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4    阅读:

篇一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篇二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陈翠云:养泥鳅卖泥鳅苗年售千万

  第一批泥鳅陈翠云赚了十多万元钱,可靠这点钱想还清欠债只是杯水车薪。这时,陈翠云发现了一个赚钱更快的办法,让他在一年后还清了一百多万元的欠款。

  陈翠云:那年赚钱了大家也知道我卖了好多泥鳅,好多养殖户叫我卖点苗,他们也能赚钱,所以后来我就孵化苗给他们卖,然后我自己也养殖就走这两条路。

  当时陈翠云的泥鳅厂地处深山,既没名气,交通又不方便。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买苗呢?陈翠云想了个主意。

  他叫刘配其,是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水产养殖户,2010年,刘配其在市场上寻找泥鳅苗时,认识了陈翠云,可第一次见面刘配其并不看好陈翠云。

  刘配其:我家里人和朋友都说不敢相信因为他太年轻。

  陈翠云:我以为他不会买苗的,因为他到我这边来了,他可能对我还不太信任。

  为了消除刘配其的顾虑,陈翠云提出了一个让刘配其无法拒绝的条件。

  刘配其:可以说到哪里都没有这个条件,有些人卖苗卖给你他就不管了。

  陈翠云:这个苗子都是十天以内,死了多少我们就补多少给养殖户。当时他确实不太相信,他说要是全部死光呢?我说那也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我们搞苗搞了这么长时间,是比较有把握的。

  虽然仍心存疑虑,但这个诱人的条件还是让刘配其回家两天后把定金打给了陈翠云。

  刘配其:对我们不懂养的人来说很吸引,如果十天有保证的话就心里比较踏实。

  收到订金后,陈翠云把一千多斤泥鳅苗送到了刘配其手里,十天后刘配其统计出一共死了三十多斤泥鳅,立即给陈翠云打电话。

  刘配其:第十一天的时候就跟他说,然后差不多过了两三天他就来了,特意开车过来送了几十斤。搞了一天帮我们要怎么用药,什么方面呢,都有说的很清楚。

  迅速兑现承诺和良好的服务让陈翠云的泥鳅苗很快在当地出了名,通过养殖户间相互介绍,2010年,仅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大乐村陈翠云就卖出了一万多斤泥鳅苗。可陈翠云为什么敢承诺死了以后全数赔偿呢?

  陈翠云:送之前我就要交待他们水位要加到多高,需要用什么药物,如果说处理好了这个苗确实存活率很高,因为我们做过无数次试验。

  江西省鹰潭市渔业局局长吴早保:包括培育已经掌握了,而且有他自己的一套。

  陈翠云往外地运泥鳅还有个很特别的方法。

  记者刘青青:这是干什么呢?

  陈翠云:我放一点菜油。

  记者刘青青:为什么要放菜油?

  陈翠云:因为不起泡,泥鳅就不会死。如果一起泡的话,泥鳅就会缺氧。我们还要加点冰。因为现在温度太高了,不加冰的话里面就会太热,泥鳅好怕热。

  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土办法,避免了运输泥鳅的死亡,让陈翠云有了承诺存活率的信心。

  2011年夏天,陈翠云养殖场在出苗最忙的时候,晚上突然停电。这一下让陈翠云损失价值四万多元的小苗,造成了订单大量堆积。

  员工严子彪:急得要死,本来客户都说好了明天来拿苗,后来他也急得很,就赶紧回来。

  陈翠云:有好几个人都已经订好了苗,订好了苗因为我交不了货。如果按期交不了货那就不好了,人家说你不讲信用,那确实很着急的。

  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叫任建华的人找到了陈翠云,他是江西省上饶市一家占地七百多亩水产公司的总经理,任建华一张嘴就要两万斤泥鳅苗。

  任建华:当时就买了两万斤苗,我们四百个池,一个池就放了四十斤左右。

  两万斤泥鳅苗,这笔生意如果做成,陈翠云能赚二十多万元。可当时陈翠云连自己手里的订单都做不完,根本没时间做这笔订单。如果不能按期交付订单,违约金能让陈翠云一年白干。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翠云却又接下了任建华的订单。

  陈翠云:完不成(订单)我就养泥鳅,再养一年赔给他就是了。但是我把这个订单接下来以后,我至少能不止赚这么多钱。我就是说能多赚一点,其实那个时候还是想多赚一点钱,扩大我的养殖场。当时,那个时候确实有赌一把的意思。

  陈翠云在养殖基地最忙的时候,跟任建华签下了合约,这让员工们很不理解。

  员工吴飞:天亮就起来忙到晚上天黑都忙不完。

  员工严子彪:这件事还没做好又要搞那件事情,是有点那个,有点不理解。

  这种苗是水花苗,只需要3-5天就能催产出来,这种苗叫寸苗,从水花苗长到寸苗需要40天的时间。而任建华要的是这种寸苗。可当时陈翠云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和场地做任建华的订单。

  记者:当时怎么想的?为什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陈翠云:因为想赚钱,真的是,想赚钱逼到这个份上,做什么都有风险,我说我相信我自己能完成。我确实对自己那时候比较有信心。

  李秋贤和汪岩是陈翠云在当地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一直从陈翠云那里买水花苗,当时陈翠云找到他们,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

  李秋贤:水花是他拉过来,他养大了再返回去,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汪岩:抱着试一试,边走边看的心态来的,不是说做什么就一定能赚钱。

  陈翠云提出,先把水花苗赊给他们,并提供技术,水花苗养大卖掉后的利润全部归李秋贤和汪岩,陈翠云只收回赊给他们的水花苗的钱。

  陈翠云:他们又不需要什么投入,苗是免费(赊欠)拿的然后销路又不用愁,他们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

  四十多天后,陈翠云如期交付了任建华的订单。

  任建华:送来两万斤苗以后,达到我们的要求。前几天要死掉一小部分,按2%。他(苗的死亡率)远远没有2%,但是他还是按2%补给我们。

  这笔订单不光让陈翠云赚到了钱,更让两个养殖户赚到了意想不到的收入。

  李秋贤:当时也没想到一下能赚那么多钱。

  记者刘青青:当时那一年就赚了多少?

  李秋贤:前期第一次就弄了十万元。

  汪岩:我养草鱼大概2000-3000(一亩),我能翻一倍就很不了得了,对不对,但是实际上不止,核算了一下保守的说七八千元钱(一亩),这个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通过跟周边的养殖户合作,陈翠云抓住了任建华这个大客户。仅任建华一家公司每年就从陈翠云这里买十万多斤泥鳅苗,价值两百多万元。现在陈翠云已经拥有赣东北最大的泥鳅苗养殖基地,带动周边一百多养殖户共同致富,产品销到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年销售额一千多万元。

上一页  [1] [2] [3] 

篇三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养泥鳅的额外效益(2010.12.16)

养泥鳅的额外效益(2010.12.16)

(主持人)在河南郑州有一个养泥鳅的,叫黎华廷,最初养泥鳅老是不成功,为了养好他的泥鳅,一年前他请来了一个帮手,这个帮手是谁呢?它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叫福寿螺,福寿螺又能帮泥鳅做些什么呢? 1只福寿螺一年就能产下32万个后代。这32万个后代要是进了水稻田,很快就会啃噬掉大量的秧苗。可是,当这些福寿螺放进了黎华廷的泥鳅池里,却被他当成宝贝一样的看待。

(采访)养殖户黎华廷:这个福寿螺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个害虫,可能是有害的物种,但是,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宝贝。

可成了宝贝的福寿螺到底能给黎华廷的泥鳅带来点啥呢?

(采访)周文宗:它就会繁殖很快,这个卵,孵出来小螺蛳就会往下掉,成熟就可以掉下去,这个螺蛳是可以吃的,是泥鳅是可以吃的,起到了饲料的作用。

福寿螺有一个习性,在繁殖的时候,会把卵产到比较干燥的地方,在泥鳅池的池壁上、水草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卵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风蚀,红色的卵就会逐渐变成白色,然后脱落到水中。刚落进水中的小螺蛳马上就成了泥鳅的美食。

(采访)

黎华廷:而且它的营养一样标准的,比那个饲料应该是更高。

记者:蛋白质含量高一点?

黎华廷:对对。

别说自从在泥鳅池里放上了福寿螺,还真给黎华廷省下来不少的饲料钱,可不是得拿他当宝贝。不过要说福寿螺在给黎华廷当帮手好像就不那么恰当了,是帮手总得帮上点忙吧,可这福寿螺能帮着干什么活呢?

要说最初福寿螺能来到泥鳅池,还真不是要喂给泥鳅来吃的,而是因为黎华廷老是养不好它的泥鳅。

(采访)黎华廷:就是我刚养泥鳅的时候,不到一个月,完了里面的水变浑,还发臭,不到一个月就发臭,泥鳅它还死。

黎华廷采用的是无土养泥鳅的方法,就是池塘里面没有泥土,用静水养殖的方法,想着用这样的方法能减少泥鳅的病害,可明明下了不少的种,到收上来的时候,却没多少产量。

(采访)周文宗:老百姓,养鳝鱼养泥鳅,养的时候都很高兴,觉得今年应该赚钱了,但是到年底卖泥鳅的时候,就拉不上来泥鳅,目前国内泥鳅很难生长到三百斤以上

问题来了,找专家呗,专家这一看,没别的,就是水产养殖的常见问题,水质没有管理好。

(采访)因为你这个水质不好,特别是到中后期,这个泥鳅肠炎,带来很多出血都是由于水质不好引起,

要说这泥鳅还算是水产养殖中比较皮实的养殖动物,一般池塘里的水肥一点,里面的溶氧低一点,它都能受得了,也能活得下来。

(采访)泥鳅是用肠呼吸的,它的鳃、肛门、皮肤只是个辅助,水过肥的话,它可以跳出水面呼吸。

泥鳅能用肠呼吸,也能用腮和皮肤呼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特殊功能,一般来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非常强。

(采访)一般的鱼氨氮超过1.0毫克每升,1.0基本上就很难生存,泥鳅可以达到2.0以上,3.0都死不了,但是生长速度肯定是有点影响。再就是COD,就是我们说的水的浓度,COD泥鳅可以耐1000以上,这个我们做实验了,1000毫克每升,这个是非常惊奇的,一般的鱼类超过100就比较难生存了。

照说这么耐活的鱼,害怕得了啥样的水质,怎么还能给养不好,甚至养死呢?

(采访)过肥的话本身里面污染物腐败物也特别多,能分解很多有害气体,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包括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对鱼就是有害作用,量超过一定程度以后,当然会影响它的生长,会引起血液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黎华廷最初养泥鳅,也凭着自己了解到的一点常识,他知道泥鳅原来是在泥里面找食吃,现在没泥了,把水弄肥一点,就能给它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食物丰富,吃得多,长得就快。于是隔三差五他就往池塘里投些有机和无机的肥料。可就是这量没掌握好,反而影响了泥鳅的生存环境。

泥鳅吃不完的残余饵料和泥鳅粪便这些有机物就慢慢沉淀到了养殖池的底部,时间久了,释放一些有毒的气体,影响泥鳅的生长。

(采访)水质不好本身影响泥鳅的生长。像人在空气浑浊的环境或者是那种不好的环境里面也肯定不舒服,我们也想到太湖,武汉的东湖,包括滇池,放花白鲢,

花白鲢是滤食性的鱼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不出两个月,这种立体养殖的方法一点没奏效,放进去的花白鲢全部死亡了。

他们一测这水质,花白鲢哪能受得了呀。

(采访)特绿特肥,特别是这水,氨氮浓度能达到2.0,溶解氧含量比较低,一般的鱼都需要增氧机的,花白鲢,净化一般东湖,一般的湖里面。像我们这种泥鳅池里面,养两个月,基本上一到两个月,就全部死亡。

养殖泥鳅的水可要比一般的富营养化的湖水肥多了。有机物含量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又低,在这样的环境里,一般的鱼类很难存活。可要让鱼能很好地活着,泥鳅也会得不到最好的食物来源,对它的生长也不利。 要想净化泥鳅池塘里的水,找鱼是不合适了,周文宗瞄上了福寿螺。

(主持人)一般靠腮呼吸的鱼类,都不可能像泥鳅一样能耐肥水,何谈给泥鳅当清洁水质的帮手,要想在泥鳅池里当清洁工当上。可福寿螺就能当好这个清洁工吗?

这福寿螺能有那么大的本事?花白鲢都呆不了的地儿,它们就能活?

(采访)福寿螺有一个习性,它正好非常耐污染。比泥鳅还耐污染,它生命力也非常强,

耐污染,耐低氧,泥鳅是因为用了与众不同的呼吸器官,这特殊不单是泥鳅有,福寿螺也有。

(采访)它主要是有根管,可以伸出水面呼吸,水特别脏的时候,它可以伸出水面呼吸,所以它和泥鳅也有相似的地方。

在福寿螺左边的这根管子,就是它们的呼吸管,在水比较肥,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时候,它们可以移动到离水面较近的地方,把呼吸管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画面展示,音乐)

周文宗选中它作为调整水质的清洁工,除了它们能在肥水中生存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它特别能吃。 (采访)摄食量大,杂食性的,所以我们经常说,除了钢筋水泥不吃,它基本上都能把它吃掉。

福寿螺是杂食性的,它可不挑食,泥鳅吃不完的饲料,排泄物,它们统统可以把它消灭掉。而且,它的食量惊人。 耐污染,还能清除水体里的有机物,满足了这两点,福寿螺就被作为清洁工正式进驻泥鳅池了。

放了福寿螺以后,泥鳅池里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这个泥鳅养殖基地里,过了一段时间,放了福寿螺的池子和没放福寿螺的池子,水质还真是不太一样。(水质对比,盘子)

(采访)判断这个水质的好坏,一般最简单的,就看它的透明度,就水下20公分,我把一个白色的盘子放下去,看看能不能看的清楚。这个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盘子,这种白色的,就放下去,这样先下去有20公分,然后,我就把它平到底下,这个水还能看得见,那说明这个水还是比较可以的,比较瘦,那么,我看看这个水质的情况,那么这个从肉眼上看,这个水确实要肥一些,那么我们还是用这个盘子来,看看这个水的情况怎么样,这个也是20公分,他们这个基本上是看不见了,说明这个肥,这个水是比较肥的,这个是没有加福寿螺的。但是,我们这个盘子慢慢往上看,那么这个是能看得见,因为这个只有不到几公分的,所以基本上到10公分再往下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基本上到10公分就看不见了,说明这个水偏肥,这样的话,这个福寿螺这个看起来调解水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用福寿螺清理了池塘中的有机物,达到了调整水质的作用。可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太强了,虽然它们产下的小螺蛳会被泥鳅吃掉一部分,可还有一大部分会继续繁衍下来,等到小螺狮长成大螺,能吃能喝,把泥鳅池里的水调节得太瘦,反倒又不适合泥鳅的生长。

不过,这个放养福寿螺的数量,专家经过几年的实验,也算计好了。

(采访)后来我们觉得放种的时候,一亩还是放个五六十斤比较好。

等种苗慢慢繁衍出福寿螺以后,密度控制在一亩300-600斤,超出这个范围,就要及时把它们捞出来。 (采访)就是个感觉,感觉多了,边上都是了,那就把它捞起来,把它卖掉,或者把它加工成蛋白饲料。

自从把福寿螺放到了泥鳅池,泥鳅池里水质更适宜泥鳅生长了,泥鳅也获得了更好的蛋白饲料,长得更壮了。到了收获的时节,养殖园区最高兴就是黎华廷了,不但节省了成本,养好了泥鳅,池塘里的福寿螺也长大了长肥了,一起卖进餐馆里,额外多了不少的收入。

不过,福寿螺放在泥鳅池里是个好帮手,要是逃出去就成了危害周围的大田的大祸害,所以周文宗建议这种养殖模式更适合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推广。

(采访)但是只适合北方地区。因为螺蛳在七摄氏度以下就不能越冬,像我们这边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所以不存在危害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化害为利,把它当成清洁工。

福寿螺越不了冬,来年也就繁殖不出来,对大田形不成危害,北方的泥鳅池每年引种福寿螺,按照一定的密度下池饲养,让福寿螺只为泥鳅池做贡献。

(主持人)只要搭配好养殖品种,用立体混养的水产养殖模式,既可以解决养殖难题,还实现了养殖上的节能和低排放。要说泥鳅福寿螺混养已经让养殖户获得了双丰收,可周文宗又建议起泥鳅养殖户再增加一种鱼的养殖。 周文宗建议养的是黑鱼,黑鱼也耐不了太肥的水,不能和泥鳅养到一起,周文宗就让养殖户在泥鳅池旁边又开辟了一个池子,专门养殖黑鱼。

养泥鳅就养泥鳅呗,干嘛还非养什么黑鱼呢?

(采访)我们就是到连港去看的时候,因为他们养泥鳅的人很多,每天一个池塘一天捞个几斤都是很正常的,后来我们看到有一家,他不养泥鳅,他专门养鲶鱼,他每天就骑着摩托车,就是各家各户去收死泥鳅,那么把这泥鳅拿过来以后,他说每亩的收入在七千块钱以上,因为他基本上不用饲料了。因为鲶鱼基本吃死的腐败的这种泥鳅。

养过泥鳅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处于正常的养殖情况,也会有一些泥鳅死亡。

(采访)周文宗:死亡的泥鳅,各个时期都有死亡,它这个死亡目前一般来说,5%到10%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可能还更高有的地方20%到30%的死亡率,

因为害怕这些死泥鳅会腐烂变臭,污染水质,养殖户通常是赶快捞出来扔掉。

(采访)那么像这种死泥鳅,过去我们就把它扔掉了,有的给鸡吃,鸡也吃不了,毕竟是杂食性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那么现在,有的是放到外面倒去扔,那么这样会污染环境。

白白地扔掉了死泥鳅,周文宗一直觉着挺可惜的。看见其它地方光靠收上来的死泥鳅,不用买饲料养鲶鱼,周文宗觉得这个做法挺不错。采用循环养殖方式,不用增加更多的投入,搭配养好另一种养殖动物,不就能让泥鳅养殖户更加锦上添花吗?

不过,周文宗看上了比鲶鱼经济价值更高的黑鱼。

(采访)并且,也是一样的,能吃这种动物尸体,这种腐烂的泥鳅,并且它生命力还比较强,比较好养,所以我们就想到了黑鱼来养,吃死亡的泥鳅尸体。

不再单独给黑鱼准备饲料,就根据泥鳅死亡的量,来配套黑鱼的养殖数量。

(采访)一亩的泥鳅养殖面积,可以配套养放的苗种,放黑鱼的种,可以放个30斤左右,30斤到50斤吧。 就这样,死泥鳅成了黑鱼的盘中餐,过去这部分避免不掉的损失,直接转化成了蛋白饲料,又换来了一份收益。 (采访)那么就是到年底的话,我们可以收个100、200斤的黑鱼,因为黑鱼一斤要10来块钱,所以可以增加收入是1000、2000块钱的收入。

死泥鳅也转化成了财富,可周文宗还在琢磨,他觉得,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养殖池里出来的废水也要把它利用好,转化成财富。

(采访)在养鱼出来的水,养殖废水,包括养黑鱼,养泥鳅出来的,因为我们有的时候要换水嘛,那么这个废水还可以出来浇灌种菜,还可以种果树,可以浇灌农作物,那么这样的话,也至少可以省一些化肥、有机肥这种投资。

经过这样的循环利用,泥鳅池里不仅能产出高品质的泥鳅,福寿螺和黑鱼也能增加一部分的收益。就连养殖废水,都不浪费了。比单纯的养殖泥鳅每亩至少要增加4000块钱的收入。

(采访)因为一般的单纯的养泥鳅,它就只有泥鳅的收入,我们还有福寿螺的收入,那么这个一亩的话,大概一到两千斤,就是增加一两千块钱的收入,那另外我们还有黑鱼的收入。

(主持人)立体养殖和循环养殖相结合,让泥鳅养殖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其实现在很多的综合立体的养殖模式已经被应用到水产养殖中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既节能又减排,带来了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四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泥鳅养殖的几点经验

作者:姜磊 陈录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1期

摘 要:泥鳅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鱼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很低,池塘、稻田以及水沟等都能够养殖,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重要方式。文中简单分析了泥鳅养殖的几项技术,供深入研究泥鳅养殖技术做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泥鳅又被叫做黄鳅、鳅鱼,因为其鲜美的肉质,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所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美称为“水中人参”,属于人们餐桌上常备的一道佳肴。泥鳅是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很少有疾病,成活率也较高,一年四季全年供销。现如今的泥鳅养殖已经从单纯的苗种单养方式发展到了成鳅与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共养的高效养殖方式,并且养殖的效益也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

1我国泥鳅养殖的基本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泥鳅仍旧属于野鱼,还没有开展大面积的集中养殖。伴随着人们对泥鳅需求量的激增,野生的泥鳅资源不断减少,大部分的地区开始进行人工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投入的资金也不断攀升,人们凭借着泥鳅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泥鳅养殖的火热趋势。

2泥鳅养殖的几项基本技术

2.1 池塘环境

池塘需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水塘的定期加水,一般水塘的面积在200~400m2即可,太大或太小都不好。水塘的水深最好为40~50cm,保持水质的酸碱度在7.5~8.0,池塘的池底需要平坦少淤泥,将池埂最大化夯实,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走[1]。泥鳅生性爱逃逸,尤其会趁着雨水较多的时候随着涨满的水流冲出的缝隙逃走,因此防逃逸措施一定不能马虎。为了便于后期的捕捞,可以在排水口周围开挖一个面积为7m2上下的坑池。池塘的消毒工作最好使用生石灰以及漂白粉混合,一般保证水深在10cm上下即可。每667m2的消毒使用50kg的生石灰混合15kg的漂白粉,融入水中泼洒至鱼塘内。

篇五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返乡服装批发老板的泥鳅养殖经

龙源期刊网 .cn

返乡服装批发老板的泥鳅养殖经

作者:【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来源:《农家科技》2016年第04期

从北京回乡搞养殖

2015年12月23日,笔者来到位于合肥市大圩镇的聚农泥鳅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徐海言正在水塘边投喂饲料。“以前的泥鳅到了冬天价格高的时候,怎么捕捞都很难。因为它钻泥冬眠了,这个台湾泥鳅到冬天却不冬眠。”徐海言说,台湾大泥鳅在台湾比较多见,三条就可达到一斤左右。

今年43岁的徐海言是合肥市义城镇人,1997年他只身去北京创业,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由于他为人诚信,短短五六年,就在北京买下了五六个摊位,通过批发服装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随着北京市开始将批发市场外迁,我就想回乡从事农业投资,经过好几次选择,最终我看上了泥鳅养殖项目。”2012年,他在庐江县同大镇承包100亩水面,然后去了肥西县一家泥鳅养殖基地购买种苗,总共投资40万元,开始发展养殖业。

瞄准台湾泥鳅

第一次养殖泥鳅,养了三四个月,泥鳅还是不长大,而且死亡率高达50%,这可愁坏了徐海言。“我当时就傻了,原以为很简单的养殖,怎么会这样呢?”他去咨询业内人士,最终确定是泥鳅种苗有问题。“专家告诉我,不可轻易听信种苗销售商忽悠,必须要自己去寻找好的种苗。”徐海言下定决心,自己去湖北荆州学习技术,到各个农贸市场收购好的泥鳅种苗,经过一年的实践,才逐渐掌握了泥鳅养殖技术。2014年7月,他从媒体上获悉台湾泥鳅的养殖信息,又去河南信阳学习。

“台湾泥鳅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徐海言告诉笔者,这种经过杂交并多年选育出来的泥鳅,经过3个月左右人工养殖后,便能达到50克/尾以上规格。2014年7月,老徐开始在合肥市大圩镇试验养殖台湾泥鳅,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泥鳅开始上市,在合肥周谷堆市场每千克卖到52元。

“如果买不到优质的种苗,我建议不要养。”虽然行情不错,近几年泥鳅的养殖效益也较高,但徐海言表示,虽然正常情况下泥鳅养殖的整体收益可观,但这两年因种苗问题导致成活率低下、病害频发而严重亏损的个案也不鲜见。他建议,除了养殖前要慎重选择优质种苗,自身具有一定的养殖条件和技术也十分必要。

徐海言说,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病害不多,但如果水质处理不好,还是会引发肠炎、烂身等病害,需注意日常的调水及饲料投喂的控制、管理。泥鳅一般都有冬天钻泥的习性,所以冬

篇六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藕池养泥鳅

(采访)“你看这藕大不大,太大了,得有六七公斤吧。”

“像我这种池子一亩地能产一万多斤藕,再加上别的收入,年终收入至少两万多元。”

(主持人)刚才说话的这两位啊,是山东省平邑县的两个莲藕种植户,一个叫武京玲,一个叫崔凤美。俩人都是一个村的,平时以姐妹相称,搭伴种藕。要说这种藕啊,一般亩产五六千斤,去掉成本,一亩藕池一年赚五六千块钱就算不错了,可这两个女人不简单,一亩藕池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同样是种藕,她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收益呢?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崔凤美:“我这一亩地的池子收入2万多元,你知道秘密在哪里?全在这个池子里。”

这姐妹俩的藕池看上去并不起眼,要说特别之处,就是池子是用防水布做成的,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水泥池子。一般来说,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多块钱,可这种用防水布做成的藕池,让姐妹俩节省了一半多的投资成本。不过这种藕池可不是跟别人学来的,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被逼出来的好办法。

武京玲和崔凤美从2002年就开始种藕了。刚开始的时候她们用水泥池子种植,随着种植越来越有经验,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到了2006年底姐妹俩有了新的打算。

(采访)山东省平邑县莲藕种植户武京玲:俺就想打谱再投资再租地,租地寻思再扩大一点规模。

想扩大种植规模,就得找地啊。姐妹俩说干就干,开始到附近村子里去租地,没想到这次租地却让她们碰了壁。

(采访)当时我就租的这片地,我砖拉来了,水泥拉来了,结果人家改变主意了

他们就是不让俺搞了。

这就是当时答应要租地给她们的村民。为什么答应好了的事又突然变卦了?

(采访)一开始俺不知道她干什么,到后来以后,她拉来红砖、水泥说要建藕池子,就是说俺就不租了,为什么呢?就是说以后万一她要不做了,俺怎么办,就没法种地了。种地到以后还得打沟,还有的搭钱,还得找人,雇人干,不合算了就。

其实这事不难理解!你想啊,在耕地上建水泥池子,种藕的时候没问题,可过几年要是不种了,这水泥池子就成了建筑垃圾,把耕地都给毁了,要想再种庄稼就得重新整地,花时间费工夫不说,还得往里投钱,这么着可就不合算了。也难怪人家不答应租地。这租不到地,姐妹俩犯了愁。 (采访)愁得慌,想发展、想增大面积,它租地不好租,老琢磨这个事。

愁得慌也没有办法,人不租给咱们,咱们怎么弄。【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大姐武京玲打了退堂鼓,可妹妹崔凤美却不甘心。

(采访)当时就是租地老百姓不叫建池子,我就想用什么方法代替建池子。

是啊,村民不租地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建水泥池,把地给毁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毁地又能种藕呢?崔凤美开始琢磨,希望能找到一种材料代替水泥来建莲藕池。她首先想到了能防水的塑料布。

莲藕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过去莲藕大部分生长在水塘里,后来北方很多地方又出现了用水泥池种植莲藕,水泥池子的好处之一就是它能够保水。要是把防水的塑料布做成池子种藕是不是能行呢?一旦不种藕了,也不会留下建筑垃圾,不会破坏耕地。有了这个想法,第二天一大早崔凤美就去找大姐武京玲商量,没想到大姐对她的想法当时并不同意。

(采访)崔凤美:她不同意,她说你别糟蹋钱了,瞎折腾去了

武京玲:我就是怕她不成功,浪费这些钱。

尽管武大姐不太同意,但看到崔凤美坚持要试一试,她也没有阻拦,所以崔凤美一边和武大姐在原来的水泥池里种藕,一边开始到市场上找能防水的塑料布。

(采访)女:当时,我就到商场上,我就想着不漏水就行,第一次我就用这种布,买了这种布。 崔凤美把买来的防水布铺到地上,西周加高做成一个池子,采用水泥池种莲藕的方法,里面加上土灌上水搞起了试验。开始池子里的水满满的挺好,崔凤美也很高兴,可就在一个多月后,她发现情况不对,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少。

(采访)这个水位慢慢就漏下去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扒开一看就是那个藕,藕芽把布都扎透了,所以说水就漏掉了。

崔凤美发现,不仅藕芽把塑料布扎破了,而且藕节之间长出的根系也能把下面的布扎破,很显然她使用的这种塑料布太薄。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于是她又到市场找了一种更厚的防水布,第一年没出现漏水现象,崔凤美感觉效果不错,可第二年就又出问题了。

(采访)它不能晒,太阳一晒它也不结实了。

原来,暴露在外面的塑料布经太阳一晒容易老化,根本不耐用,这种布也只能放弃。

(采访)因为这两种布的情况我都知道,一个是被藕根扎透了,一个是很容易老化,不经晒,因为这两方面的缺点,我就找一种而且经晒,而且又钻不透的布,各个厂家逛一逛,看一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凤美终于打听到,海南一家企业生产的一种橡胶布比较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她赶紧与厂家联系,说明了自己的用意,就这样厂家按照她的要求,为她加工制作了这种防水布,这种防水布可不是普通的塑料,而是橡胶中加入聚脂成分做成的。可这种防水布到底行不行呢?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为了保险,崔凤美特意请来专家给自己把把关。

(采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中间是它这个橡胶和聚酯合成的一个材料,那么它的防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它这个抗老化能力比较强,另外就是它的强度比较大。它这个莲藕在生长过程中,它这个穿透,穿不透。那么就是说它克服了过去用塑料非常容易被穿透的缺点。

而外面加的这层无纺布,也对中间的橡胶层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抗老化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试验,效果非常好,看到崔凤美试验成功了,武京玲也很高兴,姐妹俩也就不再为租不到地发愁了。现在只要随便有块地,不管是耕地还是荒漠地,把土地弄平整了,周围用土培起来,或者直接用活动的空心砖做成60公分高的围堰,把橡胶布铺到里面。然后就可以像水泥池子一样种植莲藕了。

要是不种藕了,材料一撤,地面马上可以恢复原貌。姐妹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移动的藕池。

(采访)刘世琦:这种移动式的藕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需要有平整的土地或者是土地质地比较好,这种条件。在一些荒漠地方、盐碱地、低洼地都可以使用。另外就是它可以弥补了过去在粮田上建这种固定的水泥的藕池,对于土地破坏的这种现象。

不仅租地好租了,种植方便了,而且降低了种植的成本。这种新型的莲藕池投资也就四千左右,可建一亩水泥池子至少要投资一万,这样无形中就节省了六七千元,成本节省了,这利润也就增加了。

(主持人)有了省钱的藕池,收益自然就高了,不过要想多赚钱,光是靠降低成本远远不够。崔凤美和武京玲姐妹俩的莲藕池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比普通种植户足足多了近一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产量高除了莲藕的品种好以外,姐妹俩在种植方法上也摸索出了不少道道。

武京玲和崔凤美种植的莲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和传统的藕比较,这种藕的特点就是体型大,分支多,也就是子藕比较多。当初种植的时候,就为了怎样种,姐妹俩发生了一次小小的

争执。

(采访)崔凤美:这个不有分杈嘛,我想把这个分杈掰种,把这个大藕,作商品藕再卖,这样不就增加一些收入嘛,大姐非不同意,非不叫我这样种。

(采访)武京玲:我就不叫她掰,因为它掰了之后灌进水去,它就把这个母本就烂了,烂了之后她就影响它产量,再一个影响它生长。

过去传统的藕种身上没这么多子藕,种藕的时候,都是把整只藕种下去,一个藕瓜一个坑。现在虽然新品种子藕多一些,大一些,但是武京玲还是觉得应该按老办法种,担心掰开种会影响藕的生长。一个为了多赚点钱主张把藕芽掰开种,一个担心这样会影响了藕的生长,两人争执不下。 (采访)最后,没办法了,不行。

不行,不行,咱们就找个专家来看看。

找个专家来问一下,到底是你的方法对,还是我的方法对。

专家来了还是肯定了武京玲的做法,也就是说要整枝藕一起种,这种藕虽然子藕很多,但是掰开种并不好。

(采访)因为每一节,你像这个小节,它营养很少,再个掰开以后,它有个伤口,它容易腐烂。腐烂以后,整个植株就完了,这个烂掉了以后,营养供给就不足了。因为那个营养主要是靠莲藕当中储存的营养,你腐烂掉了以后,这个芽它就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了。

藕在土壤中是横着生长的,前面的顶芽会一直向前生长,这根细长的茎又叫藕鞭。在形成藕鞭这个阶段,营养都是种藕也就是母本提供的。随着荷叶的长出,以后就会慢慢膨大成新藕。专家说如果掰开种植,不仅创口容易腐烂造成营养供给不足,而且选用的种藕因为太小,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影响新藕的生长,降低产量。所以崔凤美也终于明白了,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断伤的整只藕作为种藕,并且挖坑的时候也有讲究。

(采访)根据这个藕的形状挖窝,侧枝有长的有短的,这个藕放在这里,我们根据藕的形状挖窝,挖到地面以后,要用土层把藕瓜埋上,盖住不要让它露出来。

藕池内的土层在15-20里面之间,藕埋上以后刚好露不出来。因为藕尖也就是藕的顶芽,它的朝向是藕的生长方向,所以摆放的时候要把藕尖的朝向错开,这样以后长出来的新藕在池子里才能分布均匀。

(采访)就是错开,因为这个藕芽咱怎么放它怎么长,它直着长,它不可以拐弯长。有朝这边长,有朝那边长,它出得均匀。

就是不要让它们朝一个方向长?不让朝一个方向长,这样种容易遍布满池子都有藕。

像这样一个3米宽的池子是这样摆放,如果池子宽一点,也可以改变一下摆放的方法,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藕分散开来生长。

(采访)如果要是放在6米的池子,就这样放就行,这一支藕就错综着放就行,我们离这个边,距离要远一点,错综放就行,我们把一个窝错综着放,就这样放也行,有朝着这的,有朝那的, 就这个方向,这是6米的池子就这个方向。

斜着放也行,就这样放也行。想尽办法让这个藕匀匀地长在池子里。

如果藕分布的不均匀,产量自然就受影响了。另外摆放合适了,分布均匀了,还要掌握一个量的问题,姐妹俩通过多年的种植得出的经验就是,一亩藕池投放藕种250公斤是合适的,少了产量上不去,多了呢,密度太高,同样影响藕的产量和品质。因为种植方法科学,平时的管理又做得又到位,所以这姐妹俩的藕池,亩产能达到了一万多斤呢。

(主持人)一亩藕池产藕一万多斤,按现在每市斤两元钱算的话,一亩藕池能收入两万多元,减去四千元的藕池成本和藕种、肥料等其它费用,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一万多元,可节目刚开始的时候这姐妹俩说了,她们一亩藕池当年的收益差不多是两万多元,那么多收的一万多元又是哪来的呢?

原来在这姐妹俩的莲藕池里,还有一个赚钱的秘密,那就是她们的藕池除了种藕,还搞着水产养殖。养什么呢?养泥鳅。

就是这些泥鳅让她们的藕池增加了收入。其实在藕池里养泥鳅也是武京玲和崔凤美这姐妹俩的创新。这个创新源于两年前的一个偶然发现。

(采访)武京玲:我们就是天天围着藕池天天转,转的时候,我看见里头有小蝌蚪漂,漂的也挺好。我想着养一种东西不行吗?

她和我商议,她说你看蝌蚪在里头游得很好,很活跃。咱能不能放点别的东西,养点鱼什么的,养鱼能不能行。

姐妹俩刚开始想养鲤鱼或者草鱼,就是带鳞的普通鱼类,但是对于这个想法,专家却不支持。 (采访)养带鳞的鱼,它比较难,因为藕上面有刺,这个鱼鳞一划以后,它就容易生病。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藕叶的叶柄上布满了一层细刺,而有鳞的鱼大都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它们在游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被这些细刺刮伤鱼鳞,引起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到底养什么好呢?专家建议她们最好是养泥鳅,因为泥鳅喜欢生活在水的底层和淤泥里,如果水中不缺氧,它们一般不会游到水的上层,所以它们被藕叶叶柄上的细刺伤到的机会很少。而且泥鳅的活动对藕的生长也很有利。

(采访)因为泥鳅它吃的浮游生物,它吃了以后排泄的排泄物那么具有,对于藕来说有增加营养的作用。另外,泥鳅在藕田里边它可以来回翻动、钻、搅,使整个的藕田水的温度,上下温差变得小了,所以这样的话,温度比较均匀,有利于藕的生长。还是非常适合的。

泥鳅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8至30摄氏度。虽然藕池里的水只有20公分左右,比较浅,但是夏季有密密麻麻的荷叶遮荫,所以不用担心太阳暴晒导致水温升高,影响泥鳅生长,即便气温超过30度摄氏度,泥鳅也可以躲到泥里去避暑。看来是养泥鳅不错,于是一年她们开始买泥鳅苗做试验。 (采访)武京玲:做个试验头一年做了做怪好,怪好,俺到第二年俺就和这个姐妹说,咱还得去买去,俺从那会就上赣榆,上赣榆,江苏赣榆也有,河南省也有。在网上查查哪个苗子好,俺就去买哪个苗子去。

实验证明没问题。可试验都是小面积的,真正把泥鳅投放到大面积的藕池里,这一亩得放多少苗合适呢?两人没数。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几次尝试,最后她们认为一亩藕池里投放1000尾泥鳅苗比较合适,不能太多。

(采访)太多了不行,太多了它影响藕也不好,它钻过来它钻过去把藕芽都碰烂了。 另外因为藕池水位浅,如果泥鳅养的太多,密度太大,也容易造成缺氧现象。

(采访)它水位一下降,它那个藕叶一起来一盖,影响缺氧。就是800尾至1000尾最标准。 为了能够做到当年投放当年受益,在挑选泥鳅苗的时候,姐妹俩也有了标准。她们一般选择5-6公分左右,较大一点的泥鳅苗,在每年4月份莲藕种植以后投放,然后经过近六个月的生长期,到了9月底,也就是在莲藕收获之前捕捞上市。

(采访)我一亩地放800至1000尾泥鳅,到年底收获的时候,我就收入400、500斤泥鳅,我就20块钱一斤的话,我又多收入了1万多元,所以说这个利润又增加一成。

(主持人)怎么样?这种能移动的藕池不错吧?保护了耕地,减少了投资成本,而且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经济效益。少投资,还多赚了钱,这姐妹俩的经验值得咱们农民朋友借鉴和推广。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

篇七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泥鳅买卖有玄机(2005

泥鳅买卖有玄机(2005.11.2)

央视国际 (2005年11月03日 16:00)

2005年10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出现在江苏省赣榆县银河村的泥鳅养殖户面前:韩国的泥鳅经销商只愿意以每公斤16元价格收购泥鳅;而如果要保证养殖户的利润,泥鳅的价格必须达到每公斤17元。

泥鳅养殖户:“今年的苗子贵,饲料贵,药也贵,什么都涨价,(泥鳅)卖的价格又低。”

村民们都因为泥鳅的单价低于17元而心急如焚,惟独村里村支书张家敏与村民们的看法截然相反。

张家敏:“我不担心,因为我有把握把今年所有养殖的货能卖个好价钱,能卖到韩国去。”

张家敏不仅自己把握十足,而且他还安慰村民们说泥鳅的价格一定会从每公斤16元上涨到17元,希望大家耐心等待。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张家敏:“我们这边的货急什么呢,价格合算以后再走,不合算就暂时稳一稳,所以这个心理一定要掌握。”

可是村民们并不这么认为。

泥鳅养殖户:“他张家敏现在光吹牛,一下吹完了,四面全部都养了,如果不吹牛,没有这个事。”

2005年10月11日,一个叫金正洙的韩国老板前来买泥鳅,张家敏坚持认为泥鳅价格应该上涨,可是这个韩国老板坚决不同意。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韩国经销商 金正洙:“现在你们价格不合适嘛?”

张家敏:“价格不合适。

韩国经销商 金正洙:“不合适你们在外面不也是在买嘛?”

张家敏:“继续在买嘛,别人家的价格,为什么能出这个价,你为什么不出这个价呢。”

韩国经销商 金正洙:“我的意思是,价格合适的时候,什么时候想买,我们就什么时

候接收,收起来。”

银河村今年养殖泥鳅4000亩,常来银河村买泥鳅的韩国经销商有六家,张家敏故意说别的经销商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17元,借此试探一下金正洙的反应。

张家敏:人家都8.5元买了,你看你怎么办,对不对,你说那我也8.5元开始收,那有的

户愿意卖,就开始卖,对不对,这样以后呢,人家心里才好受一点。”

韩国经销商 金正洙:“真的价格不合适。”

张家敏:“价格不合适 他们的为什么合适呢?”

韩国经销商 金正洙:“我也搞不懂 。”

记者:“他现在出什么价?

张家敏:“他现在出8.1元,8.3元。”

记者:“这比较低?

张家敏:“对,比较低,不够本,他能出高价。”

记者:“什么原因呢?”

张家敏:“就是养的太多了。”

泥鳅养殖户:“你越着急,你越想卖,你越着急,他越落你价,他现在给你7元,8元,

最后说,给你7元,6元你也得卖呀。”

张家敏前年养了6亩泥鳅赚了10万元,去年她养了40亩泥鳅赚了160多万元。村民们看他养泥鳅效益好,也纷纷跟着养泥鳅。今年全村的养殖面积一下从去年的400亩增加到了4000亩。村民们眼睁睁看着韩国老板离开,心里更加担心了。

泥鳅养殖户:“现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马上要催贷款了,我们现在实在没办法。”

张家敏坚持认为价格会上涨,他再一次劝说村民不要急于卖泥鳅.

张家敏:“不要急,希望大家,出不到我们的价,我们就不卖。”

可是村民们依然忧心忡忡.

泥鳅养殖户:“怎么不着急啊,现在眼瞅着要还贷款,还得还人家钱,都是借来的这钱,

也不是你自己有的钱。”【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张家敏: “谁都想赚钱,但是我们得把他(韩国老板)心理摸透,你不能蛮干呀。”

经过张家敏的极力劝说,大部分养殖户坚守每公斤泥鳅17元的价格底线按兵不动。时间过了两天,也就是10月13日,韩国经销商金秋中终于沉不住气了,同意每公斤17元的价格收购。两天之后,村里的泥鳅以每公斤17元的价格源源不断的卖往韩国。

张家敏:“泥鳅都能卖出去,都能赚到钱,这样我们就最高兴了。”

记者:“一天能走多少货?”

张家敏:“现在刚开始,今天走了5000万多公斤吧,1万公斤不到。”

记者:“现在是8.5元?”

张家敏:“对”

记者:“到年底最高的时候,你估计能到什么价格?”

张家敏:“年底估计在10元-10.5元吧,还要往上涨。”

令村里的养殖户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张家敏能让韩国老板乖乖地妥协呢?通过几天的采访我们的记者发现,张家敏接听电话的次数特别多。

张家敏:“韩国这两天情况怎么样,现在港口的批发价怎么样,昨天每公斤泥湫是106元,你在韩国多注意身体。 ”

记者:“这个是谁给你打电话?”

张家敏:“这个是韩国的一个客商,我的一个经纪人,安排在那个地方以后,帮助我

做这方面的买卖的。”

答案已经完全揭晓!原来张家敏专门安排了一个泥鳅经纪人天天呆在韩国收集泥鳅的价格信息,无怪乎他的消息那么灵通。为了了解经纪人是如何在韩国开展工作,我们的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

泥鳅经纪人 于大中:“我主要都是通过朋友来介绍,通过韩国四大港口的几个朋友,我主要都是通过朋友来介绍,然后我自己再去看看市场上零售价,批发价,这样然后和国内及时沟通。”

张家敏怎么想到每月花12000元在韩国安排一个泥鳅经纪人呢?这事得从16年前说起。1989年,张家敏从部队退伍回到农村老家,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发现城里人喜欢吃泥鳅,恰恰他们村里不冷不热的气候条件盛产野生泥鳅。可是野生泥鳅的产量很低,于是他投资1万元在自家的池塘里尝试着把野生泥鳅通过驯化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张家敏:“我想人家南方能养,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养,我想搞一个试验,赚它一笔钱。”

泥鳅养了3个月快要卖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很多泥鳅纷纷生病。缺乏经验的张家敏

束手无策。

张家敏:“烂鳃,鳃都烂成这样以后,使药都不管用了,不会用药, 当时也不知道用

什么药好,乱用药用完了以后不管用。”

那一年,张家敏泥鳅的死亡率高达80%,亏损6000多元,这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几乎是无法承受的毁灭性打击。

张家敏:“那真痛苦,说不好听的,真有要跳河的感觉,一个家里面亏那么多钱,还要

还那么多账,日子怎么过。”

张家敏妻子的心情也因此而极度糟糕。

张家敏妻子:“天天生气,那时候吵架以后,他都不吃饭,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农村说上吊自杀那种心情真都有 那就不好比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好受 。”

从那以后,张家敏再也没有养泥鳅,种过水稻、打过工、也办过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勉强维持生计。事情在13年后发生了转机。2002年,一个韩国老板看中了银河村适合泥鳅生长的自然条件,在银河村投资兴建了一个泥鳅养殖场。张家敏在养殖场里替韩国老板打工。通过一年的摸索,他发现其实泥鳅生病很正常,主要是病前加强疾病预防就行了。

张家敏:“泥鳅病生上来,烂鳃烂尾呀,出血啦,或肠炎啦,或者有虫子啦,你要是治疗就麻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而且张家敏从韩国老板那里得知,在国内才卖10元钱一公斤的泥鳅在韩国却卖160元一公斤。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的张家敏下决心再养一次泥鳅,2003年,他养了6亩泥鳅。张家敏首先把泥鳅吃饲料的习惯从夜间驯化到白天。

张家敏:“这个泥鳅习性是夜间吃食,现在我们慢慢给它减料,减料以后慢慢撩它,撩它白天以后吃食,我们白天喂它三顿,四顿,这样呢,搁三四个小时喂一次, 慢慢把它驯化成白天喂食了,这样以后呢,对我们主要是以后干活方便。”

仅仅喂饲料容易造成泥鳅营养不良,为了给泥鳅增加点美味佳肴,张家敏在池子周围装上电灯,以便泥鳅捕食虫子。

张家敏:“你看看我们那个灯 夜间照那个以后有一个光线,光柱子 也有好处 它这个田野里边,各种小虫子,看到光照,光柱子以后,容易飞在水面上,泥鳅在这个水面上跳上来以后可以把它采吃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米氏孕婴加盟

下一篇: 陶然卤味坊加盟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