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三国有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6    阅读:

读三国有感篇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谨慎多疑的曹操, 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

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可惜与诸葛亮平等的“凤雏”庞统不幸遇难落凤坡。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刘备、张飞、关羽他们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登门拜访,不畏艰辛,最后成功的请到“卧龙”从这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有感篇二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文/黄昊翔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小学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收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我书柜里的书数不胜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看了一点便觉得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绝,读到曹操时我便有感于怀。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弄得民不聊生,最后使得农民爆发了起义,朝廷知道后立即下了征兵书,刘备看到自己的国家已成这样不仅唉声叹气,然后遇到了张飞和关羽,他们还结义成兄第,刘备还为了国家大事三请诸葛亮。在赤壁大战打败了曹操,这才使天下分成三国。最终都被晋同一了。

读完这本术后,我感觉曹操是两种人,第一种是大丈夫和枭雄。而第二种是奸臣和独把利益的人。在生活当中我也算是个独把利益的人。

一次,我用我的零花钱买了一包牛肉干,回到家弄了一瓶汽水,然后打开电视看了起来,过了一会我表弟回到家看见我手里有牛肉干,就立马跑过来对我说:“好表哥,给我一点牛肉干吧!”说完便捏一捏我的肩膀和捶一捶腿可我却无动于衷,最后我说一句:“去去去,回你房间去,牛肉干是我用零花钱买的怎么可能给你吃。”话未落音表弟便哭着跑回房间,又过了一会表姐也回来了,也看着我再吃牛肉干也想吃便找我,我就把我刚才跟表弟说给表姐听,表姐听后变气呼呼的跑回房间,恰好妈妈也回来了,但没看到表姐和表弟便问我:“姐和你弟呢?”我说都在房里,突然表弟冲了出来说:“姑姑,哥哥他不给我吃牛肉干。”“什么有这样的事?”没办法我只好招供全部罪行,妈妈为了惩罚我让我把牛肉干给表姐和表弟。唉!这就是我独霸利益的下场。 通过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能独霸利益,而是要与人一起分享我还要向大家推荐看三国演义这本书。

读三国有感篇三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渭源一中高一10班 田蓓

身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正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当时官宦弄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吴三国为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在百年战争中,谋士斗智,波澜壮阔,悲壮惨烈,景象万千。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羽、张飞、赵云、许诸、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

在这三方中我最偏爱蜀国一方,因为曹操阴险奸诈,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吴国孙权又太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惟有刘备仁德广布。而在蜀国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欢的并不是刘备,因为他心太软,也不喜欢关羽,因为他太意气用事,该斩不斩,华容道放走曹操最终铸成大错。更不喜欢张飞,因为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该想的不想。我最喜欢的是常山赵子龙,他英勇可比张飞,又像关羽那样遇事镇定冷静,他千里寻明君,对刘备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会之后,便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打天下。他单骑救主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当阳县与刘备失散,他寻来幼主,在曹军重重包围中,怀揣后主,杀退重围,砍倒大旗面面,夺槊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名。也赛过关羽那过五关斩六将。虽说刘备虎将众多,但最终三国还是归了晋,不免有些遗憾。

《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在战争的描写那更是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久远的中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亮,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枭雄曹操,勇者张飞 、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感动。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不下„„。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关羽为人忠孝,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为刘备之弟,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仁慈勇猛,所以帐下百万雄兵,千员虎将,都听使于他。因此到后来,关羽不单是人,他已经被神化,而且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学习古代著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骨气,是凛然之气。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想。

读三国有感篇四
《读三国演义有感》

细节决定成败

——读《三国演义》有感

罗贯中的《三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成书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学生时代就粗略读过,特别引起注意的就是书中大量描述的战争场景和英雄人物。再读《三国》已为人母,感慨良多。

通篇最经典的战争莫过于“赤壁之战”,还记得这一片段曾进入语文课本中。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撤,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作战双方实力悬殊,为什么能以弱胜强,究其原因,我觉得战败方曹操在细节上出了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确实很有道理。

曹操正是输在几点细节上:一是太大意轻敌了,骄兵必败也许他本人是知晓的,但在大战前夕,没有仔细考察黄盖投降的真伪,以及庞统来献“连环计”的用心,这两件事是导致火烧赤壁的直接原因,由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没有及时识破孙刘联军这两次计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二是将士组成混乱,不适应水战,虽然号称八十万大军,但属于自己核心部队却不多,内部甚至有众多矛盾,可以说是乌合之众吧。《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忠告也忘记了。自己的部队明明不适合水战,也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准备。求胜心切,对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缺乏研究,因而不假思索的采纳了庞统的计策,“铁环锁船”为孙刘火攻提供了机会。当身边的谋士提醒曹操当心对方用火攻时,曹操不以为然,以为当时刮北风,对方不可能用火。岂料战斗打响时,风向突然逆转,刮起了东南风。

三是没有关注士兵因水土不服导致的传染病,最终引发大的疫情,据《三国志》记载,曹操部队到达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现呕吐疾病等现象,曹操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件事情,让士兵们带病上战场,继续坚持对孙刘作战,事实上这一细节给曹操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其实,我们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这个世界上,细节是无处不在,它微

小而细致,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的改变某些东西,但细节的竞争,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终亦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读三国有感篇五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许多名著吧!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读过许多书,其中《三国演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是我国明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写。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齐名,成为男孩子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记叙了蜀、吴、魏三国为了争夺天下,计谋、战争频频,可最后却被阴险狡诈的司马懿坐收其成,成为三国最后的主宰的故事。

书中描写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其中火烧赤壁最为惊心动魄。曹操指挥着百万大军,誓要将东吴拿下,浩浩荡荡的军船将长江都堵住了。而军力薄弱的东吴选择了与西蜀联手,共同抵抗这场灾难,因为他们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东吴的周瑜、西蜀的诸葛亮商定计谋,一步一步地将曹操大军击溃。他们先是设计让曹操误解自己的水军大将,将之处死,造成了曹操水军无人操练的结果,然后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打入曹军,带领曹军进入设定的陷阱。最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战船,曹操百万大军溃不成军,最后只得从华容道逃走。这一计计、一环环设计得精彩、漂亮,让人叹服。读到这,我仿佛也来到了当时的战场上,我看到了周瑜借酒醉让蒋干偷走“密信”,陷害蔡瑁张允;我看到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草船借箭;我看到忠勇的老将军黄盖站在船前,带领着冒火的战船驶向曹军舰队„„我即为周瑜、诸葛亮的聪明所折服,又为黄盖、甘宁的忠勇而流泪。

《三国演义》共上百回,介绍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深地记在心中,他们的聪明、他们的义气、他们的勇敢„„都让我想到了铁骨男儿的气慨。朋友们,还等什么,和我一起来读这本流传几百年的名著---《三国演义》吧!

读三国有感篇六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何润民

这几天,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那时的皇帝软弱无能,朝政由外戚与宦官把持。这些官兵只知道争夺权力,根本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因此,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河北巨鹿郡有个叫张角的人,爆发了黄巾起义!后来,刘备等人打退了黄巾军。立下了战功。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在看到招军榜的时候相遇,然后在张飞家后院结拜成了兄弟。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桃园三结义”。

在刘、关、张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关羽。他为救刘备的两个夫人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在家里不理会刮骨疗伤的剧痛,可谓是“天下无敌”!关羽身上还有许多能让我们学习的精神。在曹操送关羽金银珠宝和美女的时候,被他严词义正的拒绝了。但是当曹操送给关羽战袍和赤兔马时,他却收下了。那是因为,这些东西能为他的大哥——刘备打仗啊!但是,天妒英才,关羽后来被吕蒙杀死了,这令我很难过。

关羽是那么厉害,但刘备和张飞也不赖。刘备的智慧、稳重和张飞的勇猛,在三人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是刘备的稳重,孔明是不可能被请来的。孔明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孔明的帮助,刘备三人是不可能打那么多胜仗的。

说到孔明,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一生为蜀国尽心尽力,

毫无半点违抗之心。孔明不仅对蜀国鞠躬尽瘁,他也毫不保留自己的智慧,为蜀国贡献了许多力量。他甚至没有子女延续香火,就死去了。 最后,我知道了《三国演义》不但讲述了吴,蜀,魏三国争天下的故事,还让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战术兵法,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像曹操一样阴险,残忍,也不能像刘禅一样昏庸,。要为身边的百姓着想,要为国家的兴衰负责。

读三国有感篇七
《读三国演义有感1》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回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三国演义》的前言,这本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共有一百二十回,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从这本书里知道了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等英雄人物,但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

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帮刘备恢复汉室,他日日夜夜的操劳,不辞辛苦,尽心尽责的辅佐后主刘禅做好自己的丞相.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

读三国有感篇八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05微电子 陈涛 学号:P30514041

人们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我们不考究它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虚构的。就其思想上,其中有很多迷信色彩,如: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五丈原祈禳北斗等故事。

汉朝没落时到处一片混乱。开始是黄巾造反,这时刘、关、张三人结拜为兄弟。其实三国中刘备、孙权、曹操三人中,我想应该算刘备运气最好,刚要出来为国家作贡献就碰到关、张二人,这两人在三国中应该都是无人能敌。后来又请出了诸葛亮这个智多星,又得到了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五虎将军。虽然刘备后来和孙权、曹操三分天下,而我本人却认为刘备并不是个英雄。我们知道三英战吕布,讲刘、关、张和吕布厮杀。开始是翼德喝住吕布与其厮杀,后来云长也来帮忙,再后来刘备也来“助战”。《三国演义》里写刘备上场时是用“助战”。我想刘备顶多只能分散吕布的注意力,上去也没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云长的勇猛,杀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都成为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而张翼德当初在吕布夜袭徐州时,翼德已“酒犹未醒,不能力战”,然而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亦可见张飞之勇猛。后来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更加突现张飞的勇猛。刘备呢,整个《三国演义》中就是三英战吕布时看到他“有勇”,其后就只有“今久不骑,髀里肉生”。在智谋上面,刘备也没有过人的谋略,高超的战略,刘备能打胜战全都依仗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刘备能打几次胜战?剿灭黄巾时有功,是仰仗着关、张的勇猛;成功突破曹操的围剿,倚赖的是徐庶的智谋;奠定蜀国基业,依靠的是诸葛亮的奇才。刘备能做的就是对诸葛亮的言听计从。然而后来他孤注一掷,为报关、张之仇,不顾孔明的反对,坚持攻打东吴,最终大败而归。正如杜甫所言“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由此可见刘备无勇无谋,确实称不上英雄。那为什么当时世人都称刘备是枭雄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刘备胸怀大志,有一些心机,又有关、张辅佐吧!为什么说刘备有心机呢?大家知道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讲“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大惊,手中的筷子都掉在地上了,碰巧这时电闪雷鸣,他就说是被雷声吓住了。那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他卖命呢?刘备有大汉皇叔之名,而曹操是汉贼,孙权也只是一方霸主,所以一些忠义之士选择了刘备。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着重描写的人物,他的神机妙算真可谓有如天助,令人钦佩赞叹,也是后代很多怀才不遇的文人的偶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点可能与历史事实不符,但这正映射出了后代文人的梦想,他们都期盼着与明主相遇、相知,然后大展宏图、尽职尽忠,以报明主的知遇之恩。然而哪来那么多好事,他们始终难以逃脱怀才不遇、大业不成的命运。当今社会亦是如此:以前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而现在,毕业生必须自己找工作,甚至有些大学生仗着自己有大学文凭,在招聘会上乱投简历,然后总希望有公司主动来和他联系。却不知当今社会人才济济,机会要靠自己去争取,不能等着公司来“三顾茅庐”。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曾谈到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其中原因众多,我们只谈一点:诸葛亮选择投靠谁,就像现在的毕业生选择公司一样。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是因为曹操太强了,手下已有众多的谋士,发展空间不大,而他的理想是与管仲、乐毅一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名相。不选择孙权是因为孙权空间太小,而且周瑜,张昭跟孙权的关系非比寻常,去了也不

会被重用。而当时刘备虽然弱小,正缺谋士,得如此大才,必当重用,而且刘备是大汉皇叔,在当时代表的是正义,并且他很早就预料到将来会三分天下,刘备会雄踞一方。而现在大学生选择公司也跟这个情况一样,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大公司,好像三国中的曹操,势力雄厚。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公司的门槛一向都很高,就算进了,也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有些毕业生并不了解市场行情,选择像三国中的孙权那样中小企业,也没有大的发展前途。很少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能够慧眼识珠,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在这些小企业中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诸葛亮能够正确地选择明主,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现况有很深刻的了解。当代大学生也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要培养洞察力,正确的了解市场行情。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立了头等大功.他到东吴舌战群儒,激孙权与刘备联盟,这都表现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那时周瑜一心想除掉诸葛亮,可诸葛亮不想因私事而影响大局,于是处处忍让。周瑜让他三日内造出十万只箭来,他虽明知道是周公瑾想借此杀他,还是立下军令状答应了。而周公瑾实在器量太小,容不得孔明智谋在他之上,在双方联盟的情况下还多次想置孔明于死地,最后被气死。死前还叹道“既生瑜何生亮”!当代大学生要汲取教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不能嫉贤妒能。别人好的地方我们要虚心学习,切不可像周公瑾那样以自我为中心,遇到比自己有才能的就容不下,最后反是自食恶果。诸葛亮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后来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对后主也忠心不二。他对刘备的忠诚,值得我们钦佩。然而我认为,辅佐刘禅并不是明智之举,刘禅并不是明君,诸葛亮只是出于对刘备的忠诚才继续辅佐刘禅,在当时可能是理所当然。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有没有辅佐的意义?我认为孔明辅佐他并没有什么意义,三国时战火连天,最终必定要统一,像刘禅这样的君主能统一天下吗?孔明这样的忠义只是种封建思想,并不可取。当然,这是我们后人的看法。在当时社会的人来看,孔明的做法就是正确的了。孔明素知魏延有反骨,却留在身边,并不杀害。后来五虎将军只剩下赵子龙了,蜀国急需将才。孔明能充分的利用魏延的价值。孔明死后魏延造反,孔明在临死前遗计于杨仪、马岱,之后用此计斩了魏延。孔明能用魏延,也能控制魏延,使他不能造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也不能由于一些人有缺点而不能用其才,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也要尽量帮他们改正。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成一个奸雄。其实前期,曹操也是忠心为国的,他也曾参加过平定黄巾的战斗,也曾不顾生命危险谋杀董卓这个汉贼。后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平定了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可以说那时的军阀混战基本上都是曹操平定的,那时的他虽然骄横跋扈,自立为魏王,但并没有自立为帝。这是明智之举,他要号令天下,就要利用皇帝的名义,成为正义之师。而董卓却一上位就要另立皇帝,后来又要自立为帝,处处表现出了他的狼子野心。论曹操的功绩,他是个英雄,而他却是反汉室的,是时代的逆流,所以也可以说是时代的局限性成就了一代奸雄。而我认为三国中也只有曹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他手下的谋士多不胜数,其中贾诩、荀攸、荀彧、郭嘉、程昱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武将也很多,其中夏侯惇、张辽、许褚、典韦、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都勇猛过人。与曹操比起来刘备、孙权就显得太单薄了。他并不是像刘备那样依靠某一个人成就霸业的,也不是像孙权那样只是继承父兄的事业,他完全是靠自己打下天下的。有人说曹操杀杨修是嫉贤妒能,其实不然,杨修是很聪明,曹操对他也是很欣赏的,他封杨修为主簿。而杨修却不安分守己,他介入了曹操的家事,他帮助曹植取得王位继承权,设计要曹操废长立幼。这曹操岂能容忍,必定

不会放过杨修。而不是因为杨修的才能出众。曹操其实是爱才的,当初关羽过关斩将,他也没有迁怒于关羽,还下令手下放行;赵子龙在乱军之中救出刘禅时,他也下令手下不要放冷箭,更可见其爱才,惜才之心。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有的以文韬闻达于世,有的以武略显著于人。而当今社会也一样是人才济济,我们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就要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而诸葛亮是很多大学生的偶像,我们不仅要学习他博览群书,掌握丰富的知识,但也不要忘了他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有些思想我们要摒弃,不能全盘接受。

专家点评:本文主要谈对刘备、诸葛亮、曹操三人的感想。作者能结合实际谈一些感悟,所谈大都言之成理,可见作者是认真思考过的。本文语言也较通顺,条理也很清楚。

魏世民

读三国有感篇九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此次寒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早已看过不止十次,却是百看不厌,这也许和我平常的喜好有关,但也是因为这本书的确有着不凡之处。

《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的小说巨著,书中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初看这本书时,我以为这部书写的都是史实,但在之后我特意查找资料时才知道,《三国演义》一书中也有些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很重。根据我所查到的资料发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才华出众,但却时逢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郁郁不得志,才转而编著《三国演义》想要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以自己广泛搜集到的三国时期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想象,最终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在这部书中,罗贯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仁政。

在书中,正文第一句话便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细细品读这句话,并不无道理,古往今来,中国经历了近五千年的历史,整个天下也分分合合的走过了五千年,至今中国虽然是统一的大国,然而又怎知今后不会再出现分裂?在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局势,著名的战

役,留名千古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才使罗贯中以三国为题材作出了这部小说巨著。

在书中,我认为最著名的战役当属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战役。在官渡之战前,经过长期的征战,北方仅剩下两个最为强大的势力,一为曹操,一为袁绍,袁绍听从刘备的建议,开始发兵向曹操驻地进军,意图统一北方,当时的袁军兵力虽多却不精,然而却胜在粮草充足,而曹军虽有着精兵猛将,但粮草短缺,想要抵御袁军的进攻唯有速战速决。而致使曹操取胜的原因在我看来应该说是袁绍与曹操的性格导致的,曹操知道自己无法战胜袁军,因此他礼贤下士,积极采纳部下的正确建议,而袁绍则是独断专行,不听忠言,最终让曹军将袁绍的粮草尽数烧毁并击垮袁军,从此以后,北方被曹操统一,北曹南吴的天下大局形成。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挥师南下,意欲灭吴而一统天下,曹吴两军在诸葛亮的推动下于赤壁展开大战,孙刘联合共同抵御曹操,刘备麾下的诸葛亮以智对敌,曹军虽强,却不适应海战,诸葛亮以自己过人的智慧,舌战群儒促使孙刘联盟,草船借箭增强吴国军力,最终假借东风火烧曹军,可说是算无遗策。最终孙刘联盟大胜,曹操狼狈逃回北方,暂时无力侵犯长江以南,不久,刘备占领荆州,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汉王朝覆灭在即,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意图吞并天下,建功立业,在如此动乱的时代,英雄豪杰却也是数不胜数,但相对的无能之辈也不少,长厚如鲁肃,勇者如张飞;智者如诸葛;庸主如刘禅;无能之士如袁绍。不同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

的很多人物都让我深受启发,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号称“三绝”的诸葛,关羽,曹操。

先说诸葛。诸葛亮,在书中常称诸葛孔明,《三国演义》一书中智慧的化身,身居隆中便已通晓天下大势,人称“卧龙先生”,堪称“智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孔明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意出山并效忠于刘备,凭借自己的智慧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更写了《出师表》这一千古名篇,相信诸葛亮也知道刘禅的昏庸,但他仍旧没有生出半点异心,在我看来他算是够忠诚的了。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一生谨慎,他巧借东风,三气周瑜,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后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大摆空城计,智杀魏延,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若不是因后主刘禅太过昏庸,或许最终一统天下也并不是没可能的,足可见智慧的强大之处。

在说关羽,著名人士毛宗岗父子曾说“三绝”——“智绝”诸葛,“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义薄云天关云长,小说中的关羽红面长髯,骑赤兔马,使青龙偃月刀,勇猛过人,义重如山,他一生忠于刘备,义字当先。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勇猛刚烈,所向无敌。他的武艺在当时并不是最强,单是一个吕布就需要刘、关、张三人才能战成平手,但他却被后世尊为“武圣”,各地都修建关帝庙,正是因为他的义薄云天。

后说曹操,做为“三绝”中的“奸绝”,小说中的曹操看上去就是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信奉“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谓“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人”。然而曹操能够强于刘备孙权却也是不无道理的,就他本身而言,智计、心性均在刘备、孙权之上,却仍不忘礼贤下士,倾听良言,因此曹操座下的能人异士也是数不胜数,更有司马懿这样近乎于诸葛亮匹敌的智者,由此可见其强大之处。

《三国演义》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可说是百看不厌,其中的人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不同的人物特点鲜明,情节描述也使我如同身临其境,虽然书中有误导历史观念的地方,但相比起它的价值却是微不足道了,相信与我一样喜欢这本书的人同样不少。

赵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读啊呜猫有感。

下一篇: 读匆匆有感400字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