格尔的《圣母圣婴》是模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作品。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宗教画继承鲁本斯的传统,重视人物的情感,作品有《雅各与天使角力》、《基督被钉于强盗中间》等。荷兰画家梵·高的《好撒玛利亚人》,英国画家亨特的《世界之光》、罗赛蒂的《天使向马利亚报信》等都是19世纪的优秀作品。

19世纪中叶,本笃会在天主教会内部发动一次宗教复兴运动,重视神学思想与宗教艺术的结合,对基督教艺术的发展有所促进。天主教会在罗马教廷的认可下,也起用当时知名艺术家为教堂作画。法国画家高更的宗教画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如《黄颜色的基督》、《雅各与天使角力》。法国画家鲁阿反对文艺复兴以来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相融合的传统,主张宗教艺术既要表现人世生活,更要反映超乎尘世的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创作的宗教画反映出很深的宗教感情,如《兵丁戏弄耶稣》、《圣维隆尼卡面纱上的基督》等。20世纪有

篇四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

大学生基督信仰调查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09年10月13日11:44

我来说两句(11)

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学生基督信仰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基督徒的人数近十年来没有多大的增长

■实习记者/叶林

每周四的晚六点半,在海淀区的一个基督教堂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面孔,他们大多是这个大学生团契【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的成员,来自北京各个高校不同专业,有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博士生。

还不到正式开始时间,唱诗班的六个同学,已在练习将要领唱的赞美诗,悦耳的旋律渐渐在教堂回荡。

先到的成员会小声交谈,其中团契中带领大家学习的“老师”,一直都有学生上前请教问题。

这些大学生宗教信仰群体正在受到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调查组针对北京地区高校学生的基

督教信仰状况展开调查,这项调查也受到国家统战部的高度重视。

调查项目的负责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调查涉及北京37所高校,

在12404份有效问卷中有437份问卷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即有3.52%的基督信仰者。

这一结果,比1998年的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下降,但与2001年相比出入不大。该课题组总结:大学生基督徒的人数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增长,这与中国基督徒人数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恢复性增长之

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相一致。

“功利”的信仰

很多熟悉的面孔因为新学期的到来,开始多起来,教堂内早已聚满了北京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这只是我们一个团契,人还不算多,周日做礼拜时,学生占很大一部分”,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吕丽娟说。 对于一些第一次参加的成员,老成员显得很友好,只要你不拒绝,他们会主动和你交流。周立是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一时曾在校园遇到传教的基督徒,“那时不信,太虚了,后来遇到了一些

事,就逐渐改变了想法,通过耶稣基督可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大三上学期,周立便有了创业的想法,“我做过BtoC(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以网络零售业为主)、做过通信搜索引擎,反正很多,结果输得很惨。”除了几年的积蓄都付之东流外,周立最伤心的是“还拖了

朋友下水”。

周立不否认自己的信仰带有某种需要,“我并不认为自己虔诚,至今还没经受洗礼。”说起大三最难的

那门专业课,周立把没有挂科的理由归结为向上帝祷告的缘故。

在大学生信仰基督原因中,调查结果显示有9.7%的大学生基督徒选择“希望上帝实现自己的愿望”。 参与调查的学生孙鹤龄说,在书面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追求精神价值去信仰基督”,而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带有功利性需求。课题组的指导老师陈奇佳也指出,一些在生活、学习及其他问题中遇到困难的

大学生,为了某种需求而信仰基督的情况不少。

在信仰基督前,周立曾把“逃课”看作家常便饭,“我也不想逃,可是逃习惯了,很难改。”对他来说,从江西的一个偏远县城考到北京也算不易,“但现在不逃了,那样会有罪恶感。偶尔逃了,就赶紧做祷告。” 周立用“茫然的羊羔”形容自己毕业后的打算,今年暑假接到华为公司招聘实习生的邀请函,“我想学完法学再去,但不知那时希望如何。”周立学的是通信和法学双学位,他一直不愿面对毕业后找工作的残酷。

但随后他又面露笑意:“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年轻,还有奋斗的机会,又有主在为自己祈祷。”

“他一开始信基督,我们甚至都鄙视他,大家都是无神论者。”周立的室友吕文杰说,“大三时,他每天起来很早读《圣经》,我们都以为他走火入魔了。”祁小天说,那段时间周立因创业失败压力确实很大。

祁小天说周立现在人开朗了,话也多了,“就是不敢问他关于《圣经》、基督的这类东西,哎呀,太能

说了。”

对很多大学生基督徒来说,信仰后会给自身带来很大改变,时常会忍不住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而非信徒对此却很排斥。“我觉得他们像传教,太能说了,一个问题说上好半天,”一位第一次参加团

契的女孩说。

“一听到他们讲那些神啊、主啊的东西,我就烦,加上再说点他自己信基督后这好那好,跟传教有啥区

别,”祁小天有些激动。【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很多新成员都是由同学带来的,祁小天也不例外:“我可不相信,太玄乎了,不过周立的变化让我多少

有点触动。”他一直坐在教堂的最后,默默看着这些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通过“亲戚、同学、朋友或其他人的介绍”的比例为25.3%,居

最高。

“我是在一个星期前才决定信仰耶稣基督的,因为它让我找到了真爱。”王斌拉起女友的手。一次偶然

的机会,大学同学带他来参加这个团契,认识了现在的女友。

“对基督,我还没有太多的思考,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和理解。”王斌说。信仰基督对王斌而言,或许只

是爱情的桥梁。

“有好几对情侣,都是在这里从相识到相恋,哎,怎么我就没遇到。”周立开玩笑道。

家庭影响

教堂的最后,一位牵着六岁左右小女孩的中年妇女格外引人注意,从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半小时,她一

直面容焦急,不停地向门口张望。

“我在等女儿呢,她还没来,哎。”她边说边看表,女儿今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前天才到学校报到,这位老家是河南、在北京经商多年的母亲,听说这里有个大学生团契后,迫切想让女儿过来参加。“从

我奶奶那代起,整个家族都信,现在到我女儿,我很希望她们也信。”

李珊珊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基督教家庭,她是传媒大学的大三学生。李珊珊说,除她这代之外,家族四代以上都是基督信仰者。记忆里,从小母亲就经常带她去教堂。“上大学前,都是母亲逼着去教堂,并且

通常是礼拜快结束了才匆匆赶到”,虽然去了无数次教堂,“我还是不愿去信,觉得不真实。”

直到大一,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改变了李珊珊的生活:姑父突然脑血管破裂去世。“这之前,我没有经历过任何亲人的离世,我知道死亡每天在发生,但从没想到死亡离我那么近。”姑父的离去让李珊珊“感觉自

己缺失了安全感”。

这样的担心一直持续了近半年时间,李珊珊开始想一些有关人生、信仰的问题。为此,她看了很多有关基督教的书籍。她开始不停地追问,“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有这些事,人为什么存在,世界为什么按这样的规律运行,灵魂跟肉体是怎样的,人的思维是怎样的,人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物

质能产生思维或是精神的东西。”

各种问题每天困扰着李珊珊,她无法专注于学业,“我又开始看更多哲学的书籍,去找寻答案,但找不

到。”

李珊珊为此还去心理咨询过,医生的答案是一种思维上的强迫症,就是爱钻牛角尖,主要是缺乏安全

感和过于追求完美造成的。“那样的状态真的非常痛苦。”

就在深感无望的时候,她作了一次祷告,祈求上帝。“我也觉得很神奇,祷告做完后,一些心底的压抑

开始慢慢缓解。”

“我开始意识到骄傲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甚至觉得很可笑,现在我有一颗谦卑和感恩的心。”李珊珊认

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开始发生变化。

“珊珊很善良,我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很乐意和她说,她很爱帮助人。”同学杜明娟说,李珊珊和其他信仰基督的同学不太一样,她经常会从很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信仰,“我们是党员,不信这个,但

还是喜欢听她讲一些《圣经》的故事。”

在这个群体里,有不少家庭信教背景的年轻人,冯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父母都是牧师。“我

从小就信,”冯莹认为自己的信仰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

余小雅也是从小就信基督,“我喜欢教堂,它给人的感觉很神圣,从小母亲就带着我去教堂。” 课题组调查显示有16.8%的大学生基督徒选择“家庭影响,从小就信仰基督教”。而在问及“您的家庭的

信仰背景是什么”时,44.7%的大学生基督徒回答“信教家庭”。

团契的活动结束了,而那位母亲却是一副愁容,大女儿没来,她只好牵着小女儿的手向教堂门口走去。

精神探求

每周日的礼拜,在海淀区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礼堂聚集着北京各个高校的学生。教会是一位朝鲜族牧师创办,一开始主要针对朝鲜族大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后来这些学生经常会把自己的汉族同学带过来,时

间长了,汉族学生越来越多,李牧师就又建立了一个汉族团契。

在小组交流时,一位戴黑框眼镜的男孩在这个群体里略显另类,他一直紧闭双眼、低着头,时不时发

出轻微的笑声。他叫曾雨田,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

“他每次唱歌,最有激情,很大的嗓门,很兴奋,”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女孩小声说。

“我以前信佛,现在改信基督,”曾雨田说,这个过程花了四年时间。他说自己不爱听这些所谓的交流,

“每个人的信仰方式和理由都不同,你说出来别人未必能接受。”

一年前父亲的离逝,对曾雨田来说恍如晴天霹雳,“他是胃癌晚期,这是谁都掌控不了的。” 父亲的离开让曾雨田除了难过,就是迷茫:“我想不明白父亲的生命在这个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他辛辛苦苦把我养大,让我上大学,而自己??”曾雨田不愿再说下去,但“活着是为了什么”的追问却让他最后信

了基督。

而裴丽把信仰基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裴丽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大四学生,现在是专门负责接待新人的

干部之一。

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令人难忘:“那段时间的报纸、电视、网络,天天都是地震新闻,一看到这些,

就忍不住落泪,真的无法控制情绪。”

“除了捐钱也无能为力”,裴丽说那段时间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很压抑,但又找不到排解的出口,“室友

就希望我同她一起去教堂”,以前裴丽都会拒绝,而那天没有。

“他们在做祷告时,都泪流满面。小时候就听说教堂里的歌声是最美最动听的,而我第一次听到时,却

哭得一塌糊涂。所有的一切无不与地震有关。”

“当大家都在为地震中的受难者祷告时,是一种震撼。”裴丽说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人的力量如

此渺小,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也在为自己寻求依托。”

如裴丽一样,一些大学生基督徒认为,基督“为个人提供得救的福音和生命的意义”,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因素在精神层面占主要。其中受到大学生基督徒普遍认同的前四项是:“受到启示”占13.2%;“深受基督精神的感动”占13.1%;“希望灵魂获得救赎”占12.5%;“追求真理或探索宇宙人生

真相”占10.0%。

望教者:一些问题没有想通

有一个徘徊在信与不信边缘的特殊群体被称为望教者。在调查中,一类被称作“知识型望教者”的群体,在大学生中占据很高比例。调查结果中,分别有24.6%和23.6%选择了对《圣经》文本、与基督教相关的

文化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感兴趣。

陈奇佳认为,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信仰时更加理性了,而“知识型望教者”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很正常

也很普遍。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我喜欢看西方哲学史,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基督的文化,后来也去看《圣经》,”王鹏是中国农业科

学院物理专业的研二学生,现在参加的这个校园团契,是通过大学好友的介绍。

王鹏手中拿着一本中英文翻译的大版本《圣经》,他习惯用同样的语言和新来的同学交流:“来这个团

契已5个多月了,目前我还没有正式信它,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想明白。”

“整天待在物理实验室搞研究,和其他人、事接触的机会太少了,通过这个集体能接触到不同专业的朋

友,大家在一起都能互相学习。”王鹏性格内向,来到这个群体后变得愿意主动和人交流了。

五个月来,让王鹏一直想不明白的,除了信仰者每天祷告时所崇尚的“主”之外,更多的是造物者与被造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生死。王鹏说最近一直在看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希

望自己理性地认识基督。“在一些问题没有想通之前,自己还是无神论、无信仰者。”

对王鹏来说,接触基督让他对西方哲学以及文化史能了解更多,“看这么多书,再去思考一些问题,令

自己在枯燥的研究之外找到了更为有趣的知识。”

五个月的相处,王鹏和这个团契的所有成员都不再陌生,不时会有一些活泼的女孩子过来和他打招呼,

“大帅哥,好久不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从一角传来,王鹏有些脸红。

“除了每周四晚的大学生团契活动之外,还经常组织出游、交流会等活动,说实话,挺开心的,每天面对枯燥的实验室生活,通过这种交流让自己更充实。”但王鹏不停重复自己还是非信徒,很多东西都需要自

己用眼睛去看、大脑去思考。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感谢彭训文、孙鹤龄对本文的帮助)

篇五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科学发展观与基督徒

科学发展观与基督徒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科学发展观入手,着重从科学发展观核心问题,来阐述基督教爱国爱教,一方面能够认识到三自爱国运动与国家是相互联系,两者是不可分的,另一方面基督徒应该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因此党的十七大所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基督徒作为公民所应该学习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十七大、三自爱国运动、基督徒

一、引言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本文将以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结合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切入,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基督徒的关系,并且从中思考基督徒在今日和谐社会和教会做出贡献。

二、以人为本与基督徒在社会中作用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爱国与爱教是密不可分的,基督教一直以来与国家是相互相容的,党的政策路线制定是为了更好的让宗教服务社会,促进宗教自身建设与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相一致,爱国与爱教在以下几点体现:

1、基督徒在社会和谐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并且日益与世界市场接轨,中国社会的结构正在日益城市化,人口比率迅速增大,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升了,但人与人之间竞争关系突出,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以往更加紧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好像只剩下了家庭的关系。然而,当一部分人进入教会,并且让教会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此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改变。“对于许多信徒来说,这个群体是他们在家庭之外,在比较经济性的工作关系之外,能够与他人进行非功利性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来说,如果单位或家庭不能给他们带来人生的安慰的话,基督教会可能给他们带来了人与人交往的满足。” 21

1

2 《2009全国两会文件学习问答》编写组,《2009全国两会文件学习问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P66 何光沪主编:《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7页

当然加入教会后,教会群体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情况,不过总体上来说,教会对于参与者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这些人的生活因此会发生变化,“这个团体不仅在宗教的方面把这些人联系起来,同是在社会互助、公益活动以及心理安慰等方面,也把人们联系起来,而成为这样一些人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同时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到困惑和苦闷”这种状况,信教前认同的人的比例为67.1%,而在信教后认同的人仅为34.1%,比例下降了34.2%,表明这群人在信教后,这种信仰确实对于他们摆脱精神上的苦闷产生了相当的作用。他们或者通过上帝的祷告,或者通过在信仰团体中的相互关怀,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

2、基督徒在道德伦理的和谐

对于一名信徒来说基督信仰不仅使得信徒深信有一位全能上帝的存在,而且深信上帝会误事无处不在看护着他。上帝既会在他需要时帮助他;同时如果他自己做错了事,或者做了不公义的事,也会被上帝看到,甚至会受到上帝的管教。以一位传道者的话来说就是,当你做了不公义的事时,上帝“定睛在”你身上,你的良知叫你不得不悔改,所以信徒在工作中一般都尽职尽责,经商一般都按照公平、公义、诚信的原则经商。基督徒在做生意的原则就是“不欺骗人家”。这也是圣经对信徒的基本教导。这是从工作的角度讨论,而从家庭伦理上来说,信徒与家庭中其他的成员一般都相处得比较和睦。即使其他的家庭成员没有宗教信仰,他们之间也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也有的信徒在开始信教的时候遭到家人的反对,但后来由于自己的信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进而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三、全面协调与基督徒本身发展

4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进行时,基督徒本身就需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集体之中。 圣经《腓利门书》中保罗感人肺腑之语溢于言表,他在寻求和谐与平等上为欧尼西姆煞费苦心,开创了博爱、自由、平等社会的先河。在一个奴隶制的社会中,奴隶本没有地位,但是保罗籍着爱弟兄这颗心接纳和替他求情,可以看到他要在现有的制度中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兄弟之情与奴仆相处,这从当时背景来看却是个创举。6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过,世界城邦没有阶级、种族和任何等级差别,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是互爱互助的兄弟。7社会整体进步需要爱,人人需要得到爱,人人必须付出爱。失去爱,生命顿失光彩;失去爱,社会将会弥漫暴力,动辄流血;失去爱,人与人之间就会仇恨纷争,弱肉强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达了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亿万人民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顺民心、合民意、符合神的旨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基督徒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不能单为自己活,也要为别人活,更要为主而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遭的民众,共同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

和谐就是美,美在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美在肝胆相照,开诚布公。没在一方有3

4 同上,第287页 左鹏:《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载《青年研究》,2004(5):第17页 5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A/F/F7/F74_73157.html

6 林新鲁:《和谐的社会 平等的人际》转引自潘兴旺主编:《和在爱中 和好 和谐 和平》,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第143页

7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05页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难,八方支援。美在传承先进,开拓进取。

四、可持续发展与基督徒

可持续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出现的。它源于生态学,指的是一种资源的管理战略,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而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课持续发展概念的含义则是在1987年由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圣经和我们基督徒又有什么关系?21世纪各种自然频繁出现,沙尘暴的袭击,酸雨覆盖面积的扩大、臭氧层空洞的扩张,南极北极常年冰冻层的融化、厄尔尼诺现象的周期缩短、更多生物加入到濒危生物名单、复合型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等等,经济利益的推动让我们所住的整个环境都发生了改变,从生态神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基本观点就是:生态危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帝与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人“堕落”破坏了上帝与人原有的亲密关系,也因此造成自然的破坏。而要解决问题应以阐释上帝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以及修补这种关系为基本思路。圣经创世记1:27-28这样记载: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98

从圣经角度来看,人类因为自己的罪而使自然受到了破坏,因为神原本将好的东西给了我们,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因为善的缺失,恶出现了,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发现自身环境更应当保护了,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当今中国正在发展低碳经济,而所谓低碳经济,即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更应起到作用,用神所教导我们的尽力而行,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公民共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光是造福于人,作为基督徒也是荣神益人的。

五、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让我们看到国家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政府是关心宗教问题,以及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信徒,同时也是个公民,我们理应遵守本国的法律,从上述基督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基督教在国家中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作用,“在社会的整合中,宗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特殊因素。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涂尔干的一个根本性的思想主题就是认为:宗教乃是社会的凝聚剂。”宗教与国家是相互混合,因此十七所确立的以人为本是有科学依据的,爱国与爱教并不矛盾,并非是独立出来的个体,犹如非基运动所提出的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这是当时背景以及对基督徒的一种歪曲的想法,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社会发展的促进需要共同努力,为此,老一辈宗教人士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榜样,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由衷的感谢他们。

今天,当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时候,在以十七大所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坚持三自原则,积极参加社会主义108

9 王俊:《生态与拯救—约翰科布生态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第148-149页 同上,第4页

10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0页

两个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中国统一,作为一名基督徒,作为一名公民,这是应尽的职责,正如季剑虹牧师所说,“基督徒热爱自己祖国,不仅是尽人义,也是出于良心。《罗马书》所讲的良心(罗13:5),就是《提摩太前书》所讲“清洁的良心”(提前3:9),《彼得前书》所讲的“无亏的良心”,而这个“无亏的良心”和“清洁的良心”是我们用以事奉神的,实际上就是指我们里面的“灵”、“生命”而言,也可以译为“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灵(生命)”。基督徒热爱自己祖国不仅不会妨碍你属灵生命的成长,而正是由于灵、生命的需要,爱国爱教使中国基督徒更蒙神所悦纳。”

参考书目

1、《2009全国两会文件学习问答》编写组,《2009全国两会文件学习问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何光沪主编:《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左鹏:《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载《青年研究》,2004年。

4、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罗冠宗主编:《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93-2006(第二卷)》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年

11

11 罗冠宗主编:《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93-2006(第二卷)》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年,第322页

篇六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基督教艺术03

题目:基督教艺术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摘要:基督教作为影响较大的宗教,对中西方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发展历史、表现形式、艺术特征等方面,可以看出基督教和艺术的联系,和它对西方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这里主要以基督教堂为主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督教 建筑 艺术 历史 特征

基督教作为影响较大的宗教,对西方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宗教和艺术在起源的时候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基督教作为一个贯穿始终的因素,影响着,并推动着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

一.发展历史

公元一世纪,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的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化出来的,成为广大社会底层穷苦人民的精神寄托。

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是指从基督教诞生到公元五世纪后半叶所产生的整个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艺术。主要的发生地点在罗马的地下墓窟。

墓窟的产生并非专为基督徒。主因罗马帝国政府禁止城墙内造墓埋葬死者,故墓地皆在城外。而地面上建墓昂贵,非一般人所能负担,故形成地下墓窟后来富有的基督徒往往捐出地下墓窟专门埋葬基督徒,才见形成基督徒的专属墓窟。墓窟内有如迷宫,在大迫害时方便躲藏。平时则作为聚会场所,渐产生墓窟中的基督教艺术。

早期基督教徒聚集在私人宅邸中做礼拜,因此那时无需建造任何专门的宗教场所,公元三世纪,基督教教义,礼拜,仪式,和组织变得更加确定了,而且逐步被罗马帝国统治者承认和利用,使其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蒙蔽穷苦人的工具,基督教堂(图1)大为兴盛起来,成为传播神学的主要场所。

为了顺应基督教发展的潮流,基督教堂成为一个重要的建筑形式被统治者广泛兴建,基督教艺术也随

之发展了起来,它先后经

历了拜占庭时期,罗马式

时期,哥特式时期,文艺【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

洛可可时期,新古典主义

时期。

早期的基督教堂是外

部形象是相当朴素的,而

室内空间不仅高达宽敞,

而且装饰豪华,主要是采

用丰富多样的室内陈设品

图1 所构成的,有大理石墙壁,

镶嵌壁画,马塞克地坪以及从古罗马继承的华丽柱式。

教堂形式随着基督教的发

展和礼拜仪式的需要从巴西利卡和集中式发展为拉丁十字的空间形式。十一世纪晚期罗马式时期的基督教堂,对拉丁十字形式进一步完善。到了12世纪中叶哥特式教堂以法国为中心发展了起来,尖拱顶成为最有代表的特点,建筑外观更加冷峻,细长,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堂的结构更加合理,形象更加清晰。16世纪下半叶的巴洛克时期,基督教艺术进入了混乱复杂的时期,装饰华丽,奇特。18世纪初期洛可可风格开始取代巴洛克,洛可可风格是纯装饰性风格。18世纪中叶的基督教堂开始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设计师开始注重功能性,讲求室内空间布置合理,装饰追求简洁。

二.基督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

基督教艺术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筑也就是基督教堂,还有雕塑,壁画,绘画(图

2),室内装饰等。随着社会

发展和变迁其艺术风格也在

一步步改变。

在这里以罗马式教堂和

巴洛克式耶稣会教堂为例分

析,罗马式教堂空间形式在

早期基督教堂的基础上,在

两侧加上两翼,形成十字空

间,两翼被称为袖廊,从平

面看来像耶稣受难的十字,

而且纵身末端的圣殿被称作

奥室,在法文中是“枕头”的图2

意思因此这部分被想象成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头所枕之处。为了表示对耶稣的崇敬,教堂的十字交叉点作为整个教堂空间的艺术处理重点,十字交叉点的拱顶下放着供教士们主持仪式的华丽的圣坛。教堂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信教徒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和崇拜。设计师用建筑,装饰,壁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耶稣会教堂被称作第一个巴洛克建筑,平面呈罗马十字,两侧有忏悔室。圣坛的装饰富丽自由,圣坛上的拱顶是由著名画家高利绘制的名为《耶稣英明的胜利.》的天顶画。画面描绘天国的场面,云雾缭绕,天使飞翔其间,大大增强了立体感和空间感,人们之神教堂中,仰望天顶,仿佛天窗打开,云在四处漂浮。穹顶下的四个帆拱也雕刻着彩色的高浮雕,教堂墙面分割比例给人强烈的秩序美,地面铺着由红,黑,黄,蓝,白五色大理石镶嵌的丰富多变的几何图案。

在基督教堂的室内装饰上,大量并普遍的运用到马赛克拼贴艺术,种类,手法多样,这似乎成为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标志性特征,以玻璃,琉璃,或者彩色大理石为材质进行各种色彩拼贴,给教堂室内营造一种神秘,华丽的感觉。早期基督教多用玻璃马赛克,以蓝色和金黄色为主。拜占庭时期马赛克主要用于墙面装饰,或者用于家具贴面,拼贴图案以人物为主,颜色多以白,黑绿,红色为主。到后来就渐渐发展为玻璃拼贴,主要装饰窗户被称为“玫瑰窗”

,开始只有几种

颜色以蓝色为主,到后来发展到21多种,阳光透过玫瑰窗把教堂渲染的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营造出一种亦幻亦真的天堂般境界。马赛克拼贴墙面会先在墙上涂一层蓝色或金箔以达到色调统一的目的。

基督教的特点

1.基督教艺术贯穿始终的是圣经,十字,也会有神话题材。基督教堂的每一次演变,都是基于当时社会对基督教的认识,和教徒不断扩大广泛的需求。

2.以图像解释经典,基督教堂外形讲求庄严,肃穆,距离感,远离尘世,神圣。从多方面表达和宣扬出来,比如建筑外部的颜色,以灰色为主,建筑外观高大,庄严,所以哥特式的基督教堂力求把教堂建造的高耸,力求接近天堂。建筑从外观的每一个浮雕,空间构造,到教堂内部的每一个壁画,雕塑,以及室内装饰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神圣和美感。

3.基督教艺术中,“象征”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基督教的象征就是十字架,虽然不同时期的十字架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基督教贯穿始终的象征物就非十字架莫属,象征作为一个符号它用于宗教,以有形的形象来表达无形的真理,而帮助人领会真理的不同层面。创作基督教艺术等于在用一组特殊的象征符号见证其所感受到的宗教经验与认知到的宗教真理,基督教艺术是为了诠释基督教。诠释基督教艺术等于将一组象征符号加以结构并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理。

4.比喻,比喻的目的便是要帮助那些原本不可能领会真理的人去领会真理,基督教通过艺术的手段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基督教真理,用各种符号,或者说画面表现给世人,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人性化,更易传播,同时更容易让人接受,以至认知,比如基督教艺术中最常见的变现方式壁画,壁画的内容题材以圣经故事为主,把耶稣,和圣母等文字画的形象图像化,给人了真实直观的印象。另外雕塑也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基督教堂的雕塑一般都比真人大两三倍,形象肃穆,威严,人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微不足道,用这样的方法来渲染神的不可侵犯的威慑力。

5.想象,基督教艺术基于一个想象的世界,它与现实社会与关,但又不同于现实世界,基督教的世界是信教徒们臆想出来的“理想的世界”。

三.基督教和艺术的联系

宗教不断的为艺术创作者提供灵感,艺术作品也更促进了基督教堂传承和完美。

不论基督教的形式和内容,就单单就基督教艺术而言,任何形式的艺术品都承载了两重信息:第一重是创作者的宗教信念和信仰见证,任何作品必定含有意念,创作就是将意念借由某些特定的技术加以阐述,诠释就是借由特定的基本训练去解读创作者的意念。第二重就是在创作者的意念之外,但是鉴赏者却从作品中领会的真理,鉴赏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和认知所明白的意念。各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凭借自己对基督教的信仰和理解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

宗教为艺术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丰富了艺术的多样性。艺术又作为一种传播,表达宗教的方法被宗教运用,从而广泛发展。总的来说两者之

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当宗教被统治者利用来迷惑,压迫人民的时候,艺术的这一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宗教和艺术就仿佛天平的两端,要平衡双方才能持久延续下去。总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在幻想领域、情感领域等范围内的影响、作用和渗透。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发展史

基督教发展史

宗教艺术的产生

基督教艺术

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姓名:董雯蕾

班级:环艺3班 学号: 40806021436 课程:艺术概论

篇七 基督教;基督徒创业有做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吗?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讲述本课之前,我要先跟大家交代一件事情,就是我不是一个科学家。今天说讲述的内容全部是自己读书的总结,我看了大量的基督徒科学家的文章和听讲道的总结,所以里面可能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我没有能力考证,所以讲到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时候有可能会有瑕疵,只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今天的课程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观点,坚固大家的信仰。

人类发展千古至今,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基督信仰超自然的存在,而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是一个信徒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科学家朋友走进信仰之门的必经之路。目前的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更使我们有必要深思现代科学与信仰问题的关系。我们先来想想“科学”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知识,学习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840年,鸦片战阵爆发,晚清以来,西方国家用他们的坚船利炮炸开了我们国家的国门时,中国知识界震惊了,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在总结历史的时候,落后就要挨打,“科学”从此在国人心中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我们开始卯足了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人甚至提出“科学救国”、“科学万能”之类的口号。总的来说:有文化的把信仰当迷信;没文化的把迷信当信仰。大家是如何看待科学和信仰的问题的呢:是否相矛盾?如何认识?

二、 科学是什么?

1、科学的定义

科学, 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引用“科学”。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2、科学与进化论

很多人认为他们自己是理性的,不是迷信的,所以会说:我信科学,我信进化论。在这个命题中,把进化论和科学划上了等号。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中古时代(公元前300年左右),亚里斯多德的理性主义雄踞西方科学界、思想界。对亚里斯多德的宇宙观,宇宙乃由五十五个同心圆球所构成。最中心的圆球是地球,每个圆球都有灵性,神在最外圈的圆球以外,而产生转动。如此,神就是使圆球旋转的终极因。后世教会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认为圣经中的神是宇宙的终极因或第一因,同时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由于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日心说被确立,揭开了以观察、实验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科学的序幕。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人们在抛弃亚里斯多德的地心说的同时,把神是宇宙的第一因的观点也抛弃了。虽然在现代科学发展初期涌现出以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但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反对超然因素,站在纯粹自然的立场观察、描述自然的自然主义(或人文主义)的世界观逐渐在科学界占据优势。牛顿时代,大部分的人们都相信神是宇宙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可到了19世纪到达尔文时代,人本主义(人是宇宙的中心)的发展,创造论受到怀疑,生物的来源就留下了空白。因此试图用物理、化学的自然方法来解释生命之源的各种假说就应运而生。进化论本来只是生物的来源众多理论之一,但他好似能够自圆其说,听起来比其他的理论更能解释,并且还貌似有些化石的支持,所以

人们果断的选择的它来填补人类起源的空洞。所以可以说:时势造英雄(理论)。

3、科学的局限性

(1)研究对象限制在物质世界之内,无法涉及超物质界。诸多科学建立在推理与假设之上,民众却当之真理所谓"科学",其研究对象和手段都是物质的,除去物质之外,科学将一无所能。但上帝并不是物质,而是造物之主,是超乎物质之上的,因此也就超越了科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任何科学都不具备对上帝本身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有与其目的相适应的手段,否则,必将一事无成。你要研究宏观的宇宙,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望远镜(光学的或射电的);你要研究物体的微观结构或微生物,就必须有高倍显微镜(光学的,电子的乃至电子扫描的);你要研究心血管功能,就必须有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超声扫描、光线内镜、X光机及其它各种必要的设备,如此等等。那么,试问科学家们将用何种方法,何种手段去研究上帝呢?迄今为止,对于生命的奥秘,以及人体的解答,更不必说去研究上帝了。由于"上帝的存在"这一命题显然超乎科学研究的范畴,至今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门科学是以研究上帝为目的,所以这个问题在科学上是无解的。换名话说,科学既不能直接证明有上帝,更不能证明无上帝。因此,在这个科学完全无能为力的问题上,硬说科学否定了上帝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武断的,不科学的。

(2)人类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是受造的,不是全知全能的。若不是造物主自己来启示,我们完全不可能认识到造物主的。举例,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的波段:可见光,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我们能看到的很有限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不是全部存在的世界。很多我们是看不到的。神也不要我们看到。哪怕现在借助先进的工具虽然我们看不见,帮助我们知道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比如,爱!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若没有了爱,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三、科学与信仰

1、 基督信仰超越科学。

见图。上帝创造并维持自然规律,科学只是认识自然规律。科学是解释了现象,比如我们人为什么不能随便飞,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影响。科学解释了这个问题,也测算出万有引力的公式,但是不能解决万有引力这个问题本身。台风,科学可以测算出来,解释台风的由来,但没有办法掌控。因为一旦讲到终极的成因部分,科学就无能为力了。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到最后终于不得不惊叹,凡事都有一个第一因,那个第一因就是神。大家可以再多举些例子吗?西方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盖洛普氏曾对过去三百年间三百位著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其中除三十八人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二百六十二位科学家中,不信上帝者仅二十人,占总数之百分之八,信上帝者则有二百四十二人,占百分之九十二。有个笑话,讲一群科学家努力的想要攀登高峰想要知道山顶上有什么?终于爬到山顶了,一群神学家在那里等着,说:“我们等你们很久的。”我们尊重科学,也热爱科学,但我们要很清楚,科学不是我们的神,不能让我们得救,也不能帮助我们灵性和道德的成长,《圣经·哥林多后书》4:4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所以我们要时常警醒。

大家也要很清楚,神是超越科学本身的,他是创造并维护着这些规律,那他是否可以在他觉得需要的时候改变这个规律,当然。他是宇宙的老大啊!所以在圣经里就有过红海,大洪水这样我们认为是“神迹”的记载,他确实超越了我们的认知范畴,基于我们对神的信心我们就愿意去相信。

2、 科学彰显神的作为。

科学由于其本身的物质局限性,并不能使人直接认识上帝。但科学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却十分有助于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神创造万物的作为。我们看到万里长城,就能体会中国先民

的恢宏气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人们看到金字塔,就可认识埃及古代辉煌的文明和高超的工艺技术。同理,科学使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奥妙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也就使人们对神创造之工的奇妙伟大有越来越透彻的领会。圣经上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恩宠之星》21:20——24:00

《揭开生命的奥秘:进化还是创造?》40:28——44:25

人们相信创造论,是因为相信《圣经》是神的无误的启示。《圣经》〈以赛亚书〉第四十章二十二节明确写道,“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张穹苍为幔子,展开诸天为可住的帐棚。”“大圈”一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是指一个立体的球面而不是一个平面的弧形,《圣经》清楚地启示了地球的形状。〈以赛亚书〉写成于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早于麦哲伦的航行两千多年。《圣经》中关于科学的预见,从天文到地理,从陆地到海洋,从动、植物到人类,涉及面广,丰富多彩。以上我仅举出一项大家所熟知的事实作为例子。像地球的浮动和转动,地球的风向系统和水的循环都是极为宏观的现象,非高踞于地球之上,不得窥其全貌。电磁波的特性、血凝素的功能也只有物理学、医学发展到今日方能阐明。然而,几千年前,人们既无飞机、雷达,也不能发射卫星、飞船,更不知细菌、维生素、电、磁为何物。在那个时代写下的《圣经》,怎么能如此清晰、准确地揭示这些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呢?这再次无可辩驳地说明《圣经》是神所启示的话语,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耶和华我们的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自然科学家的研究灵感的源头。

圣经里说:“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人有神的形像是指有与神相像的特徵。神是独一主宰,所以人有相对的自由意志;神是造物主,人有一定的创造性;神是真理,故赋予人理性;神是公义、圣洁的,于是把他的律法写在每个人心上,所以每个人都渴望公平、正义;神是个灵,所以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与生俱来就向往永恒,寻求敬拜永生神。这些是人最独特之处。这清楚表明,人和其他动物之间有截然区别,有本质差异,其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别的生物不能变成人,人也不可能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我们是神最珍贵的,最完美的创造。我们拥有神荣美的形象,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份。也要知道神创造我们是有非常美好的意义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来认识神,认识自己,用信心来仰望神。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