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致富经菌类养殖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4    阅读:

篇一 致富经菌类养殖
[致富经竹荪]岳军:种竹荪创业致富年赚百万

篇二 致富经菌类养殖
郑业华:种植羊肚菌年入千万的财富传奇

[致富经]改变命运的羊肚菌 20160518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改变命运的羊肚菌(2016.5.18)

  他曾是父亲瘫痪、背负20万外债的落魄青年。为谋生路远赴千里之外,却意外发现了财富机遇。靠着这种神奇的东西,郑业华不仅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还成为了当地的产业带头人。然而大家见到他的产品时却又好奇又害怕。究竟郑业华发现了什么财富商机,又怎么靠它改写命运的呢?

  郑业华带着他的产品来到绵阳市的街头,进行调查和推广。

  当大伙看到他手中的东西时,都感到很稀奇。

  市民:这什么?

  郑业华:你猜一下?

【致富经菌类养殖】

  市民:我不知道。

  市民:可以吃吗?

  郑业华:可以吃。

  市民:像玉米。

  记者:形状像玉米啊?

  市民:对。你看这个,有点像玉米棒。

  市民:它是还会动吗?还是??怎么还有肉的感觉?

  记者:还有肉的感觉是吗?

  市民:好吓人啊。

  面对这种从没见过的东西,大家首先从外形上猜了起来。

  市民:不会是什么猪肚,不,兔子的肚子那种东西吧?

  记者:像肚子是吧?

  市民:我觉得有点像,这个有点像。

  记者:像毛肚?

  市民:对,那种感觉。可能是那种小动物的,可能,不会是个陷阱吧?

  市民:什么东西?

  市民:就那个吃火锅的那个,这个有点像。

  记者:像什么?

  市民:就是有点像毛肚。

  市民:就是像毛肚里面那一层。

  郑业华手中的这样东西,从外形上看,确实有些像毛肚。可是当大家再闻闻这味道,却又疑惑起来。

  市民:有点那种感觉就像面粉那个味道。

  记者:像面粉的味道?

  市民:对。

  市民:就是有点,那种香,带那种中药的那种感觉,味道。

  市民:有点像木耳。

  闻着闻着,有人找对了感觉。

  市民:有味道,就像那个干的蘑菇的味道。;

  

  市民:这个有股菌类的味道。

  市民:闻起来有点像蘑菇的味道,这个有点像。

  看着像毛肚,闻着像蘑菇,郑业华手里拿的这种东西学名就叫: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

【致富经菌类养殖】

  市民:哦,羊肚菌说的就是这个,羊肚菌是吧?

【致富经菌类养殖】

  记者:听说过?

  市民:对了对了,知道知道。

  记者:听说过羊肚菌吗?

  市民:听说过,说一百多元钱一斤,鲜的。

  记者:一百多元钱一斤?

  市民:对,活的(鲜的),这个属于干的。

  记者:那干的呢?

  市民:干的就不知道价格。

  郑业华:干品的话要八斤多大概才烘干一斤,所以价格就翻了九倍、十倍这样子。

  市民:九倍?这个意思就是一千多元,一斤?

  郑业华:对。

  羊肚菌的主要消费国是法国,出口到法国的羊肚菌的卖价更是惊人。

  何荣华工程师:在法国整颗羊肚菌很贵,相当于人民币的话就是八千元钱左右一公斤。

  记者:一公斤八千元?

  何荣华工程师:对,八千元一公斤。

  记者:就是那种干的完整的?

  何荣华工程师:干的,干的。

  每年的3到5月份,是当地人采收野生羊肚菌的时节,一大早,记者就跟随郑业华从绵阳市出发去寻找野生羊肚菌。对于郑业华来说,找到一朵优质的野生羊肚菌就可以给他带来上千万的财富。

  海拔逐渐升高,山势越来越陡峭,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里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山区,记者在这里遇到一些村民,正背着篓子进山,城里人对羊肚菌不熟悉,而这里的村民却知道羊肚菌的价值。

  村民:少得很,人家捡这么大一坨坨就要拿来卖,几两,有些一二两,有两三朵的捡起都要拿来卖。

  记者:两三朵都要拿来卖,卖多少钱?

  村民:人家说贵得很。

  记者:怎么贵?

  村民:几百元钱一斤。

  记者:好找吗那个?

  村民:不好找,一般都是那些老山上放牛放羊之后碰到的有,才捡。

  记者:能找到一两斤那种吗?

  村民:找不到找不到,少得很。

  记者:少得很?那你们这是上山找什么?

  村民:我们去打蕨菜。

  记者:野菜是吧?谢谢。

  野生羊肚菌大多生长在海拔2000到3000米的山林,出菇时气温不能超过25摄氏度,还要求较高的湿度。走在山里,随处可见各种菌类。然而要找到羊肚菌却没那么容易,郑业华一边走,一边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郑业华:这环境比较适合生长羊肚菌,你看上面有水流下来,羊肚菌野生的最关键就是湿度。

  确定了环境,郑业华和同行的人开始了地毯式地搜寻。今天进山能否有所收获关系到来年的财富,所有人都不敢马虎。

  记者:你们找到了吗?

  村民:没有。

  找了半个多小时,突然郑业华向一个山坡跑过去。

  郑业华:找这么辛苦,终于找到了。

  记者:什么?

  郑业华:有了有了,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一个了。这这这,这里这里,累了一个早上腿都软了。

  记者:哪个?哪呢?

  郑业华:这里。

  记者:这个太小了,不能挖吧?

  郑业华:太小了,我只能说过两三天,等它长大一点再过来采。

  记者:再过来采,确定这个位置是没问题的是吧?

  两个小时的车程,加上一个多小时徒步爬行山路,最终却只找到这么小的一朵野生羊肚菌。但即便是这么小,对郑业华来说也十分宝贵,只要再过几天就会有大用处了。

  记者:长到多大符合你们的要求?

  郑业华:一般是像这样子。

  记者:那么大。

  郑业华:那么大的菌帽对我们比较有价值,我们拿回去才有用,我们的收入也会提高。

  靠着羊肚菌,短短两年间,郑业华从一个父亲瘫痪、背负20万外债的落魄青年,成为当地的产业带头人。郑业华是如何与羊肚菌结缘,野生羊肚菌和郑业华的财富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在一片油菜花中,这黑色大棚格外显眼,郑业华说这里汇聚了他的财富。掀开大棚后,在场的人都发出了惊叹。

  村民:多得很,好得很,今年真大丰收。

  村民:好多,多得很,这个最多了。

  村民:多多多,多得很,你看嘛。

  走进大棚里,表面上看地面上杂草丛生,仔细一看,这不正是郑业华苦心寻找的羊肚菌吗?

  从山上采集的野生羊肚菌,经过优选、培育成为菌种。像这样人工栽培的羊肚菌,郑业华种了800多亩。郑业华随手采了一朵羊肚菌,向记者展示它的特别之处。

  郑业华:你有没有发现,像别的菇,就类似香菇那样,它里面都是充实的,你看,这里面是空心的。可以的话打开看一下。

  记者:是这样的。更像羊肚了。

篇三 致富经菌类养殖
农村养殖必备的五大小技巧

【致富经菌类养殖】

篇四 致富经菌类养殖
养蟹能手李海的致富经

【致富经菌类养殖】

龙源期刊网 .cn

养蟹能手李海的致富经

作者:周玮 包尚友【致富经菌类养殖】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第44期

“母蟹是圆脐,公蟹是尖脐,螃蟹好坏关键看肚脐,肚脐突出的一般比较肥,还有就是同样大小的螃蟹选重量沉、蟹爪有劲儿的”,黑龙江省农垦八五六农场的养殖户李海一边下网捕捞河蟹,一边向周围的人介绍着挑选河蟹的窍门。

黝黑的面庞,总是面带笑容,初次与李海接触,熟悉亲切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主要是品质好,我养的河蟹每年都有辽宁盘锦的客商上门收购,周边农场和县市也有慕名上门购买的,九十月份是销售旺季,供不应求”,提起自己养殖的河蟹,李海满是自豪。 李海的500亩蟹塘位于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青山湖湿地,这片湿地总面积5.3万亩,自然生态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大雁、天鹅等野生鸟类栖息,盛产鲤、鲫、鲢等鱼类。这里的“青山湖”河蟹采取自然生态放养,品质好、味道鲜美,尤其著名。

今年45岁的李海是八五六农场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2003年开始河蟹养殖,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不仅靠着河蟹走上了致富路,还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带动了农场河蟹养殖的发展,使河蟹在八五六农场从无到有,成为一个年产40万斤,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特色产业。

李海不是八五六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确是八五六农场第一批养螃蟹的人。从起步时卖房借钱,到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年纯收入20多万元。养殖河蟹,李海经历了酸甜苦辣,说起河蟹,李海有唠不完的嗑儿。

李海祖籍辽宁,出生于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头脑活络,敢想敢做,曾在“体制内”上班,还经营过一家小饭店,但由于从小爱好“打渔摸虾”,他最终选择了承包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

“1999年,我把饭店卖了6万块钱,加上手里的5万,承包了100亩水面,当时是养鱼。眼瞅着鱼长得挺好,寻思能挣钱,没想到赔了个血本无归。”李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 原来,2002年10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李海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场降雪比正常年份早,降雪量大,还伴随着低温。结果养了3年,已经七八斤的鲤鱼,两三斤的鲶鱼全部翻塘死掉,满塘死鱼根本卖不出去。李海不仅没见到效益,当初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没有办法,一是没有回头路了,另外也还是想坚持下去,搞出点名堂。”在这种情况下,李海痛定思痛,开始研究出路。很快,养殖河蟹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头脑中。

篇五 致富经菌类养殖
大学生创业:女大学生养兔的致富经

大学生创业:女大学生养兔的致富经

李艳在自己的养兔公司门前。因为多年的努力经营,她的养殖公司也被列为合肥市蜀山区大学生回乡创业示范基地。

2006年6月,从解放军炮兵学院毕业的李艳回到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梁墩村创业养兔。5年多来,李艳发掘了一套多赢的致富经。她不但自己富裕起来,更是带动周边乡镇500多农户增收。2006年22岁的李艳大学毕业,偶然间网上的一条獭兔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作为“兔中之王”的獭兔,经济价值高。经过一番考量,李艳决心返乡创业进行獭兔养殖。创业初始,李艳用凑来的2万元从江苏引进了一百多只种兔,来到家乡安徽省合肥市南岗镇饲养。一开始,她承担了养兔的所有职责,加工饲料、割草和解剖样样都做得一丝不苟。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间,李艳将自己的兔子养殖推广至周边多个乡镇,建立了农村獭兔养殖合作社,以“公司+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合作模式进行经营。目前李艳的养殖公司已发展成为存栏种、商兔6000多只,全年自产皮毛2.5万张,回收农户活体20万只,总产值千万元左右,年纯效益达百万元的企业。

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1

篇六 致富经菌类养殖
大学生养泥鳅创业,从负债40万到年赚百万

篇七 致富经菌类养殖
“牛倌”雷大成的“秸秆养牛致富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elitebasic(衣俪特)参加上海校服展了!
  • 【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身体运毒
  • [农村冷门小生意]冷门小生意
  • 韩国料理加盟排行榜_韩国料理加盟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
  • 【0048香辣虾加盟费】0048香辣虾加盟
  • [池上便当加盟费]池上便当加盟
  • [加盟麦当劳需要多钱]加盟麦当劳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