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9    阅读:

篇一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技术

  [农广天地]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20130515)

  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的组织致密、结实,菌柄周身乳白色,可以全部食用。杏鲍菇从接种到养菌房需要40天,在养菌房生长20-25天,菌丝长满菌包进入出菇房的管理,经过17-19天的出菇管理,杏鲍菇就可以出菇上市了。杏鲍菇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的栽培,适合在全国推广。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杏鲍菇工厂化的栽培技术,希望在教授大家种植的过程中能给广大的种植户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杏鲍菇出菇温度均在10~20℃,属中温型品种,菇农应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市场需要,正确选择适合栽培的杏鲍菇菌株,不可随意引种,否则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了解杏鲍菇的种性特征很有必要。可用于生产栽培的杏鲍菇菌株大致有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菌柄粗度均匀,子实体两头稍小,菇盖扁小,呈棍棒状,其子实体组织致密、脆嫩、均匀,口感极佳。该菇产量较低,但鲜品耐保存,且是不易变质的品系。该品种适应于出口,价格也高,但对气温适应范围较窄,适应温度能力差,当气温在10~18。C的范围时,子实体生长正常,产量也较高。所以栽培该品种就应当选择好的自然季节和掌握好相关的管理技术,才可获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杏鲍菇的菌柄是呈球茎状的,它的菇柄粗、短,菌盖较宽圆,似“保龄球”状,俗称鼓槌型,而且菌盖小,菌柄中间粗大,上下较细。另外子实体呈棉絮状,组织较疏松,口感欠佳,产量中等。但这种杏鲍菇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强(

  第三种杏鲍菇的菌柄粗细均匀,菌盖内卷,菇柄粗又长;菌盖8大,外边沿翘起中间下凹,像个“漏斗”状。子实体的组织疏松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口感较好,子实体更清脆,干品品质上乘。鲜品较不耐保存,但对气温适应能力较强,适应温度范围广(10—18。C),是易于栽培,产量高,口感好的菌株。

  杏鲍菇栽培品种

  目前,我国用于栽培杏鲍菇的菌种很多,长治市微生物研究所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天达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引进几十种菌株,经过栽培试验,适合我国北方栽培的菌株特征特性如下:

  (1)杏鲍菇1号。由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选育,出菇温度10~20。C,最适温度12。16。C。菌盖淡灰色,圆正,肉厚稍内卷,菌柄白色,组织结实,棍棒状,15感极佳,适合出口,耐贮藏,产量较高。

  (2)杏鲍菇3号。由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选育,出菇温度10~20。C,最适温度10。18。C。菌盖淡灰色,内卷,中至大朵,圆正不当开伞,菌柄粗大均匀,适合贮运,口感好,产量高,抗病力强。

  (3)农大杏鲍菇。出菇温度15~220C,菇盖黄白色,棒状锤形,盖小,柄长12~16厘米,直径3~6厘米。质地致密,出菇端一次可形成子实体2~5个,单个菇体重量为60—150克,脆嫩爽口,易贮运。

   (4)长杏205。出菇温度15—22。(2,子实体保龄球状,盖灰黄色,圆正,柄褶颜色洁白,食之脆嫩爽口,杏仁味浓郁,品质极佳,高产。

  (5)杏鲍菇528。由江苏天达食用菌研究所选育,出菇温度5~29qC,耐高温,丰产抗杂,菇体结实,抗病强,大盖形,温度适应范围广。

篇二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产量高

  [每日农经]物美价廉的杏鲍菇(20121114)

  电话:010-59435181  13810992099

  记者:宁可三日无肉,不能一日无菇啊,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食用菌。现在啊我来到了北京市通州区的永乐店镇,这里可是京郊食用菌的主产区之一,年产各种食用菌6万多吨,不过今天啊我要给您重点介绍的是人家这的杏鲍菇。

  杏鲍菇?要说这杏鲍菇也不属于什么稀罕品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由于菇体具有杏仁的香味儿,咀嚼口感又近似鲍鱼,所以人们美其名曰杏鲍菇,那小邢今天介绍的这杏鲍菇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记者:不同之处这当然有啊。您瞧瞧这一排排厂房,我要不说,您能猜到这些厂房就是杏鲍菇的家吗?

  嗨,搞了半天,这不同之处就是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啊!小邢啊,这回你可是孤陋寡闻了,杏鲍菇的种植早就实现工厂化了。

  记者:您能听我把话说完吗?这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啊我知道不是什么新闻,可我要告诉您就在这个种植基地,一年365天,每天都有30吨的杏鲍菇从这走向市场,您相信吗?

  30吨?这可真不是个小数字,杏鲍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都很高,在北方地区工厂化种植所需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这样一来,要想保证每天都有30吨的供应量,这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

  负责人:你看,这量不少吧?

  记者:哎呀,这量还真不少。

  负责人:别看这么多蘑菇,明天这些蘑菇就全运出去了。

  记者:不是,我老觉得您这每天30吨这事儿有点忽悠我呀。

  负责人:我这每天30吨这事儿这没忽悠你。

  记者:您看,您这成本可不低呀,这要价格便宜了我觉得都不合适。

  侯老师:我这的价格不但不高,有时候甚至还能比市场价格略低一点。

  记者:啊?

  据了解,北京地区的杏鲍菇批发价最高价大约在12元/公斤,最低价在7元/公斤。全年平均价也要每公斤八元钱左右,既然价格不比市场高,这效益到底如何呢?

  负责人:小邢啊,你看这两朵菇有什么区别?

  记者:这两个呀,这个更加粗壮一点,这个更加纤细一点。这个表皮嘛白净一点,这个菇帽啊比这个摇圆一些。摸上去嘛,它的手感更细腻一点。

  侯老师:那我告诉你,这朵菇是我们基地生产的,这朵是其它地方生产的。

  记者:噢,不全是你们家的啊。唉,这掂起来我怎么觉得这瘦的比这胖的还重一点啊。

  负责人:我还没告诉你,我们这杏鲍菇的另外一个区别,我们的杏鲍菇比较密实,尽管它个头比较小,但是它还重,不信你称一下试试。

  记者:真得秤秤。您瞧瞧,我手上还真有数

篇三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篇四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最新工厂化杏鲍菇生产技术

最新工厂化杏鲍菇生产技术

工厂化杏鲍菇生产技术:

1.营养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制作母种时,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蛋白胨、酵母、麦芽汁,可加快菌丝生长。人工栽培的主料,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的刺芹、阿魏、拉慧草植物,在棉籽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也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籽饼粉、碳酸钙、糖等,可促进菌丝生长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

2.水分 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3.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功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于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范围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 8℃不会出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不同,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空气 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二氧化碳对菌丝体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体的生长,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到2.2%,菌丝仍可正常生长。现原基,则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应降低到0.01%左右。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也需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02%为宜。

5.光照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的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定的散射光,适宜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6.酸碱度 菌丝体生长的pH范围为4~8,最适pH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为5.5~6.5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 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

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

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 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1.2设备菇房有制冷,光照,通风三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压缩冷凝制冷机组,对应配套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凹的压缩冷凝制冷机组,对应配套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菇房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2菌种制作

应选朵形圆正,菇柄粗细均匀,组织致密,色白,口感好菌种,笔者选用福建三明真菌所的杏鲍菇1号和2号菌株。①母种:培养基用普通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菌龄10天。1支母种可接7~8瓶原种。②原种:配方为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每支750ml的广口瓶装料干重270g左右,装瓶后用尖形木棒插入形成孔穴,利于菌丝快速生长。原种经高压灭菌,接种后25℃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每瓶原种可接25包栽培袋。

2、 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 (干料100kg中的比例): 原料名 干重 含N% 含N% 备注 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 玉米芯 39kg 0.48 0.19kg 同上 麸 皮 20kg 2.20 0.44kg 同上 碳酸钙 2kg 0 0 或石灰 合 计 100kg 0 1.02kg N%=1% 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3栽培袋制作

3.1塑料袋选用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袋宽170mn,长度360nm,厚度0.05mn。

3.2配料装袋栽培袋的配方同原种,料水比1:1.3。要求使用新鲜麦麸,甘蔗渣和棉子壳须先用破碎机破碎。拌料使用搅拌机,拌料前先将蔗糖溶解于水中,与棉子壳和甘蔗渣搅拌,让棉子壳吸足水分后再加入其它材料一起搅拌均匀。装料方法按常规,袋装(17cm×36cm×0.05cm)培养料干重500g,装料高度18.5cm。装袋后用直径20mm

尖型木棍在料中打孔,套上塑料套环,塞好棉塞灭菌。

3.3灭菌将栽培袋竖置于

用钢筋焊成的周转筐内,周转筐四周和底部用编织袋铺垫,防止栽培包破损,周转筐上面覆盖一层耐热薄膜,防止冷凝水打湿棉塞。将周转筐堆叠于平板轨道车上,推人灭菌柜内进行蒸汽灭菌。使用1台0.3t,蒸汽压力1kg的锅炉,送汽后2.5小时左右可使容量2,200袋的灭菌柜温度达100℃,保持12小时后再闷4小时结束灭菌。

3.4接种培菌灭菌后的栽培包经冷却后接种,接种消毒方法按常规。无菌条件下,在每包栽培袋的料面和孔穴内各接人蚕豆大小菌种1块。接种后菌袋移人发菌室避光培养,室内设定23~25℃。杏鲍菇在营养生长期间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0.03%逐惭上升到0.22%,能剌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5天左右菌丝可长满栽培包。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4栽培管理

4.1催蕾培养结束的菌袋移人催蕾室菇床上,去掉棉塞和套环,表面覆盖农用地膜进行催

蕾。催蕾室设定12~15℃,白天灯照9小时,光强在100~200lx。调节室内空间湿度85%左右,CO2浓度1000mg/kg以内。催蕾时每天掀开地膜2次,每次15分钟。催蕾7天后原基开始形成,每天应检查菌袋原基发生情况,10天左右菇蕾形成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据观察,2号菌株原基和菇蕾形成比1号菌株早2~3天。 4.2育菇现蕾后将菌袋移人育菇室培育,离料面3cm高以上塑料袋剪去。育菇室内设定温度15~18℃,每天灯照9小时,光强200~500k。空气湿度85%~90%,提高湿度应在缓冲室调节或进行菇房空间喷雾。室内通风换气量控制在C02浓度2000mg/kg以内。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据观察,每袋产量与成菇朵数趋正相关,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要求决定每袋应留菇蕾数。2号菌株单菇较大,每袋成菇4朵左右菇形较好产量较高。1号菌株单菇较小,每袋成菇4朵以上才能提高产量。

4.3采收当菌盖平展,抱子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大留小,分次采收,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起,丛菇用小刀切割。大多数菇袋只采收第一潮菇,1号菌株单袋平均产量可达250g以上,2号菌株280g以上。第一潮产量不足150g的菇袋可继续管理,10天后可再长出第二潮菇。据测定,1号菌株两潮菇单袋最高产量可达580g,2号菌株最高可达610g。鲜菇采后应分级上市,或在3~4℃冷库中保鲜,

保鲜

期可达1周以上。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

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9、催蕾:搔菌后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个空筐,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空气湿度90%-95%,温度12-15℃,适度通风。菌丝恢复长生长后,湿度降到80%-85%,形成湿度差;光照500-800Lx,CO2浓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如果CO2浓度超过0.1%,则菇体畸形(图4)

10、育菇:菇蕾形成后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温度15-17℃,湿度90%-95%。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朵数趋正相关,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每袋所留菇蕾数,一般每袋成菇4朵产量质量较高。)

11、采收:菇盖基本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丛菇用小刀切割。一般从现蕾到采菇10-20天,工厂化瓶式栽培只采收一潮(图5),转化率为50%左右。采后机械挖瓶,以备下轮装瓶。(代式:单袋500

克干 料,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50克左右)(转化率50%);10天后可再长出第二潮菇,两潮菇单袋最高产量可达610克;覆土一潮可达154%(850/550

3.1 水分 冬季刺芹、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翌年春天雪化后(5月份),杏鲍菇就会趁着温暖和刚刚化雪后的水分条件,很快地长出于实体来。杏跑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一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左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95%与8 5%一90%左右。

3.2 营养 过去一直认为杏鲍菇必须用伞形花科的植物如刺芹才能栽培。经研究得知,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母种培养基中,添加-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以使菌丝生长加快,栽培材料中添加棉籽壳(含有3%一4%蛋白质)、棉籽粉、玉米粉,可以提高于实体产量,以麦秆为主要原料,添加5一l O%棉籽粉不但可提高产量,还可使子实体个体增大。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

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

3.3 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 O一1 5℃(台湾报道的是1 6

—1 8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 5—2 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 O一1 7℃左右为宜。有的菌株20一23℃为适宜温度。

3.4 光

线 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于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一1000勒克斯。

3.5 空气 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是在菌丝生长阶段瓶、袋中积累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培养料中的菌丝排出的二氧化碳,使培养料中-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含量O.03%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5 O~1 OoO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2,000ppm为宜。

3.6 PH值 菌丝生长的最适oH值是6.5—7.5,出菇时的最适pH值是5.5—6.5。 4 栽培技术

4.1栽培材料

4.1.1主要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 “自然栽培法’’是在室外用种木接种段木进行栽培,但产量低。也可以在室外用麦秆栽培,但不如平菇、风尾菇那样稳定,在作物秸秆上栽培极不稳定。用消毒过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每5磅(2270克)木屑、麸皮制成的培养料生一磅(454克)菇,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

篇五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中国食用菌2010.29(3):29-31

EDIBLEFUNGl0FCHINA

CN53-1054/Q

ISSN1003—8310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串

徐全飞1,孟俊龙2,郭亮1,韩晓芳1,吴艳1,充娜1,常明昌伊

(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妻: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茵种具有茵丝萌发速度快。茵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茵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茵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麦粒茵种;后熟;覆盖

中圈分类号:S“6.1+4文献标识鹤:A文章编号:l伽13-8310(2010)03-0029-n3

Study

XU

on

theCommercialProductionTechnologyofPleurotuseryngii

Linn91,HAN

Quart-fell。MENGJun-longz,GUO

(1.College

Xiao-fan91,WU

Yanl,CHONGNal,CHANG

Ming-chang=

ofHorticultur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

Shanxi

2.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Colleg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

Abstract:P/eurotustreatments

on

eryngiiNo.2strain

was

theyieldandqualityofP

e删in

usedinthecommercialproductionofPleurotuseryngiiandtheeffectsofdifferent

bagcultivationmode

were

valuate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edthatthe

relativeyieldofPeryngiicouldbeimprovedbyraisingcultivatingmaterialinplasticbagsappmpfiately.Growthanddevelop-mentoffruiting

or

bodies删ly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Can

save

depend

onwatercontent

ofculturemedium.Certainwater

contentofculturemedium

Wasthepri—

conditionof

highquality.Wheat

strains

hastheadvantageoffastergerminationspeed,strongermycelia,moreconvenientin

our

inoculating,which

cost.Andit

Wasalsoprovedin

Wasable

to

experimentsthattheyieldandqualityofPe甲画i

to

were

higher

ifthebagscoveredwithniutaixianwhichafterscratching.

Keywords:Pleurotuseryngii;Commercial

keep

moisture,andprotectthemyceliafrom

wildmoldcontamination

production;Wheatstrains;After

mature

periods;Covering

杏鲍菇P/eurotus

ery嘶i(DC.Ft.)Qu61.,又名刺芹侧

药皆宜的真菌。

目前我国杏鲍菇栽培以传统栽培为主,其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很大,产品不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出口菇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势在必行。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就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人工模拟其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合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提高设备设施和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耳,隶属于担子茵亚门、一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壮,孢子少,保鲜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有特殊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素有“平菇王”、

“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称。杏鲍菇

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是常规蔬菜的3倍一6倍;寡糖含量也十分丰富。与双歧杆菌结合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效果,而且寡糖还有抗癌的活性作用,是一种珍贵的食

・项目来源:山西省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研究(项目编号:2006031190)。作者筒介:徐全飞(1983一),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育种研究。++通讯作者:常明昌,教授。E—mail:ndcmc@yahoo.tom.cn收稿Et期:2010---03—25

万方数据

中国食用菌EDIBLEnJNCl0FCHINAV01.29No.3

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工厂化栽培以袋栽为主。瓶栽为辅,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产量和质量稳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回报率高,适合中国国情。笔者选用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杏鲍菇菌株

供试杏鲍菇2号菌株,系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台湾、福建、上海、山东、山西和北京等地区收集、引进的杏鲍菇菌种资源中选育所得。1.2生产工艺试验.1.2.1栽培袋装料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袋分别装干料400g、450g、500g、

550g,测定出菇数量、产量、商品菇数和生物转化率。

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1.2.2栽培袋含水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个处理含水量分别为63%、65%、67%.测定出菇数量、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1.2.3栽培种试验

栽培袋中分别接入相同体积的液体菌种、麦粒菌种、棉籽壳菌种。观测菌丝长势,测定生长周期。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1.2.4后熟期试验

将接种后的杏鲍菇菌袋置于温度22℃的培养室。经过

28d左右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分别进入O、10d和20d的后熟期。然后搬入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观

察原基的形成与分化时间、出菇数量和产量。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1.2.5催蕾方式试验

后熟后.将栽培袋置于栽培室进行出菇管理,直接拔除棉塞催蕾和割袋后,在栽培袋表面分别覆盖报纸、无纺布、牛苔藓草和谷壳催蕾,以直接割袋催蕾作对照,观察原基的形成与分化时间、出菇数量和产量。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袋装料■对杏鲍菇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杏鲍菇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情况见表l。

裹l不同栽培袋装料重对杏鲍菇产■和质量的影响

干料重

每袋出每袋产量每袋商每袋商品生物转

堑塑全

曼蔓墼!全

蔓主量垒

些皇!丝

4004.1209.I1.6142.452.3450

4.5257.22.O178.957.25∞

4.4318.22.3247.O63.6550

6.3

320.6

2.1

221.3

58.3

表1结果表明。杏鲍菇产量随着培养料装料重的增加

万方数据

而增长,培养料干料重500g。商品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和生物转化率最大;培养料干料重550g。每袋出菇数多而密,商品菇所占比例较低。产量最大。生物转化率次之;培养料干料重450g。商品菇所占比例较高;培养料干料重400g,每袋出菇数最少.产量最低。

2.2培养料含水量对杏鲍菇出菇数量、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杏鲍菇出菇数、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见表2。

裹2不同培养料含水■对杏鲍菇出菇数和产■的影响

由表2可见.培养料含水量65%时.菇蕾分化数居中。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高达302.5g;含水量67%、63%时,产量相当,都较低,但培养料含水量67%时,菇蕾分化数多。

2.3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见表3。

表3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

注:-I-++、++表示菌丝长势依次减弱。

表3结果表明。3种栽培种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大.但栽培种选用液体菌种时,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最短;选用麦粒菌种时,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居中;选用棉籽壳菌种时,菌丝长势一般。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最长。【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2.4菌袋不同后熟期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不同后熟时间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表4。.

裹4不同后熟时间对杏鲍菇产■和质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10d的后熟时间,让菌丝继续生长.杏鲍菇栽培袋产量和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后熟期为20d.现蕾快,但产量低;若无后熟期,现蕾迟,产量更低。培养料进行降解,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子实体发育。2.5不同催蕾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不同催蕾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表5。

第29卷第3期徐全飞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3l

表5结果表明,割袋后覆盖牛苔藓草。现蕾时间早.菇蕾分化数较少,产量最高;割袋后覆盖谷壳,现蕾时间早,菇蕾分化数较少,产量较高:直接拔除棉塞,现蕾时间较早,菇蕾分化数最少,商品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高;覆盖无纺布和报纸,现蕾时间相当,菇蕾分化数多,产量居中;直接割袋出菇(CK).现蕾时间晚,菇蕾分化数较多,产量低。

厂化袋栽杏鲍菇生产过程中。杏鲍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

10d左右的后熟期最合适。

杏鲍菇栽培袋后熟后.直接割袋保湿性差、通气性好,现蕾时间长,菇蕾分化数多,品质差;后熟后直接拔除棉塞,通气面积小而且可以保湿,菇蕾分化集中;后熟后袋El加覆盖物。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且可保湿。稳定小环境;覆盖报纸和无纺布,透气、保湿性好。菇蕾分化数多,疏营工作量大,产量低;覆盖牛苔藓或谷壳,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适当减少空气交换,产量高、品质好。

3小结与讨论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现代工业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加大。栽培袋装料量适当增加,则产量相对提高,其产值远超过所增加的装料量的成本,所以,工厂化袋栽杏鲍菇生产过程中.栽培袋装料量为500

【参考文献】

【1】黄年来.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时,杏鲍菇品质好,生物学转化率高。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应。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阻碍菌丝体的呼吸作用不利于菌丝体生长:含水量过低,则明显影响产量;65%的含水量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产量高、品质好。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采用液体菌种。繁种快、成本低、发菌短、出菇整齐,但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采用棉籽壳菌种。制作方便、成本低.但菌丝萌发慢、长势一般、生长周期长。所以除少数大型杏鲍菇工厂采用液体菌种外,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宜采用麦粒菌种,接种方便、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出菇整齐、生长周期短。杏鲍菇后熟期长短影响到菌丝对培养料养分的分解程度,后熟时间不足。虽然可产生子实体.但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畸形菇数量多,产量低;后熟期过长,培养料内消耗的养分过多,亦会降低杏鲍菇的产量,所以工

【2】郭美英.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m.食用菌,1998,20圆:

ll~14.

【3】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4】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网刘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一)【J】.食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菌,2005(1):1-2.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6】黄建春,钱益芳,蒋其根.上海设施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应用及发

展趋势叨.食用菌,2003(4):3.

【7】吴少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田.中国食用菌,2008,

27(1):52-54.

【8】杜秀菊.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叨.中国食用菌,2003(1):

43√14.

中国食用菌协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

3月24日,中国食用菌协会第四届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常务理事、理事和参会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协会常务副会长陆解人做了工作报告,会长李树萍做了重要讲话。陆解人在报告中回顾了一年来协会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对2010年的工作做了安排。会议听取了黑木耳、香菇、白灵菇等3个分会向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汇报,听取了会议代表对换届大会有关事宜的意见,听取了会议代表对开展食用菌文化年活动的意见,调整、增补了部分理事、常务理事。会议将2010年列为中国食用茵文化年,决定2010年将大力推介菌类产品的消费文化,积极宣传菇菌产业的循环经济特性,努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菇菌文化新内涵。同时会议决定,2010年lO月在北京举行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食用菌商务网

2010.03.29

万方数据【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徐全飞, 孟俊龙, 郭亮, 韩晓芳, 吴艳, 充娜, 常明昌, XU Quan-fei, MENG Jun-long, GUO Liang, HAN Xiao-fang, WU Yan, CHONG Na, CHANG Ming-chang

徐全飞,郭亮,韩晓芳,吴艳,充娜,XU Quan-fei,GUO Liang,HAN Xiao-fang,WU Yan,CHONGNa(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孟俊龙,常明昌,MENG Jun-long,CHANGMing-chang(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2010,29(3)0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8条)

1.黄年来 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 19972.郭美英 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1998(5)3.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 20094.吕作舟 食用菌栽培学 2006

5.刘遐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一) 2005(1)

6.黄建春.钱益芳.蒋其根 上海设施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2003(4)7.吴少风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 2008(1)8.杜秀菊 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03(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沈敏.李文生.丁伟华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

依据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开发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找出人工智能控制下的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从而提高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经济效益.

2.期刊论文 王瑞娟.郭力刚.刘朝贵.尚晓冬.谭琦.陈正进.郭倩.WANG Rui-juan.GUO Li-gang.LIU Chao-gui.SHANG Xiao-dong.TAN Qi.CHEN Zheng-jin.GUO Qian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 -食用菌学报2006,13(3)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13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3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145.3 g,比对照增产14.3g;栽培周期52 d,比对照缩短2 d;子实体各项栽培性状优良,是适应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3.学位论文 廖志敏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2009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较长的货架期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也相对较高。近几年,栽培杏鲍菇的商家越来越多,目前国内杏鲍菇栽培主要以袋栽方式为主,工厂化瓶栽方式很少,在台湾、日本韩国的工厂化(瓶栽)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工艺需要还有许多方面改进,栽培配方是其中重要一方面。培养基质对杏鲍菇的产量、品质及生产成本等有直接的影响,选用合理培养料配方的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获得较高效益的基础。本论文对杏鲍菇栽培常用的培养基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米糠、麸皮、玉米粉)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种培养料原料的特性,并针对工厂化栽培的要求,探求适合工厂化的高产配方。本研究与实践生产联系紧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石灰添加量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2.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筛选;3培养基质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分析。 石灰添加量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个添加梯度,分别0、0.5%、1%、1.5%、2%、2.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石灰添加量的处理,菌丝生长速度不一样,石灰添加量为0%和0.5%时,培养瓶发满时间为24天,石灰添加量为1%时,培养瓶发满时间为23天,石灰添加量为1.5%时,培养瓶发满时间为21天,石灰添加量为2%、2.5%时,发菌速度最快,只须20天。石灰添加量对杏鲍菇产量有显著影响,石灰添加量在0%~1%之间,子实体产量比较低,平均单瓶产量分别为113.5g、116.6、118.3g,石灰添加量在1.5%~2.5%时子实体产量最高,平均单瓶产量分别为128.2g、131.4g、131.4g,最佳添加量为2%左右。

配方实验以传统的生产配方(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为碳源,以米糠、麸皮玉米粉为氮源)为基础,分三部分设计一系列配比的配方考察各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第一部分为碳源比较实验,调整碳源(木屑、棉子壳、玉米芯)之间比例,氮源部分比例不变,第二部分为氮源对比试验,调整氮源源(麦麸、米糠、玉米粉),氮源部分比例不变,第三部分为N源梯度实验,C源内部之间的比例不变。氮源部分改变麸皮添加梯度。

碳源比较配方试验表明,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三种主要提供碳源的培养料,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物质的配方4生长周期短,育菇期只用14~16天,比其它二者要少1~2天,平均产量为139.3g/瓶,显著高于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方,说明玉米芯非常适合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以棉籽壳为主要碳源的配方3,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育菇期16~18天,且菇蕾数较多,从而影响了产量(122.3g/瓶),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2,菇体颜色较白,但产量很低,平均产量115.2g/瓶。

氮源对比实验表明,米糠和麸皮相比,米糠的生长周期短,产量较高,但不稳定,22号配方(单一使用米糠33%)子实体有发黄的症状,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导致产量不高,同时添加米糠和麸皮的配方23、29、30营养比较均衡,产量较高。

氮源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氮源添加较少的配方产量较低,不添加氮源的培养料28号,原基形成缓慢,大部分不能正常生长,只有少数能正常出菇,麸皮添加量在30%~35%产量比较高,加上5%玉米粉,辅料氮源添加范围35%~40%,产量达到最高,但氮源辅料的价格很贵,因此不宜过多添加,比较适合的比例为35%左右。

根据工厂化栽培的要求,综合成本,产量、生长周期等因素,得到比较好的配方12、16、13、4号。

各培养料原料木质纤维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碳源即主料-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木质纤维素总量占其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约占80%~90%,氮源部分即辅料麸皮、米糠和玉米粉木质纤维素含量很低,约占33%-48%,非木质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主要成分是淀粉、果胶、蛋白质脂肪、及可溶性糖等,这些都是营养丰富易菌丝体吸收的物质。

杏鲍菇各生长阶段木质纤维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对照配方2、3在出菇期木质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呈上升到趋势,后期降解速率比非木质纤维素低,相应的子实体产量也比较低,对照配方4号,发菌期木质纤维素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在后期出菇阶段相对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即后期木质纤维素降解很快。这与配方4子实体生长速度很快,育菇期最短,产量较高相符合。因此,后期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速率高有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

4.期刊论文 胡中娥.钟国祥.陈柳萌.李菁.程正新.沈爱喜.陈庆隆.HU Zhon-ge.ZHONG Guo-xiang.CHEN Liu-meng.LI Jing.CHENG Zheng-xin.SHEN Ai-xi.CHEN Qing-long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 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子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5.期刊论文 徐全飞.郭亮.充娜.吴艳.杨杰.叶云霞.孟俊龙.常明昌.XU Quanfei.GUO Liang.CHONG Na.WU Yan.YANG Jie.YE Yunxia.MENG Junlong.CHANG Mingchang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 -食用菌学报2010,17(2)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实验,从栽培周期、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几个方面筛选适宜山西地区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6号菌株最优.通过菌丝拮抗试验对8个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评价,表明3、6号菌株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

6.期刊论文 廖志敏.郭倩.尚晓冬.谭琦.潘迎捷.LIAO Zhi-min.GUO Qian.SHANG Xiao-dong.TAN Qi.PAN Ying-jie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7.会议论文 廖志敏.谭琦.尚晓冬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研究 2008

本论文研究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培养料原料-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水檬、玉米粉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在传统的生产配方的基础上,设计小同比例的配方,进行出茹试验,筛选最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营养组合配方.本研究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产量较高,足最适合的碳源,而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太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

8.学位论文 王瑞娟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相关参数和生理特性研究 2007

本论文以来自于不同国家的13株杏鲍菇菌株为供试菌株,首先对其亲缘关系远近进行评价,再从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菌株产量及栽培周期;菌株栽培性状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菌株筛选。再以筛选出来的优良菌株为供试菌株,研究适合其营养生理特性的培养料配方,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重要培养料生产参数。研究菌株温性并跟踪其菌丝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以此作为依据,设置与调控培养室环境条件参数并提出改进措施。跟踪杏鲍菇出菇过程,根据杏鲍菇不同栽培阶段对栽培环境的生理需求特性以及栽培生产经验,设置并调控栽培期间栽培室环境条件参数。实验数据分析表明: 1菌株亲缘关系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与子实体栽培性状表现把供试菌株分为5组亲合群。第1组:1号、2号、5号、6号、7号、8号、9号、11号、12号菌株;第2组:3号菌株;第3组:4号菌株;第4组:10号菌株;第5组:13号菌株。而酯酶同工酶试验把供试菌株分为6组。第1组:1号、2号菌株;第2组:5号、6号、7号、8号、9号、11号、12号菌株;第3组:3号菌株;第4组:4号菌株;第5组:10号菌株;第6组:13号菌株。

供试菌株栽培试验表明:5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0.59 cm/d),生长势强且菌丝洁白浓密;每瓶单产最高(145.36g);栽培周期短(52d);子实体各项指标表现优秀(子实体棒状、菌柄粗壮而长、菌盖深灰色、菌盖直径略大于菌柄直径、子实体形态优美且菇体硬),为适合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2培养料筛选试验表明:适宜5号菌株营养生理的基本培养料配方为:木屑35%,玉米芯35%,麸皮15%,玉米粉5%,米糠10%。在此配方上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生长势强,单瓶产量达到137.38g。培养料添加杏鲍菇菌糠试验表明:菌糠添加量为10%~15%对杏鲍菇菌丝生长以及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与对照不添加菌糠的配方相比,分别每瓶增产达12.40与10.56g。但是菌糠用量增加用量到25%,反而抑制杏鲍菇菌丝生长,降低产量。不同菌糠添加量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周期没有影响。培养料相关的重要参数正交试验表明:培养料含水量65%,pH值7.0、6.5,装料重每瓶710g、700g为最佳处理组合。 3 最适5号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强、菌丝洁白浓密。跟踪菌丝生长过程可以发现:培养第1~3d,瓶肩温度呈下降趋势;培养第4~10d,温度上升较快,由20℃上升至25℃;培养第11~18d为迅速升温期,温度最高可达

29~C;第19~28d,温度迅速下降,由28℃下降至22℃左右;培养第30~35d,温度趋于平缓稳定在22℃左右。由此可见:培养第11~26d,温度一直在较高的水平,最高可达29℃并持续1d左右。而菌丝培养期间培养室的室温始终控制在22℃左右。所以,以室温作为环境控制的指标并不能显示出栽培瓶内部的真实温度变化,室温与培养料的温度始终有一定的差别。这时,应采用辅助降温措施:接种后第10d起,培养料开始发热时,采用人工方式降温,如:在培养室顶部增添风扇,加大空气流通;安装制冷装置在温度最高阶段使用空调冷却降温等。杏鲍菇菌丝培养阶段最适环境因子设置参数:温度22℃,相对湿度63%,CO<,2>浓度3000mg/kg。

4 杏鲍菇栽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环境因子参数设定如下。第一阶段:菌丝快速恢复期(1~3d),温度18℃,相对湿度

97%~99%,CO<,2>浓度2000mg/kg。第二阶段:刺激原基形成期(4~8d),温度16℃,相对湿度95%(4~6d),89%(7~8d),CO<,2>浓度1800mg/kg。第三阶段:育菇期(9~15d),温度16℃,相对湿度设置采用干湿交替原则:85%(9d);90%(10~11d);

85%(12~13d);87%~89%(14~15d);90%(16~17d),CO<,2>浓度设置采用高低交替原则:1800mg/kg(9~10d);2000mg/kg~3500mg/kg,其中13d与14d为3500mg/kg(11~15d)。第四阶段:采菇期(16~17d),温度16℃,相对湿度90%,CO<,2>浓度1500mg/kg。

9.期刊论文 张亚丽.贾金川.范育明.赵书光.卢成苗 杏鲍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 -新农村(黑龙江)2010(5)

为了更好地推广并提升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文章就相关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10.期刊论文 唐利华.高君辉.郭倩.TANG Lihua.GAO Junhui.GUO Qian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中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研究

-食用菌学报2009,16(3)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瓶栽栽培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配方5(玉米芯32%,杂木屑35%,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是试验的最佳配方,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0.148 kg/瓶和52.2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瓶产量和菇体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0.989).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中国农业大学(zgnydx),授权号:ef476644-3e5a-426c-8691-9ea500dc5078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3日

篇六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篇七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视频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从栽培条件、培养、出菇、菌糠利用、能源消耗、发菌期、灭菌、商品率等方面分析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问题;对策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1]。因此,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杏鲍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实现不受地域、季节限制的全天候工厂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

1 栽培条件准备不足

由于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不够重视,存在以下失败的经验教训:①培养室、出菇室等清洁度低及忽视消毒。②用水的清洁度低。③栽培经验不足及解决方法不当。④通气方法不正确,设备运行不当。因此,要保持栽培室的清洁度,每次采收后应彻底地进行消毒;水源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消毒;通过栽培过程的细心记录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系统,促进室内空气的交换。

2 培养期间菌种污染

杏鲍菇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菌种污染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因此,在栽培中,应禁止使用长期保存和多次转管使用的菌种,注意菌种的更新换代、筛选,以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为实现成功栽培把好第一关;保持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达到相应的清洁度。

3 出菇期问题

由于杏鲍菇采用工厂化生产,只采1茬菇,产量集中在第1茬菇,因此出菇期的管理尤为重要。可能出现以下问题:①菇蕾发生数量多。原因是搔菌后的菌丝恢复生长后,湿度未降至80%~85%而造成的。②培养污染及发生畸形菇。原因是催蕾时湿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加湿用水污染;生育室内污染源的增加等。催蕾时应注意改善通气;此期间保持最适湿度80%;采收后进行彻底消毒。③子实体褐变。子实体褐变严重影响菇的品质。原因可能是生育时通气不良及湿度过大;生育室内污染源的增加。过湿时进行通风,防止子实体表面过湿;采收后进行彻底的消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