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麝的人工散养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3    阅读:

篇一 麝的人工散养
林麝的养殖技术(香獐子养殖)



  一、麝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分布

  麝,亦称香獐,为珍稀药用动物。麝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野麝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为最多,从东北的长白山到青藏高原,遍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20余个省区。国外在俄罗斯的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不丹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麝有5种,即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人工饲养的主要是林麝,马麝也有少量饲养。麝经过驯育不仅能生活在高山丛林,也能适应低山河谷、盆地和平原的气候条件。林麝分布最广,包括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是我国的优势种,也是人工饲养最多的一个种。

  (二)林麝的形态特点

  1.外形

  林麝体形似小山羊,前肢短,后肢长,外观无尾(彩图2-)。体长70~80cm。肩高45~50cm,体重6~9kg。公母均无角,公麝大,母麝小,成龄公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唇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前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母麝犬齿不露出口外,亦无香腺囊,明显区别于公麝。

  2.牙齿

  麝的牙齿为类似骨质的坚硬组织。麝的齿式为,共34枚。麝类的牙齿在个体间略有差异。

  判断麝的年龄,主要依据齿的状态。一般乳齿脆弱、尖且薄,而永久齿则坚实、广阔且钝。随着年龄的增加,齿面变得光滑,并减低高度。臼齿沿着腭的伸长向里逐渐减低高度,门齿则磨得扁平。

  3.蹄

  麝蹄为偶数。两蹄同形且对称。麝有两个发达的第三趾,麝有两个较大的蹄,蹄细小、长而尖,韧带结合良好,活动自如。麝四肢外侧的趾较发达,适于攀登岩石。四趾分为:主蹄,3和4趾;副蹄,2和5趾。主蹄与副蹄相距3~5cm。主蹄的趾间距离为1.5~3cm。

  4.乳腺

  乳腺是泌乳的器官。从发生上说乳腺属于皮肤腺。由4个叶组成,有4个乳头。

  5.毛色

  林麝毛色深褐,因季节和栖息环境不同,毛色有一定的变化。有灰褐,深褐等色型。耳的基部和耳内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耳基部有土黄斑纹。从眼的下部开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的毛带,贯通整个颈部通向胸。颈上毛带的始端各有一个白色或黄白色的圆斑。四肢下部前面灰棕,后面浅褐。吻短,尾短淹没于臀毛内,外观微隆起,成兽背部无斑点。

  (三)麝的习性

  麝有随季节变化选择栖息环境的习性,天气热时上山顶,寒冷时下山,故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7月在山顶,8月下山居山腰,9月回到河谷地带。说明林麝既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垂直的迁徙活动。麝的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方。排泄后用前肢向后扒土覆盖,不受惊扰不轻易变动栖息居留场所。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上、小树枝上的习惯,以觅寻自己活动地区,故也称“领地”动物。麝常在圈舍木桩上摩痒。母麝、幼麝喜臀部相对,互相擦痒。成年公麝喜在树干、树桩、岩石角上、圈舍门框上及其他物体上摩擦臀部。凡摩擦之处均留下腥臭气味和蜡状物质。在公麝活动的道路上,尤其在谷底小溪两旁附近,均可见麝摩臀用的小树枝,猎区称“油桩”。这仅为公麝所特有。性尚未成熟之前,无摩擦尾部的习惯。永野为武(1972年)指出,公麝借摩擦时分泌于树枝上的物质作为路线标志和彼此联系的信息。由于经常摩尾,公麝尾部裸露无毛,或仅在尖端具一簇毛。油桩多数是具弹性的细枝。

  麝善奔跑,能上树,跳跃力很强,能平地跳起2m以上,还可以在很陡的壁上跑几步,嗅觉特别发达,听、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

  麝在阴雨天、大风天或由晴变阴、由阴转晴的天气时最为活跃,疯狂奔跑,互相追逐,即通常所说的“闹圈”。麝的活动规律性强,采食、饮水、休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其活动和大小便均有固定路线和地点。

  麝是一种胆小、性急的动物,见到异物、听到不寻常的声响,即全身的毛竖起,心跳加快。人在距离麝3m左右就可听到其心脏跳动振动胸壁声。呼吸加快,并且,鼻子一抽一抽地,两眼凝视,然后从鼻腔猛地喷气,发出“吭哧、吭哧”的惊怕声,或向前跳起,四蹄使劲踩地,发出跺足声,以示威吓。麝的性情急躁,容易动怒,公麝尤为明显。

  麝很机警,打盹时听到很小的异声或看见异物后,马上站起来抬头四周张望,耳朵前、后转动仔细地听,并发出“吭噗,吭噗”的惊恐声,或马上逃跑。

  母麝在产仔、泌乳期(6—8月)领域性很明显,同时雌麝的性情变得很凶猛。若有其他麝进入该领域,便跑上前去,相距5~10m时稍停,然后前足猛烈地交替跺地,每跺一下便前进一步,发出“砰、砰”的跺足声,借以威胁对方。对方逃走,它在后边追赶,直至将对方赶出自己所辖的领域。麝借助跑动的前冲力能在直壁上换步,4m多高的墙或3m多高的栅栏也能上去。但当墙头上或栅栏顶部设有向内伸出30cm的遮檐后,只用2.5m高的墙和栅栏就可阻拦麝的外逃。

  麝的自卫能力很差,常是以快速奔跑、爬陡坡、上斜树、越深沟及跑入隐蔽处来躲避豺、狐、虎、豹等天敌。但是,强壮的麝也有攻击性。

  麝孤僻、无群性。在野外,一般只在发情期,可见一公一母或两公追逐一个母麝。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仔麝只在吃奶时才与乳母麝在一起,吃完奶就去休息,很少跟随母麝。同一母麝产的两个仔麝也很少在一起活动。但是,母麝采食、活动不远离仔麝,休息时也卧在能看见仔麝的地方。喜互相咬斗,特别是公麝配种期、泌香生理反应期、天气由晴天转为阴雨天或由阴雨天转为晴天及拂晓、黄昏、夜间活动来回奔跑时,喜互相追逐咬斗。成年母麝和幼母麝虽然很少咬斗,但有时圈里放入陌生的麝及进入新的环境,也互相咬斗。

  麝喜凉爽,怕太阳暴晒。冬天虽天气寒冷,但麝总是卧在阴凉处。夏季气温高时或冬季在太阳下停留一些时间(约10min左右),麝就吐舌喘气,呼吸频率达100次/min,而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19次。并且,从舌上和鼻镜上不断向下滴水。麝怕雨淋和冷风吹。遇大雨、大风,则择适宜地方躲避、静待,雨停才外出活动。

  麝的活动时间:冬季活动时间短,早晨7:00—9:00,傍晚17:00—21:00;夏季活动时间长,早晨5:30—8:00,傍晚19:30—0:30。夏季,白天活动时间短,夜晚活动时间长。

  (四)林麝吃什么

  麝的食性较广,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和苔藓等为食。在家养情况下,喜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食量较小。成年麝每昼夜采食粗料量约为1kg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每天供给精料100~150g时,每昼夜食草量为500~700g。采食后不久就反刍。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4—5月份,胃内食物中,以叶子和嫩枝芽为主;6—7月份,此时胃内食物中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种子及凋落的树叶逐渐增加;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胃内的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蘖、珠菜蓼及溪畔银连花等植物的枝叶及种子。这说明,麝的食物组成与气候条件、植物本身的生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鹌菜,苦荬菜、山莴苣、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蛇莓、一年蓬及筋骨草等药用植物。冬季吃地面的干落叶、茅栗、橡子等。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

  麝不仅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对植物部位也有选择性。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及花;以及茎、嫩枝及种子。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嫩叶、嫩枝芽和花为食,冬季有时采食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

  根据观察和分析,麝的食性有3个特点:①爱摘啃枝叶,喜食绝大多数灌木的枝叶;②嗜苦味,喜食苦味或涩味(含单宁)的植物茎、叶,如山柳、小檗、杜鹃等;③喜食花蕾,在夏季,凡遇见花蕾和开花的植物,如羌活、杜鹃、黄芪、马先蒿、金腊梅、忍冬、银莲花、蒲公英或鸢尾等,均大量采食。

  麝的排泄活动据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性。在野麝活动的道路上有固定的粪便堆。圈养条件下,多在圈舍的角落。夏季多在上午6时左右、下午7时左右、夜间10时或凌晨2时;冬、春季在上午7时、下午6时左右,夜间在0时左右。

  麝有舔舐盐碱的习性。

  (五)林麝的繁殖生理特点

  麝的配种季节一般都在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末,母麝在一个发情季节里,周期性地多次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原麝15d)左右。每次发情持续36~60h。雄麝在繁殖季节很兴奋,性情亦变得较凶猛,打斗激烈,很少觅食。

  麝的妊娠期为(180±7)d。产仔期从5月开始到7月初,5—6月为旺季,个别母麝也能在8月、9月或10月产仔。

  仔麝的初生重为350~820g,平均500~550g,超过760g,母麝难产率高。

  仔麝产下后,母麝立即将仔麝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咬断脐带,吃掉胎盘。仔麝出生20d以内喜酣睡,有保护色,毛色似枯叶。仔麝在20d以后,进食日益增多,哺乳次数逐渐减少,活动能力随之加强。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增加很快,40d后可达2kg以上。当年生的野仔麝到11月份体重达(8.83±0.16)kg;到12月份,体重达(9.46±0.23)kg,分别为成年体重的(70.80±4.11)%和(74.83±2.08)%。15个月性成熟,第二年冬季即可参加繁殖。

  (六)林麝泌香生理

  1.泌香特点

  成年公麝在每年的5—7月出现一次泌香活动,泌香期3~7d。泌香期间采食停止,饮水降低,活动减少,睾丸肿大,阴囊下垂并红润发亮;香囊增大,囊口红润发亮;香腺组织分泌出乳白色的豆腐渣状物,并有非常强烈的麝香味。麝从1岁开始泌香直至死亡,以3~8岁产香量最高。

  2.麝香的形成过程

  (1)初香形成过程 香腺部主要由分泌和输送初香液的腺组织(腺体)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疏松结缔组织与腺组织间有丰富的平滑肌、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将腺组织分隔成多腺小叶。

  腺组织由分泌部(腺泡)和排泄部(导管)组成,属复管泡状腺。腺泡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随泌香机能活动而异(

  (2)运送初香的过程 排泄管(导管)是运送初香液入香囊腔的小管道。始端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末端较粗,管径由两层至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开口于香囊颈,将初香输入囊腔内。

  (3)麝香的形成和贮存 香囊部主要由香囊管、颈和体组成。吞囊颈和管的上段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同香腺部分泌的初香一起入香囊腔内。香囊体占香囊的大部分,囊腔是容纳初香和形成及贮存成熟麝香的地方。

  麝香在香囊内的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是麝香液的形成与分泌;其次是麝香液在香囊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转化为麝香。形成麝香的器官包括:形态和机能不同的分泌初香的香腺部和形成、贮存成熟麝香的香囊部。两者共同完成麝香的分泌、形成和贮藏,因此,称为麝香腺囊。

  (七)林麝的天敌与寄生虫

  麝的敌害主要有豹、野猪、斑狗、狼、熊、猞猁、狐狸、虎、黑貂、黄颈貂、香鼬、青鼬、金雕及草原雕等。

  麝的寄生虫较多。牛虻对麝的皮肤有损坏作用。麝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有:日本硬蜱、壤塘硬蜱、阿坝草蜱、血虫蜱以及一些蝇类等。

  (八)林麝的其他生理特点

  麝的嗅觉非常灵敏。陌生的饲料反复嗅闻才肯吃,而且经常用嗅觉辨别自己和另外麝走过的路、卧过的地方、粪便和尿等。若仔麝粘有异味或不是自己的仔麝时,母麝就走开了,母麝不但不舔仔麝、不许吃奶,而且用蹄按压、刨打。仔麝鼻子一抽一抽地嗅,饲养员也常以有无此表现来鉴别仔麝是否正常。

  麝的视觉较好,晚上及在较暗的地方亦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麝的听觉很发达,自卫能力弱,轻微撞动树枝声、走雪地发出的“吱吱”声等,很远就能听到,立即逃跑。

  麝的后肢长于前肢。后肢的肌肉较前肢发达,因此跑得快、跳得高。跳跃能力强,平地跑动时,能跳起1.8m高。

  因为蹄甲端尖,边缘硬而薄,悬蹄尖而长,能触及地面,所以4个蹄趾(指)成“╳”状,便于爬陡坡、上斜树。麝能攀登约45°的斜树及活动架。上、下树灵活,平衡能力强。

  公麝的尾巴随生长发育有很大变化。1岁前,幼公麝的尾巴尖细,被毛,脂肪堆积少;1岁后,尾巴由尖细变得秃肥,脂肪堆积较多,端部裸露,经常分泌一些腥臭气味的蜡状物。

  麝的毛通体为棕黄褐色或黑褐色。每年从6月份开始换毛,10月结束,1年1次。


[1] [2] [3] [4] [5] 下一页

篇二 麝的人工散养
林麝养殖效益高,一只雄林麝1年可赚钱6000成本低

  [每日农经]探香取金(3)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20140321)

  字幕:陕西省凤县黄牛铺。

  山丹丹那个开花呦……

  路人:姑娘,小点声,往前面走,声大了容易吵着林“蛇”。

  主持人:蛇?咱看看去……

  秦岭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小李刚来到陕西凤县就被这一带的秦岭山脉吸引住了。可这里虽说景美,但冬季温度最低也在零下10度以下,即使现在初春,温度也在0度左右,这个季节,在这里,难道还会有蛇吗?

  环境空镜、搭配神秘音乐、动物叫声。

  记者:有人吗?

  大爷:有。

  记者:大爷您好,我问一下您,咱们这儿是不是养蛇的呀?

  大爷:养林麝的。

  记者:麝?麝香的那个麝?

  大爷:噢,对。

  原来人家说的是“林麝”,并非“林蛇”!这林麝长得究竟什么样?它同麝香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者:看到了吗,谢绝参观。所以啊,平时这个养殖场是很少有生人进入的。那刚才养殖户段大哥再三叮嘱我,进到里面之后,一定要声音小,动作轻。那段大哥,我已经做好全部准备了,我现在能进去了吗?

  养殖户(段斌):可以了。

  大爷:进来看,不能大声说话,这东西害怕惊吓。

  进入饲养区,第一次见到林麝,小李惊讶。

  眼前这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小家伙儿,就是小李从未见过的林麝。麝,又称为麝獐、香獐 ,种类少,麝属中有四种,包括原麝 、林麝 、黑麝与喜马拉雅麝。在秦岭一代生存的主要是林麝。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一般体长70厘米、肩高47厘米、体重7千克左右。

  记者:哇,太可爱了,但是麝呢,它生性胆小,所以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这样子到处乱跑、飞檐走壁。哎,段大哥,我问一下,咱们这个麝为什么胆这么小啊,而且能跳这么高。

  养殖户(段斌):这个麝主要是一种野生动物,它本身生性就胆小,在我们养殖的时候,基本上不太接触生人。

  段大哥养林麝在凤县是最早的养殖户之一。虽说跟林麝打了近10年交道,可由于自己平时很少参与饲喂,所以在林麝面前他也算不上熟人。您看,现在小李虽说由段大哥亲自陪同,可这些小家伙们,仍然显得十分不安(

  记者:最高能多高呀?

  养殖户 段斌:最高,咱们这个网基本上就是2米到3米这个高度,要是没有这个围网的话,它就可以直接跳出去了。

  记者:你看那个,一下跳那么高。

  养殖户 段斌:它主要生产在山区,岩石上,主要是这种地方,所以它也就比较喜欢跳呀,爬呀,就是那样的。平常的话,人抓捕它的时候,动物追它的时候,它在着急的情况下,它还可以上树的。

  仔细观察,原来林麝之所以弹跳力超群,同它的后肢长度远超前肢不无关系。您看,当它站立时后高前低,而且身体轻巧、肌肉发达,无疑这是一副天生的跑跳身材。

  加上一双警觉且随时转动的大耳朵,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来自于不同方向的轻微声响。发达的鼻子,灵动的眼镜,随时可能为林麝发出起跑的信号。所以在人工饲养林麝时,围墙至少需要修建高达3米以上。此时,在麝棚里大气都不敢出的小李却又有了新的发现。

  记者:您看到了吗,我刚发现这个圈舍里有一只是特别奇怪,长了两颗特别长的獠牙,您看看,就那只。这只麝是不是养的年头最长,是这里面岁数最大的呀?

  段斌:不是,这个麝是这里边的公麝。

  记者:公麝?

  段斌:公麝的话,实际它的年龄只有3到4岁,它现在属于青壮年期,它这个雄性的话,长这个獠牙是它的一种特性。雌性是不长獠牙的。除此之外的话,就是它的体型稍微略大于这个雌性,其他再一个就是,它肚子底下,就是肚脐跟前有一个分泌麝香的香囊。

  记者:这个香囊对它起到什么作用?

  养殖户(段斌):交配时候,它要分泌一种麝香。

  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是由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麝香腺中分泌出的物质。对于雄麝来说,麝香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领域、传递信息以及在交配期间,用它的特殊气味引诱雌麝。而对于人类来说,由于麝香性温、无毒、香气馥郁,既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因此,目前人们养麝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麝香。

  记者:因为这个麝特别的敏捷,蹦的高,跳的远,所以养殖户要取麝香的时候,就采取这种飞针的方式来麻醉它。

  养殖户段斌:一般咱们这个麻醉基本上就是属于半麻,不是一下麻倒,你要强抓的话,你看要有损伤,让它麻醉药起作用,然后人再去抓它,对它伤害是最低的,就是避免了它在墙上碰,或者出现外伤情况。

  记者:哎呦,它真有劲。这个麝香长在哪个位置?

  大叔:这里。

  记者:就这儿是吗?这麝香就长这儿?

  养殖户(段斌):香囊就在这个地方,这就是香囊。这儿有个口。

  记者:它在什么位置?

  养殖户段斌:尿道口上到肚脐的中间,有一个香囊。

  记者:那这个怎么取,取的时候疼不疼呢?

  养殖户段斌:这个取的时候不会疼的。这个就是像,打个比方像挖耳朵一样。

  记者:像挖耳朵一样,那就没什么痛感了。

篇三 麝的人工散养
半散养雄性林麝0~12月龄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半散养雄性林麝0~12月龄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作者:李斐然 刘文华 唐婕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3期

摘要对10头0~12月龄半散养雄性林麝的体重和体尺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林麝体重累积生长曲线上升由急剧到平缓。0~4月龄和10~12月龄绝对生长速度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绝对增重在1月龄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慢;0~3月龄生长强度最大,3~6月龄呈直线下降趋势,8月龄开始变得平缓:各项体尺指标在6月龄前增长明显,6~12月龄增长趋缓,6~12月龄肩高变化不大。该研究揭示了半散养林麝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进行林麝选育和半散养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散养;林麝;生长发育规律;生长曲线

中图分类号S86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778-03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院青年基金(2012K-35);陕西省科学院秦岭关键濒危动物致濒机理及其种群扩繁技术的研究(2012K-01)。

作者简介李斐然(1986-),男,陕西西安人,研究实习员,从事经济动物养殖。*通讯作者,副研究员,从事林麝育种与疾病防治。

收稿日期20140703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麝科(Noschidae)体型最小的动物,是目前国内养殖数量最大的麝种,具有产麝香量大、品质优良和易于驯养繁殖等特点[1]。经过多代人工养殖后,现在的圈养林麝存在部分种群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利于林麝以后的迁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凤县养麝基地率先研究半散养模式,最大程度模拟林麝野外生活环境,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一种新兴的饲养模式,尚未见到关于半散养林麝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报道。

动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环境、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性状(体重、体尺)是衡量仔麝生长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仔麝生长曲线的研究,不仅可以动态了解其生长过程、预测生长规律,而且还可以指导饲养管理,提高选育效果。笔者对凤县养麝基地的林麝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补充量化数据来检验这种新式养殖方法下林麝的生长发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饲养管理、帮助林麝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篇四 麝的人工散养
人造麝香与人工麝香的区别

1、

【麝的人工散养】

问:报纸所说的日化行业人造麝香和药用人工麝香是一样的吗? 答:不一样,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

日化行业的人造麝香是一种工业香料添加剂,药用人工麝香是国家一类新药,中药保密品种。

2、

问:报纸上一会儿说人造麝香、一会儿说人工麝香,是一回事吗? 答:其实报纸上说的是人造麝香,不是指药用的人工麝香。 3、

问:人造麝香与人工麝香的区别是什么?

答:日化用人造麝香是一种工业香料添加剂而药用人工麝香属一类新药

类型

使用领域

主要成分

是否有药用价值

生产企业 国家保密

品种 多家化工企业

中国药材公司

中药保密品种

保密

【麝的人工散养】

生产工艺

使用效果

国家颁布使用规定

日化用人造麝香

化工产品

日化品

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多环麝香等

公开

香精添加 经临床验证,药用人工麝香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天

仅作为香料、暂无

药用人药品 工麝香 一类新药, 化学成份, 药品生产 理化性质

类同于天

然麝香

4、

2005年,国家规定药品处方中麝香由等量的人

然麝香近似 工麝香代替

问:药用人工麝香的有效性、安全性如何?

答:经过国家权威研究机构二十多年的协作攻关,大量的化学、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人工麝香的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物理性状相似,安全性一致,临床疗效确切,可与天然麝香等同配方使用药理研究。

5

问:麝香保心丸的安全性如何?

麝香保心丸临床应用超过30年,累计超过8000万人次使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舌下含服者偶有麻舌感。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显示:麝香保心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对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备注:

1、药用人工麝香是什么?

药用人工麝香属一类新药;国家科委65攻关项目;国家保密品种,国家规定与天然麝香等同使用。目前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400多家制药企业、科研院所、临床医院广泛使用。剂型涵盖丸剂、散剂、膏剂、片剂、软膏剂、橡皮硬膏、胶囊剂、眼用制剂、口服安瓿剂、气雾剂、注射剂、酊剂等中成药常用剂型。

药用人工麝香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卫生部药政局和原中国药材公司联合下达研究课题,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济南中药厂、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作研究;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批准人工麝香进行临床研究;1993年批准为中药一类新药,获得试生产新药证书,1994年投放市场, 199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日化用人造麝香是什么?

日化用人造麝香是一种工业香料添加剂,主要添加在香皂、牙膏、漱口水、洗手液、沐浴露、洗发水、洗面乳、柔顺剂、化妆水、剃须膏、洗衣液、空气清新剂等产品中,是没有任何药用价值的化工添加剂。

3、关于国家对人工麝香的使用的规定

1994年5月,国家卫生部卫药发(1994)第17号《关于人工麝香试生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人工麝香属一类新药,国家保密品种。”、“为加强管理,保证质量,防

止假冒,人工麝香的生产、收购、销售由中国药材公司负责,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购销。”

2005年6月,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2005年第3号公告: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生产、销售含天然麝香成份的中成药全部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并严格限定了使用天然麝香的5家企业的4个品种。

200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2005]353号《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对国家药品标准处方含有麝香、但该品种或该品种的生产企业未列入第3号公告的,将处方中的麝香以人工麝香等量投料使用。

篇五 麝的人工散养
麝香(天然、人工)简介

麝香(天然、人工)简介

一、相关背景 1

、麝香的来源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

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我国是麝香生产和使用大国,麝香产量占世界

产量的70%。

2、药用价值

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是中药细料中最重要、

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我国应用麝香防病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很多

急救和常用中成药都以麝香为原料 。《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收载的2621

种处方中,含麝香的处方就有295种。其中形成了很多国宝级的传统中成

药品种,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

白药、六神丸、醒脑静注射液等,对我国人民医疗保健起到了长期的、巨

大的作用。

3、麝类的资源状况

我国曾是麝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过度捕猎,麝类资源急剧减少。据调查统计,全国年需麝香3000-5000kg,按每头产香10g计算,需捕杀雄麝90-150万头。而目前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药用需要,几十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家对麝资源的保护

针对我国麝类数量急剧减少、现存麝类已濒危的严峻现实,2003年2月21日,经国务院批

准,国家林业局颁布第

7

号令,将麝科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一级保护野生

动物。这是自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第一批由国家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

2003年3月,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0

号)中要求:全面禁止猎捕麝和收购麝香的行为。

二、人工麝香的研究

1、人工麝香的研究历程

面对麝资源日益严峻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早已着手进行天然麝香代用品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卫生部、商业部等单位就寻找天然麝香代用品问题开始了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卫生部药政局和原中国药材公司联合下达研究课题,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济南中药厂、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作研究。

·“六五”期间被列入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批准人工麝香进行临床研究。

·1993年批准为中药一类新药,获得试生产新药证书,由北京协和制药二厂试生

产。

·1994年投放市场。

·199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文号,由北京联馨药业有限

公司生产。

2、对天然麝香充分的化学与药理研究为研究人工麝香奠定了基础

采用波谱方法(2DNMR等),对天然麝香中化学成分组成、化学结构、相对含量和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学成分,同时对麝香中各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麝的人工散养】

全面分析,基本搞清了这些成分在麝香中所占比例,并确定了这些成分具有的药理作用。

根据天然麝香的三大功能和临床主要应用病症,设计了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抗炎免疫、药酶诱导等能反映麝香临床疗效的药理学多种动物病理模型。经反复实践,首次发现了麝香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多种药理模型上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为研究人工麝香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3、人工麝香的化学与药理研究

人工麝香的设计原则--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最大限度保持与天然品一致性

人工麝香的配制原则--化学成份类同性,生物活性一致性,理化性质近似性。

重点进行了抗惊厥、改善微循环、脑保护、抗炎、抑制关节损伤、肝药酶诱导、毒性等16种动物模型,20项指标的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药理作用及其强度基本一致。

4、人工麝香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重点

重点选择10个病种:中风急症、冠心病心绞痛、肺心脑病、小儿高热证、小儿夏季热、慢性乳腺增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性胃病、痈肿、急性咽喉肿痛。

*试验用药

【麝的人工散养】

采用复方制剂和单方制剂

复方: (人工麝香制剂)犀黄丸、安宫牛黄散、苏合香丸、

七厘散

单方:人工麝香蜜丸、胃痛丸、人工麝香粉剂。

*试验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双肓对照方法进行,或自身对照方法(单方)。

*临床单位

由卫生部批准的北京、上海、广州等12家医院根据统一方案进行观察。

*临床研究结果

二期临床通过953例,10个病种,4个复方,4个单方制剂的对照试验,结果证实了人工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功效,人工麝香配制的中成药,与天然麝香配制的中成药有相同的作用,说明人工麝香具有天然麝香相似的功能主治和使用范围。

二期临床使用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特别是单独使用人工麝香,包括蜜丸,水蜜

丸,散剂等多种剂型,内服(包括口嚼服)或外用等给药途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两者的安全性也是一致的。

三期临床通过865例, 5个病种, 4种制剂的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人工麝香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天然麝香近似。

*研究结论

经过国家权威研究机构二十多年的协作攻关,大量的化学、药理实验和近

2000例临床验证表明:人工麝香的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物理性状

相似,临床疗效确切,可与天然麝香等同配方使用。

三、人工麝香的成果评价

1、作为国家批准的一类新药,人工麝香是中药材代用品研究和应用的典

范,为保护珍稀动物药材资源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表明我国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是中医药事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满足人民医疗用药需要,有效解决了麝香短缺造成的临床用药困扰,从根本上解决中成药厂的原料供需矛盾。

4、199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5、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定为中药保密品种。

四、麝香及人工麝香的管理

1994年5月,国家卫生部卫药发(1994)第17号《关于人工麝香试生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人工麝香属一类新药,国家保密品种。”、“为加强管理,保证质量,防止假冒,人工麝香的生产、收购、销售由中国药材公司负责,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购销。”

1994年8月,国家卫生部卫药发(1994)第27号《关于加强对麝香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天然麝香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的药检所检验,不合格品一律没收,违反规定用不合格麝香生产的中成药按假药查处。

2003年3月,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3]3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面禁止猎捕麝和收购麝香的行为,中药生产所需天然麝香全部从现有库存或人工繁殖所获天然麝香中解决。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五部局联合下发林护发[2004]2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强调严格限定天然麝香在中成药中的使用范围。【麝的人工散养】

2005年6月,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2005年第3号公告: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生产、销售含天然麝香成份的中成药全部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并严格限定了使用天然麝香的5家企业的4个品种。

200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

[2005]353号《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

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对国家药品标准处方含有麝香、但

该品种或该品种的生产企业未列入第3号公告的,将处方中

的麝香以人工麝香等量投料使用。

五、人工麝香的应用

1、稳定的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0042由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出

品 ,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是由人工麝香项目研究协作各方按

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有限责任公司,

已经通过GMP认证,是人工麝香的唯一生产企业。

2、品质保证

产品严格按照GMP要求生产,生产企业自检合格后,每批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3、规范的销售

为规范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工麝香由:

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总经销

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经销

人工麝香售价:54600元/千克

包装规格:200克/桶

4、全面的售后服务

在售后服务上,我们拥有国内一流的药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帮助解决人工麝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5、广泛的客户使用

自1994年12月人工麝香投放市场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家制药企业、科研院所、临床医院使用。剂型涵盖丸剂、散剂、膏剂、片剂、软膏剂、橡皮硬膏、胶囊剂、眼用制剂、口服安瓿剂、气雾剂、注射剂、酊剂等中成药常用剂型。

篇六 麝的人工散养
中国林麝养殖的发展现状

【麝的人工散养】

中国林麝养殖的发展现状、研究概述和经济效益分析

大城子镇--季宏月

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一一麝香用途广泛,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目前,我国养殖3种麝,即林麝(Moschus berezovsk ii)、马麝(M.chrysogaster)和原麝(M.m oschiferus),其中林麝为主要养殖种,林麝的饲养量占全国总饲养量的86.8%f”。林麝隶属于麝科麝属,别名香獐、麝鹿、林獐等,2002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我国野生麝的数量只有几万只,已经濒临灭绝。

麝是珍稀名贵的经济兽类,其所产麝香的应用价值至今无可替代,而林麝养殖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产业。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尽快解决制约林麝养殖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以实现产业化养殖,是满足麝香的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分析

1.1 林麝的资源价值

林麝所产的麝香,是我国名贵的传统动物中药材,近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证明麝香具有消炎、抑菌、抗肿瘤之功效,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平均每年至少要消耗掉1 000 kg的天然麝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麝香的的国际交易价格一一路攀升。麝香的国内市场价

格为10万元/kg左右,国际价格为5万~8万美元/kg,是黄金价格的6~8倍(2007年)。据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2009)的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对麝香的需求量在2003年至2009年期间始终成上升趋势。

1.2 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盲目捕猎,野生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麝香产量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有麝300万只,年产麝香2 500 kg,而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估计,目前,中国所有麝的总和只有10万头左右,实际上仅有6万~7万只,即使是这样,麝也基本上呈现零散的岛屿状分布,栖息地也大规模地破碎化,可以说,麝类在中国已不成为资源,在经济意义上已经灭绝。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国自195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人工养麝试验,并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建立了几个养麝场,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林麝养殖的发展比较顺利。70年代,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导致投入减少、养殖成本升高,基础设施落后、关键技术普及率低等原因,林麝饲养规模止步不前,当时许多省市的养麝场家倒闭,超过百头的养麝场全国仅有4~5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重新开始重视林麝人工养殖,加大了投入,在对林麝养殖的繁殖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交配的成功率和幼仔的成活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林麝养殖种群的扩大和野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3 林麝养殖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几十年来人工养麝的发展,林麝养殖中存在问题越来越突出。

(1)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人工养麝虽然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还是缺乏对林麝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系统研究。

(2)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目前林麝的养殖多采取以小群混养的方式,这和麝的野外习性是不同的,首先不利于疾病的防治,再者,饲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辅以精饲料,没有专门为饲养林麝配臵的饲料,导致饲养林麝种群中的个体体质较弱,死亡率高。此外,人工养麝由于种群数量少、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品质退化严重,直接影响人工养麝的规模化发展。

(3)国内麝香收购价过低,成为制约养麝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_l4]。现今麝香的国内市场价为人民币10万元/kg;而国际麝香价格却达到人民币40万~65万元/kg。这就使许多不法分子猎取野外麝或高价收购麝香走私到国外,获取高额利润。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麝类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麝类养殖的研究概况

2.1 在麝类资源繁育方面的研究

相关研究在总结几十年来我国人工养麝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后,提出应该进行野麝活捕活体取香研究和改进麝类繁育技术的建议,保证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2.2 林麝市场需求的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麝香的需求远大于供给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林麝野生动物资源面临资源危机,野生麝类濒临灭绝境地,自2005年6月起,国家林业局、卫生部等5部门已经全面禁止野外猎捕天然麝香,禁止出口天然麝香,基本断绝了天然麝香原料来源,天然麝香由国家配额供应。然而每年全国能配额供应的天然麝香总共才200 kg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国际市场的麝香价格约为黄金价格的6倍,由于天然麝香奇缺价格暴涨,以天然麝香人药的产品难免跟风涨价。天然麝香价格已达20万元/kg,只有片仔癀、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上海雷允上药业和苏州雷允上药业的六神丸、厦门中药厂的八宝丹等5家企业的4个品种,能采用国家库存配额供应的天然麝香,而其他中成药已改用等量的人工麝香。许多生产厂家舍不得动用留存的天然麝香,一些已有2 000多年历史的中成药可能如同“麝香虎骨膏”一样,面临退市危险。若继续按目前的方式使用野生麝香,必然使现存的麝资源进一步下降,乃至灭绝枯竭,最终失去这些宝贵的中药资源。

3 麝类养殖经济效益研究与林麝养殖的建议

3.1 麝类养殖繁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目前,麝类养殖繁育方面问题仍然比较繁杂,比如资金短缺,管理不完善,缺乏经济效益衡量和评价,科技支撑不足等。其中麝类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导致无法合理的衡量目前国内麝类养殖场的经营状况。程念『14]在总结麝类资源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其他动物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结合麝类资源繁育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按照此方法,对国内麝类资源养殖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从盈利能力评价,市场情况分析,资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率评价和发展能力评价5个方面进行评分。

从评价结果分析得出,麝类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高低是与盈利能力、市场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的,如果企业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善其市场情况、资产经营情况、经营效率等各个方面。

其次,经济效益排在前列的几家企业中养殖规模也是最大的。由此可得,规模的增加使得物力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大,平均成本也就相对更小,所以收益的增加会远远大于成本的增加,进而企业经济效益便会提高。

第三,经济效益排名第一的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名列第二的四川I养麝所不仅注重麝类的养殖规模,而且在技术力量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积极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合作,而四川养麝所则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人工养麝的科研机构,

篇七 麝的人工散养
人工养麝活体取香 麝香永续利用之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