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桂鱼的养殖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1    阅读:

篇一 桂鱼的养殖
鳜鱼的养殖技术

  鳜鱼指鳜属的几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鳜鱼科。鳜鱼属种比较多,有大眼鳜、翘嘴鳜、石鳜、斑鳜、暗鳜、波纹鳜等。最常见的是大眼鳜(如图3-2)和翘嘴鳜(如图3-3),它们的主要区别在眼的大小。大眼鳜眼大,占头长的1/4,因此又称睁眼鳜;翘嘴鳜眼小,占头长的1/6,因此又称细眼鳜。此外,翘嘴鳜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呈菱形,似鳊鱼。而大眼鳜背部不隆起,身体较长,呈梭形,似鲤鱼。由在同等条件下,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多(但两种鱼在苗种阶段内的生长速度相差无几),因此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翘嘴鳜。

  翘嘴鳜俗称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鳜鱼是著名的席上佳肴,刺少,味美,营养丰富,驰名中外,被誉为“淡水石斑冶。我国唐代诗人张志和曾经在诗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冶可见鳜鱼早为人们所喜爱。鳜鱼以往没有专门饲养,主要是由饲料问题,因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只吃活鱼虾,饵料来源较困难,但由鳜鱼乃群众之喜好,加之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因此近20年来各地都开展了鳜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

  一、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鳜鱼属底层鱼类,广泛分布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域。通常生活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等较洁净的水体中,尤以水草繁茂的河段、湖泊数量较多。冬季水温低7益时,栖息在深水处。春季水温回升后,鳜鱼逐渐游向浅水区觅食。池塘养殖中,夏、秋季鳜鱼常隐藏在池边水草下面。早春和晚秋鳜鱼在池塘边挖去浮泥形成较浅的洞穴,隐藏其中。

  2.食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当幼鱼刚孵出后不久,就能吞食其他鱼苗,因此目前南方一带常用人工繁殖的家鱼苗喂鳜鱼苗,效果很好。鳜鱼长到4~5cm时,即转为以小虾类为主要饵料,体长10cm以上时,则以食小型鱼类为主,有时同种间也相互残食。鳜鱼有一球形的胃,壁很厚,能随食量增加而膨大。鳜鱼捕鱼,系借助感觉器官逐渐游向捕获物,然后短距离猛扑而吞食。鳜鱼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野杂小鱼或家养鱼种。也可投放一些鲫鱼、罗非鱼等让其繁殖小鱼,供鳜鱼吞食。总之,选养鳜鱼,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饵料鱼,并根据饵料量来确定放养量。

  3.生长

  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可长到50~100g;第二年即可达500g,第三年达1~1.5kg。从第四年起,增长速度显著减慢。因此,人工饲养鳜鱼以2~3龄为好。目前,常采用早繁苗,当年即养到500g左右上市。

  4.繁殖习性

  鳜鱼的繁殖季节为4—8月,长江流域为5月中旬至7月初,北方较迟,广东、广西和海南省进入4月就可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0~32益,最适水温为25~28益。天然水域的鳜鱼亲鱼有集群现象,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水流的湖泊、河道入口处,是其理想的产卵场所。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活动可延续3~6小时,个别亲鱼间断产卵时间长达24小时。

  在天然水域中,雄鳜1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为15.6cm,体重80g左右;雌鱼2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在31.0cm左右,体重160~250g,性腺重20g以上。怀卵量一般为3万~60万粒之间,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而相对怀卵量与体长无明显关系。卵呈浮性,具有较大的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而在静水环境中则往往沉水底。其卵径1.2~1.4mm,受精卵孵化温度为20~32益,最适温度为25~30益,较低水温范围内(21~25益)孵化时间要长,受精卵经43~62小时胚体才能孵出。鳜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即主动摄食,因此必须及时投喂饵料,否则将互相吞食。

  二、鳜鱼人工繁殖

  1.亲鱼的采运和培育

  目前,亲鱼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冬季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来自池塘养殖。繁殖季节来临前,从天然水域捕获直接用生产的,其催产成功率很低,最好在鳜鱼越冬前捕捉,延长其强化培育时间,可提高繁殖效果。从天然水域捕捞亲鱼,可用单层尼龙刺网、三角抄网等工具。捕捞的亲鱼应逐尾进行选择,要求体质健壮、形体标准、无病无伤,尽量选用个体大、2~3龄、体重1~2kg的为好,以确保繁殖效果。若条件限制,体重在0.5kg以上的雄鱼、0.75kg以上的雌鱼亦可进行人工繁殖。

  亲鱼运输有水运和干运两种。水运方法是在车或船上设置帆布袋、桶等容器,容器内装上一半水,每只袋(桶)可运亲鱼5~10尾(视容器大小而定)。运输中应经常添换新水,防止亲鱼因缺氧死亡。如果能用胶皮氧气袋或活水车运输更好。干法运输只适用短距离运送,可用竹箩、鱼夹加湿水草包裹或用湿毛巾包裹亲鱼,途中视距离远近也应经常淋洒清水。

  无论是天然捕捞还是养殖的亲鱼,繁殖前都应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池宜用1.5~3亩的土池,水深在1.5m左右。培育期间应投喂麦穗鱼、虾、鳑鲏、鲤、鲫等鱼种,饵料鱼投放要适时、足量。每天定时冲换水,以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经40~60天的培育,即可进行配对催产。如条件允许,能结合对亲鱼池进行降水增温、注水保温、流水刺激的生态催熟办法,或利用热水资源培育亲鱼,其性腺发育会更加理想,且可提早进行繁殖。

  2.鳜鱼的性腺发育

  雌鳜一般两年性成熟,但在精养条件下,有的雌鳜1冬龄也能成熟。11月卵巢可达芋期,第二年4—5月,卵巢发育至吁期,6月底有卵巢退化现象,而大规格的雌鳜(体重在800~3000g),则到7月上旬仍可催产排卵[来源:

  3.繁殖前的准备

  人工繁殖前应检查产卵池、孵化缸、环道、水泵、管道和进水口过滤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应及时备足人工催产用激素等催产剂并留有地,消毒净化水质,防止鱼卵、鱼苗发病的药物要准备到位,并注意其有效期。

  4.人工催产

  (1)催产时间

  天然水体中的鳜鱼生殖季节,在长江流域始5月中旬(华南地区提前1个月,华北地区推迟1个月),而家鱼人工繁殖从4月下旬开始。从解决好鳜鱼苗的开口饵料鱼考虑,最好是与家鱼人工繁殖工作紧密配合进行,因此以5月上旬催产较为理想。但此时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较小,必须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必要时可提前半个月打催熟针,以促进鳜亲鱼提早性腺发育成熟。

  (2)亲鱼的选择

  供人工繁殖用的亲鱼必须性腺成熟度良好,成熟亲鱼的外观特征是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松软而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腹中下线下凹,卵巢下坠后有移动状,用手轻压腹部无退化卵流出。取卵观察,卵粒呈黄色,且卵粒大小整齐、透明;雄鱼生殖孔松弛,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后,能立即自然散开。

  (3)雌、雄鉴别

  在生殖期内雄鱼无副性征出现,在外形上与雌鱼没有明显区别,但在肛门后有一白色圆柱状小突起,在这生殖突起上,雌鱼有两个开口,生殖孔开口生殖突起的中间,泄尿孔开口生殖突起的顶端;而雄鱼的生殖孔和泄尿孔重合为泄殖孔,开口生殖突起的顶端(图3-4)。根据这一特征,全年均可鉴别鳜鱼性别。此外,鳜鱼在性成熟之后,尤其在繁殖期,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

(4)催产剂的使用

  目前常用的有鲤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等,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均能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使用剂量:一次注射,若单用PG,则雌鱼的注射量为14~16mg/kg;若混用,每千克雌鱼注射量为PG0.5~2mg加HCG500~800个国际单位;如果用LRH-A和HCG,每千克鳜鱼注射量为LRH-A50hg加HCG500国际单位,雄鱼注射量均可减半。两次注射,若使用PG,第一针剂量每千克鳜鱼为0.8~1.6mg,第二针剂量每千克雌鱼为10~15mg,雄鱼减半。若使用PG加LRH-A时,第一针剂量每千克鳜鱼用LRH-A20hg,第二针剂量每kg雌鱼用PG2.5mg加LRH-A200hg,雄鱼减半。第一次注射与第二次泞注相隔时间一般为8~10小时,水温较低时,相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对雌亲鳜性腺成熟度好的,采用一次注射法;对性腺成熟稍差的,采用两次注射法,两次注射的效果一般好一次注射。部位为体腔注射,方法同家鱼人工繁殖。另外,生产上还使用促排卵素3号(LRH-A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与PG和HCG混合使用效果很好。每千克雌鱼注射剂量为:HCG+LRH-A2,800~1000国际单位+5hg;PG+LRHA2,2~3mg+15~20hg;DOM+LRH-A2,3~5mg+3~7hg。雄鱼减半。

  (5)效应时间

  亲鱼从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产卵的时间长短,与亲鱼的成熟度、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和针距等因子有关。亲鱼成熟好的效应时间短;水温高,发情、产卵时间短;水温低、成熟度差则时间长。两次注射的效应时间(从第二次注射时算起)短一次注射。效应时间与水流也有较大关系,水流在15~20cm/s时效果好。在生产上主要是根据注射次数和水温推算亲鱼发情、产卵的时间。一次注射,水温在24~27益之间,效应时间为23~28小时;两次注射,水温在21~29益之间,效应时间为9~13小时。一般来说,注射PG比注射HCG效应时间要短1~2个小时,而注射HCG比注射LRH-A2效应时间要短些。原因是PG或HCG都直接作用性腺,而LRH-A2是先作用垂体,然后由垂体作用性腺,也就是说,LRH-A2是间接作用性腺,效应时间要长些。

  (6)发情与自然产卵

  成熟的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可将雌、雄鳜鱼配对放入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雄鱼应略多雌鱼,一般雌雄比例为11.5,亲鱼密度为2~4kg/m2。亲鱼在催产剂的激发下,加上产卵池内定时冲水的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兴奋发情的现象。初期,几尾鱼集聚紧靠在一起,并溯水游动,而后,雄鱼追逐雌鱼,并用身体剧烈摩擦雌鱼腹部,到了发情高潮时,雌鱼产卵,雄鱼射精,精卵结合成受精卵。此时,可进行集卵,即一面排水,一面不断冲水,使卵流入集卵箱内,同时陆续取出卵子移放到孵化容器内孵化。收卵工作要及时而快速,以免大量鱼卵积压池底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鱼卵收集完毕后,可捕出亲鱼回塘。

  如果没有产卵池,也可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筛绢制成的网箱内,经过一段时间,亲鱼也能自行发情、产卵。待亲鱼产完卵后将其移走,再将箱内的卵集中孵化器中孵化,此法简便易行。

  鳜鱼属分批产卵类型,大个体鳜亲鱼的产卵活动要多次重复方可结束,持续时间长达3~6个小时,自然产卵可减少产卵亲鱼的损伤和工作程序。

  (7)人工授精

  在缺少雄鱼时,使用此法较好,但需把握适宜的授精时间,否则会降低受精率。将到效应时间前,应注意产卵池中亲鱼的动态,当亲鱼开始发情、尚未达到高潮时,拉网检查。检查时应先检查雌鱼,将雌鱼腹部朝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时,捂住生殖孔,并将鱼体表的水擦干,裹上毛巾。将鱼轻轻握住,头朝上腹朝下,由上而下反复适度挤压,让卵流入干净的面盆中,同时挤入雄鱼精液,经充分搅拌后加入少量清水,再搅拌一下,静置1分钟后放入孵化缸或环道孵化。

  通常1尾雌鱼可挤卵2~3次,每次挤卵后稍停片刻再挤。为了提高受精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1尾雌鱼的卵最好用2尾雄鱼的精液使之受精。

  5.人工孵化

  (1)孵化条件

  鳜鱼卵是无黏性的半浮性卵,与家鱼卵比较,其体积小,比重大,容易沉入水底而造成窒息死亡。因此,水流、溶氧和水温是主要条件。

  水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其一能保持卵悬浮在水体中上层,不使下沉;其二是输入的新鲜水含有丰富的溶氧;其三是随水带走鱼卵排出的CO2等废气。所以保持孵化缸(环道)中水流正常至关重要。

  鳜胚胎通常要求水中溶氧在6mg/L以上,因此,要求水流比四大家鱼卵孵化时的速度要相应快些,必要时可以采取人工搅动的方法,防止鱼卵沉积。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反之则长。当水温在23~30益时,正常的孵化出膜时间为26~40小时。水温能保持在最佳范围,可以提高孵化率和缩短孵化时间。水质清新、酸碱度适中也是孵化用水的必要条件。

  另外,水体中不能含有大型蚤类、小虾、水生昆虫和蝌蚪等敌害,故孵化用水必须通过筛绢过滤,网目规格为90~100目。

  (2)日常管理

  在鳜鱼卵孵化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机电配套,防止停水。如停水,鱼卵就会下沉,堆积水底,导致底层缺氧,水质变坏,造成死亡。

  控制水流。孵化时,应有较大的水流,一般可控制在0.2m/s左右,使卵保持在中上层,脱膜期水流可适当加大,以便清除油污、卵膜等,但当鱼苗出膜后,应减小水流,防止跑鱼等。

  经常清洗筛绢,尤其是脱膜高峰期,更应防止卵膜等堵塞网孔,造成水流不.,使水质变坏。

  注意检查观察,及时用药灭菌、杀虫,防止病害的侵袭。

  以上所述是用孵化环道、孵化缸或孵化桶进行鳜鱼卵的流水人工孵化。现在由电磁式空气压缩机的普及使用,鳜鱼卵的孵化可采用静水冲气孵化。盛卵的容器可就地取材,如水缸、大木盆、大木箱、塑料盆和塑料桶等家用容器。1台空气压缩机,装上通气总管、岔管和气泡石,可供多个容器冲气孵化鳜鱼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搬动方便、用水量少、可用井水。由井水清洁,敌害生物少,因此比用地表水(江水、湖水、河水)进行流水孵化降低了用水量,还可提高10%~20%的孵化率。另外,也可使用曝气的自来水。

  三、苗种培育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鱼养殖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目前鳜鱼养殖的薄弱环节。原因是鳜鱼苗是以活鱼苗为开口饵料的,其苗种培育具有独特性,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如培育技术不当,就会前功尽弃。

  根据苗种的特点及我国传统的养殖方法,苗种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鱼苗培育阶段,从水花开口,经20天左右的培育,体长达到3cm左右的稚鱼(俗称寸片、夏花)。这个阶段鱼苗体小幼嫩,口裂小,而饵料鱼个体相对较大,摄食、吞咽困难,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敌害生物的侵袭都没有抗逆能力,极易死亡,因此本阶段是鳜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第二阶段称为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10cm以上的鱼种。

  (一)鱼苗培育

  刚出膜的苗体柔软细嫩,体长仅4mm左右。经50~5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cm,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鳜鱼苗开始摄食,便进入鱼苗培育阶段。目前,生产中常用流水和静水两种方式。流水育苗又分孵化缸和环道,静水育苗又分水泥池和网箱。流水育苗成活率比静水育苗高,但生长速度则比静水稍慢。因此,一般先进行流水培育,再进行静水培育。

  1.培育方式

  (1)流水培育具有水质新鲜、水体交换量大、水温均衡、温差小和溶氧丰富等优点,符合鳜鱼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目前生产单位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即将孵化缸(环道)中孵出的鳜鱼苗留在有微流水的原缸(环道)中培育。育苗初期,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1万尾/m2,随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鳜鱼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出环道。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出环道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静水培育培育鱼苗的池子一般以水泥池为好,大小一般为4m*6m*0.8m。在池底可铺置一些模拟天然水域的人工礁,为鳜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池深要求0.8m*1m。鱼苗放养之前,培育池必须彻底清理消毒,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7000尾左右,当苗长至1.5cm左右时,再移入网箱培育,效果会更好。

  目前,广大农村养鱼专业户也采用小型土池育苗,其成本较低。一般要求土池在1.5亩以内,水深0.5~1.0m,底质硬,泥少,有微流水,并配备增氧机。放养池中的鳜鱼苗,应是在孵化环道或孵化缸或孵化桶内开食并至少培育5~8天的鳜苗,此时鳜鱼苗全长1.25cm左右,其消化器官已完全具备成鱼的构造与机能。如放养规格太小,则成活率很低,有时甚至全部死亡。

  2.饵料鱼投喂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开口即食活苗,饥饿时互相蚕食。因此,准确掌握鳜鱼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是鳜鱼培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1)开食时间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水温在23.5~25益、24~26.5益、26~29益时,受精卵至鳜鱼开食时间相隔分别为112~120、105~115和90~98小时。

  (2)饵料鱼的选择。开食饵料鱼苗的大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鳜鱼摄食及成活率。生活中宜选择体形扁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鲂、鳊、鲴鱼苗为开口饵料,尤以刚出膜8小时的活苗为最佳,此时的饵料鱼易被鳜鱼整尾吞食。如果在鳜鱼开食的3~5天内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会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并因吞食不下而卡死的现象。

  (3)饵料鱼生产。由鳜鱼的口裂和饵料鱼的体高在生长中有变化,不同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才能为鳜鱼所吞食。如60时龄的鳜苗,仅能吞食60~216时龄的细鳞斜颌鲴苗;84时龄的鳜鱼苗能吞食60~216时龄的团头鲂;108时龄的鳜苗,则能吞进216时龄之前各阶段的鲴和鲂苗,同时还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而144时龄的鳜苗,则能吞进216时龄前的鲴、鲂、草鱼、丰鲤、鲤及12~216时龄的鲢和24~108时龄的鳙苗。因此,及时供给适口饵料鱼是鳜鱼培育的重要一环。

  (4)日粮。每尾鳜苗进食初期,2天内,日粮为2~3尾,进食缓慢,2~4日龄,日粮为4~5尾,15~8日龄,日粮为8~12尾;8~12日龄,日粮为10~16尾;14~15日龄,日粮为15~20尾,进食速度随鱼体长大而加快。饱食的鳜苗,腹部膨大,呈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苗身体扁平,在环道内散开觅食。据此可判断饵料鱼是否充足。

  (5)摄食方式。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鳜鱼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鱼头吐掉,有时还会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鳜鱼仔鱼鳃盖后的棘刺上,而这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寄生虫。在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不需作药物处理,过一段时间鱼头会自然脱落。

  鳜鱼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是由鳜鱼仔鱼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刚孵化出膜的仔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的活动还没开始,因此,它捕食饵料鱼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饵料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吞食的。鳜苗经7~10天培育后,全长达16mm以上时,便具有成鱼外形,虽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仔鱼就能同时依靠触觉和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发生变化,从开始吃饵料鱼尾部改为从头部开始吞食。这时就可投喂鲢、鳙的出膜鱼苗,但由鳜鱼的发育规格不整齐,仍应投喂部分团头鲂或鲴鱼鱼苗等,供小规格的鳜鱼摄食,以达到均衡生长的要求。

  3.管理

  培育期间,必须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杂,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苗培育要求相衔接,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成活率。经过20天左右的饲养,鳜苗长至2.5~3.5cm,即称夏花,进而培育鳜鱼种。

  (二)鱼种培育

  夏花鱼种比之鱼苗,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密度过高,将影响生长,亦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必须分养,然后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和网箱养殖四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鳜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的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40%左右。但由套养池放养密度低,因而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织鱼的生长速度。

篇二 桂鱼的养殖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养殖技术视频解说词:

鳜鱼又叫桂花鱼、季花鱼,因其肉质细嫩丰满、洁白、味道鲜美、无小刺、营养丰富而著称,故为鱼中上品、宴中佳肴,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唐朝就有诗人张志和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赞美鳜鱼。
 
鳜鱼是原产于我国的淡水鱼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区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作为高档鱼品种,目前,鳜鱼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水产市场中的必备商品,也是很多大型超市活鱼柜台的必备商品之一。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鳜鱼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扩大。鳜鱼的养殖与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鳜鱼的人工繁育相对于其它鱼类技术难度要大,繁殖场所设施设备费用较高,所以,我国商品鳜鱼养殖户 通常直接购买从人工繁殖基地繁育好的 体长约3厘米或以上规格的鳜鱼鱼种 再饲养成体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鱼。 
 
这一过程需要约150~180天,最快能达到80天。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上市标准又能做到商品的安全无公害呢?
 
这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以及管理是否科学等。
 
本片就将向广大养殖户们介绍运用科学的方法人工养殖鳜鱼的技术措施。
 
鳜鱼的生物学特征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鳜鱼,鳜鱼为鲈形目、鮨(易)科、鳜鱼属。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鳜鱼的繁殖季节在4~8月份。虽然能够适应7~32℃的水温,但在18~25℃、饵料充足时,生长最快。因此,5~10月份是养殖鳜鱼的最佳时间。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先活的诱饵,瞧,它隐藏在水草当中,把自己装扮得好像一片枯叶,趁小鱼不备,一口将它吞下,真是凶猛又狡猾的鱼类!
 
鳜鱼还非常贪吃!在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的其它鱼类的鱼苗,1尾全长11.5毫米的鳜鱼苗胃内一次能容纳5尾刚吃进的7~10毫米的其他鱼苗。当体长达到1.3厘米时,鳜鱼苗就可以从正面吞食饵料鱼了。
 
鳜鱼最喜欢捕食那些比它小1/2、1/3、体型为纺锤形或棍棒形的鱼类作食物。因此饵料鱼的规格必须适合鳜鱼的口味,这就叫作适口性。了解了鳜鱼对食物的偏好,对养好鳜鱼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见过了本片的主角,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养殖鳜鱼都需要那些必备条件。
 
鳜鱼养殖场的环境要求
 
近年,我国鳜鱼发展迅速,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形式多采用主养的方式。它能够按照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成活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对供应市场和提供出口有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水产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获得高收益,必须做到安全无公害的生产,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无公害鳜鱼养殖场应选择周围无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地方。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
 
这种水溶氧量高、水质良好、适宜鱼类生长。
 
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池塘的土质最好为壤土,其次是沙壤土和粘土。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异色、异臭,并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
 
大气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鳜鱼为淡水名贵鱼类,养殖池塘一般条件比常规鱼饲养池要高。除以上满足以上条件外,还要求池塘淤泥少于20厘米。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应避免换水时出现涡流和净水区域,池塘面积一般以0.4~0.6公顷较为适宜,水深以1.5~2米为好。池塘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干塘捉鱼。
 
为保证池水交换充分池塘应设有进水、排水口。并且进水、排水口用滤网过滤。
 
适口饵料鱼的准备
 
前面我们介绍过鳜鱼终生以其他鱼虾为饵,饵料鱼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效果和商品的质量。
 
要想提高鳜鱼养殖产量,我们必须在鳜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持续的为其提供相应规格的饵料鱼。要做到这一点,规模养鳜鱼 通常采用专池培育的方法。也就是为鳜鱼专门设置饵料鱼饲养塘。自繁自养,不外购来路不明的饵料鱼。同样饵料鱼的养殖环境也要是无污染的,饵料鱼所用的饲料要无毒无害,以确保鳜鱼食物上的无公害化。
 
凡是没有硬棘的小鱼虾,都可以作为鳜鱼的饵料。但是从来源的难易、成本的高低、鳜鱼的喜食程度等多方面考虑,最好以团头鲂、草鱼、鲢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一是。这几种鱼体型细长,鳜鱼喜欢吃;二是,价格便宜、成本低;三是,来源广、可以高密度培育、群体产量高。那么,要养殖多少饵料鱼呢?我们可以这样计算,每养成1尾500克左右的商品鳜鱼需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千克。所以按比例计算1公顷鳜鱼主养池需要配备约3~4公顷饵料鱼池。
 
农民朋友在养殖鳜鱼前一定要根据养殖规模、鳜鱼产量、放种与收获的时间安排预先制定饵料鱼的生产计划。
 
采取一次高密度放养,分批起捕、按需拉网的方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
 
饵料鱼规格为鳜鱼体长的26%~36%适口性最好
 
要想控制饵料鱼的规格,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密度和调整投喂饲料数量来加以控制,简单的说我们可以通过加大饵料鱼的密度,减少投喂,就可以放慢饵料鱼的生长速度。
 
了解了养殖鳜鱼的必备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科学的饲养商品鳜鱼。
 
鳜鱼苗的选择
&n

[1] [2] [3] 下一页

篇三 桂鱼的养殖
鳜鱼在江苏省的养殖情况

篇四 桂鱼的养殖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又叫桂花鱼、季花鱼,因其肉质细嫩丰满、洁白、味道鲜美、无小刺、营养丰富而著称,故为鱼中上品、宴中佳肴,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唐朝就有诗人张志和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句赞美鳜鱼。

鳜鱼是原产于我国的淡水鱼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区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作为高档鱼品种,目前,鳜鱼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水产市场中的必备商品,也是很多大型超市活鱼柜台的必备商品之一。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鳜鱼的市场消费量也会逐步扩大。鳜鱼的养殖与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鳜鱼的人工繁育相对于其它鱼类技术难度要大,繁殖场所设施设备费用较高,所以,我国商品鳜鱼养殖户 通常直接购买从人工繁殖基地繁育好的 体长约3厘米或以上规格的鳜鱼鱼种 再饲养成体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鱼。

这一过程需要约150~180天,最快能达到80天。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上市标准又能做到商品的安全无公害呢?

这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好坏、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以及管理是否科学等。

本片就将向广大养殖户们介绍运用科学的方法人工养殖鳜鱼的技术措施。

鳜鱼的生物学特征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鳜鱼,鳜鱼为鲈形目、鮨(易)科、鳜鱼属。体肥肉厚、背部隆起、头大,吻尖,身上的鳞片小而圆,背鳍较长,身体呈黄绿色,身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鳜鱼属于淡水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清洁的静水或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湖泊中,适宜于在池塘中养殖。

鳜鱼的繁殖季节在4~8月份。虽然能够适应7~32℃的水温,但在18~25℃、饵料充足时,生长最快。因此,5~10月份是养殖鳜鱼的最佳时间。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欢吃先活的诱饵,瞧,它隐藏在水草当中,把自己装扮得好像一片枯叶,趁小鱼不备,一口将它吞下,真是凶猛又狡猾的鱼类!

鳜鱼还非常贪吃!在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的其它鱼类的鱼苗,1尾全长11.5毫米的鳜鱼苗胃内一次能容纳5尾刚吃进的7~10毫米的其他鱼苗。当体长达到1.3厘米时,鳜鱼苗就可以从正面吞食饵料鱼了。

鳜鱼最喜欢捕食那些比它小1/2、1/3、体型为纺锤形或棍棒形的鱼类作食物。因此饵料鱼的规格必须适合鳜鱼的口味,这就叫作适口性。了解了鳜鱼对食物的偏好,对养好鳜鱼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鳜鱼的品种较多,如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翘嘴鳜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遍,养殖效果最好。

见过了本片的主角,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养殖鳜鱼都需要那些必备条件。

鳜鱼养殖场的环境要求

近年,我国鳜鱼发展迅速,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养殖形式多采用主养的方式。它能够按照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成活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对供应市场和提供出口有力。

为了满足市场对水产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获得高收益,必须做到安全无公害的生产,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无公害鳜鱼养殖场应选择周围无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地方。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

这种水溶氧量高、水质良好、适宜鱼类生长。

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池塘的土质最好为壤土,其次是沙壤土和粘土。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异色、异臭,并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

大气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鳜鱼为淡水名贵鱼类,养殖池塘一般条件比常规鱼饲养池要高。除以上满足以上条件外,还要求池塘淤泥少于20厘米。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应避免换水时出现涡流和净水区域,池塘面积一般以0.4~0.6公顷较为适宜,水深以1.5~2米为好。池塘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干塘捉鱼。

为保证池水交换充分池塘应设有进水、排水口。并且进水、排水口用滤网过滤。

适口饵料鱼的准备

前面我们介绍过鳜鱼终生以其他鱼虾为饵,饵料鱼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效果和商品的质量。

要想提高鳜鱼产量,我们必须在鳜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持续的为其提供相应规格的饵料鱼。要做到这一点,规模养鳜鱼 通常采用专池培育的方法。也就是为鳜鱼专门设置饵料鱼饲养塘。自繁自养,不外购来路不明的饵料鱼。同样饵料鱼的养殖环境也要是无污染的,饵料鱼所用的饲料要无毒无害,以确保鳜鱼食物上的无公害化。

凡是没有硬棘的小鱼虾,都可以作为鳜鱼的饵料。但是从来源的难易、成本的高低、鳜鱼的喜食程度等多方面考虑,最好以团头鲂、草鱼、鲢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一是。这几种鱼体型细长,鳜鱼喜欢吃;二是,价格便宜、成本低;三是,来源广、可以高密度培育、群体产量高。那么,要养殖多少饵料鱼呢?我们可以这样计算,每养成1尾500克左右的商品鳜鱼需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千克。所以按比例计算1公顷鳜鱼主养池需要配备约3~4公顷饵料鱼池。

农民朋友在养殖鳜鱼前一定要根据养殖规模、鳜鱼产量、放种与收获的时间安排预先制定饵料鱼的生产计划。

【桂鱼的养殖】

采取一次高密度放养,分批起捕、按需拉网的方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

饵料鱼规格为鳜鱼体长的26%~36%适口性最好

要想控制饵料鱼的规格,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密度和调整投喂饲料数量来加以控制,简单的说我们可以通过加大饵料鱼的密度,减少投喂,就可以放慢饵料鱼的生长速度。

了解了养殖鳜鱼的必备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科学的饲养商品鳜鱼。

鳜鱼苗的选择

前面我们提到过商品鳜鱼养殖是从3厘米或更大规格的鳜鱼鱼种饲养成体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鱼。这些鳜鱼鱼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规模化的人工繁育基地。购买鱼种时要尽量选择大小整齐、差异小的苗种,以便于管理、成活率高,其次要选择体型完整、颜色正常、无畸形、健康、有活力的鱼种。这里提醒初次养殖鳜鱼的农民朋友注意,选购鱼种时最好选择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放养,这样的鱼种更容易成活。

购进鱼种前您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当水温到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就可以放鱼种了。

鳜鱼苗种的运输

鳜鱼鱼种多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鳜鱼耗氧量高,所以装运密度应小于同规格家鱼的数量。每只氧气袋注水8~10千克,一般2~3厘米的鱼种装150~200尾,5厘米鱼种左右的装100尾。运输时间可达4~8小时,如果装运时间越长,密度应相对减小。装运大规格鳜鱼鱼种时应套两层塑料袋,避免运输途中塑料袋被鳜鱼硬棘扎破。

充氧、扎紧袋口后便可装车了运输了。

商品鳜养殖【桂鱼的养殖】

放养鳜鱼可以用水泥池塘也可用传统的土质池塘。放养鱼种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一般每公顷用1200~1500千克或漂白粉5~7克,可杀灭各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以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

鱼种到达目的地后,先将氧气袋放入待放养的池塘内,约15分钟,目的是让鳜鱼逐渐适应池塘内的温度。鳜鱼鱼种经过长途运输,或多或少都会受一点损伤,鱼体受伤后很容易继发水霉病,所以在放养前应对所用鳜鱼进行消毒,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水温不低于10℃,浸泡10~20分钟;可有效防止鳜鱼继发感染。

放养鳜鱼——目前普遍推广的养殖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利用鳜鱼鱼种直接养成商品鱼的直接放养法

另一种是 先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放养的分布放养法。我们先来看看直接放养法。

直接放养法比较适合小规模养殖。在清整消毒后的池塘,每亩放养100万~150万尾刚孵化的鲮鱼等水花,培育成饵料鱼苗。

培育10~15天,饵料鱼苗长到1.5~2厘米,先将池塘水排去一半,再灌入新水,使池水清爽,就可以放养约3厘米规格的鳜鱼鱼种。

一般每公顷放养鳜鱼种13500~18000尾。直接放养法的优点是放养初期饵料鱼丰富,鳜鱼生长快、操作简便、节省池塘,但它的缺点是放养的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一般为70%~80%,对池塘中存鱼的数量难以把握。

对于池塘较多、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比较适宜采用分布放养法。先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培育成体长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方法与直接放养的步骤相似,先培育饵料鱼,然后放养鳜鱼种,但鳜鱼种放养的密度要比直接放养法大得多,每公顷放养规格3厘米的鳜鱼种4万~6万尾, 40天左右,大多数鳜鱼种可长成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然后将大规格鱼种按每亩600~1000尾的比例,分别放入已培育好饵料鱼的成鱼塘直至养到500克的商品鱼上市销售。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分布放养法。【桂鱼的养殖】

鱼种培育

生产上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培养成6~15厘米或每尾50~100克的鱼种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鳜鱼的体型较小、体格较弱,因此是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我们将购买来的3厘米左右的鳜鱼鱼种按照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4500尾的比例投入池塘。注意:初期水位要浅一些,约50~70厘米为好,以利于水温提高,相对增加饵料鱼密度,以后随着水温升高、鳜鱼长大应分期加注清水。

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决定鳜鱼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前边我们已经了解到,每养成1尾500克左右的商品鳜鱼需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千克。那到底这么多饵料鱼应该怎样饲喂呢?

我们把体重0.5克的鳜鱼夏花养到500克的商品鳜鱼,每天的投喂量应由占鳜鱼体重的70%开始,逐渐减少到10%~8%。由多渐少。

在鱼种培育阶段,3到10厘米的鳜鱼鱼种,每尾每日的摄食量应为3~6尾。饵料鱼的大小应占鳜鱼体长的70%左右。

投喂次数一般应根据水温、鳜鱼池饵料鱼密度、生长速度和溶氧量等灵活掌握。投喂间隔采取5天投喂一次为好,因为投喂饵料鱼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鳜鱼捕食。如果间隔过长,就容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增加体能消耗。

投喂的饵料鱼最好先进行消毒再投入鳜鱼池。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比其他鱼类要高得多。这是关系到养殖鳜鱼成败的又一个关键要素。鱼种培育阶段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寻塘一次,早晨观察鱼类活动,是否出浮头情况发生;午后查看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傍晚观察鳜鱼摄食情况是否正常。

由于专养池放养密度高,饵料量较大,残饵和大量的粪便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求每周注新水2次,每两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在鳜鱼池塘每亩投放1斤左右的鲢鱼20尾,让鲢鱼清洁池底的粪便,以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

鳜鱼对酸性水质特别敏感,当水体的PH值低于5.6时,鳜鱼就无法忍受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施放石灰水调节PH值。

鳜鱼对水体溶氧量要求也比较高,在每升水3毫克以上才能正常生活。因此,每个池塘还要配备增氧机,春末和夏季每天中午开机1~2个小时。凌晨2点到5点开机3小时左右,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如阴天下雨,应延长开机时间,保证溶氧量充足是提高鳜鱼鱼种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桂鱼的养殖】

培育40天左右,当大多数鳜鱼鱼种长到5厘米以上、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时,农民朋友就可以起网将它们转入成鱼塘了,放养数量一般为每亩600~1000尾。这项工作可根据池塘情况而定,但最迟不要超过10厘米。

成鱼养殖

这时,鳜鱼的体格比以前要强壮的多,养殖成活率也相对提高,但管理上仍然不能放松!

贪吃的鳜鱼能吞食占自身长度70%的饵料鱼,这在其鱼苗阶段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随着鳜鱼逐渐长大,给他投喂的食物也随之加大,当鳜鱼长到10厘米以上时,摄取的食物就不能无所顾忌了,否则很容易卡住,吞不下又吐不出来,很容易造成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控制好饵料鱼的规格十分重要,只投喂占鳜鱼体长26%~36%的饵料鱼。有人说了:“我总不能挨个挑吧~”

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作一个网箱,网眼的密度根据所需饵料鱼的大小而定,将要投喂的饵料鱼过筛,符合条件的饵料鱼就会从网眼中游走,而大规格的则留在网箱中投喂大规格的鳜鱼。

当然,饵料鱼也不能太小,否则鳜鱼要吃好多才能饱,既消耗体力和时间又影响生长。

投喂次数与鱼种培育阶段相同,保证鳜鱼每天都能吃饱,但,9月以后,水温下降,鳜鱼生长速度减慢,摄取食物量减少,一般5~7天投喂一次。

随着温度降低,逐步改为半个月投喂一次,投喂量以维持水体内有一定的饵料鱼密度,增加鳜鱼的捕食几率为原则。

要经常观察鳜鱼,注意鳜鱼生长速度是否一至,适量搭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供给体型大小不依鳜鱼食用。

春季和秋季每10~2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30~40厘米。夏季勤换水,5~7天换水一次。

其他管理方法与鱼种培育阶段相同。总之,必须保持池塘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获得养殖成功。

【桂鱼的养殖】

疾病防治

池塘养鳜,便于人为控制养殖数量,但密度的增大,势必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如果不加注意将造成鳜鱼大量死亡。

要避免疾病的发生,首先就要根据生态特点创造良好的养鳜水域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确保苗种来源清楚,品种纯正,放养的苗种规格整齐、体制健壮、无病无伤、生命力强; 在养殖全过程中,做到水源清洁清新、搞好水质调控,确保水深、溶氧量、PH值、透明度、氨氮和重金属离子等保持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饲喂健康、活泼生猛的适量的饵料鱼,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饵料鱼要加强消毒,并做到有病的诱饵鱼不投喂,确保鳜鱼健康生长。

除了鳜鱼苗种放养前清塘消毒外,每年4~9月份定期每15~20天,其中6~8月份每隔10天,对养殖水进行消毒。用生石灰每升水20毫克,全池泼洒。

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就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既减少渔药的购买费用,又做到了鳜鱼的无公害养殖。

经过4~5个月的饲养,大部分鳜鱼的体重可达到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这时就可以把达到商品规格的鳜鱼捕捞上市了,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可放回养殖池继续饲养。

拉网捕捞是比较困难的,经常是一网捞上来只有几只而已。但徒手捕捞却很容易,现将鳜鱼养殖池的水放浅,再将鳜鱼赶到池底凹塘中让它们集中起来,然后用脚感觉鳜鱼的位置,有在池底群集穴居的习性,白天常潜伏在凹塘内, 好了,鳜鱼的养殖技术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随着市场对鳜鱼需求量的逐渐增多,养殖鳜鱼的规模也随之加大,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进行生产,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篇五 桂鱼的养殖
桂花鱼养殖技术

CCTV-7农广天地桂花鱼养殖技术

桂花鱼最适合放养的时间是4---6月份。主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池塘条件;二是水源水质要好;三是鱼种来原和饵料来原方便,要配套。有一个条件达不到就会影响桂花鱼养殖的效益。从3厘米养到500克的成品鱼须80—150天。

桂花鱼喜欢清水、微流水、水草茂盛的湖泊。4—8月份适应7°C—38°C水温,当水温达到18—25°C时并且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生长速度最快,因此5—10月份是养殖桂花鱼的最佳时期。桂花鱼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为70—80%的其它鱼苗。一尾长为11.5毫米的桂花鱼一次能吃5尾7—10毫米的其它鱼类,当体

长达到1.3厘米时桂鱼就可以从正面吞食饵料鱼,桂鱼最喜欢捕食那些比它小1/2,1/3体形为反垂形或棍棒形的鱼类作食物,因此饵料鱼的规格必须适合桂花鱼的口味,这就叫做适口性。目前桂鱼品种较多,如翘嘴桂、大眼桂、斑桂、其中以翘嘴桂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养殖最为普养殖效益最好。

桂鱼池土质最好为壤土,其次沙壤土和粘土,底池要无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池塘要高,淤泥少于20厘米,最好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应避免换水时出现污流和净水出入,池塘面积一般以0.4—0.6公顷最为合适。水深以1.5—2米为佳,池塘向排水口处应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放水干塘捕鱼。为保证池塘水交换充分,池塘应设有进水排水口,并且进水排水口用滤网过滤。

适口饵料鱼的准备:饵料鱼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桂鱼的效益和质量。要想提高桂鱼产量,我们必须在桂鱼的不同阶段及时持继地为其提供相应规格的饵料鱼。要做到这一点规模养殖桂鱼,通常采用池塘培育法,也就是为桂鱼专门设置饵料鱼饲养塘,自繁自养,不外购来路不明的饵料鱼。同样饵料鱼的养殖环境也要是无污染的,饵料鱼的饲料要无毒无害,以确保桂鱼食物上的无公害化。凡是没有硬脊的小鱼小虾都可以作为桂鱼饵料,但是从来原的难易,成本的高低,桂鱼的体质成度等多方面考虑,最好以团头鲂(武昌鱼)、草鱼、连鱼等作为桂鱼的饵料鱼,一是这几种鱼体形细长桂鱼喜欢吃,二是价格便宜成本低,三是来原广,可以高密度培育,群体产量高。

那么要养殖多少饵料鱼呢?我们可以这样计算:要养成一尾1斤左右的商品桂鱼须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公斤,所按比例计算,1公顷桂鱼主养池须要配备约3—4公顷饵料鱼池,根据主养规模,桂鱼产量,放种与收获的时间安排预先置订饵料鱼的生产计划,采取一次高密度放养,分批取补,安须拉网的方法,保证饵料鱼与桂鱼同步生长。饵料鱼规格为桂鱼体长的26%—36%适口性最好。

在购买桂鱼鱼种时尽量选择大小整齐、差异小、体形完整有活力的健康鱼种。初次养殖的农民朋友要注意在选购苗种的时候最好选择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苗种放养,因为这样的苗种更容易成活。

桂鱼苗多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费,桂鱼耗氧高,因此小鱼同规格的数量每只氧袋注水8—10公斤,一般2—3厘米的桂鱼苗装150—200尾,5厘米左右的鱼种装100尾,装大规格鱼种时应套二层塑料袋,避免运输途中塑料袋被桂鱼的硬脊扎破。

商品桂鱼养殖:放养桂鱼可以用水泥池塘也可以用传统的土池塘,放养鱼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一般每公顷用1200—1500公斤或漂白粉5—7斤,可杀灭各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以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鱼种到达目的地后先将氧包放入待放养的池塘内约15分钟,目的是让桂鱼渐渐适应池塘内的温度。桂鱼种经过长途运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点损伤,鱼体受伤后很容易激发水霉病,所以在放养前应对所有鱼苗进行消毒,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水温不低于10度,浸泡10—20分钟,可有效的防止桂鱼激发感染。

放养桂鱼目前普遍推广的形式有二种:一是直接放养法,二是分步放养法。

直接放养法:是利用桂鱼鱼种直接养成商品鱼比较适合小规模养殖,在清整消毒后的池塘每亩放养100—150万尾刚出化的鳞鱼等水花培育成饵料鱼苗,培育10—15天,饵料鱼长到

1.5—2厘米,先将池塘水排除一半再灌入清水使池水清爽就可以放养约3厘米左右的桂鱼苗,一般每公顷放养桂鱼种13500—18000尾。直接放养法的优点是放养初期饵料鱼丰厚,桂鱼生长快,操作简便,节省池塘,但他的缺点是放养的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一般为70%—80%,对池塘中成鱼的数量难以把握。

对于池塘较多放养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比较适于采用分步放养法,先将3厘米左右的桂鱼苗培育成5—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然后将大规格鱼种分别放入已培育好饵料鱼的成鱼塘直至养到1斤的商品鱼。

分步放养法:我们将购买来的3厘米左右的桂鱼种按每1000平方米放养3000—4500尾的比例投入池塘,注意初期水位要浅一些,约50—70厘米为好,以利于水温提高,相对增加饵料鱼密度,以后随着水温升高桂鱼长大应分期加注清水,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鱼是决定桂鱼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桂鱼的养殖】

前面讲到每养成一尾1斤左右的商品桂鱼须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5000尾,重1.6—2公斤,那么这么多饵料鱼应当怎么饲喂呢?我们把体重0.5克的桂鱼养到500克的商品桂鱼,每天投喂量应由占桂鱼体重的70%开始渐渐减少到10%—8%,由多渐少。在鱼种培育阶段3—10厘米的桂鱼种每尾每日的摄食量应为3—6尾,饵料鱼的大小占桂鱼体长的70%左右,投喂次数一般根据水温、桂鱼池饵料密度、生长速度和营养量等灵活掌握。投喂间隔采取5天投喂一次为好,因为投饵料鱼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桂鱼捕食。如果间隔过长就容易造成桂鱼捕食困难,增加体能消耗,投喂的饵料鱼最好先进行消毒再投入。 桂鱼对水质的要求比其它鱼类要高得多,这是关系到养殖桂鱼成败的又一个关键要素,鱼种培育阶段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寻查一次,早晨观察鱼类活是否出浮头情发生,午后查看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傍晚观察桂鱼摄食情况是否正常。由于专养池放养密度高,饵料量较大,残饵和大量的粪便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求每周注清水二次,每二周换水一次,保持水池清鲜,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四大家鱼20厘米左右),在桂鱼池塘每亩投放1斤左右的鲢鱼20尾,让鲢鱼清洁池底的粪便,以取到稳定水质的作用。桂鱼对酸性水质特别敏感,当水底的PH值低于5.6时桂鱼就无法忍受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施放石灰水调节PH值。桂鱼对水底的营氧量要求也较高,每升水3毫克以上才能正常生活,因此每个池塘要配置增氧机,春末和夏季第天中午开机1—2个小时,零晨2点到5点开机3小时左右。 培育40天左右当大多数桂鱼种长到5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起网将它们转到成鱼塘了,放养数量一般为每亩600—1000尾,这时体格强壮得多,成活率也高,但是在管理上不能放松。贪吃的桂鱼能吞食自身体长70%的饵料鱼,桂鱼渐渐长大给它投喂的食物也随之加大,当桂鱼长到10厘米以上时,摄取的食物就不能无所故计了,否则就很容易卡住,吞不下又吐不出来,容易造成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控制好饵料鱼的规格十分重要,只投喂占桂鱼体长26%—36%的饵料鱼。我们可以做一个网箱,网点的密度根据所需饵料鱼的大小定做,将要投喂的饵料鱼过塞,符合条件的饵料鱼就会从网点中游走,而大规格的则留在网箱中投喂大规格的桂鱼。当然饵料鱼也不能太小,否则桂鱼要吃好多才能饱,即消耗体力和时间又影响生长。投喂次数与鱼种培育阶段相同,保证桂鱼每天都能吃饱。当九月以后水温下降桂鱼生长速度减慢,摄食量要减少,一般5—7天投喂一次,随着温度下降,逐步改为半个月投喂一次,投喂量以维持水里内有一定的饵料密度,增加桂鱼的捕食机率为原则。要经常观察桂鱼,要注意桂鱼生长速度是否一致,适量搭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供给体形大小不一的桂鱼使用。

春季和秋季每10—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0—40厘米。夏季勤换水,5—7天换水一次。

其它管理方法与鱼类培育阶段相同,总之必须保持池塘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才能获得养殖成功。经过4—5个月的饲养大部分桂鱼的体重可达到一斤左右的商品鱼,这时就可以捕获上市了,没有达到规格的鱼可以继续喂养。

目前是桂花鱼放养最佳季节,现将其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

2、饵料鱼培育: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选择银鲫、白鲫、团头鲂、白鲢、花鲢等鱼苗种为饵料鱼。利用桂花鱼池塘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可自己繁殖鲫鱼或鳊鱼鱼苗种,也可在桂鱼未放养前20天左右投放各类鱼苗,亩放养量为40-60万尾。其饲养方法用黄豆浆或其它饲料投喂,中后期饵料鱼则须专池饲养,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稀的方法,以保证饵料鱼与桂鱼同步生长。

3、桂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6月份,放养规格要求在6-10公分为宜,其好处是放养成活率高和生长速度快。一般每亩放养量500-800尾。

4、饵料鱼投喂:成鱼养殖期间,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饱为宜,如果饵料鱼过少出现饥饿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桂鱼生长或出现相互残杀现象。

5、水质调控:桂鱼池塘要调控好水质,做到勤换水。6-9月份高温季节是摄食旺季,要每周注排水一次,每次换水量0.4米,保持池水透明度40公分以上。

提问会员:邦龙村信息员 发布时间: 2009-5-13

问题:我有30亩鱼塘,现想养殖桂花鱼,请问专家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复:您好,欢迎您的咨询。这里给您介绍桂花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供您参考:

一、清塘消毒要彻底

先将池水降低至30-50厘米水深,每亩用40-50公斤茶粕粉碎浸泡隔夜后全池泼洒,同时每亩用10公斤漂白粉或0.5-1.0公斤强氯精全池泼洒,杀灭野杂鱼虾、昆虫等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3-5天后排干池水,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水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和改良底质,并调节养殖池水的酸碱度。

二、备足饵料鱼

池塘饲养桂花鱼的饵料鱼的种类有: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鲤鱼等,饵料系数一般为4-5。根据桂花鱼的生长规格和摄食量,用大于桂花鱼池塘3-4倍面积的池塘培育生产充足的饵料鱼喂养桂花鱼。

1、早期饵料鱼:在准备放养桂花鱼的池塘每亩预先放养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等鱼苗(鱼花)100-200万尾,作为桂花鱼的早期饵料鱼。投喂花生麸、麦皮等粗饲料,经15-20天培育,饵料鱼长至1.5-2.5厘米体长时,使用0.7ppm硫酸铜和0.5ppm强氯精杀虫消毒后,可投放入2-3厘米规格的桂花鱼苗培育。

2、中期饵料鱼:在四大家鱼池塘每亩混养20-30万尾土鲮、麦鲮、泰鲮等鱼苗,也可专塘培育鲢、鳙、鲫鱼等鱼苗作为大规格桂花鱼的饵料鱼。

3、后期饵料鱼:除自产自给外,还可以外购。养殖后期一般进入冬季,鲮鱼类饵料鱼易冻死,应培育备足一些鲢、鳙、鲫鱼等受寒品种类饵料鱼越冬,用作冬春季节的桂花鱼的后备饵料鱼。

三、选育好种苗

1.种苗选择:种苗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桂花鱼养殖成功与否。放养的种苗要求:健康无病、活力好、体态均匀饱满、摄食生猛、规格均一、无畸形,最好选择经过选优复壮的良种,有条件可提前进行病毒检测,确保放养不携带虹彩病毒的种苗。放养的桂花鱼的鱼苗规格最好是饵料鱼的1-1.5倍。 2. 种苗培育:入苗前,应做好鱼苗杀虫消毒工作,常规方法用60ppm甲醛浸泡鱼苗10-15分钟。培育期间必须配套投喂充足适口的饵料鱼,并加强做好防病措施。一般每3-5天交换用0.7ppm硫酸铜、100克灭虫精/亩•米或100克速效灭虫灵/亩•米杀虫,每次杀虫后1-2天用0.5ppm强氯精或0.5支康丰型二氧化氯/亩•米进行水体消毒。经过25-30天培育,2-3厘米桂花鱼苗可生长到8-10厘米池塘养殖规格。

四、成鱼的饲养和管理

池塘健康养殖桂花鱼,关键在于控制桂花鱼和混养鱼的放养密度、加强水质调控、饵料鱼投喂和消毒、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1.放养密度:适宜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最多不能超过2000尾/亩,避免密度过高造成残饵和排泄粪便过多污染水质,影响水质的稳定,滋生病菌,导致鱼病多发。

2.混养食腐性和滤食鱼类:为了减少残饵和粪便污染,要适当混养一些腐食性和滤食鱼类。每亩放养鲢、鳙各40-50尾;及鲫鱼100尾。

3.饵料鱼投喂和消毒:饵料鱼品种以土鲮、麦鲮和鲢鱼为主,质量应鲜活、无污染、无带病原体、体内无残饵、无腐败变质。应长期保持饲料鱼的充足和适口,避免桂花鱼时饱时饿,影响体质和生长速度。坚持每批饵料鱼放塘投喂前,必须进行药物浸浴消毒,选择3%~4%食盐水、20毫克/升的硫酸铜或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等药物对饵料鱼浸洗消毒10~20分钟,避免病原随饲料鱼带入桂花鱼池塘。

4.水质调控和管理:水质是鱼类生存的介质,水中有利或有害的物理、化学因子都直接影响其生长。良好水质既能促进桂花鱼的生长,又能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减少鱼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加强水质的调控,确保池塘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基本要求。

(1)注换水的处理:在水源水质差的地方,养殖场需用1个5-10亩池塘作备用的蓄水池,蓄水池内可放养少量的四大家鱼、饵料鱼等。注换水前,在蓄水池中,用10-1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同时用0.7ppm硫酸铜、0.3ppm灭虫精或1ppm敌百虫杀虫,1-2天后再使用0.5ppm强氯精0.5ppm鱼菌清消毒杀菌,经过处理后的池水才可用作养殖池用水,杜绝病原及污水因注换水进入养殖池。

篇六 桂鱼的养殖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2013年第1期总第361期

互动网址:http://www1

2316acorn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耍煮

■李军

鳜鱼也称翘嘴鳜、桂鱼,在北方地区也称鳌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鳜鱼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养殖鳜鱼的难点和关键点是饵料鱼配套问题,也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鳜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具有独特性,技术要求高,成本也相应较高,如养殖技术不当,就会前功尽弃。

苗养成全长1厘米的鱼苗,饲养天数为5~7天。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平方米。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鳜鱼开口,投的苗要适口。开口饵料鱼是团头鲂或鲮鱼苗,开口后投喂草鱼、鲢鱼、鲫鱼、鲤鱼、鳙鱼等鱼苗。黑龙江省白鲢的产卵期与鳜鱼基本相同,其怀卵量大,可选用鲢鱼为作鳜鱼的饵料

饲养天数为8~10天。放养密度为500~800尾/平方米。投喂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5~5倍。

5.水质调节与鱼病防治。培育期间始终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镜检鳜鱼苗,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饵料鱼苗人池前用浓度3%~5%的食盐水或浓度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时间为3~5分钟。

一、鱼苗培育

鱼。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5~6倍。鱼苗体长达到1厘

鱼苗培育阶段是指鱼苗开口到体长3厘米阶段,一般在鳜鱼苗种生产场家进行。

1.池塘条件。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均可,面积20~10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保持0.8~1米。水泥池注水前要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剂消毒。新水泥池需注满水3个月降低其碱性后才能使用。

2.饲养管理。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投足适口的饵料鱼苗。

第一阶段:把开口摄食的鱼

米时,再转入另一已消毒的水泥池中,转移时鱼苗要带水过数和带水运输。

第二阶段:把全长1厘米的鱼苗养成全长1.9厘米的乌仔,饲养天数为6~8天。放养密度为

二、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阶段是将3厘米左右夏花培育到50~100克鱼种。鳜鱼种的养殖可采取池子塘主养、套养2种,池塘主养成活率较高,一般70%~90%;套养成活率较低,一般20%~40%。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与放养。池塘面积3~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深1.5米,池底平整,水质

500~2000尾/平方米。投喂的

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6~8倍。当长到1.9厘米的乌仔时,再转入另一已消毒的水泥池中。

第三阶段:把全长1.9厘米的乌仔养成全长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

}。2

万方数据

2013年第1期总第361期

互动网址:http://www.12316a.com

清新,排灌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2000~4000尾。

2.饵料鱼的解决方法。原池培育:这种方法可解决初期的饵料鱼。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入草鱼、鲢鱼、鲂鱼等鱼苗,

饵料鱼以3天投一次为好,因为投放后2~3天,饵料鱼活动比较迟钝,有利于鳜鱼捕食。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

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

2.鱼种放养。春季每亩放养规格50~100克的鳜鱼种500~800尾。春季或前一年的秋季,江河可收购到野生鳜鱼种,这

样的鱼种在北方地区也称“鳌花

包”。至秋季出池,鳜鱼出池规格可达400~500克,出池产量可达

每亩200~300千克,鳜鱼成活率

一般可达90%以上。

鳜鱼种放养前,放养一些活的小型野杂鱼类,野杂鱼类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其规格不超过鳜鱼种体长的60%。6月中旬以后,3~5天喂一次活饵料鱼,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30%~59%,保持池内饵料鱼的重量为鳜鱼重量的5~6倍。饵料鱼既可专池培育,也可从湖泊、水库捕捞,也可同时采取以上2种方法相结合。

鳜鱼种人池后,每隔5~7天加注一次新水,到6月份水深达到1.5~2米,以后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夏季坚持每天中午开增氧机,每天开机1~2小时,保持水中溶氧4毫克/升以上。

米。调节pH值,鳜鱼对酸性水质

十分敏感,每隔一段时间施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此外。还要配备增氧机,鳜鱼不耐低氧,天气闷热时,坚持开增氧机。

4.鳜鱼种的并池越冬。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ooC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要注意带水操作,避免鳜鱼缺氧和相互扎伤,拉网前半个

每平方米放养3∞~500尾,肥水

发塘,并每天泼洒豆浆,当饵料鱼规格长到1.5厘米左右时,正好做为鳜鱼夏花下塘的适口饵料。

配备饵料鱼培育池:以1:2~3配备饵料鱼池。放养鲫鱼、鲂鱼、鲢鱼、草鱼等种类的夏花,密度为5万尾/亩。然后以分期拉网、少量多次为原则,保证鳜鱼饲养后有充足的饵料,又使饵料鱼后其生长良好。

培育小规格的家鱼鱼种:有计划加大家鱼种培育池放养密度,在不同时期分批捕小留大,取出一定数量的小规格鱼种喂鳜鱼,从而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

捕捞野杂鱼:如在湖泊、水库等捕捞野杂鱼方便的地方,可采用此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收获鳜鱼,提高养殖效益。

5.饵料鱼的投喂方法。饵料要求:作为鳜鱼的饵料,一要求鲜活,因为鳜鱼不食死鱼:二要适口,饵料鱼苗的体长为鳜鱼种体长的50%~60%:三要无硬刺,如黄颡鱼、鲶鱼等:四要保证及时供应,特别是饲养初期。

按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确定投喂量。一般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前,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8~10尾饵料鱼苗。鳜鱼鱼种体长6厘米以上时,平均每天每尾鳜鱼投喂4~5尾饵料鱼苗。

月应控制池塘中饵科鱼的数量。越

冬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并投放一定数量的饵科鱼。北方高寒地区冰封期较长,谨防越冬池缺氧。

(二)池塘套养

选择野杂鱼丰富的亲鱼池或成鱼池套养,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50~100尾。鳜鱼种出池规格50~100克。夏季要采取措施保持池水有较高溶氧,以免鳜鱼浮头死亡。另外,鳜鱼对药物敏感,用药时要慎重,特别是一些杀虫剂。

(二)池塘套养

选择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鳜鱼。具体放养量可根据池中野杂鱼的多少而确定放养量,每亩水面放养规格3~4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

三.成鱼养殖

鳜鱼成鱼养殖是将50~1∞

克的鳜鱼种养至规格400~500克的成鱼,可采取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方法。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池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2米以上。鱼种放养前1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注水O.8~1米深。池塘配备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

20~30尾,或规格50克左右的1龄鳜鱼种5~10尾。到秋季出池,每亩可产规格300~500克的鳜鱼2.5~3.5千克。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注意3点:一是严格控制套养池内主养鱼的规格;二是鳜鱼对药物较为敏感,用药种类及药量要精确:三是水质清新,不宜过肥,避免低氧。(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54500)

万方数据

73

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军

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154500

农村养殖技术

JOURNAL OF RURALANIMAL-PRODUCTION TECHNOLOGY2012(1)

本文链接:

篇七 桂鱼的养殖
鳜鱼的养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