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方法 >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4    阅读:

篇一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地黄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地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500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

  二、地黄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 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 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 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8000~10 000株。

  三、地黄栽培田间管理

  地黄出苗后,若发现缺株,要及时补栽。从出苗到封垄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千克[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地黄的病虫害较多,要确保丰产丰收,必须随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以下几种病虫害:

  1. 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病部位在叶面,病斑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可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3~5次,效果明显。

  2. 干腐病。发病部位为叶柄,严重时叶柄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种时要选无病种栽,实行轮作。发病期间用50%胂·锌·福美双1000~1500倍液,连续浇灌数次,即可防治。

  3. 花叶病。发病部位为叶面,病灶呈浅黄色圆斑,在发病地块喷洒25~50毫克/千克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较为明显。

  4. 红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30%三氯杀螨矾与40%乐果1500倍液混合进行灭杀。

  5. 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穴防治。亦可按白砒、饴糖各1份,麦麸2.5份的比例,掺入适量水制成毒饵诱杀。

  五、收获加工

  春栽地黄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先将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为鲜地黄。为便于储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货,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晒法,即将收下的鲜地黄摊在席子等晒具上,利用阳光晒一段时间,然后堆在室内闷几天,最后再摊开日晒,直至质地柔软、干燥时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盖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进烘干室内加温。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温度过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废品);如果火力过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浆状物质流出)。烘烤1~2天后,要边翻边烘,待烘至根茎无硬心,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干货的规格是以个大、柔软、皮灰黑色、断面油润乌亮为最好。一等干货每千克在32支以内,二等在34~60支之间,三等在60支以上。加工好的干货要装入筐内,置于干燥通风处,并谨防潮湿和虫蛀。鲜地黄可用干砂土掩埋储存。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运动路75号农科所财务科 邮编:441021)

篇二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2010年农村致富项目:深加工致富案例

  大笤帚往家“扫”美元

  在河北乐亭县前黑村永平大笤帚加工厂的车间里,蒸汽氤氲,被蒸煮过的高粱苗子散发出略带甜味的秸秆清香。前黑村是传统的大笤帚生产专业村,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地分散加工,外形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县采购站来收购时,很多大笤帚达不到出口要求,因此整体效益一直不高。后来,村民张永平等三人分别成立了三个大笤帚加工厂,进行集中规模生产,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1200多人从事这项产业。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恶意压价等行为,2006年,该村成立了大笤帚协会,负责进料、加工、销售的“三统一”。该村的大笤帚生产还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在销售环节上取得了主动。协会通过互联网直接与韩国、意大利、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联系,按样加工。
  目前,该村可生产10多类不同花色品种的大笤帚,每隔五天左右就用集装箱货运车将产品运至天津等港口外销。现在每把大笤帚的价格由过去的40美分升至60美分,每年可创外汇260万美元。在永平大笤帚加工厂,有很多是夫妻搭档联手加工。手快的每天能加工200把大笤帚,每把挣五毛。大笤帚生产的工艺很复杂,从分拣、破苗、熏蒸、捆扎、拦线、上色、晾晒、打包,各个工序都不可缺少,这样不同年龄不同手艺的人都有用武之地,全村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把笤帚,人人可从中取利。(3月17日第八版)

  废木料加工粘板

  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西杨村的村前村后,一堆堆废木料堆得像小山。几年前,村民张玉良看到村里的废木料加工厂生意十分红火,就开始在周边村收购废木料,卖给村里的板条厂。在和前来收购板条的外地人攀谈中,张玉良了解到,废木料被解成板条后,卖到河北、山东等地,先粘成面积约2平方米的木板,再经过加压、覆膜等程序,制成高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张玉良抓住商机,办起了粘板厂,赚了不少钱。在西杨村的影响下,当地从事废木料加工业的村扩展到10余个,形成了采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带动近千名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月9日第八版)

  年产牡丹画8万幅

  河南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的农民画家郭泰森正忙着创作高水平的牡丹画,力争卖个好价钱。该村像郭泰森这样的农民画家有100多人,他们年创作各种牡丹画作品8万多幅,销售收入可达500多万元。
  该村的“农民牡丹画”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初以郭泰安为代表的几位农民牡丹画爱好者把画拿到市场上出售,结果收入不错。于是,有绘画基础的20多名农民脱颖而出。牡丹画大部分销往各地旅游精品商店,有的还被外国游客收藏。近年,孟津县扶植建立起100多个农民牡丹画创作室,初步打造成了集牡丹画院、牡丹画创作室、牡丹画代销点、销售作画材料专业门店等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一条街,形成了农民牡丹画创作、装裱、包装、销售等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涌现出绘画爱好者300多人,其中专业绘画人员100多人,被国家、省、市、县画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的20多名。(5月2日第五版)

  研制收获机掘出药财路

  山西省襄汾县有个中药材收获服务队,该队收获机的发明者乔凤鸣和当地的农机大户田同兴将中药材收获机具的研制、革新与推广、作业巧妙结合,不仅终结了人工收获药材费时、费力、费钱的历史,还把收获机驶向宁夏、青海、陕西、河南、北京等地,闯出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乔凤鸣曾在农机部门干了20余年,成功地研制出薯类收获机。随着农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地黄,地黄收获的难题又横在乔凤鸣面前。地黄和红薯均为地下根状作物,但因地黄入土较深,人均每天仅能收获0.1亩药材。于是,老乔在薯类收获机的基础上改制出样机,反复试验,五年后研制出第一代药材收获机———万能地黄收获机。
  田同兴是襄汾县南贾镇的农民,曾经在工厂做锻工。他曾经借款买拖拉机为村民耕地,第一年就赔了一万多元。田同兴又买了新车,购回旋耕耙、旋耕犁、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农具。1996年,他与乔凤鸣联系后购买了襄汾县第一台薯类收获机,推广机械化薯类收获技术。目前,田同兴有大型拖拉机10余台、中药材收获机8台,常年带领附近农民远赴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跨区域的中药材收获作业。
  后来,有人请田同兴收获甘草,可由于甘草离地表更深,现有的收获机无法作业。田同兴和乔凤鸣在2009年春节后研制成功第五代收获机,除了可收获红薯、土豆、花生外,还能收获各类药材,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7月20日第八版)

  种高粱扎扫帚

  最近,新疆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博斯塘村按照合同,把最后一批扫帚发给乌鲁木齐市一家日杂公司,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村民艾则孜·克然木一家10口人,过去只种6亩多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他9岁时就学会了扎扫把,现在不到10分钟就能扎成一把扫帚。艾则孜·克然木已扎了十几年扫把,现在又做经纪人,家里年收入近5万元。他活儿忙时雇村民帮忙,雇来的村民每天可以扎60多把,也增加了这些村民的收入。
  博斯塘村人均土地不到1.5亩。村干部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的扫帚需求量大,而且扫帚制作工艺简单,村民都可制作;利用田埂、路边上的空地种高粱,可以用高粱籽当粗粮,用高粱穗秆扎扫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现在全村700户中有500户村民种高粱、扎扫帚。由于他们扎的扫帚质量好,结实耐用,订单接连不断,年生产扫帚超过200万把,产品销往新疆各地,户均从扎扫把中获得收入4000元以上。(6月22日第八版)

  头发收购取代皮毛加工

  安徽省临泉县庙岔镇里的集市上经常有人来剪头发,但在这里剪头发一般不用花钱,而且还能挣钱。人口不到6万的庙岔镇交通便利,做头发生意的人竟有1万多,每年的交易额达3.5亿元。这里曾是有名的皮都,但2000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加工厂纷纷倒闭,头发渐渐取代了皮毛。韩学礼每天在集市上收购头发,一年能收购100多吨头发,利润达50多万元。现在,该镇头发收购商已有200多个,成了全国最大的头发集散地之一,一年交易额达3.5亿元。(12月7日第八版)

  刘汉侠风筝销欧美

  “我正在做的这批风筝是要出口日本的,一共6万个。在我们村,现在有30多家这样的制作点。”3月3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刘汉侠大妈高兴地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当地全民创业热潮带动下,刘汉侠夫妇开始做风筝。由于加工质量好,产品样式多,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为扩大生产规模,他们带动起周边村民从事风筝加工,逐渐形成了集制架、裱糊、组装、绘制等工艺流程于一体的生产线。如今,第什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风筝生产、加工、销售特色产业专业村。据统计,该村现有加工点30余家,从业人员700余人,年收入280万余元。风筝制作还覆盖到周边两个乡镇,十多个村街,带动农户500余家,年产量达350万个以上,销售额达1500万余元。这里生产的风筝种类有硬翅类、软翅类、串类、扳子类等10多个类别200多个品种,具有做工精细、色彩艳丽、起飞性好等优点,占有北京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同时还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5月2日第六版)

  绿茵场有俺缝的足球

  往年开春之后,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东沙河村村民在忙完地里的活计后,就靠打扑克、聊家常打发闲暇时光。今年则不同了,村里的妇女、老人在家缝足球。
  原来,今年春节过后,村里与天津某足球加工公司签订了加工合同,村里将长期为其缝制足球。凡是缝制足球的村民,村里都会为他们每人发放一张图纸、一个足球片夹板,还有32块足球片。每个人要按照图纸将32块足球片全部缝制完毕,最终完成一个足球外壳。快的一天能缝四五个,缝一个平均能赚11块钱。2月13日,当第一批足球材料运到村委大院时,10余名村民率先报名把货拉到家中。村委会主任周良善说,他准备联系更多的“营生”,让村民“坐家就业”。(3月31日第八版)

篇三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地黄种植管理技术

地黄种植管理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属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其以根茎供药用,具有强心、利尿、镇痛、降血糖及保护肝脏等功效,其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高产栽培地黄其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

一、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关键措施。

二、选种栽种。

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三、栽培技术:

①温炕育苗:3月上旬,选背风向阳地块作苗床,北高南低,北面作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墙,南面与地面平,北墙和南墙相距2米,长度根据栽培面积和种栽数量而定。把床内表面30厘米的土取出,更换经消毒后掺有土杂肥的细砂壤土,造好苗床。将种茎截成3~4厘米长的小段,用生根粉浸泡半小时,捞出晾干,按株间距2厘米平摆于苗床上,洒水使土壤湿润,覆土1.5厘米,苗床上盖塑料膜,膜上盖草苫,早揭晚盖,保持床内温度20度以上,一星期左右出苗,苗高7~8厘米,有10片叶时,可掰下作种栽培大田。继续盖膜保护管理苗床,可连续收获二茬、三茬种栽。其实地黄温炕育苗方法和传统的地瓜阳畦育苗基本相同。

②苗茎栽培:在选择的土地上,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深耕耙匀,作成宽1.2米的高畦或高垄,畦沟宽3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在畦上按行距35厘米,株距18~25厘米,把苗茎栽入地下3~4厘米,封土成堆,外露1~2厘米茎尖。栽后保持土壤湿润,3~5天苗既成活。③种茎直栽:春栽地黄在日均温度稳定13度时栽种;夏栽地黄在小麦收割后及时栽种。其栽培方法和苗茎栽培相同,栽种时在畦上按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种茎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草木灰1把,再盖土与地面平,每亩约需种茎40公斤。

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

(1)中耕除草

4月底到5月初,苗期管理上主要以中耕除草为主,在地黄出苗的这段时期内,杂草也在生长,为了保证苗齐苗全,必须及时将田间的杂草除去,用小铁锄把草锄去,以防杂草争光争肥,影响地黄的正常生长,同时垄两侧要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要合理。幼苗期,苗小根浅,注意不要松动根茎处,防止损伤根茎。

(2)间苗定苗

在苗高3~4厘米时,幼苗长出2~3片叶子,这时,要及时间苗。由于根茎有2个以上的芽眼,可以长出多个幼苗,如不及时间苗,会因营养不集中而影响根茎后期的发育。间苗是

要留优去劣,每穴留1~2株幼苗。如发现缺苗时可进行补苗,补苗最好选择阴雨天气进行。移苗时要尽量多带些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这样有利于幼苗成活。

(3)施肥浇灌

地黄是密植作物,所以,施肥一定要跟上,才能满足植株的营养需要。不但要施足基肥,还要适当追肥,幼苗出齐后,将复合肥开沟施在植株旁(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行时,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保证地黄在生长时所需的养分,加强根部的药性。追肥后,要及时浇水,满足地黄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使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2.生长期管理【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1)中耕除草

6月上旬地黄进入了生长期,在生长期中,根系发育迅速,加强中耕,是促进根系深扎,控制植株徒长,获取较高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中耕要做到:雨后或浇水后必锄,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土地板结。有草必锄,防止杂草丛生。一般生长期要求中耕4—5次,中耕的深度,要逐渐加深。但一定注意不能一次耕得过深,特别是天旱墒情差时,一次中耕过深,会掀起大块、损伤地黄根部过多,透风跑墒,对地黄生长不利。地黄茎叶封垄后,只拔田间杂草,不再进行中耕。

(2)摘蕾

为了减少开花结果消耗养分,促进根茎生长,当地黄抽蕾时,应结合除草将花蕾摘除,并去除分枝。提倡一株一个苗,将多余的芽尖摘掉,以免消耗养分,也不致于使植株过分拥挤,保留一定的生长空间,才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8月份当底叶变黄时,要及时摘除黄叶,保持田间清洁。

(3)施肥浇灌

地黄在生长期,追肥应该尽早进行,生长前期为促使植株健壮,应以追施氮肥为主,生长后期为促进根茎生长,提高药性,应以增施磷、钾肥为主。这样可以促使叶片迅速生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尽早使有机物输送到跟部。植株长出10片叶子、高达6~10厘米时,每亩追施豆饼75~100千克或硫酸铵10~15千克。在植株旁沿撒施。注意:肥料不可黏附在叶片上,以免烧苗,伤害植株。

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养分的充分吸收。

七月中下旬至九月上旬,块根膨大发粗,有姜疙瘩出现,含水量最高,这个时期是争取产量的最关键时期,也是管理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也是病害最容易发生的时期,一旦造成涝害,块根容易腐烂发生根腐病,产量会严重下降,甚至绝收,所以应及排涝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千克。

喷施多效唑,可以增加地黄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根茎中的酸性酶,提高地黄根茎中可溶性糖和庶糖的含量。

(4)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

五、注意预防病虫害。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这些病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这些按常规方法除治,注意选择药剂时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1)白粉病

白粉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夏季侵染叶片。被害叶片初期发生黄绿色斑点,以后在斑点上

产生近圆形的白色粉斑,最后扩大,叶片上覆盖上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

防治的方法是:用75%甲基硫菌灵杀菌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在植株上喷洒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施2~3次就可以痊愈了。

(2)斑枯病

地黄斑枯病主要危害地黄植株的叶部。大田发病盛期为7~8月份多雨季节。通常植株下部的老叶最先发病,陆续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圆形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生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很快枯黄脱落,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在温暖高湿,阳光不足和土壤缺肥时最容易发病。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防治的方法是:采用无病区的种根留种,可减轻下一代地黄的病害。

发病初期,连续喷施75%甲基硫菌灵杀菌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施2~3次就可以痊愈了(或斑枯病用65%可湿性代森锌600倍液喷治)。

(3)枯萎病

地黄枯萎病又叫根腐病,主要为害植株的根和根茎部,初期在近地面根茎和叶柄处呈水渍状腐烂斑,病株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的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及种根的药剂处理,可控制本病发生。

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施,加大喷施量,保证药液渗透到茎的基部,间隔10~15天1次,连续喷施2~3次,就可以抑制和减轻本病的发生(或用50%退菌持1000倍液浇注)。

(4)虫害可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用低毒无公害的农药防治。【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5)菜青虫,菜青虫危害地黄叶片,吸取养分,严重时整株死亡。可用阿维辛800倍液喷杀,对地上害虫防治效果较好。

六、采收加工。

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加工地黄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1.地黄的采收

地黄叶子、花、根茎都可以入药。地黄叶在地黄生长后期,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植株,适当摘取部分叶片,阴凉处晾干就可以了。地黄叶主治恶疮及手、足癣,花有消渴和治疗肾虚、腰痛的功效。所以采收时应在适当的时期进行。

地黄花的采收,应在花期,选择晴天,结合摘蕾作业将花及花蕾采回,阴凉处晾干就可以了。

地黄根茎的采收最佳收获期是10月底至11月初,地黄地上部逐渐枯黄停止生长后,就可以采收,方法是:用铁锹或镰刀割去地上部的茎叶,注意不要割得过深,以免损伤根部,等地上部分割去后,用耙子把割去的茎叶搂到一边,露出地表,便于根茎的采收,用锹或镐在畦的一端开挖,沟深为35厘米左右,挖的深度以不损伤根茎为好,地黄易断,所以挖掘时一定要小心,拣拾的过程也要尽量减少根茎损伤。每亩可收鲜地黄1000—1500千克,高产的每亩可达2000——2500千克。

2.地黄的加工

地黄根茎放置在阳光下晾晒。晒上一段时间,等地黄晒至七八成干后,在堆成堆闷几天,进行回潮。使其干燥程度均匀。然后在晒,一直晒到质地柔软、干燥为止。由于秋冬季阳光弱,干燥慢,不仅费时、费工,而且产品油性小。

将生地黄去净泥土,用水洗净,将洗好的地黄放入盆中,用黄酒浸拌,用量的多少以地黄能浸

到黄酒为宜,浸泡半小时,将浸好的地黄放入蒸锅内,盖上锅盖密封蒸制,注意火候要均匀,中途灭火或温度过低,生地黄内部汁液会流出,影响质量和药性。一直蒸到生地黄内外黑润,无生心,有特殊的焦香气时停止加热,取出,置于竹席或帘子上晒干,即为熟地黄。

篇四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地黄种植管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地黄种植管理技术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04期

1.深耕施肥

地黄喜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每亩用64%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肥25公斤、有机肥80公斤或选用农家肥1000公斤左右(可根据当地施肥水平适量增加),配施5%毒死蜱颗粒剂2.5公斤防治地下害虫为害。

2.种栽处理

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初,选用无病和无损伤的根茎作种栽,并用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泡3~5分钟,置于通风处使切口愈合,或用草木灰涂切口后栽种。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精选优质品种根茎切块,一般选北京红等优良抗病品种整地冲沟摆种,株行距15~2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2万株左右,摆种后撒施0.1%噁霉灵颗粒剂2.5~5公斤并混土防治地黄根腐病及苗期病害,及时浇水覆膜。

3.出苗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出苗期,出苗后及时破膜防止烧苗,淋施营养助长型叶面肥或含氨基酸叶面肥500~600倍液。待幼苗出齐后,喷施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病菌和红蜘蛛侵染。

4.幼苗生长期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以防治地黄枯萎病和红蜘蛛为主。地黄枯萎病的田间识别:主要危害根茎及幼叶。发病初期接近地面根茎和叶柄处呈水渍状腐烂斑、黄褐色,逐渐向上、向内扩展,叶片萎蔫。远离地面较粗的根茎表现为干腐,严重时仅残存褐色表皮和木质部,细根也腐烂脱落,土壤湿度大时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体。枯萎病和红蜘蛛防治方法:用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加2%复硝酚钠调节剂10克,或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加2%复硝酚钠调节剂10克,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根据红蜘蛛发生情况,用1.8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用三唑锡2000倍液喷药防治。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5.生长中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增肥期,生长前期需水较多,特别在久旱无雨时应该及时浇水,后期根基膨大期应控制浇水,多雨季节田间应注意及时挖沟排水,否则易引起根腐病(枯萎病)发生。可根据地黄长势每亩追施氮、钾肥10~20公斤或用硝酸钾5公斤冲施。

篇五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地黄种植栽培技术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篇六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生地黄的栽培技术

生地黄的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等,是一种用量较大的中药材,目前,国内外都很畅销,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地黄原野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已广为栽培,一般亩产鲜地黄2000~3000千克,可加工成干地黄1000~1500千克,收入可观,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现将其地黄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地黄适宜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土内生长(不能种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内,以免水渍烂根),土质过硬则易使地下茎长成畸形,影响质量和产量,减少收入。地黄易感染病害,切忌连作,对前茬作物要求也较严,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做前茬,也不适合在种过棉花、芝麻的田里栽培,而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麦类做前茬为最好。“三北”地区栽培的地黄以春种秋收为主,可于上冻前深耕30厘米左右,待翌年春季解冻后,每亩施堆肥500千克,并加拌过磷酸钙20~25千克做基肥,然后浅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种。亦可采用畦田,一般畦宽1~1.2米,长10米,畦面要呈倾斜状,以防止积水。

二、地黄繁殖方法

地黄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茎称种栽,留存种栽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1. 窖藏种栽。可于收获地黄时,选择品种优良,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储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备来年开春使用。

2. 大田留种。在收获时将留做种栽的地黄留在田里,待来年春季刨起做种栽。

3. 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黄,可于7月中下旬将留做种栽的刨出,移栽到别的地块上,使其在田间越冬,待翌年开春后刨出来做种栽。

实践证明,上述3种方法以第三种为最好,具有用种量少、粗细均匀、生活力强等优点。栽种前要对种栽进行严格挑选,以有螺纹的中间一段为好,然后将其截成6厘米长的小段,并进行日晒,待断面收缩愈合后再下种。按行距30厘米,内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开沟,将种栽平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稍压实。气温在20~24℃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亩用种栽30千克左右,种植8000~10 000株。

三、地黄栽培田间管理

地黄出苗后,若发现缺株,要及时补栽。从出苗到封垄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亩追施腐熟的人粪尿1000千克,或硫酸铵15~20千克(第二次可在苗株高20厘米左右时施入)。在追肥的同时,要中耕除草,但要浅锄、慢锄。中耕深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谨防伤害根茎和幼芽、嫩叶。当地黄茎叶长大并覆盖地面时,切忌用锄除草,可改用手拔。在地黄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花蕾和分蘖,因药用根茎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出现花蕾和分蘖要及时打掉,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地黄浇水要求比较严格,素有“三浇三不浇”之说。所谓“三浇”是指施肥后必须浇、天旱时必须浇、暴雨过后地温升高必须浇;所谓“三不浇”即地面不干不浇、天空阴暗不浇、中午炎热不浇。地黄不仅怕干旱,而且怕雨涝,下雨后田间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以防块茎腐烂。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地黄的病虫害较多,要确保丰产丰收,必须随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以下几种病虫害:

1. 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病部位在叶面,病斑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可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3~5次,效果明显。

2. 干腐病。发病部位为叶柄,严重时叶柄腐烂,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种时要选无病种栽,实行轮作。发病期间用50%胂·锌·福美双1000~1500倍液,连续浇灌数次,即可防治。

3. 花叶病。发病部位为叶面,病灶呈浅黄色圆斑,在发病地块喷洒25~50毫克/千克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较为明显。

4. 红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30%三氯杀螨矾与40%乐果1500倍液混合进行灭杀。

5. 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穴防治。亦可按白砒、饴糖各1份,麦麸2.5份的比例,掺入适量水制成毒饵诱杀。

五、收获加工【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春栽地黄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先将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为鲜地黄。为便于储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货,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晒法,即将收下的鲜地黄摊在席子等晒具上,利用阳光晒一段时间,然后堆在室内闷几天,最后再摊开日晒,直至质地柔软、干燥时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盖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进烘干室内加

温。开始时要求温度保持在65℃左右,两天后降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温度过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废品);如果火力过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浆状物质流出)。烘烤1~2天后,要边翻边烘,待烘至根茎无硬心,质地柔软时取出堆闷使其发汗后,再烘至全干,即为干地黄。干货的规格是以个大、柔软、皮灰黑色、断面油润乌亮为最好。一等干货每千克在32支以内,二等在34~60支之间,三等在60支以上。加工好的干货要装入筐内,置于干燥通风处,并谨防潮湿和虫蛀。鲜地黄可用干砂土掩埋储存。

篇七 地黄几月种植,几月收获
地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地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属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其以根茎供药用,具有强心、利尿、镇痛、降血糖及保护肝脏等功效,其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高产栽培地黄其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

一、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头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亩同时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米。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上应注意的关键措施。

二、选种栽种。

一般栽培地黄以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生产上称"栽子"。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干后下种,一般种植密度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穴,每穴横放"栽子"1~2段,覆盖拌有粪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细土盖与畦齐。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选种时要尽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时"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种栽。

三、田间管理。

⑴及时间苗补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遇有缺株,应于阴天及时补栽,补栽时应带土起苗,这样成活率较高;

⑵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较浅,中耕宜浅,避免伤根,幼苗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⑶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间苗后每亩施入过磷酸钙100千克、腐熟饼肥30千克,以促进根茎发育膨大,封行时,于行间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壮生长;

⑷灌溉。地黄前期需水量大,应勤浇水,后期为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节约用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⑸ 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地下茎,称串皮根,这些串皮根损失较多的营养,应及时铲除。

四、注意预防病虫害。地黄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这些病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6~7月发生严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等,这些按常规方法除治,注意选择药剂时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五、采收加工。春栽地黄于当年11月前后地上茎叶枯黄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应在畦的一端开35厘米的深沟,顺次小心摘取根茎;加工地黄利用专门的烤炉将其加工为熟地,即成商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无本赚钱最快的方法_现今无本赚钱点子
  • 在家赚钱的十种方法_在家赚钱的项目
  • 微信公众平台怎么赚钱
  • 有什么挣钱的门路
  • 有什么好的商机
  • 什么生意挣钱 什么生意赚钱
  • 怎么样赚大钱 怎么样能赚大钱
  • 挣钱小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