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虾的养殖技术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3    阅读:

篇一 虾的养殖技术
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技术(20120319)

  随着国家对淡水虾养殖标准的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人们对淡水虾的无公害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本片从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布局,虾苗的选育,成虾的饲养管理以及淡水虾的疾病等方面,介绍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技术。

  视频同步解说词:

  无公害淡水虾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淡水虾产品。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包括对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渔药使用准则,饲料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几部分内容。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看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对产地生态环境的质量都有什么要求。

  无公害淡水虾产地生态环境的优化选择是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成功的前提。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几项要求。首先是对场址的选择。

  一、无公害淡水虾养殖场的场址选择

  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场要选择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要求的水域,也就是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养殖地域内上风向、位于灌溉水源上游,3千米内无任何污染源。养殖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土质、供水、供电、地形、交通和通讯等因素。

  1.土质无公害淡水虾对土质的要求不高,黏土、壤土、沙壤土均可以。但要求保水性好,透气性适中,堤坝结实,能抗洪,土壤中汞、镉、铅、砷、鉻、铜、锌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GB/T18407.1-2001中规定的限量要求。

  2.供水供水包括食用水和养殖用水。食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养殖用水要求有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且无异味,异臭和异色。水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要求。淡水虾对水质要求较高

  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也是影响无公害淡水虾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淡水虾养殖场周围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污染物都应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的限量内。

  我们了解了无公害淡水虾的场址选择条件,那么适合无公害淡水虾养殖的布局和虾池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二、养殖场的布局和结构

  1.布局无公害淡水虾养殖场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四季风向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养殖场布局的总体要求是;场房应尽量居于虾场平面的中部;虾池应在场房的前后;产卵池、孵化设备应与亲虾池靠近;虾苗培育池接近孵化设备;蓄水池应建在全场最高点;污水处理池建在最低处,并能收集全场污水。

  2.虾池结构虾池的结构要考虑到便于生产的一些因素。虾池可以为正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虾池池底要求平坦,建有集虾沟,淤泥小于15厘米。虾池可以是泥池或水泥池,进水口应在养殖池的高处,排水口应在养殖池的低处,最好能从排水口排干所有池中的水,进水口用网孔尺寸0.177mm-0.250mm筛绢制成过滤网袋过滤;每个池、排水独立,不允许池间串水,排水应安两个管,一个高位管,以便排出多余的水和过量藻类,另一个低位管,能排尽池中积水和底污。亲虾培育池面积2000-6700平方米,水深0.5-1.0米;苗种培育池面积15-20平方米,水深1.0-1.5米,商品虾养殖池面积2000-6700平方米,水深0.7-1.5米。池塘应配备水泵、增氧机等机械设备,每亩(667平方米)水面要配置4500W以上的动力增氧设备。

  二、无公害淡水虾的选购和繁育

  虾苗可以通过选购和繁育两种方法来获得。

  1.虾苗选购购买虾苗要到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育苗场选购,为了保证虾苗的成活率要求虾苗无伤、无病、活力强、弹跳有力、体色透亮,规格整齐,体长在1.5厘米以上。

  2.苗种繁殖一般虾苗的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

篇二 虾的养殖技术
青虾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青虾养殖技术  

  青虾,又叫河虾,是淡水虾中个体较大的一种虾类,也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由于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市场需求量大,使其成为一个投资小、风险小的养殖品种。本期节目介绍青虾的养殖技术。  

  青虾养殖技术  

   一、青虾人工繁殖养殖技术 

  1.青虾种质资源 选作人工繁殖的青虾,可以从天然捕捞的大虾中挑选,也可从人工养殖的池塘中挑选。要求体形标准,体色纯正,肥满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较好,雌虾体长在6厘米以上,雄虾规格大于雌虾。选好的青虾可放在面积1~3亩、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事先经清淤、消毒)中蓄养。在早春投入青虾,亩蓄养青虾10~25公斤,雌雄比例4∶1。青虾下塘后加强投喂管理,使青虾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促进性腺发育,提早排卵,为人工繁殖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育苗池标准 面积5~8亩,长方形,池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10~12厘米,池埂不漏水,池坡比1∶2.5。池塘中间开挖一条宽3~4米、深0.2~0.4米的集虾沟,沟底形成斜坡,沟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以便能排水捕虾苗。进排水系完整,进水口设置40目、60目2道尼龙筛绢过滤网,出水口过滤网设置1道60目网。 

  3.亲虾放养 育苗池事先准备并清塘。用清塘灵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杀灭黄鳝、泥鳅、黑鱼等敌害,亦可用茶籽饼、鱼藤精药物,7天后排出池水。每亩再用生石灰50~75公斤消毒(水深5~10厘米)。对藻类(如青苔)较多的池子,用98%硫酸铜0.5~0.75公斤化水全池喷雾;对草荒池可采用除草剂125~150克化水全池喷雾,需注意连续3天晴天时用药。老池塘放养前需晒池,使池底硬而不裂大缝。亲虾放养前可用1只网箱放入20只左右的青虾试水,24小时后确定池水无毒后即可放养。 

  亩放抱卵虾4~5公斤。青虾受精卵开始为黄绿色,孵化10天后渐变成淡绿色,大约在18天左右卵子变为灰褐色,即将孵化的卵子除少量卵黄为淡黄色和1对复眼外,其余部分几乎是透明无色。放养抱卵青虾时,应按卵的颜色将受精卵处于不同发育期的雌虾分池放养,使幼体出膜期尽量接近。水温24~28℃时,受精卵孵化时间为20~25天。 

  亲虾排苗前每日按亲虾存塘量的1%~3%投喂。定期检查青虾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如发现胚胎出现眼点,表明幼体即将出膜,这时每天早晨应注水1小时,以微流水刺激,促使虾苗整齐孵出。同时按水质情况,每亩施放鸡粪或猪粪等有机肥200~300公斤,培养浮游生物,为幼体培育好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 

  坚持天天巡塘,检查亲虾吃食及虾卵发育情况,清除池中杂草、蛙卵等。当发现虾卵由橘黄色变成灰褐色,且出现眼点时,应开始做好幼体培育的准备工作。亲虾全部孵化后,应用地笼工具将其捕出上市,以减少亲虾产卵后陆续死亡造成的损失。 

  二、青虾苗种培育技术

  1.青虾幼体培育 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培育至体长1厘米的虾苗,一般需25天左右。刚孵出的蚤状幼体靠自身的卵黄营养,第三天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一般为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也可辅以投喂微细颗粒料。

  培育天然适口饵料育苗池施放有机肥后,大约 7天后浮游动物形成高峰期。要定期检查池水中的浮游动物量,3~4天施追肥1次,每亩每次施已发酵的有机肥100~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投喂商品饵料的,见到虾苗后及时投饵,以供青虾蚤状幼体及浮游动物摄食,可用黄豆打浆加小杂鱼浆或鱼粉等制成1∶0.3的混合饵料泼洒,亦可使用全价饵料。每天上午8时与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每亩0.5公斤。7~10天后可增投麦粉、米糠、豆粕或破碎颗粒料等,同时搭配小杂鱼糜、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饵料30%,日投喂量为池虾体重的10%~15%。正常情况下每亩可出苗50万尾左右,每万尾苗耗用饵料0.5公斤左右。

  蚤状幼体刚出时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定期加注新水,施追肥时每次应加注新水15厘米。池水透明度不得低于30厘米,如发生浮头则应加大注水量,并换掉部分池水。如果池水出现青苔,应立即追肥,并加注新水。对虾苗水质差、有害物体多的,应在中期施用1~2次EM制剂,并安放增氧机,利用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在后期备好一定增氧剂,以备阴雨天低气压时施用。

  三、青虾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每亩面积3-6亩,水深1.2-1.5米,常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有独立进排水,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 

  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月-6月,7月-12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和翌年6月中旬前后分别用75-100公斤/亩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带水(池中保持10-15厘米水位)可以干塘消毒。

  四、青虾苗种放养 

  1.放苗前的准备:为保证幼虾入池 即有充足饵料,清塘后注水前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一般每亩100公斤左右,具体看池塘情况而定。目的是培养浮游动物和底栖饵料生物,供青虾可以摄食。这是青虾早期生长阶段成活率狗和生产速度的关键,养殖中期不进行追肥。 

  2.选购优质虾苗:购置抱卵虾作亲本,采用青虾苗池进行苗种繁育。 

  3.放养时间:春季虾放养时间为1-2月份,秋季虾放养时间为7-8月 

  4.放养密度和模式:春季虾养殖每亩放养规格为800-1200尾/公斤,放养量为16-22公斤.秋季虾养殖放养规格为1.5-2厘米,放养量为3-4万尾/亩,到8月-9月再放养第二季青虾种,每亩放养3-4万尾。同时每亩搭配规格150-200克左右的鳙鱼10尾,白鲢15尾。 

  5.放养注意事项:放养选择在阴雨天进行,晴天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一以避免阳光直射、温度过高,影响虾种放养的成活率。虾苗试水后,在池塘上风口,把虾苗轻轻倒入池塘中进行养殖。 

  五、青虾养殖管理 

  1.水质: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虾塘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池塘溶氧量要求不要低于4毫克/升,除使用增氧机定时增氧外,经常换水.在高温季节每10天投放一次益生菌调节水质,确保池水肥、活、嫩、爽。前期以施肥为主,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降低水体肥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脱壳生长。 

  2.投喂:投喂优质青虾颗粒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四定原则,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变化和摄食情况等具体变化加以灵活调整,经常查看饵料台,了解进食情况。 

  3.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质、吃食及青虾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敌害生物。 

  六、青虾病害防治 

  1.7月至9月,每月用15ml/l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改善水质,提高水体PH值 

  2.每月每亩5kg左右的漂白粉预防两次,大量脱壳期间停止加水和施药 

  3.秋虾放入后,定期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消毒,高温季节隔10天消毒一次。生物制剂和消毒药交替使用,相隔3-5天。10月下旬和11月用纤毛虫专用杀虫各一次,预防青虾纤毛病。 

  七、青虾捕捞和收获 

  青虾捕捞可以采用地笼或者虾笼诱捕。采取捕大留小原则,陆续上市。对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虾可以并塘留养,到第二年4-5月再捕捞上市,也可以留下当种虾养殖。 

篇三 虾的养殖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日本对虾,学名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俗称花虾、车虾。动物分类系统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因其甲壳花纹艳丽,故又称斑节虾、竹节虾,分布甚广,从红海、非洲的东部到朝鲜、日本一带沿海都有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沿海均有大量分布。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合盐度较高地区养殖,耐低温、耐干能力强,适合鲜活虾出售,售价较高,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我国台湾省1970年开始日本囊对虾养殖试验,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养殖日本囊对虾起步较晚,于1988年起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陆续开始养殖,现从海南到大连沿海均有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它比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难度大,生长速度较慢,不耐高温,在南海区主要是秋季养殖,但近年来由于病毒病的暴发增加日本对虾养殖难度。南方高位池养殖日本对虾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新探索,供广大日本对虾养殖户参考。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1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667m2用生石灰70~100kg,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3)进水至20~30cm。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g/m3,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

1.2养殖用水准备

养殖用水均为沙滤井过滤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80cm-100cm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g/m3氯制剂对水体消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施肥,培育基础饵料,肥水可以按每667m用肥水育藻剂400g和白云石粉15kg。以后每3-5天视池水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保证有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虾池水色以黄绿色为最佳。2

2虾苗放养

2.1放苗时水质要求

(1)水位100cm左右,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30cm-40cm,肥而嫩爽,池水中基础饵料

生物较丰富。

(2)水温:最适24℃-28℃。

(3)PH值:虾池PH值最适在8.0-8.6之间,不应低于7.6,与育苗池PH相差不超过0.5。

(4)盐度: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不低于18‰,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超过5‰。2.2虾苗选择及放养注意事项

(1)要求虾苗个体肥壮,规格整齐,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在虾体上,全长在1厘米以上,游动活泼。进行病毒和弧菌检测,不得携带WSSV、TSV、IHHNV和IMNV等几种特定的病原和弧菌。

(2)放养密度通常为3~5万尾/亩。池底整修较好的高位池放苗密度应为7万/亩左右。

(3)应在虾池上风口放苗。

(4)放苗时尽量避免将池水搅浑。

(5)设定测验成活率网箱,7天后测网箱成活率,精确计算成活率。

3养殖管理

3.1水质调控

养虾首先要懂得养水,这是养虾成功的基本功底。保持良好的养殖用水条件能刺激日本对虾的旺盛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的管理主要手段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3.1.1水质基本要求

pH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标,养殖中后期宜为8.0~8.8,日波动小于0.5;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mg/L;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低于18‰,高于45‰虾体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总碱度100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氨态氮含量低于0.3mg/L。

3.1.2关注水色变化,适时加换新水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日本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忌水色突变和丝状藻过度繁殖。养殖中后期,池水应处于高水位,隔天加水5cm~10cm,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养殖后期,可每天适量补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45cm。但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①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7或pH>9;②池水透明度大于50cm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cm;③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⑤虾体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1.3使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质环境,

日本对虾有潜沙习性,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对于底质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

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养殖日本对虾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每7-10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比如使用诺碧清净水剂、氧化剂、氨硝净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每

667m2用量为15-20g。

3.1.4适量补充营养盐类,保持水质稳定

虾池中的营养盐类是虾池生产力的基础,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氮、磷的含量是决定虾池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碳酸盐的含量则是决定水环境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虾池水质稳定,需要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1次,20g/m3白云石粉1次,1-2g/m3碳酸氢钠1次,以调节水体总碱度达到100mg/L以上。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5-7公斤。

3.1.5保证充足溶解氧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各种生物能够存活,水中的碳酸盐等缓冲体系才能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才能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如常见的气单胞菌)的繁殖。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液态、固态增氧剂,保持充足增氧,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日本对虾池水溶氧量不低于3mg/L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和使用双氧水、过氧化钙等增氧剂,保持虾池(特别是池底)溶氧充足。

3.2饵料投喂

日本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聚光性强,进食快,早期白天肠道粪便排干后潜入池底砂层中,夜间投料前全部浮出水面。因此,投饵应在日落后进行,午夜后结束。

3.2.1饵料选择

日本对虾对饲料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优质配合饲料。优质配合饲料不仅提供充足蛋白质和氨基酸,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而且有利于对虾的消化吸收,一般投料后2-3小时基本完成摄食与消化。

3.2.2投饵频率

早期10天投料2餐,18:30投喂丰年虫,0.5kg/10万尾,凌晨4:00投喂泡料(酵母菌+乳酸菌+红糖,发酵48小时后使用)0.5kg/10万尾。11天-17天投喂1料,每日三餐,18:30投喂饵料量为50%,23:00为30%,4:00为20%。20日后:改投喂4餐,18:30,21:30,凌晨1:00,凌晨4:00,(料量比例18:30为35%、21:30为25%、凌晨1:00为25%、凌晨4:00为15%)。#

3.2.3投饵技巧

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20天可以通过观察网测料,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3‰,生物酶活性添加剂2‰,维生素C5‰,维生素E3‰,连续喂5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2‰-4‰,同时每667㎡泼洒维生素C300g、葡萄糖500g。

3.3病害防治

由于日本对虾生长缓慢,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虾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由于养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苗种质量下降等原因,日本对虾病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固着类纤毛虫病

症状:固着类纤毛虫病出现在对虾生活的各个时期,附着数量不多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在宿主蜕皮时就随之蜕掉,但数量很多时,危害就非常严重。附着的部位是对虾的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上及成虾的鳃上,甚至眼睛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可见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在幼体最常出现在头胸甲的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最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排水20-30cm,每立方水体用硫酸锌粉0.75g-1g每日一次,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36小时补添新鲜海水还原水位,4天后调水、肥水。

(2)白斑综合症

症状: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病虾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预防方法: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

(3)蓝体

症状:虾体呈蓝色,甲壳薄,脆且易剥落,肌肉混浊不透明。

治疗方法:外用:氯制剂连续消毒2-3次,每日1次,夜间消毒较佳。

内服:免疫增强剂(吉恩三号)+维生素E+维生素C+酵母+红糖,每日1餐,

连续7天。

(4)红鳃、黑鳃病

虾的鳃病主要弧菌含量高,水质恶化,氨氮、硫化氢指标超高。

症状:病虾外观鳃区呈一条条黑色花纹。镜检时可看到鳃丝局部弥漫性坏死,轻者呈褐色,重者变为黑色,坏死的鳃丝边皱缩。

治疗方法:消毒前排掉水位20%,氯制剂连续消毒3次,每日1次夜间消毒较佳。消毒后2-3天补水到原水位。进行改良水体池底。

(5)肌肉坏死病

症状:对虾腹部肌肉变白色,不透明,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靠近尾部腹节中的肌肉最常发生。以后坏死的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这样的虾一般在24h就可死亡。由于盐度和温度不适引起的肌肉坏死,开始时对虾表现活动激烈,不安地连续游泳,或企图跳出池塘,过10~30分钟后活动迅速减缓,以至静止不动,这时多数虾就出现症状。

治疗方法:外用:首先泼洒葡萄糖1000克/亩•米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全池泼洒益水宝(芽孢杆菌)1000克/亩•米、光合细菌5000毫升/亩•米调节水质。

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6)肠炎

症状:虾体肠道弯曲,吃料不理想,粪便较细、短,虾体色发红,尤其是尾扇。

治疗方法:乳酸菌20ml/Kg、维生素E5g/Kg、维生素C5g/Kg、酵母5g/Kg、红糖20g/Kg,每日1餐,连续服用7天。

(7)水质环境突变引起的疾病

暴雨后的处理措施在雨季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使养虾池藻类下沉死亡,由此产一系列问题,如缺氧,pH值下降,氨氮增高等。水质环境突变,虾体出现大批量脱壳等现象。

高温期的管理每逢虾池水温32℃以上,高温天气,对虾易抽筋,体色发白,常出现对虾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易出现浮头,患病,以致出现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每667㎡维生素C500g+葡萄糖1000g,全池泼洒,同时调节水质。内服免疫增强剂及营养药物。

4收获

日本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强,在南海沿海冬季可安全过冬,因此收获时间不严格,主要依据市场价格、蜕壳情况、底质、水质、生产安排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是春节前后上市价格最高,最为理想。由于日本对虾潜沙厉害,收虾都在夜间进行,使用电拖网或推网进行收捕。笔者从2008年7月20日开始至12月10日起,经过145天-160天的养殖,规格为90-110条/Kg,平均亩产427Kg,最高亩产达475Kg,平均售价63.7元/斤,亩利润38138.66元。

篇四 虾的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emei),又称白脚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目,对虾科,对虾属。生产于南美洲沿岸海域,在厄瓜多尔、巴拿马、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尼加拉瓜等国沿海都有分布。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为南美洲主要养殖虾类。南美白对虾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与中国对虾,班节对虾并列为当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三大经济虾类。

  南美白对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南美洲引入我国,先后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广西、浙山东的省沿海区域及北京等内陆养殖,显示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明显优势。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在国内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国内外养殖概况

  南美白对虾自然种群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沿岸,养殖地区主要位于南美洲各国沿海,其中厄瓜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较为发达,养殖历史较长,其养殖规模为目前世界之首,产量最高是达年产20万吨左右。

  其它国家对南美白对虾的引种养殖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巴西较早,于1984年引进南美虾苗,同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试验,最初三年,南美白对虾的自然交尾率仅为1.5%,每尾虾平均怀卵量只有4.5万粒,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仅有25%,至1992年,自然交尾率提高到7.5%,为平均怀卵量最高达12.5万粒。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提高到40%,到1995年已可批最生产虾苗,每月可向巴西国内养殖者提供6.5×107尾南美白对虾苗,现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有一定的规模。

  台湾对南美白对虾引进也较早,最早于1985年由巴拿马引进虾苗,经3年培育,尾产卵量达

粒以上,最高达120万粒,自然交尾成功率15.8%,精英移植成功率达25%。但由于当时台湾地区草虾养殖业发达,南美白对虾未引起养殖者的重视,1987年草虾养殖受病害影响一蹶不振后,掀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

  我国于1988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1992年8月人殖获得成功,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自1992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后,南美白对虾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养殖蓬勃发展,先后推广到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因为南美白对虾属于广盐性虾类,可以进行逐步淡化养殖,近年来内陆地区对其淡化养殖日渐发展,1998年以来已在北京等北方内陆地区淡化养殖获得成功,其在养殖过程中显示出的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性强等优点更受到养殖者的青睐。

第二章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外部形态: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体长而左右略侧扁,体表包被一层略透明的具保护作用的质甲壳,一般情况下体色为淡青灰色,不具斑纹。其体色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色变化时由体壁下面的色素细胞调节的,色素细胞扩大则体色变浓,反之则变浅。虾类的主要色素有胡萝卜素同蛋白质互相结合而构成,在遇到高温或与无机酸、酒精等相遇时,蛋白质沉淀而析出虾红素或虾青素,虾红素色红,溶点较高,为238-240℃,故虾在沸水中煮熟后,色素细胞破坏,但虾红素不起变化,使得煮熟的虾呈红色。

  南美白对虾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两部分,头胸部较短,腹部发达。头胸部由5个头节及8个胸

互愈合而成,外被一整块坚硬的头胸甲;腹部由7个体节组成,外被甲壳,但各节间有膜质的关节,因此,下腹部可自由屈伸。南美白对虾头胸甲前端中部有向前突出的上下具齿的额剑(额角),额剑两侧有一对能活动的眼柄,其上着生有许多小眼组成的一对复眼,故虾体不需活动既可观察到周围的情况。南美白对虾的口位于头胸部腹面。

  南美白对虾20个体节除最后一节外,每一体节都生着一对附肢,附肢由着生位置不同与执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势。如头部五对附肢中第一附肢(小触角),原肢节较长,端部又分内外触鞭,主要司嗅觉、平衡及身体前端触觉;第二附肢(大触角),外肢节发达,内肢解具一极细长的触鞭,主要司身体两侧及身体后部的触觉;第三附肢(大颚)特别坚硬,边缘齿形,是咀嚼器官,可切碎食物;第四附肢(第一小颚)呈薄片状,是抱握食物以免失落的器官;第五附肢(第二小颚)外肢发达,可助扇动鳃腔水流,是帮助呼吸的器官。胸部八对附肢,包括三对颚足及五对步足,颚足基部具鳃的构造,助虾呼吸;步足未端呈钳状或爪状,为虾摄食及爬行器官。

  南美白对虾的腹部分为7节。前5节较短,第6节最长,最后一节呈凌锥形,未端尖,称为尾

节不着生附肢,故南美白对虾腹部共有6对附肢,为主要的游泳器官。虾第六附肢宽大,与尾节合称尾扇。

  (2)内部构造:

  南美对虾的内部构造包括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系统等,其中大部分组织器官都集中于头胸部。

  a.肌肉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肌肉为横纹肌,形成许多强有力的肌肉束,分布在头胸腹的内部。虾腹部的肌发达,是我们主要的食用部位。虾的腹缩肌强大有力,几乎占据整个腹部,其迅速收缩可使尾部快速向腹部弯曲,整个虾体迅速有力地向后弹跳,这是虾逃避敌害与猎捕食物等活动的主要动作。  b.呼吸系统

  鳃是南美白对虾的呼吸器官,位于头胸部。鳃有多个,根据着生位置不同,可分为胸鳃、关、足鳃和肢鳃四种。鳃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当鳃与水相接触时,通过鳃丝与血管,吸收水中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供生命活动。

  c.消化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位于头部腹面,后连短的食道,然后接胃,胃具有磨碎食物的作用,胃后连着中肠,中肠未端为短而较粗的直肠,直肠未端为肛门,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中肠为消化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虾的肠管细长,贯穿虾的腹部背面,甲壳下方肌肉的上方。

  d.循环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许多血窦,心脏扁平囊状,位于胸部,从甲壳外即到其跳动。由心脏发出动脉,每条动脉又分出许多小血管,分布到虾体全身,最后到达各组织间的血窦。循环系统担负着输送养料与氧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作用。

  e.排泄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排泄器官是位于大触角基部的触觉腺,由一个囊状腺体、一个膀胱和一条排泄成,承担着排泄虾体废物的功能。

  f.生殖系统

  南美白对虾雌雄异体。雌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输卵管和纳精囊,卵巢位于躯体背部,个卵巢对称,与输卵管相连,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囊,输精管和精荚囊,精巢位置与卵巢位置相同,其后连输精管,最后是一对球形的精荚囊,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

  g.神经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神经系统包括脑、食道侧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及纵贯全身的腹部神经索,司感觉反射及指挥全身的运动。

  h.内分泌系统

  南美白对虾的内分泌系统可分泌各种激素,促进虾体生长、性腺成熟及协调全身的各种反应  二、生活习性

  (一)栖息习性:

  南美白对虾属温、热代虾类,喜栖息于沿海近岸,浅海湾和江河入口咸淡水地区。刚复出的营浮游生活,于近河口的内湾浅水中觅食。长成后喜栖息饵料丰富,光线较弱的水体中下层,夜间活动较白天活跃。虾静伏在水中,靠步足支撑身体,同时游泳足缓缓摆动,虾在水层中游泳时步足弯向胸部,靠游泳足频繁划水使身体前进,受惊或遇敌害时则以腹部的连续屈伸向后弹跳逃避。  南美白对虾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在水温10℃--40℃水域中生存,适宜水温为20℃--3

生长最适水温为25℃—32℃,最低致死温度7℃,最高致死43.5℃.正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耐受高温能力较强,对低温表现敏感,低于18℃不喜摄食,生长缓慢。

  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泛,海水、咸淡水以及经淡化后在纯淡水中均可能成活生长

然条件下,其在盐度28‰-34‰的自然海水中生长繁殖。当前我国江浙一带一些养殖场可进行其在海水中的人工繁殖鱼苗,并加以逐步淡化,其在淡水中养殖的生长率并不抵于在海水区中的。北方内陆地区可引进淡化虾苗进行进一步淡化直至纯淡水养殖。

  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尤其要求体溶氧充足。在水体溶氧3.5毫克/升以上情况下,其正常,生长较快;当水体溶氧2毫克/升以下时,则出现呼吸困难;当水体溶氧降低至0.7-0.4毫克/升以下,则出现窒息死亡。人工养殖期间水体溶氧高于5毫克/升,对生长更有利。

  南美白对虾食性广,属杂食性种类。在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食物的种类和组成不尽相在自然海区中营浮游生活的幼体,食物组成中植物性饵料比率较高,变态成成虾后,可摄食各种动、植性饵料。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对幼虾体投喂轮虫、卤虫、蛋黄或人工配合饲料;幼虾、成虾和投喂鲜鱼贝类或人工配合饲料。据报道,南美白对虾的耐粗饲性较强,对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质水平要求不高,配合饲料中的高价动物性蛋白质原料添加量可适当降低,代一低价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以降低饲料成本。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要求亦不高,20%-25%即可。

  南美白对虾的摄食强度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较大差异,也受水温,水质等条件的影响。在

条件下,6-9月份摄食最旺盛,生长最迅速,交配时摄食强度较低,交尾后逐渐强烈,脱壳前后摄食较弱,越冬期摄食强度不高,夜间摄食强度高于白天;在养殖条件下,水温适宜,水质好的情况下摄食强度大,否则下降甚至停食。

  (二)生长:

  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快,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水域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生长受水体温度

质、饵料等因素影响较大。从海区自然种群捕到的最大个体可达100克左右。据报道,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适温条件下,两个月即可由1厘米的虾苗养至10-12厘米长的成虾。

  南美白对虾终生都伴随着脱壳而生长,脱壳与南美白对虾的幼体发育、成虾生长以及繁殖都直接的关系。南美白对虾的几丁质外壳是肌体与内脏器官的重要保护层,但因其不可伸缩性,会阻碍虾的生长,故每隔一段时间,南美白对虾都要脱一次壳,即脱掉旧壳,长出大一些的新壳。虾体组织在此期间迅速冲水生长,没脱一次壳,虾体进入一个新的发育阶段,体重和体长就有显著增加。不但幼虾的12起发育变态通过一次次的脱壳实现,其后虾终生都生长脱壳,只不过脱壳时间间隙随虾体的长大而延长。性成熟后每次繁殖产卵前南美白对虾也要进行脱壳。一般来说,在水温25℃-30℃的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期2-3天脱一次壳,幼虾阶段4-6天脱一次壳,成虾阶段7-10天脱一次壳,性成熟后20-30天脱一次。通常健康健壮的虾个体脱壳较为顺利,所用时间短,而体质弱的虾个体脱壳较为困难,所需时间长,甚至因时间过长而僵死于壳中。

【虾的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脱壳期是其身体最为较弱的时期,此期间虾不进食且肌体缺乏保护,容易受敌害。人工养殖时,在进此期间要注意加强管理以确保成活率。钙和磷是虾类脱壳生长的限制因素,一旦缺乏则不能顺利地脱壳生长。据研究,虾在脱壳过程中要失去身体中90%的钙,必须食物和生活环境中重新吸收,故在南美白对虾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饲料营养均衡,并有充足的钙质,也可视情况适当定期在水体中施用生石灰,以增加水体钙质,利于虾的脱壳并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磷在水体中一般不会缺乏,只要饵料营养均衡,不需另外添加。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的养成

  南美白对虾的养成是指将全长1厘米左右的虾苗养到商品虾规格的生长过程。在北方内陆地

白对虾养成包括虾苗的暂养淡化和成虾养殖两个过程,其养殖方式可以是池塘养殖、围网养殖、网箱养殖等,其中以池塘养殖最为简便易行,本节以池塘养殖为例介绍南美白对虾的养成。

  (一)养虾场的建造

  养虾场是养虾生产的基地,虾场的选址、设计建造是否直接关系到养殖的产量、效益及日后潜力,是人工养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在建场前必须进行全面调查以求最低成本、最合理的建设布局以利日后养殖生产。

  场址的选择:

  养虾场地址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地质、水质、气象、社会条件等因素。

  1.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势、土壤性质等,一般来讲,虾场应建于地形变化相对稳定、地坦之处,土质为粘土为宜。砂性土质也可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但砂的自然渗透性会造成虾池漏水及把肥水深入虾塘深层,砂性土壤中的以低有机物含量也难于维持浮游植物的正常量,建场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另外还应注意土质的酸碱度,不宜在酸性土壤处建虾场,因为南美白对虾喜生存于微碱性水中,酸性土壤的虾塘将很难稳定水中的PH值,而且也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培养。

  2.水质条件

  南美白对虾养殖必须要有充足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作为保证。要求虾场有水质清新、水量充没有污染的水源、水质指标应符合渔业水质的标准。其中PH值是否稳定适宜,应引起重视,南美白对虾养殖要求水体PH最好的在7-8之间,波动不要太大。

  3.气象条件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洪水暴发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种养殖业的危害较重,养虾场址的选择应到气象这一重要因素,建场前要调查好当地年降雨量,年蒸发量等,以决定是否建泄洪渠道或贮水池等。其他如气温、气温的变化等也要了解,以作好相应的安排配备,如加热保温装置等。

  4.社会条件

  养虾场的建造还应考虑到交通、水电、通讯等社会条件。为便于养殖、生产、销售等,虾场在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快捷,劳动力及物质供应保证的地方。

  养虾池的建造:

  各虾池的位置排列以“非”字形为宜,每个虾池要求;

  1.面积

  养虾池的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不易管理,过小则水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虾生长利,一般2-8亩即可。

  2.形状和水源

  虾池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因为这样的形状有利于养殖中废物的聚集和清除,方形池塘最能节约地面,建造成本低,也便于拉网操作。长方形虾塘应东西长南北宽,以加长日照时间,长宽比可为2:1—4:1。池深要求2米左右,水深1.2-1.5米。

  3.进排水系统

  每个虾池应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为保证水质,避免传播疾病,各虾池用水不得混用,进水

离排水渠。进排水口应有阀门控制,进排水口的大小应以最大流量时6小时内能排空、灌满池塘为标准。同时进排水口要设置筛网,以过滤进出的水,避免注入的水混入敌害,以及防治虾苗的逃逸。  其它配套措施:

  1.贮水池

  在虾场水源水量不足或水质不很优良的情况下,建造贮水池可以确保养虾生长的顺利进行,

池可以确保虾塘的用水量及改良水的质量。贮水池应可贮有全部养殖用水的30%,并备有进出水口。贮水池水位以达到一定高度,在需要时可以不用泵而直接进行自动供水最好。

  2.沉淀池和过滤池

  虾塘排出的水应经过沉淀和过滤池以沉淀废弃物、清除杂质、改良水质,达到减少污染、维态环境的目的。当养殖生产采取循环方式时,更要重视沉淀池及过滤池的合理建造,避免传播疾病,一般沉淀池和过滤池的面积应为养殖面积的5-10%。

  3.仓库

  应配备仓库,用来贮藏原料,饲料,各种设施、用具等。

  4.渔业机械和电力配套

  渔业机械主要有增氧机械和提水机械。增氧机可采用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注射式机等,提水机械主要用水泵,每亩水面需配备0.2千瓦水泵。此外每亩水面需配备1千瓦的电力。  5.网具等其他常用渔具

  (二)虾苗的暂养淡化

  目前我国南方南美白对虾繁育场供应的虾苗一般已淡化至2‰-10‰的盐度,在内陆地地区进

殖要进行进一步的淡化直至其适应纯淡水环境,该过程约需15-30天。虾苗在暂养淡化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虾的体质,淘汰病弱虾苗,起到标粗、提高成活率的目的。此步骤可以在小的暂养池中进行,也可在养成池中直接放苗淡化直至养成成虾,但采用单独的暂养池进行可以节约成本。

  1.暂养池的条件:

  暂养池应位于阳光充足、背风、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离养成池较近的地方。暂

可选用水泥池,其造价低,易于管理。要求池壁光滑平整,以长方形为宜,每个暂养池面积20-30平方米,池深1-2米,水深0.8-1米,设有进排水管,进排水口应装有筛网,暂养池还应配备有充气装置和保温装置。

  2.清池消毒:

  虾苗放养前要将暂养池彻底消毒,消毒可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漂白粉用量:每平方米用1

白粉溶于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湿法,每亩100-200公斤,干法减半。消毒应选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消毒后一周可向暂养池注入,进水时用50目筛网过滤,防止敌害的混入。

  3.进水和培育天然生物饵料:

  暂养池消毒后一周可进水,初次进水30-60厘米深,在虾苗如池前3-4天,施发酵熟化的积肥培养基础饵料,使虾苗入池及可吃到活饵,提高成活率,降低投饲成本。

  4.虾苗的引进运输:

  养殖场可根据当地适宜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体温度等条件选择进苗时间。一般北方地区可在至6月从南方繁育基地引进虾苗,这样经4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虾规格,在10月温度下降之前可以出池上市。若有保温设施,则可以视自身条件定引进时间,还可以进行一年多茬养殖。虾苗运输时间以6小时内为宜。在虾苗放养前池中水深应加到50-70厘米,并用盐调节水体盐度至虾苗引进时的盐度。

  5.虾苗放养:

  在暂养池施肥3天后,引进虾苗进行放养。先进性缓苗处理,即将运输袋投入池中浸泡10-2钟,待袋内外温差低于1℃后,方可放苗,放苗密度3000-5000尾/平方米。

  6.淡化与水质管理:

  虾苗放入暂养池初期,每日向池内注水5厘米,直至水深达0.8-1米,以后视虾的适应情况逐化,大约每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1/5,直至池水换为淡水,在虾适应较慢情况下,可适当向池中撒盐,减慢淡化速度,整个淡化过程约需15-30天。在此过程中,水质条件至关重要,淡化是否顺利,成活率能否保证都要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故除了每天换水外,应每天清除废物和残饵等,并保证水中溶氧高于5毫克/升。当暂养池中浮游植物大批死亡,水体骤然消瘦时,应及时换水20%-30%,重新培养浮游植物或从其它池绿水接种。

  7.投饵:

篇五 虾的养殖技术
虾养殖现状及市场分析

国内虾养殖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虾的养殖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虾养殖行业发展迅速,产品大量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为我国主要对虾出口国,2008年我国虾产量为238.5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36.6%),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养殖的虾类包括南美白对虾(又叫凡纳对虾)、中国对虾、脊尾白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斑节对虾和淡水的罗氏沼虾、青虾。其中对虾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占国内对虾养殖总量的50%—73%。 虾海水养殖以南方四省为主,其中广东养殖对虾产量占全国对虾养殖总量的38%,广西为21%,海南为16%,福建4%,其他地区占21%;对虾淡水养殖则相对分布较广,其中珠江三角洲(广东)占42%,长江三角洲(浙江、江苏、上海)为38%,黄河三角洲(山东)为5%,海河三角洲(天津)4%,其他为11%(2008年)。

世界对虾消费量平均增速为每年10%左右。但我国人均消费较低,人均消费仅有0.68公斤/年(2008年),远低于发达国家,开发空间巨大。据统计,就中国对虾内销市场年容量最多能达到200万t,因此未来虾消费市场巨大,而且内销将作为对虾消费的主导市场。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对虾养殖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虾苗种退化严重;苗种是决定养殖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今我国没有自己的母虾,主要依靠进口母虾一代进行繁育,可是近年来进口一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主要根源是虾苗的疾病和体质太差,本土亲虾未能得到很好选育。虾农现在急需好虾苗种。

其次,是销路不畅,近年来商品虾销售受到国际市场反倾销、食品安全检疫力度加大、等冲击,国家在对虾宏观管理方面缺乏政策性指导,致使同一产品的生产规模无序扩大,最终导致供大于求,虾价大幅度下降,养虾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最后,是疾病控制难;白斑病、偷死症、红体病等已经成为了养虾业的头号公敌。疾病控制难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病原复杂,而且病因不完全清楚,这就导致无法下药。其二,虾个体很小,数量很多,目前不可能做到疫苗免疫,所以靠

虾体抵御疾病希望渺小。其三是虾体的自身抵抗力很弱,主要以天然的免疫反应为主.一旦对虾受到刺激或者应激,其免疫能力会大大下降,因此在选择治疗或者预防药品或消毒剂时必须考虑他的效果和应激性。

此外,饲料占成本过高、养殖环境富营养化严重、加工产品终端市场小、产业经济不发达、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完全和分散等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的几个原因可以看出,控制好疾病是关键问题。因为要想培育好的本土虾苗,控制好疾病发生是关键,销路不畅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如含菌量、药物超标等,如果疾病控制很好,这个问题也能得到相应的解决。

面对以上问题,政府与企业正在努力寻求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必须做好病害的综合病害防治工作,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防治病害有二条主线,一条是虾苗的垂直源头。对引进的虾苗进行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的检测,确保放养的虾苗健康。二是养殖过程中的水平控制。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水体中有害物质;通过使用高效无毒的肥料肥水,有益生物活菌活水,建立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保持虾塘水质良好;应用水车式与叶轮式等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模式,搅动池水,减少底部粪便、残饵、褪壳等造成的有害物质危害。同时适时适度进行池水交换和水体消毒。主要以使用生物制剂和消毒剂来预防病害的发生。总之,在防治虾病害工作中,水质管理是措施,综合防治是关键。

其次,是提高对虾加工出口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积极向上、诚信自律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标准,共享行业信息,使得虾养殖行业产品多元化,将我国的虾养殖产业推向世界。

目前虾养殖业主要通过使用消毒剂,益生菌,混养等方式来控制疾病的发生,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消毒剂的使用方面。【虾的养殖技术】

虾养殖业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用于水产养殖的消毒剂主要有含氯消毒剂如溴氯海因、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等;氧化型消毒剂如高锰酸钾、生石灰、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含碘消毒剂如聚维酮碘;以及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主要剂型有粉剂、水剂、颗粒剂(主要是加大重量、缓释作用)。至2009年,全国近二千家GMP动保企业中,建有消毒剂生产车间的约有800家左右。大部分厂家都是

作为一个辅助产品进行生产,而专业生产消毒剂企业的仅有10几家。

水产消毒剂市场竞争激烈无序,业内认为目前消毒剂产品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质量问题,同一种成分不同的生产厂家,效果千差万别,其主要原因是消毒市场不规范,产品多而且很杂,养殖户不知道该用什么,有的甚至不敢用。

其次,是消毒效果与安全性的矛盾;虾非常的敏感,而市面上许多的消毒剂很难做到既起到消毒作用又能保证虾不受到刺激,即使能同时做到这两点,但是安全的范围也很小,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可能做到有效浓度很精确,所以事实上也是不安全的。

第三,忽视了养殖水体消毒的关键点;目前大多数的消毒剂都是粉剂和水剂,对上中层水体的消毒效果很好,殊不知池底才是我们消毒的重点部位,池底营养丰富,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家园,所以特别容易滋生细菌,然而虾一半的时间都呆在池底,而且直接与池底接触,所以池底的病菌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解决池底病菌才是王道。

第四,消毒不科学和不重视,因为不能直接见到效果。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像抗生素等等,立竿见影,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消毒也生病,所以养殖户对消毒剂没有信心。有的养殖户仅凭借经验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使得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虾产生应激或者生病,甚至中毒死亡。所以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和一套科学全面的消毒方案成为广大养殖户的梦想。

第五,缺乏相关产品的技术指导;目前市场上的消毒产品的种类很多,但是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消毒剂有效是前提,但是他的用量、用药时机、频率、各种突发情况该如何处理才是关键,经验投药建立在技术和时间的基础上的。

第六,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存在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产生三卤甲烷(THMs)等具有致癌作用物质的问题,而氧化型消毒剂受有机物干扰太大,而且在虾发病时使用会引起虾快速死亡。

第七,一些围垦地区水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物等指标偏高,盐度、PH值等指标在逐年下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已进行了多年的对虾养殖,而且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养殖面积成倍增加,已经到了饱和状态,其病菌的交叉感染和内源污染也将会进一步加剧。所以水源水质问题将严重影响

我国虾的养殖生产。降低并维持池底有害细菌数量,将是养虾防病的关键。所以市场呼唤一种确实有效的并能解决养殖问题的新型消毒剂。

有关人士称,近年来在对虾养殖过程,调水产品在迅速上升,而水产消毒剂在这块的比重有所下降(大约占到5%-10%)。,一方面是GMP标准中消毒剂品种有限,另一方面是发病时使用氧化型消毒剂会引起对虾快速死亡。但是大家都知道,调水产品不可能取代消毒剂,只是现在没有一种理想的消毒剂。

在选用一种消毒剂时,我们必须考虑消毒剂的实际效果、对虾的刺激性、对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所选用的消毒剂在使用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处理和消毒后水体的扩散而对整个水环境和人类安全方面的影响。

业内认为,理想的水产消毒剂应具有用量少、消毒效果好、对鱼虾的刺激小、作用温和持续时间长、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无有害残留物生成等特点。因此,找到一种确实有效的并能解决养殖问题的新型杀菌剂是厂家迫切要做的工作之一。

篇六 虾的养殖技术
一个虾农19年的养虾心得

一个虾农19年的养虾心得

林瑞强,电话:15878946108,男,职业:养虾,广西钦州市人,1956年1月28日生,1981年师范大专毕业,1989年自学考取律师资格,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政府机关资料员、干事、副股长、秘书、钦州师专团委书记,钦州市教育局副局长,1992年任广西海洋科技开发公司钦州公司经理,并于当年开发养虾,至今养虾19年。

我养虾 19年,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痛苦,经历过反反复复的烦恼、彷徨,但无论多么困难依然选择坚持。现在在一些养虾环节上虽然仍然感到困惑,但是跟过去比已经是大不相同了。

养虾关键是思路要正确,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养虾局面,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改进提高。

一.养虾是一个系统工程

养虾的知识涉及到很多方面,从下苗到饲料到管理,从清塘到肥水到调水,从季节到盐度到酸碱度,从水质环境到营养均衡到提高免疫力等等,只有把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掌握了才能把养虾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认为掌握了一两种特别药品或者一两种特别添加剂或者一两种特别技术就能取胜,那是不现实的。

在养虾这个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因素既是独立的,不能相互代替的,但又是互为条件的互相联系的。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一般认为苗,料,管这三个方面最重要。苗即优质虾苗,料即优质饲料,管即优质管理。虾苗跟饲料这两个方面比较直观,比较容易,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舍得出高价钱就解决了,唯独优质管理比较复杂。

优质管理即养虾所有该做的工作都要做到位都要做得好。管理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养虾的一切工作都是管理,都是通过管理来实施的。狭义上的管理是指养虾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某个方面的管理。养虾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千头万绪,但最重要是如何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溶解氧是养虾的中心,溶解氧决定养虾的成功与失败。

养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把养虾看成是一张渔网,那么系统工程思路就是全局是网纲,各个环节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分支,每个分支也是一个局部的系统工程,每个分支是网目,抓纲举目,纲举目张。不论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或局部的系统工程,都由其各自相关的因素组成,这些因素一定要考虑齐全,不能缺漏,这些因素之间虽然互相不能代替,但作用却有大小主次之分,有好的作用也有不好的作用,只要我们思路清晰,通盘考虑,抓住重点,趋利避害,环环做好,完全可以把虾养成功。

二.养虾关键是溶解氧,溶解氧既是养虾的中心又是水质环境的保证

我初养虾时,还不懂得使用增氧机,也不懂得肥水养虾,是纯天然养殖,那个时候不论投放多少虾苗(最多每亩投放15万尾),不管投喂多少饲料,到收获时每亩产量也只能是15-25KG,不可能有多,这是因为受到溶解氧限制的结果。现在我们养虾都是按照亩产500KG来操作的,都属于高密度养殖,所以一定要配备增氧机。

现在一般是1-2亩配1台。如果靠这个数量的增氧机来满足所需要的溶解氧是远远不

够的,如果参照孵苗场的模式来配备显然有不太现实,投入大没有经济意义,现在我们是采用肥水与增氧机相结合来获得溶解氧,所谓肥水即通过施肥培育藻类,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获得溶解氧,这是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占70%以上,增氧机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在养虾过程中,底质,水质,水色,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等都是藻类生长的连带反映,之所以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关注和处理这些因素,其目的是保证藻类生长保持在良好状态,已获得充足的溶解氧,保证水体环境稳定。建立了这个思路,就等于抓住了重点,抓住了纲,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高密度养虾所需要的溶解氧,不但要充足,而且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不被一时的达标,好看所迷惑。溶解氧大起大落是养不好虾的。水太瘦表明藻类数量少,表明溶解氧少,虾容易得病。水太肥表明藻类老化大量死亡,表明溶解氧急剧降低,表明原先藻,菌,毒的良性平衡遭到破坏,这时候虾处于极度应激状态更容易得病。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等不良藻类占优势的水体虾也容易得病。藻类本身每天也在新陈代谢,也在更替和变化。以上说明在养虾过程中要想把好的藻类维持在好的状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肥水、调水、保水的基本知识,要学会掌握每天观察水色的技巧,掌握把每天的水质指标作综合分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养虾=养水=养澡。溶解氧问题实质是藻类问题,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一切有害物质也是因为溶解氧不足而产生的,所以养虾关键就是要养好澡。管理藻类一定要心细体勤。因为高密度养虾的水体环境不是天然的是人为的,这种人为的水环境所形成的生态平衡是暂时的,是有条件的,也是非常之脆弱的,必需要天天加以管理才能维持,任何粗心大意都会坏事。养虾人天注定是辛苦命。

三、把握利弊,趋利避害

养虾凡措施都有利有弊,利弊共存,必需要综合分析、全面把握、趋利避害。养殖过程是矛盾和平衡的工程。一方面有机物不断增多、水质不断酸化、水体硬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通过不断采取措施降解有机物、阻止酸化、提高水体硬度、形成新的平衡,周而复始,确保养虾成功。

(1)以局部的损失换取大环境的稳定。例如养虾中后期容易缺磷,磷成为虾和藻类成长的限制因素,必需要经常补充磷。这个时候也正好是雨季,也要经常泼洒石灰和沸石粉来稳定pH值和提高水体硬度,而石灰和磷是矛盾的,一般情况是使用石灰之后必需间隔10-15d后才使用磷,这样效果才好,如果间隔时间太短会造成磷沉淀失效,但如果不及时补充磷问题反而更大,所以只能选择经常补磷,即使沉淀浪费一部分也不去计较。消毒药与微生态制剂也是矛盾的。如果放足消毒药所有的菌类都被杀死,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这样势必会使水体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无菌状态,作为高密度养虾而言,无菌状态不是好事,无菌状态意味原来水体中良性的物质循环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有毒物质大量积累,藻类生长受到影响,虾很容易在这一段时间内出现问题。所以只能选择量少多次投放氧化类的含氯消毒药,这样既保留一部分有益菌继续发挥作用,又使到水体得到消毒氧化,减少厌氧有害菌,促进好氧有益菌繁殖生长,进而改善整个水体环境。实践证明在养虾过程中用硫酸铜等药物杀害有害藻是得不偿失的,虽然有害藻是杀死了,但虾很快也出问题了,用了硫酸铜之后一般半个月左右虾几乎都出问题,很少有成功的。所以养虾也不能照搬书本。

(2)把我实施的量和度。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和量,否则会适得其反。泼洒石灰、施肥、追肥、使用消毒药,使用微生态制剂、甚至使用增氧机等等,都有一个实时适量适度的问题,例如量少多次泼洒熟石灰好处很多,一是能够提高水体硬度有理藻类繁殖,二是给虾补钙促进虾的生长,三是络合有毒物质。含氯消毒药也一样,每次少量使用能够有效抑制藻类过快生长、明显缓解过浓水色,能够快速降解有毒物质,有效改善底质。效果又好又经济。但如果一次性使用的量太大,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副作用所带来的危害远远比原来的问题大。不论使用什么药物,除了认真看说明之外,还要结合自己虾塘的实际情况,必需在弄通原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虾是自己的,如果人云亦云,胸中无数,搞错了搞砸了,倒霉的只有自己。往往很多时候本来问题并不严重,由于心太急,急于改变,反而把问题搞严重了。

(3)操作要细。凡措施都有应激。操作有学问。如果在操作中缓慢渐近,给虾有一个适应过程,应激就会降低。例如同样是添水,量少多次缓慢进行效果就好,过急过大过快效果就差,甚至起到反作用。四、预防虾病重在养殖前期。

四、预防虾病重在养殖前期

养虾最大风险是虾病,发生在养殖前期即投苗之后50天内的虾病最可怕最难治,所以养殖前期的管理与否是养虾能否成功的关键。预防虾病要立足于防、立足于早,要从清塘抓起。认为投苗初期底质好天然饵料丰富虾小不会缺氧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认为投苗之后要20d才开始进入风险期,才容易出问题,才开始认真重视,就已经晚了。

虾病的发生不是昨天下雨今天发病这样的因果关系,而是在下雨前虾已经是亚健康了,有问题了,下雨不过是导火索和催化剂。过去我们也重视虾病预防,但是没有抓到点子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预防虾病缺乏前瞻性,缺乏主动性,养虾水平只是停留在风调雨顺才能将虾样成功,天气稍有异常就不得了。预防虾病重在养殖前期。要在清塘之前在思路上就要明确养殖前期存在多少主要的致病因素,然后提前采取对性措施逐个解决。

(1)防反酸。清塘时酌情撒石灰,酌情撒钙镁磷肥。

(2)清除蟹仔杂虾,减少病害传染源。用黑塑料布栏,用敌百虫或用杀灭菊酯杀。

(3)降解重金属。投苗前1个星期泼洒二钠或有机酸。

(4)防气泡病。pH值大于9.3,不要在下午或傍晚投苗,只能在上午10点钟之前投放或改变投放日期。

(5)防冒底。养殖水位保持在1.2-1.5m,水太浅容易冒底。

(6)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投苗之后晚上要坚持开增氧机,中午开1-2h。如果水色过浓晚上要增加增氧力度,甚至兼撒增氧剂。有计划投放微生态剂,酌情刮动底泥。

(7)有还藻类。第一次肥水前不宜使用过浓过猛对藻类杀伤力过大的消毒药。第一次肥水要施足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选择晴天进行。如果出现蓝藻(蓝色水)甲藻(红色水)三毛金藻(黄色水)等较严重的有害藻,尚未投苗的应排掉重新纳水,已经投苗的不主张用硫酸铜等杀藻药物,提倡用EM菌、芽孢杆菌以及红糖、葡萄糖、米糠等综合措施,反复进行多次整理。

(8)管好藻类。一方面要注意追肥,勤施少施,促进藻类繁殖生长,防止掉藻。二方面当水色过浓时要酌情施少量漂白粉,降解过浓水色,防止倒藻。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等一切有毒物质都是倒藻的衍生物,倒藻是虾病的主要根源。预防倒藻=预防虾病。

【虾的养殖技术】

虾病预防不是靠1-2种药物,不是靠1-2种措施,而是靠综合预防措施,所有要做好的工作都属于虾病预防的内容。坚持塘底不好不进水,水质不好不放苗,苗不优质不要养。保持水体硬度,保持藻相菌相平衡,保持溶解氧充足。养殖前期虾病预防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但关键是虾苗、溶解氧、饲料,如果虾苗健康、溶解氧充足、饲料营养均衡,养虾就成功了大半。预防虾病一靠科学二靠细心。

【虾的养殖技术】

五、养虾一定要注意和学习

学习即看书和交流,总结即开哦东脑筋、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找出规例。只是有养虾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养虾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非常多,这么多的只知识如果全部靠自己去认识去摸索那简直不可思议。学习总结是借力、是捷径、是效率。由于养虾的特殊性所以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文化悟性有差的人是不适合养虾的。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全面掌握养虾的基础知识,这是养虾的基础。通过总结找出规律,养虾才能有主见、不唯书、不死板,才能年年进步。虾难养不等于养虾没有规律,而是养虾的规律也比较特殊,由于每个虾塘的水质是不相同的,所以养虾很难在统一时间内用一种模式去套。养虾的规律即弄通原理、因塘制宜。

篇七 虾的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大全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池水pH值的调节。 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7.9-8.5,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 pH值过高, 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水色发红、发白、发黑的处理。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

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虾的养殖技术】

3、防止“转水”和“倒藻”。在“转水”发生前,虾池水体表面暗淡,此时排水30-40厘米,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再加水至原水位。养殖前期出现“倒藻”,主要原因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应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是因为水质老化,应先排水30-40厘米,施用益水宝,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4、怎样抑制丝状藻。南美白对虾虾苗下池后,池底产生丝状藻,主要原因是肥水后时间过长,池水太浅,水质偏瘦。此时不能施肥,否则丝状藻会迅速长满整个池底,也不能使用药物。

解决方案:添加新水至水位达1米左右,每亩水面1米水深施用光合细菌5公斤,或从其他健康池抽水引进藻种,在晴天上午施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并遮挡阳光,再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快速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两天后丝状藻会因得不到阳光而死亡。

5、暴雨之后的虾池管理。台风、暴雨容易造成养殖池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出现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现象,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极为不利。

解决方案:暴雨过后要开启增氧机,用熟石灰调节池水pH值至正常,投饲量适当减少,也可以暂时停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对虾病毒净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

6、养殖前期不宜大排大灌。关于养虾能否“大排大灌”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这主要看对虾体质、虾池水质和水源供应情况而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和中期(养殖60天以内),不宜大排大灌。养殖后期(养殖90天左右)水色浓,透明度低,可以进行大排大灌,排水量可达到或超过50%。但在疾病发生期,则不能大排大灌。

7、怎样提高淡水养殖成活率。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虾类,在淡水内养殖,生长速度和病害防治比海水养殖更具优势。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虾苗淡化技术和提高虾苗下池

成活率技术。虾苗从海水到淡水,需要一个渐进的淡化适应过程,淡化时间不能过短。南美白对虾育苗场只能将盐度淡化到2-5‰,养殖场要设置小水池(30-50平方米),配制与育苗场盐度相同的人工海水,用工业盐和海水微量元素配制,也可用盐卤或自然海水配制。先将虾苗放到小水池中,投喂虾片或丰年虫,并充气以防缺氧,每天添加淡水,注意观察虾苗的反应,每天可降低盐度0.5-1‰,约经10天左右,盐度降到0.5‰以下时,虾苗适应淡水,可以从小水池转移到大池中养殖。在养殖后期,要控制蓝藻过度繁殖,防止水华危害。

8、虾池水体发光怎么办。造成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发光的原因是发光细菌、发光甲藻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水体发光时,如果尚未放苗,应排掉池水,重新进水、消毒、培肥。已经放苗的水体发光池,应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迅速培肥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20厘米以内,发光现象即可消失。

9、快速处理严重恶化的虾池底质。造成虾池底质严重恶化的原因有:养殖前期肥水过度,肥料施用过多;饲料投喂过多,饲料残留、粪便沉积;水质调控处理措施不妥,消毒剂种类和用量使用不当,杀灭菌藻严重,尸体腐烂,造成底质严重恶化,流质性淤泥过厚、发臭、发黑,水体透明度极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解决方案:⑴每次排换水30厘米,连续2-3次。保持水深在1.3米左右,开启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利用水流的向心力,将淤泥推送到池塘中部,利用中间排污系统将淤泥排出池外,保持池塘四周底部干净。⑵使用绿水利生素等有益微生物活化后拌沙遍撒,让其沉入底部,分解氧化淤泥。捞除水面浮物。5天后,加水恢复到原水位。

10、辨因解决对虾游池问题。南美白对虾游池表现为虾沿池边不停狂游,直至体力衰竭,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重大损失。南美白对虾游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饲料投喂不足,产生饥饿性游池。判断方法:有部分虾沿池壁来回游动,寻找食物。解决方案: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利胃宝,并适量换水。

⑵底质严重恶化,底部缺氧造成游池。表现症状为虾快速狂游。此时应检查池底,化验水质,看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含量是否超标。解决方案:排换水30厘米,开启增氧机,并施用绿水利生素、益水宝或中鱼高能复合菌等,改善水质。⑶习性性游池,每逢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池不很强烈,但吃食量明显减少,1-2天可恢复正常。解决方案:在游池时排水30厘米以上,快速加水复位,同时停止投料,促进对虾同步脱壳,促进生长。

⑷由于环境(气候、水质)突变或感染病症,虾产生强烈不适,引起应激性游池。解决方案:提高水位,施用活性黑土,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和免疫多糖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等抗应激药物,采取防病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⑸水下游池(也称暗游池)。这种情况很难发现,危害也大,需要养殖者认真观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迅速解决。

11、治病解毒防“死底”。南美白对虾养殖到50-60天,体长6-7厘米时,普遍存在“死底”问题。“死底”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感染桃拉病毒和亚硝酸中毒。

解决方案:⑴排换水30厘米,用强克101消毒,连续2天;施用超级底净处理底质。⑵开启增氧机,3天后,施用硝化宝或硝化素,用沸石粉拌和,使之沉入池底。⑶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或强肝灵和免疫多糖等,每天喂2次,连喂7天,“死底”现象会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在治愈后要勤观察,做好预防工作,否则会周期性出现死亡高峰。

12、弱毒性白斑病可以治愈。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分细菌性白斑病和病毒性白斑病。细菌性白斑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病毒性白斑病又可分为强毒性白斑病和弱毒性白斑病。强毒性白斑病(又称硬壳白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具体症状:对虾全身布满白斑,斑点很有规律,呈花朵状,圆心明显,甲壳很硬,容易剥离,肝脏、胰脏肿大、糜烂。这种情况应果断处理,不得拖延。弱毒性白斑病可以治愈,主要是通过调节水质和增加虾体免疫抵抗能力。用强克101进行水体消毒,连续2次,用活性黑土处理水质。72小时后,用益生素、绿水之源活菌改善水质,辅以内服对虾病毒净、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切勿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南美白对虾死亡。

13、虾苗长不大重新放苗。南美白对虾虾苗长不大的原因有4种:⑴种虾近亲繁殖,引起虾苗严重退化。⑵育苗过程大量使用抗生素,或高温育苗(超过35℃)。⑶感染细小病毒,即患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⑷对虾饲料缺乏营养或配方不合理。

解决方案:对前3种情况,应及时处理,重新放苗。对第四种情况应更换饲料,适当投喂鲜活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利胃宝、免疫多糖,强化营养,同时加强换水,促进南美白对虾脱壳。

14、预防对虾缺氧浮头措施。南美白对虾对水中的溶解氧要求较高(4毫克/升以上),一旦出现缺氧浮头,对虾免疫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急剧下降,致病微生物趁虚而入,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最忌缺氧浮头。在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每天都要检测水质,测定溶解氧含量。当水中溶解氧下降到2毫克/升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缺氧浮头。小型养殖场或个体养殖户,应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密度、对虾生理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及时预防。对虾缺氧浮头有如下征兆:⑴高温闷热或阴雨天气,气压下降;⑵养殖后期,池底恶化、水色较浓;⑶对虾摄食量突然减少,池壁有大量对虾静伏不动。

解决方案:缺氧浮头容易发生在早晨6点左右,在养殖季节,特别是恶劣天气,要加强巡池,发现南美白对虾有缺氧征兆时,立即开启增氧机,加大进水量,并拌沙遍洒高能氧。缺氧浮头现象暂时解除之后,使用超级底净或绿水利生素改善水质,防止再次缺氧。对虾养殖场应随时备用增氧剂。

15、快速控制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养殖水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原因是:底质严重恶化,残留饲料、粪便和死亡生物尸体等有机物沉淀;由于使用消毒剂,水体生态系统失衡,有机物得不到完全氧化和分解。

解决方案:在养殖前期,使用绿水之源活菌调理水质,营造水体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养殖中期,使用益水宝或绿水利生素,改善底质和水质;养殖后期,使用硝化宝或硝化素,促进水体良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在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净,提高南美白对虾活力。

16、软壳病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软壳病的症状为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虾瘦弱,活力差。软壳病虾不耐运输,商品价值低。发病原因有:⑴

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全面,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南美白对虾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⑵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导致产生软壳病。⑶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后期水质恶化。

解决方案:⑴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⑵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适当投喂新鲜饲料。视对虾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⑶加强排换水,定期施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并经常使用活性黑土改善水质和底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⑷适当控制虾苗放养密度。养殖后期注意保养池底,防止虾池底质恶化。

17、非生物性鳃丝黑变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发生非生物性鳃丝黑变(俗称黑鳃病)的原因有以下4种。

⑴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pH值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变。解决方案: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期施用沸石粉、活性黑土、超级底净、EDTA钠盐,以吸附和络合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⑵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南美白对虾鳃丝表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解决方案: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

⑶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解决方案: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⑷环境性黑变。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对虾鳃丝,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解决方案:强化换水,加强营养,开启增氧机增氧。定期施用绿水利生素等微生物制剂,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18、脱壳不遂症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发生脱壳不遂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

⑴对虾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解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脱壳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⑵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虾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解决方案:加强换水,换水后用超级底净、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和底质,2天后施用益水宝或绿水利生素,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⑶饲料缺钙或虾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解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利胃宝,适当投喂鲜活饲料,同时加强换水,增强南美白对虾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对虾白斑病防治技术

一、病害诊断:⑴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检测对虾活体携带或感染白斑病病毒情况,并在发病前20-40天作出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⑵对虾白斑病临床诊断:头胸甲是否容易剥离,头胸甲上是否有白斑是判断白斑病的可靠体征。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无食物,头胸甲容易剥离。

二、病害预防:对虾白斑病高发期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一般对虾个体长到5-6厘米时,在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⑴利用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技术对养殖对虾进行抽样检测,提前预警,制定防治措施。⑵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质,减少病害发生。⑶加强养殖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和投喂,防止野生甲壳类动物进入养殖池。⑷选用维生素制剂或中草药制剂等免疫增强剂添加到饲料中内服。

三、病害治疗:对虾白斑病发病初期,用内服药治疗为主,结合水质改良及水体消毒等辅助措施。先使用抗病毒药、抗菌药、保肝护胆药和维生素类等处方、非处方类药物控制疾病。其次使用水质改良剂和水体消毒剂,削弱水中病原体的活力和避免继发二次感染,发病中后期,治疗意义不大。

四、常用药物:水质改良常用含氯、碘或含碘消毒剂;抗病毒化学药物常用的是碘;也可使用抗病毒、增加免疫功能的维生素族类、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蛋白氮、寡聚糖类化学药物或者选择使用抗病毒、增加免疫功能的中草药。

五、适用范围:我国沿海养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对虾养殖地区。

六、注意事项: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在用药前作药效实验,否则见效慢,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南美白对虾健康高产养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虾养殖作为一项优势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由于生长快、适应性强、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要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且经淡化驯养可在低盐度或纯淡水池塘养殖,被公认为优良的对虾养殖品种。为了开发养殖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提升淡水渔业的档次,加快效益渔业的发展,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1~2002年在杭州地区组织实施了浙江省渔业丰收计划《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产养殖技术及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殖条件和技术措施

(一)池塘条件 养虾池塘需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面积3—10亩,适宜面积为5亩左右,水深1.5—1.8米。每只池塘配备增氧机等增氧设备,进排水口用尼龙筛绢网套上,以防野杂鱼进入和虾外逃。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对于新建的池塘,先进水浸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除草狼牙棒视频

下一篇: 竹炭产品加盟

最新成考报名

  • 2019创业项目排行榜|2019创业八个必...
  • 2020创业好项目_2020创业最挣钱项目必看
  • [大学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大学校园创新...
  • 个人创业小项目办小厂|个人创业小项...
  • 八大必需氨基酸_八大必看2020年赚钱好项目
  • 网上赚钱快的项目
  • 巴西龟对人的危害|巴西龟的危害
  • 佰草集加盟官方网站_佰草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