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养殖河豚有毒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9    阅读:

篇一 养殖河豚有毒吗
无毒河豚养殖记实

  [科技苑]养出无毒的河豚鱼(20131204)  

  【主持人】: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有一家独具特色的料理店,来这里吃饭的人都说,这里的特色菜是一定要吃,不吃会后悔的。可是也有人说,这里的特色菜他们可是不敢吃。那么这家店做的到底是什么特色菜?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呢。

  【采访】:

  客人:胶原蛋白 我觉得挺好的。

  客人:非常好。特别鲜。好吃。回味久久不散。

  【解说】:这明明就是一桌美味的全鱼宴嘛!怎么会有人不敢吃呢?

  【采访】客人:拼死吃河豚嘛。

  【解说】:原来这全鱼宴用的不是普通的鱼,而是一种来自深海的动物——“河豚”,说到河豚,了解它的人都知道,这河豚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鲜”,另一个是“毒”。河豚自古就被誉为人间美味,鲜的让人无法抗拒。

  【采访】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副秘书长 王常玉:我们做化验里面,河豚鱼的鱼肉的氨基酸含量和蛋白含量是所有鱼肉里面最高的,它的脂肪含量是最低的。

  【解说】:因此,民间才有着“不吃河豚不知鱼鲜”的说法,可是要品尝河豚的美味,就要面临另外一个危险,那就是“河豚毒素”,河豚的毒,足以让人闻之色变。

  【采访】大连某河豚餐饮有限公司料理长 王成涛:眼睛血液内脏都是有毒性的,像这个毒性是最大的,毒性都在血液里。心脏都是有毒的。

  【解说】:眼睛、鳃、肝脏、心脏等很多器官,包括分布在鱼体各个部位的血液,都是有毒的。这种有毒的物质一旦被误食,只要0.3毫克,比芝麻粒还小的那么一点量,就有生命危险。更可怕的是,河豚的毒至今无药可解。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到目前为止,我们说如果吃了河豚中毒了,还没有解药!

  【解说】:这就是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体内的生物碱,它是世界上最强的神经性毒素之一。这种毒素在医学上是极好的镇痛麻醉剂。在国际市场上,每克河豚毒素可以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比黄金的价格高出上千倍。也恰恰是这昂贵的河豚毒,使得人们吃河豚成了一种危险诱惑。

  【采访】客人:没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喜欢吃嘛。

  【解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想品尝河豚美味的食客,都会把安全交付给技艺精湛的厨师。

  【采访】大连某河豚餐饮有限公司料理长 王成涛:河豚鱼毕竟是个特别食品,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处理这个东西,人命关天的东西,必须要求严格一点,像河豚鱼这种有毒性的东西,必须要清理干净,把全部的血液清洗干净以后才可以放心的食用。

  【解说】:为了让食客毫发无损的品尝河豚鱼,厨师就必须将有毒的内脏和新鲜的鱼肉彻底分开,食用的部分不能有一点血渍。否则一顿饭便成了攸关性命的大事。

  【采访】大连某河豚餐饮有限公司料理长 王成涛:它的毒性还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

  【解说】:为此,厨师每次处理河豚鱼,都要倍加小心,即便这样,偶尔还是会发生中毒的事故。

  【采访】大连某河豚养殖基地厂长 袁旭:吃完之后不到半个小时,神经被麻痹了么,睡着睡着,没有感觉就死了。

  【解说】:据统计,在河豚消费最大的国家日本,从1900年发生第一例吃河豚中毒死亡的事件开始,到现在,中毒死亡的人已经有六千多人。

  【解说】:因此历史上才有了“拼死吃河豚”的说法。似乎河豚的美味和它无药可救的毒性,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采访】客人:拼死吃河豚都是在这个问题上。

  【解说】:在自然界,河豚有上百个品种,它们的外形、颜色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河豚都不同程度地带毒。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我们看通常我们说这个河豚,它的体表都有比较鲜艳的颜色,有的甚至还有黄的、红的这样的一些体色。这是一种警戒色,像我们说的毒蘑菇,它看起来很漂亮,这是提醒生物,不要吃我,我有毒的。

  【解说】:为了破解河豚毒素之谜,多年来,专家们一直不断地搜集整理各种河豚鱼的相关样本和信息。

  【解说】:姜志强是大连海洋大学的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河豚鱼的标本库里,我们看到了各种河豚标本。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这就是我们中国沿海常见的一些鲀类,那么这里有些鱼类毒性比较强,你比如说这边有这个铅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还有这个弓斑东方鲀,这些 特别在野生情况下,毒性比较强。它新鲜的时候,除了黑色以外,红色、黄色这些水溶性色素都褪掉了。

  【解说】:人们总是好奇,河豚为什么带毒?它体内的毒素到底是哪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采访】大连某河豚养殖基地厂长 袁旭:它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毒素,它为什么能毒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解说】:原来,这河豚有毒,是它们种群繁衍的需要,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有它们独特的生存之道:蝴蝶是拟态高手,它们总能轻松地把自己融入在色彩斑斓的花丛中。蛇则是用毒高手,它们会在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用它们嘴里的毒液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河豚也不例外,为了避免被天敌侵害,河豚也会想出各种办法保护自己。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一个就是我们说在遇到敌害的时候,他这个气囊会充气。

  【解说】:鼓肚子可以说是河豚独有的逃生手段,河豚的腹部有很强的弹性,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膨胀变大。每当河豚受到威胁时,它就会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腹部,形成一个圆圆的球。

  【采访】大连某河豚养殖基地技术员 房千里:河豚鱼气性特别大,如果你捞出来的话它会装死,它会鼓气,它捞上来的时候它不怎么动。

  【解说】:肚子鼓起来还不算,肚皮上那些原本平滑的小刺,也会像生气了一样根根竖起,让攻击者根本无法下嘴。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我们说整个鱼像个大球一样,要想吃这个鱼就很难下口。

  【解说】:当河豚感觉安全了,它们就会放掉肚子里的水和气,迅速逃到水里。

  鼓肚子装死,竖起一身尖尖的小刺,是河豚吓唬侵犯者最常使用的手段。河豚保护种群的另外一招,就是让人闻之色变的河豚“毒”素。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河豚毒素它能够选择性的阻碍钠离子,透过这个神经细胞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完不成了,完不成的结果就造成神经的麻痹。你比如说,呼吸中枢造成这个,也造成了它的麻痹,就没法呼吸了,包括其它的一些主要的器官,都有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麻木、呼吸困难。

  【解说】: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姜教授他们发现,河豚的毒素,并不是它们天生拥有的。

  【采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 姜志强:它的毒素来源主要吃了海中的某些饵料生物。

  【解说】:河豚鱼属于海洋里的中下层鱼类,平时以海洋中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大海里,它们靠着灵活的胸鳍尾鳍,自由嬉戏、追逐捕食猎物想休息时,河豚会游到水底,把自己整个身体埋在沙子里。

  【解说】:当然了,休息之余,它们也不会忘记顺便吃上点开胃小菜,生活在水底的贝类和藻类,也就成了河豚的首选。因为河豚鱼有着一副好牙齿,它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撬开那些坚硬的贝壳。

  【采访】大连某河豚养殖基地技术员 房千里:这个鱼就是它牙特别厉害,就是可以能咬断五毫米应该是五毫米左右的钢丝。

  【解说】:锋利的牙齿让河豚轻松地吃到藻类、贝类,但也恰恰是这些藻类、贝类,使得河豚成了有毒的鱼。

  【采访】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副秘书长 王常玉:一种螺丝贝,还有硅藻里边含有一定的毒素,它吃了这些毒素在体内会附积。

  【解说】:有些藻类和贝类的体内,含有一种假单胞菌,这种假单胞菌对于一般的捕食者来说,只是普通的食物,可对于河豚来说就不一样了,河豚吃下这些东西,会把它们储存在自己的体内,最终转化成它们独有的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的自我保护作用,在它们繁殖的时候,应用的最为极致。繁殖季节的河豚毒性最强,就连那些刚刚脱离母体的卵块表面,也会包裹着毒素。

篇二 养殖河豚有毒吗
河豚“禁食令”背后

龙源期刊网 .cn

河豚“禁食令”背后

作者:单车周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第05期

河豚,吃与不吃、禁与不禁,近20几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歇的话题。卫生和食药管理部门对吃河豚鱼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的:禁止!理由是河豚身藏剧毒。业界和食客吐槽:日本人、韩国人能吃,为什么中国入不能吃?日本和韩国已安全食用河豚鱼数十年,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为何仍抱残守缺,不研究河豚产业的新变化,不学习日本、韩国的管理模式和准入条件,只知道禁呢?

“禁”与“食”的尴尬

国家正式以法规的名义进行明令禁食要追溯到1990年11月20日,卫生部发布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的第三条曾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2010年12月28日,《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此举一度被视为河豚鱼“解禁”的信号。

不过,2011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出《关于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河豚鱼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任何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工制作鲜河豚鱼。

此外,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三)亦有规定: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虽然这些禁令已实行20几年,并且每年清明节前后,卫生监管部门都会发出相关禁令与警示。然而河豚销售流通却有日渐火爆之势,市场,犹如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一位教授表示,中国食用河豚有2000多年历史,食用河豚的地区以长江下游、珠江下游、渤海湾、杭州湾为主,由以长江下游两岸城市为甚,仅江苏省每年春季的消费量就在3000吨以上。2004年开始的“中国扬中河豚美食节”至今已经举办了九届,各地游客逐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2011年,来客达到20万人次,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有大量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和港澳台地区的食客慕名而来。在扬中,大大小小的河豚馆有两三百家,还不包括民间私家河豚馆,日消费河豚突破15吨。

不仅是江苏,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更为滑稽的是:扶植河豚养殖业发展、建设原良种场基地、“中国河豚之乡”、河豚美食文化节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目前,沿海多数省份都在大规模养殖河豚,已牵涉到养殖、食用加工、毒素提取、保健品、旅游等诸多相关产业。

由此,“别人可以生产,我为什么不能销售”的质疑,正严重挑战执法部门的权威。

篇三 养殖河豚有毒吗
烹制养殖(控毒)河豚鱼厨师证年审表

烹制养殖(控毒)河豚鱼厨师证年审表

篇四 养殖河豚有毒吗
观赏型小河豚的介绍及饲养

导读:有关动物专家还特别提醒:观赏型小河豚属于外来引进物种,只能做观赏鱼养殖,切忌不能将其放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因为凭借其超强的繁殖能力加上缺乏天敌,可能会使这些鱼疯狂繁殖,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灾难。【养殖河豚有毒吗】

河豚(河鲀)是海江洄游性的温水性底栖鱼类,常在淡水水域出现。俗称的河豚包含二齿鲀科、三齿鲀科、四齿鲀科及箱鲀科四个科。其中“四齿鲀科”与“箱鲀科”多数含有剧毒,误食可能致死(四齿鲀科含有河鲀毒素、箱鲀科含有箱鲀毒素)。河豚的品种与花色各异,其中许多品种如四齿鲀(河鲀)科的绿河豚(深水炸弹,亦称潜水艇)、日本婆(四带河鲀)、狗头鱼、箱鲀科的木瓜鱼和角箱鲀等是著名的海水(绿河豚等少数品种可生活于淡水)观赏鱼,它们色彩艳丽,憨态可掬,但是性情凶残,特别是绿河豚经常咬死和吃掉弱小鱼只,不可不防。木瓜鱼等箱鲀科鱼遇到惊吓时皮肤会分泌剧毒粘液,浓度高时甚至可以毒死同类,最好不要和其他鱼混养,饲养中更应减少惊扰。

这种在花鸟宠物市场被称为“深水炸弹”的小河豚实际上就是“绿河豚”,长约7—8厘米,体色黄蓝相间,背部有一块块黑斑。身体肥胖圆滚,多浮在水面。据出售此鱼的店老板介绍,这种鱼从国外引进的,因为造型好瞧,卖得很好。在“推介”时,许多水族店老板会表示这类观赏型小河豚很好养,没有什么忌讳。但实际上,大多数河豚都属于有毒鱼类,其所含毒素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如将河豚当作观赏鱼饲养,应该特别小心,手上有伤口时,切忌直接接触鱼体以免发生危险。同时这类鱼为肉食性鱼类,如果混养不当,它可能会威胁鱼缸内其他鱼类。

同时,有关动物专家还特别提醒:观赏型小河豚属于外来引进物种,只能做观赏鱼养殖,切忌不能将其放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因为凭借其超强的繁殖能力加上缺乏天敌,可能会使这些鱼疯狂繁殖,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灾难。

家养观赏型小河豚注意事项:

1,水体要加2%的粗盐;

【养殖河豚有毒吗】

2,保证最多两天一定要给食物,只吃活物(最爱吃小虾,活鱼,这些鸟市都有);

3,观赏型小河豚攻击性强,最好能单条饲养;

4,如果发现未到天黑就浮出水面“睡觉”(吸气成一球,可以用东西碰碰它,逼它吐气,看是否短时间会再“睡觉”)“睡觉”时间越短,就表明水质越糟糕;

5,观赏型小河豚体表颜色越鲜艳越好,发黑、发暗就要注意了;

6,冬天要注意控制水温,22度左右比较适合。

篇五 养殖河豚有毒吗
河豚“禁食令”解绑

龙源期刊网 .cn

河豚“禁食令”解绑

作者:李栋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年第18期

4月18日,在《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知》听证会上,国内规模河豚养殖企业悉数到场。对南北两派的企业而言,有条件放开河豚养殖经营的政策落地,打破了“禁食不禁养”的行业魔咒,也让这个产值上百亿的市场再次迎来爆发。

【养殖河豚有毒吗】 【养殖河豚有毒吗】

过去26年里,在国内市场无明确政策支撑的情况下,北方养殖企业为避开政策风险主攻日韩餐饮市场,南方养殖企业则被迫采用“地下”方式向国内供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禁食政策与出口环境的变化,河豚产业屡受冲击。海外市场日趋饱和,收购商屡屡压价,价格遭遇腰斩。国内市场波动频繁,一纸文件让餐饮企业全面停止收购河豚,几近让国内市场全面崩盘。 新政让整个河豚产业看到了希望,不少企业选择扩充产能转攻国内市场,甚至进军上游餐饮供应链。业内预计,行业再次爆发加之备案条件约束,意味着河豚市场将迎来规模性洗牌。 政策困扰26年 河豚禁闸初开

篇六 养殖河豚有毒吗
河豚病害防治

河豚疾病的预防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 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 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 ~3 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 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8~10 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养殖河豚有毒吗】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 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 千克;带水法水深0 . 5 ~1 米,每公顷用量1 950~2 250 千克,药效期为7~10 天。

2 .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 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 050 ~1200千克,漂白粉75~105 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 值最高时可达12 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 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 厘米,并保持水深1 . 5 ~2 米。

3 .定期药物预防 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 天施生石灰1 次,每次每公顷225~375 千克。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用量1 毫克/升。

每10~15天投喂抗生素药饵一个疗程,抗生素用量每千克饲料用氯霉素0 . 1 克,或青霉素0 . 2 克,或复方新诺明0 . 2 克拌成药饵,连喂3 ~5 天。

三、越冬期的病害预防

越冬期间,河豚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均较平时有很大改变,又经捕捞操作引起机械损伤,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鱼种入池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入池时将鱼种用2 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药浴5 分钟,每天以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1 次,进行鱼体消毒,一般每隔10 天左右投药一个疗程(所用药物和剂量同养成期),一个疗程为3~5 天。

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

(一)气泡病

【病症】该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发生,表现为鱼体瘦弱,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气泡,使鱼苗失去平衡,游泳缓慢,常在中午至下午漂浮于下风口。该病原因是池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呈过饱和状态,有时达到200 %。过饱和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

【防治方法】① 控制单胞藻中绿藻过量繁殖,降低溶氧的产生;⑧ 加大换水,降低水中溶氧,一般发病时每天可换水1 / 3 左右;③ 用比重为1 . 003 的海水浸泡饲养1 周。

(二)赤潮中毒

【病症】 由有毒藻类和夜光虫等有毒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当鱼苗由室内移到室外饲育时,预先在池中大量繁殖轮虫而使引起赤潮的生物大量繁殖,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在这样的水环境下放苗人池又静水饲育,就会使放养的河豚连同大量繁殖的轮虫一起在几天之内全部死亡。该病在海水性河豚育苗场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 ① 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放养后注意观察;② 发病后及时换水,改善水质。

(三)海葵棘毒病 1981 年在鹿儿岛县某养殖场出现河豚(1 ~2 龄)原因不明的狂游,不久死亡,有的网箱死亡率达10 %~20 %。当年,对此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查明是由于附着在金属网箱上的海葵所致。此后,在其他养殖场也发现此病,出现同样的症状及死亡现象。

【病因及症状】 由腔肠动物海葵棘毒类的棘胞毒所致。

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看到狂游的鱼的延髓神经细胞出现巨大的空胞,细胞坏死,由此推测是中枢神经毒素中毒。海葵棘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发红、肿胀、烂鳍、游泳异常(狂游),继而死亡。但需注意此症状与其他疾病(白口病)

极为相似,容易混同。

【防治方法】 在暖海水域进行河豚养殖,首先必须了解附近海域是否有此海葵自然栖息。因海葵能较容易地附着在海藻等其他物体上,还可靠触手游动,所以,更换网箱等措施无济于事。放养少量有摄食附着物习性的蓝子鱼、石鲷等,对防治此病有效。

营养性疾病疾病与防治

(一)脂肪组织黄斑病 河豚养殖也和其他浅海养殖鱼类一样,饲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即使使用配合颗粒饲料,天然饲料也占50 %以上。因多数情况下,投喂的是冷冻鱼,所以必须注意饵料鱼的鲜度、脂肪变性(特别是酸败)程度,也就是要致力于完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防止投喂变质饲料。

【病因及症状】 连续食用脂肪酸败的饲料或维生素E 长期不足。多见于越冬后(2 龄鱼)投喂变质饲料所致。病鱼肝脏上可观察到点状色素块,也有的肠道呈暗灰色。

【防治方法】 以预防为主。保持夏季饲料的鲜度,切勿投饵过剩;适时投喂以维生素E 为主的复合营养剂。

(二)黄脂病

【病因及症状】长期投喂脂肪含量高、鲜度差的冻鱼,饵料脂肪氧化而具毒性,造成氧化脂肪中毒而致病。稚鱼至上市前的成鱼都有发生。病鱼体色发黑或灰白,斑纹不鲜明,运动缓慢无力,横纹肌肉纤维退化,鱼体从尾部严重消瘦并逐渐扩至全身,后头部背侧肌肉凹陷。肝脏有黄橙色点状的蜡样质块状物,重病鱼蜡样质集结成斑块,几乎占据肝表层,腹腔内脂肪层产生黄色稍硬的块状物,肠管失去透明感,色调污浊。

【防治方法】 ① 患病初期可改换投喂混合配合饲料的湿颗粒饲料,并添加含维生素E 的复合维生素;② 不直接投喂鲜鱼,而是投喂配合饲料与鲜鱼并添加维生素混合加工的湿颗粒饲料;③ 重病鱼无有效治疗方法,应及时淘汰。

(三)绿肝病

【病因及症状】 可能是投喂变质饵料、油脂性饵料、发霉性饵料等使胆内胆汁浓缩,贮留于肝脏内的胆管中,使部分肝脏呈现绿色所致。病鱼体表白色,鱼腹膜发红比体表更明显,肠管肠间膜均显著发红,肝脏整体呈淡绿褐色,发病时间长的肝脏略有萎缩。

【防治方法】① 降低饲育密度,改投鲜度高的饵料并添加以维生素E 为主

体的综合营养剂,并在数日内添加甘草提取液,有一定的效果;② 低温致病的则加深网箱,投喂少量饵料,可减缓症状。

(四)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症状】 幼鱼阶段常发生,是摄食变性饵料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主要是饵料中脂肪酸的过氧化物导致慢性中毒。病鱼体色变黑,躯干部肌肉显著退化,严重消瘦,生长不良且恢复无望,行动迟缓,无食欲,对环境适应能力差。肝脏实质细胞里常有大量的蜡样质沉积,但没有脂肪体和皮下脂肪。一般有贫血倾向。

【防治方法】 ① 加强饲育管理,投喂鲜度高的饵料,并适时添加维生素E ;② 避免投喂含脂肪高的饵料;③ 投喂添加维生素E 的配合饵料。

(五)溃疡症

【病因及症状】 由于开食转食不当,造成营养生理障碍所致的继发性疾病,常在鱼头背部产生白云状的圆斑,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露出肌肉,鱼体消瘦逐渐衰弱死亡。【养殖河豚有毒吗】

【防治方法】 ① 投喂优质适口饵料,降低照度;② 饵料多样化,改善幼鱼的摄食营养结构。

寄生虫病疾病与防治

(一)小瓜虫病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常沿池壁在水中上层快速游动,或头上尾下斜体和池壁摩擦,常导致下颌皮肤发炎或形成厚厚的皮茧。食欲减退,严重时不吃食物。抓起病鱼,在强光下可见鱼体皮肤上有许多小白点,打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多,分布有大量小白点。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2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或球形的小瓜虫,大小为350~380 微米*300~500 微米,会变形,全身密布纤毛,不停转动,可见到马蹄形的核。因鱼体对小瓜虫有一定的自然免疫力,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投饵,提高鱼体体质,即使有小瓜虫也难以在鱼体上寄生引起死鱼。一般情况下,25 ℃ 以上水温小瓜虫不易生长繁殖,但如果水体环境恶化,鱼体体质弱,即使在27 ℃ 以上水温也会大量感染小瓜虫。此病一般多发生在冬末和初春水湿(温)较低时,感染性强,病情扩散迅速,部分池塘发病率可达80%以上,经常引起大批死亡。10℃以下或26℃以上不发病。

【防治方法】 ① 发现有少数鱼沿池边水面上游动或与池壁摩擦,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控制池水的有机物含量,缓解小瓜虫的暴发。②在发病高峰期,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天--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③亚甲基蓝,1m³2g,一天一次。④40%甲醛,1m³15-25mL,2天一次。烟碱也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二)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图7-3 )少量寄生时,对寄主无害,大量寄生时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不摄食,并活动在水体中上层或停留在池壁,整个鱼群散乱,鱼体漂浮于水面,行为呆滞,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临死时沉在池底翻白或竖立于水面,呼吸急促。打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多,鳃腔内有污物,鳃丝肿胀而几乎占据了整个鳃腔,鳃丝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颜色呈暗红色,鳃丝末端有破损,发白。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和粘液中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斜管虫,个体大小约35~50 微米* 25~45 微米。此病在水源水温12℃--20℃时或在连续阴雨天气时发病率高,并通过水媒介快速传播。该病主要危害幼鱼,感染率高。防治方法有:;。

【防治方法】 ①全池泼洒30mg/L福尔马林,低水位浸浴鱼体4小时—5小时后,加注新水10cm--20cm,第二天泼洒0.8mg/L—1.0mg/L盐酸土霉素1次。② 全池泼洒0 . 5~0 . 7 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 : 2 )合剂。③ 用2 %~4 %食盐浸浴15~30 分钟。④降低水位1/4—1/5,用1.5%食盐水浸浴鱼体,隔5小时--6小时后再用1.0%食盐浸浴鱼体,并保持水位3天—4天。⑤阿维菌素溶液,1m³0.2-0.3mg(以阿维菌素计)

(三)河豚异钩虫病

【症状】 寄生在河豚的鳃上。病鱼大都伏底不动,少数在水体中上层离群迟缓独游,不食或食欲差。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加,病情加重,身体消瘦,直到衰竭而死。剪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糜烂发白,鳃丝末端肿大,其间夹杂着细小红丝。河豚异钩虫(图7-4 )属蠕虫类单殖吸虫,低倍镜(4 x 10 )下镜检鳃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虫体,虫体后部有四对固着夹,每个夹上有形如“小”字的刺钩固定于鳃片上。解剖鱼体,肝脏发白无血色,肌肉发白,呈严重贫血状。河豚异钩虫病从发病至死亡一般历程较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 %左右。

【防治方法】用1毫克/升甲苯咪唑全池喷洒,72 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要及时换水50 % ~ 60 % ,排除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90%晶体敌百虫,10-20mg/l浸浴,4-5分钟,一天一次,连用2天。食盐0.6g/L,浸浴5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