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1    阅读:

篇一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象形珍珠是怎么养殖出来的

  [科技苑]珍珠变形记(20110630)

  珍珠是圆的,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而这几年,广西北海有个养殖户,竟然把珍珠养成了扁的,上面还有佛像造型,深受消费者喜爱。那么这种“象形珍珠”是怎么养殖出来的?跟普通圆珍珠养殖方法有什么不同?养殖象形珍珠对贝类又有哪些新的要求?我们在片中为您揭晓答案。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将各种象形浮雕插入蚌壳与外套膜间,由插片蚌外套膜分泌珍珠质,附着在浮雕表面,日积月累,形成象形珍珠。

  珠核的成形是其在植入母贝前,加工成各种所设计的形状。珠核的植入应在植入前对珠核进行消毒、干燥;母贝养护包括精养期和养护期二个阶段。

  象形珠不仅生产周期比常规珠缩短两年,且每千克统珠市场价达到 1400~2000元,是常规圆珠价的3~4倍,净利润可观。

篇二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下)

  [农广天地]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下)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养珠技术。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而且它可以用来培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本期节目就以三角帆蚌为例介绍淡水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一、三角帆蚌亲本选择

  于手术蚌、野生蚌中选择身体健壮(闭壳肌收缩有力)、喷水远、内脏团肥厚(无蛭类和蚌螨寄生),体形好(壳厚不脆,两端钝圆),3-5龄的三角帆蚌作亲本。母本的怀卵量大,父本在同类群体中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雄亲本不同一水域和同亲体后代中选择,避免近亲繁殖。5-6月繁殖季节为最佳选种时机,母蚌排放钩介幼虫即转入下年度繁殖的管理,雄蚌可推迟到附苗结束的空余时问进行选择,这样有以下优点:

  1、三角帆蚌来年选种与当年育苗同步进行,减轻劳动强度。

  2、三角帆蚌繁出的幼蚌可检验亲体质量,有更换的余地。

  3、有利于三角帆蚌亲蚌的夏秋季强化培育。

  二、三角帆蚌科学养殖技术

  1、三角帆蚌培育池条件:三角帆蚌培育池水质清新肥活,溶氧5mg/1以上,透明度30cm左右,微碱性最好,不受污染影响,池底淤泥少,四周元高大树木,面积1-5亩,水深1.2-2m,浮游生物以硅藻、隐藻及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最好是能人工控制的且未曾养蚌的水体。

  2、三角帆蚌放养及雌雄比例:三角帆蚌每亩水面放亲本500-600只。雌雄比例受亲本个体差距、吊养距离及潮汐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例较难确定,雄蚌将精子排入水中被母蚌吸收而完成受精,若管理得当,雌雄比(2-5):1均有较高的受精率。

  3、三角帆蚌吊养方法:三角帆蚌雌雄分箱分线吊养。视亲本数量和池塘形状确定吊养排数与箱距,一般线距1.2-1.5m,箱距0.8-1m,这样既利于蚌吸收水体营养和受精,又便于选蚌作业。

  三、三角帆蚌生产管理技术

  1.三角帆蚌水质调节:定期利用潮汐或注新水调节水质,盛夏季节三角帆蚌7-10天换水一次,水温柔20-30℃度时节15-20天换水一次,冬春季三角帆蚌换水1-2次,每次1/4-l/3,5月,水温达成18%时,母蚌开始成熟,

  2、三角帆蚌施肥:看水施肥。夏季高温季节,池水过肥易造成缺氧,有机肥又要消耗大量氧气,此间以施无机肥为主,每亩水面每次施多元复合肥2-2.5kg,7-10天1次,让池水保持黄褐色,透明度25-35cm,冬春季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每次施腐熟有机肥150-300kg,每半月1次,或有机肥与化肥合施,池水透明度20-30cm。

  3、三角帆蚌补充可溶性钙、磷:种蚌所需营养来源于浮游生物,而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第一位限制性元素,钙是三角帆蚌蚌壳和珍珠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应定期补充。生长旺季15-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20-25mg/1,施石灰1周后泼洒磷酸二氢钙或过磷酸钙,冬春季将磷肥与粪肥一起沤制施人池塘,每次施有效磷浓度为1mg/1。

  4、三角帆蚌调整吊养水层:有人认为高温季节吊养深度应大于50cm,否则河蚌生理功能会紊乱。从实践效果看,适度浅吊能提高积温,促进三角帆蚌河蚌生长发育。另外,表层水受紫外线辐射,对杀灭蚌体病原体有好处,浅吊的种蚌较深吊的种蚌提早10天左右性成熟,可提早繁殖。早繁苗长势快,市场占有率高,对繁蚌单位来讲,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因此种蚌的吊养深度应适时调整,水温高于30℃,吊25-35cm,春秋两季水温15-30℃时吊15-25cm,冬春低温期吊40-50cm。

  5、三角帆蚌其它工作:为提高水体利用率,三角帆蚌种蚌培育池内可混养草鱼、鳊鱼和银鲫,亩放鱼种50-60尾,野杂鱼多的池塘还可套养鳜鱼,每亩水面放5cm以上的鳜鱼种10-20尾。

  四、三角帆蚌适时采苗

  4月底5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角帆蚌母蚌开始成熟,应提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选三角帆蚌附苗,晴天作业,两天挑选一遍,遇暴雨暂停一天选种。  

篇三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区别

经常在选珍珠的时候看到天然珍珠、养殖珍珠这些词,很多消费者疑惑,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有什么区别呢?而养殖,就是经过了人工干预的。一起来看看这2种珍珠的区别:

天然珍珠:所谓的“天然”就是生来就有的,自然形成的。在以往的概念里面,并没有养殖珍珠的存在。珍珠蚌在进食的时候,会把贝壳微微张开。这时水中一些异物,比如砂砾、树枝、寄生虫等,会趁机和食物一同进入蚌的体内的外套膜组织中,这些刺激源对蚌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贝壳里的外套膜会分泌出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珍珠质。这些珍珠质会一层一层地将刺激物包裹起来,最终形成了不太规则的圆球形,就是未经人工加工过的天然珍珠。距今1万年到17-18世纪是人类的采珠期,由于这种异物进入贝体的几率非常少,通常可能打开好几万个珍珠蚌才能找到几颗珍珠,一般只有位高权贵的人士才能够佩戴。

养殖珍珠: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养殖珍珠的国家。宋庞元英著《文昌杂录》中记载了珍珠最原始的养殖方法,宋代佛像珠也证明这一史实,只是当时并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直到1888年日本养珠之父研究成功养殖珍珠,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珍珠养殖场,开创人类养殖珍珠的历史阶段。养殖珍珠,就是经过人工干预,植入异物入珍珠贝,刺激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其实并不是养殖珍珠本身,而是养殖珍珠贝,其珍珠质仍然是珍珠贝体的自然分泌物。简单的理解,就是野生鸡生的鸡蛋,与人工养鸡生的鸡蛋一样,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养殖珍珠也是真正的珍珠。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区别:天然珍珠——通常形状不圆、质地粗糙、光泽欠佳,目前也是有价无市的局面;养殖珍珠——形状、品质更好控制,形状正圆、光泽强,瑕疵少的可以作为高档珍珠。虽然以上是最基本的概念,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变化,以上的固有概念也开始慢慢改变了。现在几乎没人想古代那样一群人打捞几万个珍珠蚌,去找那么1、2颗天然珍珠。实际上,目前市面上99.9%以上的珍珠都是养殖珍珠,包括你到市面上任何一家大型珠宝店看到的珍珠,几乎都是养殖珍珠。但是养殖珍珠这一概念违背了人们的一贯认知“真的珍珠就是天然珍珠”,所以现在发展成“养殖珍珠就是天然养殖珍珠、或者就是天然珍珠这一概念”,也慢慢被绝大多数消费者认知。

随着珍珠的知识不断全面普及和推广,人们在选购珍珠的时候,除非是特意来找真正的天然珍珠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去纠结是天然珍珠还是养殖珍珠这个问题了,大家都心知,而消费者现在更关注的是珍珠是真是假的这个问题了。

篇四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养殖珍珠与天然珍珠有哪些区别

养殖珍珠与天然珍珠有哪些区别

由于天然珍珠的形成需要复杂的环境和因素影响,天然珍珠很稀少,从而导致不能大众对天然珍珠的需求满足。由于天然珍珠的稀缺,大众对珍珠的需求又很大,逐渐出现了很多养殖珍珠的出现。市场上大量流通和被普通消费者与拥有的珍珠首饰品绝大多数就是养殖珍珠,通常称养殖珍珠为天然养殖珍珠,区别于加工合成的与珍珠极为相似的仿珍珠。下面简单概括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区别,养殖珍珠与天然珍珠到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

1.形状不同:

天然珠(海珠)因核中异常不滚因,故外形圆度差;养珠,一般核较圆,故成珠后,常有精圆珠。

2.结构不同:

养珠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天然珠的内核是天然的石英砂粒或其它物质。

3.珍珠无核,表里如一,珠身紧密、细腻、滋润,近似半透明,实际为不透明;养珠有核,表里不一,皮落不光滑,有巢皮,珠身结构较松。

4.颜色不同:

天然珠(海珠)质地细腻,光泽柔和,透明度高(多为半透明);养珠因成珠年代短,质地松散,光泽不强,表面常有“小包”俗称“廉子包”或“揪”。

5.珍珠为自然形成,颗粒不整,不够规则,圆形较少,形美者少,大颗粒较少;养珠比较整齐,圆形的较多,大颗粒较多。

6.珍珠,由于异物侵入而形成的,生长时间长,其质地厚实,皮光较好;养珠为人工播核,生长时间短,珍珠层较薄,皮光较差。

7.珍珠的洞眼内外一样能看到年轮纹的纹路;养珠洞眼内外不一,从洞眼看分两层,内外两层结合的不自然。

注意事项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明白了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的区别,了解了从不同的方法观察分辨养殖珍珠与天然珍珠的区别,明白了仿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区别,从而在珍珠首饰的时候不会上当受骗。

篇五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珍珠养殖

第一讲 珍珠培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概述

1、采捕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在人们采捕天然珍珠过程中得到启示和认识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采捕天然珍珠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宋应星(1637年)在《天工开物》中已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采珠工具、方法及改进和利用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澳州的采珠史也较长,早在1860-1870年间已形成行业性生产。斯里兰卡亦是“印度洋上的明珠”。全世界采珠从业人员中,印度洋海域占1/4,而斯里兰卡又占其中的1/5。此外,缅甸、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采珠业也较发达。若从发展速度看,日本则居世界首位。

采珠业虽是从古延续至今,但由于水质、水文等因子的不断变化,迄今不少地区收珠率已低于1%左右。不过,采捕作业的形成和发展,为人们了解天然珍珠的形成和人工育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养殖日本堀口吉重博士1987年发表的报道中指出:“世界上最早利用人工方法开展养殖珍珠的国家是中国”。早在十三世纪,中国就用锡浇铸半球成佛象模型,将它插入背角无齿蚌壳膜间的贝壳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佛象珍珠。600年后,日本的御木本幸才利用这一原理,生产出圆形附壳珠。以后,西欧各国都相继开展了人工养殖珍珠生产。可见,我国对珍珠养殖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简况

1、完善工艺 珍珠养殖业的发展,是随着对珍珠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古今中外,几乎全部将珍珠作为装饰品,药用珍珠的比例甚小。作为装饰(工艺)珍珠,必须具备下列几个要素:

(1)形态人工养殖珍珠的形成,就工艺价值而言,有正圆形、半圆形、水滴形、卵圆形、椭圆形、扣子形、蝌蚪形、桥形、环纹形以及3/4或1/2形的附壳珠,其中正圆形珠为上品。要获得具工艺价值的珍珠,从二十余年生产实践证明,手术操作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成珠形态的关键。据文献资料统计,在相同地区,类同的生态条件下,不同的操作技术水平,所生产出工艺珠比例,可相差20-45%。因此,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插植操作手的考核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珍珠的形态。

(2)色彩与光泽 珍珠的色彩有白色系、粉红系、黄色系、金色系及深色系(兰色、绿色、紫色)之分。通常,光泽好的浅色系为东方人所喜爱。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结出“种、水、管”三条经验,这是调节、控制色彩与光泽的主要关键。与此同时,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可以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工自然调色技术,正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并且也正在开始向实用化阶段迈进。

2、提高技术水平 (1)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在研究方面正式发表的论文有62篇,其中绝大部分是生产性实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育珠技术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从剖析育珠成珠规律看,则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技术水平我国自形成规模性生产以来,虽然由于技术的普及,促进了产量不断上升,但优质珍珠的比例,仍徘徊在10%左右,大量劣质珠的出现,

表明了目前引用的人工育珠技术水平是不够高的。加之各地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所以发展亦不平衡。因此,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要不断地提高育珠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使我国的珍珠生产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第二讲 蚌的生物学基础及成珠原理

一、蚌的生物学基础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1、育珠蚌的种类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蚌有100多种,但在生产上运用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大的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这两种蚌,资源丰富,手术操作容易,珍珠产量高且质量亦好,尤以三角帆蚌更佳。

(1)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是我国的特有种。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坚硬,壳后背缘向上伸展,呈三角形状,故名。

三角帆蚌的细胞小片离体存活时间较长,具有很强的“嗜核性”,因此不但移植成活率高,而且增生成囊(珍珠囊)的速度快,产优质珠比例较高。三角帆蚌产珠质量上乘,珠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长较慢。

(2)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

褶纹冠蚌的背缘向上扩展成鸡冠状,具特别明显的皱褶,因而称为褶纹冠蚌。

褶纹冠蚌培育珍珠,成珠快,珍珠长圆形,白色或粉红色。养殖珍珠产量高,但珠质粗糙、光质亦稍差。

(3)背角无齿蚌Anoclonta woodiana (Leach)

贝壳呈圆形而膨突,壳很薄,珍珠层多显兰光。蚌体形较长,体高较小。 该蚌产珠质量尚好,多呈粉红或桃红色。但因壳薄、肉多、操作不便,生产上多不采用。

2、形态结构

(1)蚌壳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软体动物,其身体左右侧扁,被两片对称而坚硬的蚌壳保护着,壳一般呈椭圆形或长圆形。

习惯上蚌壳分前、后、腹、背、左右。背缘连接处叫绞合部,内面突起叫主齿或侧齿。背缘稍前方突起叫壳顶。壳面有同心环纹叫生长线。壳内前、后有明显下陷疤痕叫前、后闭壳肌痕。这些特征,是河蚌分类的主要依据。蚌壳由95%左右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蚌壳素组成,共分三层。

①表层(角质层):很薄,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 ②中层(棱柱层):较厚,呈白色。

③内层(珍珠层):闪烁珠光色。其化学成分是,碳酸钙91-94.7%,蛋白质4.5-8.0%,水分0.42-0.85%。

(2)外套膜 是紧靠贝壳的两片膜,后缘部分稍突出且合在一起,构成两个孔,上方为出水孔,下方为入水孔。外套膜自身又可分为三层,靠贝壳面叫外层,具有分泌珠质的功能;中层是结缔组织;内层是内表皮组织。

(3)足和闭壳肌 形似斧状的肉状体叫斧足,是运动和掘穴的器官。闭壳肌由横纹肌和平滑肌组成,两者比约3∶7,前者具快速闭壳作用,后者起缓慢闭壳作用。

(4)内部器官

①鳃:是蚌的主要呼吸器官,也是吸收、运转蚌体所必须的钙、磷离子的场所。在生殖季节还能起到育儿囊的作用。

②唇、口、食道、胃、肠是蚌的消化道。肝脏是消化腺。晶杆体,据近期测定,含淀粉酶615卡氏单位。

③心脏位于绞合部的近处,血液无色,占软体部重量50%左右,具特殊凝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血机制。

④肾脏一对,对侧排列。

⑤中枢神经由三对神经节组成,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 ⑥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白色。生殖孔开口于肾前方,与鳃上腔相通。 ⑦嗅检器及感觉细胞,是蚌体应答外界化学因子诱变和接受性行为“信号”的主要器官。

3、生态习性

(1)栖息 三角帆蚌喜流水环境,一般栖息在泥质、砂质、石砾底质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PH7-8。褶纹冠蚌和无齿蚌,PH5-9.5均能生存。

(2)食性 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细菌及腐屑等,食物大小约20-80微米,河蚌的滤食

量很大,每天的滤水量少则40升,多则100升以上。【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二、成珠原理

1、宏观概念 河蚌外套膜组织在受到剌激后,会引起部分细胞变异、增殖而形成珍珠囊,囊内面细胞又分泌珍珠质,珍珠质的沉积就产生珍珠。

2、微观认识电子显微镜的剖析,揭示了珍珠囊内面细胞分泌和沉积的过程,从而确立了珍珠的晶格形成学说,即在某种因子存在条件下,在“诱惑”蚌体活动的基础上,珍珠质是由沉积--溶解--沉淀--涂层这样一个逐级完成的过程,若此时受到外部因子(包括人为管理因子)的干扰,就会影响优质珍珠的形成。

第三讲 河蚌育珠的工艺和技术【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一、河蚌的人工育苗技术

目前我国用于培育淡珍珠的贝类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

1、对于大多数养蚌户来说,一般不进行珍珠蚌的育苗工作。从产业化的发展来看,“人工育苗——手术蚌培育——育珠手术”这三个生产环节无需要专业公司来完成。一般养殖户只从事珠蚌养殖。从目前的生产现状看,大多数群众都购买稚蚌,自己培育手术蚌,再雇人手术。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蚌的育苗过程。

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

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1厘米左右的幼蚌。生产流程是:怀卵雌蚌→钩介幼虫→用黄颡鱼寄苗→稚蚌培育→幼蚌。

2、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养蚌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

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

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150-250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

稚蚌长到了3-5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30厘米)。另外,每隔10-15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千克/亩)。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25厘米以下。

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3个月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

二、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

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

1、新撕膜法制片工艺

(1)流程:①切断前后闭壳肌打开双壳→②用解剖刀在外套膜边缘处划一刀→③在肌痕处划第二刀(较重)→④用镊子从壳前部将边缘膜内表皮撕去→⑤在另一半重复②-④步骤→⑥将玻璃板从消毒液中取出→⑦把制好的外套膜组织带放于玻板上,内面朝下→⑧用药棉擦去粘液、污物→⑨用切片刀切平组织带伤口,使其宽度一致,并切片→⑩滴加滴片液→11送给植片工

(2)技术要点

①第一刀应在色线内,平整,用力均匀果断,深度达到外套膜中间结缔组织层即可。第二刀(也可省略)应在外套膜肌痕处或尽量靠中央,以制取较宽的组织带。

②撕膜应从外套膜前部开始,以便尽量利用出水孔附近的小孔。 ③有镊子夹药棉,整理组织小片,擦除粘液等。

④组织带放在玻板上后,应将两过粗糙面修平,宽度均匀一致。切成的小片要求4毫米×5毫米,经收缩后呈正方形。切片要求果断、干脆、切口平滑。

⑤切片后应及时滴加专用滴片液保养。

⑥玻板消毒液、药棉浸泡液、滴片液应当天配制,当天用守。 ⑦组织小片不能接触其他东西,严格防止污染。

⑧制片过程由一人连续完成,要求在2分钟内结束,并及时用于接种,不可存放太久。制片过程十分重要,事关珍珠质量,应加强管理。

2、植片工艺

(1)流程 选好育珠蚌并在蚌壳上刻划出日期和操作工的编码。 ①用开壳器开口,加附口器,插入塞子→②擦除外套腔污物,使斧足侧向一边→③用送片针顶信小片,在开口针帮助下挑起小片→④从边缘膜

下右开始用开口针钩口→⑤将小片送入伤口内0.5厘米深→⑥用开口针压信伤口,抽出送片针→⑦用开口针拉、压、挤、推整圆→⑧从上至下,从右至左,重复③-⑦至完工→⑨拔出塞子将育珠蚌放入中药浸泡液内→⑩吊养育珠蚌

(2)技术要点

①植片工具应与手术蚌规格相适应,开口大小应与小片大小相宜。 ②排列:第一排6粒,第二排5(6)粒,第三排5(4)粒,呈梅花型布局。行、列间距适中,整体形状完美。第只育蚌总植片数以32粒为佳。

③“推、拉、压、挤”严格整圆。

④边缘、口珠到位。小片来源位置和植片位置尽量一致。 ⑤开口塞子不可过大,尽量使用附口器。

⑥严格挑选手术蚌,按要求将制片蚌和育珠蚌选出暂养。 ⑦清理送片针的海绵要及时清洗、消毒。 ⑧要求每只蚌植片手术时间为5分钟。 3、手术操作系统化消毒技术 (1)流程

环境消毒(消毒剂Ⅰ)↘ 滴片药 ↓

环境消毒(消毒剂Ⅱ)→ 制片作业 → 外套膜组织小片 → 植片作业 ↓

环境消毒(消毒剂Ⅲ)↗ 养殖珠蚌 ← 育珠蚌 ↓

药物浸泡(消毒剂Ⅳ)

手术操作系统消毒工艺流程图

(2)技术要点

①手术室和器具消毒:手术室、手术台、盒、桶、器皿和毛巾等,在每天开工前和收工后,都要用含量氯消毒剂Ⅰ冲洗或浸泡再洗净。

②玻璃板消毒:制片用的玻璃板,先用清水洗净板上的污物和残片,然后转入含抗生素的消毒液Ⅱ中浸泡使用,制片操作工每一次从其中取出玻璃板,再进行制片作业。

③使用消毒药棉:用抗生素等药物配成等渗的消毒液Ⅲ浸透药棉(小粒棉球)。制片手术操作时,用镊子夹药只用一只制片蚌,绝不重复。使用药棉协助制片的办法,比使用海绵要好,它减少了海绵粗糙面与组织的摩擦、损伤,又可避免相互感染。同时消毒药棉法也最适宜与“撕膜法”配套应用,从而完全可以使组织小片避免与手、桌面、毛巾等物接触,达到较高的防疫要求。

④滴片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等渗、抗感染、伤口促愈等多功能的复合滴片药“滴片宝”,效果十分明显。

⑤育珠蚌药浴:刚植片后的育珠蚌,及时放入纯中药的消毒液Ⅳ中浸浴20分钟以上,可使药物经外套腔全面接触伤口。

制片后的废弃蚌,应及时运走处理。 4、手术操作环节的管理

采用消毒药棉法新工艺和撕膜法制片,作业人员以三人为一小组,一人制片供两人植片,平均每三个小组需辅助工3名(其中洗刷蚌壳的女工2名)。规模化生产中的手术作业,需有人专门负责消毒、协调和检查等管理。

三人组合模式可以做到责职分明,有利于考核;制片、植片作业分工,有利于操作技术专业化和精益求精。而“一人独立制片、植片”或“两人制片、三人植片”等组合方式,均不适宜。

篇六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2014年海水珍珠养殖技术大全

2014年海水珍珠养殖技术大全

——传道网

海水珍珠是近年来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海水珍珠一直是中国历代珍珠业采捕的主要对象,也是珍珠养殖传统的品种, 养殖一般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获得的经济利益也大。现将海水珍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2014年海水珍珠养殖技术大全如下:

1.人工育苗

1.1 亲贝(马氏珠母贝)的选择和培育

1.1.1 海水珍珠养殖技术中,选择2龄半到4龄、贝体健壮厚度大、形态端正、生长旺盛、贝壳完整、贝壳的珍珠层为银白色、无病虫害和性腺丰满的成贝。

1.1.2 在秋季选出第二年需要的亲贝,雌雄分开疏养深吊,至初春进行浅吊育肥,提倡进行室内人工加温育肥,争取早育珍珠苗、早

下海。

1.1.3 雌雄亲贝应分别选取不同地域、不同海区的远缘贝,避免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有计划地从小贝开始选择生长快、个体大、贝体厚,没有病害的贝培育为亲贝。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1.2 诱导催产和人工授精。

1.2.1 人工诱导催产所获得的精卵成熟度高,培育的后代强健,且不需要杀死亲贝,应尽量用人工诱导法排精产卵。人工诱导法可用温度刺激、露空干燥、光照和温度结合(如大阳晒)、电流刺激、改变海水比重、改变海水pH值、氨水刺激、氨水注射、生殖细胞刺激等。

目前常用阴干变温结合氨海水刺激法,做法是:把亲贝阴干2-3小时,在海水中加氨水,使其成为0.05-0.07‰的氨海水,用加热海水调节温度,让亲贝置于29-30℃水温下浸泡20-30分钟,然后换入常温海水。

1.2.2 若用人工诱导法不能达到目的,则采用解剖法进行人工授精。将选好的亲贝,洗净后剖开,去掉右壳,剪去足丝、外套膜及鳃,使其生殖腺裸露,用消毒脱脂棉擦去体液和海水,再用细长的吸管吸取精卵,将精子、卵子分别抽取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

授精前先在授精缸或水族箱中装好过滤海水,并配好浓度为0.01-0.07‰的氨海水,然后将卵子经筛绢过滤倒入受精缸,过5-6分钟后再倒入经筛绢过滤的精液,充分搅拌让其受精.雌雄贝之比为3:1。受精的适宜水温为26-30℃,相对密度为1.0175-1.0240。授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受精后要换水2-3次,第一次换水时尽量把氨海水和多余的精子排除干净。

1.2.3 幼虫暂养的密度要根据气温和水温而定,控制在50-60个/m1以内。

1.3 日常管理

1.3.1 培养密度:下池前,培苗池预先放好1/3左右的过滤海水,然后再把幼虫移入,密度以D形幼虫2-4个/ml为宜。

1.3.2 加水和换水:3天内每天加适量新鲜过滤海水,第3天加满。第4天开始换水,换水量D形期为1/3,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增加到1/2-2/3。每天加水前测定海水相对密度和温度、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0180加入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

1.3.3 投饵:每天上午换水后及下午3-4时各投一次。在D形幼

体阶段投饵要少而精。

1.3.4 充气:用空气压缩机连续充气。【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1.3.5 其它管理工作:每天要检查观察幼虫的活动、摄食及生长发育情况,作好记录,保持水质良好,防除病敌害。

1.4 附着器的选择和投放:附着器最好使用颜色较深的塑料板,如黑色或红色的,附着器需在过滤海水中浸泡一星期,然后用百万分之五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方能使用。当20%左右的幼虫出现色素点时即开始投放附着器。每立方水体投100-150片、在3-4天内分2-3批投完。

1.5 收苗:贝苗附着后20-30天,个体2mm-3mm达到商品规格才可收苗。要求收苗当天即分笼下海养殖。

2.珍珠贝的管养

海水珍珠养殖技术中,珍珠贝的管养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插核贝的数量、质量和珍珠的产量、质量。

2.1场地选择:选择防风条件好、潮流畅通、浮游生物丰富的海

湾中部或风浪不大的湾口;被利用的养殖水层,冬季水温不低于12℃,夏季水温不高于31℃,海湾中最好有适量淡水注入,但雨季海水比重不低于1.0150;竹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5m,浮子延绳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7m,固定垂下式养殖的最低潮时水深2m;底质为沙或沙泥;敌害生物少;没有工厂或城市污水的不良影响。

2.2 各类珍珠贝的管养

2.2.1 贝苗(壳长3cm以下): 这是母贝养殖

的一个重要阶段,管理上要做到勤检查、勤防除敌害,勤清洗贝苗及笼具,适时疏养换笼。贝苗大小悬殊时,要做到大小分养,最好采用浮筏式养殖。

2.2.2 中小贝(壳长3.1-6.9cm):做好疏养换笼工作,清除附着物促进生长,力争在短时期内养成大贝。

2.2.3 大贝(壳长7cm以上):这是珍珠贝养殖又一重要阶段,它决定着提供插核大贝的数量及质量,一定要选择水流畅通、饵料丰富,能防风、防寒、防热、防淡、防虫害等条件较好的场地,利用合适水层进行管养。

篇七 人工珍珠怎么养殖视频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与玛瑙、玉石、水晶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

您看,这珍珠既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非常高,所以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我们都知道珍珠是利用蚌类培育而成的。那么全世界有河蚌200余种,单我国就有100多种,究竟哪些珍珠蚌适合养殖珍珠呢?

从理论上讲,一般淡水河蚌都可以形成珍珠蚌,但是一些河蚌因为珍珠分泌能力太差,产珠量不够理想或其他不利因素而不能用来育珠,实际生产中能用来养殖珍珠的河蚌只有10余种,我国养珠业经常选用的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品种。

三角帆蚌既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而且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80—120个三角帆蚌可以育成无核珍珠500克,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

夺目的名贵珍珠。哎,今天我们就以三角帆蚌为例带您了解一下淡水珍珠蚌的养殖技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帆蚌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产地与分布

三角帆蚌俗称三角蚌、翼蚌、劈蚌等。它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其以我国洞庭湖、鄱(po,二声)阳湖、太湖以及周围河流湖泊内分布最多。

外观形态

三角帆蚌的壳,大而扁平、厚而坚硬,长近20厘米。三角帆蚌的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使蚌形呈三角状是三角帆蚌与其它蚌的最大区别。它的壳面呈黄褐色,壳顶部生长轮脉粗糙。 那么三角帆蚌还有什么独有的特点使它成为人工养殖珍珠蚌的首选品种呢?您看,三角帆蚌壳内的珍珠层呈乳白色,有的时候也会表现为紫色或混合色,富有美丽的珍珠光泽。而且珍珠层光洁致密,双壳坚厚平整,这些特点都使三角帆蚌成为珍珠蚌里育珠的佼佼者。那我们又有疑问了,这三角帆蚌没手没脚也没有捕食器官,它都吃什么呀?它又是如何摄取食物的呢? 生活习性

三角帆蚌的饵料主要是水中的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它没有捕食器官,不能主动摄取食物,只能在呼吸时依靠腮上的纤毛,有

规律的摆动产生水流,使水中的微小食物随着入水孔的水流进入外套腔中,被腮过滤后形成食物粒,较大的颗粒则被纤毛摆动送至边缘,在闭壳时排出体外。

哦,原来是这样,那三角帆蚌又是如何行动的呢?

三角帆蚌作为水底栖息的动物,它们主要栖息在淡水的湖泊、江河、池沼等水底或泥沙中,在高温或者低温时,它的身体全部埋藏在泥沙里,蚌体的前端向下,后端朝上外露,出水孔和入水孔露于壳外。它的行动能力比较弱,它们只是依靠斧足的伸缩移动位置,每次只能移动2-3厘米的距离。

我们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意思是说蚌因身上嵌入了沙子,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旧伤处就出现了一颗晶莹的珍珠。事实是这样吗?难道珍珠真的是沙子形成的?

珍珠的形成原因

当蚌壳张开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虫等异物进入珍珠蚌的外套膜没办法把它排出来,沙粒等异物就会不断刺激该处的外套膜,就如同人的眼睛被灰尘迷了一样,又痒又痛。该处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就会赶快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异物外面包上了一层厚厚的珍珠质,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圆圆的漂亮的珍珠了。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珍珠蚌自己的有关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细胞

分裂,接着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机物质,渐渐陷入外套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珍珠。

以上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是自然形成的珍珠,可是珍珠非常贵重,天然形成的珍珠比较少,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就运用了自然成珠的原理,开发了人工养殖珍珠业。我国宋代就发明了海水珍珠贝养珠法,到明代又开始了淡水珍珠的养殖。而如今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养珠的科学技术,取珍珠蚌外套膜的外表皮制成小片,用手术方法插入另一珍珠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使之形成珍珠囊,产生无核珍珠,由于现在大面积大数量的人工养珠,科学管理,科学加工,所以人工珍珠已占领了广阔的市场。原来是这样,那什么时候珍珠蚌才能做手术呢?珍珠蚌又能活多长时间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珍珠蚌的生长发育过程吧!

生长发育

每年的4月—5月,当天气晴暖,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雌性的三角帆蚌就开始排卵了,成熟的卵经生殖孔排出附在外鳃瓣上,此时雄性三角帆蚌的成熟精子随水流从雌蚌的入水管进入外鳃瓣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1个月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遇到鱼类就利用足丝和钩齿抓住鱼体,在鱼的腮上寄生生活,大约需经20天后可发育成仔蚌,从鱼体脱落沉入水底,开始埋栖生活。仔蚌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育为幼蚌,从池底泥沙转移到网笼中饲养,三角帆蚌的生长速度很慢,一年时间能长

2—3厘米左右,所以在幼蚌养殖2年,蚌体达到5—6厘米左右时就要进行育珠手术,育珠手术完成后的三角帆蚌被称为育珠蚌,育珠蚌培育珍珠也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当育珠蚌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采收珍珠了。

三角帆蚌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它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变化,自然情况下一只三角帆蚌能活到80岁左右。但是当蚌长到5—6年龄,蚌的体长达到20—25厘米时,三角帆蚌就停止生长了。人工养殖三角帆蚌,亲蚌的寿命一般保持在6年左右,育珠蚌的寿命为3—4年。了解了珍珠蚌的生长发育特点,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珍珠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淡水珍珠蚌的繁殖

繁殖期

在自然条件下,三角帆蚌4年龄开始性成熟,它的产卵季节为5-7月份,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繁殖旺季。产卵水温为

15-20℃。您看咱们眼前这两只珍珠蚌,您能看出来哪知是雌哪只是雄吗?

雌雄鉴别

单从外观上看,雌雄珍珠蚌的差别并不大,其实鉴别三角帆蚌雌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它的腮,雌蚌腮瓣上的腮丝排列细密,沟纹不明显,淡褐色,不透明;雄蚌腮瓣上的腮丝排列稀疏,沟纹明显,淡黄色,透明状。雌蚌腮丝密度是雄蚌腮丝密度的2-3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