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扬州与苏州》读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7    阅读:

《扬州与苏州》读后感

  总体来说,这次阅读的缘起是冲动购物。

  作为一个与扬州和苏州都有些渊源的人,机缘巧合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晒这本书的图片。书名叫《扬州与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装帧简谱大气,上海古籍出版社,颇有眼缘,随手就在亚马逊下了单。收到书后,才发现这本书其实是某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的毕业论文,封面上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双城书系”,很是有些失望。读完全书,总体评价非常一般,或许与先前的期望落差也有些关联。

  若要说清楚这本书的内容,首先要提到“双城”这个概念。中国的古代小说中,城市作为故事架构的重要载体,除了展示地理空间这一基本元素外,还是市民生活的容器,并集中表征着一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文学作品的城市概念研究在国外早有历史,近来在国内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纵向地、历史性地回顾中国历代小说文本所展现的城市,会发现存在一种可称之为“双城”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前后不同时期的两个都城所构成的“双城”。最典型的是汴州与杭州,前者为北宋的首都,后者为南宋的首都。于是从南宋人的角度来看,两者便是故都与现都的关系。所谓“直把杭州作汴州”便是如此。

  二是,同一时期一个首都和一个陪都所构成的“双城”。例如唐代的长安洛阳,明代的北京南京等。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片大气恢弘的景象;陪都则是声色繁华,充满了市井烟火气息。

  在上述两类三组强关联性的“双城”体系外,还存在一组弱关联性的“双城”系统,也就是本书所述的扬州与苏州。扬州与苏州进入“双城”研究的视野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一是,地理位置。两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运河沿岸,虽然一个位于江北,一个位于江南,总体还是相邻。

  二是,经济文化发展。两座城市在历史上曾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繁华都市,经济繁荣、商业兴旺,风物文化享誉时代,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座城市也都经历过战火,甚至是毁灭性的的破坏屠城,然后在废墟中重建发展,展示着盛衰往复的历史循环。

  三是,两座城市在古代小说中的出现频率较高,都是古代文人的重点描述城市,故而有一定的素材分析比较。

  于是,作者以历史为线索,以朝代为划分,通过对不同年代的文学文本中所展现的扬州与苏州进行分析,对扬州与苏州两座城市的历史、政治、经济、市民生活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发掘,并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作为通俗读物,这样的题材显然枯燥了一些。而作为学术论文,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从题目来看,所谓“双城书系”,所谓“扬州与苏州”,自然而然会预设书中主要采取的论述方式是“比较”。然而,书中所缺乏的却恰恰正是“比较”。除去绪论与结语外,每一章基本都均做两部分,一部分单写扬州,一部分单写苏州。写扬州或分几个要素,写苏州也分几个要素,要素间有的有重叠,有的没有重叠。一章几十页的文字,只有最后两三段综述能做些关于扬州与苏州异同之处不痛不痒的总结。于是显得素材多而主体散。读后的直观印象只是扬州是如此,苏州是如此,扬州这个时候繁华,苏州过了段时间也繁华起来。至于到底为什么把这两个城市视作一个“双城”系统,它们与其他的双城系统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把这两个城市放在一起讨论有什么意义,依旧是云里雾里。

  于是再翻至结语处,想从结论中寻找些线索,却也只能失望而归。结论又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古代小说中对扬州与苏州的描述所体现的“异中有同”之处进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文本素材的归纳,比较中规中矩。第二部分本以为应是对扬州与苏州“同中有异”之处进行总结,没料想居然笔峰一转,变成了对扬州与苏州产生不同发展特点和轨迹的原因的分析,开始讨论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虽然讨论的内容主要章节中也有涉及,但一旦脱离了文本分析,则显得浅薄无力,让人抑制不住吐槽的冲动。特别是全书最后一句话以“分析比较苏州、扬州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兴衰史,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起句,又使人陷入了这本书的重点究竟是文学中的“双城”分析还是历史研究的矛盾中。一个搞古典文学的何苦碰政经这摊烂泥!

  草草读完全书,词句间无法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思路,却在不停猜想作者做论文时的艰难。

  比起长安洛阳、汴京临安,把扬州和苏州拉到一个体系,作为一个“双城”系统来理解可谓艰难。不说今人常常将苏州上海并称苏沪,古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誉亦是将苏州与杭州并称,鲜有与扬州关联在一起。而扬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域的概念,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扬州鹤”、“东阁梅”所指向的扬州实际是南京的现象,这一点与姑苏城有着极大的差异。而所谓“扬一益二”,即扬州在繁华至极时,与之并称的是成都,也非苏州。硬要将两个关联性不强的城市牵扯在一起,还需做一本书的关联分析,何其艰难?于是书中多有列举、少有关联,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抛开上述的结构问题,在阅读中还是有所感的。例如今日已不复存在的广陵涛、琼花、园林、甚至是瘦马,还有战争给扬州带来的远远超乎想象的苦难,夹杂着一边阅读一边回味自己在扬州与苏州的行迹,倒也不觉得浪费了时间。

  只是,如无意外,应该不会再读第二遍。

  • ·读《吴语 听声 耳畔苏州》有感(2015-11-28)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