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水稻育秧盘根粉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9    阅读:

篇一 水稻育秧盘根粉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农广天地]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从铺底土、浇水、播种到覆土,均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这项技术,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低,播种质量好,为培育壮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为大家介绍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一、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 、机插水稻育秧准备工作 

  1) 选好机插品种 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生育期相对传统手栽秧较短的特点,应选择生育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一般杂交中籼稻应选择生育期140d左右组合,如:“丰两优香1”、“徽两优6号”、“皖稻181”等,中粳稻选择生育期145d以内的品种,如:“宁粳4号”、“盐稻10”等。每667m2大田备杂交中籼稻种1~1.5kg、常规中籼稻种2~2.5kg、粳稻种3~3.5kg。 

  2) 育秧工厂建设 建设一个服务能力133.3hm2的标准化育秧工厂需要建设育秧车间200m2、育秧钢架大棚1.33hm2,购置播种流水线1条、高速插秧机4台,软(硬)盘5万只。 

  3) 床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经过培肥的旱地或稻田表层土,重粘土、沙土不宜做床土,当季使用过除草剂的旱茬地禁做床土。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土壤应经过培肥熟化。床土培肥应在育秧前30d完成,且禁止施用草木灰,取土地块每667m2匀施45%(15-15-15)三元复合肥50kg,施后机旋耕1遍,取表土进行过筛(筛孔径8~10mm),堆制并覆农膜堆闷30d以上至床土熟化(消除各类杂草及病虫)。也可使用旱秧壮秧剂代替,育秧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随拌随用。每张秧盘备合格床土3.5kg左右。 

  4 )秧盘准备  粳稻每667m2大田备软盘或硬盘28~30张、常规中籼稻备24~26张、杂交中籼稻备18~22张。 

  5 )精作苗床  播种前15d左右精作秧板,秧板宽1.4m,秧沟宽0.25m、深0.15m,四周开围沟宽0.3m、深0.2m,确保水系畅通,播种时板面湿润、沉实。秧田与大田比例:粳稻为1∶100、籼稻为1∶150。 

  2、机插水稻培育壮秧 

  1) 安排好播种期  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秧龄弹性小,为避免超龄栽插,应科学安排好播种期。可根据前茬腾茬时间,按照15~20d秧龄倒推安排播种期。在适宜播期范围内,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条件实施分期播种,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沿淮地区一般应于5月18日至5月25日分批育秧。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应进行晒种、脱芒、选种和浸种处理。催芽前粳稻用咪鲜胺4 000~5 000倍液浸种48h,常规中籼稻浸种36~48h、杂交稻浸种24~36h,而后催芽至露白,稍加晾干,每1kg稻种用60%吡虫啉10mL兑水10mL配成溶液拌种预防恶苗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灰飞虱等。 

  3) 播种育秧  硬盘底土厚控制在2~2.5cm,洒水洇透底土;粳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常规中籼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00~120g、中籼杂交稻每盘匀播破胸露白芽谷80~100g,播后覆土0.5cm,以盖没芽谷为准。播种后进行叠盘暗化,选择生产车间一角将种盘每20只1叠,码放整齐,然后用农膜盖实至出苗1cm左右。

  3、机插水稻苗床管理  

  秧田期水分管理应以床土或盘土湿润为主,做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苗床缺水时灌平沟水;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1)秧田期有缺肥症状时,每667m2苗床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施后并洒1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可用1%尿素液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2) 播种盖土后出苗前每667m2用33%二甲戊灵150~200mL或42%丁噁乳油100~150g均匀喷雾防除杂草;苗瘟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进行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667m2用25%吡蚜酮20g加48%毒死蜱50mL防治,二化螟等螟虫每667m2用10%稻腾悬浮剂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3)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以避免苗床积水。 

  4)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时揭膜通风换气。揭膜换气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秧厢太长的可适当在中间开小天窗换气;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应及时通风换气来改善膜内环境,降低膜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则应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要盖膜护苗。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或叶龄在2.5叶左右时,应及时炼苗揭膜。炼苗时要分步、分次进行,由少到全部的揭膜,坚持揭膜前必须浇透水。全部揭膜后要做到膜不离田,以防止寒潮死苗。 

  4、机插水稻育秧正确起运移栽

  机插育秧的起运移栽应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应措施,随起、随运、随栽。软(硬)盘秧可随盘平放运至田头,也可起盘后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上,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进行运输

  二、水稻大田机插稻育配套技术  

  1、 整平沉实土壤机插秧苗小,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cm,保证栽秧后寸水棵棵到。田内无残茬,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沙质土整地后沉实1d左右,壤土及粘土沉实2~3d,达到泥水分清后机插,以保证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2、 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深度以秧块表土面不低于田面1.5cm为宜,栽插时保持1~2cm“泥皮水”,以保护秧苗,减少机具行走阻力。插秧机手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田间作业时要直线行进,利用好划印器,保证换趟后邻接行距与标准行距一致;行进中遇卡苗时及时停机处理,确保漏插率和伤秧率在5%以下,相对均匀度在85%以上。若出现连续缺穴3穴以上时,应进行人工补苗。

篇二 水稻育秧盘根粉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应用

  摘要:新基质育苗,解决了挖掘耕层土壤,破坏植被的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问题,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耕层、植被的破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亩纯增收32元。

  关键词:水稻;新基质;育苗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60万公顷以上,从1983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以来,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该技术为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水稻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此项技术采用山地腐殖土和优质旱田地土做育秧土,水稻旱育秧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利用水稻稻壳做为育苗基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1.土育苗表现最突出的问题

  

  1.1 土育苗取土难,床土质量差,致使秧苗素质差。

  1.2 破坏植被严重,致使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1.3 土育苗需要床土消毒、调酸、施肥、化学除草等技术环节,操作繁杂,易产生药害、肥害、酸害。

  1.4 土育苗根系少、白根少,易发生立、青枯病。

  

  2.新基质无土育苗的优点

  

  2.1 解决取土难的问题

  全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60万公顷以上,每年要挖掘耕层表层优质土640万立方米,年挖地表土10cm,640万平方米,每年近5万亩的旱田耕层地表土被挖走。

  2.2 实现提早育苗

  2.2.1 北方地区春季解冻晚,受雪水和雨水的影响,土壤水份大,不易挖土和筛土,道路泥泞,拉土难,拖延育苗时间。每年都有30%的农户育苗晚,插秧期拖后,分蘖少,成熟差而减产。新基质无土育苗生产基质不受气象条件限制,能适时早育苗。

  2.2.2 应用该项技术育苗还能起隔热作用,提高种床温度。2005年调查,常规育苗床温22℃,新基质无土育苗床温24℃,提高床温2℃。应用该项技术可提早育苗7-10天。

  2.2.3 解决破坏植被问题

  土育苗从山地取腐殖土,经常出现毁林取土,大量挖掘山地腐殖土,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从旱田地取土,使旱田地表层优质土越挖越少,土地越来越脊薄,有机质越来越少。

  2.2.4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大部分稻区稻谷加工后稻壳堆积如山,使乡村屯路边稻壳随风 乱刮乱飘,影响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当磨米房稻壳存放过多,需要向野外拉,有的还进行焚烧,成为火灾隐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该项技术育苗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2.2.5 解决苗床杂草的问题

  土育苗腐殖土含有多种杂草种子,育苗播种覆土后必须进行化学药剂封闭除草,但每年都有不少农户因化学除草药剂选择不当,或是施用技术不妥,喷施不均,易出现药害和苗床草荒现象。

  2.2.6 解决根少、苗弱的问题

  新基质育苗苗床透气性明显好于土育苗,有利根系生长,百株鲜重和干重地上部虽然比土育苗分别少0.6克和0.1克,但是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却分别重3.7克和0.4克。秧苗根多、根长、苗壮。

  2.2.7 显著降低育苗成本

  土育苗公顷需育苗土3~4立方米,每立方米需运费15元,公顷需运费45~60元,筛土工需20元,苗床除草剂15~20元,合计80~100元。新基质育苗不用苗床除草剂,每公顷只需粉碎稻壳加工费20元,每公顷可比土育苗节省60~80元,平均70元。新基质育苗所需营养剂和土育苗壮秧剂成本基本相同。

  2.2.8 解决运秧用工量大的问题

  土育苗:平方米育秧土重21公斤,公顷需田间运秧费80元。新基质育苗:平方米育秧稻壳重4公斤,公顷需田间运秧费30元。每公顷减少50元。

  2.2.9 解决插秧过深影响分蘖的问题

  水稻插秧季节是水稻栽培中最忙的季节,90%以上的稻农都是 雇工插秧。有40%以上农户没有认识到插秧深浅与产量关系。土育苗插秧易过深,影响分蘖。

  2.2.10 解决了机械插秧盘根差的问题

  新基质育苗苗床透气性好,根系生长旺盛,种子根、次生根寿命 长,根长、根多,盘根效果明显好于土育苗,新基质育苗25天秧龄的根系相当于土育苗30-32天秧龄的根系。

  

  3.土育苗与新基质育苗效果、效益分析

  

  3.1 秧苗素质分析

  新基质育苗与土育苗(对照)相比,株高比对照高1.0cm ,叶龄比对照多0.2片,根数比对照多1.0条,根长比对照长1.5cm,百株鲜重和干重地上部比对照分别少0.6克和0.1克,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却分别重3.7克和0.4克。新基质育苗,发病率,无,对照为30%。

  3.2 产量性状分析

  新基质育苗与土育苗(对照)相比,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多 5.9粒,空瘪率比对照低2.5%,千粒重比对照高1.4克,亩产比对照每亩增产 12公斤。

  3.3 效益分析

  3.3.1 经济效益

  生产成本降低,由新基质无土旱育苗的优点中7、8分析,新基质育苗比土育苗亩解约成本8元;由产量性状分析,亩增产12公斤,增收24元(水稻每公斤按2元计算)。合计亩纯增收32元。

  3.3.2 社会效益

  新基质育苗,解决了挖掘耕层土壤,破坏植被的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问题,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耕层、植被的破坏,为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3 生态效益

  新基质育苗杜绝或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因此,对减少农药污染,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篇三 水稻育秧盘根粉
水稻塑料秧盘育秧

篇四 水稻育秧盘根粉
论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

龙源期刊网 .cn

论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

作者:张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4期

摘 要:近年来,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在我国水稻种植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对其进行维护成为使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播种前准备、播种作业、机器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及作业后的检查和维修保养4个方面,对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维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检查;维护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35

目前,我国的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是在借鉴外国机型,并进行吸收和改造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该机器可以一次性完成水稻育秧播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能有效地提高育秧作业的效率和播种的均匀度。

1 播种前的准备

应选择质量较好的种子。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采用脱芒机除去水稻的桔梗和芒,通过使用体积比重或者盐水的方法进行选种,选择质量较好的种子。

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温水环境中,利用催芽泵进行催芽,以稻种催芽1mm为最佳状态。芽不能过长,否则会对育秧播种的均匀度造成影响。在将种子放入播种机之前,要对发芽的稻种进行脱水处理,以免影响播种的质量。

准备育秧土。根据用户的需求配置出合适的育秧土,通常选用保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农田土,PH值为4.5~5.5之间,含水率大约为20%。对土的选择还需要通过筛孔直径为4~6mm的筛子进行筛选。

覆盖土。选用保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农田土,其含水率大约为13%,对土的选择同样需要通过筛孔直径为4~4.5mm的筛子进行筛选。

水。选用清洁水,杂质较多的水容易对喷水管上的出水孔造成堵塞。

育秧盘。育秧盘包括硬盘和软盘。每台播种机需要配备2000个以上的硬盘,硬盘的选用要排除扭曲和有形变的,降低育秧过程中故障出现的概率,提高生产率。

2 播种作业

2.1 作业要点

篇五 水稻育秧盘根粉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工艺优化

第29卷 第21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21

40 2013年 11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Nov. 2013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工艺优化

于海明1,汪 春1,韩智学2,孙 勇3,张 伟1,胡 军1,刘天祥1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 163319; 2. 牡丹江医学院人事处,牡丹江 157011;

3.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 要: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湿强度是保证秧盘成型及机械化插秧要求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秧盘的湿强度能够满足秧盘成型及机械化插秧的要求,该文以水稻植质钵育秧盘为研究对象,利用蒸汽干燥技术,以蒸汽干燥后的秧盘湿强度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了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和后干燥时间对秧盘湿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秧盘湿强度的主要因素和取值范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秧盘蒸汽干燥数学模型,并利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各因素在数学模型中的主次顺序。试验表明:植质钵育秧盘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秧盘预处理时间为10 h,干燥时间为21 h,干燥温度为130℃,在此条件下秧盘湿强度预测值为0.4 MPa,验证试验得到实际湿强度值为0.395 MPa,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1.25%。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干燥,优化,蒸汽,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工艺,参数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3.21.006

中图分类号:S226.6;S22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3)-21-0040-10 于海明,汪 春,韩智学,等.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40-49. Yu Haiming, Wang Chun, Han Zhixue, et al. Optimization of steam drying conditions for seedling-growing tray made of paddy-straw[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3, 29(21): 40-4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是由稻草粉、生物胶和微肥营养介质土等经混合搅拌、压制成型和干燥定型等

其中干燥定型是秧盘生产的工艺过程制备完成[1-3],

重要环节之一,采取何种干燥方法和干燥工艺是确保秧盘干燥品质的关键因素[4]。

秧盘的干燥品质包括翘曲、裂纹、秧盘的湿强度和秧盘的耐腐蚀性。秧盘的翘曲和裂纹不仅影响秧盘的成盘率和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还增加秧盘生产成本;秧盘的耐腐蚀性决定秧盘育秧质量和秧盘的储存期;秧盘的湿强度大小,决定秧盘浸泡

秧盘的干燥方法成型及机械化插秧[5-7]的农艺要求。

包括自然环境通风干燥、热风干燥和蒸汽干燥等3

收稿日期:2013-04-30 修订日期:2013-09-27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09GB2B200101);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Z11B503);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HNK10A-09-0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459);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Hljbynd gc2013007)

作者简介:于海明(1973-),男,黑龙江绥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和新能源研究。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163319。Email:yhm1973@163.com

※通信作者:汪 春(1963-),男,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寒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163319。Email:wangchun1963@126.com

种干燥方式[7]。试验研究发现[7],在育秧过程中,

自然环境通风干燥的秧盘外边生长出类似细菌的白色衍生物,内部出现腐朽菌,使加入的稻草腐烂变质,水稻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发黄、植株矮小等病态特征,利用机器插秧时,发现秧盘力学强度不够,经常折断,造成插秧不规整和漏插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插秧质量及效率;利用热风干燥的秧盘[7],虽然消除了上述缺陷,但干燥的效果不理想,部分秧盘出现开裂、翘曲和变形等缺陷,少部分秧盘出现烘干不均匀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秧盘的生产质量及机械化插秧的要求;利用蒸汽干燥的秧盘,基本上克服了翘曲、裂纹、干燥不均等现象,但不同的干燥工艺对秧盘的湿强度及耐腐蚀性影响比较大。由于蒸汽干燥具有节能效果显著、传热系数大、热效率高、干后产品品质好、无爆炸和失火等危险、有利于保护环境等特点[8-11],在综合考虑3种干燥方法对秧盘干燥品质影响及蒸汽干燥优点的基础上,确定蒸汽干燥方式为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干燥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已经对各种物料如食品[12-19]、木材[20]、纸张[21]、污泥[22]和生物材料[23]等的蒸汽干燥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热风干燥、蒸汽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还是微波干燥等干燥形式,利用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24-27]已成为研究干燥各种物料这一复杂传热、传质过程的重要手段[8,23,28-30],

第21期 于海明等: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工艺优化【水稻育秧盘根粉】

41

通过对被干燥对象的干燥特性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可为预测和控制干燥过程、优化干燥工艺及设计干燥设备提供理论依据[31]。目前,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数学模型和影响因素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要采用蒸汽干燥技术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进行干燥试验,以决定秧盘浸泡成型及机械化插秧要求的湿强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干燥因素对植质钵育秧盘湿强度的影响规律,初步探索蒸汽干燥工艺对秧盘湿强度的影响及影响参数的优化,以期为预测和控制水稻秧盘的干燥质量和指导水稻秧盘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材料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水稻植质钵育秧盘为建三江秧盘生产基地生产,秧盘的尺寸为495 mm×277 mm×23 mm,湿基含水率为22.27%,秧盘的质量为2.2 kg,干燥前秧盘见图1。

图1 干燥前秧盘图

Fig.1 Trays photo before drying

1.1.2 试验设备

秧盘压力机(山东秧盘压力机厂生产);WDW-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济南时代新光仪器有限公司)。

蒸汽干燥装置:安达奇放锅炉厂生产,主要由干燥介质供给装置、蒸汽干燥器和控制系统组成。干燥介质供给装置选用额定蒸发量0.5 t/h的蒸汽锅炉提供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锅炉加热能源为秸秆气化气、秸秆燃料棒、煤或者沼气;蒸汽干燥器的尺寸为Φ2 400×5 500 mm,最高承受0.7 MPa的工作压力,最高蒸汽温度140℃。干燥装置的系统图和干燥器实物见图2。 1.2 试验方法

1.2.1 自然环境预处理过程

秧盘压制出来之后,由于含有大量的水分,秧盘比较软,必须使秧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凉置一定时间,使其强度增加,同时也为后边的干燥过程做准备。

本试验所有秧盘的预处理环境要求为无风和无辐射、环境相对湿度为40%左右、环境温度为10℃。预处理的地点为建三江秧盘生产基地秧盘生产储存间。

a. 干燥装置系统图

a. Steam drying system diagram

b. 干燥装置实物

b. Drying device object

1. 蒸汽锅炉 2. 蒸汽分配器 3. 蒸汽计量表 4. 电磁阀 5. 压力传

感器 6. 压力表 7. 安全阀 8. 温度传感器 9. 自动输液阀 10. 称重传感器 11. 干燥器主体 12. 支撑座 13. 开关门电机 14. 封头门 15. 控制系统

1. Steam boiler 2. Steam distributor 3. Steam meter 4. Solenoid valve 5. Pressure sensor 6. Gauge 7. Safety valve 8. Temperature sensor 9. Automatic infusion valve 10. Weighing sensor 11. Drier body 12. Supporting seat 13. Switch door motor 14. Closed doors 15. Control system

图2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装置系统图及实物 Fig.2 Material object and steam drying system diagram of

seedling-growing tray made of paddy-straw

1.2.2 蒸汽干燥过程

试验用秧盘为300盘,将300盘秧盘经自然环境预处理后,放到5个干燥柜内,每个干燥柜每层

42

农业工程学报 2013年

放10块秧盘,总共6层,层和层之间的距离为5 mm。将5个干燥柜放到5辆秧盘干燥车上,并将秧盘干燥车编号,从离干燥器门最近的秧盘干燥车开始,依次编号为1、2、3、4和5。试验用的干燥介质为饱和蒸汽。由于本研究主要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为了缩短秧盘在蒸汽干燥时达到安全水分的时间(湿基小于9%),在保证蒸汽干燥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蒸汽锅炉的额定蒸发量(0.5 t/h),干燥时的蒸汽流量都是0.139 kg/s。干燥器内的秧盘的质量变化通过质量传感器测得。干燥时,每隔1 h记录一次秧盘的质量,记录时扣除排蒸汽和升温的时间,测量的精度≤±0.05%F.S,直至含水率小于9%(湿基)为止。

1.2.3 干燥后处理过程

干燥完成后,关掉进气阀门,缓慢排掉干燥器内的蒸汽,秧盘在干燥装置内继续放置一定时间后取出。

1.3 试验内容与设计

1.3.1 试验评价指标的确定【水稻育秧盘根粉】

中国北方水稻育秧天数为30~35 d,育秧期间,需要经常性的浇灌,以保证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在水稻育秧浇灌过程中,水稻秧盘始终处在潮湿的状态,育秧结束后,水稻秧盘必须具有一定的湿强度,才能保证从育秧棚运到插秧机上时,秧盘不折断、不破碎,保证秧盘成型;在插秧时,秧盘在插秧机上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湿强度,才能保证秧盘成型和插秧率。同时,湿强度也是反映秧盘干燥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试验采用秧盘的湿强度作为评价指标。 1.3.2 试验因素的确定

秧盘干燥分为3个阶段:1)秧盘的自然环境预处理阶段,即秧盘由压力机压出来后,在自然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2)秧盘在干燥器装置内连续通入蒸汽干燥阶段;3)停止供气后的处理阶段。在自然环境预处理阶段,主要考虑在自然环境中的放置时间阶段,主要考虑蒸汽干燥时间和蒸汽干燥温度对湿强度的影响;停止供蒸汽后,主要考虑秧盘在干燥器内干燥时间(后干燥时间)对干燥湿强度的影响。因此,

确定预处理时间Z1、

蒸汽干燥时间Z2、蒸汽干燥温度Z3和停止供汽后秧盘在干燥器内干燥时间

(后干燥时间)Z4为影响秧盘湿强度的主要因素。 1.3.3 秧盘蒸汽干燥单因素试验

1)预处理时间Z1的确定

以水稻植质钵育秧盘为研究对象,在蒸汽温度110℃,蒸汽干燥时间22 h,后干燥时间0的条件下,研究在没有风和辐射、环境相对湿度为40%左右、环境温度为10℃情况下,不同的预处理时间(3、6、9、

12、15和18 h)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湿强度的影响,以每种干燥条件下测定的湿强度值做为试验指标。

2)蒸汽干燥时间Z2的确定

其他干燥条件不变,预处理时间为上文确定的最佳预处理时间,研究蒸汽干燥时间(16、19、22、25、28和32 h)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湿强度的影响,以每种干燥条件下测定的湿强度值做为试验指标。

3)蒸汽干燥温度Z3的确定 其他干燥条件不变,预处理时间为上文确定的最佳预处理时间,蒸汽干燥时间为前文确定的最佳蒸汽干燥时间,研究干燥温度(100、105、110、115、120和125℃)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湿强度的影响,以每种干燥条件下测定的湿强度值做为试验指标。

4)后干燥时间Z4的确定

干燥条件均为上述单因素试验选出的最佳水平,研究后干燥时间(0、1、2、3、4和5 h)对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湿强度的影响,以每种干燥条件下测定的湿强度值做为试验指标。 1.3.4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根据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上文确定的后干燥时间,选取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Z1、蒸汽干燥时间Z2、蒸汽

干燥温度Z3为主要设计自变量,

秧盘的湿强度值为因变量,对秧盘蒸汽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DPS试验数据处理系统得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设计见表1。根据表1的试验水平编码设计,进行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表1 试验因素水平编码

Table 1 Coding of the experimental factor level

自然环境 蒸汽干燥 蒸汽干燥 编码值 预处理时间Z温度ZCoding value

1 时间Z2 3 Natural environment Steam drying Steam drying Pretreatment time/h

time/h

temperature

/℃

+1.6818 17 31 130

+1 15 28 125 0 12 23.5 117.5 -1 9 19 110 -1.6818 7

16 105

1.4 秧盘湿强度的测试方法

通过对播种后育秧30~35 d秧盘湿强度与在清水中浸泡20~35 d秧盘的湿强度对比发现,同一批次干燥秧盘的湿强度在上述2种条件下的湿强度基本一致,因此为了节省试验时间,每次做试验时,都是以将秧盘放到清水中浸泡20 d作为秧盘湿强度测量标准。测量湿强度时,将浸泡20 d的秧盘(每块秧盘的尺寸为495 mm×277 mm×23 mm)分成5等份,分别放到WDW-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预处理时间)对秧盘湿强度的影响;在通蒸汽干燥

第21期 于海明等: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蒸汽干燥工艺优化

43

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湿强度值。试验连续做3次,最后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预处理时间Z1对湿强度的影响

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秧盘湿强度值的影响见图3。

注:蒸汽干燥温度为110℃,蒸汽干燥时间为22h,后干燥时间为0。 Note: steam drying temperature was 110℃, steam drying time was 22h, drying time in dryer after stopping steam supplying of tray was 0.

图3 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对湿强度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pretreatment time on wet

strength

预试验结果表明:秧盘湿强度为0.3~0.4 MPa时,能够满足机械化插秧要求;湿强度若小于0.3 MPa,秧盘易折断和易碎;插秧时,靠秧针将秧盘打落到秧田里进行插秧,湿强度若大于0.4 MPa,将使秧针变弯和加速插秧机秧针的磨损而不能使用;蒸汽干燥前,合适的秧盘含水率将使秧盘的湿强度达到理想值。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加,秧盘湿强度先增加,然后再有减小的趋势。预处理时间在12 h时,湿强度达到最大值(0.331 MPa),说明此时秧盘内的含水率适合于生物胶把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充分粘合在一起所要求的水份含量。干燥时,生物胶、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能够很好的粘合在一起,同时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生物胶和微肥营养介质土进一步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生物胶、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更加充分粘合在一起,使其湿强度达到最好的状态[7],能够很好地满足秧盘成型及机械化插秧的要求。当预处理时间小于9 h或大于15 h时,秧盘的湿强度值小于0.3 MPa,其原因是秧盘的预处理时间过长,秧盘的水分损失过大,生物胶的黏性过小,干燥时,生物胶、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不能够很好的粘合在一起,造成秧盘的湿强度减小;秧盘的预处理时间过短,秧盘的水分含量大,影响生物胶和微肥营养介质土进一步发生一定的物理

化学反应,使生物胶、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不能够充分粘合在一起,造成秧盘湿强度变小,无法满足秧盘成型及机械化插秧的要求。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秧盘的湿强度值进行显著性分析,分析结果为P<0.01,所以不同预处理时间下的湿强度值显著,选择预处理时间12 h为此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水平,确定9~15 h为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

2.1.2 蒸汽干燥时间Z2对湿强度的影响

不同蒸汽干燥时间对秧盘湿强度值的影响见图4。

注:蒸汽干燥温度为110℃,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为12 h,后干燥时间为0。 Note: steam drying temperature was 110℃, natural environment pretreatment time was 12h, drying time in dryer after stopping steam supplying of tray was 0.

图4 蒸汽干燥时间对湿强度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steam drying time on wet strength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秧盘的湿强度逐渐增加,当干燥时间为22 h时,秧盘的湿强度达到最大值0.331 MPa,当干燥时间超过22 h时,秧盘的湿强度值又开始逐渐下降。试验表明,若干燥时间小于22 h,秧盘干燥后的含水率过大,使生物胶的黏性变小,不能将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很好的粘合在一起,湿强度变小;若干燥时间大于22 h,生物胶性能超过所能承受使用条件,使生物胶的性能变差,生物胶黏性减弱、不能将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很好的粘合在一起,使秧盘的湿强度减小。同时在长时间的高温下,稻草本身的性能也发生改变,强度变小,这也是造成秧盘湿强度减小的原因。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秧盘的湿强度值进行显著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干燥时间对秧盘的湿强度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此单因素试验中,最佳水平是蒸汽干燥时间为22 h,确定19~28 h为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因素取值范围。

2.1.3 蒸汽干燥温度Z3对湿强度的影响

不同蒸汽干燥温度对秧盘湿强度值的影响见图5。

44

农业工程学报 2013年

注: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为12 h,蒸汽干燥时间为22 h,后干燥时间为0。Note: natural environment pretreatment time was 12h, steam drying time was 22h, drying time in dryer after stopping steam supplying of tray was 0.

图5 蒸汽干燥温度对湿强度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steam drying temperature on wet strength

从图5中可以看出,秧盘的湿强度值呈正相的变化,当达温度到115℃后,湿强度的变化率减小直至不变。在110~125℃之间的秧盘的湿强度值较大,最佳干燥温度为125℃,湿强度值为0.344 MPa。干燥温度过低(如100℃),湿强度很低(如0.24 MPa),在这种状态下的秧盘,无法满足机械化插秧的要求。湿强度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干燥温度低,生物胶的性能没有很好的发挥,生物胶的黏性受到影响,使稻草和微肥营养介质土不能很好的粘合在一起,温度条件也达不到某些物理化学反应的要求,从而使秧盘的湿强度减小[7]。在水中浸泡15 d左右的时,秧盘上出现白色的细菌衍生物,说明秧盘的材料中的细菌没有被杀死,从而使秧盘中的稻草发生腐烂,这也是造成秧盘湿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这样的秧盘育秧时,将使稻苗矮小、发黄,呈现病态,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7]。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秧盘的湿强度有显著影响。此单因素试验中,干燥温度的最佳水平为125℃,确定110~125℃为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 2.1.4 后干燥时间Z4对湿强度的影响

不同后干燥时间对秧盘湿强度值的影响见图6。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后干燥时间的增加,秧盘的湿强度值先增加后减小。在0~5 h之间的湿强度值变化不大,说明后干燥时间对秧盘的湿强度值影响不大。为进一步检验后干燥时间对秧盘湿强度的影响是否显著,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后干燥时间对秧盘的湿强度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中,不将后干燥时间列为试验因素。但是由于是利用饱和蒸汽干燥秧盘,在停止供汽后,秧盘的表面会附着一些水珠,秧盘在干燥器内后干燥一定的时间,

利用干燥器的余温,将秧盘表面的水珠蒸发掉,使秧盘的水分含量进一步降低,从而适合秧盘的储存,增加秧盘的保质期[7]。从图6中可以看出,后干燥2 h,秧盘的湿强度值最大(0.335 MPa),因此,此单因素试验中,最佳水平后干燥时间为2 h。

【水稻育秧盘根粉】

注:自然环境预处理时间为12 h,蒸汽干燥时间为22 h,蒸汽干燥温度为110℃。

Note: natural environment pretreatment time was 12 h, steam drying time was 22 h, steam drying temperature was 110℃.

图6 后干燥时间对湿强度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drying time in dryer after stopping steam

supplying of tray on wet strength

2.2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因素对秧盘干燥后湿强度影响分析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结果 Table 2 Experimental results

序号

规范变量

湿强度

Serial Specification variables Wet strengthnumber

X1 X2 X3

Y/MPa

1 1 1 1 0.3754 2 1 1 -1 0.3819 3 1 -1 1 0.3324 4 1 -1 -1 0.3434 5 -1 1 1 0.3782 6 -1 1 -1 0.3953 7 -1 -1 1 0.3451 8 -1 -1 -1 0.3656 9 -1.6818 0 0 0.3838 10 1.6818 0

0 0.3547

11 0 -1.6818 0 0.3536 12 0 1.6818 0 0.3891 13 0 0 -1.6818 0.3423 14 0 0 1.6818 0.3346 15 0 0 0 0.3485 16 0 0 0 0.3566 17 0 0 0 0.3469 18 0 0 0 0.3587 19 0 0 0 0.3689 20 0 0 0 0.3423 21 0 0 0 0.3419 22 0 0 0 0.3555 23 0 0 0 0.3479

1)非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篇六 水稻育秧盘根粉
秸秆制成可降解水稻育秧盘

篇七 水稻育秧盘根粉
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模具的总体设计毕业设计8

摘要

本论文包括植质钵育秧盘成型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应用两部分。

通过对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剖析,传统水稻栽植时穴与穴之间的秧苗有盘根现象,插秧时也有较为严重的伤根现象,而钵育水稻育秧方式可避免盘根伤根现象,且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通过植质钵育移栽,无需缓苗,较比普通育秧延长12-15天生长期,还实现了秸秆还田。

植质钵育秧盘成型模具的设计,是研制水稻钵育机械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型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是:设计压缩成型成品件(秧盘)、选择压缩成型方案、选择压缩成型设备、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通过对各步骤、模具的各种结构、模具的各种零件的分析,最终完成了秧盘成型模具的设计。

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技术是影响模具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多数模具的早期失效,是由材料和热处理的因素造成的,所以需要正确选择模具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由于秧盘原料的粘性,脱模状况是模具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影响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研究提高模具脱模性的方法。

关键词:模具;造型;植质钵育秧盘

Abstract

The thesis includes two parts: the design on a modelling mould of vegetable matter seedling tray, the applicationt of model.

【水稻育秧盘根粉】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ice planting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Traditional rice planting with acupuncture point when the hole between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has weaved phenomenon.There are also serious injury root phenomenon, and port yukon rice seedlings mode can avoid pan-gen, root damage phenomenon, and can dramatically improve rice yield. Through the plant qualitative port yukon transplanting, without delay, than ordinary seedlings seedlings in extended 12-15 naturally long-term, but also achieving the straw counters-field.

The design on a modelling mould of vegetable matter seedling tray is a part of study on mechance that used to breed rice in earthen bowl.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 mould is: design the production made from mould (seedling tray), chose the scheme of compression to shape seedling tray, chose the equipment of compression to shape seedling tray,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mould, design the parts of the mould. In the end I finished the design on a modeling mould of vegetable matter seedling tray on bases of analysis about every process, every structure of mould, every part of mould.

The material of mould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 mould quality and capability and use life-span. The forepart lapse of many mould is because of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chose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ics rightly, for prolonging use life-span and improving capability of a mould. The status of getting off tray from mould is a important capability of mould, and is a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quality of seedling tray too,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way to improve the mould capability of getting off tray from mould.

Key words: mould;modelling;Planting base plate quality port

【水稻育秧盘根粉】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IV【水稻育秧盘根粉】

1.绪论 .................................................................................................................. 1

1.1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 ............................................................ 1

1.2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7 1.3研制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意义………………………………………….13

2.植质钵育秧盘成型模具设计 .......................................................................... 15

2 . 1 秧盘成型模具类别归属 ..................................................................... 15

2 . 2 压缩模设计步骤 ................................................................................. 16

2 . 3 秧盘的设计 ........................................................................................ 16

2 . 4 压缩成型方案选择 ............................................................................. 17

2 . 5 压缩成型设备选择 ............................................................................. 19

2 . 6 压缩模结构设计 ................................................................................. 20

2 . 7 压缩模主要零件设计 ......................................................................... 25

2 . 8 秧盘成型模具结构的确定 ................................................................. 28

3.秧盘成型模具的使用...................................................................................... 31

3 . 1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 31

3 . 2 秧盘成型模具材料选用及热处理 ...................................................... 35

3 . 3 模具的试用 ........................................................................................ 36

结论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 谢 ............................................................................................................. 41

前言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是水稻优质高产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水稻钵育栽植技术是探索水稻新的生产模式的技术关键。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瓶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水稻优质高产为目标,结合黑龙江垦区机械化优势和可再生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研究出了水稻植质盘钵育摆栽技术,该技术集成了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水稻植质钵育精量播种、水稻植质钵育秧栽植机等三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北方水稻种植模式。该技术通过早期育苗,保证苗齐、苗壮、早分蘖(四叶一芯时带1-2蘖移栽);总之,通过该项技术的迅速推广,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黑龙江省战略目标的完成、发挥黑龙江省现代化示范带动作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采用以稻草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水稻生长所必需营养剂等添加剂、灭菌杀毒剂,经特殊加工工艺制备而成。新型植质钵育秧盘具有高耐水性;富含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缓释有机肥料;成型性能好;盛土充足;透气性好;易于盘根,形成钵块,便于栽植;可以育出带蘖的钵块壮秧,栽植中可以保持根系完整,无缓苗期;在水稻田间随着水稻生长缓慢降解,最终实现水稻秸秆还田;经过育秧期的秧盘强度完全满足机械栽植需要。

1. 绪论

1.1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2007年 东北地区水稻面积为381.76hm2,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2%,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地区差异性显著, 种植模式多样, 探寻适合该地区的水稻机械化种 植模式具有重 要意义。稻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都不能完全解决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比如, 人工手插秧劳动强度大, 作业成本高; 机械插秧劳动强度减少, 作业成本降低,伤秧率大,直接增加缓苗期,影响产量;机械直播劳动强度减少, 生长周期长, 病虫害严重, 不符合该地区农艺要求; 抛秧效率高, 对环境要求高, 无序抛载,直接影响收获。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发展过程、各种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提出钵苗行栽是一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可对东北水稻种植区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参考。

1.1.1东北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水稻机 械化种植主要以水稻插秧和水稻直播为主, 机械化水平达3%以上。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水稻机械化种植水下降到0.5%,其中, 由于水稻直播大田生长期比移栽长30天以上, 出芽率为60% ~ 70%,病虫害发生概率比普通移栽高20%~30%,水稻直播机械基本被淘汰。虽然水稻插秧机基本适合东北地区机械化种植条件, 但当时受国家政策导向不足、农业劳动力丰富、农民经济水平低、机器本身以及配套播种机技术缺陷等因素影响, 未能被大面积推广。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 出现机械化抛秧、摆秧技术,在东北地区进行试验推广。但由于其机械化抛秧、摆秧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 育种、秧苗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以及机器问题没有大面积推广。从本世纪初至今, 随着国家 政策的倾斜、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迫切需要适合该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目前,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主要有机插秧、机直播和抛秧3种类型, 机械化种植水平达10%以上,其中, 机插秧占机械化种植面积的 75% 左右。

1.1.2水稻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瑞星牌大葱保姆

下一篇: 水上种菜技术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