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0    阅读: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一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

读《班主任必读》有感

假期我读了王宝祥老师主编的一本《班主任必读》,他将多年来与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邀请他们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经历中的成功案例记录下来,案例中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智慧是我读后收获颇丰。

第一章:科学的管理

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 高金英

案例: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树上有十只小鸟,开枪打死一只鸟,还剩几只?”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与质疑:“枪声多少分贝”“打鸟犯法”“确定有10只鸟吗?” “十只鸟中有残疾的吗?”等问题。老师有些招架不住了,面前的学生跳跃的思维使她不知所措。

作为一位班主任,每个人都会拥有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因为学生在发展的环境和影响的环境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给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使之真正的全面的发展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推进德育的创新。德育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针对性时效性更需需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只就要求老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耐心的品性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之心朋友才能以一颗诚挚的心给予关爱班主任要做到:四勤“脑勤,眼勤,嘴勤,腿勤”脑勤:多考虑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眼勤:要利用教育者的敏感抓住契机对学生教育;嘴勤:把道理给学生讲到实处;腿勤:在学生最需要的而时候出现让他们感到老师就像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一定要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收益。

第二章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育智慧的力量 万玮

万老师曾经在文章中提出:“教学三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教知识;第二个境界是教方法;第三个境界是教心态。心态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善于改变学生的心态,使他们以自信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和未来。

案例:一个学生在初二结束后数学考了8分。自己觉得学数学没有用处,可是到了初三他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老师的教育作用,但主要来自他自身的认识与心理变化。他努力的学习就连在宿舍熄灯时也学习,废寝忘食,最终毕业时数学考了84分。

在教育领域中,学生的成就与他的状态同样是相互转化的。有些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不管他的状态;有些学校规定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早八点到晚上10点把学生弄得疲惫不堪,学习的状态很差学习效率低得不偿失。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他的精神状

态。人一旦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对自己的有了信心学习成绩自然的能够提高。因此我们要通过改变学生的状态终究去改变学生的成就。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份责任,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去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希望之火;班主任工作是门艺术,需要我们讲究技巧,讲究智慧。让学生理解、信任我们,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慢慢地明白我们的真心帮助,才可以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可以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二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班主任读书征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宜兴市丰义小学 徐嫣嫣

对李镇西老师闻名已久,但真正拜读他的作品,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而感受他独到的教育智慧,这还是第一次。李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热情洋溢、激情满溢的班主任,这本书便充满“平凡的诗意”地记叙了他独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人生。

一、品味阅读人生

初读李老师的这本著作,我便被他洋溢着温馨气息、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文笔所打动。都说李老师是一位充满书生气、书卷气的班主任,不仅如此,他字里行间又何尝不折射出一种老师特有的哲学气、浩然气、人文气呢?不管是对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如数家珍,还是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教育理论的信手拈来,都表现出李老师的文学底蕴之深厚,这自然离不开李老师长久以来手不释卷的阅读积累。不光是读,李老师也坚持笔耕不辍,天天毫无功利之心地坚持写教育随笔,已经成为他难以舍弃的习惯,就像他对教育的执着那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窦桂梅老师也曾说过,是阅读给了她飞翔的翅膀。李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做最好的班主任,首先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成就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必需条件。只有善于阅读,喜爱阅读,才能在课堂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有足够的话语和思想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虽说不上“日理万机”,但每天的杂事琐事经常让人心力交瘁,时常因为这样的借口而放弃了阅读,遗忘了那一份沉浸在书海里的宁静与美妙。古人有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如若这样,望望镜中的自己,该是多么的面目可憎了。老师要读书,班主任更要读书,拟一份书单,觅几本值得久读咀嚼品味的好书,从现在开始,与李老师共同沐浴于智慧的灯下读书。

二、品味大爱人生

李老师是一位有大爱的人,他爱学校、爱老师,尤其爱学生。当他将凌飞从不太优秀的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典型,当他充满耐心地教育好张超威,当他劝回那位厌世抑郁的小闵„„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展示了李老师毫无保留的师爱。他常常在繁

忙的旅途中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分享快乐与忧愁。他也会在百忙中抽空与学生在QQ上无拘无束地交心长谈,为他们解开心结,排忧解难。他与学生的关系,甚至比友谊比罗曼蒂克的爱的体验更能深刻地影响学生。

论起爱学生,我也许还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但是,我能拥有像李老师那样“一个也不能少”的耐心和毅力吗?假如我遇到李老师的那些学生,也许只会无谓地发火,将师生矛盾激化,让问题更加严峻而已。教育智慧的差异难道不就是师爱的差异吗?不能教,教不好,那便是爱得不够,对学生倾注的心血还不够。这也许就是李老师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题中之义吧。

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李老师这些充斥着满满师爱的话,总是在我耳边缭绕,令人时刻难忘。

李老师从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一位著名的校长,他不光爱学生,他还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同事,热爱着所有的班主任,所有的老师。他总是不断地思索着教师的幸福,班主任的幸福。在外出讲学中,他总是坦然而坚定地表示,他从未对教育失去兴趣和幸福感。他竭力主张提高班主任待遇,甚至曾经提出,在一个学校,同等条件下,收入最高的应该是班主任。他总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不断支持着班主任和老师们。

三、品味智慧人生

李老师的智慧,是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智慧,是一种以心换心的谈话智慧,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教育智慧。他秉承着“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的理念,在与学生的心心相印中,不断升华发展着他的教育智慧。他善于思考,这从他那一篇篇内容充实的教育日记上就能明显看出来。处处留心皆学问,李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使

自己成功成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典范。

像我这样的班主任,最大的不足,也许就是缺了那点教育智慧。有时候,明明能看见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难处,但苦于没有良好的补救和应对,只得搁置下来,待耐心耗尽,便就此作罢。多思考、多学习、多理解、多求学,如此我也能滋长些智慧,收获些能解学生燃眉之急的方法了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跟随着李老师的步伐去“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上下求索”的路上并不是那么平坦,至少有李老师与我们一路同行。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三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寒假里,学校给每位教师布置了作业,不是学习笔记,不是专业论文,而是让大家品读《做最好的班主任》并且写读后感。这项特殊的作业让我颇感新鲜。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教师陪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因此,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听到的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比如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特别是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那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现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磨砺出良好的心态。于是,为了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我总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如饥如渴地研读教育书籍。当我捧读起《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时,心灵有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撼: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这正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令人向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师爱”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中的那黑黑的铅字,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他经常说,写信或者找学生聊天,不能等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

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的确,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就是现在,每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学校的老师也是无拘无束的。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因此,他向我们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作为徒弟们的必读书目,每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沙龙,这两个人的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生命将更加精彩!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直接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评判与超越。对我而言,要向他学习的是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当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班主任”的称呼便丰富着我的教学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虽说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没有八小时以外,但我还是从辛苦中享受到了幸福,因为学生前行的路上有我。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自省自检,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四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

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

造性。

做有思想的教师。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参天的大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有思考的权利。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这样回忆马克思:“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我不是伟人,因而我的头脑不可能是“思想海洋”里的“军舰”;那么,就让我做一根芦苇吧,在心灵的湖畔迎风而立,呤唱着思想的歌谣„„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五
《优秀班主任必读书》

一、实习期: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小学课堂管理》(温斯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与黎明共舞――新教育晨诵本》(马玲编,待出)毛虫与蝴蝶推荐书目(部分)

选读书籍:《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汉字密码》(唐汉)《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心平气和一年级》(薛瑞萍)《教师人文读本》(商友敬等编写)《教师专业阅读地图》(魏智渊主编,待出)《另类教育叙事——解读一个题为“干国祥”的教育文本》(干国祥著,待出)

专业写作:1、写读书笔记以及描述班级突发事件。2、每次听课和研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字数不限,尽可能简明扼要。

专业发展共同体:

1、日常研课:要有专门的导师(一个导师带两个弟子,三人构成小共同体),每次听导师的课都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并写出教学反思,利用课间与导师开展简短的讨论。每逢导师听课之前,要把教案提前交给导师并做简短交流,下课与导师继续讨论,并写出教学反思。

2、网络共同体; 通过网络相互激励,在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中建议个人阅读或者写作专帖,记录自己的阅读之路或者教育生活,这很重要。

二、适应期:

必读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托灵·芬瑟)《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经典·童心·编织——新教育儿童课程之整本书阅读》(干国祥编,待出)

选读书籍:《语法答问》(朱德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读书课》(干国祥著,待出)名师课堂实录(例如窦桂梅、薛法根、王崧舟、支玉恒„„)《老师如何和学生说话》(吉诺特)《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专业写作:1、写班主任日记,进行日常记录,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持续跟踪。 2、除日常教学反思外,争取拿出两个经典课案,包含资料搜集、备课、上课、评课,丰富学校的课例资源库。

专业发展共同体:1.日常研课照常进行。2.进入网络共同体核心。

三、成熟期

必读书籍:《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学勇气》(帕尔默)《儿童纪律教育》(费尔兹)《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深度语文》(二册,干国祥著,待出) 选读书籍:《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爱斯米·科德尔)《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主编)《教育漫话》(洛克)《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逃避自由》(弗洛姆)《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专业写作:1、尝试比较熟练地写作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能够提供三两个比较成熟的案例,对案例资料搜集、案例书写、案例分析框架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逐渐向专业杂志投稿。2、研究一定数量的经典课例,并继续尝试写作比较成熟的课例并引入理论分析。 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主持日常研课、读书会以及学科标准。

四、骨干期

必读书籍:《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学会教学》(阿兰兹,待定)《教育的哲学基础》(奥兹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

选读书籍:《论对话》(伯姆)《被压迫者教育学》(弗莱雷)《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爱的艺术》(弗洛姆)《人间词话》(王国维)《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专业写作:1.能够针对不同的德育专题进行研究,并在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籍的前提下写出专题论文,比如叛逆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2.能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并写成论文。

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主持专题研讨会。

五、卓越期:

必读书籍:《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后现代课程观》(多尔)《课程与教师》(佐藤学)《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业成就的最佳实践》(Richard DuFo)《西方教育心理学简史》(高觉敷等)

选读书籍:《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凯西·玛考尔蒂)《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科学史》(丹皮尔)《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动机与人格》(马斯洛)《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西方哲学史》(罗素)

专业写作:整理出版个人专著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六
《读后感读《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读《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岜鲜小学 潘仕林

近日,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到图书室就选择了《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我读了《班主任工作艺术》这本书,收获很多,感受颇多。慢慢品味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比较惭愧。虽然我多年当班主任,但都是把班主任当成了工作和责任,但我从来没有把它当成一门艺术, 阅读《班主任工作艺术》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有艺术、有思想的教师。接受艺术和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今日,我用自己粗浅的文笔谈谈自己在读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点滴感受。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教书育人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他们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十分光荣,责任也非常重大。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深刻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大意义,而且要掌握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而达到良好效果的班主任工作,如同园艺那样,是一门颇为复杂的育人艺术。班主任是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称誉的。我们讴歌班主任工作,就是因为从自己、自己的孩子以及许许多多人的成长中,深切地感受到广大班主任的奉献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他们在塑造学生灵魂、传授人文、科学知识的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是他们在实现党和人民的嘱托中默默地奉献、无私地工作,使班主任工作这朵艺术之花灿烂盛开┅┅

从教以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感觉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埋怨也越来越多。看看身边的同事们,也都莫不如此。对学生厌烦,对工作厌倦,让上班成为一件迷茫的事。可是,一场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却令我茅塞顿开,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想法和态度。于是,我找来《班主任工作艺术》这本书,认真阅读和学习了之后,有了很大的收获。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读完此书,我觉得工作有了新的意义,生活有了新的方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学生,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问题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很喜欢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

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在工作中,班主任是大家最不喜欢的工作。虽然我们都知道: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但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和责任重大,所以我们都不想当班主任。读了魏老师的书,我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了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的性格应当是稳定的,平缓的,遇事不能常常发火,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师生感情,这样会对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另外,班主任讲话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一言九鼎。因为你是学生的榜样,老师都讲话不算数了,还有什么资格对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而且,班主任要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和学生的心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细细对照自己的言行,虽然也觉得已经很尽心地对待每位学生,努力用关爱来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但有时却总会缺少足够的耐心,平时教育孩子也会用一些不容置辩的命令口吻,学生在我面前虽然已经答应了,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也许逐渐就对老师产生疏远、畏惧心理了。所以我觉得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把每个孩子放在心里,真心对待他们,并能时时置换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

读完《班主任工作艺术》,我内心不仅心潮澎湃,而且百感交集.她让我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既专业又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必读读后感篇七
《读做一个专业班主任有感》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花园小学 白建林

弹指一挥从事教育工作已很多年了,自己也曾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自己能做好班主任吗?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做班主任不是特别喜欢,因为太多的事情总压得班主任喘不过气。阅读着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40年教育经验总结而写的一本适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受益匪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明确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就说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这是教育界长期推崇也十分流行的口号,这也是我从做班主任起,经常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但是当我读了王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后,我又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王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夸大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遗传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担者。而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

关于“谁配合谁”,我们班主任平时与家长联系,经常会说“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之类的话,现在看来这似乎不妥,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总的说来,前者更重要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础性的,更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运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调的,学校只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阶段配合家长教育孩

子。所以教师不能抢家长的风头,不要把无限的责任压在自己的箭头,破坏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说的家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行,学习成绩及格就好,不惹事就行了,老师您也别要求他那么多,管得那么多了”,听家长这么说时,我们还有点气愤有点不甘心,现在想想,这是人家家长对孩子的战略构想,我们也不必过多干涉,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对家长和孩子提出忠告,您对孩子的期望太低了。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教育,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仁至义尽之后,如果还是不改,我们就只好执行纪律了,这样想来,原本做班主任的压力就小了许多。

说说对“校园无小事”这句话的理解,王老师认为它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意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的一般性号召,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学理上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小与大是相比较存在的,如果校园真的没有小事,都是大事,那么大事也就不存在了。校园有大事有小事,有重要的事就由相对不重要的事,有急事就有相对不那么急的事。轻重缓急是客观存在的。

王老师对这句话的分析对于我们班主任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启示,“大事”和“小事”的辩证关系引起了我对班主任工作中重点与非重点事件的思考。

如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往往只是在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忙碌,其内容大多是“与现象作斗争”,像吃止痛药却不能根治。譬如学生厌学,其中有的人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基本生活态度问题,

他的整个生活状态不对劲,每天过的不开心,没有生活目标,教师却想用“奖励与惩罚”、“寻找闪光点”、“培养学习兴趣”等方法来解决他的问题,这很难有效。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的人能热爱学习吗?这样的学生只有走进他的心灵,弄清他整体的精神状态,想办法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扭转他的心态,才可能解决他的问题,这个突破口可能不在学习上,或许在亲子关系,或许是同学关系,或许是自我认识问题,也或许是理想问题,我们要着眼于他精神境界的提升,生存状态的改变,才能解决他的问题,所以,我们班主任不能只“就事论事”,工作浮于表面,关注学生整体的精神境界比仅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更加重要。

又如许多班主任常说,个别的问题学生,往往牵扯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他们显得非常的寒心和无奈。其实多数问题学生并非总是一副大闹天宫的架势,只要班主任不过分刺激他们,他们对集体的直接破坏作用未必那么大。我们班主任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应该抽出更多的精力照顾集体,照顾多数人,因为班主任不是为个别学生服务的,我们要把精力花在能做好的事情上,而不是拼着劲去做一些显然做不到的事情。

最后说说对于班级干部的定位问题,他认为班级干部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他们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学生,只不过为班集体多做了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的主要性质是“服务”,不是“领导”。他反对强化干部的行政功能和榜样功能。王老师的观点,我很赞成。

班主任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淡化

他们的领导意识,班干部是为班集体,同学服务的,而不仅仅为班主任做事,同时有时帮助老师做一些事,也是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不要觉得和老师比较接近,就由“高人一等”的感觉,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我经常对班干部和所有同学说,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技术的较量,第二层次是智慧的较量,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我们在生活中要踏实做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自认为还算不上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在管理上还存在挺多的问题。虽然在自己的课上学生的纪律比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是在其他课上的纪律还不够理想。对于一些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的沟通和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

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悟到:“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个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家长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用心享受其中的乐趣。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