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闯王面馆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3    阅读:

篇一 闯王面馆
闯王面馆廖海鹏:以一碗油泼面梦想上市

   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看上去,廖海鹏的陕西闯王面馆除了主打陕西口味,并非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和湖南米粉之外,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就连规模也远比不上蔡林记,只有6家直营店。

   但不起眼的表面之下,有着不容轻视的内里:经营11年,他以一碗油泼面起家,如今已琢磨出75个品种,菜单写满整面墙;销量从单店一天两碗,飙升至一天300碗,营业额暴涨150倍。

   眼下,廖海鹏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位于汉口火车站陕西大厦旁的新店。这是一家旗舰店,中式窗棂、屏风,古色古香的羊皮吊灯,西式沙发椅……中西混搭的装修元素,完全颠覆常人对家常面馆的既定印象。而且,店里还将配备可以标准化生产的中央厨房——这正是廖海鹏的勃勃野心:明年在汉开30家直营店,继而以此店为模板布局全国,最终谋求上市。

   与偶像刘永好部分重叠的人生

【闯王面馆】

   “排气烟道一定要做好。工人多,多弄几个插座接口……”

   “沙发桌椅重新摆一下,窗棂屏风的油漆颜色再鲜艳些……”

   记者采访时,廖海鹏的电话响个不停,全是装修的事情等他拍板。对这家担负“走向全国样板间”重任的旗舰店,他倾注颇多,希望能够一炮打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没把我自己当成个卖面的。”

【闯王面馆】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说明廖海鹏的心气一二。

   他的手机里存着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照片,数量甚至比妻儿的还要多。

   廖海鹏没有见过刘永好,却一直奉他为偶像。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翻出刘永好的照片,激励自己。他的经历,也和刘永好部分重叠——卖鹌鹑蛋。

   1976年生于陕西的廖海鹏,父亲曾是部队高干。但1990年-1993年间,父亲病逝,家道衰落,少年廖海鹏饱尝人情冷暖,开始卖起了鹌鹑蛋。当时的鹌鹑蛋2元钱一斤,一斤大约40个。廖海鹏卖着卖着发现,用秤称很麻烦,遇到计较的顾客,称完还会添上一两个,赚不到什么钱。于是,他改按个卖。“一个卖5分钱到1毛钱,不仅省事,最后往往比按斤称多赚不少”。

   之后,他又被母亲送去当地有名的面馆当学徒,初衷是学一门糊口的手艺。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电视台滚动播出的纪录片里,邓公那一句“走出去,看一看”,激发了二十出头的廖海鹏那颗不甘的心。

   恰好,昔日好友来到武汉黄陂当兵。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来到武汉。

   初期,他做过搬运工、销售员,后来在武昌中北路一家酒店的厨房专门杀鱼。

【闯王面馆】

   酒店工作时间是每天上午11时到晚上9时,平白空出来的大半个上午,廖海鹏不肯闲着,就跟酒店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说好,交300元月租卖拉面,只做早餐生意。于是,铁皮炉子一围,加上几袋面粉,他的“面馆”开张了。一个月下来,竟然卖了四五千元,比上班还强。

   廖海鹏决定单干。

【闯王面馆】

   谁说住大饭店的人不吃小面馆

   几经辗转,廖海鹏在汉口161医院旁找到了六七十平方米的门面,打工的酒店老板也给他送来了桌椅。

   当时市场都在传,这里马上会拆迁。廖海鹏不信邪,交了一年的租金近万元。2003年,这间名为扬帆的陕西风味面馆开张了。

   然而,正儿八经开店,销量却远不如做早点时。前三个月,每天只有两碗面的销量,连房租都保不住。

【闯王面馆】

   怎么办?廖海鹏不是习惯坐等的人。“别人不来,我就主动去拉。”他瞄准了附近的扬子江等几家饭店,想把可观的酒店客人发展为自家客群。

   别人不看好:“住大饭店的人,怎么会在你这小餐馆吃面?”廖海鹏自有主张:住饭店的人,有很多不愿意下楼,或许他们愿意换换口味。他悄悄混进饭店,往每间客房的门缝里塞传单。

   果真,电话开始变热线。哪怕一碗不到2元钱的面,他也乐颠颠地去送。“送面也有讲究,高层楼房,从下往上爬要累死。我就直接按电梯上到最顶层,再一家家地往下送。”

   还有附近两家部队院校。“碰到当兵的人,我就塞传单。因为部队里吃面食的北方人多。”

   对周边休闲的老人,廖海鹏也不放弃。那时,许多老人在医院旁边绿化带打麻将,很多独居老人嫌麻烦不愿回家吃饭,偶尔在他店里点份饺子,他总会多给几个,煮得烂一些。老人感动之下,都成了回头客,廖海鹏的面馆生意就此红火起来。

   2011年,他给店子换了个更大气的名字——闯王面馆,并注册了商标,成立武汉闯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篇二 闯王面馆
胡和记面馆:一碗面如何年卖百万元?

   【商界招商网 记者/何俊峰】谁说大款和厨子不能同体?芦苇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旁人常笑称:“他是大款里做饭做得最好的,是厨子里钱包装得最鼓的”。芦苇听完总是一摆手哈哈大笑,在他看来,他这个“厨子”是速成的,这个“大款”更是速成的。

   一碗面改变人生

   36岁的芦苇正值本命年,退伍军人、国企买断职工、广告经理、保险销售、厨子、老板,仅仅度过3圈生肖轮回,身上却拥有着相当数量的标签。

   如果将这些标签以岁月为方向,像多米诺般依次推倒,就会发现有那么一碗面,将芦苇的人生分隔为了两截。前半截的标签零散繁多,后半截却只有两个:厨子与老板。然而,在芦苇看来,就是这仅有的两个标签,将延续完他余下的三分之二人生。

   15岁入伍,曾在红旗下热血澎湃;19岁转业回到家乡南阳,在国企温水中郁郁不得志;28岁趁企业改制,咬牙以2.8万块买断14年工龄(工龄从入伍时算起);31岁前,跑广告、卖保险、开网吧,在商海中跌跌撞撞,寻找方向。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碗面,酸甜苦辣的经历都只是佐料,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面,只有不断尝试后才能知道。”

   从时间纬度上来看,那碗改变芦苇人生的面出现在2008年。

【闯王面馆】

   2008年3月份,芦苇刚刚转手网吧,寻找新项目无果,带着女朋友去“天府之城”成都散心,顺便碰碰运气看有没有什么好项目。午饭时分,女朋友提出想吃四川的特色面点——担担面。于是,俩人边走边找,挑了天桥下面一家门面不大但异常热闹的面馆。

   50平米的面馆塞满了食客,“哧溜—哧溜”,吃面声此起彼伏,排队买面的更是从店内排到了门外。芦苇点了一碗担担面、一碗牛肉面,尽管前面排着长队,可不到五分钟就吃到了热腾腾的面。

   “媳妇,味道咋样?”

   “好吃!我们俩换一换试试。”

   芦苇吃惯了北方的面食,初尝南方的面点,只觉得香辣爽口、辣中带麻,吃完后酣畅淋漓,就连一向对饭菜甚为挑剔的女朋友都赞不绝口。芦苇当时突然灵机一动:北方人喜欢吃面,但却很少吃过南方的面,如何把这家店复制到南阳,生意肯定不错。

   当机立断,芦苇马上跑到店门前查看招牌上的信息,看看这家店是否可以加盟,马上便联系上了这家面庄的总部——重庆胡和记面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19创业项目排行榜|2019创业八个必...
  • 2020创业好项目_2020创业最挣钱项目必看
  • [大学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大学校园创新...
  • 个人创业小项目办小厂|个人创业小项...
  • 八大必需氨基酸_八大必看2020年赚钱好项目
  • 网上赚钱快的项目
  • 巴西龟对人的危害|巴西龟的危害
  • 佰草集加盟官方网站_佰草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