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专业 >

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排名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7    阅读:

  高考填报志愿时,华南理工大学优势专业是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以下为大家整理出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排名供大家参考选择。

  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专业8个:城乡规划、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轻化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工商管理。

  国家重点专业3个: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网络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特色专业

  建筑

  学院可以说是华南理工大学最强的一个学院,新建造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就是由该学院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何镜堂院士亲自带领攻关小组完成的,何镜堂院士在2005年4月还被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在这里还有我国建筑学届培养出的第一位博士,在这些大师们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也格外起劲,好多学生还没毕业就在外面设计院做兼职了,而且考研和出国的比例也非常的大。

  电信

  学院也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院,华工的“无线电”专业在南方可是独踞一方啊,华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首批终点建设学科。培养了大量像TCL总经理李东生、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等优秀人才。

  电力

  学院的动力工程系的学生就业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以去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和企业为最多,在电力行业、机电行业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每年也有近30%的学生继续深造。

  材料

  学院的同学由于学的都是很复杂的化学、物理方面的东西,经常挣扎在死记硬背和逻辑推导的双重压力下,所以报考本专业的同学得做好吃苦的准备。而且材料学院还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橡胶专业和全国最早的硅酸盐专业,成立了全国第一批的高分子化工和化学纤维专业,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拥有“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名气很大!

  法学

  法学院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合办了知识产权学院,而且是国家首批批准的成立知识产权学科点的院校之一,专门培养知识产权工作者。华工的造纸系也是全国最强的,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

  华工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2012-2015年,连续四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工科领域世界排名进入前50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8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2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65.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2.38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92.92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373万册,数字资源量48903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文科国家级平台、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7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2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31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14.87亿元。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03人,其中专任教师242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28人,千人计划获得者(含青年千人)19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研究生导师19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80人)。2015年有各类学生10003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478人,本科生2485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4494人,留学生2208人。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5年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3%,毕业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9.83% 。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5万余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全面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6年5月19日更新)

  • ·2016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5-07-17)
  • ·华南理工大学(2015-07-31)
  •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地址联系方式(2015-08-01)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招生实施办法(2015-08-04)
  •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实施办法(2015-08-04)
  •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保送生自主招生历史试卷(2015-08-04)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薪酬管理优化的4个途径
  • 中小企业薪酬设计的3种模式
  • 苏州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
  • 薪酬管理的6大弊端
  • 薪酬管理优化措施
  • 企业薪酬管理优化思考
  • 年终奖13薪怎么算
  • 电力电子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