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杀人蜂可家养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4    阅读:

篇一 杀人蜂可家养
郭云胶和黄国忠养殖胡蜂也赚钱

  [科技苑]驯养“杀人蜂”(20140311)

  【导读】:2013年,凶猛的胡蜂在我国的陕西,四川等地,致多人死伤,一时间,胡蜂如洪水猛兽,受到诛杀剿灭,而云南的郭云胶和黄国忠,却偏偏深入虎穴,要冒险捉蜂。那他们究竟能不能平安地,将胡蜂收入囊中呢?他们捉蜂,又干什么用呢?

  【主持人】:昨天说到,黄国忠兄弟靠追踪一只带着鸡毛的胡蜂,找到了它们的巢穴,可就在大伙儿全副武装地,快抵近蜂巢的时候,更多的胡蜂迎面扑来。

  【解说】:在蜂群的围攻下,记者明显感受到,它们在拼命撕咬眼前的塑料挡板,而黄国忠兄弟,并无丝毫的恐惧,他们小心翼翼地拿着铁锹,和一个镂空的铁笼子,进一步贴近蜂洞,受到惊扰的胡蜂,从巢穴里蜂拥飞出,向大伙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为了确保记者绝对安全,黄国忠赶紧找来胶带,将记者的胶靴和裤腿的连接部位,再次死死地扎紧。

  【采访】黄国忠:我怕蜂子钻进去。

  【解说】:安顿好记者,黄国忠开始小心地刨挖胡蜂的洞穴。这倒让记者有些不解了,说是来捉蜂,可挖掘胡蜂的洞穴做什么呢?

  【采访】黄国忠:我们这一次是取优质的准蜂王,准备拿到大棚交配。

  【解说】:此时,黄国忠才道出了,这次进山捉蜂的原委。原来,他们兄弟俩和德宏师专教生物的郭云胶,早在2009年,就搞起了胡蜂的人工养殖研究,他们这次进山,主要是捉拿一些个大体健的,野生雌蜂回家,再和家里人工养殖的一部分雄蜂交配,这样来避免养殖的蜂群,因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不过,这胡蜂在全国其它地区,多被当作危险的飞行杀手,成为被诛杀的对像,可郭云胶和黄国忠,却挺而走险,反而搞人工养殖,到底要做什么用呢?

  【采访】郭云胶:我从小经常和比我大的小伙伴们去山里烧蜂子,烧蜂子非常好吃,大家都喜欢吃。

  【解说】:在云南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里,自古就有着食用昆虫的习俗,特别是胡蜂的幼虫和蜂蛹,富含极高的蛋白质,是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

  【采访】:

  捉蜂人:这个蜂蛹在云南生吃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蛋白质含量高嘛,生吃熟食都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村民:甜的,很纯,在我们这边是山中极品,很难吃到的,一般人都吃不到。

  【解说】:胡蜂的幼虫和蜂蛹,作为美味的昆虫食品,以前只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被人们认识,但是近十年来,情况却大有不同

  【采访】郭云胶:到了2000年左右,全球范围内都提倡吃昆虫食品,蛋白质很高,这个时候,全国范围内会吃敢吃蜂蛹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供不应求,就出现了我们山区的农户,争先恐后去山里烧蜂子,烧来后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个蜂蛹的价格是相当地高啦,在我们这里,这种蜂蛹卖到180元一市斤。

  【解说】:捣毁胡蜂的巢穴,掏取里面的幼虫和蜂蛹,虽然是一种极具风险的举动,但市场需求带来的巨大利润,仍诱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惜为此挺而走险。

  【采访】郭云胶:那么这几年来,以前烧得到蜂子,有胡蜂的地方,现在没有了,优质的蜂群都没有了。

  【解说】: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却是胡蜂种质资源的极剧衰竭。

  【采访】:

  黄国忠:以前小时候,我们都是用火烧马蜂,

  村民:它蛰人,它越蛰人,我们越用火烧,一窝蜂直接把它搞死,直接绝后。

  【解说】:烧了二十几年胡蜂的黄国忠和寨子里的人,也是到了前些年才发现,山里的胡蜂可不像从前,那么容易就被找到了。

  【采访】黄国忠:全烧没了,没后代了。

  【解说】:胡蜂的数量在极剧减少的同时,村民们还发现一个现像,那就是,寨子周围森林里和庄稼地里的害虫,反而越来越多。

  【采访】:

  村民:以前一到秋季,这山上全是白虫,吃那个树叶。

  黄国忠:它吃的都是害虫嘛,烧一窝,败一窝,断子绝孙,森林长不起来,被虫破坏严重,稻谷被害虫吃得很厉害。

  【解说】:到了2008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郭云胶的关注。

  【采访】郭云胶:我也是学生物的,经常带学生做环保活动。当时我就想,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人工养殖,就像我们的祖先,驯化了鸡牛羊,现在我们怎吃都吃不完。

  【解说】:秉承这一理念,郭云胶决定引种进行人工繁育。2009年,他打听到黄国忠和黄国虎兄弟俩,在云南龙陵一带的山寨里,以捉蜂闻名,就找到了他们。说出了一起搞人工养殖的念头,双方一拍即合。

  【采访】黄国忠:你把它全部烧灭了,发展不起来,还能赚到钱吗?像我们人工养起来,科学养蜂,不去烧,全部是捞了,还能赚到很多钱。

  【解说】:如果能够驯养致命的胡蜂,那么胡蜂的种质资源就会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郭云胶和黄国忠,尝试搞起了人工驯养胡蜂。

  而眼下,他们在这处金黄虎头蜂的巢穴,要捉拿的,并不是所有的胡蜂,而是深藏在巢穴里面的准蜂王。所谓准蜂王,就是在胡蜂的巢穴里,原本只有一个蜂王,和上万只只会采食筑巢的工蜂,但是到了每年的10月左右,老蜂王就会产下成百上千的,可以交配繁育后代的雄蜂与雌蜂,这些刚出生不久,还没交配过的雌蜂,就被称为准蜂王,一旦它们和雄蜂交配后,才会正式成为蜂王。

  【采访】郭云胶:两个黄师傅操作的这个大蜂笼,就是把危险的凶猛的职蜂(工蜂)收集掉。

【杀人蜂可家养】

  【解说】:职蜂就是巢穴外面,不断冲撞大伙的蛰人工蜂,它们虽然也是雌性,但没有生育能力,只负责采食和护巢[来源:

  【采访】黄国忠:来,起,最起码有60斤,起来,60斤左右。

  【解说】:在这些被取出的蜂巢里,除了里面的幼虫,老蜂王,和刚刚封盖不久的蜂蛹外,数百只被称为准蜂王的大个头雌蜂,正在蜂饼间爬来爬去,它们色泽油亮,显示出健康的活力。

  【采访】黄国忠助手:我们准备用这个小笼子,捉准蜂王,捉完关这里面。

  【解说】:这些准蜂王,天性不善飞翔,很快,其中的一两百只就被关进了这个小铁笼子里。为了不影响这窝蜂的繁殖,剩下的几百只,大伙就不再捕捉,而是将它们,连同一起住着幼虫,蜂蛹和老王的蜂饼,又重新放回蜂洞,

  【采访】黄国忠助手:这样它一代代繁殖下去。

  【解说】:安置好巢穴,大伙用带来的挡板,重新将蜂巢洞口加固,隐避,然后释放被暂时关闭在大笼子的,一部分工蜂和雄蜂,让它们重新飞回巢中。这样,这次活捉金黄虎头蜂的冒险之旅,才宣告结束。

  接下来,郭云胶和黄国忠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被捉回来的野生雌蜂,和家养的雄蜂举行结亲拜堂仪式,繁育优良的后代了。

  【采访】郭云胶: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它们关到,我们设置的这个大棚里面。

  【解说】:郭云胶和黄国忠将捉回的雌蜂和家养的雄蜂,分别暂养在用虑网隔开的,两个大棚里,为了促进雌雄蜂尽快发情,除了增加蝗虫等荤食的投喂量,蜂蜜水和水果的供给,也必不可少。

  三天后的一个中午,郭云胶观察到,雌雄蜂隔着中间的滤网,有贴近亲昵的举动——胡蜂发情了!于是,他赶紧让黄国忠拿小笼子,收集一些雌蜂到雄蜂大棚来。胡蜂和蜜蜂不同,这些雌雄蜂虽然是来自不同种群,彼此的气息不同,但初次谋面,它们并不会打斗。

  【采访】郭云胶:这个棚里都是雄蜂,现在黄师傅把发情期的准蜂王(雌蜂),从蜂王笼里放出来,进行人工辅助交配。

篇二 杀人蜂可家养
哥便养蜂技术有奇招

 

  蜂房的搭建

  如今,这“土货”特受欢迎,像什么土鸡肉啊、土猪肉啊等等,哎,口味特纯、品质也高!今天啊,给您介绍一种被称为“蜜中极品”的蜂蜜,也是个“土货“!它的酿造者是中华野山蜂,俗称土蜂。这土蜂遍采山间百花,所以蜂蜜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而且由于酿蜜周期很长,一年只割一回蜜,所以蜜质特醇。这土蜂酿的蜂蜜虽好,但它们一个个野性十足,要想把它们训化得服服帖帖,一门心思地为人类多产蜜,产好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家住燕山深处的李国方兄弟俩养土蜂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他俩养的土蜂不仅产蜜多,而且蜜质好,卖得挺贵,还特抢手。都说这土蜂野性强、难对付,这哥俩儿究竟有啥高招呢?

  这第一呢,他家土蜂住的就与众不同。别人家养的蜜蜂,大都是住在插了很多蜂板的这种木头蜂箱里,蜜蜂就呆在蜂板上面仿造蜂巢样式的格子里,可李国方兄弟俩养的土蜂,住的却是泥屋子!这是为啥呢?

  李国方:野生蜂群一般都是住在树洞或是悬崖上的洞穴里面。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所以为了让土蜂住的舒服,我们就模仿它的巢穴,给它们造了这个泥桶。你看,我们把这个树干掏空,里面中间做个撑,便于土蜂在上面造巢脾,外面再用稻草拌黄泥糊上。

  粗壮的树干和厚实的黄泥巴都是不容易导热的材质,夏季,桶外的高温不易传入到桶内,而冬季,桶内蜂群散发出的热量又很难传导到外面的冷空气中。这泥房子可以说是冬暖夏凉,而且,这房顶还戴上了用芦苇编织的草帽,能够遮风避雨,一点不比自然界的蜂巢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这土蜂住舒服了,还能不安心产蜜吗?!

【杀人蜂可家养】


  好蜂王才能保证产好蜜

  主持人:哎,还真没那么简单!这住好了只是一方面,也就是说这外部的硬件措施跟上了。可要让土蜂真正做到安心产蜜,还得帮它们理顺内部关系、搞好内部团结呢!听着新鲜,这又是什么理呢?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李国清:二哥,我发现这桶蜂蜂群比较弱呢,蜂少,这个蜂王产卵也少了,你看咋办?

  李国方:我看下,这说明这个蜂王不行了,退化了,得换新王了。

  养蜜蜂的人都知道,要想养出产蜜性能好的蜂,有一个关键:就是啊,这一个蜂群里得要有一个好蜂王!所谓好蜂王主要是指身体强壮、产卵能力高。在蜂群里,蜂王是蜂群中唯一一个担负生产重任的雌蜂,它的职能就是与雄蜂交配后产卵,不断繁衍后代。俗话说一只好王千斤蜜,就是说呀,一个蜂群里只要有种质优良的好蜂王,才能不断保持强势的遗传基因,所以,这蜂王好了,后代才能好!

  可就算是有好的蜂王,如果蜂群的繁殖一直都是在本场内的蜂王与雄蜂间进行,就会因频繁的近亲繁殖,导致整个蜂群的抗病力变弱,最终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用与本场蜂群亲源关系较远的外来新蜂王替换掉老蜂王!这样,整个蜂群才能既保持旺盛的活力,又能不断优化后代的品质。

  这道理是懂了,但这新王该到哪去找呢?又该怎么个找法呢?咱们看看李国方兄弟俩有啥高招?!

  


  野外寻蜂王

  六月初,山野间百花盛开,正是燕山野生土蜂繁殖最为旺盛的季节,所以老李兄弟俩每年都会选在这个时候,到离家十几里以外的大山中去诱捕野生土蜂中的强群,挑选出优良健壮的蜂王来。不过,要想找到土蜂的巢穴,那可不容易!很多其它种类的野生蜜蜂往往把蜂巢建在环境闭塞、目标杂乱的地方,像密林深处或是灌木丛生的地方。但是,假如你去这些地方找土蜂,肯定是无功而返!不过,李国方兄弟跟土蜂处了20多年,已经摸透了它们的建巢习性,他们知道,土蜂的定向能力比较差,容易迷巢,因此,这巢穴大多建在目标显著、视野空旷,飞行路线十分通畅的地方,所以,如果选择到山间的孤崖边或是旷野里的一棵独树洞里去找,就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但要想更快地找到它们,兄弟俩还有更有效的办法

  李国清: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是在山谷的中间,如果附近有土蜂的话,它们一定会走直线,不会绕着山飞的,

【杀人蜂可家养】

  在大致选定好地点、缩小了寻找范围之后,接下来,就要用上特别的一招了!

  李国清:我们带了点有蜜的土蜂的巢脾,因为土蜂的嗅觉非常灵敏,现在把它点着了,使蜂蜜的气味顺着风向散发出去,靠气味把它们引来。

  这招叫气味引诱法,是李国方兄弟自己琢磨出来的!试着挺管用的呢!果然,散发着甜蜜气息的青烟飘到到山谷里不久,就起到了效果。

  李国清:来啦,来啦,捉到了,快。

  瞧这小小的个头,一看就知道是前来采蜜的小工蜂。这可就弄不明白了!要知道,兄弟俩要找的可是蜂王!抓捕这只小小的工蜂到底有啥用意呢?

  李国方:我们养蜂都观察过,这土蜂采完蜜如果在原地只打一个圈子飞走,蜂巢不会很远;也就五六十米,如在离地3m左右的高度飞走,说明蜂巢离这儿二三百米;要是飞行的高度在6m以上,就说明蜂巢较远,就不好追了。我们把它身上拴个小纸片,一会把它放了好能看清,便于追踪它的方向。

  有句话叫顺藤摸瓜,这兄弟俩原来是要顺着小工蜂的飞行轨迹摸向蜂巢了。

  李国清:你看,它的飞行高度也就两米左右,蜂巢应该不会太远,顺着这个方向找找看。这呢这呢

  在前行百米左右后,在一片开阔地带南侧的崖壁上,真就发现了土蜂的蜂巢,看来群势还比较可观。不过兄弟俩并没有急着马上开始诱捕,而是等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才开始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杀人蜂可家养】

  其实呀,捉野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被蜂群攻击了,那样,别说捉蜂王了,恐怕这捉的人就先要被蛰坏了!可到了黄昏时分,这土蜂的视力就会急剧下降,于是攻击性就大大减弱,它们往往会比较安静地抱成一团。所以此时不趁虚而入,更待何时?!

  这时,兄弟俩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艾蒿,用艾蒿放烟来趋赶蜂群也是很妙的一招!

  李国方:慢点,这蜂王进去就好办了,蜂王进去就都进去了。

  原来,这蜂群是特别护王的,只要蜂王被诱使到收蜂笼,它手下的千军万马就会毫不犹豫地紧跟在蜂王身边,就好似护驾一般,不一会儿,在窒息的烟气趋使下,这土蜂就促拥着蜂王一个个乖乖地钻进了模仿成洞穴模样的收蜂笼里。只要蜂王不再被惊扰离开,这蜂群就会紧密团结在蜂王周围了。

  看到这里又有点搞不明白了,这哥俩说是只寻找替换的蜂王?可收野蜂的时候怎么来了个整锅端呢?!


  如何让新蜂王住进蜂群

  原来,蜜蜂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就算是弱群里的蜂王种质已经褪化,但它所属的这个蜂群还是会十分维护它的地位,如果新蜂王单独进入这个衰弱的蜂群,蜂群势必群起而攻之,捍卫老蜂王的王权,这个新蜂王别说“篡位”了,还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如果想要帮助新蜂王“篡位”成功,最好将新蜂王原来的“精锐部下”也一起“收编”了杀进衰弱蜂群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新蜂王地位的巩固,也能快速更新提高整体蜂群的品质。好,这王位更替的关键时刻就要到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这新的蜂群和蜂王是带回了家,但只能算成功了一半,要想顺顺当当进行完新老交替才算大功告成呢!不过,李国方兄弟俩自有高招。这第一时间的选择要在晚上。这就有意思了,干吗偏挑黑灯瞎火的时候呢?其实,这道理跟在野外捉蜂是一样的。因为天黑时蜂群的整个状态比较平静,不易引起大的惊动。也就是,一切要以稳定大局为重!接下来,就要下手快,首先把这桶弱群里的老蜂王除掉!!

  李国清:老王在这呢,把它掐死了!

  现在就要把新王和它的部下们放进去了,虽然老蜂王被除掉了,但并不意味着整个蜂群就会顺顺当当接受新王和它的部下们。因为不同的蜂群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如果外来蜜蜂进入另一蜂群的巢穴,因为彼此间不同的气味就会引起一翻厮杀。所以这第二步,还得来点“烟雾弹”!向蜂桶里喷烟气就可以扰乱两群间不同的气味,然后乘势迅速把野生强群连同蜂王直接并入这桶弱群!

  您别说,这方法还真起作用,烟气突然进入蜂巢后,两路蜂群被熏得一片大乱,已顾不上其它了。

  李国方:哎,你看,这些蜂没掐,呆会咱门看看掐没掐王。

  不过,兄弟俩还是有些大意了,由于喷进蜂桶的烟气并不是很多,又没有即时将桶盖封闭,烟雾很快散尽,蜂群间不同的气味又马上显现了出来。两路蜂群立刻逐杀在了一起,

  李国方:不好,掐王了,掐王了,赶紧拿脸盆来。

  经凉水这么一激,抱掐蜂王的蜂团才很快散了开来,赶紧先解救蜂王,否则,这蜂王要是有个好歹可就前功尽弃了。不过,蜂王是救了出来,但两路蜂群依然在撕杀,紧要关头,哥俩急中生智,用了一个新招——喷酒。

  李国方:快拿酒来快拿酒来,喷这,你看,这回没事了,不掐了吧。

  果然,这个办法还真是立竿见影,蜂巢里酒气弥漫,新蜂王和所有的蜜蜂被喷上白酒以后,自身原有的味道都被酒气掩盖了,蜂巢里怕是天亮前酒气也不一定散尽了。强弱两群俨然已是气味相投,融为了一家人,但愿它们都不会喝醉,看来以后这两路人马就要在这只健壮的新王带领下繁衍壮大新家族的队伍了。


  


  分群季节如何管理

  真够惊心动魄的,这新王总算是顺利登了基,精兵强将也都进驻到了蜂巢里来,这个王朝更替的大事可全靠咱们养蜂人一手策划和实施呢!其实,有时候,这蜂群啊,不用咱们人操心,自己也会进行一场内部政变呢!这时会出现什么场面?咱们养蜂人又应怎么面对呢?

  李国清侄女:二叔,你们快去看看,我们家的蜂跑了。

  李国清:跑了?跑哪去了?

  李国清侄女:跑树上去了,赶紧去看看,

  果真,一群土蜂聚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半球型,坠在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栗子树的枝杆上,足有数千只。

  李国清:去赶紧端盆水来,这收蜂笼得把它沾湿了,这笼子里面温度低,土蜂就比较老实,不会惊飞。我上去吧。

  李国清侄女:慢点啊,小心点。

  李国清侄女:这蜂为啥会跑树上去呀?

  李国方:这呀,是土蜂在分蜂呢!每到一定时候,当蜂桶里有新蜂王出来时,老蜂王就会带领一部分土蜂飞走,另安新家了。

  这分蜂行为啊,是蜜蜂的一种社会性行为。蜂王是通过工蜂的触角在蜂巢内传递它分泌的蜂王物质,来控制整个蜂群的。当蜂王衰弱的时候,它释放的物质就会明显不足,这时,工蜂们就会对蜂王的统治力感到疑惑。于是它们迅速在巢脾边沿建造很多个专门用来孕育新蜂王的王台基,迫使老王在其中产卵以便孕育新蜂王。然后,工蜂就逐渐停止饲喂老王,老王也就不再产卵。在新王即将诞生时,老王就会知趣地先行带领着一拨追随者分出飞走,另立门户。

  和其它种类的蜜蜂比起来,这土蜂是特别容易发生分蜂行为,它们似乎天生就不容易维持一个特别强大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近万只的时候,蜂王的产卵量就会明显下降,体质也走向衰弱。这时候,蜂群就躁动不安,要开始分蜂了!这跑到树上的蜂群就是离家出走的老蜂王和它的一些老部下。不过,这会儿正是土蜂采蜜的黄金时期,它们这一走不要紧,咱们养的蜂、酿的蜜可就都给带跑了!!再把它们抓回来可就费点儿劲了。

  收捕它们时只有一点与捉野蜂不同,就是不再需要用烟气趋赶,因为钻进像洞穴般的收蜂笼里显然要比光突突的树杆上安全得多。只要蜂王被诱进了笼里,大队人马自己就会鱼贯而入了。

  这跑到树上的蜂团总算被安全收了回来,现在,就要给它们建一个新家,让它们在这里重新制造巢脾开始新的生活了。现在咱们回头去看看发生了分蜂的那桶土蜂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

  李国方:小华,刚才那拨蜂是从这桶里分出去的吧?咱们检查一下,哎呀,你看,这里面有五六个王台了,怪不得要分蜂呢。

  这土蜂好分蜂,可要赶上土蜂在流蜜期的时候分蜂,那可麻烦了!您看啊,这一桶分两桶,这原桶的蜂群总量少了,采的蜜自然就会减少,而分出去的群呢,还得花些时间重新建造好新巢脾才能储存余蜜,等它们把新家建好了,最佳的流蜜季节也就白白错过了。

  可土蜂啥时候要发生分蜂,咱说了也不算啊?!到底该怎么防范呢?这呀,就要来点人为干预了!怎么个干预法呢?

  李国方兄弟俩的高招是:一看、二换、三扩、四拔。

【杀人蜂可家养】

  这一看呢,就是在流蜜期即将到来之前,要能看出哪个蜂桶的蜂群有分蜂的趋势!怎么看呢?主要看格局,也就是工蜂繁殖数量增大,人丁兴旺,而蜂王却恰恰相反,体力衰弱、行动迟缓,正逐渐失去对蜂群的控制,蜂群的格局就是兵强王弱。

  这时候,咱养蜂人就不能心慈手软了,就要换掉老蜂王!也就是这二换!用年青强壮的新蜂王,来接替统治不力的老王,以重新获得对分蜂群的绝对统治地位。换王的方法,咱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接下来就是三扩,就是要及时扩大蜂桶的容积,增加工蜂建造巢脾的空间,充分发挥新蜂王的产卵性能,刺激工蜂的采集和哺育活动。

  这四拔是最后一招。就是说,如果换王前,这工蜂已经造好了孕育新王的王台,就要不客气了,给它全部拔掉,撤底断了那些企图分家另过的工蜂们的念头。

  有了这四招人为干预措施,土蜂在流蜜期容易发生的分蜂热就会被很好的抑制下去了。


  


  如何预防大黄蜂干扰

  这土蜂真难伺候啊,既要帮他们选好蜂王,等他们自己分蜂时候,还得往回追,赶上流蜜期又得费心思。不过啊,还有一件比上面这些事更惊险更棘手的事情呢!这事要处理不好,别说到时候咱们连蜜都吃不上,恐怕连这酿蜜的土蜂也不知了去向。

  记者:怪了,它们能逃哪去呢?

  李国方:这可不好找了。

  显然,这情况不是发生分蜂了!土蜂特恋家,如果分蜂的话,飞出的蜂群一般都会在蜂场周围盘旋一会儿,最后落在蜂场附近的树上可这群蜂却来个不辞而别,绝尘而去了。

  兄弟俩也觉得不大正常,防止蜂场发生分蜂的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这群蜂突然就跑了呢?得赶紧仔细地检查一下。

  李国清:二哥,你快来。

  李国方:我看看,哎呀,哎呀,这脾子都糟了,连幼虫都没有了。

  李国清:哎呀!你看这地上,这么多死蜂呢。

  李国方:肯定是来大黄蜂着,掐死的。

  原来,这桶土蜂是受到了外来敌害的严重攻击!于是,弃巢而逃啦!。

  李国方:逃蜂与自然分蜂不同,自然分蜂是土蜂正常繁殖的一种方式,飞出去一群,桶里还有一群,逃蜂是全桶的蜂一个不剩,全都跑了。

  这逃蜂现象可以说是土蜂特有的行为。土蜂对外部因素的干扰极为敏感,如果一旦出现比它们强势的外敌入侵,那就干脆来个36计,走为上!重新寻找合格的地方建新家。

  每年,土蜂采蜜的旺季到来时,附近山野间的大黄蜂也就成了蜂场里的常客,大黄蜂自己并不采蜜,专门偷吃土蜂的蜜。要知道,这大黄蜂俗语“杀人蜂”的恶名!因为它们的螫针带有强烈的毒性。

  李国清:它可以把牛蛰一个跟头呢

  所以当大黄蜂入侵偷蜜的时候,弱小的土蜂就算是群起而攻之,胜利的也往往是大黄蜂。明摆着,这胳膊是拧不过大腿了,所以,土蜂蜂王也只能带着全体家眷远走它乡了。那该怎么对付这可恶的大黄蜂呢?!一个办法,勤侦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经常在蜂场周边巡查,一旦发现有大黄蜂大巢穴,就要及时拿掉,以除后患!

  对于李国方兄弟俩人来说,最喜悦的莫过于每年秋天的这个收获季节,每到这时,兄弟俩人的蜂桶里常常是从上到下被蜜撑得满满当当。

  您看,这李国方兄弟俩为了养好土蜂,可是没少动脑子想办法!听他俩说呀,这土蜂特别适合山区的农户养殖,要想养好也不难,关键是掌握好它的脾气,把握好咱们今天说的几个关键的事儿!如今呢每市斤土蜂蜂蜜的价格都在二三十元左右,若按平均一桶蜂出四五十斤蜜算,就会有近千元的收入。要是养个几十桶,一年下来就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Z世代请签收这份来自数字化科技美妆...
  • 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_赚钱的小生意
  • [野生金钱龟图片 价格]野生金钱龟价格
  • 【五金建材加盟店】五金建材加盟
  • 傣妹火锅_傣妹火锅加盟
  • 【派乐汉堡店加盟费】派乐汉堡加盟费...
  • [悠百佳零食加盟靠谱吗]悠百佳加盟详情
  • 当归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归价格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