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1    阅读:

篇一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豆腐的做法揭秘 农村传统制作豆腐的方法全过程(组图)

  快过年了,安家舍阿彩豆腐坊比往常更加热闹,十里八村的乡里乡亲都会过来定制过年吃的豆腐,对城里的人尤其是孩子来说豆腐的制作过程是一件神奇的事,老外也认为豆腐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我带你去揭秘制作豆腐的做法全过程,科普一下农村传统制作豆腐的方法吧! 

    当年的新黄豆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其皮壳软化,肉质饱满,富含水份,这个为粉碎打浆做好了准备。打浆的过程和我们城里家庭用的九洋豆浆机类似,只是粉碎机器吞吐量更大了,豆渣也是制作豆渣饼的好材料。

  豆浆打好了,下面一个过程就是煮浆,将原浆倒入大铁锅,土灶旺火煮沸原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没有煮沸的豆浆可是有毒性的哦!看着土灶烧的黄豆秸杆,不禁想起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创业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沸的原浆热气、香气一下子弥漫了整个豆腐坊,阿彩很热情给我们每人倒上满满一碗原汁豆浆,那个味道可真香啊,一碗下肚,两个字——舒坦。反正我是再也不会去买城里早餐车的豆浆了。

篇二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传统豆腐的制作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篇三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水豆腐制作过程

篇四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古代豆腐加工流程 中国人吃豆腐的历史,可谓久远。在一些古籍中,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著作中,都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传说刘安为求长生不老,重金招纳方术之士,炼仙丹求寿。他们取山中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没想到丹没炼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就这样发明了豆腐。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否发明了豆腐,汉代文献并未记载,连豆腐名字都未出现过。不过汉代确实有豆腐,据考古报道1960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曾发掘出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大量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有制豆腐图,由此可见,中国制豆腐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

豆腐:古称黎齐,亦叫菽乳。到五代时才有豆腐之名。

制作过程

目前关于豆腐的传统制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云:“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 原料是选用“生大豆”,“硙”,即磨,此处作动词,即磨碎,但怎么磨却没有提到,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提。 元代.郑允端“豆腐”诗中有“磨砻流玉乳”句, “玉乳”二字,形象地说明磨中流出来的是豆浆,这表明用来做豆腐的大豆要浸泡后就磨,磨时还要加水。这两例只讲到豆腐制作的前几道工序, 比较完整又简洁明了记载传统豆腐生产过程的是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卷25"豆腐”云:“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 皆可为之。水浸, 硙碎。 滤去渣,煎成。以卤汁或山礬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

其生产过程是:选豆一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这也就是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过程,分述如下: 选豆:大豆是做豆腐的理想原料。春秋战国时,大豆曾被作为主食利用, 后因大 豆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人食用后容易产生腹胀、消化不良,因而限制了大豆作为主食的发展,而转入蔬饵膏馔。不过, 大豆生产还是比较普遍,因而豆腐原料十分丰富。 李时珍说“凡黑豆、黄豆及白豆、 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但他首选的还是“黑豆、 黄豆”,其实“白豆与泥豆”也是大豆,不同品种而已,蛋白质含量较之前者要低。至于“豌豆、绿豆之类”虽皆可为之,但其蛋白质含量只有20%~24%,约等于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一半,做豆腐未免得不偿失。 做豆 腐的大豆,以色泽光亮、子粒饱满的新大豆为好。虽然新豆、陈豆均可,但新豆做豆腐产量比陈豆要高。

浸豆:大豆的浸泡是豆腐加工中重要的工序之一。 大豆浸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豆腐的品质。大豆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 有利于大豆粉碎后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一般浸泡的用水量为大豆的2.0—2.3倍, 最好不要一次加足。 浸泡的时间为5~7小时(水温15℃约泡7小时,25℃时只需泡5小时), 水中不可混入油、盐、酸、碱,泡至豆辦内部凹沟鼓平就可磨浆。不同的浸泡条件会 引起大豆内部物质及加工特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文中止“水浸”二字, 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可能还很有限。

磨豆:大豆经过浸泡后,蛋白质体变得松脆,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粉碎。 古代都是用石磨来进行的,即“硙碎”。若单从蛋白质溶出角度来看,大豆破碎越彻底,蛋白质就越容易溶出,这就需要造磨的石材比较好,有足够硬度,一般是用花岗岩石磨, 也有用其他石材的,如明代有一种更高级的“紫石棱磨”,磨出来的豆浆“绝腻无滓”。可以用来磨豆浆的圆形花岗岩石磨在西汉时已使用,畜力也用于拉磨。据研究,圆形磨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将粮食加工成面粉, 更有可能是为了将农作物加工成流质的浆类,而大豆十分有利于这种加工。磨豆时,必须随料定量加水,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减轻摩擦阻力;2、石磨在运转中易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大豆蛋白质的受热变性;3、可使被磨碎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溶离出来,形成良好的胶体。磨豆时的加水量,以泡好豆重量的2-5倍为宜。元.郑允端“豆腐”诗中所称“磨砻流玉乳”,正是磨豆加水的真实写照。

滤浆:滤浆的目的是除去豆渣,制得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即“滤去渣”。传统滤豆浆用的材料大都是土布,也有用绵绸的。如前打虎亭豆腐制作图3所示,一人正用布袋从缸中捞取豆渣,另一人似在配合。缸中漂着一只瓢,表明缸中装满了豆浆。左边还有一人,似乎正在指点操作。缸边一灯,灯火熊熊,说明是在晚上。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过滤工艺尚差,但此法操作比较简便,只要豆糊磨得适当,多滤几遍,效果也不会太差。

煮浆:过滤后的豆浆要煮沸,所以是“煎成”,大约煮的时间要稍长。这样,一些有害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就可以被破坏。通过加热,豆浆中蛋白质发生热变性,为点浆做准备。打虎亭豆腐图中并无煮浆这

道工序,可能被绘者省略了(就像李时珍《本草纲目》省略了“镇压成型”工序一样),因为画像石表现的就是厨房里的场景。我国传统的土灶煮浆法简便易行,煮出的豆浆制成的豆制品有一种独特的豆香味,民间仍沿用。煮浆的温度必须控制好,一般92℃以上时,皂角素就被破坏了,100℃以上, 蛋白质就彻底变性,须立即停火出锅,以免影响豆腐品质。

点浆:点浆的时候,一边加凝固剂, 一边要沿同一方向不停搅动, 直到浆液中出现芝麻大的颗粒时停止搅动,加盖保温,沉淀,半小时后即可包裹压制。打虎亭豆腐图4所示即是点浆的场面。图中一人,手执长棍,在缸中不停地搅动,凸显了点浆的技术要点。从图4可以看出,当时做豆腐是通过加入凝固剂来使豆浆变成豆脑的,而不是不用凝固剂的自淀法。因为自淀法根本不需要搅拌。传统豆腐生产中用到的凝固剂有很多种,《本草纲目》卷25“豆腐”记载:“以盐卤汁或山攀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但主要使用的还是盐卤和石膏。点浆的容器,豆腐图中是用的缸,而《本草纲目》中则釜、缸并用,并特别指出用石膏点浆用缸。容器的选择可能跟温度的把握有关,因为点浆是豆腐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不但要把握凝固剂的添加剂量,还要掌握点浆时的温度。一般豆浆的温度在70℃一90℃之间,要求保水性好的产品如水豆腐,温度略低一点,常在75℃—80℃之间,反之,则高一点。当时没有相应的设备来测量温度,其掌握应该全凭豆腐生产者的经验。

成型(镇压):成型就是将凝固好的豆脑用布包裹放人豆腐箱内加以镇压,榨出多余的煮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豆腐图5很形象地表现了这道工序。加压时的压力很重要,过重过轻都不行。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很聪明地用一根长棍作为杠杆,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自然比较容易调节对豆脑的压力的大小。 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豆腐的品质,还可以保证产量。而且,十分简便易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将豆腐箱一个个堆叠起来,利用自身的重量去掉多余的浆水,这主要用来做含水量高的嫩豆腐。镇压成型这道工序《本草纲目》中没提,大约是因为常见易为而有意省略吧。

豆腐图5中还有收集豆腐黄泔水的场面,有学者认为豆腐水可能是用来点卤(30).但很显然点卤用的豆腐水会很有限, 而且豆腐黄泔水也很容易腐败变质。清·汪日桢《湖雅》卷8“豆腐”:“造腐淋出泔水,洗衣最去垢腻”。古代缺少洗涤用品,常寻找各种代用品,豆腐水呈弱碱性,用来洗衣并不奇怪。如果对此有量的需求,则豆腐黄泔水的收集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原理

蛋白质溶液溶质分子太大(介于1nm-100nm),形成胶体溶液。当加入电解质(及溶液)等物质时由于胶粒带电与电解质离子相互吸引发生凝聚。当凝聚的颗粒足够大时胶粒就从溶液里聚沉出来。豆腐就是豆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聚沉产物

种类

南方在传统上使用石膏来做凝固剂。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较低,加入豆浆之后凝固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质地比较均一。凝固之后的东西被称为豆花,还含有大量的水。把豆花放进木匣或者用布包裹起来,豆花失去许多水,变硬,才成为豆腐。最后形成的豆腐含水量还是比北豆腐要高,也就更“嫩”一些,这样的豆腐被称为“南豆腐”或者“嫩豆腐”。

北方豆腐使用卤水作为凝固剂。卤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和氯化钙,它们在水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性,加入豆浆中后能够快速作用,把豆浆凝成固体。凝结之后的固体中还有许多自由的水,把它们放在木匣之中,那些水会流失掉一些,最后形成比较“硬”的豆腐,

凝固物以熟石膏(CaSO4)最為適用。若使用生石膏(CaSO4 .2H2O)不易成形。推論原因為生石膏溶解性不佳,不易分散於豆漿中。

功用

略……

看PPT

篇五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中国传统食品豆腐-综述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篇六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豆腐制作工艺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绿色豆腐制作

一、工艺流程

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

二、操作要点

1.菜汁添加量 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各种颜色。本

文以青菜为例,其成品:豆腐为绿色。每500毫升豆浆加入70毫升—80毫升菜汁,制成的绿色豆腐色彩柔和。以500毫升豆腐添加70或75毫升菜汁为宜。成品豆腐经过蒸煮1小时仍不褪色(50克大豆可得 500毫升豆浆)。

2.凝固剂用量 菜汁可直接作为凝固剂使用,也需添加少量石膏凝固剂。配制1%石膏悬浮液待用,按大豆:水:菜汁:1:9.5:1.5比例,磨浆、煮浆、棍合,依次加入石膏悬浮液,制成豆腐后称重,测水分,换算成同一水分含量下的豆腐重。

石膏悬浮液使用量60毫升时,豆腐出品率最高,豆腐品质好。最佳配比为大豆:水:菜汁:石膏悬浮液;1:9.5:1.5:1.2。

3.浸泡与磨制 大豆的浸泡对豆腐出品率影响较。大,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变化,宜为10-18小时,以大豆表面无皱皮,豆皮不易脱落,浸泡水面无白沫,搓开豆粒见豆瓣表面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已浸透无硬心为适度。豆腐出品率随磨制细度增加而上升。

4.混合 煮浆后,迅速与菜汁混合搅拌,否则豆腐颜色不均匀,有粗糙感。若莱汁经灭菌处理后使用,可延长产品保存期。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5.凝固剂加入法 用冲浆法加入石膏悬浮液,即取一定量的浆液和石膏悬浮液一起冲入,使全浆翻腾,豆浆表面呈微粒絮状并逐渐扩大,蛋白质网络结构逐步形成豆腐脑状,此时的温度在80℃,静置30分钟,加压成型。

6.混合菜豆腐浆 在菜汁中添加少量呈味物(如蒜、生姜、韭菜、大葱等),制成特殊风味的蔬菜豆腐。如加入少量大葱汁的青菜豆腐,不但有柔和的绿色光泽,还有诱人的葱香味。菜汁与葱汁的配比,可据不同嗜好而变化。这样,既增加了豆腐的花色品种;又满足不同口味。

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

1、冷水冲浆法 土法制豆腐,一般每公斤黄豆仅可制2.5公斤左右豆腐。而冷水冲浆法,可使豆子的出腐率提高30%以上。制法: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内,待豆浆冷却到不烫手时,即刻倒入一桶冷水(比例为5公斤豆子放10公斤左右冷水),再充分搅拌使温度冷却均匀。待5—10分钟后,往豆浆里一次加入一勺石膏水。加入3次后豆腐即全部生成。

2、添加碱面法 大豆中的不溶性蛋白质一般占蛋白质总量的30%左右。这些不溶性蛋白质存在于豆浆中,点浆时难以形成豆腐。若在浸泡豆子时,按豆子与碱面500:2的用量加入碱面,便可使部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这样,在点浆时即可凝固成豆腐,使产量提高40%左右。

3、先制油后制豆腐法 先将大豆筛选、洗净后冷榨两次,使每100公斤大豆分离出9—10公斤豆油和80多公斤豆饼。然后用豆饼制豆腐。用冷榨豆饼制豆腐不需要磨浆。制法:每10公斤豆饼对水70公斤左右,装入桶或缸内浸泡8小时左右,搅匀后倒入锅内,边加热边不停地搅动,防止豆浆糊锅。豆浆烧开后即可点浆。将石膏水绕浆缸慢慢点入,直到出现豆腐脑为止。其它制作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此法制成的豆油不仅是优质豆油,其豆腐既高产,又细嫩、洁白、可口。每100公斤大豆可多获纯利30—40元。

4、制作无渣豆腐法 此法制豆腐因不产生豆腐渣,故不需要过滤等设备,因而品味好,成本低,效益高。制法:先将大豆充分清洗、浸泡、去皮后将其冻结。再将其粉碎成糊状物。然后将糊状物加热至100℃,保持3—4分钟后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70—80℃添加大豆重量2%—5%的硫酸钙,使糊状物凝固,再轻轻搅碎,除去浮液,放入有孔的型箱中,盖布、加压、去水即成。

玉米豆腐的制作

玉米豆腐易于保存,在0℃?2℃之间存放一周不变质,真空保鲜可存放三个月。玉米豆腐制作方法简单,是一个较好的小本致富路子。现将其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一、制作设备及工具:粉碎机、磨浆机或石磨、煮锅、豆腐箱、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及配方:玉米10千克、可食性杂木灰2.5千克、槐花米10克。

【中华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图片】

三、工艺要点 :

1.备料:(1)玉米最好选干净、新鲜、无杂质、金黄色的,这种玉米制出的豆腐色泽金黄易出售;(2)杂木灰可选一种能含用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砍伐后晒干连枝叶树干燃烧后收集的灰,千万不能用其它草类或叶类烧成的灰,因碱性太重做不成豆腐。同时灰要干净,不能掺有石子或没有燃尽的炭头等杂物;(3)槐花米是槐树花蕾晒干而成的。

2.将玉米破碎成细粒状。每粒玉米约破碎成4?小粒左右,但不能粉碎成末,最后筛去粉末和玉米表皮。

3.将杂木灰倒入箩筐中,往筐中冲入适量热水,待滤出的浆水清澈时停止淋水。然后将滤得的灰汁倒入锅内熬煮2小时左右,待灰汁色深浓醇时即可出锅晾晒。

4.将破碎玉米倒入水缸中.然后将槐花米后成粉末并同运且的灰汁水一起倒入水缸中,浸泡4小时左右。

5.将浸泡好的玉米颗粒连同灰汁水放入干净无油污的铁锅中预煮.注意三点:

(1)灰汁水加入量以一般至能用木棒或饭勺等物搅动为宜;(2)煮的时间不宜过久,一般至玉米颗粒稍微膨胀、全部熟透为宜.过熟玉米豆腐是稀的,过生则不成豆腐;(3)勤搅拌,切勿烧锅。

6.将煮好的熟玉米颗粒带灰汁水用磨浆机或石磨磨成玉米浆(同制黄豆豆腐一样),不能太干,一般以能从石磨或磨浆机上流下来为宜。

7.用做蚊账用的纱布或孔更粗一些的布类,将玉米浆过滤一次,目的是再一次去掉玉米的表皮或其它杂物,滤布太细会减少产量。

8.将滤下的玉米浆倒入干净无油污的铁锅内用文火慢慢地熬,一般熬成糊状,用饭勺或莱勺装满后向下倒,能成片状就可以了,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干。

9.将熬熟后的玉米糊趁热倒入已垫一层白布的木箱中盛起来,控制料浆厚度3.3厘米左右,表面平整,自然冷却至凝固成型.此时玉米豆腐即成。按此法每公斤玉米可制得成品4公斤以上。

鸡蛋豆腐的制作工艺

鸡蛋豆腐是以鸡蛋、大豆为主要原料,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将浆料直接灌入包装盒内,通过加温成型而制成的,是一种卫生好吃、营养丰富的方便食品。

1.材料与加工设备

(1)原材料、辅材料及配方大豆100kg,鸡蛋40kg,葡萄糖酸内酯0.3kg,消泡剂0.2kg,聚乙烯塑料袋、盒等。

(2)加工设备磅秤、不锈钢容器、榨汁机、分离筛、搅拌器、板式热交换器、打蛋器、真空灌装机、蒸煮槽、冷却槽等。

2.加工流程

大豆→筛选→称量→浸泡→水洗→磨浆→分离→添加鸡蛋→煮浆→点浆→灌装→加温→冷却成型→成品。

3.技术要点

(1)筛选 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必须对原料进行筛选,以清除杂物和砂、石等。一般可以采用机械筛选机、电磁筛选机、风力除尘器、比重去石机等进行筛选。应选择颗粒整齐、无虫眼、无霉变的新大豆作原料。

(2)称量 原料大豆的称量采用水位计量法或称重计量法。

(3)浸泡 大豆浸泡要掌握好水量、水温和浸泡时间。通常大豆吸水量为大豆量的11倍左右,泡豆水要按1kg大豆添加2kg~2.5kg冷水的比例添加。泡豆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7℃~25℃,水温过高就要及时换水。泡豆水的pH值要求在6.5以上,若酸度过高,也应及时换水。泡豆时间要根据季节和室温灵活掌握,冬季需14h~16h,春秋季需12h~14h,夏季需6h~8h。通常1t黄豆加2t水,因此应选用不小于3m3的泡豆容器。泡好的大豆表面光亮,没有皱皮,有弹性,豆皮也不易脱掉,豆瓣呈乳白色,稍有凹心,容易掐断。

(4)水洗 浸泡好的大豆要进行水洗,以除去脱离的豆皮和酸性的泡豆水,提高产品质量。

(5)磨浆 将泡好的大豆采用石磨或砂轮磨磨浆,为了使大豆充分释放蛋白质,应磨2遍。磨第1遍时,边投料边加水,磨成较稠的糊状物。磨浆时的加水量一般是大豆质量的2倍,不宜过多或过少。大豆磨浆以后不宜停留,要迅速加入适量的50℃热水稀释,控制蛋白质的分解和杂菌的繁殖,而且可使蛋白质溶解在水里,有利于提取。加热水的同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剂。方法是:取约占大豆质量0.3%~0.5%的植物油放入容器中,加入50℃~60℃的热水10kg,搅拌后倒入豆浆中,即可消除豆浆中的泡沫。

(6)分离 磨浆后,进行浆、渣分离。为了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质,一般要进行3次分离。第1次分离用80目~100目分离筛,第2次、第3次分离用60目~80目分离筛。每次分离后都要加入50℃左右的热水冲洗豆渣,使豆浆从豆渣中充分溶解出来,进行下一次分离。最终豆渣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