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毒蘑菇的特征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0    阅读:

篇一 毒蘑菇的特征
怎样识别毒蘑菇?毒蘑菇有哪些特征?毒蘑菇中毒诊断和治疗方法

  [科技苑]请你当心毒蘑菇(20130924)  

  中毒事件接二连三,野蘑菇成为餐桌杀手。追查元凶,到底是什么毒蘑菇闯的祸?是颜色鲜艳的有毒,还是长相奇怪的有毒?虫子验毒、大蒜验毒,民间的验毒高招,到底灵不灵?

  毒蘑菇学名毒蕈(读作“迅”),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约80余种,常见的有捕蝇蕈、死帽蕈、马鞍蕈、栗茸蕈、假芝麻蕈等。其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大致分为4型,即胃肠炎型(或类霍乱型)、神经精神型或中毒性脑病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高达50%~90%。

  目前对毒蘑菇引起的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有一种毒性极强的肉褐鳞环柄蕈,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容易破坏,一旦误食,极度危险。

  毒蘑菇中毒诊断难

  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等。

  在夏秋季节,当遇有食过野生蘑菇,一家人同时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呕吐物和排泄物送化验室进行检查,以便确诊。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比较复杂,往往一种毒素含于几种毒蘑菇中。高温多雨季节,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混杂生长,采集野生蘑菇时若未能识别,误食可引起中毒。孙老师介绍,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蘑菇中,可食用蘑菇近300种,有毒蘑菇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

  由于不同毒蘑菇中含有不同的毒素,所以,其中毒症状也有不同。可大致分为四个类别。

  胃肠炎型中毒

  引起胃肠炎症的毒蘑菇含有对胃肠道刺激的物质,比如牛肝菌中含有的松蕈(xun)酸、黑伞菌中含有的类树脂、石炭酸或甲酚等化合物,都会对肠道造成刺激作用。

  胃肠炎症的症状特点是发病快,潜伏期为0.5~2小时。由于胃肠道机能紊乱而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有因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生虚脱,甚至休克。单纯胃肠炎症的病程短,恢复较快,一般愈后较好,但因个人体质有差异或中毒严重者也会死亡。

  引起此类型中毒常见的毒蘑菇有:褐绒盖牛肝、虎斑蘑、小毒蝇菇、黄粉牛肝、白乳菇、毛头乳菇、稀褐黑菇等十多种。

  神经精神类型中毒

  毒蝇碱是此种中毒类型的常见有毒物质,经消化道吸收后,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减低心率,增快胃肠平滑肌的蠕动。蟾蜍毒素、光盖伞毒素也是这类中毒症状的主要毒性物质,能引起视觉、听觉、味觉的紊乱。

  此类型中毒潜伏期为10分钟~2小时。毒蘑菇所含有的毒素可引起人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临床上所见到的中毒性精神病。早期为意识模糊,而后才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大多于进食后2小时发病,早期为胃肠道症状,后期为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情绪兴奋,行为紊乱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类似精神分裂症。

  引起此类型中毒常见的毒蘑菇有:豹斑毒伞、残托斑毒伞、角鳞灰伞、枯黄裸伞、星孢丝盖伞、裂丝盖伞、花褶伞等。

  中毒性肝损害型

  肝脏是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中心,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酶、激素等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胆汁的生成、免疫和吞噬功能、解毒作用等各种机能均密切相关。肝脏机能衰退可直接威胁生命。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两大类毒肽引起——毒肽和毒伞肽,可严重损害肝脏,对心、肾、脑等也有损害。

  毒肽类中毒的临床潜伏期一般可分为六期:潜伏期,15~30小时;胃肠炎症状期;假愈期,1~2天;内脏损伤期,一般以肝脏为主,涉及心、肺、脑等;精神症状期,严重者最后进入昏迷期。临终出现中枢神性呼吸、循环衰竭或死亡中枢性高热。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引起此类型中毒症状常见的毒蘑菇有: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褶伞、褐鳞小伞、秋生盔孢伞等。

  中毒性溶血型

  引起溶血型中毒的物质主要是马鞍酸、毒蕈溶血素,前者可以破坏红细胞,出现溶血现象,而后者可引起急性溶血性红细胞破裂。

  此类型中毒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由于红细胞被破坏,患者出现贫血、虚弱,重者有烦躁、气促等症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分解,胆红素过多,超过肝脏转化能力,因而临床可见到溶血性黄疸,并见血红蛋白质。另外,由于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使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更近一步发展可出现尿毒症。

  引起此类中毒症状常见的毒蘑菇有:鹿花菌、纹缘鹅膏、白毒伞和鬼笔鹅膏。

  光过敏性皮炎型

  黑牛肝菌含有能引起类植物日光性皮炎的有毒物质,误食该菌的中毒后的潜伏期约24小时,身体露出的部分,会出现肿胀、疼痛,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

  预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的鉴别

  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主要从它的形态、气味、颜色和生长地上来区分。

  形态: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多数柔软,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有毒蘑菇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气味:有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儿,或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颜色:有毒蘑菇色彩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而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有毒蘑菇采摘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易变色。

  生长地:毒蘑菇一般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的蘑菇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为黄、白或古铜色,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另外,毒蘑菇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但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没有经验的人最好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而且易发现的毒蘑菇,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可以避免误食中毒了。

  毒蘑菇识别方法:

  (1)观形状。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菌轮,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碰破以后,就会流出白色或黄色的乳汁,并带有辛辣味)。

  (2)察色味。有毒蘑菇的颜色比较浓艳,菌伞带有红、紫、黄或其他杂色斑点,基底红色,形状异常,而且有辛辣、恶臭和苦味。

  (3)用水试。打一盆清水,挑几只可疑蘑菇,撕开后丢入水中浸泡10多分钟,若清水变浊或呈牛奶状浑浊,则说明蘑菇有毒。

  (4)用米试。在煮蘑菇时,向锅中丢进一撮白米,如果米粒变黑变暗,证明这种蘑菇有毒,不可食用。

  (5)观汤色。在煮蘑菇时,观察汤的颜色变化,若有毒,在煮沸3~4分钟后,汤的颜色会变成暗褐色。

  (6)尝味法。若怀疑混进了有毒蘑菇,汤的颜色又没有改变,可在未加佐料之前,用调羹取汤试味,如汤带涩、麻、酸、辣、苦、腥等异味,则说明混进了有毒蘑菇,不宜食用。

  毒蘑菇中毒治疗要及时

  毒蕈中毒者应就近马上就诊。一般来说,对于重症中毒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处理后,应迅速送至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对其他一起食用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须住院观察,并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毒蕈中毒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存活率的惟一方法。

  催吐是最简便的急救方法(

  解毒剂阿托品用于捕蝇蕈类中毒;巯(读作“球”)基络合剂用于死帽蕈中毒。 严重毒蕈中毒如出现溶血反应、中毒性心肌病、肝病等,可使用激素。液体疗法、利尿等方法,可保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必要时可血液透析。所有这些都要在医院进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发病后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进入“假愈期”,以为已经治愈就回了家。这种患者可能症状很快重现,当再次到医院就诊时,大多病情已难以控制。所以说,假愈期观察、护理非常重要,稍有麻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对此期患者不容忽视,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其内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对于确诊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应住院观察1周以上。

  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急救措施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催吐:先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

  导泻、灌肠、输液和利尿: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进行导泻,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进行灌肠。若以上措施都不见效,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切不可自行进行解毒行为,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篇二 毒蘑菇的特征
毒蘑菇识别:请你当心毒蘑菇

  中毒事件接二连三,野蘑菇成为餐桌杀手。追查元凶,到底是什么毒蘑菇闯的祸?是颜色鲜艳的有毒,还是长相奇怪的有毒?虫子验毒、大蒜验毒,民间的验毒高招,到底灵不灵?     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的季节,野蘑菇中毒事件就时常见诸媒体。自然界中的毒蘑菇有哪些可识别的特征?民间验毒的方法是不是可靠?野蘑菇怎么吃才能更安全?本期节目将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试验室验证等多个渠道,听食用菌界的权威专家解剖毒蘑菇的来龙去脉。请你当心毒蘑菇!     相关知识:     路边的蘑菇你别采 小心中毒!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这是由于此时气候温暖潮湿,正适宜蘑菇生长。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毒蘑菇都形状花哨,色彩斑斓,而长相朴实的蘑菇不会有毒。但其实,蘑菇的种类非常多,有毒还是无毒,就是专家也很难从外表上判断。广东地区头号毒菇杀手“白毒伞”全株呈纯白色,外观与可食用的蘑菇非常相像,但毒性极强,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由于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很容易受到毒蘑菇的菌丝沾染,如果食用仍然有中毒的危险。还有的人认为,只要在做蘑菇汤时,加上蒜瓣或者是银器,如果蒜瓣和银器不变色,就说明蘑菇无毒,可以放心吃。专家认为不靠谱,因为很多毒物,蒜瓣和银器根本无法试出。     吃了毒蘑菇的病人的症状:     致命毒蘑菇的致死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而且往往是一家人一起中招。而且毒蘑菇还有个狡猾的特性,就是会先假意投降[  毒蝇鹅膏菌" src="/cfsp/UploadFiles_6056/201404/20140403112736585.jpg">   毒蝇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 src="/cfsp/UploadFiles_6056/201404/20140403112736393.jpg">   白毒鹅膏菌     中毒症状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比较复杂,一种毒蘑菇还可能含有多种毒素,有的互相拮抗,有的互相协同,因而症状较为复杂。     ●胃肠中毒型     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神经精神型     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引起这种症状的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已知有60余种。     ●溶血型     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肝脏损害型     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光过敏性皮炎型     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毒蘑菇中毒处理方法:     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如果还不能吐的话,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对毒蘑菇进行鉴别呢?     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预防毒鲜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如果想吃蘑菇,不妨去正规菜市场选购经过严格挑选的蘑菇,陌生蘑菇尽量不要食用。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蘑菇是无毒的,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致命鹅膏中毒死亡率最高     三四月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蘑菇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专家提醒,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辨别困难。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数据显示,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有10种,占8.9%;排名第三者是丝盖伞属,有8种,占7.1%。致命鹅膏、铅绿褶菇和粗柄白鬼伞等最常见,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在东莞频频夺人性命的“白毒伞”就是致命鹅膏。谢岗林场有关负责人称,谢岗镇山林茂密地方均有毒蘑菇存在,误食白毒伞死亡率高达95%以上。     东莞市卫生局介绍,毒蘑菇在我国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东莞地区常见的毒蘑菇有褐鳞小伞、白毒伞、毒粉褶蕈、鹿花菌等。毒蘑菇生长广泛,与食用菇无明显区别,肉眼难以鉴别,故常有误食而发生中毒事件,且食用干毒蘑菇也可引起中毒。     靠色彩辨别是否有毒不可靠     民间有说法,菌环菌托兼有者一般有毒。此外可观察蘑菇撕断菌杆后的分泌物,无毒的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撕断菌面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浓稠,呈赤褐色,在空气中易变色。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苦、麻、恶腥等,但松乳菇有辣味,短裙竹蒜孢体恶臭,洗去孢体后却鲜美可食。还将可疑蘑菇切成薄片,放在报纸上,挤压出汁液,待汁液晾干后,在汁液的痕迹上滴些浓盐酸。毒蘑菇20分钟后会显现蓝色。毒素较少的,汁液的痕迹处会先显现红色,然后逐渐变为蓝色。     可专家认为上述鉴别方法不科学。华中农业大学从事食用菌研究的一位教授称,有些蘑菇颜色并不鲜艳但毒性很大,如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有颜色鲜艳的蘑菇却味美可食,如:金顶侧耳、硫黄色干酪菌等。蘑菇流汁变色有毒的说法也不靠谱。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其乳汁均会变蓝绿色,却是无毒的食用菌。“毒蘑菇的识别迄今还未找到既科学又简便的方法。”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项研究指出,毒磨菇主要识别方法有形态识别法、动物检验法和化学检测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新闻:小区惊现“白毒伞”     ●昨日下午5时许     ●东莞南城景湖春晓小区     昨日下午5时许,东莞南城景湖春晓小区,几名小学生放学后在靠近住宅楼的绿化带里的枯树根部,发现了十多株白蘑菇。一名小朋友惊奇地大喊:“快看,有蘑菇!”小朋友摘蘑菇时,被路过的一位老奶奶发现并喝止。一名小朋友的母亲黎女士闻讯而至,立即掏出手机上网找出新闻中的“白毒伞”照片,经过仔细比对,确定这就是“白毒伞”。黎女士有些后怕:还以为毒蘑菇只有山里才有,没想到小区绿化带里也有,而这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玩的地方。小区物管表示,可能是连日降雨,滋生出这些毒蘑菇,已立即派人清理这些毒蘑菇,并清查小区的枯树。同时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看到类似的毒蘑菇不要吃不要摘,通知大人来处理。     蘑菇毒人事件     统计显示,2000年至2013年,广东省蘑菇中毒共有73起,致2 9 9人中毒,3 8人死亡。     ●2014年3月16日     东莞谢岗五星村的刘志武带一双儿女去谢岗银屏山爬山采摘了“白毒伞”,当晚一家三口食用中毒,3月25日三人均因中毒太深死亡。     ●2013年4月5日下午     长安镇某公司员工王欢等12人食用长安镇莲花山上的“白蘑菇”,4人死亡。     ●2010年5月17日下午     万江一家工厂保安李某,将工厂周边长出的蘑菇带回家煮食,一家三口中毒,好在都抢救回来。     ●2008年3月29日     一对来自湖南的老两口在东江边散步时,采食白色野蘑菇当晚餐中毒,一度生命危急。     采写:南都记者吴雪峰 张鹏 何永华     资料整理:南都记者 吴雪峰

篇三 毒蘑菇的特征
毒菇难辨切勿采食-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毒菇难辨切勿采食 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

【毒蘑菇的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9细环柄菇【毒蘑菇的特征】【毒蘑菇的特征】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细褐鳞蘑菇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 12毛头鬼伞

子实体较大。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该蘑菇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半卵形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14毒粉褶菌

【毒蘑菇的特征】

子实体较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15介味滑锈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16粪锈伞

子实体一般较小。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怀疑有毒,不可食。 17美丽粘草菇

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不可食用。 18毛头乳菇

子实体中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 19臭黄菇

子实体中等大。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20白黄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较小。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食后往往引起腹泻。

篇四 毒蘑菇的特征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

有毒野生菌比可食野生菌种类少,但两者无明显的差别,因此采摘时要谨慎,不要采摘和实用不常见或不熟悉的野生菌。目前,常用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理化手段进行成分分析测定,以野生菌成分中的有毒含量来界定毒性;另一种是感观鉴定,即人们常说的民间鉴定方法。 从野生菌外形特征来看,毒蘑菇常具有下列特征:

1、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2、菌盖上生刺、疣,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3、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吃。

4、嗅之有怪异味、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辛辣、极苦。

5、菌体受伤后伤口变色,液汁混浊,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6、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

简易的识别方法:

1、在采摘蘑菇时,可用大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黄褐色,证明有毒。

2、在煮蘑菇时,加入灯芯草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

3、与大蒜同煮,大蒜变色则有毒,不变色保持原色则无毒。

实践证明,这些经验不是绝对的。由于许多食用菌和毒菌非常相似,有的可食野生菌也会出现这些现象,所以凡是野生蘑菇,在不能确定其名称以及是否可食用之前,最好不要采食。

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证明蘑菇有毒。

蘑菇中毒后的症状:大多为腹痛、腹泻、呕吐、严重的休克。

NO:20121230102055 share

篇五 毒蘑菇的特征
教你一眼识别有毒蘑菇

教你一眼识别有毒蘑菇

一、如何科学鉴别毒蘑菇 经过一个夏季,野生蘑菇种类繁殖迅速,毒蘑菇难以准确鉴别,为此,专家提醒,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野蘑菇,也称蕈子、野生蘑菇,属真菌植物,以子实体入药。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

食用野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条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过加热、水洗和晒干等处理后可吃的野蘑菇;有毒野蘑菇则不能食用。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复杂,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野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主要是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对那些不熟悉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采食。采回野蘑菇后最好请有经验的人帮助鉴别,野蘑菇喜欢生长在烂叶旁然后再食用。

野生蘑菇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然而有些带毒蘑菇的外貌与可食用的蘑菇十分相似,若误食毒菇轻者腹痛、腹泻、呕吐,重者将危及生命。那么,如何鉴别有毒蘑菇呢?

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3、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二、误区:民间流传银针验毒等方法并不靠谱

此前民间传言,颜色鲜艳的蘑菇为毒蘑菇,食用蘑菇颜色则十分朴素。陈若霞说,真菌的分类涉及其多方面特征,仅仅从外观或是颜色上来辨别毒蘑菇都是片面的。“鸡油菌色彩鲜艳,是可食用的,白毒鹅膏菌颜色朴素,却有剧毒。野生菌无论颜色朴素还是鲜艳,如果是不熟悉的,均不能随便吃。”

有种说法是毒蘑菇在烹饪时,放上大米、葱白、大蒜同煮,能使后者变色从而辨别出毒蘑菇,煮熟后的毒蘑菇,遇到银器往往变黑色。专家解释说:“这种检验办法不科学,大米、葱白、大蒜来验证毒蘑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银针验毒更不靠谱,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会生成黑色,但是菌毒素如毒伞肽,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也不会使银器变黑。因此,这种鉴别办法太过单一,是很危险的。”

另外,民间流传着虫食过的野生菌为无毒。专家表示:“昆虫与人类的生理构造与生化特性均不同,对菌类毒素的反应机制也不一样,不能认为昆虫能食用人就不会中毒。如竹荪上的菌盖有微臭,虫子喜欢吃,但人却不吃,许多剧毒的鹅膏菌成熟后同样有被虫啃食的痕迹,如豹斑毒伞常常会被蛞蝓啃食。”

三、不同蘑菇有哪些养生功效

平菇抗癌

得益于平菇所含的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植物神经紊乱,尤其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香菇美容解酒

香菇含有丰富的钾、钙等矿物质以及核糖类成分,可抑制肝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液循

环,发挥降低血压、滋养皮肤等作用。蘑菇还是极强的解毒剂,据报道,经常饮酒又不胜酒力的男人,多吃香菇对肝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金针菇益智

因其赖氨酸的含量特高,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作用显著,在日本被誉为“益智菇”。 草菇解毒

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居菇类第一,解毒作用强大,可与潜入人体的铅、砷、苯等有害物结合,使之随小便排出。并能减慢胃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益友”。 口蘑助发育

富含锌元素为其特色,而锌元素与孩子的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密切相关,故口蘑是非常好的补锌来源之一。

灵芝菇防癌

研究提示灵芝菇可以将致癌自由基减少50%。

四、蘑菇最佳吃法

干香菇炖肉,鲜香菇炒菜。干香菇在烘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芳香物质,因此香味更浓,适合炖肉。而鲜香菇味淡,口感比较清爽,和素菜一起烹炒更好。在泡干香菇时,时间不要过久,20~40分钟为佳,否则其香味和营养都会流失。

平菇百搭。平菇是消费量最大的菌类,这也与其百搭的吃法有关,它不仅可以和蔬菜、肉类甚至鸡蛋一起烹炒,还可以用来做汤。

金针菇拌凉菜或涮火锅。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最好将金针菇煮六七分钟以上。还可以将金针菇一切为二,上半部分可做汤、炒肉,菌柄部分剁碎做馅儿,这样既不影响口感,还可平衡营养。

杏鲍菇炒肉或炖汤。其肉质肥嫩,香味浓郁,对烹饪时间长短没有特别要求,因而无论是炒肉还是炖汤,都不会影响其营养和口感。

猴头菇清炒。猴头菇味道较淡,炖肉时口味会受肉味影响,炒菜时又会被蔬菜左右。因此,猴头菇最适合用来清炒。猴头菇略带苦味,喜欢这种味道的可以直接洗净烹饪,若要去除苦味,洗的时候将其在水中攥一下,苦味会随之流失。

草菇爆炒。爆炒时间短,维生素C等不容易被破坏。入锅前,可以先在鲜草菇的菌盖上划个十字形刀口,这样更容易入味。

口蘑做汤。口蘑味道鲜美,与清淡的蔬菜一起煮汤,口感更清爽。

双孢蘑菇炖鸡或炒菜。它是一种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欧美人常在制作披萨时加入这种蘑菇。双孢蘑菇炖鸡,炒菜都不错,还可用来制作罐头。

篇六 毒蘑菇的特征
浙江省常见毒蘑菇

浙江省常见毒蘑菇

白毒伞

特征:菌体白色,比较细长。菌盖宽7—12厘米,幼时鸡蛋形至钟形,老后平展,纯白色,表面光滑。

产地: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西、河南、四川等地。 毒性:极毒,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橙红毒伞

特征:菌盖橙红色,具橙黄色的粉末或小疣,边缘有清楚的条纹。 产地:云南、陕西、浙江等地。

毒性:可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甚至可死亡。

星孢丝盖伞

特征:菌肉灰白色至土黄色,薄。菌褶凹生,长短不等,密,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出现深褐色斑点。菌褶后期出现深褐色斑点。

产地: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毒性:可引起神经精神型症状。

毒粉褶菌

特征:菌盖污白色,菌肉白色,菌褶最初白色,老后变成粉红色或皮肤色。 产地: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黑龙江等地。

毒性:食后发病较快,约半小时就出现强烈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以及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等。

红网牛肝

特征:菌盖茶褐色,有平伏的细绒毛,菌柄桔红色,有紫红色网纹,管口桔红色,菌肉受伤变蓝色,与菌管层接连处带红色。

产地: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毒性:有人采食,但常发生中毒,食后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黄粉牛肝

特征:菌盖表面覆盖一层柠檬黄的粉末,柄上部有蛛网状菌环。

产地: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岛等地。

毒性:食后发病快,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字来源:主要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组编著的《毒蘑菇》,中国科学出版社。 本文转载韩省华微博

篇七 毒蘑菇的特征
毒菇难辨切勿采食 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毒菇难辨切勿采食 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

【毒蘑菇的特征】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在针叶林中地 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毒蘑菇的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

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9细环柄菇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细褐鳞蘑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农广天地蛇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