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桐柏山野生动物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2    阅读:

篇一 桐柏山野生动物
桐柏山区野生中药资源调查

  【摘要】桐柏山区,淮河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南北动植物荟萃。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桐柏山区各种中药材尤其是地道中药材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很多珍惜品种都处在频临绝迹灭种的边缘。

  【关键词】桐柏山区 野生中药 调查 对策

  桐柏山西北起南阳盆地东缘,东南止于信阳武胜关至湖北大悟县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省枣阳、应山一线,东北界大致在河南洪仪河、桐柏县,湖北淮河店、董家河、浉河港至潭家河一带。

  一、历史上桐柏山区曾经是“中药资源宝库”

  桐柏山区,淮河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南北动植物荟萃。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南阳县志曾有医圣张仲景来桐柏山采药、医病猿的记载。

  据《南阳中药志》等有关资料记载,在桐柏山区共有动、植、矿中药材资源1000余种,仅珍稀、地道中药材就有天麻、石斛、辛夷、杜仲、厚朴、贝母、灵芝、鹿药、桔梗、柴胡、丹参、夏枯草、益母草、射干、二花、苍术等60余种。大宗药材有:葛根、苦参、地芋、鹿药、桔梗、柴胡、丹参、野菊花、夏枯草、益母草、板兰根、栀子、连翘、木瓜、灵芝、地丁、半枝莲等90余种。

  桐柏山区出产的地道中药材,无论是动植物类的还是矿物菌类的,都有其他中药材产区所不具备的特点,不仅品种丰富、产量巨大,而且药效足、功能全、持续时间长。这些中药材不仅在当地各类医院及诊疗机构中广泛应用,而且被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不少品种还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二、当前桐柏山区地道中药材生存状况堪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桐柏山区生产的各种中药材尤其是地道中药材,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很多珍惜品种都处在频临绝迹灭种的边缘。以半夏为例,《本草纲目》、《南阳中药志》等医药典籍都明确记载,地处在桐柏山区的南阳市,历史上盛产半夏,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阳各县市(区)的医药公司和中药贸易货栈,每年还都能收购大量野生半夏,每个县就能收购数十吨之巨。据当地群众介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地方的农田里及没有开垦的山里面和不适于开垦的荒地、荒坡、荒沟甚至就连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一些野生的半夏,半夏成熟的6月和9月,一个农家妇女到荒地、荒沟和荒山等处采挖半夏,一天就能采挖五六斤带皮的半夏;不少地方的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采挖半夏,一个40人的班级,一个秋忙假(过去农村学校“三秋”“三夏”大忙季节放假)结束后,把学生采挖的半夏收集起来就有七八百斤。当时每个乡镇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站都能收到数十吨经过脱皮处理过的半夏。

  而在今天,在桐柏山区已经很难再采集到野生的半夏了。于2012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笔者到桐柏山区进行野生中药资源调查,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没有在一处找到野生的半夏。当地不少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半夏为何物。半夏如此,其他道地药材的命运也十分堪忧。

  笔者在调查期间,通过在实地走访的同时,还向当地居民询问,并请教有关的专家及中药收购单位的师傅,找出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些原因:

  1.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桐柏山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过去长期处于荒芜看状态的浅山、丘陵、洼地、坡地等地方,也随着农田承包到户,被开垦成农田,种植各种农作物,致使很多野生的植物类中药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

  2.各类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不仅使桐柏山区的野生中药材品质下降,药效降低,而且直接对野生中药材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冬季麦田使用苯磺隆、杜邦巨星以后,在杀死麦田杂草的同时,也把许多中药材比如茵陈、葶苈子等消灭得荡然无存,夏季玉米、大豆田间使用了除草剂以后,也把田间的半夏、天南星、半枝莲等中药材杀死得干干净净,这样以来,不仅在农田里很难大量采集到野生中药材,而且在天边地头、沟边、路旁也很难见到他们的踪影。

  3.桐柏山区矿山、林区过分开采,致使很多野生动物、矿物及菌类中药材产量和品种都在迅速减少。不少地方政府及矿山、林业管理部门,为了眼前利益,盲目开挖矿藏资源,滥砍滥伐山区林木,致使桐柏山区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国家保护的多种珍稀动物大量被猎杀或者逃亡。比如过去在桐柏山区过去到处都可以见到野生穿山甲及蝎子,而在近年来蝎子在很多地方已经见不到了,穿山甲在深山区才能发现,但数量却极少。这都是由于矿山无度开采,植被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被猎杀造成的。

  4.掠夺性采挖,致使很多野生种药材,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品质下降。很多野生种药材,是多年生,比如桔梗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采挖,否则效果则欠佳。但是当地居民为了眼前的利益,对当年生的桔梗就开是采挖,这样以来,不仅使本来质量上乘的道地桔梗药力严重不足,而且野生桔梗生存状况受到威胁。

  三、保护桐柏山区野生中药资源的建议

  如果这样下去,过不了多少年,桐柏山区的很多野生中药材就会无药可采,不仅对当地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桐柏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也会使“中药资源宝库”成为空荡荡的无药可采、可存、可挖。为了保护桐柏山区的野生中药资源,使这里的野生种药材能够长期生存,永续利用,造福人民,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桐柏山区的野生中药材进行保护。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对桐柏山区矿藏、林区、植被加以保护,严禁乱采、滥伐。对桐柏山区实行保护以后,不仅有利于桐柏山区的林木良性生长,而且还可以改变桐柏山区的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样不仅有利于桐柏山区的植物野生种药材品种的恢复,产量的提高,而且对提高这些野生中药材的品质也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大量逃走的野生动物,重新回到桐柏山区生活繁衍;山区林木茂盛,还有利于各种野生菌类药材的生长。

  2.中药研究机构和农林及中医药院校,加快中药材栽培(养殖)技术研究步伐,不断提高中药材栽培(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桐柏山区的农民不懂得中药材栽培(养殖)技术,致使一些农民种植的中药材,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甚至含有大量的违禁农药及化肥残留。这些所谓的中药材不仅无法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诱发一些疾病。所以,加快研究、普及和推广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对提高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3.当地政府和农业、中医药职能管理部门,应当把推广中药材规范栽培技术,作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改变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一件大事来抓,教育广大中药材种植(养殖)户,一定要按照中药材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研究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操作,每年都要对种植户进行严格的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种植(养殖)户,种植(养殖)中药材,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而且还是关乎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

  4.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与中药材种植(养殖)户,签订产供销一体化合同,对中药材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和服务,一方面,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养殖)技术得以严格的执行和应用。

篇二 桐柏山野生动物
[致富经]赵德有的野猪狩猎场年入4000万

[致富经]枪声背后的财富(2011.2.15)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进入农历腊月,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当地人都极少出门,开始躲在家里猫冬。但是对于赵德有来说,酷寒和大雪却是他赚钱的法宝,因为赵德有从事的是到茫茫雪原中去狩猎。记者准备跟随赵德有前去狩猎,他却先拿出了特制的服装让记者更换。

    记者:“这是棉裤吗?”

    赵德有:“对,这属于棉裤,主要是防雪防水耐寒。”

    记者:“要换这个靴子是吧?”

    赵德有:“对,这样雪就灌不到鞋里面。”

    在林海雪原上穿行道路很滑,原始的马拉爬犁反倒成了最安全方便的交通工具。

    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后,赵德有带着记者步行进入了狩猎林区。

    记者:“这里面是空的是吗?慢点。”

    赵德有:“你们慢一点。”

    赵德有:“今年雪特别大,以前一般就是十四五厘米。”

    记者:“今年呢?今年我看有的地方都到膝盖了。”

    赵德有:“对,今年大约得有六七十厘米,打猎应该是更难了,不好走,但有一种猎奇,有一种新奇感。”

    今天赵德有要狩猎的是野猪,在当地提起野猪人人畏惧,野猪力量大而且凶猛,老百姓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说法,虽然不是第一次打猎,但赵德有和同行的人心里都非常忐忑。

    员工:“打猪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怕它一枪不毙命,它往回反扑。”

    记者:“它冲人攻击?”

    员工:“对,因为你攻击它,它也攻击你。”

    记者:“那就很危险了?”

    员工:“对。”

    狩猎要沿着动物的脚印来追踪,而动物走过雪地才会留下清晰的印迹,所以狩猎最好的季节就是冬季。今年伊春的雪很深,野猪趟过雪地看不到脚印,而是形成了这样的雪沟。沿着雪沟追踪半个小时后,导猎员让大家和雪沟拉开了距离。

    导猎员:“太近了危险,咱们在上面能看到野猪的印,那一排印在上面就能看见。”

    记者:“跟它平行往前走?”

    导猎员:“对,跟它平行推进,咱们后面追踪,如果下去沟塘里,咱也看不见拐弯的地方,万一它在里面停留,咱到跟前它出来了。”

    野猪随时都会出现,到时会发生什么状况谁也无法预料,所有的人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此时,野猪突然现身了。

    这头野猪奔跑速度很快,连开几枪都没有打中。

    雪原狩猎让人胆战心惊,但其实赵德有的创业经历比狩猎更为惊险传奇。投资旅游曾耗尽他的千万财富,想靠狩猎扭转局面,却又欠下百万外债,最终他靠着一个发现转变经营方法,年创营业收入4000万元。赵德有到底发现了狩猎行业的什么秘密?他又是怎样在林海雪原中成就自己的财富梦想呢?

    赵德有是黑龙江省青冈县农民,19岁只身来到伊春市打工,他当过铁匠,卖过装饰材料,开过酒店。2002年4月,酒店生意正做得红火,他却决定拿出全部积蓄6100万元,承包山林搞旅游。

    伊春被称为我国的“林都”,小兴安岭纵贯全境,这里夏日是避暑胜地,冬季有冰雪奇观,独特的景致让赵德有看到了旅游商机,他承包下1100公顷山林,建起了度假山庄,然而出乎他的预料,山庄开张后一直生意冷清,这让赵德有非常恐慌。

    赵德有:“精神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都很大。人工费经营成本,我们一年应该说得赔个几百万元当时。”

    2006年4月,赵德有突然放出话来,他要在林区建一个狩猎场,这个消息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员工:“毕竟枪支不像别的东西,按俗话说那叫军火了。”

    林业局人员:“国家严禁对野生动物捕猎,如果进行野生动物捕猎,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惩。”

    原来赵德有的度假山庄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观赏林区景色本地人不稀罕,外地人也很少来,他想到狩猎惊险刺激,无疑是很能吸引游客的项目。但是野生动物严禁狩猎,赵德有想到的是什么主意呢?

    这里是赵德有的养殖基地,这些山鸡原本是为山庄的餐厅提供的,赵德有琢磨能不能把人工养殖的动物拿到山林中去狩猎呢?听到这个点子,朋友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赵德有的朋友:“担心就是养殖的这些动物放出来狩猎,它有个野性的问题,就是狩猎者感觉到没有刺激。”

    赵德有的朋友:“朋友之间就劝他,你就此打住,就别再投了。”

    别人质疑,赵德有却打定主意要去尝试。为了让人工养殖的山鸡达到野鸡的狩猎效果,他想尽办法提高鸡的飞行能力,还专门建起了这样的网棚。

    赵德有:“整个面积大约得有两万多平方米。”

    记者:“为什么建这么大一个大棚呢?”

    赵德有:“这个山鸡它是有活动空间的,达到它天然的本性就得空间要大。”

    记者:“让它飞起来?”

    赵德有:“对,所以要这么一个笼子给扣上,不然的话它就飞跑了。”

    一有空,赵德有和工人就赶着山鸡满院飞,经过训练,山鸡的飞行能力大大提高。

    赵德有:“它只要出这笼子就飞跑了,能飞10米、20米,马上一撵就能飞起来。”

    看到养殖的山鸡和野鸡一样能飞,赵德有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向林业部门递交了开办狩猎场的申请。因为狩猎的都是人工养殖的动物,2007年7月,狩猎场的经营手续顺利审批下来。

篇三 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情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

人均耕地1.21亩。

【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

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

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同时还具有

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

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

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

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

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

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

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

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

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

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

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

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

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篇四 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简介

河南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桐柏山野生动物】

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

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2013年末,已发现的矿种14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2处。

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人口民族【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13年年末总人口1060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643万人,占总人口的43.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958万人,占总人口的56.2%。201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9413万人。全省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3人。

行政区划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63个乡镇(乡:852,镇:1011),518个街道办事处,3866个居民委员会,47347个村委会。

综合实力

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5位,中西部省份首位;比上年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5.4:32.0,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4%。

地方财力持续增强。全年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368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06亿元,增长18.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78.23亿元,增长11.4%。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75.34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03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根据2012年12月起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4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321.52亿元,增长23.2%;农户投资899.40亿元,增长0.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第三产业投资11239.34亿元,增长28.0%,占投资比重为44.4%,同比提高

1.7个百分点。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6.2%,提高2.4个百分点;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投资占比为23.4%,降低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0746.07亿元,增长24.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81.9%,提高1.1个百分点,是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2013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1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5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1.8%,货物周转量增长9.7%。旅客运输量增长8.4%,旅客周转量增长8.3%。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1.3%,货邮吞吐量增长68.5%。

全国重要的通讯枢纽

2013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7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57.38亿元,增长15.6%;电信业务668.60亿元,增长9.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13.99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24.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00.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89.57部/百人,增长19.0%。年末互联网用户5657.14万户,增长11.8%。

篇五 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省简介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

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

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

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

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

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

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概貌

名称由来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资源环境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省耕地面积11889.6万亩,人均耕地1.20亩。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04亿立方米,约为全国总量的

1.47%,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量约4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森林公园99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4种。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截至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2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0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0种。“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0处。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6种,居前三位的有39种,居前五位的有51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 历史渊源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文物古迹众多,全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有“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大相国寺,等等。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无论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基本上祖籍都在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可以说,河南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 山水胜景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犹如一座浩瀚如烟的历史长廊、一幅风光旖旎的天然画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共有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王屋山—黛眉山、南阳伏牛山等世界地质公园4个、居全国第1位,安阳林虑山等国家地质公园7个,新乡凤凰山、焦作缝山等国家矿山公园3个,国家级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1个。全省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23处,共有A级旅游景区213处、4A级以上景区78处。嵩山、白云山、鸡公山、王屋山、尧山、太行大峡谷、宝天曼、老界岭、云梦山、 岈山、南湾湖、丹江口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七百多公里,郑州至开封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3-5米,可谓“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人口民族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10年底常住人口9405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651万人,占总人口的3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754万人,占总人口的61.2%。

行政区划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78个乡镇(乡:929,镇:949),493个街道办事处,4085个居民委员会,47781个村委会。

综合实力

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3092.36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比上年增长1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4.1:57.3:28.6,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5.9%。 地方财力增强。2010年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1.32亿元、增长2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16.14亿元、增长17.6%。

居民收入增加。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2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523.73元,实际增长11.0%。

发展后劲充足。201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8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城镇投资13934.82亿元,增长21.6%;农村投资2651.03亿元,增长17.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城镇工业投资7546.60亿元,增长17.6%;民间投资13021.83亿元,增长23.3%,是拉动全省城镇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篇六 桐柏山野生动物
南阳市的城市森林特征

【桐柏山野生动物】

篇七 桐柏山野生动物
河南省资源概况

河南省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很多资源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矿产资源 由于河南省地层较为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之一。已找到各类矿产地上千处,仅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70余种,其中近5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金属矿产主要有铝土、钼、金、银、钨、锑、铁、钛、钒、铯、锂等,高度集中分布在广泛的山丘区。金、银、铝土和钼是河南的优势矿产,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铝土矿居第四位、金矿居第八位(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桐柏辉银矿是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单独银矿床。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红柱石、天然碱、蓝石棉、蓝晶石、铸型用砂岩、珍珠岩、天然油石等,储量均居全国前10位,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丘陵区。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地热和放射性铀等,其中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不仅储量丰富且地质条件也好,是河南三大优势能源矿产。煤炭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只有少数分布在豫东等地,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等地,产量也居全国前10位。 土地资源 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在全省总面积中,属北亚热带地区的有近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9%),其余土地处于暖温带地区;山地近3﹒1万平方公里,丘陵地2﹒7万余平方公里,冈地和黄土台塬地约1﹒5万平方公里,平原约9﹒2万平方公里,另有大型水域千余平方公里。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黄棕壤、盐碱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根据2003年10月底公布的资料,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下:全省土地总面积1655﹒36万公顷。其中,农业农地1229﹒09万公顷,包括耕地793﹒6万公顷、园地32﹒08万公顷、林地300﹒67万公顷、牧草地1﹒45万公顷及其他农地101﹒30万公顷;建设用地212﹒44万公顷,包括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及暂不能利用土地213﹒83万公顷。土地利用结构每年都在变化之中,总的趋势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镇、工交、林地和环境保护等用地逐年增加。根据国家要求,近期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要保持在689﹒47万公顷以上。

气候资源 河南光能资源中太阳辐射总量在4600兆焦/平方米~5000兆焦/平方米之间,其分布大致由南向北递增。全省日照时数有东北多、西南少和平原多、山区少的特征,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2400小时左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但差异较大,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左右,其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1月份南北差值最大(为4摄氏度左右),北部多在-2摄氏度以下,南部一般在1摄氏度以上,西南部和东南部一带可达2摄氏度以上。降水资源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1200毫米左右,南部达1000毫米~1200毫米,黄淮之间为700毫米~900毫米,而北部及西北部地区仅600毫米~700毫米。风能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量较小。

水资源 河南水资源缺乏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十九位,地表径流量居全国第二十一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相当于全国的1/5和1/6。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178﹒5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7﹒4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66﹒9亿立方米。入过境水量475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5倍。全省层浅地下水资源量为204﹒68亿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21﹒5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7﹒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121﹒4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27﹒47亿立方米。河南多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为413﹒7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西部及南部山区,四大水系的中上游理论蕴藏量为51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15万千瓦,已开发装机总量为243﹒8万千瓦。

动植物资源 河南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维管束(高等)植物有199科、1107属、3830种。其中,被子植物有160科,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3﹒7%;草本植物约占全国植物总科、属、种数的70%,木本只占30%。全省林木覆盖率为20﹒34%。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油松、泡桐、杨、柳、榆、槐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核桃、油桐、油茶、漆树等。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其中辛荑、山萸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大怀药闻名海内外。竹类有6属、21种、1个变种、2个变型。山林之中还有极为丰富的山珍果味,如猴头、木耳、猕猴桃等。河南省已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其中平菇、毛木耳、白灵菇和天麻4种食用菌的种植量与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农作物有35种之多,建有许多农产品国家基地,小麦、烟叶、玉米、棉花、大豆、芝麻、花生、西瓜等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水果生产以苹果、葡萄、大枣、柿子等为大宗,特别是大枣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此外,信阳毛尖是国内名茶之一,洛阳牡丹、鄢陵梅花等享誉中外。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中约有哺乳类60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23种;有各种陆栖脊椎动物400余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5左右。比较珍贵的动物有金钱豹、青山羊、猕猴、水獭、白冠长尾雉、金雕、大鲵(娃娃鱼)等。饲养动物中,优良畜、禽品种有20余个,主要有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泌阳驴、槐山羊、大尾寒羊、河南奶山羊、淮南猪、泛农花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安阳灰兔等。全省各类水域中,水生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包括藻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类。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挺水类植物、浮叶类植物和沉水类植物等。鱼类资源主要为鲤形目鱼类,共96种,占总数的74﹒4%。全省129种鱼类中有4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其中黄河鲤鱼、淇河鲫鱼和丹江的鲴、鳜等都是较名贵的鱼类。特种水生经济动物也有广泛分布,主要有螺蛳、河蚌、黄蚬、草虾、青虾、大鲵(娃娃鱼)、金龟、夹板龟、甲鱼等。(卞昌春)

【旅游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自夏商以来,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被列入全国八大文化古都之中。全省有安阳、洛阳、开封、商丘、南阳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景观方面,全省有

森林公园76个,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51个;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0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9﹒11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2﹒94%。自然景观资源可分为四大自然景观群体,即太行山脉自然景观群、伏牛山脉自然景观群、中岳嵩山和黄河自然景观群及大别—桐柏山自然景观群。其中,太行山脉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林州的林虑山、万宝山保护区和人造天河———红旗渠诸风景区、辉县百泉风景区及修武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济源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至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链珠状的风景线;伏牛山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西峡伏牛山、内乡宝天曼、遂平嵖岈山等国家地质公园,灵宝亚武山省级风景区,洛宁神灵寨、新安郁山、驻马店铜山湖等国家森林公园,石人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个自然保护区及国家级西峡恐龙蛋地址遗迹保护区;中岳嵩山和黄河景观群包括五岳之一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我国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等文物古迹等,黄河自然景观群包括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母亲河———世界著名地上悬河黄河及其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古都洛阳、开封风景区、郑汴洛景观线及邙山古墓葬群;大别—桐柏山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国家级风景区鸡公山、桐柏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桐柏高乐山自然保护区、信阳四望山自然保护区、罗山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众多的大型水库风景区。

河南省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各种古迹遍布全省,且众多古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被称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地上文物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地下文物资源居全国第一位;馆藏文物达130万余件,约占全国的1/8,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全省砖塔、石塔有530余座,占全国的1/6。龙门石窟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省已查明的文物点281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省级重点文物66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现存地上的古建筑品类齐全,东汉至清历代俱备,保存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建筑发展史。(卞昌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哈密瓜幼苖

下一篇: 乌龟,养殖场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