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香獐子动物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4    阅读:

篇一 香獐子动物
林麝的养殖技术(香獐子养殖)



  一、麝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分布

  麝,亦称香獐,为珍稀药用动物。麝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野麝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为最多,从东北的长白山到青藏高原,遍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20余个省区。国外在俄罗斯的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不丹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麝有5种,即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人工饲养的主要是林麝,马麝也有少量饲养。麝经过驯育不仅能生活在高山丛林,也能适应低山河谷、盆地和平原的气候条件。林麝分布最广,包括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是我国的优势种,也是人工饲养最多的一个种。

  (二)林麝的形态特点

  1.外形

  林麝体形似小山羊,前肢短,后肢长,外观无尾(彩图2-)。体长70~80cm。肩高45~50cm,体重6~9kg。公母均无角,公麝大,母麝小,成龄公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唇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前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母麝犬齿不露出口外,亦无香腺囊,明显区别于公麝。

  2.牙齿

  麝的牙齿为类似骨质的坚硬组织。麝的齿式为,共34枚。麝类的牙齿在个体间略有差异。

  判断麝的年龄,主要依据齿的状态。一般乳齿脆弱、尖且薄,而永久齿则坚实、广阔且钝。随着年龄的增加,齿面变得光滑,并减低高度。臼齿沿着腭的伸长向里逐渐减低高度,门齿则磨得扁平。

  3.蹄

  麝蹄为偶数。两蹄同形且对称。麝有两个发达的第三趾,麝有两个较大的蹄,蹄细小、长而尖,韧带结合良好,活动自如。麝四肢外侧的趾较发达,适于攀登岩石。四趾分为:主蹄,3和4趾;副蹄,2和5趾。主蹄与副蹄相距3~5cm。主蹄的趾间距离为1.5~3cm。

  4.乳腺

  乳腺是泌乳的器官。从发生上说乳腺属于皮肤腺。由4个叶组成,有4个乳头。

  5.毛色

  林麝毛色深褐,因季节和栖息环境不同,毛色有一定的变化。有灰褐,深褐等色型。耳的基部和耳内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耳基部有土黄斑纹。从眼的下部开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的毛带,贯通整个颈部通向胸。颈上毛带的始端各有一个白色或黄白色的圆斑。四肢下部前面灰棕,后面浅褐。吻短,尾短淹没于臀毛内,外观微隆起,成兽背部无斑点。

  (三)麝的习性

  麝有随季节变化选择栖息环境的习性,天气热时上山顶,寒冷时下山,故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7月在山顶,8月下山居山腰,9月回到河谷地带。说明林麝既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垂直的迁徙活动。麝的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方。排泄后用前肢向后扒土覆盖,不受惊扰不轻易变动栖息居留场所。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上、小树枝上的习惯,以觅寻自己活动地区,故也称“领地”动物。麝常在圈舍木桩上摩痒。母麝、幼麝喜臀部相对,互相擦痒。成年公麝喜在树干、树桩、岩石角上、圈舍门框上及其他物体上摩擦臀部。凡摩擦之处均留下腥臭气味和蜡状物质。在公麝活动的道路上,尤其在谷底小溪两旁附近,均可见麝摩臀用的小树枝,猎区称“油桩”。这仅为公麝所特有。性尚未成熟之前,无摩擦尾部的习惯。永野为武(1972年)指出,公麝借摩擦时分泌于树枝上的物质作为路线标志和彼此联系的信息。由于经常摩尾,公麝尾部裸露无毛,或仅在尖端具一簇毛。油桩多数是具弹性的细枝。

  麝善奔跑,能上树,跳跃力很强,能平地跳起2m以上,还可以在很陡的壁上跑几步,嗅觉特别发达,听、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

  麝在阴雨天、大风天或由晴变阴、由阴转晴的天气时最为活跃,疯狂奔跑,互相追逐,即通常所说的“闹圈”。麝的活动规律性强,采食、饮水、休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其活动和大小便均有固定路线和地点。

  麝是一种胆小、性急的动物,见到异物、听到不寻常的声响,即全身的毛竖起,心跳加快。人在距离麝3m左右就可听到其心脏跳动振动胸壁声。呼吸加快,并且,鼻子一抽一抽地,两眼凝视,然后从鼻腔猛地喷气,发出“吭哧、吭哧”的惊怕声,或向前跳起,四蹄使劲踩地,发出跺足声,以示威吓。麝的性情急躁,容易动怒,公麝尤为明显。

  麝很机警,打盹时听到很小的异声或看见异物后,马上站起来抬头四周张望,耳朵前、后转动仔细地听,并发出“吭噗,吭噗”的惊恐声,或马上逃跑。

  母麝在产仔、泌乳期(6—8月)领域性很明显,同时雌麝的性情变得很凶猛。若有其他麝进入该领域,便跑上前去,相距5~10m时稍停,然后前足猛烈地交替跺地,每跺一下便前进一步,发出“砰、砰”的跺足声,借以威胁对方。对方逃走,它在后边追赶,直至将对方赶出自己所辖的领域。麝借助跑动的前冲力能在直壁上换步,4m多高的墙或3m多高的栅栏也能上去。但当墙头上或栅栏顶部设有向内伸出30cm的遮檐后,只用2.5m高的墙和栅栏就可阻拦麝的外逃。

  麝的自卫能力很差,常是以快速奔跑、爬陡坡、上斜树、越深沟及跑入隐蔽处来躲避豺、狐、虎、豹等天敌。但是,强壮的麝也有攻击性。

  麝孤僻、无群性。在野外,一般只在发情期,可见一公一母或两公追逐一个母麝。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仔麝只在吃奶时才与乳母麝在一起,吃完奶就去休息,很少跟随母麝。同一母麝产的两个仔麝也很少在一起活动。但是,母麝采食、活动不远离仔麝,休息时也卧在能看见仔麝的地方。喜互相咬斗,特别是公麝配种期、泌香生理反应期、天气由晴天转为阴雨天或由阴雨天转为晴天及拂晓、黄昏、夜间活动来回奔跑时,喜互相追逐咬斗。成年母麝和幼母麝虽然很少咬斗,但有时圈里放入陌生的麝及进入新的环境,也互相咬斗。

  麝喜凉爽,怕太阳暴晒。冬天虽天气寒冷,但麝总是卧在阴凉处。夏季气温高时或冬季在太阳下停留一些时间(约10min左右),麝就吐舌喘气,呼吸频率达100次/min,而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19次。并且,从舌上和鼻镜上不断向下滴水。麝怕雨淋和冷风吹。遇大雨、大风,则择适宜地方躲避、静待,雨停才外出活动。

  麝的活动时间:冬季活动时间短,早晨7:00—9:00,傍晚17:00—21:00;夏季活动时间长,早晨5:30—8:00,傍晚19:30—0:30。夏季,白天活动时间短,夜晚活动时间长。

  (四)林麝吃什么

  麝的食性较广,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和苔藓等为食。在家养情况下,喜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食量较小。成年麝每昼夜采食粗料量约为1kg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每天供给精料100~150g时,每昼夜食草量为500~700g。采食后不久就反刍。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4—5月份,胃内食物中,以叶子和嫩枝芽为主;6—7月份,此时胃内食物中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种子及凋落的树叶逐渐增加;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胃内的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蘖、珠菜蓼及溪畔银连花等植物的枝叶及种子。这说明,麝的食物组成与气候条件、植物本身的生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鹌菜,苦荬菜、山莴苣、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蛇莓、一年蓬及筋骨草等药用植物。冬季吃地面的干落叶、茅栗、橡子等。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

  麝不仅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对植物部位也有选择性。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及花;以及茎、嫩枝及种子。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嫩叶、嫩枝芽和花为食,冬季有时采食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

  根据观察和分析,麝的食性有3个特点:①爱摘啃枝叶,喜食绝大多数灌木的枝叶;②嗜苦味,喜食苦味或涩味(含单宁)的植物茎、叶,如山柳、小檗、杜鹃等;③喜食花蕾,在夏季,凡遇见花蕾和开花的植物,如羌活、杜鹃、黄芪、马先蒿、金腊梅、忍冬、银莲花、蒲公英或鸢尾等,均大量采食。

  麝的排泄活动据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性。在野麝活动的道路上有固定的粪便堆。圈养条件下,多在圈舍的角落。夏季多在上午6时左右、下午7时左右、夜间10时或凌晨2时;冬、春季在上午7时、下午6时左右,夜间在0时左右。

  麝有舔舐盐碱的习性。

  (五)林麝的繁殖生理特点

  麝的配种季节一般都在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末,母麝在一个发情季节里,周期性地多次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原麝15d)左右。每次发情持续36~60h。雄麝在繁殖季节很兴奋,性情亦变得较凶猛,打斗激烈,很少觅食。

  麝的妊娠期为(180±7)d。产仔期从5月开始到7月初,5—6月为旺季,个别母麝也能在8月、9月或10月产仔。

  仔麝的初生重为350~820g,平均500~550g,超过760g,母麝难产率高。

  仔麝产下后,母麝立即将仔麝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咬断脐带,吃掉胎盘。仔麝出生20d以内喜酣睡,有保护色,毛色似枯叶。仔麝在20d以后,进食日益增多,哺乳次数逐渐减少,活动能力随之加强。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增加很快,40d后可达2kg以上。当年生的野仔麝到11月份体重达(8.83±0.16)kg;到12月份,体重达(9.46±0.23)kg,分别为成年体重的(70.80±4.11)%和(74.83±2.08)%。15个月性成熟,第二年冬季即可参加繁殖。

  (六)林麝泌香生理

  1.泌香特点

  成年公麝在每年的5—7月出现一次泌香活动,泌香期3~7d。泌香期间采食停止,饮水降低,活动减少,睾丸肿大,阴囊下垂并红润发亮;香囊增大,囊口红润发亮;香腺组织分泌出乳白色的豆腐渣状物,并有非常强烈的麝香味。麝从1岁开始泌香直至死亡,以3~8岁产香量最高。

  2.麝香的形成过程

  (1)初香形成过程 香腺部主要由分泌和输送初香液的腺组织(腺体)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疏松结缔组织与腺组织间有丰富的平滑肌、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将腺组织分隔成多腺小叶。

  腺组织由分泌部(腺泡)和排泄部(导管)组成,属复管泡状腺。腺泡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随泌香机能活动而异(

  (2)运送初香的过程 排泄管(导管)是运送初香液入香囊腔的小管道。始端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末端较粗,管径由两层至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开口于香囊颈,将初香输入囊腔内。

  (3)麝香的形成和贮存 香囊部主要由香囊管、颈和体组成。吞囊颈和管的上段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同香腺部分泌的初香一起入香囊腔内。香囊体占香囊的大部分,囊腔是容纳初香和形成及贮存成熟麝香的地方。

  麝香在香囊内的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是麝香液的形成与分泌;其次是麝香液在香囊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转化为麝香。形成麝香的器官包括:形态和机能不同的分泌初香的香腺部和形成、贮存成熟麝香的香囊部。两者共同完成麝香的分泌、形成和贮藏,因此,称为麝香腺囊。

  (七)林麝的天敌与寄生虫

  麝的敌害主要有豹、野猪、斑狗、狼、熊、猞猁、狐狸、虎、黑貂、黄颈貂、香鼬、青鼬、金雕及草原雕等。

  麝的寄生虫较多。牛虻对麝的皮肤有损坏作用。麝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有:日本硬蜱、壤塘硬蜱、阿坝草蜱、血虫蜱以及一些蝇类等。

  (八)林麝的其他生理特点

  麝的嗅觉非常灵敏。陌生的饲料反复嗅闻才肯吃,而且经常用嗅觉辨别自己和另外麝走过的路、卧过的地方、粪便和尿等。若仔麝粘有异味或不是自己的仔麝时,母麝就走开了,母麝不但不舔仔麝、不许吃奶,而且用蹄按压、刨打。仔麝鼻子一抽一抽地嗅,饲养员也常以有无此表现来鉴别仔麝是否正常。

  麝的视觉较好,晚上及在较暗的地方亦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麝的听觉很发达,自卫能力弱,轻微撞动树枝声、走雪地发出的“吱吱”声等,很远就能听到,立即逃跑。

  麝的后肢长于前肢。后肢的肌肉较前肢发达,因此跑得快、跳得高。跳跃能力强,平地跑动时,能跳起1.8m高。

  因为蹄甲端尖,边缘硬而薄,悬蹄尖而长,能触及地面,所以4个蹄趾(指)成“╳”状,便于爬陡坡、上斜树。麝能攀登约45°的斜树及活动架。上、下树灵活,平衡能力强。

  公麝的尾巴随生长发育有很大变化。1岁前,幼公麝的尾巴尖细,被毛,脂肪堆积少;1岁后,尾巴由尖细变得秃肥,脂肪堆积较多,端部裸露,经常分泌一些腥臭气味的蜡状物。

  麝的毛通体为棕黄褐色或黑褐色。每年从6月份开始换毛,10月结束,1年1次。


[1] [2] [3] [4] [5] 下一页

篇二 香獐子动物
林麝养殖效益高,一只雄林麝1年可赚钱6000成本低

  [每日农经]探香取金(3)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20140321)

  字幕:陕西省凤县黄牛铺。

  山丹丹那个开花呦……

  路人:姑娘,小点声,往前面走,声大了容易吵着林“蛇”。

  主持人:蛇?咱看看去……

  秦岭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小李刚来到陕西凤县就被这一带的秦岭山脉吸引住了。可这里虽说景美,但冬季温度最低也在零下10度以下,即使现在初春,温度也在0度左右,这个季节,在这里,难道还会有蛇吗?

  环境空镜、搭配神秘音乐、动物叫声。

  记者:有人吗?

  大爷:有。

  记者:大爷您好,我问一下您,咱们这儿是不是养蛇的呀?

  大爷:养林麝的。

  记者:麝?麝香的那个麝?

  大爷:噢,对。

  原来人家说的是“林麝”,并非“林蛇”!这林麝长得究竟什么样?它同麝香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者:看到了吗,谢绝参观。所以啊,平时这个养殖场是很少有生人进入的。那刚才养殖户段大哥再三叮嘱我,进到里面之后,一定要声音小,动作轻。那段大哥,我已经做好全部准备了,我现在能进去了吗?

  养殖户(段斌):可以了。

  大爷:进来看,不能大声说话,这东西害怕惊吓。

  进入饲养区,第一次见到林麝,小李惊讶。

  眼前这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小家伙儿,就是小李从未见过的林麝。麝,又称为麝獐、香獐 ,种类少,麝属中有四种,包括原麝 、林麝 、黑麝与喜马拉雅麝。在秦岭一代生存的主要是林麝。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一般体长70厘米、肩高47厘米、体重7千克左右。

  记者:哇,太可爱了,但是麝呢,它生性胆小,所以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这样子到处乱跑、飞檐走壁。哎,段大哥,我问一下,咱们这个麝为什么胆这么小啊,而且能跳这么高。

  养殖户(段斌):这个麝主要是一种野生动物,它本身生性就胆小,在我们养殖的时候,基本上不太接触生人。

  段大哥养林麝在凤县是最早的养殖户之一。虽说跟林麝打了近10年交道,可由于自己平时很少参与饲喂,所以在林麝面前他也算不上熟人。您看,现在小李虽说由段大哥亲自陪同,可这些小家伙们,仍然显得十分不安(

  记者:最高能多高呀?

  养殖户 段斌:最高,咱们这个网基本上就是2米到3米这个高度,要是没有这个围网的话,它就可以直接跳出去了。

  记者:你看那个,一下跳那么高。

  养殖户 段斌:它主要生产在山区,岩石上,主要是这种地方,所以它也就比较喜欢跳呀,爬呀,就是那样的。平常的话,人抓捕它的时候,动物追它的时候,它在着急的情况下,它还可以上树的。

  仔细观察,原来林麝之所以弹跳力超群,同它的后肢长度远超前肢不无关系。您看,当它站立时后高前低,而且身体轻巧、肌肉发达,无疑这是一副天生的跑跳身材。

  加上一双警觉且随时转动的大耳朵,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来自于不同方向的轻微声响。发达的鼻子,灵动的眼镜,随时可能为林麝发出起跑的信号。所以在人工饲养林麝时,围墙至少需要修建高达3米以上。此时,在麝棚里大气都不敢出的小李却又有了新的发现。

  记者:您看到了吗,我刚发现这个圈舍里有一只是特别奇怪,长了两颗特别长的獠牙,您看看,就那只。这只麝是不是养的年头最长,是这里面岁数最大的呀?

  段斌:不是,这个麝是这里边的公麝。

  记者:公麝?

  段斌:公麝的话,实际它的年龄只有3到4岁,它现在属于青壮年期,它这个雄性的话,长这个獠牙是它的一种特性。雌性是不长獠牙的。除此之外的话,就是它的体型稍微略大于这个雌性,其他再一个就是,它肚子底下,就是肚脐跟前有一个分泌麝香的香囊。

  记者:这个香囊对它起到什么作用?

  养殖户(段斌):交配时候,它要分泌一种麝香。

  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是由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麝香腺中分泌出的物质。对于雄麝来说,麝香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领域、传递信息以及在交配期间,用它的特殊气味引诱雌麝。而对于人类来说,由于麝香性温、无毒、香气馥郁,既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因此,目前人们养麝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麝香。

  记者:因为这个麝特别的敏捷,蹦的高,跳的远,所以养殖户要取麝香的时候,就采取这种飞针的方式来麻醉它。

  养殖户段斌:一般咱们这个麻醉基本上就是属于半麻,不是一下麻倒,你要强抓的话,你看要有损伤,让它麻醉药起作用,然后人再去抓它,对它伤害是最低的,就是避免了它在墙上碰,或者出现外伤情况。

  记者:哎呦,它真有劲。这个麝香长在哪个位置?

  大叔:这里。

  记者:就这儿是吗?这麝香就长这儿?

  养殖户(段斌):香囊就在这个地方,这就是香囊。这儿有个口。

  记者:它在什么位置?

  养殖户段斌:尿道口上到肚脐的中间,有一个香囊。

  记者:那这个怎么取,取的时候疼不疼呢?

  养殖户段斌:这个取的时候不会疼的。这个就是像,打个比方像挖耳朵一样。

  记者:像挖耳朵一样,那就没什么痛感了。

篇三 香獐子动物
迷你可爱的小型鹿

迷你可爱的小型鹿

我国常把各种瘦小、轻灵、无角或角不发达但是雄性獠牙发达的小型鹿,称为麂或麂子。其中也包括几种比较珍稀的,为我国所特有的种。当然也不全都叫麂子,因为其中还有麝、獐子和狍子。

黄麂我国产三种黄麂,在广东、广西叫黄犭京,在台湾叫羌或羌鹿。这三种就是:黄麂,又名赤麂;小黄麂,又叫小麂;毛额黄麂,又叫黑麂。此外,有可能在云南的哀牢山区还产第四种费氏黄麂。小黄麂和毛额黄麂是我国特产。

普通的黄麂分布十分广泛,共有14个亚种,产区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有两个亚种产在我国两广和川滇等省区。高级的麂皮就是它的产物。这种麂数量相当多,迄今还不属于保护动物。

小黄麂广泛地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10余个省区,虽属中国特产动物,但已有相当数量移殖海外。

毛额黄麂由于毛色乌褐,所以很多人叫它“黑麂”。外国只曾得到过四具标本,活的动物至今不但未曾在任何外国动物园展览过,即使我国的动物园,似乎也只有一两处展出过一两只。因此国际上公认它是最稀罕的一种鹿。

解放前,动物学界只知道毛额黄麂产在浙江的宁波、桐庐一带。解放后,经过更多的调查,知道它的分布幅度不是那么狭窄,在数量上也不是那么少得可怜。安徽南部的祁门、休宁、宁国、黔县,和江西东部的怀玉山区里也都有,看来浙江西部的山区里也是会有的。在国家供销部门所收购的大批麂皮里,也曾发现过这种稀有麂的皮张。

毛额黄麂在形态上与前两种黄麂有许多区别。其个体比小黄麂大得多,大致与黄麂的大者相当,肩高可达62厘米,体重将近30公斤。毛色不是像前两种那样的栗黄色或橙黄色,而是紫褐色或黑褐色,头部颜色较浅,额部有一簇浅褐色长毛,能把4.5到6.5厘米的短角遮没。这一点恰好和真正的黑麂(毛冠鹿)相似,所以二者容易混淆,甚至连名字也常相混。这里叫它毛额黄麂,就是因为它既属于黄麂属,又有毛额的特征。

前两种黄麂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毛额黄麂则属于第二类保护动物,就因为它是中国的著名特产动物的缘故。

黑麂 有许多著作根据这种动物的英文名称,把它称为毛冠鹿。其实,“鹿”宜于称较大型的种类,至于小型鹿则以称麂或麂子为宜。黑麂在个体大小和外形上都与毛额黄麂很相似,这两种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一,黑麂的尾长约在8到12厘米之间,毛额黄麂的尾长则在16到20厘米之间,二者相差将近1倍;其二,黑麂的角只有二三厘米,从不分杈;毛额黄麂的角虽然也短,有五六厘米,但能分杈;其三,黑麂的雄性也有獠牙,但牙的尖端不像黄麂那样向外撇;其四,黑麂的额毛是黑色的,不是浅褐色的;其五,黑麂的身上毛色更深于毛额黄麂,冬毛纯黑,夏毛在黑色中略带赤褐。

除去缅甸最北部山区也产少数外,一般公认黑麂也是中国的特产动物。黑麂有三个亚种:西南亚种产在四川、云南;东南亚种产在华东和华南的几个省区;还有一个宜昌亚种,产在湖北、四川边境。青海和甘肃南部也产,大概属于西南亚种。不论是哪一亚种,国外的动物园尚未展览过。根据这个理由,黑麂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北京动物园现在养着一小群黑麂,早已习惯于北方气候,冬季也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了。黑麂一岁多就性成熟,秋季发情,次年六七月产仔。

河麂这又是一种我国特产的小型鹿。它的分布中心是在我国南方,华东和中南的几个省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各省以及广东、广西、四川三个省区的北部。【香獐子动物】

除去川北之外,河麂的分布范围几乎都在长江以南。它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属于第三类。 河麂的俗名叫獐子。在古书或旧小说中,獐、狍、野鹿是猎户常打之物。若不是近几年的滥猎,河麂恐怕仍能保持江南优势种的地位。河麂之所以能久居江浙人烟稠密之乡而不绝,靠的是两条:一是它机警灵便,善于隐蔽,凡有芦苇草丛之处,便足以藏身。大型鹿,例如麋鹿、梅花鹿等是不可能的;二是它繁殖率高,半岁多就已性成熟,每胎能生数仔。曾经发现过在一只雌麂腹中有六七个胚胎,这在所有大小型鹿种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动物园养的,一胎最多只生过五仔,一般以生二三仔的居多数。

《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讲得很好。“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泽,浅草中多有之。似鹿而小,无角,黄黑色,大者不过二三十斤。雄有牙出口外,其皮细软胜于鹿皮。”廖寥四五十字,把河麂的形态、生态和经济价值全讲到了。

在鹿科动物中,不生角的鹿只有麝和河麂两种。它们都用獠牙相斗。黄麂和黑麂虽有短角,但没多大力量,也以獠牙为主要武器。河麂虽然喜欢隐身于河边的芦苇里,但也时常可以在山坡上,野地里,甚至在有乱草的坟地里找到它。在冬天芦苇和高草被刈光后,它们多半藏身于旷野的沟穴里,近年来大力开荒,平整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它们的生存。

豚鹿这种热带小鹿,解放前根本不知道我国也产,直到1959到1960年间,才查明我国有数量不多的豚鹿,生存在云南西部靠近缅甸边境的耿马和西盟两县。科学工作者在耿马收集到两个标本,在西盟得到一对角。最近几年又听说它的数量已减少到难以发现的程度。已被定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豚鹿略大于黄麂、黑麂,略小于狍子。所不同于各种麂子之处,主要在于它身体肥壮,四肢短矮,而且喜欢低头行动,跑得不快,所以被称为豚鹿。雄鹿的角不长,有一短眉杈,后而的主枝分成两小杈。它平素栖身于深草密丛之中,傍晚才出来觅食,白天是很难见到的。它也是孤独性动物,从不结成大群。北京动物园养着一小群,幼仔都生于四五月中。

麝也叫麝鹿或麝香鹿,在许多地方俗名叫香獐子。这是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小也最原始的种,同时也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种。在外国动物园中极少展出,据1980年统计,只有4家动物园养有7只。

麝是东亚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分布幅度很广,北达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南达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分布虽然这样广,但真正的产麝国就是中国。解放前,中国每年猎杀雄麝至少20万只,雌麝不计其数。由雄麝身上取下来的麝香囊500万克,占世界麝香总销售量的80%。但是这种盛况已成过去。到60年代,每年的收购量已落到150万克。后来每况愈下。为了保存麝种,自70年代开始已将麝定为国家保护动物,开始属第三类,后又升级为第二类。看来,对这种珍贵资源的保护措施仍须加强。

过去认为麝只有一种,包括几个亚种。根据近年来我国动物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认为仅我国产的就不下三四种。但对于新的分类,国内外意见尚未统一。这几种麝是原麝、马麝、林麝和喜马拉雅麝。

原麝(北麝),在我国产于东北、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安徽等省区,栖于比较开阔平缓地区的混交林和泰加林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000米。其个体不大,身长约85厘米,毛色较深,为暗褐色,背部有六行肉桂黄色斑点,吻短,有颈纹。

【香獐子动物】

马麝(西麝),在我国产于西北、西南的高原高山区,包括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经常栖于海拔2500到4200米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之间。马麝个体稍大,身长约85到90厘米,肩高50到60厘米,毛色较浅,呈淡黄褐色,灰毛较多。幼兽身上有斑,成兽无斑或颈部略保留少数斑点,吻长,有颈纹。

林麝(南麝),产于陕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和西藏东南部。是典型的林栖动物,素栖于海拔2400——3800米的针叶林或阔叶林中。体小灵

活,善爬上斜树。个体显著小于前两种,身长约七八十厘米,肩高不及50厘米。毛色棕褐

而发赤,仅有颈纹而无体斑,吻短。

喜马拉雅麝,产于西藏南部与尼泊尔、锡金的接壤地区,是喜马拉雅山系的特有种。主要栖于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也是典型的林栖动物。个体小于马麝而大于林麝、原麝,毛色最深,呈黑色或褐黑色,没有颈纹,吻宽。

麝是最原始的鹿种。原始的形态特征包括:雌雄都有胆囊,其他种鹿没有;雌雄皆不生角,雄兽有长达七到九厘米的獠牙;雄兽有脐下腺,也就是俗说的麝香囊。

麝香是极贵重的药材,出口价格很高,经过提炼后制成的纯麝香精,每磅价数万美元。它既能制成专治惊痛、痉挛和心脏麻痹的贵重药品,又是制造最高级香水的原料。于是,在经济收益和自然保护之间发生了尖锐矛盾。从前四川、青海、甘肃、西藏、云南等省区都是麝香的主要产地,麝香成为地方上的重要财源之一。其他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倘若一旦禁止狩猎和收购,不仅影响财源收入,而且制药原料也成问题。但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麝种的生存又会受到严重威胁。我国一方面已将麝定为二类保护动物,另一方面又仍在收购麝香。每收购50克麝香,平均要打死两只雄麝,另外还会误伤或误杀雌麝及幼麝。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

自1958年开始,四川、陕西、安徽等省先后开办了养麝场,通过驯养,实现了人工采麝香以代替宰麝割囊的理想,为保护种源,减少消耗开辟了新的道路。现在已有更多的养麝场在其他省市建立,从饲养少数到成百只地饲养,从微量取香到逐渐增多,已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目前还不能依靠养麝场的收获来满足医药界的需要,但今后只要大力发展下去,终将有希望满足国内外需要的一大部分。

篇四 香獐子动物
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香獐子动物】

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计393种)

第一类保护动物(3种)

序 号 中 名 别 名

1 丹顶鹤 仙鹤、白鹤、黑屁股犊 2 东北虎 老虎、大虫 3 梅花鹿 花鹿 第二类保护动物(85种) 1 极北小鲵 2 爪鲵

3 竹叶青 竹叶青蛇 4 大白鹭 老等 5 黄嘴白鹭

6 白鹳 老鹳 7 黑鹳 乌鹳 8 白□(huan)

9 朱□(huan) 朱鹭 10 白琵鹭 11 黑脸琵鹭 12 黑雁

13 大天鹅 黄嘴天鹅 14 小天鹅 啸声天鹅 15 鸳鸯

16 中华秋沙鸭 鳞胁秋沙鸭 17 蜂鹰 雕头鹰 18 鸢 鹞鹰 19 苍鹰 黄鹰 20 雀鹰 鹞子 21 松雀鹰

22 大□(kuang) 花豹、白鹭豹 23 □(kuang) 土豹 24 毛脚□(kuang) 25 灰脸□(kuang)鹰

26 金雕 洁白雕、红头雕 27 白肩雕 御雕

28 草原雕 角鹰、大花儿雕 29 乌雕 花雕 30 玉带海雕

31 秃鹫 坐山雕

32 白尾鹞 灰鹰、白抓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鹊鹞 白头鹞 鹗 猎隼

游隼 燕隼 灰背隼

红脚隼 黄爪隼 红隼 黑琴鸡 灰鹤 白头鹤 白枕鹤 白鹤 蓑羽鹤 大鸨 红嘴巨鸥 斑海雀 赤翡翠

兰翡翠 蒙古百灵 小沙百灵 凤头百灵

云雀 喜鹊鹰、喜鹊鹞 白尾巴根子 花梨鹰

青条子、蚂蚱鹰 青燕子 草原隼

黄鹰、红鹞子 黑鸡、乌鸡 鹚□()

【香獐子动物】

□()鹤、玄鹤 红脸鹤 黑袖鹤 闺秀鹤

地□(bu)、羊须□(bu) 兰袍鱼狗、喜鹊翠 百灵、告天鸟

鱼鹰【香獐子动物】

58 短趾沙百灵

序 号 中 名 别 名 59 角百灵

60 太平鸟 十二黄、连雀 61 小太平鸟 十二红 62 黑枕黄鹂 黄莺 63 红尾歌鸭 64 红点颏 65 兰点颏

66 兰歌鸭 67 北红尾鸭 68 红胁兰尾鸭

69 戴菊 70 寿带鸟 71 金翅雀 72 高山鼠兔

73 小飞鼠 74 豺 75 棕熊 76 紫貂 77 白鼬 78 伶鼬 79 水獭 80 猞猁 81 东北原麝 82 马鹿 83 黄羊 84 斑羚 85 金钱豹

第三类保护动物(76种)

兰靛杠、兰尾巴根子 火燕 金凤头

三光鸟、长尾□(weng) 金翅儿 小鼯鼠 棒子狗

人熊、马熊、马驼子 黑貂、大叶子 扫雪

银鼠、高丽马 水狗 林□(yi)

香獐子、山驴子 八岔鹿 蒙古瞪羚 青羊、山羊

幼体俗称:土豹子

序 号 中 名 别 名

1 黑龙江林蛙 蛤什蟆、田鸡 2 中国林蛙 蛤什蟆、田鸡 3 绿(黑)喉潜鸟

4 小□(pi)□(ti) 水葫芦 5 角□(pi)□(ti) 6 黑颈□(pi)□(ti)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凤头□(pi)□(ti) 赤颈□(pi)□(ti)

鸬鹚 红脸鸬鹚 绿鹭 池鹭

牛背鹭 夜鹭

鸿雁 豆雁 白额雁 小白额雁 灰雁 赤麻鸭 翘鼻麻鸭 针尾鸭 绿翅鸭 花脸鸭 罗纹鸭 绿头鸭 斑嘴鸭 赤膀鸭

赤颈鸭 白眉鸭

琶嘴鸭 水老鹄、黑鱼郎 放牛郎 大雁 大雁 石雁 石雁 大雁

红雁、黄鸭 花鸭子 长尾鸭

小风鸭、八鸭 黑眶鸭 扁头鸭

大红腿鸭、大蒲鸭火燎鸭、大蒲鸭 红鸭 琵琶嘴鸭

32 红头潜鸭 33 青头潜鸭

34 凤头潜鸭 凤头鸭子 35 鹊鸭

36 斑头秋沙鸭 37 普通秋沙鸭

38 花尾榛鸡 飞龙、树鸡、榛鸡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序 号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斑翅山鹑 鹌鹑

雉鸡 黄脚三趾鹑 小田鸡

斑胁田鸡 花田鸡 董鸡

黑水鸡 中 名 白骨顶 小杓鹬 中杓鹬

白腰杓鹬 红腰杓鹬 鹤鹬 毛腿沙鸡 岩鸽 原鸽 山斑鸠

灰斑鸠 铁爪□(wu) 普通刺猬

蒙古兔 斑翅、沙半鸡 环颈雉、野鸡 栗胸田鸡 红骨顶 别 名

骨顶鸡、水老鹄 东方杓鹬 大杓鹬 红脚鹤鹬

毛腿鸡、沙半鸡 斑鸠 铁雀 草兔、草跳、跳猫

篇五 香獐子动物
阿拉善左旗自然地理

阿拉善左旗自然地理

阿拉善左旗地处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内陆区东缘。现代地貌类 型在第三纪全部形成。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在800~1 500米之间,全旗最高点是东 南部贺兰山区的马蹄坡,海拔3 556米,最低点在北部银根苏木境内,海拔742米。境内山脉 高耸、沙漠绵亘、丘陵起伏、戈壁无坡、交错分布,构成一幅复杂多样的地貌景观。按其特 征大体可分为贺兰山山区、阴山余脉—乌兰布和沙漠区、腾格里沙漠区和中央戈壁区。

第一节 贺兰山区

贺兰山区位于旗境东部和东南部,以贺兰山山脉为主体,包括山前冲 积扇、洪积扇及其前沿倾斜平原和低山丘陵。分布在宗别立、木仁高勒、巴彦浩特、布古图 、巴润别立、厢根达来和嘉尔嘎勒赛汉等苏木(镇)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高度 2 000米。 贺兰山地理座标北纬38°07′~39°30′,东经105°20′~106°40′之间。贺兰山东 靠银川平原西侧,地形险要,呈南北走向。其东北端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与阴 山山脉对峙,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沙坡头,与秦岭相望,绵延250公里,东西宽30公 里,平均海拔高度2 700米,相对高度700米,主峰达郎浩饶(汉名马蹄坡),屹立于山脉中段 ,海拔3 556米,贺兰山在旗境内长达86公里,山体最宽处12.5公里,在木仁高勒苏木境内 ;最窄处仅5公里,在巴润别立镇境内三关处;面积为763.4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0.96 %。中生界以来,在东西向挤压力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和冲断,贺兰山亦 属此类。它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冬春季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寒流,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平原、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的天然屏障,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中国夏季 风影响范围的西界、中国内外流区域及年降水量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重要分水岭、荒漠与 非荒漠区的自然分界线。贺兰山属旱山区,年降水量仅300毫米,受内外引力作用久经风化 剥蚀,山体多由风化石和黑青石构成。北段海拔多在1 600~2 000米,山背曲折断续、山峰 孤立、坦地宽谷相间分布;中段海拔多在2 000~3 000米以上,山体完整、沟壑纵横、巍然 峻大、东陡西缓、阴坡林木茂密;南段海拔在1 600米以下,属低山丘陵地带,山势平缓、 沟谷平宽、植被稀疏。

贺兰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类植物共有63科241属约496种,其中斑子麻黄、贺兰山 翠雀花、毛技蒙古绣线菊等7种植物是以贺兰山模式标本产地命名的特种植物,是植物资源 宝库。有天然次生林110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6万亩,木材积蓄量29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 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杜松、青枸、白桦、紫丁香等。整个林区松涛云海,景优色雅,具 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之功能,为沿山地区储蓄丰富的水资源。1981年,国务院 把贺兰山天然次生林划为水源涵养林。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系全国重点水土保持林之一。贺兰山是一个宝山,在古拉本敖包、呼鲁斯太、石炭井等 地蕴藏着13亿吨太西煤资源。另外,还有贺兰石、镁、铁、锰、铬、铝、石棉、磷、硅石等 多种矿产资源;有黄芪、土沉香、翟麦、地榆、玉竹等100多种中草药和马鹿、香獐子、青 羊、雪豹、猞狸、山鸡、松鸡、兰马鸡、扫雪、岩羊等多种野生动物。贺兰山东麓建西夏王 陵,西麓建有广宗寺、福因寺等庙宇,南段有明代长城遗迹。山中树茂花繁、风景优美、空 气清爽,是一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佳境。

贺兰山山前冲(洪)积扇洪积台地,分布于贺兰山麓及山前倾斜平原,海拔高度在1 300 ~2 300米之间,面积9 888.4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12.38%,地形开阔、有引山泉水之利 ,可资放牧和垦植。阿拉善左旗首府巴彦浩特位于贺兰山中部冲(洪)积扇下沿。贺兰山前冲 (洪)积扇前缘,在洪积作用下形成大面积倾斜平原,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且有丰富的地下 水资源,适宜发展种植业。1970年后,先后在腰坝滩、格林布隆滩和查哈尔滩等地区凿井修 渠、开发水土资源,建成了旗境内主要的饲草料生产基地。【香獐子动物】

第二节 阴山余脉—乌兰布和沙漠区

阴山余脉—乌兰布和沙漠区位于阿拉善左旗东北部,以低山丘陵和乌 兰布和沙漠组成本区地貌主体,分布于罕乌拉、洪格日鄂楞、巴彦诺日公、敖伦布拉格、巴 彦木仁、乌素图和吉兰泰等苏木镇,面积约33 599平方公里,约占全旗总面积41.8%。阴山 余脉西部尾端斜贯本区中部,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地势上将本区分割成中间高、两侧 低的格局。 低山丘陵区,为阿拉善台地的一部分,由哈鲁乃山、巴彦乌拉山、罕乌拉、迭布斯格乌 拉、乌兰哈沙、沙日希勃、乌兰苏布日格等低山残丘组成,一般海拔高度在1 500~1 800米 。

巴彦乌拉山,位于吉兰泰镇与豪斯布尔都苏木交界处。东北至西南走向,面积约340平 方公里,最高海拔1 474.8米。山中蕴藏少量云母、石膏、铁等矿产。巴彦乌拉系蒙古语, 意为富饶的山。原名那林哈日,嘉庆年间设巴彦乌拉巴格,故演变为今名。

哈鲁乃山系阴山余脉,西起阿拉善左旗罕乌拉苏木的布日嘎斯太,东至巴彦淖尔盟磴口 县阿贵山接狼山。山势雄伟,沟壑纵横,旗境内长60公里,宽10~15公里。山中矿藏资源丰 富,尤以铁矿为最。在其东段一座数百米高的悬崖岩壁上有一驼影,人称布日,意为种公驼 。驼影仿佛雕刻而成,清晰逼真,而且四季变化各异,究竟何以成影,至今是个谜。 罕乌拉山,位于罕乌拉苏木境内,山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11.5公里,面积约41平方 公里。最高海拔1 883.7米。山间水泉、水泡子多达20多处。罕乌拉系蒙古语,意为最高的 山,原名“哈拉金布日古德”,又称金雕山,史料中记载为“鸟山”。

乌兰哈沙,位于巴彦诺日公苏木境内,距苏木驻地西南22.5公里,为丘陵地。西南部有 大型花岗岩矿床。

迭布斯格乌拉,位于敖伦布拉格镇境内,为狼山余脉南端一山峰。海拔 1 639.9 米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北侧有中型铁矿床。

乌兰苏布日格,在敖伦布拉格镇境内,地处狼山余脉南端、哈鲁乃山东段北坡,是一座 砾石与红土粘结自然形成的高30米直径约20余米的棕色塔式石柱。相传是穆桂英系马柱,乌 兰苏布日格系蒙古语,意为红塔。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举行祭塔仪式,附近数百名牧民聚 集于此,可谓一时之盛。

海森哈日山,位于巴彦诺日公苏木境内,海拔1 588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森哈日系 蒙古语,意为黑锅。

巴彦希博山,位于巴彦诺日公苏木驻地东北15公里,最高海拔1 726米,面积约50平方 公里。巴彦希博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高山。西段有铁矿床,还发现锰、铅矿点。 沙日希勃,位于洪格日鄂楞苏木驻地西北10公里,系低山丘陵地。沙日希勃系蒙古语, 意为黄牛蒡,发现中型铜、铁矿床。

低山丘陵北部有塞克雷坦沙漠,为乌兰布和沙漠余脉,伸入图克木、洪格日鄂楞苏木境 内,北东~南西向由沙垄、沙丘及平沙地组成,沙丘高度20~40米,地形海拔高度1 200~1 400米。低山丘陵以南大部为乌兰布和沙漠所覆盖。北起敖伦布拉格、巴彦木仁苏木,沿北 东~西南向,经乌素图、罕乌拉苏木,蔓延至吉兰泰苏木,沙丘高度5~20米,在风力作用 下,形成格状沙丘和新月型沙丘链,整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在海拔1 020~1 200 米之间。

乌兰布和沙漠在第四系全新世时期已形成,距今已有万年之久,其母质为湖相、河相细 砂和亚细砂沉积物,基地为鄂尔多斯台地与阴山余脉狼山山前过渡区沉降带。其西南断陷盆 地位于吉兰泰苏木境内,在风积作用下,沉积了松散的湖积物,形成湖积平原,受气候和降 水影响,湖盆封闭,形成湖泊,多为盐湖和盐沼。沙漠南部东临黄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土质多以风积、洪积层为主,有引黄灌溉之利,受贺兰山降水和黄河侧向补给,地下水资 源丰富,在沉降构造影响下,下部水层多为承压自流,沙漠中绿色湖盆36处,多为碱湖,

不 能饮用,面积835平方公里,是天然牧场。

黄河由乌素图镇二子店附近进入旗境,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北下,流经乌素图、巴彦木 仁苏木,行程85公里,从巴彦淖尔盟磴口县二十里柳子出境。黄河河谷位于千里山隆起带和 乌兰布和沙漠沉降带接合部,东岸为鄂尔多斯高原千里山山前砾卵石洪积区,河岸较为坚硬 ;西岸为阴山余脉狼山山前沉降带—乌兰布和沙漠风积区,河岸质地松软;沿河有大片沙滩 地。地下水位较高,可资种植和放牧。但近期沙漠东移甚为严重。

第三节 腾格里沙漠区

腾格里沙漠区位于旗境西南部,主体分布在豪斯布尔都、通古勒格淖尔 、查干布拉格、超格图呼热、额尔克哈什哈、腾格里额里斯和温都尔勒图等苏木镇境内。平 均海拔高度在1 320~1 650米之间,面积25 514平方公里,沙漠区由沙丘、湖盆、山地残丘 及平原交错分布。

腾格里沙漠以综合型沙山带和密集沙丘链以及沙丘草灌丛带构成主要地貌形态。其间湖 泊星罗棋布、地形千姿百态,沙丘占71%,其中93%为流动沙丘。沙漠中有大小湖盆304个, 面积4 788平方公里,占沙漠总面积18.4%。植被以沙生植物群落为主,是沙漠中的绿洲,为 放牧主要草场。沙漠基地多系基岩,地质构造复杂,水资源除沙漠潜水补给外,大部以基岩 裂隙水为主。湖盆区地下水位较浅,沙漠中有咸、淡水体469个,面积约71平方公里,是发 展小块饲草料种植业、建设畜群草库伦、治理沙漠的理想基地。

腾格里沙漠南部,有未被风沙覆盖的低山残丘,分布于腾格里额里斯、温都尔勒图苏木 。山丘起伏,地势平缓,无较大沟系发育,平均海拔1 500米左右,其中位于腾格里额里斯 苏木境内的通湖山最高,海拔1 617米。山丘西北部有彦地拉图铁矿,南侧有通湖沟谷地, 长约40公里。沟谷地东下通湖硭硝厂,出旗界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为沙漠内最大季节 性集水沟道。腾格里沙漠南部进入温都尔勒图镇境内为黑山低山丘陵区,山丘低平,间有丘 间凹陷盆地发育,底层有较丰富的煤矿资源,东北部石膏矿藏丰富。黑山陵区以南为一条山 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位于内蒙古、甘肃两省区交界线两侧,旗境内漫水滩和西滩地阔土沃, 适宜种植,为南部地区饲草料种植基地。

第四节 中央戈壁区

中央戈壁区位于旗境北部,分布于乌力吉、银根苏木境内,面积约14 2 80平方公里,占全旗面积17.8%,平均海拔1 000米,属阿拉善高原的一部分。侵入性花岗岩 和火山岩为本区基底。在戈壁中部沿特莫乌兰一线将该区地貌分割为北部戈壁和南部风蚀丘 陵两个单元。北部戈壁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地面砾石密布,植被极为稀少;南部为风蚀残 山丘陵区,地形起伏,有银根凹陷盆地发育,海拔742米,为旗内最低点。

篇六 香獐子动物
哺乳纲 多样性

篇七 香獐子动物
练习1.1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