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介绍 >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一)
云南省教育厅职称评定管理系统使用方法及用户表

附件4:

云南省教育厅职称评定管理系统使用方法及用户表

一、使用步骤

1.登录《云南省教育厅职称评定管理系统》,网址

各单位用户名详见下表,密码:666666;

登录后,请及时修改本单位密码。以前已自行修改过密码的单位,使用自己的密码即可。如有问题,请和维护人员联系。 2.各用户请按附件1中列出的“网上数据上报时间”登录并进行相应系列的数据上报,其他时间均不能使用系统进行上报。 3.在使用《云南省教育厅职称评定管理系统》前,请先认真阅读《系统使用说明》,并按要求进行网上上报。 《系统使用说明》及其他职称工作相关表格下载网址: /retype/zoom/05e35c24dd36a32d73758167?pn=1&x=0&y=0&raww=719&rawh=306&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204.2837273991655&md5sum=4a96b751012187ffe8b53bcc95fad278&sign=49c09433b9&zoom=&png=0-273&jpg=0-44034" target="_blank">云南民族教务系统(二)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云南民族文化》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 【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

主要内容简介:

《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材:

施惟达,段炳昌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1、黄光成著,云南民族文化纵横探,科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2、杨志明等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3、和少英等编著,云南跨境民族文化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05月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云南民族文化 【英文名称】Yunnan ethnic culture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课 时】54学时 【学 分】 3学分

【所属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修订日期】2011年9月30日 【教学对象】大四学生 【修/制订人】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云南民族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云南多元的少数民族就文化的特征、形成和规律。

教学目标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形成及普遍规律。本门课程是针对旅游从事者所开设的综合性素质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云南民族文化现象、解决云南民族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点

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云南民族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和掌握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安排】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与生境

一、教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生境的分析  2、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技能点):

1、云南民族文化生境的分析; 2、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 三、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文化与民族文化

第二节 云南民族文化及其个性特征 第三节 云南民族文化的生境

第四节 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四、课堂讨论选题

1、云南民族生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案例分析:傣族和白族的生境 3、案例分析:彝族的文化特征 五、课外作业选题

云南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形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六、进一步阅读材料

案例分析:撒你人的分布

第二章 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

一、教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云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发展  2、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技能点):

1、云南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 2、云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发展。 三、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 第二节 青铜时期 第三节 汉晋时期 第四节 南诏大理时期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至近代 第六节 云南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 四、课堂讨论选题

云南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的特征 南诏时期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五、课外作业选题

云南民族文化最复杂多元的历史时期? 六、进一步阅读材料

和少英等编著,云南跨境民族文化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05

第三章 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教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的涵义 2、了解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技能点):

1、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 2、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的涵义 三、内容提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三节 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 第四节 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 第五节 云南民族叙事长诗 第六节 云南民族的歌谣和谚语 四、课堂讨论选题

案例讨论:

1、云南主要民族的歌谣和谚语精选 2、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精选 五、课外作业选题

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谣和谚语 六、进一步阅读材料

案例分析: 1、傣族歌谣赏析

2、大理白族神话与史诗精选

第四章 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

一、教学目标(知识点):

1、理解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2、了解各类型民族文化的特性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三)
云南民族大学本专科成绩修改申请表 - 副本

云南民族大学本专科学生成绩更改申请表

注:1、每张表只能更改一名学生成绩;

2、只有选过课的科目才能提交修改申请,没有选过课的科目一律不得补登、修改成绩; 3、更改成绩原则上应于次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提出申请,逾期不得申请修改; 4、通识课需经课程资源中心审批。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四)
云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学 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届 别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 务 处 制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400-500字]×××××××××××××××××××××××××××××××××××××××××××××××××××××××××××××××××××××××××××××××××××××××××××××××××××××××××××××××××××××××××××××××××××××××××××××××××××。

【关键词】【不超过5个】×××× ×××× ×××× ×××× ××××

Abstract

×××××××××××××××××××××××××××××××××××××××××××××××××××××××××××××××××××××××××××××××××××××××××××××××××××××××××××××××××××××××××××××××××××××××××××××××××××.

Keywords: ×××× ×××× ×××× ×××× ××××

目录

摘 要 ............................................................................................................................................ 3 ABSTRACT ............................................................................................................................................ 4 第1章 绪论 ............................................................................................................................................ 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6 1.1.1 引言...................................................................................................................................... 6 1.1.2 研究背景 .............................................................................................................................. 6 1.1.3 研究(或应用)的科学意义(或社会意义) .................................................................. 6 1.1.4 研究动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 .............................................................................. 6 1.1.5 研究对象介绍 ...................................................................................................................... 7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的研究(方法)现状) .......................................................... 7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7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7 1.2.3 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 ................................................................ 7 第2章:具体研究工作 .......................................................................................................................... 7 2.1 引言 .............................................................................................................................................. 7 2.2 实验设计(步骤) ...................................................................................................................... 8 2.3 实验结果(附:图表) .............................................................................................................. 8 2.4 讨论 .............................................................................................................................................. 8 第3章:全文工作总结 .......................................................................................................................... 8 3.1 论文的创新点............................................................................................................................. 8 3.2 论文的主要结论......................................................................................................................... 8 3.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9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10 致谢 ........................................................................................................................................................ 11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五)
云南民族史

名词解释:

1、 西南夷:秦汉时期,称今川南、川西南、贵州、云南境内的各少数民族的统称。因为这

一地区的民族都分布在巴、蜀之西南,故称他们为西南夷。这一时期的西南夷,除了尚

未进入云南的苗、瑶、藏、堕、普米等民族外,包括了土著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系的各民族。

2、

3、 庄蹻入滇

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277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翌年,楚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入滇促进了民族融合,促使滇池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步。

3、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由于道路仅宽五尺,所以叫五尺道)。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最后达于曲靖。五尺道的开通,使云南地区的各民族和内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4、羁縻制度:是汉族封建统治者在多民族而且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主要指根据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及民族特点,任命各民族原上层首领担任王、侯并按照旧的统治方式管理本民族,并在政治上听命于中央王朝派驻郡县的汉官调度,经济上纳贡地方特产。这个政策的实质和意义是在保持西南夷各族内部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其内部原来的首领进行统治,避免了不适应民族情况而产生的民族反抗。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5、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在战乱中,作为大地主的代表的军阀们,他们把农民的土地霸占之后,使农民沦为自己的奴隶,平时耕种以饷军,战时则编入行伍。在同一时期的内地汉族中也存在。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以后,部曲地位卑微化。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口,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6、南中大姓:南中大姓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夜郎传》:“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保境为汉。”南中大姓是自秦、汉以来不断进入西南夷地区的汉族上层人士,他们是夷化了的汉族,经过不断与各民族的融合和阶级分化,逐渐形成为雄踞一方的豪族大姓。大姓首先在经济上因管理屯政,在经管的过程中利用权力侵占屯田,开垦私田,拥有大量土地。其次,将大批要求“庇护”的流民或各民族人民沦为部曲,部曲是大姓的私家军事武装,也是直接生产者,平时为大姓服定期劳役,战时组成军队,为大姓之间扩大统治势力而进行频繁的争战。大姓就仰仗其物质基础和夷汉部曲称雄一方,形成为一地方的实权统治者。

7、驿传: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以后,驿传制度已很完备。历代有不同名称﹐早期称传﹑遽﹑邮﹑置等﹐汉代称邮驿﹐元代时称为“站赤”。元代云南的驿传,具有明显的特点:分布广泛、遍及全省;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往来方便,传递讯息迅速。其作用是:使元代云南与中央和政府保持了密切的政治联系,结束了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为发展商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内地移民入滇和扩大云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必要前提。【云南民族教务系统】

8、遑耶姻亲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民族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遑耶”在彝文中的意思是结盟、同为一家人,主要是指南中大姓与夷帅通婚结成的亲家关系。遑耶姻亲促进了汉族的“夷化”,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9、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所谓土司就是利用土著民族中的上层贵族首领,让他们沿袭担任地方行政机构中的长官,以便依据地方经济情况“额以赋役”;政治上听从中央政府的“驱调”。它的实质是一种封建主义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看是沿袭使用民族中贵族首领充当地方长官,实际上是保留各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结构不变,然后用过土官来进行贡纳的征收,并从形式上保证了全国范围内政治上的统一。

10、元跨革囊:元跨革囊出自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主要指为了征服“西南诸蕃”从西南各族中汲取人力物力以消灭南宋,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队到达丽江东部的金沙江畔,大理国宰相高泰祥守金沙江西岸,蒙古军凭借革囊和羊皮筏渡过金沙江,打败了高泰祥守军的历史事件。“元跨革囊”,促进了忽必烈平定大理国和元代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

简答题:

1、西汉在西南夷地区的经营举措

文景之治以后,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即位,人民富足。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王然于、柏始昌等使滇,激发了汉武帝开发云南民族地区的决心。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即益州郡和永昌郡,招降了夜郎和邛、笮二都,分别设置了越嶲郡和沈黎郡,平定南夷设牂牁郡,并开通了南夷道(夜郎地区):僰道(宜宾)——牂牁江(北盘江);西夷道:蜀都(四川)——邛笮都(凉山州)。此外,对西南夷地区还采取了“羁縻”政策对该地区的各民族进行统治,并授予夜郎王以“夜郎王印”,滇王以“滇王之印”,以避免不适应民族情况而产生民族矛盾和反抗。同时,采用招募内地汉族入滇开垦种植的“移民垦殖”方式,一方面解决入滇人众的供需,另一方面,也起了巩固对西南夷地区的统治和开发作用,是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进行比较稳固统治的直接经济、政治乃至于军事源泉。

2、蜀汉时期诸葛亮对南中的郡县制做了哪些调整?

答:设立了南中七郡,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从原益州郡中分出弄栋(今姚安),从永昌

郡中分出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3县,从越嶲(音西)郡中分出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青蛉(今大姚),新设立了云南郡,以云南县为郡治;又从原益州郡分出贲(音奔)古(今蒙自)、胜休(今石屏一带),从牂牁(音脏柯)郡中分出宛温(今砚山)、镡(音谭)封(今平远街)、句町(今广南)漏卧(今罗平)、进桑(今屏边)西随(今金平),将这8个县合并新设兴古郡。把原来南中的越巂郡、永昌郡、益州郡、朱提郡、牂牁郡等五郡调整为七郡,其中的建宁郡、朱提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全都在今天云南境内。越巂郡在今天四川境内,牂牁郡在今天的黔西北。这种划分十分有利于蜀汉政权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

3、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南中大姓发展势力治理云南且影响如何?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南中的措施:

(1)、调整地方行政机构,设南中七郡,设庲(laí)降都督总统七郡。

即把原来南中的越巂(xī)郡 、永昌郡、益州郡、朱提郡、牂牁(zāng kē)郡五郡调整为七郡(越巂郡、永昌郡、朱提郡、牂牁郡、建宁郡、云南郡、兴古郡)这种划分十分有利于蜀汉政权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

(2)、加强对南中的统治力量。将南中大姓的主要人物调离本土到蜀汉中央政权任职(如:调孟获到成都任御中央丞、爨习任领军将军、孟琰yǚn为辅汉将军)并将其控制的“劲卒青羌”万余户迁徙至成都,编入军队,成为代魏军力。

(3)、在南中派驻汉兵和汉官(李恢为建宁太守、马忠为牂牁郡太守、吕凯为云南郡太守)

(4)、扶持地方夷、汉大姓势力,以作蜀汉政权后方军需供应来源。

办法:帮助他们获得跟多部曲:①政治强制:“分其羸(lěi)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董、李为部曲”;②经济利诱:“以夷多刚狠不宾,刀劝大姓富豪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亦也其官„„”

(5)、通过联姻:南中大姓为了能够在周围附近各民族群体的包围下发展,巩固自身的势力,于是便通过与其贵族互通姻亲来进行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影响:(1)、加强了蜀汉对南中的统治,保持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统一。

(2)、汉族和南中各民族的交往关系得到了加强,促进了南中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元朝经营和治理云南使,对云南的行政组织机构做了哪些设置

公元1271年,忽必烈选用回回人赛典赤主持云南行政,1276年赛典赤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置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 ,并把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建立后,一切军政事务都由平章政事统一管理。1290年忽必烈派遣皇族当中的人担任梁王,在元代诸王中是一等王,管辖全省,代表皇帝在云南进行统治,权力大于行省,可以监督管理行省的一切。在行省之下的路、府、州、县范围内,为了具体的一层层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分设宣慰司,都元帅府,由当地少数民族上层担任此职位。同时利用土官、流官与元朝从内地派来的官吏相结合进行统治,发展了元朝封建中央在云南地方的统治权力,比较稳固的把云南统一起来。

5、明朝的土司制度与元朝土司制度的区别与差别

土司制度的实质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封建主义的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与元朝,完

善于明代。明朝与元朝的土司制度相比有成都上的差别:

元朝虽然直接任命民族上层贵族充当各级证政权构中的土官,但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土官在地方的权利任然很大,云南行省的官员很难使土官“奔走唯命”。而明朝的土司制度,从形式上把民族地区的地方政权组织直接纳入国家政权组织系统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

土司首先的承认自己是朝廷委派在地方的官吏,服从驱调,履行各种规定的义务,然后自己在地方的统治才合法;土司与朝廷从内地直接派来的流官不同,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父死子代的时候,必须的到朝廷的认可,形式上也和流官一样任免。

6、清代在云南实行的改土归流的作用和影响?

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清代对云南实行了改土归流。

作用:清代的改土归流,是云南一部分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方面的一种变革。从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来说,经过改土归流后,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主经济取得了完全的统治地位,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主经济因此逐渐发展起来。

从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来说,在土司统治时,各民族中还分别保持着封建领主、奴隶主的地方政权,而代之的流官政权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云南与全国在政治上的统一迈进了一大步。

影响: 虽然改流处﹐也还保留原土司的残馀势力﹐他们仍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原来的属民﹐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

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六)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入口:http://www.ynni.edu.cn/xuanke.html ...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入口:http://www.ynni.edu.cn/xuanke.html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云南民族教务系统(七)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www.ynni.edu.cn/xuanke.html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www.ynni.edu.cn/xuanke.html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意大利古列尔莫·马可尼大学
  • 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
  • 广东农信网络学院 http://gd.21tb.c...
  • 四川农业大学学工系统 http://xsc.s...
  • 南开大学信息门户 https://www.nank...
  • 哈尔滨石油学院教务系统 http://111...
  • 呼伦贝尔学院教务系统 http://123.178.101.30/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官网 https://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