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刘大姐霉豆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7    阅读:

篇一 刘大姐霉豆腐
刘金霞的洗车河霉豆腐一年卖千万

祖传秘方巧开发“刘大姐” 霉豆腐旺销

  霉豆腐味道绝美 食客尝过就买

  在湖南一个古老的土家族村落——洗车河,当地有吃霉豆腐的习惯。到了冬天,家家都会做一些。制作霉豆腐工艺复杂,把泡一晚的黄豆磨成浆,用柴火煮开,然后点卤做豆腐。这个豆腐韧度大,摔不碎。豆腐做好后,切成小块,放置10-15天,自然发酵,在豆腐的表层长出一层霉,再通过腌制,就变成霉豆腐了。霉豆腐富含氨基酸,口味微辣咸香,只要吃上一口,就有欲罢不能之感,越嚼越香。

  做霉豆腐是一个古老的手艺,刘家霉豆腐从1928年开始做,秘方代代相传。刘家的大闺女刘金霞琢磨着把这种小吃做成商品,让刘家霉豆腐走出洗车河。

  适逢长沙食品博览会召开,刘金霞决定带着霉豆腐去试试。第一次参展,刘金霞毫无经验,没有宣传资料,不懂布展,更不知道怎么引人注意。刘金霞把霉豆腐往那一摆,让人随便尝。觉得好吃的人就掏钱买一些。霉豆腐的展位前很热闹,大家吃了都觉得这味道从来没体验过,而且醇香可口,越吃越想吃,很多参展商也特意过来买一些,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本想试试身手,不料霉豆腐被抢购一空。带的货太少了,除去各种费用,刘金霞没赚多少钱,可霉豆腐的受欢迎度让她信心大增:这个霉豆腐是受欢迎的,是好东西。

  从此,刘金霞开始经营霉豆腐生意,一斤霉豆腐的成本4-5元钱,一年下来,她能卖上万斤。刘大姐霉豆腐也成了响当当的字号。

  解决保鲜难题 一年四季都赚钱【刘大姐霉豆腐】

  眼看着生意形势大好,刘金霞却遇到了难题——断货。霉豆腐只能冬天做,夏天做不了,如果想一年四季都能卖,冬天就要多生产,然后储存,难就难在储存上,怎么样才能延长保质期呢? 【刘大姐霉豆腐】

  刘金霞一直都坚持家传的传统工艺,从来不用任何添加剂。想在这个基础上延长保质期,难度可想而知。她买来花椒、辣椒、盐,反复地做试验,辣椒多少、盐多少、花椒多少、其他配料多少,按比例一样一样地尝试。

  一次,朋友的父亲病危,就想吃霉豆腐。刘金霞犯了难,正好是夏季,到哪找霉豆腐呢。想起放在仓库里做实验的霉豆腐,刘金霞决定碰碰运气。一桶一桶地翻,有的臭了,有的长蛆了,有的上面起了白点、白色的结晶。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刘金霞意外地在墙根儿发现了两个放置了快一年的红桶,里面的霉豆腐颜色正常,味道甚至比当初的还要好。

  送朋友一些,刘金霞开始研究起这两个红桶。配料、桶、温度、通风……把能想到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然后再反复试验。刘金霞发现,掌握好配料的比例,加以适当的存储办法,延长保质期是没问题的。

  解决了保质期的难题,刘金霞开始提高产量。 【刘大姐霉豆腐】

  包装上区别对待 产品卖到全国

  2007年,霉豆腐可以大规模上市了。刘金霞决定一改以往自己单打独斗的零卖,在街上转来转去,她看中了县里民族宾馆旁的一家店。那里人流量比较大,是县城的中心。她带着产品上门去找,尽管味道还不错

  包装不行,那就换礼盒,刘金霞再次登门,“洗车河霉豆腐是很多年了,原来没有做市场,我把它做成商品了,用礼品盒包装,你试试看怎么样,货先放在你这里卖,卖了以后再付款。”店老板被她的坚持打动了,留下了一些产品。

  找上门来的第一批顾客,竟是从外地来旅游的人。旅游的人都想带一些本地特产回去,打听了一下,知道霉豆腐是当地很有特色的东西。这件事让刘金霞发现,把自己的霉豆腐做成当地特产,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方式。

  她把霉豆腐分别包装,普通的罐装卖给本地市场,做成礼盒的一般都卖给外地来旅游的人,卖到了外地市场。凭这一招,慢慢地,刘金霞的生意越来越好。

  2011年,刘金霞又干了一件在当地轰动的事情,她把这些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霉豆腐的扩产中。她的新工厂年产量将达500吨,一年的产值将能达到1500万元。

  “刘大姐”霉豆腐虽然眼下没有油辣椒品牌“老干妈”那么大的名气,老板刘金霞却心气极高:“贵州有一个老干妈,湖南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刘大姐?”这话的底气,是缘于霉豆腐这一家传小吃每年带来的上千万的产值,只用了4年,而这才刚开始。【刘大姐霉豆腐】

   (责编:杨珊珊) 一年一

篇二 刘大姐霉豆腐
刘金霞加工霉豆腐也赚钱千万


[致富经]偏僻古镇里的财富发现(20120106)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刘大姐霉豆腐】

  这里是龙山县洗车河镇一个古老的土家族村落,在村西头的这个房子里,有一个流传了近百年,并在日后为他家带来巨额财富的老手艺。

  刘一能:它是祖传,1928年就开始做起。

  兰翠玉:婆婆就传给我,我现在传给我的儿或女。

  在很长的时间里,刘家的老手艺都不为外人所知。

【刘大姐霉豆腐】

  村民:配方?那他不能乱告诉的,我不晓得,我推不出来。

  刘一能:就是传家里不传外边,传内不传外。

  2000年时,刘家的大闺女刘金霞为了这个老手艺回到了老家。然而这个老手艺,却一度把刘金霞逼到了人生的边缘,甚至让她想到了自杀。

  彭继香:好久时间没见,看到以后,我说你怎么这么憔悴,头发也白了脸上好憔悴,我们觉得非常心痛。

  就是这个老手艺,却最终又给刘金霞带来了百万财富。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手艺,它里面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财富秘密。这一切还要从刘金霞的经历讲起。

  1990年时,刘金霞39岁,这一年,她与丈夫离婚,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

  魏雪松:当时家庭是十分困难,母亲带着我们两个人一直以来都生活得十分艰苦那时候。

  魏雪竹:当时妈妈还在上班经常出差下乡,我和大哥两个在家里平时没什么饭吃自己下面条,经常这样,两兄弟自己随便弄一点饭吃。

  2000年,单位机构改革,49岁的刘金霞从龙山县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的位置提前退休了。而就在这一年,小儿子也考上大学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家里的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

  刘金霞:困难到当时我一个人工资发了以后,我一个人就舍不得用,就把孩子们的生活费,学费留下来了。满足他们的生活费以后,然后剩多少就是我的生活费,30也好,50也好,10块也好就是我自己的生活费。

  一个月30、50,根本满足不了生活,但性格倔强的刘金霞,却从来没有和别人提起过。

  刘金霞;苦的时候没有地方说,我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地流泪,不想告诉任何人。

  就在刘金霞为了生活发愁的时候,一次回乡,让她觉得人生豁然开朗起来。

  临近过年时,刘金霞回到洗车河探望父母,吃饭时,母亲像往常一样,端出了自己做的霉豆腐。刘金霞突然想到,母亲做的霉豆腐这么好吃,为什么自己不能做这个呢?

  刘金霞:一方面把母亲这个比较好的手艺技术把它传承下来,自己可以找一点事做,赚一点钱给孩子们,让他们继续把大学读完

  2001年春节过后,刘金霞张罗家人做起了霉豆腐,她准备把自家的霉豆腐打进长沙的食品博览会,就是她的这个举动,引来了朋友们的奚落。

  张太明:我们都是跟她开玩笑就是说,你今后就是个失败者,你不要搞你几个钱赔进去了你就算了,你就不搞了。

  杨建曲:当时有的朋友跟她说,刘大姐,你带着一车的霉豆腐过去,过几天不用说,又用车子把霉豆腐一车拖回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刘金霞的霉豆腐在展销会上一抢而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