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蝎子的生活习性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1    阅读:

篇一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

  要养好蝎子,首先必须了解蝎子在野生状态下的活动规律和蝎子的生活习性,以便在人工养殖中尽量给蝎子创造野生条件下的一些环境(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得良好生态环境),使新的养殖户尽量少走弯路,尽快走向成功。因而,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就显得非常必要。

  1.蝎子的生活环境

  野生蝎子喜欢生活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既怕旱又怕水。野生蝎久旱不雨,就会钻到地下深处较湿润的地方,以吸取水分,但逢连日阴雨、穴内湿度过大,它往往会爬到高处石板底下躲藏。雨后,野外蝎子特别多,就是因为蝎子怕湿而出外透气的缘故。蝎子对声音有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噪音会使蝎子烦躁不安,发情、怀孕、产仔的蝎子特别喜欢安静的场所。蝎子对弱光性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蝎子喜清洁,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昧,会远远避开。

  2.蝎子的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的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蛰,翌年清明前后出蛰,全年蛰伏期在6个月左右。蝎子休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1)冬眠习性

  从立冬开始,蝎子的生命活动减弱,新陈代谢降低,慢慢进入越冬阶段。蝎子具有冬眠特性,从10月中下旬开始蛰伏冬眠,到翌年4月份起蛰,恢复生活活动。

  ①冬眠前准备

  蝎子的冬眠历时半年之久,所以在此之前需要作充分准备,以顺利越冬,提高起蛰成活率。冬眠准备包括营养准备和冬眠蝎巢准备。

  首先,冬眠之前要有充分的营养贮存,以供冬眠期间营养消耗。尽管冬眠期间各种代谢活动十分微弱,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消耗一定量的营养,天长日久,对营养的需求也并非很少。因此,只有靠冬眠开始前大量取食,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于体内,蓄积营养。所以,冬眠前1个多月,即9月份蜕皮以后,小蝎及成蝎均食欲旺盛,食量较大,在1个多月以内,很快长得较肥胖,体重迅速增加。

  其次,冬眠前要寻找一个安全的蛰伏地点。一般来说,蛰伏处温度最好是2~3℃,蝎窝土壤的湿度在11%~15%为宜。温度过高,超过8℃以上,则正好是许多真菌繁殖的适宜温区,如果再配上较高的土壤湿度,更助长微生物滋生繁衍,会给蝎子的越冬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蝎窝的湿度过高,显然会大大降低蝎子的耐寒性,影响冬眠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温度过低,如低于012甚至更低,则蝎子会受到冻害,往往造成死亡。

  寒冷的冬天,尤其在东北及华北等东亚钳蝎主产区,地面以下5厘米的温度都常低于零下10℃,蝎子的冬眠必须下到更深的土层。因此,蝎子常常在地下30cm处蛰伏,有的甚至下到70~80cm处蛰伏。

  ②冬眠

  冬眠完全是由于天气寒冷引起的蝎子的适应性反应。每当气温降到0℃以下,则生理机能减弱,代谢处于最低维持水平,直到翌年气温回升,蛰伏处温度达10℃以上时,再恢复正常。这段时间即为冬眠期。

  冬眠期间,蝎子的外部行为、活动完全停止,蛰伏于窝内,不吃不动,静静消耗着冬眠前贮存的大量营养,只有内部必要的代谢活动在最低水平维持。这种蛰伏“沉睡”,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也最迟钝,却极易由于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因为,此时蝎子的抵抗能力及防疫系统都是最差、最脆弱的。身体瘦弱、发育不良的蝎子的冬眠期是最危险的,因为其营养供应不足,即使基础代谢也不能长时间维持,虚弱的体况难以承受这种长期蛰伏,往往不能等到来年起蛰即已死亡。

  蝎子的冬眠习性是自然状态下长期适应选择形成的。在人为条件下,可以改变这种习性,打破冬眠。这为人工养蝎,加快其生长发育节奏提供了可能。

  (2)蝎子的活动特点

  蝎子的明显受季节影响,不同季节其活动各具特点,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的强烈影响。

  ①季节性活动特点

  蝎子的活动受季节影响很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活动特征。晚春至初夏,蛰伏的蝎子结束越冬,开始起蛰。当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蝎子慢慢从冬蛰室爬出,向上运动,并开始外出取食、晒太阳,以恢复身体机能。

  初夏至初秋,整个季节温度较高,蝎子的活动也最频繁,充满活力。在夏季,蝎子经常外出觅食,并出窝爬行、玩耍,在感觉温度较低时爬出来倒悬在石板下晒太阳。在此期间常常发生蝎群内个体之间打架、斗殴及相互残杀的现象。

  到了秋天,蝎子活动明显减弱,活力消失,行动迟缓,不爱动,且取食频率降低,在外面很少见到蝎类爬行。

  冬天来临,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蝎子的窝外活动即告停止,钻进蝎窝,把新陈代谢降到最低限度,并顺冬蛰通道爬入冬蛰室,开始冬眠。一直到来年晚春,才缓缓爬出地面。

  ②昼伏夜出特性

  在活动旺盛的季节,可观察到蝎子的昼伏夜出特陛。在白天,尽管蝎子的窝内可随温度变化而进行垂直运动,但往往并不经常爬出地面进行采食,除了晒太阳以外,不进行太多的活动。

  但是,到了夜间,在蝎窝附近的地面上到处爬满蝎子。它们在这时爬出来捕获昆虫作为食物,因为昆虫往往在夜间活动较少,比较容易获取,而蝎子也相对比较容易逃避天敌的袭击及人为的干扰。夜间活动一般到午夜前即告停止,因为这时气温已降低。

  ③温度与湿度对其活动的影响

  蝎子对温湿反应敏感,在同一季节中,随着温度及湿度变化,蝎子做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表现出强烈的趋温趋湿性。

  前面谈到,蝎子对温度的适宜范围为25~39℃,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生长发育。在其本能驱动下,蝎子随着对温度的感应,总是追寻适宜温度。

  夜间外出采食时,当地面温度降至适宜区以外,蝎子进窝,并迅速向下追寻更高的地温。当早上太阳出来时,地面温度升高,蝎子会很快爬至地面晒太阳。随着温度升高,当石板温度超过40℃时,蝎子则向窝内迁移[来源:

  另外,当夏季久旱无雨,地面高温干燥时,蝎子可下迁入地下深层,以寻找含水量较高的土层,或者干脆迁至附近的水沟边上,寻找场所做窝栖居。

  蝎子怕强光,常潜伏在阴暗的碎石、土穴、壁缝间,昼伏夜出。蝎子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2~3时返回窝穴内栖息。蝎子夜出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从傍晚到上半夜出穴活动,并与日落的迟早、气温的高低有关。一年中,5、6、8、9四个月午后7时蝎即出来活动,9~t0时回窝,一日活动2.5h左右;7月份午后8时才出来活动,11时回窝,活动时间最长,达3~4h;11、12月份出窝,回窝时间都提早,其中11月份提早到午后5时左右,一日活动时间仅2h左右。

  (3)种群关系特征

  蝎子喜欢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识群性,多在固定的窝穴结伴定居。在条件不适宜时,会成群结队外逃,寻找新居。蝎群长期生长在同一环境中,产生了许多相互关系,有互相合作关系,也有相互抑制关系。

  ①种群内的互利合作关系

  当种群密度较低时,蝎子都有其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时一切都处在和睦友好中。母蝎与仔蝎的关系:母蝎产下小蝎以后,这些小仔蝎都爬上母背,寻求保护。此时母蝎肩负起保护小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小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小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和保护,很少强行挣脱保护。

  蝎群内和睦关系:当密度适宜时,蝎群内能保持和睦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外出捕获食物时,也各自为阵,互不干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②种群内的相互抑制关系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行动空间、食物供应、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导致种群的自疏,即通过种群内的相互抑制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成一种新的平衡。

  蝎子的自疏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自相残杀、相互干扰、争夺食物和污染环境。

  自相残杀:

  蝎子具有较强的野性,能很容易地杀死同类。自相残杀往往表现为大蝎吃小蝎,强蝎吃弱蝎及病蝎,未蜕皮的蝎吃正在蜕皮的蝎。残杀往往发生在密度过高或者缺乏食物、水分时。即便是母蝎,也会吃掉自己生下来的仔蝎。

  相互干扰:

  这是一种被动的负影响,完全是密度过大造成的。一方面,蝎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互相影响,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又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迟缓。另一方面,母蝎在繁殖期间相互干扰,影响情绪,会使受精卵的形成及胚胎发育受阻,或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

  争夺食物:

  由于蝎群过大,造成食物紧缺。这样,在外出取食时,僧多粥少,往往发生斗殴、互相争夺现象,这样反而更加难以捕到食物,使争夺双方都不利,却让捕食目标趁机逃脱。有时为了争压食物,还会发生打斗致死的现象。

  污染环境:

  这是一种间接抑制反应。密度过大时,蝎子排出的粪便及吃剩的食物残体大量堆积于蝎窝内,还有死亡的个体,也都在蝎窝内腐烂发臭。肮脏的环境可以迅速滋生各种病菌,并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甚至毒气,污染蝎窝,影响蝎子生长发育。密度越大,污染越重,影响也就越大。

  蝎子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腹部的背面或卷起平放于身体的一侧,毒针尖端指向前方。受刺激后,尾刺迅速向后弹,呈刺物状态,毒针碰到实物便排出毒液。

  蝎子的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普遍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为蝎子与蝎子之间的相互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或刚蜕过皮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缺食、缺水。

  (2)相互干扰严重。

  (3)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争夺空间。

  (5)争夺配偶。

  蝎子除了上述习性外,还有以下特征:

  (1)胆小、怕惊扰,尤其是发情蝎、孕蝎和产蝎。

  (2)畏光。蝎子对强光呈负趋性,怕日光暴晒。

  (3)怕风。

  (4)怕水。

  (5)怕农药。少量乐果、敌敌畏就能使蝎子致死。

  在蝎子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求中,各因素的作用完全符合生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同等重要规律和同等不可替代规律”(即各因素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但水分、营养、光照和空气以及饲养场地的问题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篇二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理结构

【蝎子的生活习性】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蝎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人们长期开山采矿 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和 人为地大量捕捉,导致野生蝎子的 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 价格也在逐年上涨 。所以人工养蝎以成为必然的趋势,养殖蝎子的市场前景不用担心,关键是先掌握技术。

我国对养殖东亚钳蝎的最早探索起步于 50 年代。 70 年代后,山东省率先开展人工养蝎的课题科研,初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规律 80 年代以后,在山东、河南等野生蝎的主产区,出现了第一次人工养蝎热潮,但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养蝎技术,所以真正成功并坚持下来的为数甚少,此间一些倒卖蝎种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工养蝎业的发展,而且给蝎子养殖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90 年代以来,养蝎业又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养殖经验的日臻成熟,养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的养蝎业正在探索着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家科委已将《全蝎养殖综合加工及开发利用与推广》项目列入 “ 中国星火计划 ” ,规定家庭人工养蝎长期免征所得税。 并拔出专款作为重点工程予以推广,同时在中央及许多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的农业科技栏目等反复播送和大力宣传人工养蝎技术及养殖的经济价值。上海市政府已将人工养蝎纳入“ 4050 ”工程。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拔款宣传并推广人工养蝎的出发点是好的, 是 以农村增收为核心的富民政策,发展全蝎养殖,既可为国家赚取外汇,又可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下岗职工再就业都有好处。可每次中央台及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大力宣传人工养蝎的同时,都被很多倒卖蝎种、炒种的不法份子所利用;很多虚假广告夸大蝎子养殖的经济效益,利用广大农民急于脱贫致富、盲目从众的心理,加以高价回收、加盟等方式骗取人民利益!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工养蝎是一个虽投资小,但见效慢、技术要求高、养殖风险大的项目,而且人工养蝎目前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国家还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技术资料,目前的养殖技术都是一些养殖户自发研究的结果、这些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养殖户手中,所以没有掌握养蝎技术之前千万不要盲目投资、就算掌握了养殖技术后也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完善,才能真正走向成功!我有必要强调的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恒温养蝎技术一年只能繁殖 2 胎(一年三胎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实际生产中最多 2 年 5 胎),平均每胎产仔只能达到 30 只左右,成活率只能控制在 60—80% ,生长周期 10 个月左右。恒温养蝎是一项琐碎、操心、需要个人不断摸索、研究才能成功的投资项目。所以,想养殖蝎子的朋友如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各地考察、四处打听,还不如静下心来先学习一下蝎子养殖知识,在充分了解后,再做投资决定。

我会把自己已经掌握并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养殖技术分享给大家,我计划分十个部分(一、蝎子的生理结构;二、蝎子的生活习性;三、温度、湿度;四、饲料与饲养;五、育种技术;

六、繁育技术;七、蜕皮技术;八、蝎房与蝎窝;九、疾病预防;十、成品加工),由于我的拍摄技术和语言组织能力不佳,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或其它资料,但在讲解过程中一些资料上不正确的内容,我会给予指正。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随时把想到的都讲出来,有些杂乱无章,有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大家提出,共同交流!

第一节:蝎子的生理结构

概述: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属 节肢动物 门 蛛形纲 蝎目钳蝎科。全世界约有 600 多种,我国有十余种之多。常用以入药的为 东亚钳蝎 ,东亚钳蝎又名远东蝎,属世界著名的蝎种类,是家庭养殖最普遍的良种蝎。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中以 山东 、 河北 、

河南 等省分布较多。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除药用外, 蝎子体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是一种滋补的佳品,已经 作为一大名菜进了酒店(其实在清代满汉全席上就有道菜叫蝎子碟,就是每人一只油炸蝎子,我对蝎子的吃法稍有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交流)。以下主要介绍东亚钳蝎的生理结构,蝎子的生活习性都是由它特有的生理构造决定的,所以只有充分掌握了蝎子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后,才能更好的养殖蝎子。

一、 体态特征: 蝎子外形好似琵琶,身体分节明显,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 4 ~ 6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

知识点:

1 、 蝎子品种 :目前养殖的蝎子都是东亚钳蝎,药典规定: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也就是说,只有东亚钳蝎才能用做药材,有些公司称自己的蝎子是 ** 几号, ** 药蝎等,这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自己起名字,其实都是东亚钳蝎。传统的中药全蝎,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因为这三个地方蝎子的品质最好。

2 、 黑货与黄货的区别:

( 1 )黑货: 蝎子背部、 后腹部(有些资料上也称为尾巴,在以后的讲解中,我会尽量把我知道的各种不同称谓都用括号罗列出来)的第五节 和毒针部呈黑色,药用价值较高。 沂蒙山全蝎(药名: 东全蝎),主要产于山东沂蒙山 区 。体深褐色略呈黑色,体形较长、大、肚满、背色黑、腹青褐色,,产仔多,公蝎繁殖能力较强,母性较差,药性一般。 河南伏牛山全蝎(药名: 会全蝎又称天蝎),仅产于河南南阳伏牛山脉腹地,体型中等,身较短,深褐色,产仔较早较多,会全蝎入药质量上乘。以前纯会全蝎作为药材佳品只在“四大药市” (河北 安国 、河南 禹州 、 安徽亳州 、 江西 樟树 )之一的禹州药材市场上才有,现在人工养殖多是以沂蒙山公蝎做父系,以伏牛山母蝎做母系,实行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育种。

( 2 )黄货 : 蝎子通身颜色淡黄,主要产于甘肃、宁夏地区,价格比黑货稍低。具体药蝎的各种加工方法,我们放到最后详细讲解。

3 、 雌雄蝎子的区别 :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性情:雄蝎行动迅速、性情粗暴; ; 雌蝎行动迟缓、性情温顺。

( 2 )体长:雄蝎体长大多在 5 厘米以内; ; 雌蝎体长大多在 5 厘米以上。

( 3 )体宽:雄蝎体宽 1 厘米内,脊背窄;雌蝎体宽 1 厘米上,脊背宽。

( 4 )钳夹:雄蝎的钳夹粗短肥大,雌蝎的钳夹细长瘦小。

( 5 )尾巴:同龄蝎子相比雄蝎的尾巴都比雌蝎的尾巴粗。

( 6 )胸板: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 7 )栉状齿:雄蝎的栉状齿数为 21 个,雌蝎的栉状齿数为 19 个。

( 8 )生殖厣:雄蝎的生殖厣较硬,雌蝎的生殖厣较软。

二、 身体结构:蝎子的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后腹部俗称尾巴。

(一)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梯形,背部表面有坚硬的背甲, 头顶部(眼丘)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蝎子的嘴位于腹面最前端。

1、 螯肢(也叫上腭俗称口钳):即蝎子的第一对附肢,长在嘴的上方两侧,呈三角形,上面有锯齿,形状如同剪刀,是帮助吃食用的。

蝎子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但蝎子又是食肉动物,所以蝎子只能吃无脊椎类体软多汁的动物(饲料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详细讲解)。蝎子吃食物的时候先用钳夹夹住虫子,然后用毒针刺虫子,等毒液将虫子麻痹到没有反抗能力后,用钳夹把虫子送到嘴边,通过唾液腺会分泌出一种消化酶(唾液)涂到虫子的身体表面,消化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动物的体表溶解成浆糊状,然后蝎子通过上腭的搅拌、撕扯将食物吸食。

2 、 角须(也叫触肢俗称钳夹):蝎子的第二对附肢,长而粗,形似螃蟹的钳夹,叫做角须,有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 , 相当于人手的作用 。 蝎子在交配时,钳夹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蜕皮口:蝎子从嘴到生殖孔之间的垂直夹缝称为 蝎蜕口 (蜕皮口),各龄蝎子都从此处开始蜕皮。 (蝎子的蜕皮将作为一个独立环节详细讲解)

4 、 中眼、侧眼:蝎子头背部(眼丘)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退化了的侧眼( 见图 ) 。蝎子的视觉迟钝,视力较差,但能分辨出光线的强弱,畏惧强光。【蝎子的生活习性】

知识点: 蝎子只能看到 10 厘米左右的距离(试验中在蝎子前方 10 厘米的地方设置障碍物,蝎子根本不会发现)。由于蝎子的视力很差,觅食主要是靠灵敏的嗅觉与触觉。野生蝎子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为保护自己,有昼伏夜出的特性 (野生蝎子多在日落后晚 8 点到 12 点出来活动,早上 1 点左右回窝,多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间出来,有风或下雨时很少活动) 。蝎子的捕、蜕皮、交配、分娩等重要活动也都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所以蝎窝的建造要科学合理。具体的注意事项在讲蝎房蝎窝时再详细阐述。

5 、步足:东亚全蝎的八条腿,在动物学上称为四对步足(很多人习惯上把沂蒙山全蝎称为十足全蝎,实际上只有四对步足,是把两条钳夹也算上了)。蝎子的腿上有很多像汗毛一样的毛刺称为听毛,蝎子没有耳朵,听毛起到听觉的作用。

知识点

1 、蝎子吃不吃死的虫子?

蝎子因其视力差,难以发现静止不动的食物,故民间有“蝎了吃活食”的说法, 很多资料上也都说蝎子不吃死的虫子,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蝎子在饥饿状态下也会通过嗅觉发现并吃掉死虫子,但主要靠捕食正在活动的虫子为食。因为蝎子的眼镜视力很差,也没有耳朵,蝎子只能通过腿上的听毛敏锐的感觉到周围的声响震动,从而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所以说蝎子多数情况下只能发现正在活动虫子并将其捕食。

篇三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

蝎子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 、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 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 (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 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 等省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 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 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 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 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 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 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 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前腹 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 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 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 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 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 ,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 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30~38℃之间产 仔。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 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 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 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 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 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 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 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 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 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 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 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 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 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 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 后出蛰,11月上

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 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 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 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 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 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 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 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 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 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 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 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 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 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 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 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 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 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 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 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 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 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 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 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 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 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 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 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 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 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 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 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 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 求偶行为可持续数

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 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 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 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 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 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 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 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 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 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 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 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 活。 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 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 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 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 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 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 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 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 。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 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 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 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 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 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 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 【蝎子的生活习性】 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 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 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 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 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 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 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 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 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 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 分升高和干燥。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 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

境中 。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 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 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 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 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 。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 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 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 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 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 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 ,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 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 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 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 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 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 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 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 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 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 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 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 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 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 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 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 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 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 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 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 代中期以后,除少量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 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 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 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 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 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

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 ,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 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 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 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 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 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 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 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 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 ”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 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 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 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 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 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 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 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 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 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 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 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 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 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 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 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 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 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姆指和 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 ,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 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 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 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 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 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 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

篇四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蝎子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的江苏、福建、台湾等地。栖息于山坡石砾中、落叶下、坡地缝隙、树皮内以及墙缝、土穴、荒地阴暗处。喜欢在潮湿的场地活动,在干燥的窝穴内栖息。胆小易惊,怕强光,昼伏夜出。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夜间外出寻食、饮水以及交配。视力很差。以活动的小动物为食。具有极强的耐饥能力,可饥饿7O~80天而不死。蝎子是卵胎生动物,雌性一般在6~8月间产下初生仔蝎,当年只能完成一次蜕皮,第二年完成第二次蜕皮,进入二龄,第三年完成第三次蜕皮,进入三龄,三龄蝎达到性成熟阶段。每年产仔一次,每次30只左右。寿命可达10年以上。 蝎子场室的建造主要考虑既要符合蝎的生活习性和主长繁殖的条件,又要便于饲养管理。一般为中小型圈养场与养室,具有设备简单,实用,投资少,对家庭养殖户比较适用的特点。可先打好地基和墙基,然后起房墙,长宽根据条件而定,前后两墙高2米,左右山墙(人字墙)最高处2.6米。东侧山墙开一小门,西侧墙和前面墙各开小窗一个,上设活动纱窗,晚间开启,供点灯诱虫。房内顺门框两侧砌40厘米高单砖小隔墙两道,中间为人行道,两侧为两个养区,养区四壁上端镶砌防逃玻璃条,养区内叠置栖息垛体若干个,垛高一般70~80厘米,用空心砖、洋瓦、土坯等叠成,坯块之间的四角和中心用风化土、碎瓦片等衬垫,留出竖的和横向的缝隙。垛体与垛体之间应留开7~10厘米间距,似便蝎子出入缝隙活动和避免追逐残杀现象产生。在蝎房四周需开挖护房水沟,内沿成缓坡,外沿陡峭,镶上光滑玻璃。水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一般每立方米垛体的养殖量以0.6~1千克左右为宜,并需要有1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立体饲养坑或深度不深的饲养池,可用面积计算,1平方米蝎池可投放成蝎500只左右,【蝎子的生活习性】

五、六龄大蝎1000~2000只,三、四龄中蝎3000~4000只。

蝎子要求活动场所稍偏于潮湿,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栖息的窝穴宜稍偏于干燥,相对湿度以15%~18%为宜。休眠期间窝穴的湿度以10%~12%为宜。温度对蝎子的生活影响极大,它的交配、产仔、生长、发育以及休眠均需适宜的温度。它在10℃以下休眠,休眠期间从0~7℃较好。温差不要波动大大,如果经常在-5~12℃之间波动,就容易死亡。在生长期间,如果气温低于20℃,就会延长雌性体内孵化期和停止交配。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0~39℃之间,温度在28~39℃生长发育最快,产仔、交配大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

蝎子最爱吃的是动物性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蜈蚣、蚯蚓、肉粉、鱼粉、蛙、鸟、兽等。用地鳖虫喂蝎,生长发育很好,可作为主要饲料,最好用同龄地鳖虫喂同龄蝎子,平均每只成年蝎子投给30毫克地鳖虫,一次吃饱后可以6天不喂,1立方米地方养的蝎子,配养2立方米地方养的地鳖虫作饲料,即可满足要求。所以在饲养蝎子时,最好同时也养地鳖虫或蝇蛆、蚯蚓等,以便综合利用。此外,乳、油(羊油、牛油、猪油)、蛋等营养丰富,

适口性也好,在组合植物住饲料时是重要成分。植物性饲料主要有谷物类,糠麸类、草质类。这些饲料如果不经处理,单一投放,一般不吃,吃了也不消化,必须进行蒸炒,磨细,再配以适当肉末、鱼粉、油、乳之类,拌和均匀,置于食盘上饲喂,但采食量不大。饲料不要直接撒入活动场地或栖息垛体上,要用食盘放饲料,水盘供水。食盘用边高1厘米的浅盘,水盘内放些人造海绵或石子作为垫衬,供蝎子停附吸水。

蝎子养殖|蝎子养殖技术|蝎子养殖基地|蝎子养殖前景|陕西华润蝎子养殖

蝎子也叫全蝎、全虫、钳蝎。蝎子体内含有全蝎毒素,药用价值很高,具有熄风镇痉、祛风通络、攻毒的效用。医药部门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较高,单靠野生的蝎子不能满足需要。蝎子是肉食动物,昼伏夜出,对温度不很敏感,适应性较强。人工养殖蝎子,设备简单,饲料来源广泛,投资少,收益多,是广大农户致富的好门路。

一、建好池子

重要声明:西安华润养殖场在西安火车站从来没有举牌接客的,专车接送的,也没有任何分厂,请来客注意提高防范意识,乘坐公交车或打出租车均可,随时电话咨询。华润养殖

西安华润养殖场

电话:029-85659513

手机:15891743565 13152415399 15249221987 15529403536

QQ:1677941522

邮箱:972806705@qq.com

网址:

地址及乘车路线:西安市火车站出站口西侧乘600路区间公交车到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长安区)下车进村150米即到

最好在不住人的房子或空棚子里建池。蝎池用砖砌成,池子长宽不限,高度为80厘米。池子砌好后,再用水泥抹光滑。最好再在蝎池四周内粘贴上塑料布或玻璃,以预防蝎子逃跑。池底部要垫6厘米左右的沙土,砸结实。池内铺瓦,将瓦片一横一竖摆放,以供蝎子栖息。

二、蝎子的饲料及其饲喂

蝎子喜欢吃多汁体软的昆虫。如蚊、蝇、螳螂、蚂蚱和蜘蛛、蚯蚓等动物,也喜欢吃碱土和麦麸等物。蝎子的动物性饲料可用灯光诱捕,在蝎房顶上挖一个直径为25厘米的洞,在洞口上方吊荧光灯或黑光灯,灯下配备漏斗,傍晚开灯,引诱昆虫掉进蝎房,供蝎子捕食。此外,还可以饲养土元、蟋蟀和培育肉蛆来喂蝎。如果诱捕和饲养的昆虫不能满足蝎子食用,可适当喂些新鲜的、无污染的动物肉。把肉剁成肉馅,然后用小塑料布将肉馅包成许多小包,比较均匀地投入池子里。投食次数多少以温度高低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5℃以下,6天~7天喂一次;温度在20℃~30℃,3天~5天喂一次。每次投料不宜过多,太多容易变质造成污染,产生病菌;太少易造成蝎子不够吃而相互残杀致死。投食时间以下午5时~6时为宜。

三、饲养管理

1.保持适当温度 温度低于15℃,蝎子处于冬眠状态,停止或放慢生长;温度高于40℃,蝎子拼命外窜,以至死亡。因此,温度保持在25℃~30℃为蝎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

2.控制好湿度 蝎子喜干燥,怕潮湿。最佳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5%~50%。沙土的含水量在15%~20%之间,以沙土不干不湿,人不感到蝎室气闷为宜。要特别注意的是沙土不宜过于潮湿,否则蝎子会生粉螨虫病,导致死亡。

3.供足饮水 养蝎成功与否在于饮水。如果供水缺乏,蝎子过于干燥会造成相互残杀死亡。因此,每天可用海绵吸足清水或冷水放入蝎池中。每隔3天~5天可在蝎子饮水中加入一种抗菌素类药物(土霉素、磺胺等),每片药对4千克左右冷开水,调匀后吸到海绵上,放入蝎池即可。

4.雌雄配备 一般雌雄比例为2∶1,交配后要立即分开饲养;孕蝎可组合饲养,以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孕蝎在交配后40天左右即开始产仔,产仔时要放在玻璃瓶或盒内单独饲养。产后40天,仔蝎应全离母蝎。

四、蝎病防治

1.黑肚病 表现为肚子发黑肿大,严重时用手挤压会有黑色黏液流出。防治:保持食物、饮水清洁;用食母生1克,红霉素0.5克,拌糖类食物500克,喂至病愈止。

2.蝎虱病 症状是蝎体上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隆起,蝎子生长停滞。治疗:可用土霉素0.5克拌食物500克,喂至病愈止。还可用长效磺胺1.5克拌食物1000克,连喂一周左右。

【蝎子的生活习性】

3.拖尾病 症状是躯体光泽明亮,肢体功能降低或丧失,尾部下拖,活动缓慢,爬行艰难或伏地不动。治疗:停喂食料3天~5天,然后用大黄苏打3克、麸皮50克、水60克拌喂至病愈。

五、蝎子的收获和加工

人工饲养蝎子,每年收获一次,最好在秋季捕捉收获。捕捉之前,向蝎子房里喷些白酒即可,蝎子闻到酒味后,就会往外逃,这时用筷子夹取,放到瓷瓶或光滑的盆里,然后倒入缸内。

用清水浸泡4小时,待蝎子吐出泥土后,捞出放入锅里,加少量食盐煮沸1小时,待蝎子脊背呈黄褐色捞出,阴干后即可出售

蝎子入药叫全虫全蝎,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制用,在著名的古籍《诗经》、《开宝本草》以及《本草纲目》等许多医学专著中均有详细记载。

蝎子的药用价值很高,用蝎子配成的中成药处方多达百种以上,蝎子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如蝎子可治疗脉管炎,血泪栓闭塞,三叉神经痛,抗癌解毒散结,祛风镇惊,口眼歪斜,破伤风,半身不遂,抽搐,偏头疼,肺结核,防癌,抗癌,对肝癌,食道癌,恶性肿瘤性病毒疮都有一定疗效。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处,蝎子还可以制成滋补品,蝎子酒类,蝎子宴等。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蝎子作为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保健品,蝎子酒等相继问世。此外随着医学的发展,蝎子毒的作用也被人们广泛认识,蝎子毒比黄金还贵。因此,蝎子毒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蝎子本身。 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的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群种的数量急剧减少,致使价格攀升,供求矛盾冲突。

蝎子作为名贵药材,需求量很大,据统计,蝎子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30%,因此人工养殖蝎子便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

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市场日趋繁荣,而且由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重新依赖,以用中成药研制的巨大发展,名贵中药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清水蝎市场价每公斤680元左右。

目前,家庭人工养殖蝎子免征税收。人工养蝎子的技术难度不大、对场地气候要求不高。一般人通过短期学习很快就能掌握,更不用担心销路,是比较保险的家庭事业。

人工养蝎子男女老幼都能干,业余时间即可,而且较之其他家庭付业投入的成本要低,经济效益要高。人工养蝎子占地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蝎子食量很小。蝎子的饲料如黄粉虫等也可人工养殖。

家庭养蝎子,从经济效益上看是很合算的。由于蝎子繁殖较快,每胎产有30-60只,所以蝎子的出售率可逐年增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假如每平方米投种2000条,则到第2年就可繁殖20万条左右,折干品5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680元左右,最少也可以收入3.5万元左右。利用业余时间养蝎子,一个人可以管理50平方米空间的蝎子,每年入可达几十万元以上。

蝎子不仅繁衍快,而且生命力很强,轻易不会生病。由于蝎子吃得少,排粪量也不大,而且无恶臭味,半个月时间清理一次便可,也不会污染环境。目前人们对蝎子的药用价值越来越重视,正是人工养蝎子的最主要动力之一,蝎子的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大型种蝎子场及个体户数量不断增加,人工养蝎子提毒已成为人们致富的好门路,蝎子作为重要的药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科学的开发利用,抓住养殖蝎子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蝎子养殖及系列产品,对增加农民收入及城市下岗人员的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怎样进行常温养殖蝎子 常温条件是指在自然温度下,模仿蝎子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建造成既符合蝎子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繁殖条件,又方便于饲养管理的设施或场地。根据养殖设施或场地的人小,大体上又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3 种养殖规模。各种规模的养殖设施(养殖室、场)虽然场地建造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结构和

布局上是大同小异的。现将几种常见的常温养殖设施介绍如下:

步骤/方法 1. 1 .盆(缸、罐)养 这是一种采用小容器进行小规模简易养殖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适合于室内养殖。

可选用内壁光滑(以防止蝎子逃逸)的瓦盆、塑料盆和普通水缸等,容积大小不限,在容器底部铺垫一层 5 ~ 10 厘米厚的风化土或壤土并砸实,上覆沙子,再在沙层上叠放一些瓦片、空心砖或小木板等,作为蝎子栖息活动的垛体。垒成垛体的瓦片等要一片一片地叠起,最好叠成宝塔形,片与片之间的四角可用水泥浆或黄泥粘接住,以增加蝎子栖息的空隙。垛体距容器的内壁约 6 厘米,垛体上放供水用的海绵盆(缸、罐)养法最好不要用向容器内洒水的办法来调节湿度。因为气温高时,如果洒水多,会造成容器内的闷热潮湿,对蝎子的生活是不利的;而洒水过少,水分不够挥发时,又会导致容器内的闷热干燥,对蝎子的生活也是有害的。目前调节湿度较好的办法是向容器内投放一些含水量多、带粗根的青草或带嫩枝的大片树叶,这些草或树叶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挥发水分,以满足蝎子对湿度的要求;气温过高时,还可供蝎子爬伏到上面降温。青草或树叶既要尽量多投放,又要注意保留一定空间,以防止蝎子借青草或树叶为梯架逃逸。气温高时,要及时更换干枯或发霉的青草、树叶。为防止蝎子外逃,最好在盆(缸、罐)口覆盖铁纱网或尼龙罩。

一般每只普通面盆可养蝎 60 ~ 100 条;口径 60 厘米左右的浅缸,可养蝎 300 多条;每个罐头瓶可养种蝎 1 条,或养仔蝎 10 ~ 50 条、中蝎 2 ~ 5 条。这样不仅密度合理,而且还可解决互相残杀的问题。盆(缸、罐)养比较适宜少量初养或专养幼蝎、种蝎、孕蝎,也可进行小型科学实验用。

2. 2 .箱养 可选用未盛放过化学药品的废旧包装箱,大小不限,靠木箱一侧修筑窝穴,箱口内壁围一圈防逃玻璃条或塑料薄膜,上覆纱盖或带孔的可活动木盖。箱内的蝎窝可用土坯堆砌成蜂巢状,供蝎子栖息,堆砌的土

篇五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成长过程

篇六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

蝎子

蝎子生活习性:1蝎子怕水、怕风、怕火、怕震响、怕强光、怕农药、怕化肥、怕汽油、怕油漆、怕生石灰等。

2蝎子喜阴暗、喜安静、喜温暖、喜清洁、喜群居。在交配、怀孕、产崽时,蝎子特别喜欢安静场所。

3蝎子性喜群居,昼伏夜出,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及识群性。白天躲在石下、土缝中等固定的窝内,结伴定居,夜间外出觅食、饮水及交配。晚上7点至凌晨1点最活跃,凌晨3点左右回窝栖息。

4蝎子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在-5~39℃均能生存。冬眠温度0~10℃,最适宜的冬眠温度为5℃左右。生长发育温度25~39℃,交配及产崽在35~38℃最为适宜。超过40℃容易造成体内脱水死亡。昼夜温差波动不得大于8℃。由于蝎子有变温特性,可以说它是一种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才能正常成长的特种动物。 5大气湿度67%~75%。养土湿度10%~20%,低于5%则生长发育停止,超过21%则养土成稀泥, 易导致蝎子爬行困难死亡。适宜湿度的简易测定方法: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一般来说活动场所要偏湿一些,栖息巢穴要干燥一些

6因蝎子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大自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生长发育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6~9月份气温30~38℃时是其最活跃的时候,生长发育加快,并进行交配、产崽,食量也最大。温度超过40℃时,体内水分被蒸发,若不能及时降温和补充水分,则易脱水而死。25℃以下活动减少,饮食亦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12℃以下入蛰休眠,不吃不动;-10℃以下会被冻死。

7湿度对蝎子生存的影响也很大。久旱无雨天气干燥时,蝎子会钻入地下寻找湿润有水处,天气越旱钻得越深;若逢阴雨天气,地上积水潮湿时,蝎子因怕明水则会钻出地面爬到石头上或贴在石片下等高处避水。故雨后捕捉野生蝎子容易,天旱无雨时捉蝎子难。

认识蝎子:

蝎子的外部特征:

( l )头胸部 头胸部又称前体,较短。头与胸愈合,前窄后宽呈梯形,背面有坚硬的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并有数条纵脊。近中央处的眼丘上有 1 对中眼,两前侧角各有排成一斜列的 3 个单眼。蝎子的头胸部由 6 节组成,故有 6 对附肢: 1 对鳌肢、 1 对触肢、 4 对步足。鳌肢(图 2 )亦称口钳,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有助食作用。触肢(图 2 )又称钳肢、脚须,由基节、转节、腿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和可动指作捕取食物和感触之用)组成。4 对步足生于两侧,为行动器官。步足分 7 节:分别是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其末端有2爪和1距。步足的后一对均比前1对长,即第1对最短,第4对最长。 4 对步足的基节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鳌肢、触肢的基

节和第1~2 对步足基节的额叶包围成口前腔的底部。第 3~4 对步足的基节间有一略呈五角形的胸板(图 3 )。

( 2 )前腹部 前腹部又称中体,较宽,由 7 节组成。背板中部有3条纵脊第。

第一节腹面有2片半圆形的生殖(生殖腔盖),下面为生殖厣。第 2 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栉板,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栉板有齿,一般为 19 或 21 个(雌性为 19 个,雄性 21 个)。第 3 ~ 7 体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因而腹部可舒张或缩小。第 3 ~6 节腹面的左右各有 1 个圆形书肺孔,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第 7 节呈梯形,前宽后窄,连接后腹部(图 3 )。

( 3 )后腹部 后腹部又称末体或尾部,细长如尾状,呈橙色,由5节组成,能向上和左右卷曲,但不能向下弯曲,各节背面有中沟,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第5节最长,深褐色,其腹面后缘节间膜上有一开口,为肛门。第5节后为一袋状的尾节,内有1对白色的毒腺,尾节最后方为一尖锐毒针(图4),毒针近末端靠近上部两侧各有1个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管相通,能释放毒液,有麻醉动物和毒死动物的作用,是御敌自卫和攻击对方的武器。

内部特征:

【蝎子的生活习性】

(1)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四周皆被消化腺的盲囊所包围。生殖器官的开口(生殖孔)位于前腹部第1节的腹面,外有生殖厣覆盖。

雄蟹生殖系统由精巢1对呈梯形管状。精巢形成的精子通过输精管通入膨大的贮精囊,再通入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有一个与生殖腔相通的小附属腺,精荚腺中有时可见到雄形的精荚。与贮精囊相连的一个盲囊也是附属腺(图6)。

雄蟹生殖系统卵巢位呈梯形网状,由3跟纵管和5对横管相连而成,其周围有圆形的卵。卵巢前方两侧由短输卵管通入膨大的那精囊,然后汇合到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图7)

(2)消化系统 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食道下方有团葡萄状的唾液腺,蝎子进食时,唾液腺能分泌消化液,并将其吐出体外,再体外将食物消化成肉糊状,而后吮吸入前肠。中肠位于前腹部中央,肠壁的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促进食物分解。中肠是蝎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后肠位于后腹部中央,是食物蚕渣排除体外的通道。

蝎子前腹内部,有一串串褐色葡萄状腺体,这是储存营养的盲囊。盲囊的大小不固定,它与发育程度有关:蜕皮前蝎子肥胖时,盲囊就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转化,盲囊就瘦小得多;孕蟹在卵子发育阶段盲囊占去绝大部分空间,而临产前则收缩得很小。

( 3 )呼吸系统 呼吸主要靠书肺进行,书肺位于第 3~6 腹节的书肺孔下面,每节 1 对,共 4 对。书肺具有一个坚韧的囊,它是由腹壁内陷褶皱重叠形成的。书肺孔是蝎体交换空气的通道。通过肌肉的舒张和收缩,书肺吸人外界新鲜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书肺中的微血管进人心脏,供应全身,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 4 )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比较发达。在蝎子的前腹部背板下面,可见到 1 条乳白色管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蝎子的心脏共分 8 室,每室有 1 对心孔,前后各通出一条大动脉。血液无色,在体腔内流动,由于心脏的不断跳动和前腹部的胀缩,血液循环不止。血液在输送氧气的同时,还传送各种酶和激素,对蝎子的机体起调节作用。

( 5 )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组成。马氏管细长壁薄,开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其游离端闭合,浸浴在血液中,可从血液中吸收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人后肠,混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 6 )神经系统 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较为简单。脑

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形,位于食道的背面,分支到触肢和步足。咽下神经节由 1 对粗而短的围咽神经与脑神经节相连。腹神经索呈索状,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纵神经,具有 7 个腹神经节。中枢神经还有许多分支,分别到达眼、栉板、附肢和生殖厣等处,纵贯个身,支配蝎子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

( 7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眼、触毛、栉齿突。蝎子有一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迫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以附肢表面最多。腹部各体节相接处的凹陷裂缝上都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灵敏的感觉器。因此,蝎子对噪音、震动都有感觉。蝎子的栉板富含丰富的末梢神经,有触觉、识别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雌雄的区别:

(1)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4一4.5厘米,体宽0.7-1厘米,雌蝎体长5-6厘米,、体宽1一1.5厘米。

(2)触肢的钳不同。雄 蝎触肢的钳比较粗短,而雌蝎的则比较细长。

(3)触肢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为2:1;雌蝎为2.5:1。

(4)触肢可动指基部不同。雄蝎该部位的内缘有明显隆起,雌蝎无明显隆起。

(5)躯干宽度-rJ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之比不到2,雌蝎的则超过2.5。

(6)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则比较宽。

(7)生殖庵软硬程度不同。雄蝎的较硬,雌蝎的则比较软。

(8)栉状器的齿数不同。雄蝎一般为21个,雌蝎则为19个。

蝎子的生殖:

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蝎约在4个月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

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蝎子的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蝎子的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

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的种内竞争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严重缺食缺水。 ② 相互干扰严重。 ③ 温、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④ 争夺空间。 ⑤ 争夺配偶。只要搞清楚以上诱因,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