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介绍 >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一)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被称作—— 绿色学科。

二、生物

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

、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

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

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

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

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 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 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

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

A.子女与父亲不同

C.母鸡下蛋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D.大豆由小长大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B.生物都需要营养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C.蛇的冬眠 B.人体出汗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 B.大树提供木材 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 D.鲸能游泳

9、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 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

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一、生物圈、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

养供给。

1、概念: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

的栖息地是沙漠。

二、栖息地2、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

征。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格利用,是破坏多种生物栖息地的主

要原因。

【例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

D.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3、从19世纪开始,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灭绝。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

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增多 C.动物疾病 D.人类活动的破坏

4、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 B.1000米 C.100米 D.10米

5、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 )

A.细菌类 B.鱼类 C.鸟类 D.人类

6、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7、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 B.营养物质、阳光、温度和水 D.空气、阳光、土壤和水

8、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 )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9、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和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还要把花

放在层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分别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10、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巴斯德实验 、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3、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过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

交流。

2、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

三、探究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例题】

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

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保质量情况?(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3、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 )证明的

A. 达尔文 B. 巴斯德 C. 施莱登 D. 施旺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5、探究过程中需要(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和测量法 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6、在巴斯德的实验中,曲颈瓶的作用是( )

A.多装肉汤 B.便于手持

C.让空气进入瓶内而把微生物阻挡在肉汤之外 D.曲颈瓶有自洁作用,可把微生物杀死

7、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 )A.假设 B.问题 C.结论 D.幻想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9、下列那一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10、在设计对照试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不相同 D.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相同

1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

A.验证性实验 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 C.科学探究活动 D.以上三个都不是

1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实验 D.提出问题

13、作出假设中的“假设”是指( )

A.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实事求是 C.毫无根据的猜想 D.以上三种都是

1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 )

①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③提出问题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①⑤⑥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①⑥②④⑤

15、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17、下列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B烧瓶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B.A烧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来自肉汤本身 D.B曲颈瓶的长颈可阻断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

18、为了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9、如图1—1—1横坐标所示内容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一些原因,请判断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二)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 共20分)

1.生物是研究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航天英雄费俊龙乘“神舟’’六号到太空去航行,他所携带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是

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另一类是

__________。

5.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___________和调查__________,然后制订合理的调查____________。

6.探究的一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7.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9.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弹琴的机器人 B.睡眠中的白兔 C.流动的空气 D.飘浮的云 10.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 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 1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 ) 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夜间行动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山顶的旗形树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了桃花的开放主要受哪种环境

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水 C.土壤 D.温度 13.生物生存的地方叫 (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14.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棵树 B.一块农田 C.草丛中的一条蛇 D.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 A.水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16.下列哪一地区的生物种类及数目会最多( ) A.干燥的沙漠地带 B.终年冰冻的极地 C.又深又黑的洞穴中 D.温暖有水的地方 17.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8.下列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 ) 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蛇 C.青草→昆虫→蛙→蛇→真菌 D.昆虫→蛙→蛇 三、判断对错 (每小题1分,共5分)

19.珊瑚是生物,而珊瑚虫不是生物。( )

20.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1.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量变。( ) 22.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下变成无毒物质。 ( ) 23.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 四、自主拓展(共35分)

24.小明的爷爷退休后的一大喜好是每天在阳台上摆弄他的花草。花草生活需要哪

些条件?家庭养花种草一般应注意哪些事项? (5分)

25. 山羊绒又细又柔软, 制作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 于是一些地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5分)

26.采用拟人的形式,以“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

章。 (10分)

27.1998年4月15日~16日,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出现罕见的沙尘暴天气,

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 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的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 6万平方千米,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 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对此谈谈你的看法。(5分)

28.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养了很多羊、牛、马等家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不再丢了。可牧民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亲爱的同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你用生物学观点解释。(10分)

五、实验与探究(共20分)

29.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

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 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2分)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本实验中的量变是_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

_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到农贸市场做调查:属于蔬菜类的、水果类的、家禽类的各写出三种。(8分)

参考答案

一、1.生命现象生命活动 2.水食物氧气 3.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4.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5.目的对象方案 6.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7.生物环境 8.生物圈

二、9.B 10.C 11.C 12.D 13.D 14.B 15.D 16.D 17.A 18.B 三、

19.× 20.√ 21.√ 22.× 23.√ 四、

24.可从花草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光照、空气、水、温度等方面思考。

2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26.根据所写的内容给分。

27.沙尘暴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我国沙尘暴频繁发

生的原因与森林植被等被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有关。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我们应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2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

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狼少了,放养的家畜就多了从而破坏草场的植被。 五、

29.(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光照 阴暗 明亮 (4)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0.蔬菜类:白菜、芹菜、黄瓜、茄子、豆角等。 水果类:苹果、香蕉、西瓜、菠萝、葡萄、梨等。 家禽类:鸡、鸭、鹅等。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三)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学案

认识生命现象

复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难点)

2、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说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重、难点)

5、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6、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重、难点)

7、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重点)

复习方法

自检、讨论、总结、练习

复习内容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 现象,生物具有 现象。

2、生物能够 ,由 长 。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 后代。

4、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既 又有 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 与 。

5、生物具有 ,能对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 并 环境。

6、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 和海平面以上约 之间,包括 、 、和 。

7、生物圈能适合生物生存,是因为它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 、 、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8、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 。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 。

9、探究过程: → →制定计划→ → →表达交流。

10、探究方法:观察法、 、 、 等。

11、显微镜的结构:

11、观察物象: 和 ;调节光线强弱: 和 ;转换物镜: 1

;升降镜筒: 和 。

12、取镜安放、 、 、 、整理和存放。

13、对光要领:① 首先转动 ,使镜筒上升。

② 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

③ 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 对准通光孔。

④ 眼看, 眼睁,转动 ,看到明亮的视野。 小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4、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存放

复习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生物的是( )

A.病毒 B.细菌 C.植物 D.化石

2、生物圈就是( ) 2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适合生存的环境

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地球表面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7、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使镜筒下降 ③安装镜头 ④对光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安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A.③④⑥②⑤① B.①②③④⑥⑤ C.③⑥②①④⑤ D.③④⑤①⑥②

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9、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完整的细胞,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 )

A.向右上方移 B.向左上方移 C.向右下方移 D.向左下方移

10、对光应先转动( )

A.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 C.遮光器 D.反光镜

11、“d”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是( )

A.b B.d C.q D.p

12、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目镜和物镜

13、根据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名称: ③ ⑨

(2)能放大的物象的结构是[ ] 和[ ]

(3)若视野过暗,应调节[ ] 和[ ]

(4)写有“q”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物象是 。

3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四)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网络

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2

3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排汗、排尿、呼出气体。

,“一母生九子,九子不相同”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

有时因为范围很大,对调查的结果要进2.A.

B.按照生活环境分:

C.按照用途分:__

第二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A.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B.4.

5.

A.

B.

6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是对__寒冷_____环境的适应,旗形树是对

7【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以使土壤__疏松

_

肥力;沙地植物__能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2.

非生物部分

3.

关系,

4.

5

.在一般情况下,

但生态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_10___

、 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如下:

1.镜座:稳定显微镜

2.镜柱:支持作用

3.

4.5.

6.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7.目镜:放大物象

8.物镜:放大物象

9.

10.11.转换器:转换物镜镜头

12.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13.14.

二、显微镜的使用:

7厘米处,装

好目镜和物镜。

③观察。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再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直到看清物象。

三、显微镜常考题型:

①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倒像问题。将试卷倒转180度之后的物象就是答案。

③向中央移动的问题。显微镜下视野内的物象在哪里就往哪边移。

④低倍镜下:亮多小(视野亮,细胞数目多,细胞个体小)

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五)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含答案)

生物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生物课本 D.细菌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生长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

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

A.向日葵 B.青蛙 C.SARS病毒 D.酵母菌

5.动物学家用 望 远 镜 观 察 鸟 类 在 树 上 筑 巢,并 将 鸟 的 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6.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制造有机物 C.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7.一般说来,生 物 种 类 不 会 由 于 一 个 个 体 死 亡 而 导 致 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

A.遗传特性 B.生殖作用 C.生长现象 D.应激性

8.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都要进行呼吸

10.有一同学把 两 条 鲜 活 的 鲫 鱼 中 的 一 条 的 尾 鳍 剪 掉,放入水中,观察 两 条 鱼 的 运 动 状 况。 从 中 分 析 鱼 的 尾 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反证法

11.草履虫在阳 光 下 向 暗 处 移 动,在 光 线 弱 时 向 光 源 处 移动,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应激性 B.遗传性 C.适应性 D.能发育

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牛和松树 B.细菌和病毒 C.玉米和高粱 D.水和石头

13.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 B.煤炭、鸟、真菌【阅读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写出知识网络】

C.土壤、小草、柳树 D.母鸡、酵母菌、病毒

14.某 学 习 小 组 在 讨 论 生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时,出 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

15.下 列 各 项 中,与 植 物 的 光 合 作 用 有 相 同 生 理功能的是( )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16.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 有 明 确 的 目 的,观 察 时 要 全 面、细 致 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7.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个生理现象相同(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人出汗和排尿 D.母鸡下蛋

18、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A、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B、营养物质、阳光、土壤和水

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 D、阳光、营养物质、土壤和空气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 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0、马克思说过“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这里的“物质”是指( )

A、 营养物质 B、空气 C、水 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1、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 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22、一般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下列哪种物质含量最多,而生物缺少这种物质,就无法生存?( )

A、 有机物 B、水 C、空气 D、无机盐

23、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24、如果将地球比喻为一个苹果,那么生物圈的范围相当于( )

A、 种子部分 B、红色外皮 C、红色外皮及果肉 D、果肉部分

25、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6、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了( )

A、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7、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 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28、你不会到下列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

A、 草坪的石头堆里 B、学校的菊花盆下 C、前角的草丛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

29、海洋由浅至深依次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D、含盐量

3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主要描写的环境因素( )

A、 光 B、水 C、空气 D、土壤

31、2008年初南方部分省区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32、在进行试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33、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A、 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空气、水等

34、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 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3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36、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A、 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A、 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老虎

种子

D

、青蛙

鼠猫头鹰

38、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 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39、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40、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1、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42、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43、下列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44、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每年生产的氧量最多的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45、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的

46.狼狗常把排尿点作为与同种其他个体交流情报的“气味标记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47.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厚的角质层D.叶面积大

4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 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49.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50.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意大利古列尔莫·马可尼大学
  • 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
  • 广东农信网络学院 http://gd.21tb.c...
  • 四川农业大学学工系统 http://xsc.s...
  • 南开大学信息门户 https://www.nank...
  • 哈尔滨石油学院教务系统 http://111...
  • 呼伦贝尔学院教务系统 http://123.178.101.30/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官网 https://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