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沙虫养殖基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3    阅读:

篇一 沙虫养殖基地
长相难看营养高的沙虫养殖收益高

  [每日农经]沙虫难看不难卖(20150519)

  海沙下面藏着虫,走向市场挺受宠,沙虫虽小价值高,独特开发有高招。

  今天节目中您将会看到一种受到许多人欢迎的小东西,这个小东西平时很难见到,因为它总是藏在沙子里,但是一旦在市场上亮相,就会受到人们的追捧。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又为什么招人喜爱呢?

  记者:好美的日出啊,站在这样的海边,看着这样的日出,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特别向往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在广东的湛江,就有这样一群人,每天伴着潮起潮落,伴着朝阳,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不,我拎着工具准备找他们去了。

  几乎是每一天,当太阳刚从海平面慢慢移出,靠近海边的渔民们就迎着朝霞出发了。他们要趁着潮水退去、风平浪静之时在滩涂上挖取一种叫沙虫的东西。那么沙虫到底长什么样?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记者:这个地方就有沙虫哈?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养殖户叶伟锋:沙虫开的眼像花瓣形的那一种。

  记者:像这种花瓣的形状就有可能有哈?

  叶伟锋:一定有。

  记者:一定有,那咱们挖来看看。

  记者:这是不是要技术?

  叶伟锋:这要看技术的,如果能一下子找到它,就不会挖断。

  记者:哈哈,终于见到这沙虫了!啊,我觉得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真的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沙虫啊,真的挺瘆人的,身体是等粗的,看上去就像巨大型的蚯蚓,而且这个颜色呈暗红色。


  沙虫沙虫,从名字上就可以猜出它们应该喜欢沙质的环境。没错,沙虫的一生几乎都和沙结缘,它们喜欢藏在沙地下的洞穴里,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虽然沙虫长相难看,可海边的渔民们对它却非常喜爱。那么,它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王庆恒:这是一个在广东、广西、海南很有名的一个海产品,老百姓俗称为沙虫,学名叫做光裸星虫,传统的中医认为沙虫有利尿、镇静这样一些效果。

  养殖户陈振国:营养价值很高,味道也特别鲜美,很多人都喜欢吃它。

  正是由于沙虫是营养价值高而又味美的海产品,在广东省遂溪县草潭镇,多年来渔民们就有赶海挖沙虫、吃沙虫的习惯。挖来挖去,野生的沙虫资源就越来越少了。从1998年开始,当地开始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所以现在当地人采挖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沙虫。

  记者:啊,你看,我挖出一条!这是我第一次挖,而且还是这样肥肥的一条,好开心,依我刚才的经验,我觉得这挖沙虫一定要眼疾手快,如果你手不快的话,这沙里面的水就会越来越深,就不容易看到。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沙虫时,都会觉得它有点像大个头的蚯蚓,但仔细看,区别还是挺明显的。沙虫的表面有很多方格状的纹理,而蚯蚓体表的纹理却是环状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王庆恒:它和蚯蚓还有一点不同,它的肛门不是在身体的后端,而是在身体的前端。

  记者:啊?有肛门的一段是前端?

  王庆恒:对,这是它与许多动物不太一样的一点,相对的一端当然就是身体的后端了。

  不过,当沙虫把它前端长长的吻部伸出来的时候,身长就远不止是13厘米了。而当沙虫在水中游泳的时候,往往会把身体拉得更长,长度可以达到20厘米左右。

  王庆恒:像水蛇这样弓形的一个曲折前进的运动,会把身体拉得很长,它游泳的特性是不能长时间游泳,一般在短时间游动以后就会迅速地找到沙地在下面穴居了。

  那么人工养殖的沙虫是在哪里出生的呢?

  记者:从这个海边走上来,大约走200米左右,就可以看见一大片的池塘,这片池塘就是沙虫的繁殖基地。

  这池塘里的海水和沙土都是就近取材而来。在当地,沙虫的繁殖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九月份。一只沙虫每年可以产卵七次左右,而一次产卵的数量就可以多达一两万个。

  陈振国:野生的沙虫一次产卵两万个左右,成活率大概两个,万分之一,因为它是裸露的,鱼、虾都会吃它的卵。

  据了解,人工养殖的沙虫由于管理得当,卵的成活率已经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一左右了。

  那么,这些小小的沙虫种苗在池塘里一般是吃什么呢?

  陈振国:我们通过水调节,让阳光照到水,水里面自然就会生长很多微生物和一些藻类,这样它就可以有东西吃了。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王庆恒:它摄食的时候依靠身体前端的触手带着这些有机物吞进到口腔里面,消化掉以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各种沙粒就可以通过它的肛门排出。

  记者:我下面随便找一个地方,用这个铲子看是否能铲出这个沙虫苗。你看,我轻轻一弄就有一条,好小,特别担心把它铲断了,又铲出一条。

  说来也巧,当记者来到繁殖基地时,正好遇见养殖户在打捞沙虫苗。

  记者:怎么有大有小啊?

  陈振国:大的原来是用来做母体用的,如果它产完卵我们再挑出来做商品沙虫。

  这些被打捞起来的沙虫种苗身长大都是3厘米左右,等一会养殖户将把它们投放到海边滩涂上开始新的生活。

  据了解,每年的的清明节前后,是养殖户向滩涂上投放沙虫种苗的最佳时节。

  记者:要撒多少苗?

  养殖户陈振国:我们这里撒种苗的标准是一平方米20条。

  记者:撒完这个小苗,多久可以挖上来?

  陈振国:大概要一年左右。

  记者:一亩地可以产多少?

  陈振国:按照标准一平方米20条,亩产差不多250斤。

  沙虫外形裸露,可以说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能力,在大海众多的生物中,它应该是一个弱者,鱼、虾、贝、蟹等都是它的天敌。

  一只小螃蟹跑过来了,别它的个头不大,可相对于沙虫来说,有可能就是强大的杀手!

  为了躲避天敌的侵袭,沙虫在很小的时候就必须练就快速钻沙的本领,它们用吻部在沙里挖掘一个洞穴,然后就躲藏在这个洞穴里,洞穴的深度往往达到四五十厘米甚至是八九十厘米。如果饿了,就直接吞食沙面上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所以人工养殖的沙虫是不用投喂任何饵料的。

  记者:撒苗的时候对这个沙地的选择是不是也很重要?

  陈振国:很重要,一般我们撒会养在中沙的地方。

  记者:中沙?什么样的沙是中沙?

  陈振国:一般用脚踩下去的话有一种柔软的感觉,你把脚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脚印。

  记者:啊?就这样是吧?

  陈振国:对。

  记者:像其它更细的沙就会更硬?

  陈振国:对,细沙特别硬,踩上去就没有柔软的感觉。

  被誉为“沙虫之乡”的草潭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西北部,濒临雷州半岛北部湾,这里海滩面积宽阔、滩涂洁净,沙泥的混合比例和深度非常适合沙虫的繁殖生长。投放的沙虫苗在滩涂上生活一年左右后,渔民们就可以采挖了。

  记者:你每天都来吗?

  养殖户2:每天都来。

  记者:几点钟来?

  养殖户2:今天八点多。

  记者:八点多,这已经挖了四五个小时了,每天大概能挖出多少斤?

  养殖户2:十斤八斤。

  记者:一斤多少条?

  养殖户:30多条。

  叶伟锋:卖到本地湛江地区,有些也卖到广州还有临近的那些城市。

  记者:一天收购多少?

  收购商胡大春:收一百多斤。

  记者:卖到哪里?

  胡大春:湛江。

  收购商庞伟业:一般都三十多元一斤,春节时贵一点,一般四十元一斤。

  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多年来人们就有用沙虫做菜的习俗。由于沙虫是以吞食沙面上的有机物为生,所以肚子里难免会留有一定量的沙,因此在制作菜肴前,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清理沙虫肠内的泥沙。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潭溪镇养殖户陈虾:这是头,这是尾,先穿头,再穿尾。

  记者:你看,这沙虫搞干净之后,整个身体颜色要浅很多,就是透明的样子,就是一眼看上去就搞得非常干净。

  沙虫虽然长相难看,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在当地有“海洋虫草”的美誉。可对于第一次品尝沙虫菜的人来说,还是得需要一定勇气的。

  酒店负责人徐东:小王,今天我请你吃沙虫刺身。

  记者:这个真的能生的吃吗?

  徐东:可以,我们经常吃。

  记者:刚入口的第一口,有点软,但是嚼到后面,有脆脆的口感,而且是一点腥味都没有,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而且到最后有一点点的甜味,其实味道还是不错的,真的品尝这个沙虫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可以挑战一下。

  消费者1:有点脆,有点鲜。

  消费者2:因为吃起来比较香。

  消费者3: 非常喜欢吃。

  在当地,沙虫养殖户除了卖鲜品外,还喜欢把沙虫加工成干制品向外出售。

  记者:现在经过三个小时的烘烤,鲜沙虫已经被烤成了这样的沙虫干,脆脆的,硬硬的,这样看起来,闻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只有一点点的海腥味,咱们这个是卖到哪里啊?

  养殖户陈虾:一般都是提前订购。

  记者:多少钱?怎么卖?

  陈虾:650——700元一斤。

  记者:怎么卖这么贵?

  陈虾:10斤、11斤或12斤鲜沙虫才能制成1斤沙虫干,也不算很贵。

  记者:一年出多少沙虫干?

  陈虾:可以搞三四百斤沙虫干,一年可以卖20多万元。

  陈虾家的沙虫干刚刚烘烤好,已经有游客慕名前来品尝烧烤沙虫干了。

  陈虾的儿子陈振华:如果谁不敢吃的话,真的很遗憾。

  记者:啊,好脆啊,这个,恩,好香啊,而且我觉得它除了本身的鲜味之外,还有嚼起来脆脆的香味,还有烤香味和海鲜味结合在一起,好好吃。

  在当地,渔民们除了把沙虫干用来烧烤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炒着吃。油锅中放入沙虫干,小火中不断地煸炒翻动,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游客1:原汁原味,很好吃。

  游客2:非常鲜美。

  游客3:谁不敢吃,就非常遗憾。

  沙虫长相虽然难看,但凭借它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再加上当地养殖户已经掌握了沙虫的繁殖技术,养殖过程中管理也比较简单,所以养殖户大多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收益。

  陈振国:一亩地差不多产250斤,现在价格在30元一斤左右,差不多一亩7500元的产值,去掉成本,差不多3000元左右。

  广东省遂溪县草潭镇党委书记李强:我们镇沙虫的沙虫养殖面积大概是1.3万亩,我们登记在册的养殖户就有863户,一年下来产量是1300吨左右,将近一个亿的产值。

  联系电话:陈振国:13827195648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提供,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每日农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篇二 沙虫养殖基地
沙虫养殖有前景

  沙虫,因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又称“海肠子”。别看沙虫其貌不扬,但营养、味道及食疗价值都不亚于其他名贵海产珍品,因而素有“海滩香肠”的美誉。现在小小的“沙虫”已经成为不少投资者心中的“印钞机”。

  沙虫需求大,供给少,价格飙升前景好

  据广西海洋研究所从事沙虫生物学研究的兰国宝教授介绍,由于沙虫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2010年国内市场至少需要上万吨,比2009年需求量增加了30%,而目前市场供给量只有不足五千吨,大量的缺口需要从海外进口来弥补。

  兰教授表示,供给量少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野生资源枯竭。1985年我国野生沙虫总产量约4027吨,但因不合理的乱捕滥采,还有环境污染,致使沙虫量锐减,种群结构畸变,可捕资源量大幅下降。2000年前后,工人每天挖一两个小时,就可挖到五六公斤的沙虫,如今挖上三四个钟头,最多也就半公斤,而且沙虫体形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传统人工养殖发展滞后。传统人工养殖采取的半天然方式,即租赁沙滩,然后散养沙虫,可是由于现在大量的天然沙滩都被发展成旅游景点,沙滩租赁成本过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人工养殖沙虫。这两个原因也导致沙虫价格居高不下,截至2011年4月底,每斤普通沙虫的售价约80元,若是精品,每斤售价可在百元以上。其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33%。而干品价格更是高达500-800元/斤,精品干品每斤售价可达上千元。

  沙虫养殖新技术,投资少,利润高   

  兰教授表示,由于市场供需缺口巨大,野生沙虫量少,人工养殖沙虫前景看好,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而且2010年出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沙虫养殖方法——池塘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好处是解决了困扰人工养殖业多年的难题——优质沙滩数量少,导致饲养沙虫面积小。

  另据广东湛江市遂溪县的养殖户陈先生介绍,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一般租赁10亩养殖鱼塘即可,每亩投放沙虫苗50公斤,规格为400多条/公斤,四个月后,亩产量可达到200公斤规格为80多条/公斤,基本上可以上市销售。总体投资大约12万元,其中采购沙虫苗约2万元(售价约20元/斤),人工成本约3万元,其他费用(如鱼塘租赁费等)约4万元,剩余为流动资金约3万元。

  目前市场中一斤活体沙虫收购价35元/斤,10亩收入约42万元(一年可以养三茬沙虫),当年投资者即可收回前期投入,并获毛利30万元。   

  沙虫虫苗来源或许是最大风险   

  兰教授表示,尽管人工饲养沙虫技术门槛较低,但是该生意依然存在一个较大的风险——虫苗的来源。

  目前国内养殖户购进的沙虫苗主要来源有两个:

  一是,野生沙虫苗。国内野生沙虫不仅产量小,且种苗质量不稳定,投资者若是赶上一批质量不佳的种苗,投资收益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若种苗质量不佳,沙虫的生长周期就会延长,最长可延至1年。这样会比饲养优质沙虫少赚三分之二。另外,其要求投资者对沙虫苗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二是,人工饲养沙虫苗。由于饲养技术问题,种苗质量相差较多,导致市场比较混乱。建议中小投资者选择从北海、大连等地一些人工沙虫养殖场购买种苗,因为这些种苗的“前辈”来自国外,如泰国、越南的优质野生沙虫,成活率较高,一般是90%-95%。

  另外,销售渠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目前沙虫主要消费地在沿海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等地,在这些地方沙虫消费量极大,市场现状是供不应求。而在内陆地区,人们对沙虫的了解甚少,所以对于内陆养殖户而言如何打开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从业者解决的方法,一是,与从事海鲜业务的酒楼、饭店合作;二是将沙虫直接晒干,变成干品,然后向广东、广西等地销售,因为干品售价高,养殖户利润空间较高。

  注:1、本文介绍的市场价格均为2011年4月底市场统计数据。投资者投资前请重新调查相关市场数据。

  2、池塘的水深约为80-120厘米,底质最好为泥沙,含沙量需70%以上,且要求松、粗。

  3、由于可以池塘养殖,因为沙虫养殖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篇三 沙虫养殖基地
红线虫养殖

红线虫

水蚯蚓池养、田养均可,但以池养产量最高,每亩年产量可达750~1000公斤。

水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其繁殖是通过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每年7~9月份繁殖最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厘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为宜,养殖池最好保持微流水。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蚯蚓每天繁殖量以整数倍进行,一般下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

(一)选种

水蚯蚓是水栖寡毛类中的一大类群,又名水丝蚓,俗称红线虫、沙虫子、丝蚯蚓等。应当选择当地的优势种类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一般选用的有深栖水丝蚓、正颤蚓、指鳃尾盘虫、叉形管盘虫及苏氏尾鳃蚓等5种,其形态特征及生产性状如下。

1、 深栖水丝蚓

活体长约10~15毫米、体宽0.75毫米,体重5.78毫克。蚓体由50~70个体节组成,口前叶呈圆锥形,全身只有钩状刚毛,体前端7~8条一束,中部减为3~4条一束,最末端1~2条一束。生殖环带在第11~12节。本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其产量居上述5种之首,秋、冬、春3季均能高产,仅高温季节的7、8、9月份稍差。深栖水丝蚓的群体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以上,是一个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2、 正颤蚓

活体长约20~30毫米、体宽1毫米,体重6.76毫克。蚓体分60~80节,口前叶为钝锥形,背腹刚毛始于第2节。身体前端背面每束刚毛由1~3条发状刚毛和3~5条针状刚毛组成,向后则发状刚毛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消失,针状刚毛也逐渐减少但不消失。环带在第9~12节上。本种在周年各月的产量相对最为稳定,秋冬季(10~12月份)略高,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更喜低温的种类。正颤蚓的群体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0%左右,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品种。

3、 指鳃尾盘虫

单体长约5毫米,因能行无性分裂繁殖,所以连芽体长度在内达6~12毫米长,体重5.06毫克。蚓体分9~26节,无吻,身体大部分呈血红色。背刚毛自第11节开始,每束针状、发状各一条。尾鳃盘较体为宽,具鳃4对。环带在第5节上。本种在高温的7、8、9这3个月的生长与繁殖速度最快,产量所占的比例也大,而在其他月份则较低。可认为它是偏爱高温的种类,在生产中有重要的接茬互补作用。其群体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0%上下。

4、 叉形管盘虫

体长约25毫米、宽0.5毫米,体重1.42毫克。有体节18~25个。口前叶圆形,背刚毛自

第5节开始。尾鳃盘漏斗状,腹前有两根“触须”,具鳃3~4对。环带位于第5~8节上。本种的生态特点与指鳃尾盘虫相似,在高温季节其产量比重大,其他月分则显著减少,也是喜高温的种类。尽管其群体产量只占全年总产量的5%以下,但在生产中同样起接茬互补作用。【沙虫养殖基地】

5、 苏氏尾鳃蚓

这是水蚯蚓家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活体长达150毫米以上,宽1~1.25毫米,体重50.55毫克。体色淡红至深紫色,尾部每个体节有1对丝状鳃(整条蚓至少有60对以上)。口前叶锥形,背刚毛自第2节开始,环带在第9~12节上,呈隆肿状。本种在群体中所占年总产量不足5%。

(二)建池

水蚯蚓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离不开水,所以养殖池应建在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实践证明,城郊生活污水沟旁的零星空地、热电厂排水沟边、小溪河旁、水库坝下、鱼(种)场(站)的渗漏水集散地都是建池的好地方。蚓池宜建成长条形,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这样的养殖池便于精养细管并夺得高产。池埂最好用0.25米宽的条石砌成,也可用砖和水泥等建材构筑,以方便饲养管理人员行走踩踏。池底最好铺上古板或打上“三合土”(硬底池可不处理)。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并在较高的一头设排水沟和排水口,进、排水口均需安装栅栏,以防鱼类、螺等生物敌害闯入。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很大部分会被流水带走。如果受场地限制无法建成长条池时,可因地制宜建成曲流形,环流形池等。

(三)培养基制作

制作优质培养基,不仅能为水蚯蚓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繁殖环境,而且是缩短产品采购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又一技术关键。培养基的底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例如鱼池底部的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掺进适量的疏松物(甘蔗渣等)、有机物(牛粪等)即成。向蚓池装填培养基的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富含糖分的纤维物,用量为2~3公斤/米2。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基肥,用量为猪、牛、鸡粪共10公斤/米2。接蚓种前再在表面铺一层厚约3~5厘米的污泥,撒上一薄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混合饲料,用量为150~250克/米2。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2~5厘米的水层。这时就可引来水蚯蚓种进行接种了。

(四)引种与接种

水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引种时间上没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我国南方地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引种接种,北方地区则应在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引种培育。通常以春季和初夏引种培育的当年产量较高。

水蚯蚓的种源我国各地都不缺乏,不必去异地长途运输。一般来说,大城市内的明沟暗渠、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排污口、港湾码头和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皮革厂、制糖厂、食品厂等的废水坑凼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以就近采种。注意用作种子的水蚯蚓不必淘洗得很干净,可连同部分泥、渣一起运回,下种时适当折算成纯蚯蚓就行,因为淘洗不仅损伤蚓体,而且会把大量的蚓卵(卵茧)也洗掉。各地所产的天然水蚯蚓种类可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当地的优势种群,具有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生物特性,适合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接种工作就是把采运回来的蚓种均匀地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接种量的大小与蚓产量的高低及距第一次采收日期的长短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以500~750克/米2的接种量较为经济、合理。在水温25~28℃的自然条件下,接种30天后测定,每平方米培育池的日产蚓量可达500克左右。

(五)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预先应充分腐熟、发酵,如果让其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便会“烧死”蚓卵与幼蚓。其中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 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方法是混合加水,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搅成堆,拍打结实后,盖上塑料布。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例如: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要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要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漂流散失。

(六)擂池与水体管理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把青苔、杂草擂入泥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光辐射,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阴。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通常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所以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进入水蚯蚓培育池。

(七)采收与分离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一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池缺氧,此时的水蚯蚓群聚成团,漂浮水面。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种采收量既不能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分离水蚯蚓,可把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上一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闭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密闭时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残渣滓完全分离的纯水蚯蚓。此法可【沙虫养殖基地】

重复1~2次,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继续让其孵化生长。

(八)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将水蚯蚓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公斤,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集结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时以上的,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公斤,加清水2~3公斤,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抵达目的地。冰块可用小塑料袋装盛,并扎紧袋口后放置四周。

篇四 沙虫养殖基地
蚯蚓复合养殖业

篇五 沙虫养殖基地
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实用技术

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实用技术

【沙虫养殖基地】

可口革囊星虫俗称海丁、沙虫等,属星虫门、革囊星虫科,是近年温岭移植野生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的一个新的养殖品种。可口革囊星虫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餐桌上的佳肴,为了培植星虫这一新兴养殖业,温岭市水产推广站联合宁波大学对可口革囊星虫的生物学、生态习性、养殖技术进行了反复的试验,总结形成了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实用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设施建造

池塘可建在沿海泥质或泥沙底质的中高潮区滩涂、废弃盐田及低产农田,潮流通畅,受台风影响小,附近海淡水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池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每口池3~5亩为宜,池堤高0.6~0.8m,堤宽1~1.2m。池底四周挖环沟,沟宽1m、深0.5m。池底滩面分割成一块块坪面,每块宽2~2.5m,坪面之间留沟,宽0.5m、深0.3m,为排水与操作的通道。每口池塘设进排水口各一个。

二、技术要点

【沙虫养殖基地】

1.池底滩面整建及清池除害

用海锄头、四齿耙等工具,将熟涂、软涂翻深20~25cm,生涂、硬涂翻深30~35cm。然后用四齿耙将翻土形成的土块捣碎,并用密齿

耙把表层泥土耙烂梳匀,使涂质细腻柔软。再用耥板将埕面压平抹光,由埕面两边往中央压成“马路形”,不使埕面积水。对底质较硬的埕面要增加翻土、耙土、平埕的次数。放养前10天,每亩用10kg漂白粉制成乳液全地泼洒,或每亩用75kg生石灰化水后趁热全池泼洒,杀死所有敌害生物。

2.施肥培饵

清池一周后进水至滩面水位10cm,每亩施发酵的农家肥100kg,均匀撒在养殖涂面上;或每亩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kg。养殖多年和由老塘改造的池塘有机质含量较高,则减少施肥量。

3.苗种放养

采集潮间带体完整无伤,活力强,吻伸缩自如,颜色为浅竭色,规格为1500~2000条/kg的自然苗。以当日采捕的苗种最好。在每年3月中旬~4月中旬的晴天放养为宜。将苗种均匀散播于埕面上,让其自然钻入泥中。放养密度以600~800条/m2为宜。

4.养成管理

养殖期间根据涂质情况,适当施放速效肥水素或施发酵后的农家肥。养殖中后期加投鱼粉、豆粉等作为补充饵料,应将饵料加水稀释后均匀地泼洒到涂面上,不同的施肥与投饵方式对可口革囊星虫生长影响较大,在施肥的同时投喂鱼浆对星虫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养殖过程中,根据涂质情况适时露滩整涂。利用露滩之际,下涂检查星虫的生长情况,疏通排水沟,将沟内的淤泥及有机沉积物推到养殖涂面上,并将涂面平整成“马路形”,不使涂面积水,使涂面结实起来,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清除鱼、虾、蟹及浒苔等敌害生物。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情况调节水位:春秋季天气暖和蓄浅水,保持涂面水位20~30cm;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适当加高水位。通常情况下蓄水2天干露1天轮换,夏季视水质情况灵活掌握。【沙虫养殖基地】

大雨或暴雨来临前,应抬高水位,雨后时及排干池水,从新进注盐度适宜的海水。养殖前期盐度控制在15以上为好,中后期则适当降低盐度有利于生长。同时根据海区水质状况,盐度高于15时添加淡水调节盐度。

【沙虫养殖基地】

5.病害预防

(1)搞好清塘除害,杀灭敌害。

(2)选择优质苗种放养。

(3)做好施肥培饵与补充投饵工作,确保养殖星虫的饵料营养需求,增强星虫体质及抗病力。

(4)调节好池水盐度,保持池水盐度的相对稳定。

6.起捕

春季放养的可口革囊星虫,经过6~8个月的养殖,达到300~600

条/kg的商品规格,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上市销售。可采用挖、捉两种方法。硬质底可用蛏锄等工具挖,软泥坪地可用手捉。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收捕可收80%左右,蓄水后隔几天再收捕一次基本上能收完。

三、典型案例

温岭八一塘自2002年开始移植可口革囊星虫野生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获得了成功,随后养殖面积逐步扩大并在温岭沿海进行了养殖推广。2009年坞根镇茅陶村潘节福养殖星虫面积达到80亩,平均亩产620 kg,亩产值20500元,亩利润达到7500元。据统计,2009年全市养殖星虫面积达到1500多亩,平均亩产720 kg,亩产值25000元,亩利润达到8500元。开发星虫养殖虽然时间不长,但养殖效益比较显著。目前每年收购放养苗种的支出就达到1500多万元,收捕时人工费支出500多万。该品种的开发可为沿海群众提供了就业与增加了收入,其社会效益也不言而喻。

篇六 沙虫养殖基地
奥美地亚生活大百科

奥美地亚部分节目表

篇七 沙虫养殖基地
可口革囊星虫的养殖技术 - 温州大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牛粪蚯蚓养殖

最新成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