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3    阅读:

篇一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东北地区适用大豆新品种

  [农广天地]东北地区适用大豆新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先决条件。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本期节目介绍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 

  东北地区适用大豆新品种

  一、大豆新品种“吉育89” 

  吉育89大豆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选育,1991年以吉林1号为母本、野生大豆GD5011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1年进行品系决选。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吉育89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特性:吉育89大豆品种为紫花、圆叶、株高100厘米、亚有限结荚习性、黄种皮、棕色茸毛.黑脐、圆粒、百粒重16.8g。 

  生育期:吉育89出苗至成熟期129天。 

  丰产性:2005-2006年在吉林省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15个点次平均产量3163.1kg/hm2,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6个试验点平均产量3350.3 kg/hm2。 

  品质分析:经吉林省种子总站统一取样,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脂肪含量24.61%、蛋白质含量35.37%。 

  抗病性: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室内人工摩擦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中抗2号株系和3号株系;高抗霜霉病和抗细菌性斑点病。 

  2.吉育89适宜种植地区 

  吉育89大豆品种适合吉林省的吉林市、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及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有效积温2600℃以上的中上等地块种植。 

  3.吉育89栽培技术要点: 

  施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25吨/hm2,或施磷酸二铵100~150 kg/hm2,硫酸钾50 kg/hm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安排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采用等距点播,播量为55--60 kg/hm2,

  二、大豆新品种“吉育101”简介 

  吉育101大豆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选育,1993年利用含有野生大豆血缘的高蛋白优良品系与高蛋白品种吉林28 号杂交,F2代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良植株于1996年与高蛋白小粒大豆吉林小粒4号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择,2002年进行品系决选。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吉育101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特性:吉育101大豆品种株高90厘米,披针叶,白花,主茎型,植株性状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结荚密集,3-4粒荚多;灰色茸毛,种子性状为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8.9克; 

  生育期:吉育101大豆品种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5-130天。 

  抗病性:经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大豆褐斑病和大豆食心虫,高抗大豆灰斑病和霜霉病。 

  丰产性: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2532.8kg, 20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2484kg, 

  品质分析:该品种品质优良,籽粒蛋白质含量47.94%,脂肪含量17.30%;品种主要优点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丰产、稳产。该品种主要缺点是不耐肥,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易倒伏。 

  2.吉育101适宜种植地区 

  吉育101适合在吉林省中东部有效积温2600℃的山区、半山区种植。 

  3.吉育101栽培技术要点: 

  吉育101大豆品种每公顷施有机肥30吨或磷酸二铵150kg;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等距点播。播种密度每公顷播量20-25kg,每公顷保苗18-20万株,;生育期间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及大豆食心虫。 

  三、大豆新品种长农13 

  长农13是长春市农科院大豆所最新育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1989年品系8508—8为母本,品系850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推高油大豆优良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 

  1、长农13 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特性:长农13圆叶、紫花,灰毛,三粒荚较多。株高95—105厘米,植株性状属亚有限结荚习性,荚成熟褐色,呈弯镰形。种子黄色,种皮有光泽,浅褐色种脐,百粒重19—20克。 

  生育期:长农13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7—130天,需要≥10℃活动积温2650℃以上。 

  丰产性:长农13高产稳产,一般每公顷产量3000-3250kg,高产地块达4000kg以上。 

  品质分析:长农13品质优良,油份含量高, 经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化验鉴定:蛋白质含量39.26%,脂肪含量22.31%。 

  抗病性:抗倒伏、抗病,较抗食心虫。 

  2.长农13 适宜种植地区 

  长农13适应长春、四平、辽源等吉林省内中熟及中晚熟地区;也适应辽宁省、内蒙古等地区种植。 

  3.长农13 栽培技术要点: 

  长农13每公顷施农家肥15吨,磷酸二铵150kg,硫酸钾50—75kg。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每公顷播种量55—60kg,每公顷保苗18—20万株,等距点播。 

  四、大豆新品种长农16 

  长农16是长春市农科院大豆所最新育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1991年以公交83145—10为母本,生8518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2002年被科技部列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累计推广面积32万亩。2003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 

  1、长农16 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特性:长农16圆叶形、白花,株高85—120厘米,主茎19节,1-3个分枝,株形收敛,主茎结荚较密,三粒荚多,绒毛灰色,荚熟时褐色。亚有限结荚习性,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21--22克。 

  生育期:长农16属中熟大豆新品种,出苗至成熟12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650℃。 

  丰产性:长农16增产潜力大: 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3052.2kg。 

  品质分析:长农16含油量高,脂肪含量23.44%,是目前吉林省已审定高油品种之首,是当前最有推广价值的品种之一,深受粮油加工企业的关注及广大农民的欢迎。 

  抗病性: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病毒病。抗倒伏、较抗大豆食心虫。 

  2.长农16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应吉林省中熟地区。也适应辽宁省、内蒙古等地区种植。 

  3.栽培技术要点: 

  耕翻整地:精细整地,及时翻耙,镇压,垅播地要适时起垅,确保土壤墒情。 

  合理轮作:实行三年轮作方式,玉米-玉米-大豆,玉米-高粱-大豆 

  合理施肥: 施肥要点:(1) 增施有机肥。(2) 大、中、微肥平衡施用。(3) 分层施肥。分层施肥适宜的分配比例为基肥占75%,种肥占25%。 建议一般地力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150kg,硫酸钾50—75kg,或按说明施用大豆专用肥。 

  适时播种:根据墒情适当镇压后播种,根据自然条件、安排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在适宜期内早播,尽量缩短播种期。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适当增加播种量:在中等地力条件下长农16播种量50-60kg左右。 

  合理密植:根据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每公顷在20-22万株。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田间管理:及时铲趟,化学除草。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效除草剂。在大豆生育期间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控制其徒长。适时防治大豆蚜虫。 

  适时收获: 当大豆茎杆呈棕黄色,杂有少数杏黄色,有7%-10%的叶片尚未落尽时是人工收获的适宜时期。豆叶全部落尽、子粒归圆的完熟期是机械收获的适宜时期。 

  五、大豆九丰6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九三农管局农科所以九三80-15为母本,合丰25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九三89-22。199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1-1992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202.8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9.3%,1993?199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53.6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0.5%。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幼茎绿色,长叶,白花,灰色茸毛,株高80厘米左右,主茎型,底荚高13厘米左右,结荚密。籽粒黄色,圆形,有光泽,百粒重19克左右,含蛋白质39.99%,脂肪18.98%。秆强抗倒,喜肥水,灰斑病接种鉴定为抗病类型。生育日数10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100℃。 

  栽培要点 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五月上旬及中旬播种,公顷保苗32-35万株。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下限,第五积温带上限。 

  六、大豆红丰11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红兴隆农管局农科所以钢8212-8为母本,B152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钢8827-2”。199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5-199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63.8公斤,校对照品种合丰25、合丰35、垦农4号平均增产9.3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54.6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11.2%。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厘米左右,长叶,紫花,灰毛,生育日数121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517℃。籽粒蛋白质含量39.40%,含脂肪20.51%。 

  栽培要点 适宜播期5月5日-15日,垄作条件下种植密度每公顷27-30万株,适宜行距60-70厘米,一般亩施二铵8公斤,尿素4公斤,钾肥4公斤。

篇二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大豆新品种:中黄13

  品种来源:豫豆8号×中作90052-76。

  审定情况:2001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天津市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分别通过陕西省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8,[2001]津种审字第004号,陕审豆2002001,京审豆2002002,辽农审证字第743号,皖品审00040319,川审豆2005006,晋引豆2009001。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0~135天,夏播生育期100~105天。半矮秆,有效分枝3~5个,椭圆形叶,灰毛,紫花。有限结荚习性。椭圆粒,黄种皮,褐脐,百粒重23~26克。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粗蛋白含量为42.84%~45.8%,粗脂肪含量为18.66%左右。

  产量表现:1998—2000年参加天津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科丰6号增产12.1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60.1公斤,比对照增产10.8%;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0%;1999—2000年参加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27.05%;2000—2001年参加北京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20.1%。

  栽培要点:在华北北部、辽宁省南部等地可在5月初春播,四川省可在3月底至4月初春播;在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北部、山东省及陕西省等地可在小麦收获后夏播,适宜播期为6月10日~15日。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适宜密度为1.3万~1.7万株。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钾肥5公斤,花期追施尿素3~5公斤,酌情施用锰、钼、锌等微肥。前期抓全苗,开花鼓粒期遇干旱时灌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适宜在华北北部、山西中部、四川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王连铮

  联系电话:010-82103007

  电子信箱:wanglz@mail.caas.

  net.cn

篇三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河南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生产建意

河南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生产建议

李玉莲 张兴旺 马国岭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大豆生产的方向,并依据我省地理、生态区域分布,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大豆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豆生产 建议

一、生产现状【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河南省位于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南北跨越近四个纬度。大豆是河南省的五大作物之一,夏大豆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京广、焦枝铁路沿线地区。单产120公斤左右,产量较低。主要特点为蛋白质含量高、油含量低。其蛋白质含量为45%,高于国内甚至美国大豆蛋白质含量,但含油量只有18%,远低于美国大豆25%的含油量。在用途上,由于蛋白质含量高,是酿制酱油的上等原料,但目前主要用于生产豆腐、豆芽等豆制品。

河南省大豆单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但年度之间有被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大豆单产平均40公斤,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产量水平超过50公斤,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上升到70公斤左右,80年代中期接近84公斤,90年代初期接近100公斤,90年代后期上升到133公斤,2000年达到137公斤。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河南省大豆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

建国以来,河南省大豆总产量大部分年代在100万吨上下浮动。建国初期大豆种植面积较大,1953年2487万亩,单产53公斤/亩,总产曾达到131万吨。面积最大的1956年为2581万亩,单产48公斤,总产124万吨。总产最高的1981年为154万吨,当时面积为1791万亩,单产为86公斤。1998年以来,河南省大豆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年总产均在110万吨以上。

二、我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粮食进口增加,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放开,大豆需求大增。国外大豆以其价格偏低的优势大量进口。据海关数字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年大豆进口量超过了1000万吨。每年都在增加。对我省大豆产业冲击很大。带来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一是价格波动很大。受价廉的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1996年至1998年大豆定购价为2元左右,1999年下降到

1.72元/公斤,下降0.4 元。1996 年~1997年大豆市场价格为

2.40~2.60元/公斤,1998年为1.80元/公斤,下降0.6 ~0.8元。2000年上半年河南省大豆价格持续走高,由年初的2.02元/公斤上涨到6月份的2.5元/公斤,上涨幅度达23.8%,三季度基本稳定在

2.5元左右,四季度降为2.3元/公斤。目前我省大豆市场价格为2元/公斤左右,又下降了0.5元左右。大豆价格起伏难料,市场风险很大。二是效益低下,过去农民称大豆为“金豆子”,近几年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种豆效益每况愈下。农民种豆积极性严重挫伤。“九五”初期大豆亩效益在120元左右,1998年全省大豆平均亩效益只有几十元,在我省主要农作物中效益下降幅度最大。三是单产不高。受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单产与美国、巴西等大豆生产大国相比还

近十年我省大豆平均亩产为120公斤,比美国低52.4公斤,比巴西低36.6公斤。去年因天气原因单产仅几十公斤。四是品质差缺乏竞争力,目前我省生产上种植的大豆平均含油率18%左右,比美国大豆平均低1~2个百分点。大豆生产普通品种多,专用品种少,高产优质兼用品种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些问题,在市场没有放开之前显现不出来,随着大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追求高产、缺乏保护,影响了大豆种植。由于大豆同玉米相比,单产相对较低,所以在长期“以粮为纲”、追逐政绩、追求高产情况下,很多地方丢掉了大豆种植,使大豆产量呈现出“不进则退的明显滑坡。尤其是在水稻、玉米、小麦等进行保护价格收购的时候,大豆作为大宗的粮食作物确被排斥在保护价收购之外,如此抑制了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我省大豆生产长期以高产为目标,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以高产为主,高蛋白、高脂肪以及双高的品种,在生产上种植面积小,导致大豆内在品质差;二是栽培管理水平低。整地质量差,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三是没有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产后管理落后。我国大豆基本上采取与粮食作物混种,收购时统一收购,好坏掺合,不同品种混种、混收、混售形成了混合商品大豆,蛋白和脂肪含量都比较低,降低了商品等级,致使在

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四是生产成本偏高尤其是间接成本高。由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产量又低,导致大豆成本高。据调查测算,2000年大豆平均亩直接成本103元,间接成本52.08元。其中间接成本为0.248元/斤,使得大豆失去了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我国大豆单产比美国低35%,成本比美国高52%,现在进口到岸价比我国平均低约10%。目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每吨170美元,而国内市场价格为每吨2300--3000元。这也是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愿意进口外国大豆的原因。五是精深加工滞后。我省像漯河双汇那样大型大豆蛋白质加工大型企业不多,都是小作坊、小规模、简单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绝大多数以原大豆形式进入市场。六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落实不到位。优质品种或科技成果在生产上都存在转化速度慢,技术措施不落实。没能有效的发挥先进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

三、发展大豆生产的潜力与优势

虽然目前我省大豆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但从我省自然条件和大豆产业基础看,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是有潜力的,也是很有优势。

1、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河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二产豆大省。

我省现有耕地面积1.5亿亩,耕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大豆.每年 种植大豆近1000万亩左右。我省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对大豆生长发育极为有利。特别是生态环境好,发展无公害大豆、绿色大豆、有机大豆前景广阔。【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2、研究推广了一些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省科研力量雄厚,推广体系健全,大豆栽培技术储备丰富,先后研究推广了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化学调控等先进的栽培技术。经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联合攻关,在高产攻关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高产典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河南省农科院2001年在社旗县建立了600亩豫豆25号示范田,其中两块为高产攻关田。在专家指导下,兴隆镇农民杜学顺种植2.5亩豫豆25号,他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进行化学调控等综合技术,进行高产攻关。亩产达317.3公斤,创全国夏大豆高产新记录。这些典型充分说明我省大豆单产有相当大的潜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有希望。

3、培育和推广了一批高产的高油、高蛋白优质品种

我省在大豆品种培育上居领先地位,近几年培育出了许多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河南省大豆在蛋白质含量方面具有优势。河南省已审定的32个大豆品种中,19个是蛋白质含量高于45%的高蛋白品种。最高的豫豆12蛋白质含量达50.3%。虽然蛋白质含量和高产负相关,但由于河南省热量丰富,日照较长,加上育种家长期的努力,高蛋白和高

篇四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高产大豆新品种3款

篇五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豫东地区夏大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豫东地区夏大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作者:连少英 张琪 闫向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4期【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摘要

[目的]选育出适合黄淮地区的高产稳产大豆品种。[方法]采用高稳系数分析方法(HSC)对2012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开展的“适合豫东地区的夏大豆再评价、筛选比较试验”的品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商豆6号、商豆1099高产稳产性最突出,在豫东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结论] 明确了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为进一步指导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高产性;稳定性;高稳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选育出高产稳产的大豆品种是育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高产稳产性也是评价大豆新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部分育种工作者一般采用产量平均数较对照增产的百分数评价品种和产量水平,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或回归系数评估产量的稳定性。这不但计算复杂,而且常有高产性和稳产性互不相关的结论。1994年温振民[1]提出的高稳系数法(HSC法)将丰产性和稳产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一个参数就能综合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在水稻、油菜、小豆、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甘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高产稳产方面已有较多报道。笔者利用HSC法对2012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开展的“适合豫东地区的夏大豆再评价、筛选比较试验”的品种进行分析评价,明确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为进一步指导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5个示范县承担该试验,试验地点为永城市城厢乡、夏邑县胡桥乡、柘城县安平镇、睢县白庙农场、睢阳区冯桥乡。5个单位的试验地基本代表了豫东地区的各种土壤类型。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系为2009、2010年国家和河南省新审定的适合黄淮地区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和豫东市场销售量较大的品种:紫花糙、临豆10号、濮豆206、菏豆19号、中黄42、徐豆16、

篇六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商豆14号综合分析

篇七 河南高产大豆新品种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郑92116的选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大董加盟

下一篇: 干洗加盟费多少

最新成考报名

  • 2019创业项目排行榜|2019创业八个必...
  • 2020创业好项目_2020创业最挣钱项目必看
  • [大学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大学校园创新...
  • 个人创业小项目办小厂|个人创业小项...
  • 八大必需氨基酸_八大必看2020年赚钱好项目
  • 网上赚钱快的项目
  • 巴西龟对人的危害|巴西龟的危害
  • 佰草集加盟官方网站_佰草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