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玉米竹荪套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2    阅读:

篇一 玉米竹荪套种
玉米套种竹荪栽培,藏在玉米地里的宝

  [每日农经]一举两得的增收密码(1)藏在玉米地里的宝(2010.7.26) 

   竹荪,是寄生在竹子根部上面的一种隐花菌类,其营养丰富,脆嫩爽口,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作为“中国竹荪之乡”的四川珙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非常适宜竹荪的生长,历来就有大量的天然野生竹荪。 

  上世纪九十年代,珙县大力推广“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这一全国最先进的竹荪种植技术,既可使套种的玉米及黄豆为竹荪遮阴保湿,使竹荪健康成长,还可用竹荪培养料改良土壤,使玉米高产丰收,具有成本低、产值高、生产周期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开创了大规模种植高产竹荪的崭新时代,农民种植一亩竹荪可产竹荪鲜品5000-6000斤,或产竹荪干品200斤,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大大高于其它种植业的产出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珙县已成为世界上竹荪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品质最优、深度加工能力最强的县域基地,每年为当地带来近亿元的收益。   

  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公开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包括玉米秸秆的收集处理,竹荪菌种制作,栽培场地处理,培养料配方、铺料下种,覆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为玉米秸秆85份、竹枯叶5份、锯木屑5份、麸皮4份、石膏粉1份;玉米秸秆、竹枯叶用3%的石灰水浸泡处理48-72小时,

篇二 玉米竹荪套种
竹荪种植在玉米地也高产

  [科技苑]长在玉米田里的竹荪(20120112)

  南方的竹荪搬到了东北,在玉米地里安家会不会水土不服?甘蔗和玉米看似相仿,其实大不同,玉米地里种植竹荪,是不是还能夺高产?

  相关新闻:

  江安县底蓬镇李湾村农民罗晓枢今年成功在玉米地里种植了竹荪。8月3日上午,罗晓枢在他的玉米地里向笔者介绍说:“种植竹荪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潮湿和阴凉,我的柑桔林中虽然潮湿阴凉,但仅有半亩地。我想,我拿一亩地种玉米,每年可收入400元,但如果在这亩地里再种上竹荪,情况可能大有改变。”

  今年春季,他购买了3000瓶竹荪菌种,在玉米地里挖出一条条宽约25公分、深约15公分的地沟,在沟里种下了竹荪菌种,将竹叶、竹渣盖在地沟上。罗晓枢笑呵呵地说:“我种的是‘托吉竹荪’,这种竹荪产量高,一年可收5季,目前已收了两季,得到干竹荪260多斤,五季能收干竹荪400斤,按目前市场均价每斤60元计算,400斤干竹荪可卖24000元。”

  他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购买3000瓶菌种支出2300元,竹渣等原材料支出1300元,支付工人工资1300元,肥料农药700元,共计支出成本5600元,我今年能有纯收入18400元。”

  致富故事:

  1、水富县向家坝电站移民朱华容在该县科技局的指导下试验示范种植20亩竹荪获得成功,产鲜竹荪1000公斤/亩,收入可达10000元/亩。

  去年11月中旬,向家坝镇马脑村红旗村民小组移民朱华容利用荒坡,从四川购来原生态的竹粉和竹荪菌种,投资10余万元试验示范种植竹荪20亩。该县科技局多次深入地块指导,并将此项目列入县级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给予了资金扶持。今年6月初,试种的20亩竹荪开始采收,以采摘竹荪蛋为主,每天能采摘鲜竹荪蛋75公斤,采收期可到10月上中旬,共4个多月。根据目前市场价格,收入可达10000元/亩。

  2、骑马乡是青川有名的竹荪专业乡。地震中该乡产业严重受损,为实现震后竹荪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目标,该乡引进业主,培植大户,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乡竹荪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据了解,该乡凡长裙竹荪栽培规模达到2亩及以上,每亩按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短裙竹荪栽培规模达到1亩及以上,每亩按1200元标准进行补助,袋料香菇生产规模达到3000袋及以上,每袋按0.5元标准进行补助,农户建设标准化烘干设备,从而给予产业发展技改资金支持300元;2012年底前骑马到永康市参展的企业及个人,免费提供参展摊位、并为客商来返差旅费进行补贴。 

  “在该乡的产业帮扶中,永康市援建指挥部帮我们建起了100亩标准化竹荪示范基地,提供了种植技术支持,带动2000多户农户种植竹荪1500亩,预计今年整个竹荪产业收入将达2000多万元,这就为全乡农民增收找到了路子。”该乡竹荪协会会长唐树钢说。

篇三 玉米竹荪套种
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中国食用菌2015,34(6):7~12

EDIBLEFUNGIOFCHINA

CN53-1054/QISSN1003-8310

DOI:10.13629/j.cnki.53-1054.2015.06.002

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

马璐,林衍铨**,应正河,江晓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4)

摘要:农作物、果蔬、林地与竹荪(Dictyophorasp.)间作套种,能有效解决因竹荪连作影响产量的问题,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菌渣还田后还可改善土壤肥力,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农作物、果蔬、林地、其它食用菌类与竹荪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为竹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竹荪;间作套种;果蔬;蔬菜;林地;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15)06-0007-06

AdvancesonIntercroppingTechnologyofDictyophoraSpecies

MALu,LINYan-quan,YINGZheng-he,JIANGXiao-ling

(InstituteofEdibleFungi,NationalandLocalJoint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Breeding&CultivationofFeaturedEdible

Fungi,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350014,China)

Abstract:IntercroppingtechnologyofDictyophorasp.withothercropsisthemajororientationofcircularagriculture,anditcansolvetheproblemofcontinuouscroppingobstacles,whichaffectedDictyophorasp.production.Rationalintercroppingcantakefulladvantageoflandresourcesandenhancelandutilizationeconomicperformance,andreturningspendmushroomsubstratetofieldcanalsoimprovesoilfertility.ThispapersummarizedtherecentprogressinintercroppingtechnologyofDictyophorasp.withcrops,fruits,vegetables,woodlandandotherediblefungi.

Keywords:Dictyophorasp.;intercroppingtechnology;fruit;vegetable;woodland;ediblefungi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但同时也带来较多生态、环境等问题,如大量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玉米芯、瓜果藤蔓、食用菌菌渣等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理,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村和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急需探寻出一种科学、高效、先进的农业模式,走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加快农作物下脚料资源转化,把大量的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是当前急需

解决的问题。

竹荪(Dictyophorasp.)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的美称,子实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活性多糖具有抗肿瘤[1]、免疫调节[2]和抗氧化[3-4]等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自20世纪80年代福建古田成功开发出竹荪生料栽培技术后[5],栽培工艺不断改进,种植竹荪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竹荪栽培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同一块田地连续多年种植竹荪后,菌丝球数量减少,不仅产量严重下降,品质也有所降低

[6]

2012BRD14B15-40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STIT-I-03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作者简介:马璐(1984-),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工厂化栽培工艺研究。E-mail:malujj@163.com**通信作者:林衍铨(1963-),男,大专,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研究开发等方面研究。E-mail:lyq-406@163.com收稿日期:2015-09-25

8中国食用菌EDIBLEFUNGIOFCHINAVol.34No.6

严重时甚至绝收;即使轮作也要选择轮作其它作物3年以上的田地。因此,有限的田地面积严重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面积以增加菇农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者探索出农作物与竹荪套种的栽培技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竹荪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现将农作物间作套种竹荪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长成本降低35.5%[9-11]。也有学者对竹荪套种其他作物进行了栽培试验,多年的实践证明:竹荪-大豆套种效益最高[12-13]。随后,竹荪套种大豆栽培模式在福建各地开始进行示范推广[14-18]。除福建外,浙江等地也探索出了竹荪套种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m-2,大该模式,竹荪产量可达0.10kg·m-2~0.12kg豆产量一般0.12kg·m-2~0.15kg·m-2,获得了很好的种植效益[19-21]。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竹荪-大豆已成为目前较为成熟的套种栽培模式,但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当竹荪与大豆、玉米间作时,要处理好田间的排灌和除草培土工作,保证畦面湿润。栽培前期玉米、大豆生长量小,可在畦面覆盖稻草,以免阳光直射,影响竹荪菌丝生长;栽培后期应抑制农作物株高、促进分枝,增加田间荫蔽度,以利菌蛋形成,提高竹荪产量[8];二是选择生育期长的迟熟大豆品种,迟熟大豆遮阳时间长、枝叶繁茂、遮阳度大,且播种时应相互错开,不要对称播种[15];三是竹荪出菇期正是大豆迅速生长期,可采用打顶、割叶等方法控制大豆顶端优势,防止大豆疯长,影响通风透光[17];四是选择抗虫大豆品种,应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以免农药对竹荪品质产生影响。

除大豆外,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的自然特点和资源优势,也探索出许多农作物套种竹荪的高产栽培技术。刘健等[22]对玉米套种竹荪模式进行试验,结果m-2~0.09表明,竹荪、玉米产量分别达到0.06kg··m-2~0.64kg·m-2,部分田地竹荪产kg·m-2和0.58kg量达到0.10kg·m-2,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毛芋顶部叶片大,茎部所占空间较小,与竹荪套种可为其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结果是毛芋生长越旺盛,竹荪长势就越好,形成了毛芋、竹荪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23],竹荪采收后,栽培废基质就地还田翻耕,立秋后可插晚稻,形成“毛芋/竹荪-水稻”新型农作模式[24-25];槟榔芋与竹荪套种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2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12BRD14B15-404)的支持下,针对福建省槟榔芋、木薯种植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值低等问题,对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高效栽培循环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套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槟榔芋在菇畦中间间作时,对竹荪的遮荫效果最好,竹荪产量最高(图1)。目前,该模式已在福建省三明市进行示范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食用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有望成为集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新的亮点。

1竹荪间作套种的科学依据

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株距、行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叫套种[7]。农作物与食用菌间作套种可形成互利互惠的群体关系。首先,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可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缓解菌林矛盾,解决食用菌的生产用料问题。其次,食用菌生产能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可供食用的优质蛋白,生长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可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菌渣还田后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真正体现了食用菌生产“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再次,农作物与食用菌进行间作套种还可合理利用田地空间,充分挖掘土地的增产潜力,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秸秆还田后可实现对农副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因此,农作物间作套种食用菌是一种空间、时间集约型的立体栽培模式。

2农作物与竹荪间作套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通过与竹荪进行套种,可以省去栽培竹荪遮荫棚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早在1996年,陈虞晖等就对三种农作物与竹荪的立体栽培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竹荪与大豆、玉米间作时,既可满足竹荪的荫湿要求,又能保证大豆、玉米的光温需要。竹荪+大豆+玉米(或竹荪+大豆)立体栽培模式可节省搭棚开支、增加粮食产量,其经济效益优于单一种植竹荪[8]。该套种模式在福建经过栽培对比后发现,竹荪套种大豆与遮荫棚栽培竹荪对比产量相近(0.09kg·m-2~0.12kg),但由于节省了·m-2遮荫棚的投资,最终纯收入增加1200元以上,生

第34卷第6期马璐等: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9

荪的作用[34]。江西省永新县利用桑枝和各种农作物茎秆等作为栽培原料,在桑园套种竹荪成功,实现了桑树生长和竹荪发育互惠互利、双赢增效,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35-36]。此外,李、梨等果园中也可套种竹荪[37-38]。

图1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

Fig.1IntercroppingtechnologyofDictyophoraechinovolvatawith

Clocasiaescalenta

Schott

果园套种竹荪时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选择适龄果园,树龄太小时遮荫度不够,高龄果园遮荫度又太大,这些均不利于竹荪原基的分化,一般选择树龄为5年~10年、盛夏季节遮荫度为40%~70%的中幼龄果园[30];二是非果树进入开花结果阶段时需在树冠下方施追肥,因此,在果园套种竹荪,应根据不同果树生长需要,预先留有开浅穴施追肥的位置

[30]

3果园与竹荪间作套种

除农作物外,果园中也能够间作套种竹荪。杨仁德等[27]开展了葡萄架下栽培竹荪的可行性探索,试验表明,只要加强管理,使温度、湿度等条件满足竹荪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的要求,葡萄棚下栽培竹荪是可行的。阮瑞国等[28]对葡萄园种植竹荪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竹荪单产3.5kg计算,每平方米葡萄园内可间作竹荪0.3m2,干竹荪总产量可以达到·m-2,且间作竹荪后,葡萄园土壤中全氮的含0.10kg

),碱解氮70.1mg·kg-2量为0.09%(对照0.06%

kg-2kg-2(对照5.5(对照32.1mg·),速效磷13mg·mg·kg-2),速效全钾228mg),·kg-2(对照39mg·kg-2),土壤养有机质1.113mg·kg-2(对照0.73mg·kg-2分明显增加,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且第二年葡萄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其中钾含量增加明显,达到葡萄增产、品质增优的效果。国内其它地区也逐渐开始推广该套种模式[29]。

利用果树形成的遮阳条件,在地势较平坦或缓坡地果园都可套种竹荪,如桃、榛、柑桔、板栗、杨梅等[30-31]。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研究出以谷壳、竹屑为栽培原料,在柑桔园中套种竹荪的果菌符合套种模式。采用该模式,可采收竹荪干品0.09kg·m-2左右,采收后经菌丝分解和利用的培养料翻入土壤后,可作为优质的肥料为果园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果园土壤改良,并且可促进果树生长,形成良性生态循环[32]。也有报道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产量可达0.12kg·m-2

[31]

;三是果园套种竹荪时应加强对竹荪的保

护,以免果园防治病虫害时对竹荪造成药害污染[39]。

4蔬菜与竹荪间作套种

【玉米竹荪套种】

目前,关于蔬菜与竹荪套种的报道较少。福建古田县在1996年~1997年对辣椒套种竹荪进行了试验并获得成功,竹荪与辣椒产量均为0.10kg·m-2,·m-2[40]。根据食用扣除成本后,纯收入可达到6.82元

菌、粮食作物、蔬菜各自的生长特点,以纯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竹荪与粮、菜作物间作套种,探索出竹荪-玉米-丝瓜-莴笋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即春栽竹荪、点播玉米、套种丝瓜、冬栽莴笋[41]。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春栽竹荪、点播玉米、套种丝瓜、夏栽白菜、秋播小麦、冬栽莴笋的间作套种模式,将竹荪与蔬菜进行合理套种,既培肥了土壤,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较小麦-玉米(或大豆等)两种两收增收效益显著[42]。

5其他菌类与竹荪间作套种

除了农作物与蔬菜能够套种竹荪,一些菌类也可与竹荪进行套种。为了充分利用菇房、解决菇粮矛盾,做到菇粮双丰收,福建省古田县进行了竹荪畦床套种香菇栽培试验。因竹荪生长在畦床之内,香菇菌棒寄放在畦床之上,二者生长习性不同,互不侵犯,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形成立体栽培。例如,试验面积400m2,收获竹荪(脱水)41.6kg,套种香菇8000筒,总产量(脱水)422.15kg,与对照相比,香菇产量增加1.48%,竹荪增加40%,经济效益高于常规栽培

[43-44]

,这种套种模式

在江西的柑橘栽培中也获得成功[33]。福建省古田县是油柰之乡,为了满足油柰果园对有机肥的要求,古田县创造出了油柰-竹荪立体栽培模式。由于采用柰园土作为竹荪覆盖物能有效增加养分供给,套种竹荪表现出朵形大、出菇期长等特点,因此,柰园套种竹荪具有明显的推广优势。但套种时应选用平坦、向阳、环境洁净、靠近水源的园地及四年以上的油柰树(具有3m以上的树冠),这样才能起到遮荫竹

。但在香菇与竹荪进行套种

时,需因地制宜,根据种植地区的海拔高度选择合适的香菇品种。海拔300m以下地区选用何种温型的香菇品种均可。海拔300m~600m的地区必须选

10中国食用菌EDIBLEFUNGIOFCHINAVol.34No.6

择中温偏低香菇品种,只要在5月份之前可完成采收即可;采用中温偏高型香菇品种时,5月底之前仍处于长菇阶段,则不宜套种。海拔600m以上的地区无论采用哪种温型的香菇品种,由于7月~10月仍然适宜香菇子实体生长,此时香菇与竹荪生长会产生矛盾,则不宜套种[44]。

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竹荪、香菇、木耳、猴头菇也可进行立体套种栽培。4月中旬~5月中旬完成竹荪播种;5月中、下旬棚架空间中可吊装栽培紫木耳或大光木耳,并进行适当水分管理;10月~11月,竹荪出菇结束后,放下大棚薄膜,将已脱袋的香菇菌筒下田排放,进行出菇管理;木耳采收完毕后及时取下,11月可进行猴头菇的吊袋管理。采用该模式,香菇生长周期可缩短15d~20d;木耳因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污染率大大降低,烂耳现象减少;竹荪产量比普通对照高出40%以上;猴头菇在棚内易于调控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畸形菇减少,菇型较圆整[45]。

食用菌与水稻、烟草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创新出杉木林地生态套种竹荪栽培新技术,按竹荪:杉木套种面积1∶2.5计算,可采收竹荪干品38.7kg[51]。

橡胶是大水大肥的经济林,每年需固定投入大量的化肥和有机肥。经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对竹荪菌床进行灌溉,可有效改善胶园土壤墒情,林地土壤中(0~10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钙、交换镁等有效养分含量较纯橡胶林地显著提高,且套种后,橡胶产量显著提高[52-53]。除此之外,竹荪还可以在各种竹林中进行套种[54-55],如麻竹[56]、毛竹[57-58]等,套种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59]。竹林套种竹荪时,所选竹林应地势平缓、阴凉潮湿,郁闭度在0.7以上,土壤质地疏

60]松、腐殖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且呈酸性[54,。

7展望

目前,竹荪栽培面临的重大难题是:连作严重影响竹荪产量。即使轮作,也要选择轮作其他作物3年以上的田地才能够再次种植竹荪,因此,逐渐出现了竹荪与农作物争夺土地的现象,这显然与食用菌生产“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等特点相矛盾。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将竹荪与其他作物进行套种,能有效节约竹荪遮荫棚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但目前出现的竹荪套种模式虽然栽培效益显著,但套种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增产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如竹荪套种品种选育仍较为滞后、品种单一、搭配不当、套种株行距配置不合理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加强适宜不同作物及不同生态区的套种专用品种的选育;另一方面要突破套种的关键栽培技术,实现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参考文献:

[1]DengC,FuHT,TengLP,etal.Anti-Tumoractivityofthere-

generatedtriple-helicalpolysaccharidefromDictyophorain-dusiata[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2013,61(2):453-458.

[2]HuaYL,GaoQ,WenLR,etal.Structuralcharacterisationof

acid-andalkali-solublepolysaccharidesinthefruitingbodyofDictyophoraindusiataandtheirimmunomodulatoryactivi-ties[J].FoodChemistry,2012,132(2):739-743.

[3]林陈强,林戎斌,陈济琛,等.棘托竹荪菌盖提取物的抗

氧化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3,20(2):32-36.

6林下间作套种竹荪

林间套种食用菌可使林木和食用菌共生互利,相互促进,充分发挥生物群落群体优势。食用菌是异养生物,需依靠分解植物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维持生长发育,并释放出大量的CO2,浓度过高时则影响食用菌生长。树木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将树木与食用菌套种,起到了相互利用、互补的作用,促进二者共同生长,因此林间套种食用菌经济效益显著,如在竹林间套种平菇、凤尾菇,鲜菇产量达到3.00kg·m-2

[46]

。在各种树林下套种竹荪,能充分利用林

间的郁闭条件,省去搭建遮荫棚的工作,不仅可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达到菌林互补的效果[47]。广西省南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当地农户在林下套种竹荪38.30万m2,当年产竹荪菌蛋74.6万kg,产值158.4万元,除去成本后,农户每亩净收入1217元,加上林木收入,每亩林地经济收入颇丰[48]。

板栗林地郁闭度高,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合竹荪的生理特性。通过套种竹荪,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土壤肥力,投入产出比为1∶14[49]。但套种场地应选择郁闭度在80%左右的人工板栗林地,且坡度平缓、背风,土壤深厚肥沃,略偏酸性,靠近水源但不积水,无白蚁活动,以保证种植场地能满足竹荪生长发育的要求[50]。福建顺昌县为了解决

第34卷第6期马璐等: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特点和应用技术[J].食用菌,2013,35(1):34-36.

11

[4]韩乐,冯娜,冯杰,等.棘托竹荪液态深层发酵水提物和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4,21(4):53-57.

[5]雷银清.竹荪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6,

25(5):59-60.

[6]应国华,吕明亮,何林,等.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基质

配方筛选[J].食用菌学报,2014,21(3):32-35.[7]谢金.浅析间作套种田间管理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J].种子

科技,2014(10):44-45.

[8]陈虞晖,丁依弟.竹荪、大豆、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的调查

研究[J].闽北农业科技,1996(2):49-50.

[9]刘瑞壁,魏昌永,谢乐广.竹荪套种大豆立体栽培模式[J].

食用菌,1997,19(1):33.

[10]余培胜.大豆遮阳栽培竹荪技术[J].闽北农业科技,1998

(1):42-43.

[11]梅童根.竹荪———大豆套种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0

(4):6.

[12]黄茂富.利用新资源谷壳种竹荪[J].闽北农业科技,2003

(1):23-24.

[13]李兴华.竹荪套种大豆技术[J].闽北农业科技,2004(1):

24-25.

[14]黄颜明.大豆遮阳栽培竹荪技术[J].福建农业,2006(12):

13.

[15]张明德,卓传武.竹荪套种大豆遮阳栽培技术[J].食用菌,

2007,29(3):51.

[16]余茜.竹荪与农作物套种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27(7):136.

[17]何金旺.竹荪套种大豆新技术[J].科学种养,2011(11):

17-18.

[18]胡萍.竹荪套种大豆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3(7):8-9.

[19]胡依君,毛一剑,郑根深.竹荪/夏大豆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10X):54.

[20]周凤超,周根良,周高祥.菌(竹荪)粮(大豆)共育有

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06(7S):58-59.

[21]毛小伟,陈小平.大豆田套种竹荪丰产配套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44-245.

[22]刘健,赵怀亮,张守驹,等.广元市玉米间种竹荪模式栽

培应用效果及发展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9(1):44-45.

[23]李汝芳.毛芋套种竹荪栽培新技术[J].浙江食用菌,2008,

16(3):51-52.

[24]林友红,李汝芳,陈勇光.“毛芋//竹荪-水稻”模式原理

[25]林友红,李汝芳,陈勇光.“毛芋//竹荪-水稻”栽培模式

的特点及应用[J].食药用菌,2012,20(5):303-304.[26]曾绩.竹荪、槟榔芋套种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2,

37(3):49-50.

[27]杨仁德,魏善元.葡萄棚架下栽培竹荪初探[J].中国食用

菌,1991,10(5):36.

[28]阮瑞国,丁李春.葡萄园竹荪生态系统栽培技术研究[J].

闽东农业科技,2008(2):9-11.

[29]潘小兵,陈国.葡萄园套种竹荪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月

刊,2012(1):69.

[30]吴少风,林心明.果园套种竹荪技术[J].食用菌,2000,

22(6):37-38.

[31]胡培蓉.果园谷壳栽培竹荪技术[J].福建农业,2008(11):

20-21.

[32]胡忠全,刘玉环.柑桔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J].江西园艺,

2001(4):4-6.

[33]王云光,赵建卿.枯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06(2):12.

[34]黄林生,曾丽平.柰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的初探[J].闽东

农业科技,1997(1):36-38.

[35]毛平生,叶武光,姚金宝,等.桑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

[J].蚕桑茶叶通讯,2011(6):14-15.

[36]左晓斌,刘喆,尹建光.桑园套种竹荪立体生态栽培技术

[J].江西农业,2013(5):52-53.

[37]方水彩,余培胜.果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

1996,15(5):27-28.

[38]高文珍,卓传武.梨园间作竹荪的尝试[J].福建农业,

2002(1):14.

[39]蔡斌,胡忠全.果园套种竹荪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0(3):37.

[40]王连延,翁旭升.辣椒套种竹荪丰产栽培技术[J].闽东农

业科技,1998(1):51.

[41]刘天学,王长喜.长裙竹荪与粮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J].

中国蔬菜,2004(3):51-52.

[42]刘天学,李俐俐,周毓询,等.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

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28(5):45.

[43]罗仲华.竹荪畦床套种香菇立体栽培法[J].中国食用菌,

1991,10(6):15-26.

[44]罗仲华.竹荪畦床套种香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1992,

11(1):34-35.

[45]杨建武.竹荪,香菇,木耳和猴头菇立体套种栽培技术

[J].中国食用菌,1995,14(2):26.

[46]罗凡.林间套种食用菌的原理与应用[J].中国食用菌,

篇四 玉米竹荪套种
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竹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自2000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 栽培模式

竹荪、粮、菜栽培模式和预期收益,见下表1。

表1 竹荪、粮、菜栽培模式和预期收益

作物名称 栽培季节 栽培面积/平方米 产量/kg 产值/元

小麦 10月中旬至次年5月底 330 300 400~450

莴笋 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 330 2000 1000~1500

竹荪 次年3月底至9月下旬 165 25~30(干重) 2000~2500 玉米 次年4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 330 300~400 350~500 丝瓜 次年5月中旬至9月下旬 330 2000~2500 1200~2000 白菜 次年7月下旬至10上旬 330 3000 1200~1800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秋播小麦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微酸、肥沃疏松、给排水方便的农田,深耕细作,施足底肥。10月中旬按南北走向每间隔1m播种6行小麦。

2.2 冬栽莴笋 11月上旬在预留的1m空档中间挖1条深15cm、宽15~20cm的浇水沟,挖出的土覆于沟两边,刮成龟背形,沟两边各栽两【玉米竹荪套种】【玉米竹荪套种】

行莴笋,行距25cm、株距30cm,覆盖地膜,次年2月中旬加盖小拱棚,3月下旬收获。

2.3 春栽竹荪 莴笋收后,及时整地,在1m空档中央挖1条宽50cm、深10cm,长度不限的竹荪栽培畦。畦内撒施生石灰,以驱虫灭菌,再盖1层1~2cm厚的细土拍平。底层铺1层黄豆秆,厚约5cm,上面均匀撒播1层菌种(占总用种量的1/3)。然后铺1层玉米秆,厚约10cm,把其余菌种均匀撒在玉米秆上。再盖上1层玉米芯和阔叶木屑,厚3~5cm,拍成龟背形。最后覆盖1层土壤,厚3~5cm。覆盖地膜,保温保湿。自播种第3日开始,每日中午揭膜通风30~60min,以促进菌丝生长。5月上旬当气温达25℃以上时,揭去地膜,用湿润麦秸覆盖在土层表面,遮光保湿。天气干燥,土层发白时,及时喷水保湿。竹荪属于好氧型真菌,土壤含水量过高,透气性会降低,影响竹荪菌丝的正常呼吸,严重时会造成菌丝死亡而绝收。因此,在雨季应架弓形棚架,上覆草帘以防雨淋。雨水较大时,挖沟排涝,以免土壤和培养料积水。播种后40~50d,当菌丝长满土层表面时,停水6~7d,以改善土层透气状况,防止菌丝徒长,促进菌索扭结,然后重水催蕾。随着菌球的生长,加大喷水量,使基质含水量达70%~75%,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菌球成熟后,一般在早晨5∶00~8∶00时破口,到菌柄停止生长,菌裙完全张开,子实体成形,需3~4h。此期早晚各喷水1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95%。子实体成形后,及时采收,烘干包装。每采完1潮,及时刮去覆土层,在料堆上加盖1层新鲜原料,厚2~3cm,再盖上1层新鲜土壤,同上管理。一般播种1次,

可收获2~3潮,收干品150~250g/平方米。【玉米竹荪套种】

2.4 点播玉米 4月上中旬在竹荪栽培畦两边,距畦边缘5~10cm处,各点播1行春玉米,株距16.5cm。玉米长高后,可为竹荪生长营造一个遮阳保湿的小环境。玉米收获后秸秆留作丝瓜支架。

2.5 套栽丝瓜 5月中旬在玉米行外侧,各栽1行丝瓜,株距50cm。在竹荪畦上方,顺畦走向立竹竿或水泥柱,拉两道高2m的铁丝,以利丝瓜爬架。爬架后的丝瓜秧,为竹荪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遮阳保湿环境。

2.6 夏栽白菜 小麦收割后,空档留作人行道,便于竹荪管理和采收。7月中旬第1潮竹荪采收结束后,在人行道中央筑2个埂,每埂上栽1行早秋白菜,行距50cm,株距33cm,国庆节前后收获。9月下旬,竹荪栽培结束,割去丝瓜秧,砍掉玉米秆,竹荪栽培废料撒于田间作底肥。10月上旬耕地,中旬在竹荪栽培地带播种小麦,进入下一循环。

3 注意事项

3.1 优选品种 作物品种应选用适应栽培季节和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竹荪应选用中高温型长裙竹荪,如DL-01,该菌株可在25~35℃条件下正常形成菌球和子实体,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是黄淮平原理想的栽培菌株。

3.2 选好竹荪栽培原料 许多农作物秸秆都是栽培竹荪的理想原料,可根据当地情况,优化选择。原料要新鲜无霉变,并充分晒干。使用时,加工成5~10cm长的碎段。铺料前,要充分浸透水,含水量达

65%。栽培1平方米,需备干料10kg。

3.3 选好覆土材料 覆土是促进菌索扭结,诱导菌球的必要条件。覆土材料以含腐殖质丰富的菜园土为宜,使用前,要粉碎成黄豆或蚕豆大小的土粒,并充分暴晒,以驱虫灭菌。用时喷水调和,土粒含水量在65%。

总之,根据菌、粮、菜的生长特点,进行竹荪与粮菜合理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土壤等自然资源,把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减少秸秆焚烧,增加秸秆还田。既培肥了土壤,又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较小麦—玉米(或大豆等)两种两收,667平方米增收数千元,不啻为一条广大农民依靠土地创收增益奔小康的好途径。

篇五 玉米竹荪套种
林下套种竹荪,不砍树亦致富

林下套种竹荪,不砍树亦致富

19日,在郁郁葱葱的竹木林下,遍布着一排排整齐的“竹林仙子”——竹荪,顺昌县山沟沟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采摘。

顺昌县是中国“竹荪之乡”,竹荪产量占全国的15.6%,过去靠竹荪种植富了许多村民。如今,随着多年的种植,竹荪的产量越来越低,种竹荪的村民越来越少,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虽说顺昌县山多,但为了保护生态,林子也不能砍。

如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呢?因此,要让村民不砍树亦致富,只好在树林底下打算盘了。

南平市民进会员、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顺昌县竹荪技术研究所长高允旺,作为拥有国内竹荪栽培核心技术第一人。他说:“原来竹荪属于野生食用菌,经过人工驯化,野生变家种。现在能否又将竹荪从大田“搬”到林下栽培呢??去年,他开始在杉木林下套种竹荪的试验,试种了60多平方米,由于光线太暗、土质没选好,结果产量不高,但过个头大、肉厚、质品高,这增加了他的信心。今年元月,又到了竹荪备料的时节,高允旺又跃跃欲试。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历镇党委政府、顺昌县供销社及林业局的支持。

一次在“拉家常”时和顺昌县山沟沟果蔬合作社理事长陈秀丽不

谋而合,“你有技术,合作社有基地”陈秀丽说。合作建利益共同体,带着社员干,干给社员看,于是选定了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三种不同的林地种1.5亩作示范地。

竹荪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而且美味可口,具有“乱”脂功能,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今年1月份,在顺昌县竹荪技术研究所专家高允旺的指导下,顺昌县山沟沟合作社理事长陈秀丽分别在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里,开始试种植竹荪取得成功。

据竹荪技术研究所专家介绍,竹木、菌在光、温、水、气等方面互补。“林菌模式”不仅能改善竹木根部营养,促进竹林生长,而且能利用林下阴凉湿润、绿色纯净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特点,竹荪个头大、肉厚脆、品质好,达到菌林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示范区里的竹荪从6月份开始采摘,每年可采2-3批,预计一亩地的干竹荪产量约40公斤”。陈秀丽对竹荪种植的未来充满信心,表示明年要扩大试种植面积一倍以上。

听说高老师今年林下种植竹荪成功了,村民何孔宝也赶过来看。小何种了10多年的竹荪,每到竹荪长菌丝后,都要在竹荪地上搭棚子遮阴。每亩地光这项成本就要1000多元,还不计算耗费的人力。“林下种竹荪,起码省了这笔费用。而且由于生长期长、个头大、肉

厚更脆、品质好,价格也卖得高。明年准备也在自己的山地里种。”

顺昌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顺昌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在竹木林地种植竹荪就是顺昌发展“林下经济”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篇六 玉米竹荪套种
竹林套种竹荪种植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竹林套种竹荪种植技术

作者:孙立民

来源:《农家科技》2016年第03期

1.原料的配比。每亩用干燥无霉变新鲜竹屑14立方米,尿素7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碳酸钙25千克,麦麸50千克。

2.栽培料处理。选择一块易排易灌,含腐殖质较多的沙壤土田块,整理一个堆料场,每年12月上旬开始建堆发酵,先在堆料场撒一层40厘米厚的竹屑,同时撒上尿素、碳酸钙,浇上水,头几层,用水不宜太多,如此反复堆料,堆高至1.5米左右时,踩实料堆,盖上稻草,每间隔15天翻堆一次,使各种原料均匀,翻堆时如果培养料太干要加水,保持培养料含水分60%左右,有利培养料的发酵,一般翻堆4次即可。

3.栽培方法。①在选好的栽培田四周挖好排水沟,长度、方向以便于作业及排灌为宜,一般长10~15米为好,宽度1米。

②备好的料需在惊蛰开始做好辅料的播种,最迟在清明前全部完成。

③播种前10天在栽培田块亩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增加稻田肥力,为栽培过程中竹荪生长提供及时的养分。播种时要检查基料中是否有氨气,如有,需适当翻松,降低温度,晾3~5天再播种。

④播种时,气温不能超过28℃,首先将基料按每行1米撒开,并把培养料洒足水,再将菌种分成4~6小块放于基料中间,然后再撒上一层麦麸盖住,菌种一般采用头尾插花播,再盖一层基料,把麦麸盖住,培养料要压实,再覆上4厘米左右厚干净肥沃的表土,泥土含水量以80%为宜,覆土后上面用稻草覆盖(一亩地用两亩田的稻草),不能太厚,有利于保湿。竹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和土壤要求酸度在5左右。要保持培养料和土层含水量的相对稳定,不能过干或过湿。晴天温度较高时要注意每隔两三天喷水一次,保持培养料和覆土的湿度。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能低于10℃。

3.菌丝生长管理。菌丝生长温度8~30℃,适宜温度15~28℃,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5%~75%为宜。当菌丝生长正常,在适宜的自然温度下,菌丝在40天左右可长透出覆土层。正常情况下,形成颗粒状菌球体,从播种开始一般需要60天左右。当菌丝生长正常,开始在覆土层表面形成菌球,从米粒状大小到黄豆大小,一般需要6天时间,8天可长至花生米大小,13天后可长至核桃大,18天左右,菌球上的刺毛会开始消退,此时一般菌球不再怎么生长,当菌球不再增大时,说明已经到了成熟期。要控制好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特别是培养料和覆土层的湿度。菌球成熟开裂时要适当喷些水,控制好湿度,使培养基料含水量达到76%,同时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合理掌握遮阴物的遮阴效果。适当用弱光照射刺激菌球,每天揭开遮阴覆盖物50~70分钟,视天气情况而灵活掌握。

篇七 玉米竹荪套种
如何人工栽培竹荪的经验措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