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高产种植技术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5    阅读:

篇一 高产种植技术
亚麻高产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亚麻高产栽培技术   

   亚麻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亚麻的主要用途是油用和食用,只有一小部分做纤维用。种植亚麻生产稳定,收入较高且稳定,是一个可长期投资的农业项目。本期节目介绍亚麻高产栽培技术,具体介绍北方高寒地区油用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 

  亚麻高产栽培技术

  一、亚麻种子

  1、种子选择

  由于我国北方季节性较为明显,所以在亚麻种子选择上要适宜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仅需要确保种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种子需要具有较高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确保生产上用的良种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

  2、种子处理

  2.1种子精选试芽

  准备用于生产上的良种,则需要对其进行精选,对播种上用的种子中的检疫性杂草及杂质进行清除,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质量。精选后的种子还需要在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来对其播种及播种量进行确定,为了确保田间具有较好的保苗率,则需要确保生产用良种的发芽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达不到此标准要求的种子,则需要将其转为商品籽。

  2.2种子药剂处理

  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精选的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对苗期病害进行防渗,提高田间的保苗率。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多菌灵或是炭疽福镁来进行拌种,将药剂加水稀释后均匀的喷洒于种子的表面,并进行搅拌,也可利用亚麻专用拌种药剂利用拌药机来进行处理,拌好的种子需要在干燥后,再对其进行装袋,然后等待播种。

  二、亚麻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选地

  由于亚麻属于直根系作物,没有发达的须根,所以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具有较好保水性的及排水良好的二洼地、黄土岗地、山坡地。避免选择一些土壤粘重和沙土地。同时在选地时还要对前茬所种植的作物进行充分的考虑,因为不同的茬口对于亚麻的产量具有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前茬为大豆茬的土块是最适宜进行亚麻种植的,小麦茬也较为适宜,由于我国省是大豆的主产区,所以在选择茬口上并不会有太大问题。另外由于亚麻对于除草剂十分敏感,所以对于前茬施用除草剂的类型及施用方法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通常情况下前茬喷施磺酰尿类地块及超量喷施普施特、氟乐灵、广灭灵等地块都不能选择来种植亚麻。

  2、整地

  亚麻属于平平播密植及需要精耕细作的作物,由于其种子较小,拱土能力较弱,所以对整地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整地平整,而且表土要做到疏松,底土紧密,具有保肥保水及良好的透气性,而且在整地时还要处理好前茬作物的根茎,在耙平及耙细,确保土地平整一致。选择前茬为小麦或是大豆的茬口。通常小麦茬在收获后就可以进行整地,选择睛朗的的天气进行深耕,确保土达到细碎的水平,而且第二年春天再用捞子捞平。对于大豆茬来讲,不需要进行深耕,其他作业与小麦茬并没有什么差别,但需要在耕地前做好大豆茎杆的处理工作,而且在春整地时需要做到连续作业,避免出现漏耕、漏耙和漏压的情况,使土壤的墒情能够得到保证。

  3、镇压

  镇压是保证亚麻出苗、出全苗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环节,会认为早压、晚压没有多大关系。一般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可多压重压;墒情好时,可轻压少压;土壤湿度过大时可不压。在播种前土壤表面干土层达到5cm时,要先镇压,再播种。播种后什么时间镇压,应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掌握,如果土壤湿度较大,可在播种后晒2~3天再进行镇压,否则播种后立即镇压。

  4、轮作

  种植亚麻要不重茬、不迎茬,否则土壤中因单一养分消耗过量而易发生亚麻苗期病害,造成死苗减产。宜实行4。5的轮作制度,把亚麻种植纳入合理的轮作体系中,同时也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各种作物的轮作得以实现。

  三、亚麻播种

  1、播种时期

  亚麻播种要做到适期播种,垦区一般在5月上、中旬,土壤温度达7℃-8气时进行。

  2、播种方法

  一般生产田采用2BF-48型播种机进行播种,或2BF-24型播种机进行重复播种,行距7.5cm,按每平方米2000粒的有效播种粒数,播种量每亩一般在7.5kg-9.0kg(根据种子的芽率、净度、千粒重而定),保苗株数基本在每平方米1500株左右,播种深度2cm-3cm为宜,春旱墒情较差的情况下也不能超过5cm。播种后根据情况镇压l~2次。

  四、亚麻施肥

  因亚麻生育期短全生育期只有70~80天,需肥相对集中,从枞形期到开花期需肥占总养分供给量的85%以上,故种植亚麻要从前期培肥地力人手,施肥原则是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结合,基肥和种肥结合。可以结合整地施人大量的有机肥,每公顷约施入15立方米左右;化肥中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按有效含量计算每公顷施人三种化肥40kg-50kg为宜。在大田生产中,氮、磷、钾如何配比更加符合亚麻生育的需要则应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异,轻碱土地块l:2:l,白浆土地块2:1:1,黑土地块为l:3:l(高氮)或2:1:l(低氮),黑粘土地块亦以1:2:l高磷配比为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测土来确定施肥量,这会更加科学合理。

  五、亚麻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时需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防治单子叶杂草用拿扑净、精稳杀得;防治阔叶杂草用二甲四氯、绿磺隆。当亚麻株高到12em左右时,进行麻田喷药除草,喷药前先将二甲四氯、绿磺隆分别在水桶中溶解,形成母液,再倒人喷药罐中,同时药罐内先加入113左右的清水,以免药剂滞留在喷药管中造成死苗现象,再将拿扑净或精稳杀得也配成母液加入罐中,根据喷液量、喷幅、作业面积等来计算确定每罐兑药量,喷药过程中,

  另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渗工作,亚麻病虫害多发生在六月下旬前后,以粘虫、草地螟为主,所以需要做好提前预测和预报工作,做好提前防渗处理,当每平米发现有幼虫二三头时,就应该进行防治,可用发功夫菊酯或溴氰菊酯稀释后,进行喷雾,药效较为显著。

  六、亚麻适时收获

  当整片麻苗中三分之一部分亚麻麻桃呈现出黄褐色、麻茎也开始变黄及亚麻叶片脱落时,则标志着亚麻已进入成熟期,需要及时进行收获。通常亚麻田园的收获方法都采用人工拔麻的方式进行,在对亚麻进行拔的过程中需要将杂草挑净,将根部的泥土摔净,而且需要将麻根墩齐,并将其捆成小捆,并需要晒几小时后再将其十几捆为单位进行码放,将整体水分都蒸发差不多时,是可以将其码成圆垛,可以有效的防止霉烂。对于大片的亚麻,可以利用机械化拔麻机来进行收获。

篇二 高产种植技术
鲜食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是指玉米乳熟期采摘果穗直接食用或用于蒸煮(包括冷冻加工后食用)的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是鲜食玉米的典型代表,其籽粒构造、营养成分和食用风味各具特色,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加工转化后可增值3~4倍,国外也称其为遗传增值玉米。

  玉米鲜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随着玉米特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集蔬菜、水果、粮食、饲料“四位一体”的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玉米生产也由简单的以粮食为目的原料型生产向种、养、加相结合的经济型生产转变,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甜玉米和糯玉米恰逢其时,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一村一品的大力发展会促进甜玉米和糯玉米的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生产,并对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甜、糯玉米特性及代表性品种

  

  1.甜玉米。甜玉米是一种集粮食、蔬菜、水果、饲料为一身的新型经济作物。因其果菜兼用,亦称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其籽粒具有甜、脆、嫩、香、鲜特点,吃起来很甜,是国内外发展较早较快的特种玉米。甜玉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 、油分和水溶性多糖,其营养价值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倍受人们喜爱。甜玉米是一种胚乳隐性突变体,由于控制基因不同,可分为普甜、超甜、加强甜三种类型。

  (1)普甜玉米。是由SU1、SU2隐性基因控制,籽粒呈不规则皱褶,皮薄透明,乳熟期含糖量达10%~15%,适口性较好,鲜食时粘甜,适合青穗出售和制罐加工,但不耐贮藏。目前生产上可利用品种较少。

  (2)超甜玉米。是由SH2、BT1BT2基因控制,籽粒凹陷有棱角,无光泽,乳熟期含糖量高达20%以上。水溶性多糖少,吃起来甘甜,适于鲜食和速冻。但由于皮厚多渣 ,其风味和适口性较差,代表性品种有绿色超人 ,秦龙超甜1号,浙甜3号、金甜678、金甜878等。

  (3)加强甜玉米。是在普甜玉米SU基因基础上, 引入一个加强甜度的隐性修饰基因SE,大大提高了胚乳含糖量,它兼有普甜和超甜的优点,总糖和水溶性多糖较高。果皮薄嫩, 风味好。带有粘性,适于鲜食、速冻、制罐。代表性品种有苏甜8号、鲜甜2号、甜单8号等。

  2.糯玉米。糯玉米是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WX所控制。籽粒外观似蜡质,又称蜡质玉米。由于胚乳不含直链淀粉,煮熟后籽粒粘软清香,皮薄无渣,适口性极佳,又称粘玉米。适于鲜食、速冻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代表性品种有京科糯2000、京紫糯218、苏玉糯1号、苏玉糯13、西星糯玉1号、西星黑糯1号、周糯1号。

  3.甜糯玉米。甜糯玉米是在甜玉米SU基因基础上,导入糯玉米基因WX,使玉米籽粒兼有甜玉米和糯玉米的优点,籽粒甜、香、粘,食味极佳,很受消费者欢迎。代表性品种有金甜糯628等。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取高产、高效的基础,选购品种时要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加工及客户的需求来确定,要选国审和省审(认)定的品种,切不可盲目调种。

  2.严格隔离,确保品质。甜、糯玉米不能与其它类型的玉米混种或近距离种植,否则将发生花粉直感现象而丧失甜、糯性。因此,种植时必须采取隔离措施。隔离的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障碍隔离三种方法。空间隔离是指种植甜、糯玉米要与其它玉米相距300米以上;时间隔离是指甜、糯玉米要与其它玉米错开播种期,一般间隔为30天左右;障碍隔离是指利用村庄、树木、高山、河流等进行隔离。

  3.高产管理方法

  (1)整地。冬天深耕,春天耙地保墒,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确保出苗快而齐,达到苗全、苗壮、苗匀的要求。

  (2)播种。多期播种,早播早收,均衡上市是提高甜、糯玉米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选择播期要根据品种特性,当地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为了提前上市,增加收益,春播可采用地膜覆盖,分期播种,(下转第34页)

  (上接第33页)分期采收,大棚设施栽培可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露地直播以4月10至20日为宜。夏播在6月上旬麦收后抢时早播。每穴播2~3粒精选种子,一般亩用种量2.5公斤。

  (3)合理密植。甜、糯玉米一般亩留苗3000~3500株,紧凑型甜、糯玉米在肥力较高的情况下,可亩留苗4000~4500株,以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种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5 厘米左右。

  (4)适时定苗。一般4~5叶时间苗,6~7叶时定苗,同时去掉黄苗、白苗、弱苗、病苗、虫苗。

  (5)防治病虫。播种时,早施地药(每亩0.5公斤呋喃丹颗粒剂)可有效防治苗期主要害虫小地老虎和蝼蛄。亦可用玉米种子专用种衣剂拌种来防治苗期病虫害,以保证全苗,培育壮苗。若出苗后发现虫咬现象,立即用甲基异硫磷等高毒农药做成毒饵顺玉米行撒施。

  (6)中耕除草。应遵循浅—深—浅的原则(3厘米—10厘米—3厘米)中耕除草,并可适当培土,达到去除杂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和改善土壤营养状况的作用。

  (7)及时去蘖。甜、糯玉米比普通玉米更易产生分蘖 ,为了避免过分消耗养分、水分,要及时去掉分蘖。去掉分蘖还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8)施肥灌水。科学应用肥料,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保证良好的鲜食品质。施肥的原则是施足基肥、增施磷肥、重施攻苞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尿素30公斤、磷酸10公斤、钾肥5~8公斤。在缺锌地区还要求每亩施硫酸锌1公斤。并做到旱要灌水、涝要排水。

  (9)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是保证品质的关键措施。采收时间不适宜,口感截然不同,果穗商品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一般甜、糯玉米适宜采收

[1] [2] 下一页

篇三 高产种植技术
红薯高产种植技术

红薯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

第一章 红薯简介与种植现状

第一节 红薯简介

红薯又名山芋、地瓜、甘薯等,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于是,红薯这一不起眼的食品身价陡增,令人刮目相看。旋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聚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块根为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料。

原产美洲,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现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

第二节 红薯的种植现状及问题

1、南方红薯种植已副食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划种植。

2、栽种技术落后,产量偏低。

3、交通不便,销售受阻,难以形成商品化。

4、加工、储藏技术不够。资金缺乏,初级产品外销,利润低。

第二章 红薯的生物学特征与营养

第一节 红薯生物特性

旋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聚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块根

为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料。全国广为栽培。

第二节 红薯的营养价值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抗癌之星 - 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量,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第三章 红薯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

第一节 备耕

1)、深耕

土壤板结会造成甘薯生长缓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难增产。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表土黏厚的应深翻,但一般不要超过40厘米,过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减产。一般深耕30厘米比浅耕15厘米增产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在土壤粘湿时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紧实。深翻要结合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2)、起垄

甘薯主要是起垄种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海南甘薯的起垄方式差异很大,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起垄方式是,起垄时,垄顶整平,有的在种植薯苗后,略在垄两边勾土垫高,中间做成沟形,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两边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长中后期方便逐渐多次盖土,防治象鼻虫。但要注意用此法种植甘薯时,一是容易插植薯苗过深,有深达10厘米的,二是后期盖土时,容易造成薯块覆土过深,当块根生长于垄心深层,处于板结贫瘠且水热和通风透气不良条件下,不利结薯和薯块膨大,造成低产。另外,就是多数垄距过宽,有些达1.5米,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因甘薯苗期长势慢,封行迟,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导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垄距过宽则每亩苗数少,不利获得高产。

第二节 育苗选苗

1、品种要纯

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和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种间和优劣种苗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前期生长旺盛,有的前期生长迟缓,有的品种耐肥,有的品种耐瘠,还有的品种蔓较长,有的品种蔓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获得优势,营养生长过盛,从而影响了另一部分弱势植株的生长,另外,有些优势植株的茎叶旺长,反而会导致薯块产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就算两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

2、壮苗

【高产种植技术】

要用壮苗,剔除弱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要求薯苗粗壮,有顶尖,节间不太长,无病虫害症状。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薯苗长度一般要达20~25厘米,具有六个展开叶较好,薯苗太长则带的叶片较多,蒸腾面积大,返苗迟,而苗太短,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苗的长度,薯苗过长过短都不利高产。

培育壮苗必须采用薯块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选择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薯块作种。先在1米宽的苗床排种育苗,当薯块长

出的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在计划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种植。强调剪采第一段嫩壮苗作种苗,剪苗时应留头部5厘米内的数个分枝,但不可留得过长,从新发苗,如此循环剪苗。

尽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携带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线虫病等,薯块中携带的病原物会缓慢向薯芽顶部移动,而顶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农民很少用薯块育苗,习惯用茎蔓多年连续繁苗,有的还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种种性退化和产量下降,这是海南甘薯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选择好的育苗至关重要

1、甘薯脱毒育苗

脱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甘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无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试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2、灭菌杀虫

灭菌: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方法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钟。杀虫: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头部1-2分钟。

第三节 栽插

1、栽插时间

南方夏秋薯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于气候优越,全年可种,但以稻田冬种甘薯为佳,其优势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其时气候由热逐渐转凉,符合甘薯全生长期的要求,后期有利淀粉积累,且水旱轮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长,减少病虫害,容易获得高产优质甘薯,二是由于反季节生产,鲜食甘薯可销往大陆和出口日韩等国。

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甘薯,这易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薯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原因在于土壤呈现水分饱和状态,且土温偏冷,同时,土壤也变得比较紧实,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妨碍了根系发展,生长缓慢。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2、合理密植

1)温棚培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薯,容易销售。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适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2)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此法结薯条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多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容易出现缺株或弱苗。此外,由于结薯数多,难于保证各个薯块都有充足营养,导致小薯多而影响产量。如是生产食用鲜薯,则小薯多反而好销。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特点是栽插简单,薯苗入土的上层节位结薯较多且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少且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优点是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可通过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争取薯大而获得高产。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由于入土节位多,具备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缺点是入土较深的节位,如管理不当或土质黏重等原因,易成空节不结薯,所以,注意中部节位不可插得过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应浅些。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优点

篇四 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 小麦介绍与种植现状

第一节 小麦简述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第二节 小麦种植现状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小麦品质十分重视。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国家一直在审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政策正在转变职能,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主办的产销协调和供需见面会就已召开两届,去年在河南,今年在山东。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经占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进口量正逐年减少,以产顶进。国家还准备将优质小麦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豆等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农产品上。

我国小麦生产常年面积和总产量为粮食的25%和22%左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0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标的小麦有3200万亩,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质的问题。我国小麦质量的主要不足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我国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二是量的问题。我国近几年小麦需求总量在1.1亿吨以上,而全国小麦产量仅1亿吨左右,缺口1000万吨,特别

是优质专用小麦需求差距更大。三是经营和成本问题。我国小麦经营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经营机制、市场发育、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无力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同时,小麦生产成本普遍提高,从1990年至2000年,我国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

为全面提升国产小麦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水平,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的快速发展,农业部制订了"十五"期间我国优质安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每年总投资5亿元,重点建设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强筋小麦4100万亩,长江中下游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弱筋小麦1300万亩,大兴安岭沿麓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600万亩。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良繁中心、品质检测监测及中试中心、标准化生产工程体系、商品生产基地和中介组织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章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小麦生物学特征

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

2、这种植物的子实。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3、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第二节 习性和种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大、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有的地方比较暖和,春天就下种,夏天就可以收割了。但这种麦子和秋天种的相比,没有经过四季的洗礼,有微毒。北方人种麦子用漫撒的方法,南方人种麦子用撮撒的方法,所以北方的麦子皮薄但面多,南方的麦子则刚好相反。据说,收割好的麦子和蚕沙放在一起,可以防虫。

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第三节 小麦的其他特性

一、小麦营养分析:

1. 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 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3.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二、小麦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1. 适宜心血不足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古称妇人脏燥(癔病)者食用,也适宜妇人回乳时食用;

2. 患有脚气病、末梢神经炎者宜食小麦;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麦。

三、小麦食疗作用: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

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未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第三章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我国秋播小麦的冬性程度:南方品种春性较强,向北推移增强,华南、长江流域的品种以春性为主,海拔高的地区有少数冬性品种,黄淮平原以半冬性和冬性为主,北部麦区和新疆地区冬小麦多属强冬性,东北、西北、北部麦区品种属春性。

第一节、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豫麦(郑农7号)

1.品种来源:1982年由郑州市农科所用矮3号//(孟县201×牛株特)/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审定命名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1998年定为国审小麦品种。

2.特征特性:豫麦34号属弱春性大粒品种,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5g,白粒角质,株高80cm左右,抗伏倒力强,早熟,成熟期同豫麦18号,高抗白粉病、条锈病,综合性状好。熟相欠佳,易感蚜虫。

3.品质状况:豫麦34品质优良,其容量802g/l,蛋白质含量10.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5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钟,稳定时间10.3分钟,面包体积732cm3,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与国外进中的加麦2号小麦相近。

4.栽培要点:豫麦34是一个高产、优质、晚播早熟新品种,适宜我省中北部地区中晚茬种植。播期以10月10日左右为宜。播量每亩7~8kg,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返青、齐穗期注意用粉锈宁防治叶枯病,喷洒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防治蚜虫。

辽春6号,扬麦5号,扬麦13,扬麦16,镇麦4号,郑麦9023,宁麦2号等

第二节、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高产种植技术】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第三节、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 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 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

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

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篇五 高产种植技术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措施

山东京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陈树华 15248138279 shchen1982@126.com

• 清明时节正是生姜种植适期。为夺取生姜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必须切实抓好如下栽培技术措施。

• 一、选好姜田用地

• 选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作姜田,最好选新垦的山坡地,要避免前作是姜、烟草、茄科作物或花生、大白菜等植物作姜田,否则会引发姜瘟病的发生。 • 二、搞好种姜消毒

• 选择无病虫害、个头饱满、色泽金黄的姜块作种姜,种前种姜要经日光曝晒2天,然后用托布津800倍或福尔马林1000倍液浸8~10分钟,再用草木灰堆放催芽,待芽长1.5厘米时即可种植。 • 三、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 由于生姜的根系较弱、分布土层较浅,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从根的生长条件来看,需要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供其生长,为此,在催芽的同时,姜田要精耕深翻,起畦宽60厘米,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并施足基肥,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60担混过磷酸钙50公斤施下。

• 四、适时种植,合理密植

• 生姜的播种适期是4月10~20日,播种时要注意做好合理密植,适当密植能提高产量,要求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亩植8000株左右,亩用种量400~450公斤。播种后要进行覆土,然后亩用丁草

胺0.25斤兑水150喷于畦面,以防杂草丛生,喷除草剂后再用山草进行覆盖面。

• 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做好病虫防治

• 生姜是喜温暖、耐阴湿。怕高热的作物,要求姜田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此,要求种后切实搞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出苗后至封行前每20天要中耕除草松土及覆土一次,封行后不宜中耕,以免伤害植株。齐苗后即追施第一次提苗,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水10~15担或尿素8~10斤兑水500斤淋施;当苗高30厘米,有1~2个分枝时,追施第二次肥以壮苗,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施肥时注意离苗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一般离苗5厘米为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加大,引时应追施长效持久的完全肥混适量的速效肥,每亩施花生70公斤混复合肥1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季节不宜追肥,有条件的可在盛热夏天拾遮阴物遮阳。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姜腐烂病)及姜蚜、姜螟虫等,生产上主要是防治姜瘟病,防治姜瘟主要措施是农业防治法,当田间发现病株时立即拔除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粉或硫磺粉,防止传播蔓延,高温多雨季节每隔10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50%PT杀菌剂500倍液喷杀防效很好。大姜种植技术(1)

一、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措施

1、改沟播为垄播,提高苗期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苗早发。

2、改小块姜种种植为大块姜种种植,提高苗期生长势和生活力,促进分枝与茎杆生长。

3、改催芽露地栽培为不催芽覆膜栽培,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

、改单一施肥为全量施肥和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严格按照大姜的需肥规律施肥。

5、注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 6--6.5。加强前期管理,重视后期科学施肥。

6、改零星种植方式为规模种植,以便统一组织管理。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施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粘壤土。按亩产4000公斤的施肥要求,亩(667平方米)施海丰源有机无机海藻肥120-160公斤耕翻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二)深耕与建垄。深耕要求达40--50厘米,以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一垄种一行,株距18--25厘米,行距60---70厘米,亩约4000-4600株。在垄上开沟,沟深8-10厘米,沟内浇满水,待水渗下后,沟施底肥亩(667平方米)海丰源生物菌肥60-8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和海藻肥土宝10公斤洒在姜母上,然后覆土2-3厘米,耧平垄面。

(三)姜种处理及准备。选姜块肥大,无病虫害、无质变的优质姜种300—450公斤,掰成60—120克大小,选择晴天晾晒1-2天,晾晒后把姜母放在屋内,上面盖草或苇席,暗处理3-4天。催芽前用海丰源种子活化剂拌(浸)姜种在阴凉地晾干,驱除虫害侵蚀,杀菌防

毒,提高姜母活力使姜母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正常发芽,姜母分层堆放,层与层之间铺2-3厘米的干净麦秸,底部垫,周围盖上7-8厘米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的温度为22-25度当姜芽长到1-1.5厘米进行栽种.

• (四)播种与覆膜。当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播种前,把姜种多余的芽去掉保留一到两个长势强的芽,用海丰源生根剂浸种.大姜覆膜种植苗期长,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不需浇水,播种时,姜种的芽朝上,最后覆土6--7厘米,使厢面中间形成一条垄。在畦面上除姜垄外喷施除草剂,每亩用43%甲草胺乳油76--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然后覆膜,最好选用黑色或兰色地膜,覆膜后,将未覆膜的姜沟也喷施好除草剂,须要注意的是:喷过除草剂的地方不要再次走进去,防止破坏地表形成的除草剂保护膜,揭膜前如果遇天气持续干旱时,也可在姜沟内浇水,喷施除草剂时,芽前不要喷到姜垄上,苗后不要喷到姜叶上。

(五)田间管理。

1、当大姜苗高1.5--2厘米,气温在20℃--23℃时可揭掉地膜。揭膜时,不能立即淋水,防止地温突然下降不利发根。5--10天后,若天气持续干旱可造当浇水。3--5天后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2、待姜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应及时进行补苗和疏芽,一般以1株苗一个芽为最好,去弱留强。苗期叶面喷施海藻液硼、海藻活力锌、海藻活性钙、海生素(2-3次),增产效果明显。6--7月份正值高温季节, 如遇干旱,浇水宜选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水后于大田

内覆草,以保持田间湿度,防止干旱蒸发。此外,这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工作,施肥时,亩冲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或海丰源海藻追施肥10公斤,此次施肥称提苗肥。

3、分枝期,约在7月中旬,为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满足地下根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枝数,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期若施肥不足,地下块茎瘦长,颜色发暗,质量与品质下降。此期施肥亩冲海丰源追施肥1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叶面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2-3次。这一时期地下茎已伸长,要中耕浅助,避免伤根。在松土后及时培土,每次培土约3厘米左右,以不露姜块为准。

4、根茎膨大期,即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系吸收养分最多,地下根茎生长最快,因此在“立秋”前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追肥。亩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以后定期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9月中下旬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0公斤与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结合浅锄和培土,7--8月雨季易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大姜收获时,仍应做好田间各项管理工作,并每隔7天喷一次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

• 大姜种植技术(2)

• 病虫害防治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

篇六 高产种植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夏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富平县夏玉米主栽区高产栽培水平和技术应用率,大大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为夏玉米高产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夏玉米高产创建的目标产量是600-650kg/667m2,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对比,夏玉米高产栽培达到平均每667m2产量600-650kg的合理密度应该是4500-4800株,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目标产量是750kg/667m2或750kg/667m2以上,合理密度应该达到基本苗5500-5800株/667m2。富平县2011年夏玉米高产创建两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全部超过了750kg/667m2,特别是竹园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797.5kg/667m2,居全省夏玉米高产创建单产第一名。

1创新理念巧夺高产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求配套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水平,打破常规模式,创新理念,巧夺高产。

1.1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理念农谚“麦在种、秋在管”。实质上是对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一个总结,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同农作物栽培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种植模式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夏玉米超高产栽培产量目标的高要求,在理念上要打破“麦在种、秋在管”观念,树立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玉米不同于其它作物,是一个单株单棒型作物,只有重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才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形成产量基数。

1.2 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理念玉米产量构成三大因数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超高产栽培,要树立“增穗数、稳粒数、保粒重”的理念,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由于农作物品种种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在大田生产中千粒重变化差异性不是很大,要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需要解决的就是亩穗数和穗粒数的问题,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适宜的亩穗数加上合理的穗粒数(实际上就是高密度、中棒形),通过这一个结构来实现超高产目标产量。

2严把播种关奠定超高产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基础环节。要做到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增加密度,达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全、苗壮。

2.1选用良种积极选择生育期适中的中熟(100-105d)及抗病力强(抗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抗逆性好(耐旱、抗倒伏)、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良新品种,同时新品种的选择要结合当地水利条件和群众种植嗜好。当前玉米超高产栽培品种建议选用浚单20、榆单9号、郑单958为主。

2.2 硬茬直播播种方式选择硬茬直播。目前播种机械的多样化,结合播种量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播深4-5cm,深浅一致,均匀覆土。硬茬直播同常规播种比,出苗早2-3d,强弱苗差异不明显,后期的长势趋于一致,成熟提前3-5d,为夏玉米栽培实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2.3足量播种播量3-3.5kg/667m2。玉米超高产栽培核心就是增加密度,播量不足,直接影响基本苗数,苗数达不到,超高产就无法实现。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子浚单20、榆单9号等千粒重350g左右,0.5kg种子大概1400粒左右,按照85%出苗率计算,播量3kg/667m2,应该出苗7140苗,通过间苗、定苗去除部分苗后,完全可以达到超高产栽培留苗密度5500-5800株/667m2的要求。

2.4抢时早播结合小麦收获尽量做到抢时早播,合墒播种。抢时早播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玉米超高产争抢农时,增加生长积温,创造了增加产量、改善玉米品

质的条件。可以做到边收麦边种玉米,收种之间农耗减少,光热资源的利用均衡充分。2011富平县夏玉米高产创建亭子攻关田播种时间是6月18日,6月20日灌出苗水,平均穗数5 667穗/667m2,平均穗粒数449粒/穗,平均单产756.9kg/667m2。竹园村百亩攻关田播种时间是6月12日,6月14日灌出苗水,平均穗数5 664穗/667m2,平均穗粒数473粒,平均单产797.5kg/667m2。两个攻关田播种品种一致,播种质量一致,管理水平一致,667m2穗数基本一致,收获时间基本一致,由于播种时间的差异,平均穗粒数相差24粒,平均单产相差40.6kg。

2.5 带肥播种播种时,施足底肥。底肥施用量为亩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5kg,大粒锌200g。2.6 宽窄行种植种植方式上选择“60+40”平地宽窄行种植。60是指播种机搂腿之间的距离为60cm,40是指播种时两搂之间的距离为40cm。按照“60+40”宽窄行种植,单垄间的平均行距为50cm,多垄间的平均行距不超过55cm。

3 狠抓田间管理提高技术到位率3.1 及时间苗、定苗做好间苗、定苗,是确保玉米超高产玉米群体结构、增加密度、合理密植的关键环节。间苗时间一般选在玉米出苗后一周左右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掉部分小苗、弱苗或病苗,以减少弱苗等同健壮苗的争水争肥,保障健壮苗的营养供给充足,形成壮苗、旺苗。定苗时间一般选在玉米拔节前期(7月上旬,玉米5-8叶期)进行,留苗株距20-22cm,留苗密度5 500-5 800株/667m2。

3.2 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田间肥水管理,是保证玉米超高产的核心。 3.2.1 灌水

用“四水法”来确保玉米超高产的实现,灌水方式选用大水漫灌。

(1)确保出苗水。出苗水就是在玉米播种后1-2d内进行一次灌水,确保出苗整齐,达到苗全、苗齐。

(2)巧灌拔节水。定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墩苗,在玉米开始进入拔节期时(7月中旬),灌水一次。

(3)保灌抽雄水。从叭口期开始玉米生长发育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要保灌抽雄水。

(4)保证灌浆水。玉米扬花期结束后,进入灌浆期,此时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做到保证灌浆水。【高产种植技术】

3.2.2 追施氮肥 玉米生长期追肥和灌水结合进行,灌水一次追肥一次,灌水前进行田间撒施追肥或行间追肥,追肥一般以氮肥(尿素)为主。玉米追肥采用变量追肥法,变量追肥法是指在玉米不同的生育周期合理控制化肥用量,可以达到既降低投入成本又增加肥效的目的。

(1)出苗肥。一般情况下,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即可。底肥施用标准,所施用氮肥能够完全满足玉米出苗起至拔节期之间对氮肥的需求,而所施用的磷、钾、锌肥能够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

(2)拔节肥。追施尿素10-20kg/667m2。播种时施用的氮肥基本上被植株完全利用,已经不能满足玉米拔节期对氮肥的需求,及时追肥能够保证玉米拔节期的正常健壮生长。

(3)抽雄肥。追施尿素25-30kg/667m2,同时结合灌水,进行沼液追肥。沼液是沼气池的付产物,但对玉米来说,是非常好的速效有机肥,进行沼液追肥,对玉米的穗粒数、行粒数、千粒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防止玉米后期因营养不足而出现早衰。沼液追肥最适用量为每亩3-4m3。

(4)灌浆肥。追施尿素5-10kg/667m2。玉米灌浆期是玉米整个生育期种需肥量加大的一个时期,适时追肥能够促进灌浆速度加快和籽粒饱满,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种植技术】

3.2.3 沼液追肥 在苗期或大喇叭口(抽雄前)期结合灌水,进行沼液追肥,亩用沼液3m3,随水追施,既可增加肥效,亦可有效预防玉米后期早衰。

3.3 化学除草夏玉米生长在高温多雨季节,田间杂草多,生长快,草害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效益。适期科学进行苗期化学除草技术效果好、见效快。玉米除草剂选用两元复配、主要成分为咽嘧*锈去津的玉米专用除草剂,最佳施用时期为玉米5叶期、杂草3叶期前(7月中上旬),施用时要严格按照__使用说明规范操作,以免造成药害。具体操作规范是五字法:温、湿、量、好、专。温指合适的温度,气温30℃以下,无风,晴天;湿指适宜的湿度,土壤相对湿度60%-70%;量指标准剂量,兑水量不少于30kg/667m2;好指喷匀喷到,避免重喷漏喷,确保喷药质量;专指专用器械,专用除草剂。

3.4 病虫害防治3.4.1 病害防治 当前夏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粗缩病和青枯病等。

(1)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其危害超过玉米其它任何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其防治以预防为主,播种时以甲拌磷或呋喃丹进行药剂拌种。

(2)大、小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其防治可结合莹叶甲防治同时进行,防治莹叶甲时在药剂中加入适量杀菌剂,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青枯病属于土传真菌性病害,其防治可结合播种进行药剂拌种或在发病期结合灌水用多菌灵、甲霜灵进行喷雾或灌根。

3.4.2 虫害防治 富平县域玉米生长期虫害主要有粘虫、玉米螟、跗萤叶甲等。

(1)粘虫是一种爆发性猖獗危害的玉米害虫,一旦发生,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危害最大,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粘虫幼虫3龄期左右是最佳防治时期,此时进行药剂防治,效果最佳。杀虫剂一般选用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以菊酯类农药效果最好。

(2)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玉米心叶期钻食心叶,当心叶展开时形成排孔。也可危害玉米茎秆。其防治可结合粘虫和莹叶甲防治同时进行。

(3)玉米跗萤叶甲是玉米近年危害玉米较严重的一种新生害虫,并逐年加重危害趋势,对玉生长米后期构成严重威胁。可选用20%速灭丁乳油2 000倍液、2.5%功夫2 000倍液、或22%阿力卡微胶囊悬浮剂3 0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3 000倍液进行喷雾,喷药时间应在上午9∶00以前或傍晚16∶00以后进行,间隔7d再喷一次能有效控制该害虫危害。3.5 化学控高玉米超高产要求的是高密度,玉米又是一个高干作物,高干作物的大群体结构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倒伏,解决倒伏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强植株韧性、降低高度,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化学控高。化学控高后植株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养分积累,有效促进了花芽分化,提早了植株的生殖生长。化学控高药剂选用玉米矮吨,化学成分主要是10%烯效*乙利,用量40ml/667m2。夏玉米6-12叶期间均可施用,最佳时期在玉米9-11叶期。通过富平县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化学控高效果来看,有效降低了玉米个体株高和穗位高度,穗下节粗壮,玉米植株个体高度较正常植株平均降低21.6cm,

穗位降低19.3cm。

4 推进适期晚收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适期晚收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玉米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玉米适期晚收是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增产措施,简单易行,适用于玉米超高产栽培。适期晚收的好处:一是晚收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才会使粒重最大,产量最高。如果晚收5d,667m2增产可达25kg以上,增收50元左右;二是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还可以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玉米的品质;三是适期晚收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提高玉米商品性,提高价值。玉米晚收技术要点:一是根据籽粒性状确定晚收期。玉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乳线基本消失时表示玉米完全成熟,此时收获及时晾晒。二是收获后及时进行扒皮晾晒。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在棵上扒皮收获或带皮掰棒后拉运回家,利用人工及时扒皮晾晒。三是适时进行脱粒晾晒。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可根据天气预报,选晴朗天气,及时进行晾晒脱粒,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机械化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摘穗、装箱、秸秆还田等工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于该机械具有培肥地力,使土壤得到可持续利用目的,一改过去堆放、焚烧秸秆的做法,不但增肥了地力,而且减少污染,为小麦播种争取时间,形成一种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篇七 高产种植技术
无花果高产种植技术资料

一、无花果无公害食品生产前景广阔

在全世界,农业正向着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环保农业发展。食品、能源、人口和环境已被列为世界四大社会问题。尤其是食品的安全,是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兴衰的基础。由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对无公害果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外贸出口或者国内销售,都很急需。这就为无花果这一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随着无花果生产这一新兴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无花果产品正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但是无花果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无公害化。抓住人们日益重视无花果果品消费的时机,精心抓好这项产业,无花果业将前景十分广阔。

二、无花果的经济价值

无花果,又名仙果、明目果、底珍树、蜜果等。为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其花隐生于囊状花托内,为隐头花序,故名无花果。可食部分是由花托肥大而成的聚合果。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经济价值很高。其果实营养丰富。

(一)南京农业大学无花果科技开发中心与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花果提取液对艾氏腹水实体癌肿瘤株、S180瘤株、Lewis肺癌和HAC肺癌的抑制率,分别为53.8%、41.8%、48.85%、和44.44%。在日本,用无花果治疗冠心病也获得较显著效果。近年来研究证明,无花果对无名肿瘤、高血压及胃癌、食道癌、皮肤癌和肝癌等都有明显的医疗效果,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二)无花果果实含有较高的糖类、蛋白质、果胶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D,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为柑橘的2.3倍,葡萄的20倍。其果实和叶片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10种是人体必须的,尤其是能抗疲劳的天冬氨基酸,在其中叶片高达0.49%。其果实中还含有淀粉糖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酯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抗衰老营养物质,以及苯酶、呋喃香豆素内酯、补骨脂素和佛手甘内酯等有一定的抑癌作用的成分。因此,无花果实为老少皆宜的果中珍品。被誉为人类“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三)由于无花果含有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和硼、镁、锰、活性元素等,因此具有调节代谢机制、降低血压、延缓衰老、增加血红蛋白、消除肌体疲劳和提高免疫能力等作用,特别是有明显的抗癌和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的功效。

特别是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无花果的认识逐步提高,食用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其生产量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量。现在除鲜果外;速冻果、果脯、果干、果酒、果酱、饮料、口服液等制品不断深加工,更大大提高无花果的食用数量和经济价值。同时无花果全身是宝,叶、枝、根、分泌液(高含量蛋白酶),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研究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无花果的生育特性 (一)生长习性

1.芽的萌发和生长

无花果发芽一般比其它果树快,适宜的温度为15℃。但因管理水平、树势、修剪也有一定的差异。下列情况下发芽早:

(1)直立枝发芽早 (2)修剪到饱满芽处的枝条发芽早

(3)修剪到芽往南的发芽较早 (4)储存养分多的树,很充实的母枝发芽早. 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叶的生长和发育

无花果叶片喜光,发育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叶片对光照反应敏感,光照不足,叶片变薄、发黄。因此无花果叶幕不能太厚。叶幕厚通风透光条件差。因此,无花果叶片不要过早采摘或损害,是增加树体营养的重要措施。

3.根系生长发育

(1)无花果根群一般水平方向的发展比垂直方向的发展快而广,因此称为浅根系果树。据测定根群分布0-25cm占60%左右,25-45cm占30%左右。在土壤深厚肥沃,无花果根系分布广而深,随着树龄的增加根系不断加宽深,故栽植时挖大穴有利于根系生育。树龄越长其挖大穴的增产作用越大。(2)土壤通气性和含水量都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含水量稍多和氧气供应充足的土壤根系生长好。(3)土壤的营养供应状况也影响着根系的生长。

(二)结果习性 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

1.环境条件

(1)温度:15℃以下使光合作用下降,35℃以上高温对光合作用有抑制。

(2)光照:在光饱合点以下持续的时间长造成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在持续阴天和密植园中下部的光照不足使光合能力低。

(3)湿度:过干过湿及以根部受损都会使花序的分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4)土壤pH值:在5.0以下使根系活力下降,改良的方法是:常施用生石灰,逐渐使土壤保持在7.0左右。

2.树体的营养状况

贮存养分不足、结果过多,氮肥过多,土壤条件差,根系发育不良。秋季贮存养分少,第二年抽生的新生徒长枝充实差等都不利于花芽的分化和发育。

3.品种差异

品种之间也存在着花芽分化数量和时间早晚的差异。

四、无花果的裁培特点

(一)结果早,收益快,经济寿命长

无花果的一年生苗,裁培当年就能结果,第二年可收获相当高的产量,三年即可成园,进入盛果期。盛果期的产量因各地气候、土壤、栽培管理水平、品种等因素有一定的差异。以山东嘉祥肥沃土壤管理水平较好的条件下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种植寿命可达100年,经济寿命可达15年左右。

(二)生态适应性强,易栽培,易管理

无花果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性喜温暖干燥。生长适温为22℃~28℃。一般品种冬季在-12℃时新梢顶端开始受冻,在-20℃~-22℃,地上部冻死,而翌年又能能从根茎下发生大量新枝。无花果对土壤适应性强,耐旱耐脊较耐涝,尤其是耐盐碱性强,无病虫,纯绿色食品,成活率高,树型容易控制,采收方便。

(三)果期长、适于鲜食和加工两用

无花果果期相当长,从6月份到11月份,(每年有5个月的收果期),新果可陆续不断的供应市场又适合陆续加工。

【高产种植技术】

(四)无花果营养丰富、药食兼用。

(五)具有绿化和观赏价值。

无花果树势优雅,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树木,能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气体和大气污染,是化工污染区绿化的好树种。无花果适应性强,抗风、耐旱,耐盐碱。在沿海地区栽植,既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绿化沙滩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丰富沿海地区的市场,以及食品和药材开发。

五、无花果的栽培技术

1、环境要求

(1)温度:无花果植株喜温暖。一般冬季温度降至-10℃~-12℃一年生枝条出现冻害。抗寒品种如布兰瑞克在 -13℃~-15℃时也受冻,温度低于-18℃~-20℃时地上部分冻死,无花果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5℃以上生物学积温在4800℃时,对无花果生长最为有利。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能耐较高温而不致受害。

根据无花果对温度的要求,所以建园时,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地选择在山、丘陵、村庄、河滩、堤坝等障碍物的南部,人为制造有利于无花果生长的小气候,原因有三个方面。①小气候地气温度高,有利于抗冻②降低风速,无花果受冻害低温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冬季风干,特别是空气湿度小的条件下,风干大于冻害,所以防风、降低风速是防冻的主要措施③早春发芽早、结果早、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水分:无花果原产地为夏干热带,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一般而言,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适宜无花果生长,但降水量在1000毫升左右时 ,如无涝渍对生长无碍。

(3)土壤:无花果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砂土、黏土、酸性、碱性、陵地均能生长。最适PH值7-8,并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最符合其生长和结果的要求。无花果对盐碱忍耐力也很强,能耐0.4-0.5%的土壤含盐量,是开发盐碱地的先锋果树。

2、园地规划设计

道路系统、排涝系统、防护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用于大面积栽培,需现场设计。小面积栽培以南北行为好,单面有道路的,行长不超过80m,园两侧各有道路的,原则上行长不超过160m。

3、果园栽培技术

(1)品种选配:长江以南地区可选用不同类型品种。长江以北地区宜选用抗寒性强、适应性广,株型紧凑,丰产性好,结果早、产量高的布兰瑞克。

(2)栽植树期:栽植时间不同,.结果量和生长势会产生显著的差异。原则上北纬37℃以北,以春季栽植为好,以防冻害。北纬37℃以南地区以秋末冬初(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为好)有利于缓苗,根系愈合,早发新根,春季早发芽,秋末冬初栽植的比春季栽植的早发芽10到15天。但是秋末冬初栽植(除长江以南外),栽植后必须定干培土,防冻害和风干,培土高度以干上10到30公分,纬度越高培土越厚。

(3)栽植密度和方式

①应遵循的原则:

山地、丘陵、土质差、盐碱地、生产条件差的、无霜期短的、高纬度地区等种植密些,其每亩110穴,株行比2米×3米为宜。其他地区每亩90到95穴,株行比2.5米×3米或2米×3.5米为宜。

②种植方式:

A传统栽培法:即每穴一株,这种栽培方式产量形成慢,进入丰产期晚,一般5到6年进入丰产期,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高,同时给间作带来了困难。

B矮化密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这套技术是经过我们8年努力创新并获得的成功,填补了无花果早期丰产优质技术的空白。比传统栽培早进入盛果期3年,第三年就进入盛产期,大大提高了无花果的产量和效益。

(4)栽植技术:

①大穴栽植:试验证明大穴栽培水肥容量大,成活率高,无花果长势好,对产量影响很大。幼树因根幅小对无花果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到第三年以后则影响明显。0.8米×0.8米×0.6米比

0.3米×0.3米×0.3米的单穴产量相差4.5公斤。无花果属浅根系,主根不发达,实行大穴栽植,使根系向纵伸长,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同时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尤其是黏土地更为效果明显。

②栽植方法:栽植前挖深0.6米,长、宽各0.8米,表土和生土各放在一边,栽时全部填穴内熟土20到25公分,每穴施优质复合肥0.5公斤,与土充分搅拌,然后撒一层土使根与肥不接触(不要施有机肥,待成活后再施)栽时每穴三株各120度栽后埋土至地面。生土全部作畦浇水,栽后立即浇大水,因浇水下塌再埋一层土地面高于地面3到5公分,年前不再浇水。

六、无花果栽后管理技术

(一)定干

1.定干时间:以栽后定干

2.定干高度:无需越冬保护的地区一般在20至30公分,需越冬保护的地区一般在10公分(距地面高度)

(二)埋土:将定干的栽植穴全部用土培至10至30公分,第二年春天扒除。

(三)浇水:扒土后浇一次水,在20天左右再浇一次水,浇水后划锄或埋一层土,在5月上旬需浇一次水。5月下到6月上再浇一次水。年后栽培的根据墒情需浇4至5次水,以至枝条长到15公分以上。

(四)留芽:待芽长至1.5厘米至2厘米时每株按树形角度留3个壮芽,弱苗留一至两个芽,其余全部去掉。

(五)施肥:

(1)施肥比例和时间 :基肥占全年施肥量50%左右 11—3月。 夏季施肥占全年施肥量 30%左右 5—6月。 秋季施肥占全年施肥量20%左右 7--9月。

(2)施肥量以三年果树666㎡,氮20千克,磷15千克,钾22千克(指纯含量)幼树按成年树的60%到70%。幼树以氮磷钾1:0.5:0.7为好,成年树以1.0:0.75: 1.0为宜。

(3)从施肥种类看,以增施各种有机肥,不仅产量高,糖分提高36.4%,品质好,个大,贮存期长,与施化肥相比产量和效益增产明显,氮肥和钾肥对无花果增产极显著,但座果前和果子彭大前不易使用氮肥,以防枝条旺长和果实开裂。

(4)施肥方法:

①基肥:施用时可在株间和行间挖沟深20到30厘米,然后将肥料拌匀,施入沟内再覆土,北方可结合树体埋土,挖出施肥沟再施肥。

②追肥:若追有机肥应距树干50厘米开沟,追施化肥以撒施即可,但撒后必须浇水或下雨前。如无水浇条件最好穴施或开沟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鲜奶吧利润

最新成考报名

  • 2019创业项目排行榜|2019创业八个必...
  • 2020创业好项目_2020创业最挣钱项目必看
  • [大学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大学校园创新...
  • 个人创业小项目办小厂|个人创业小项...
  • 八大必需氨基酸_八大必看2020年赚钱好项目
  • 网上赚钱快的项目
  • 巴西龟对人的危害|巴西龟的危害
  • 佰草集加盟官方网站_佰草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