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种植蘑菇在树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3    阅读:

篇一 种植蘑菇在树林
怎样在树林里种植双孢菇栽培技术

  [科技苑]人工种出“野”蘑菇(20120312)

  双孢菇出了名的娇贵,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人工种植双孢菇,都得用温室大棚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获得产量高、品相好的产品。但在河南驻马店,那里的双孢菇却一反常规,不是在温室大棚里种出来的,而是都长在了树林里。那么,是谁想到要把蘑菇种到野外呢?在树林里种植双孢菇,产量和品质又如何保证呢?这么做还有哪些好处呢?本期节目将详细介绍这项双孢菇栽培技术。

  相关知识: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4-18℃。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栽培双孢菇技巧:

  压菌水在床面有菌丝冒出时喷洒。方法:加大通风,让大风吹进菇棚,使菌丝倒伏,每平方米床面喷1公斤左右的水,早晚各1次,使土层厚度的1/2洇透水。喷水后,结合强通风,使床面表层约0.5厘米厚度的土面失水、略有发白,菌丝在该厚度以下的土层内可横向生长、连结,并达到生理成熟。

  结菇水在喷压菌水3天后喷洒。根据培养料及土层含水状况,结菇水按每平方米床面3公斤左右的用量分4次喷入,直到覆土层湿透但水无下渗为准。喷结菇水时,应加强通风。

  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较其他食用菌更为突出明显。因此出菇旺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供蘑菇吸收。假如没有土层,料面难以承受这样的大量的水分,而土层既能吸收贮存这样多的水分,空隙间又有足够的空气供蘑菇吸收

  出菇水的用量、喷洒方法与结菇水相似。此时已有菇蕾出现,注意尽量使水温与棚温相仿,不可使温差过大。并且,有菇蕾的地方应多次少量喷水,总量要足。但应注意不要有水渗入培养料。

  维持水要常喷,每天根据温度、通风等情况掌握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保持棚内湿度在90%左右,覆土面基本湿润。若通风孔处、近门口处土层发白,属正常现象。随着子实体的不断长大,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也应不断增加。

  相关新闻:

  近日,山丹县位奇镇位奇村的双孢菇种植农户正忙着在蘑菇大棚内采收蘑菇,看着自己今年试种的双孢蘑菇个个长势诱人,菇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该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组织群众赴外参观学习双孢菇种植技术,采取农户自筹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投资25万元建起了30座半坑式结构温室大棚。据了解,双孢菇主要集中在7至10月产蘑菇,预计每棚每年可产双孢菇1500至2000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9元计算,每棚可收入1.5至2万元,扣除成本,每棚纯收入1万至1.5万元,当年可全部收回成本。

篇二 种植蘑菇在树林
野外人工种蘑菇,人工培育和野生环境相结合(下)

  人工野外种蘑菇(下)(2009.4.3)

  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昨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野外人工种蘑菇的技术,以往在温室大棚种蘑菇,我们要被动的给蘑菇创造合适的温湿度、通风光照等一系列条件,而现在野外种蘑菇正相反,是自然界有什么条件,我们就利用什么条件,要让自然为我们服务。那么,要想真正把野外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好,咱农民朋友还得多学几招。

  农民朋友在野外种蘑菇,如果单就种植环节的技术来说,其实很容易。可要想让蘑菇在野外长的好,光会种可不行,一定要弄明白三个问题,这就是:不同地域,不同季节,该选什么样的菌种来种!而关键就是要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紧密配合,因地制宜。

  梁枝荣:主动的利用自然环境,这是自然资源,气候温度,这都是自然资源啊,我利用好就是廉价的,不用专门的工厂化生产、空调啊、制冷机,这个耗费能源啊,我这个用大自然的条件,我何乐而不为呢

  要学会利用资源,就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还要对菌种的特性有所认识才行。梁枝荣教授为我们总结了要领,就是要讲究“四看”。

  梁枝荣:我总结一下关键的核心技术,不是固定的模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这个主要就是要看天、看地、看菌,还要看人。

  什么叫看天,就是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来看什么季节,什么气候下开始播种比较适宜。

  蘑菇在野外每个生长季节一般可以出两到三潮菇,如果种菇的时间掌握好了,就能在适宜蘑菇生长的这段时间里,保证出菇的次数,不会因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停止出菇。

  比如在北方种植白灵菇,北京周边地区一般开春3月份就可以播种,3到5月份就是它的一个生长周期。在这段时间里,白灵菇可以陆陆续续出三潮菇。如果播种的时间太早,第一潮菇就会因为温度太低而出不来,或者出的很少,如果播种的晚了,那么可能第三潮菇还没出来,就已经到了6月份,温度又太高了,第三潮菇就不会出来了。掌握好播种时间,就是把握好温度条件,蘑菇就可以在温度最合适的生长期内充分生长,每潮菇的出菇量也有保障了。

  梁枝荣:看地,就是看你的海拔,看你的生态环境,根据这个我决定播种期,决定菌种的种类 这个看菌,根据你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生态环境,我来决定种什么品种。

  有林地的用林下资源,比如在河北省围场县的林场里,树林茂密,土壤肥沃,农民朋友就可以选择种植白灵菇、杏鲍菇这类珍稀的食用菌品种。

  刘继东:在承德围场这里,落叶松、阔叶林比较多,利用林地的自然落叶,形成腐殖质,腐化以后,对食用菌产量大幅提高。

  如果没有林地,有田地也一样能利用田地的空闲季节来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很多农户都种植水稻,每年冬天水稻收获完了,田地空闲下来,大量的秸秆也浪费掉了。而这些正是种双孢蘑菇绝好的资源。利用空闲地种一季蘑菇,稻田秸秆和牛粪一起发酵就成了种双孢蘑菇很好的基质。等到第二年春天蘑菇收完了,正好又到了水稻的播种季节,蘑菇肥料直接翻到地里成为了水稻的养分。蘑菇和水稻互利互惠,都促进了生长。

  同样,在山西省洪洞县,农民朋友利用林下空地养鸡,鸡粪和秸杆落叶发酵也是种双胞蘑菇很好的基质。在林下种双胞蘑菇,既达到了废物利用,还滋养了树木。

  西梁村梁书记:现在劳力也用上了,其他杂物也用上了,种蘑菇对林地有益无害,蘑菇出来以后还能卖钱,老百姓每天就是乐呵呵的。所以现在老百姓是对科学,是走进科学,相信科学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气候、地理位置和菌种这三个要素得互相适应,紧密配合。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一定要跟菌种特性相适应,才能选择这个菌种来种,同时,要想种好这个品种,又一定要选好当地最佳的栽种季节和栽种位置。除了这些客观条件,人的因素也相当关键。

  梁枝荣:当然最后你还得看人啊,就是以农户为单位,公司加农户。

  公司可以负责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之后再收购产品、进行加工,而这个种植管理,还得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来担当主力军。

  梁枝荣:农户他有责任心啊,成本要低啊,这个,他一开始他没经验啊,开始不会,看天、看地有了经验以后,他自己知道这个菌什么特性或什么时候播种。

  把看天、看地、看菌都搞明白了,下一步就是把它们结合起来好好利用。农民朋友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就可以根据环境、地域条件自己来选菌种,判断播种季节,这在野外种蘑菇的技术就掌握了一大半。然后再把我们前面讲到的,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挖坑、摆菌棒、覆土等等问题把握好,农民朋友就能在野外顺顺利利种蘑菇了。

  种菇的技术咱们讲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还要特别说说在林下种菇。其实,梁教授研究的这个野生载培蘑菇的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到很多不同生态环境,可到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野外种蘑菇,可以说效果最好,而且好处还特别多,除了能获得蘑菇自身的效益外,还能产生其他更大的价值。

  既然选择了在野外种植,就要尽量给蘑菇提供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林地是最好的选择。这第一个原因,就是树林中斑驳的树影给蘑菇遮阴正合适。

  蘑菇生长喜欢比较阴暗的环境,阳光的直射会导致蘑菇严重失水,没法正常生长,同时也不能完全黑暗,因为蘑菇自身生长虽然不需要阳光,可是栽培蘑菇的基质是需要一定的阳光才能释放出大量养分的。所以,树林下有明有暗,正好适合蘑菇生长。

  而且,对林地位置的选择也有讲究。一般普通大棚里,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线最适合蘑菇的生长,这个三七分是根据光照的时间长短来计算的。然而,在野外种蘑菇,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有差别,这就要和温度综合考虑了。

  梁枝荣:如果你春天,我3月份,那我就这个五分阳也可以的,这个低温的时候,七分阳也可以啊,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的光线的强度啊,温度的高低啊

  如果在冬天种蘑菇,野外的温度比较低,光照时间短,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山林中,选择阳坡的地方来种,夏天当然阴坡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另外,在林地种蘑菇,蘑菇和树林是利益共享的。

  梁枝荣:另外尤其林地栽培的话,和这个树啊,和这个森林啊,它应该是互利共生的,因为森林它属于绿色植物,它产生的氧气,利用二氧化碳。而蘑菇的话,正好是菌物,它正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个是互利的。

  蘑菇和树林各取所需,还相互促进生长。同时,蘑菇在林下生长,给蘑菇浇水施肥同时,也等于给树木提供了这些服务,而且栽培蘑菇的基质和蘑菇本身,都是很好的有机质,是对林木很好的养分。时间长了,就可以肥土育林,改良土壤,这个意义可就更大了。 菇林共生这个和谐的互利关系,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态价值,而且还能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林琬:香椿到5月份,掰完了就没有了,核桃也是,到秋天打完核桃就没有了。如果你在树底下发展种蘑菇,老百姓除了香椿和核桃一茬收入以外,种蘑菇又多收了几茬,从3月到10月底,几乎月月都有收入。

  付军:我们这么大的森林面积,如果拿出百万分之一的面积来,每年就能达到一万亩左右,农民自己去种,有个稳定的收入,这样反过来,又能保护林地。

  围场林地丰富,自然野生的蘑菇也不少,过去当地的老百姓也靠采野生蘑菇来增加收入,但是蘑菇没采多少,还破坏了环境。

  付军:以前老百姓靠采集野生的,主要是7月中旬到8月上旬,也就一个月时间,时间非常短。

  梁枝荣:因为野生蘑菇价格比较高嘛,看见了,他不管老小,小的他全部采掉了,因为他今天不采,明天别人采了嘛,对吧。因此破坏性的,是掠夺性的采集,对野生资源形成破坏。

  

[1] [2] 下一页

篇三 种植蘑菇在树林
蘑菇经常出现在森林中,但它却不是植物,原因是( )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四 种植蘑菇在树林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

・种植业・

风逛耳术栽墙黑术耳

1.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7%、棉籽壳5%、麦麸8%、米糠8%、蔗糖1%、硫酸钙0.5%、碳酸钙0.5%。

2.“人造耳木”制作先将棉籽壳倒入池中加水浸泡8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备用,再将木屑、麦麸、米糠、硫酸钙、碳酸钙与棉籽壳混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糖水继续搅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含水量55%,然后用装袋机装袋,经100℃灭菌12小时。

3.接种与培养灭菌后的“人造耳木”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采用接种箱接种,每箱接70~100棒,每棒接3个孔,具体操作方法同常规。接种完毕搬至培养室叠堆发菌。培养室应预先打扫干净,地面撒石灰,并用80%敌敌畏稀释500倍喷洒杀虫。发菌初期可以密集堆叠,约15~20天后,当接种口菌丝圈直径5~8厘米时,结合翻堆刺小孔

供氧,每个菌丝刺3—5个小孔,深度0.5~I厘米,待菌丝长满棒时立即进行全面刺孔供氧;见光催耳芽,刺孔量每棒200—250孔,孔深2—3厘米,用装有3—5厘米长的小铁钉的钉板刺孔。刺孔后“人造耳木”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nongyedianzishu/

氧化碳,培养室温度升高,因此,分批刺扎,疏散“人造耳木”加强通风,以免闷菌。

4.排场脱袋①选场整畦。选近水源,有电源,

田内泥土干燥时,按东西方向做畦,畦宽1.3~1.4米,长短不限,畦沟40厘米,在畦面上每隔2米竖1个木

桩,在木桩上端捆铁丝,形成3条直线靠枕,也可用竹片捆在木桩上作耳木靠枕。②排场脱袋。当“人造耳木”的大部分刺孔口均有黑色耳芽形成时(约刺孔后15~20天)可以排场脱袋。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将

“人造耳木”搬至出耳场,用刀片划破塑料袋,把袋脱

去。在“人造耳木”的一端插入l根竹签当支脚,竹签

长度30~40厘米,然后将竹签的另一端插入畦面土中,并使“人造耳木”斜靠于铁丝枕上,每两棒“人造耳

木”间留5—10厘米,以利通风及受光。也可用直立排场法,即将“人造耳木”按照一定的间距垂直插于畦面。

5.出耳管理黑木耳原基(耳芽)形成的温度是10—25℃,以18~23℃最适宜。出耳阶段主要做好水

分管理,喷水以塑料管微孔喷雾为佳,温度偏高时应

在早晚喷水,气温偏低时可在白天喷水,木耳生长期要求细喷、久喷,每天喷2次,每次1~2小时。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而灵活掌握喷水量,做到睛天多喷,阴天少喷,采耳后养菌期少喷或不喷,以提高木耳的质量与产量。

6.采摘与干燥“人造耳木”出耳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和翌年2~4月,而2~4月属多雨季节,应及时采摘成熟或即将成熟的木耳,如不及时采摘,易导致烂耳或流耳。采摘木耳应在睛天或雨后转晴,

木耳有点皱缩时采摘,采下的木耳要及时摊于晒席

上,置通风良好、日照长处于燥。【种植蘑菇在树林】

毛卫东(浙江省景宁县科技局323500)

通风向阳的田块或旱地。若选水稻田待水稻收割后

●EclE(●}1E(●}1}—}1}—∈(●}1}—}●}1}1}1∈(1}—}1E(1EclE(1E(1E(—E(1Ecl}—}1E(—}—E(1E(1E(1E(1E(—E(1E(—E(—}1}1E(1}1E(

@oooeoooo

松乳菇属红

2.菌种制作【种植蘑菇在树林】

松乳菇与春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

菇科乳菇属,又名

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

糖、琼脂培养基(m~)。配方一: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松针水I升。配方二:玉米粉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松针水1升。注意松针水先把松针置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junlei/1640.html菇菌根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

【种植蘑菇在树林】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糖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种植蘑菇在树林】

食用菌。该菇人

工栽培难度大。

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1.形态特征松乳菇菌盖宽4。10厘米,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起初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b黄色。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b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外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厘米,粗1~2厘米,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圆或近圆形,有小疣和不完整网纹,孢子印近米黄色。

・20・

万方数据 

・种植业・

2%。配方二: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木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3.驯化栽培

栽培时间。一般在夏秋季栽培。

栽培方式。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菌种在埋伏过程中易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后长期干旱或长期大雨,都会对刚入土的菌种造成损害,例如发菌不良,但它的优点与野生菇相仿。

蕾大部分在“T,’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往后菌丝

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C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二分阳

野外播种,选自然生长25年以上松林地带,树林

间长有少量茅草丛,挖出“T”沟槽,播菌种,然后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待45天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

若离菌种槽lO~15厘米处挖开土层发现有菌丝形态,

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更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

光、八分荫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造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

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陈昌元)

给灏嚣钠栽洽禽管毅

金顶菇,又名黄金菇、玉皇蘑、榆黄蘑。其子实体

多为丛生或簇生,菌盖扇形、圆形或喇叭形,成熟盖顶

金黄色,缘薄卷曲,表面光滑;盖宽2~12era,长2~10em,有细毛,多侧生。菌褶垂生,白色,密集,不等

长。菌柄白中微黄,基部相连,整簇子实体如同一朵

绚丽的金色花朵。金顶菇原为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金顶菇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2℃均可,以22~26℃最适,但不耐高温,40℃以上迅速死亡。子实体形成与生长14~28℃均可,以20~24℃最适。根据菌性特征,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气温较适宜。春播3月接种,4~5月长菇收成;秋播9月接种,10~11月长菇收成。

2.原料处理选择无霉烂棉籽壳或杂木屑为原料,拌入1.5%的生石灰调成石灰水;另加入3000倍的辛磷药物。培养料含水量在60%~70%,搅拌匀,整堆发酵3—5天,料温达到60~70℃,pH7~7.5即可。

3.装料接种①袋栽:选用(20~22cm)×55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培养料,采取两头接种,并在中间按等距离撒播2层菌种,然后针刺通气孔。每袋装干料1奴,湿重2.3kg,每瓶7509的菌种可接种4袋。

②床栽:选择地势高燥,近水源的场地,搭好荫棚,整理宽1~1.3m的畦床,开发排水沟,堆料前1天用1000~1500倍乐果乳剂或5%敌敌畏乳剂喷洒畦面

天温度在23—28℃发菌,但不可超过32℃,5天之后以22~26℃为适。春季气温低时应加温培养,但要注意通风,秋初气温高时应开窗通风降温。发菌培育阶段每天上午进行通风换气,袋栽的注意翻袋。床栽的发菌期每2天揭膜通风30分钟,当部分菌丝爬上土面时,将盖面报纸取出,进行覆土2~3cm厚,并将盖膜拱起以利通风。

5.出菇管理栽培方式不同,管理方法也有差别。袋栽的经过20~25天的培养,应把菌袋搬到出菇房或野外荫棚内长菇。采取层架卧排或露地立放。当袋内瘤状菌丝突起,并呈灰白色时,说明生理成熟,此时用刀片将薄膜割2~3个出菇口,开口后2天即可现蕾,菇蕾初现时切忌喷水,待菇蕾大部分变成金黄时,进行喷雾增湿,空间相对湿度85%即可。菇体发育期每天喷水1次,空问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掌握0~240C,气温高时要喷水降温。金顶菇对二氧化碳反应敏感,整个出菇期注意通风增气。床栽的经25天培养菌丝体布满料面,应喷冷水,并拉大温差,5~10天即可现蕾。出菇期栽培应掌握温度、湿度、通风。夏季菇期气温高,可喷水降温,并加厚遮阴物,减少阳光辐射热能。

6.采收加工播种后35天左右即可收成。成熟标准:菇盖尚未展平时,即可整丛割下。每一次可收3009,最大的5009。袋栽的收完头茬菇后,应摘除老根及料面残留。收获2茬后,袋内含水量下降时,应浸

及四周环境。堆料时在畦面上先铺1层5cm厚的培

养料,然后播层菌种,依层堆料播种3~4层,并将剩余菌种撒于料面,用木板拍平,稍加压实,再用报纸盖面,薄膜覆盖床面。整个堆料厚度20em,每m2用干料25kg,菌种4瓶。菌种使用量一般占培养料15%左右。

4.发菌培养接种后进入菌丝发育阶段。袋栽的可重叠排放在事先经过消毒的干燥室内。前3~4

水补充水分。收获3茬后,也可采取脱袋野外埋筒覆

土,还可长1茬菇。床栽的应松动覆土,让气透人菌

丝。上述2种栽培法,采收后均需停止喷水,生息养菌5~6天后,再喷水增湿诱蕾。在三个月的生理周

期中一般可采3~4茬。采收的鲜菇应及时送往市场或脱水烘干成品。

(杨平J

・21・

万方数据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陈昌元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NONGCUN SHIYONG KE-JI XINXI2006(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明毅.徐虹 松乳菇的研究与开发[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2)2. 彭克俭 松乳菇生物学特性初探[会议论文]-1998

3. 松乳菇化繁殖与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成果2004(9)

4. 罗振敏.LUO Zhen-min 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分离试验[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10(3)5. 胡亚平.秦丹.王丹丹.HU Ya-ping.QIN Dan.WANG Dan-dan 松乳菇菌丝体深层培养营养需求及发酵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2006,31(8)

6. 李静.马媛.徐彦军.向青云.LI Jing.MA Yuan.XU Yan-jun.XIANG Qing-yun 不同碳源对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2011,30(1)

7. 熊涛.肖满 松乳菇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8. 陈昌元.曾庆雄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期刊论文]-中国种业2001(4)

9. 马丽萍.孔子林.张晓翰.孔党林.赵巧丽 利用伐桑枝条栽培金针菇技术[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2000,19(6)10. 李文艺.刘建成 不同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期刊论文]-食用菌2004,26(4)

本文链接:

篇五 种植蘑菇在树林
第十二章 平菇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 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 概述

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等。各地的平菇品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风尾菇等。平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有明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由于平菇含有真菌多糖,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功效。

一、我国已发现的食用侧耳有30多种,进行培植的主要有糙皮侧耳、紫孢侧耳(美味侧耳)、金顶侧耳(榆黄蘑)、栎平蘑。近年来又驯化成功红平菇和从美国引进的佛罗里达平菇,从香港、澳大利亚引进的凤尾菇等。

二、栽培历史

我国平菇栽培起步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要以木屑为培养料,栽培数量小。平菇商品生产开始于1972年,河南刘纯业用棉籽皮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后,河南、湖北、河北等省开始规模生产。1978年河北省晋县利用棉籽皮栽培获得大面积高产,并于当年举办全国第一期培训班。从此,全国开始大面积平菇栽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平菇商品出口量居双孢菇之后第二位,为国家创收了大量外汇。二十多年的平菇栽培发展,由过去的单一栽培品种风尾菇、紫孢测耳、佛罗里达、榆黄蘑等。到现在栽培品种达上百种,它们有适应各种条件下的栽培品种。二十多年经历了国内人们不太习惯平菇消费以出口为主,到现在已成为家常菜、普通菜、以国内消费为主。就拿有10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石家庄来说,每天平菇消费上百吨。现在已经形成以大、中、城市及县城为中心的周边栽培区域,方便了鲜菇市场销售,鲜菇价格相对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三、草菇的营养价值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10.5%,且营养必需的氨基酸的含量高达蛋白质含量的39.3%。平菇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乌苷酸、胞苷酸等增鲜剂,这就是平菇风味鲜美的原因。平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矿物质成份。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比肉类高,维生素B12的含量比奶酪高。平菇中不含淀粉,脂肪含量极少(只占干物质的1.6%),被誉为“安全食品”、“健康食品”, 尤其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平菇中的侧耳菌素、侧耳多糖等各种特殊成份的生理活性物质都分别具有诱发干扰素合成、加强机体的免疫作用,机体抵制癌变的能力,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等。因此,多食平菇既可防治高血压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中年肥胖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紊乱等病症,又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因此,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夏季高温炎热的天气,其它食用菌很少时,但正是出草菇的旺季,同时又是蔬菜的淡季。所以,它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菜蓝子,而且售价也较高,经济效益好。

四、平菇的发展前景

1. 平菇品种丰富

平菇种类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发生季节。通常以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类型。

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不超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如冻菌、P2—2等。

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不超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等。

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能超过30℃,最适温度是24—28℃。如鲍鱼菇、红平菇、侧五等。

由于平菇具有各种温型的品种,使各地区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品种。所以平菇栽培较少受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的限制。掌握得好,可以周年生产。

2. 培养料来源广

平菇既可搞短木栽培又可用代料栽培。稻草、麦草、苞谷杆、苞谷心、棉籽壳、花生壳、葵花盘、甘蔗渣、锯木屑、粉渣、麸糠、酒糟等等农业林业下脚料都可栽培平菇。这些东西弃之为废物,用之是瑰宝。用来栽培平菇可变废为宝,还可净化环境。采菇后的菌糠是优质肥料或饲料。各地农村平菇培养料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成本低、周期短、易栽培、经济效益高

平菇栽培不需要专门设备和工具,从种到收只需要一个月左右,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的生产项目。人工栽培,简单粗放,好学易懂,容易成功,经济风险小。用稻草之类农作物秸杆栽培平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即每公斤草可生产一公斤菇,如果用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还会更高。

4. 不与粮食争地

平菇栽培方式很多,既适宜室内也适宜室外。空房屋、废瓦窑,房前屋后,树林竹林,山洞人防地道,冬闲地等都可栽培平菇。最近外地报道在苞谷行间栽培平菇,苞谷苗为平菇遮阴,平菇培养料为苞谷肥料,苞谷增产平菇丰收亩产值可达八千多元。可见平菇生产是不会和粮食生产争耕地的。

5. 便于深加工,销路好,价格高

平菇不仅可以鲜食、干制,也可以盐渍和加工罐头。将干制平菇粉碎作调味品加在汤菜里面味道格外鲜美。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大于生产量。鲜菇价格呈直线上升,供不应求。盐渍平菇在国际市场畅销不衰。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

平菇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纲,伞目,侧耳科、侧耳属。

二、形态结构

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它的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生殖器官,子实体所产生的孢子就是新的种子。

(一)子实体

平菇的子实体丛生或叠生,由菌盖、菌柄和菌褶三部分组成。

1. 菌盖:

呈覆瓦状丛生,直径4-16厘米,扇形或肾形。菌盖中央常下陷,呈漏斗状,肉质肥厚柔软。菌盖表面颜色受光线的影响而变化,光强色深,光弱色浅。在一般情况下,刚形成的菌盖表面为淡紫色或黑褐色,长大以后变为浅灰色、白色,或淡黄色。在人工代料栽培条件下,平菇菌盖直径一般为5-18厘米;大床阳畦栽培,若培养料适宜,养料充足,管理得当,菌盖直径最大可达20-25厘米。

2. 菌柄:

白色,中实,直径1-4厘米,长3-5厘米,偏生,基部长有白色短绒毛。菌柄的长短与品种、温度、光线等条件有关。同一品种,温度升高时菌柄伸长;温度低时,菌柄较短;空气条件差,氧气不足,菌柄就长。春冬温度低,菌柄粗短,近似无柄,肉质鲜嫩。夏秋栽培温度在20-30℃时,不仅菌柄细长,若采收过迟,纤维老化,食时难以煮烂,品质下降。

3. 菌褶:

白色,长短不一,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到菌柄,短的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形如扇骨。菌褶本身为一薄页,白色质脆,易折。在菌褶片上,生有许多担子,每一个担子上有4个担子梗,每一个担子梗上生一枚孢子,孢子长圆形或圆柱形。

(二) 孢子

当子实体成熟时,可以看到由菌褶上弹射出白色雾状物,这就是千万个极微小的平菇孢子被弹射出菌褶之后所形成的烟雾状孢子群。称为:“孢子雾”。据测定,菌盖直径为10厘米的一个平菇瓣,它的菌褶面积约为 65平方厘米,可产生910亿个孢子。平菇单个孢子为圆柱形、椭圆形,光滑,无色,长7-12微米,直径3-5微米。平菇孢子对人体可发生过敏性反应,但当脱离接触,不再吸入孢子,反应症状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平菇是异宗结合的菌类,生产上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单核菌丝无论生长得多么旺盛,也不会产生子实体。也就是说单个施子萌发的单核菌丝,若没有它所必需的另一组单个孢子萌发出的单枚菌丝质配,就永远不会结实。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创造条件,使单核菌丝发育成双核菌丝。

(三)菌丝体

菌丝体能从基质中摄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供平菇发育的需要,了解菌丝的功能。就会懂得生产实际中为什么平菇菌丝体发育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平菇子实体的产量。

平菇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菌丝最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苗丝互相结合在一起为菌丝体。菌丝体再互相结合便形成各种菌丝组织。菌丝体是指平菇菌丝的整体,这个整体是成千上万条菌丝互相结合所构成的。子实体是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平菇菌丝体在瓶栽时可以透过无色的玻璃瓶壁看到。菌丝是白色,整齐向下延伸,以扇形向培养料中生长。如果揭开瓶塞、还可闻到菇类特有的香气。在容积750毫升的菌种瓶内、若含水量达到60-65%时,外界温度是20-25℃,菌丝束向培养料内延伸的速度每天平均为0.5-1厘米,开始稍慢,以后逐渐加快。一般20-25天时间菌丝即可发满全瓶。

二、平菇生长发育过程

平菇的生活史是孢子→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子实体→孢子这一循环过程。

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即发芽、发育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互相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继续生长发育,吸收大量的水分、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营养物质,由于菌丝体在培养基中得到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和外界适当的温、湿度,适宜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等条件后,便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 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表面发生局部膨大,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产生孢子,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人工栽培条件下,子实体的发育可分三个时期:

桑椹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分化出许多小米粒状的子实体原基,形同桑椹,称桑椹期。

珊瑚期:子实体原基,一般经过3-5天,就逐渐发育成珊瑚状的菌蕾群,小菌蕾逐渐长大,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

成形期:小菌蕾逐渐伸长,并向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原始菌柄逐渐加粗的同时顶端长出一枚灰黑色小球体,即为原始菌盖,这时进入成形期。菌盖生长很快,菌柄生长却慢,菌盖在继续生长过程中,一部分萎缩,停止生长,一部分经过6-7天,发育成为成熟的子实体。

篇六 种植蘑菇在树林
森林大蘑菇

森 林 大 蘑 菇

学校:西安黄河小学二年级六班 作者:刘铭宇 指导老师:逄春艳

有一天,森林里要比赛,比谁的东西大,谁就是胜利者,可以去森林公园玩一天的时间。

小熊报名了这一次的比赛,可是它家里的东西都非常得小,小熊非常得伤心。小熊去外面看了看别人的东西都比它的要大很多,于是小熊就去别的地方找啊找啊,突然,小熊看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蘑菇,小熊高兴地说:“我一定能胜利!”

比赛开始了,小猪拿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小兔子拿了一根又长又大的萝卜······但是它们的东西还是比不过小熊的蘑菇。

后来,比赛结束了,小熊是第一名,可以去森林公园痛痛快快玩一天,真是太好了。

篇七 种植蘑菇在树林
松乳菇半人工栽培 文档

松乳菇半人工栽培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等,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松乳菇常与松树形成菌根,人工栽培难度大,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导。现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松乳菇菌盖宽4~10cm,早期扁半球形,中部凹下显脐肚状,伸展后上翘,边缘内卷后平展;湿润时粘,有颜色明显的同心环带,虾仁色、胡萝卜黄色。菇体受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期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至肉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处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cm,粗1~2cm,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圆或近圆形,有小疣和不完整网纹,(8~10.5)μm×(6.5~7.5)μm,孢子印近白色。

二、菌种制作

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培养基配制 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配方一: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L。

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浸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

2.松乳菇组织分离 选取野生形态好、不变色的鲜嫩菌株,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带回。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在菌盖与菌柄相交处取一小块,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最好不要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组织分离全过程。

3.原种培养基配制

配方:松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4.栽培种的配制

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

配方二:松木屑45%,棉子壳25%,松林土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三、半人工栽培

1.栽培时间

一般在夏秋季栽培。

2.栽培方式

(1)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在菌种埋伏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播种期长期干旱或大雨,就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它的优点是与野生菇相仿。

(2)“T”型槽播种:选自然生长25年以上的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的松林地带,在松树根周围处抽出“T”型沟槽播菌种,然后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45天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挖开土层如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以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2分阳光、8分荫

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做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菌种使用期一般2年1次。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