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一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得诺奖了,粉丝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觉成了莫粉,11月3日在新华书店购得《生死疲劳》,零零碎碎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这本书耐看,莫言对解放后土改、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再想看的欲望,就像牛吃了草一样,不反臼,就不能完全消化。 高密东北乡的大地主西门闹解放初被政府枪毙了,西门闹觉得冤枉,不停地转生轮回,最后,西门家的长工、老单干户——蓝脸,在西门闹从驴、牛、猪轮回到狗之际,在自己生命烛火渐渐失色之时,经常梦艺唠叨:“老掌柜的,你确实是冤死的啊!可这个世界上,这几十年来,冤死的人何止你一个啊!”社会的变迁到底对不对,不对,西门闹依旧是地主,对了,蓝脸,才能娶西门闹的二姨太做媳妇,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蓝脸,更困扰着莫言。土地制度的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有得的,就有失的。历史的车轮是不停的,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改革,无疑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承包大势所趋,是政策,当时,有的村就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如周家庄、南街村等,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的也挺好,现在,土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但肯定也有不愿意的。

小说的结尾,就像是叙说西门家族的孽债。西门闹的亲儿女,西门金龙一生折腾,与洪泰岳在母亲迎春的坟上同归于尽,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被社会混混刺死、西门宝凤的女婿马良才,突然得病去世;二姨太迎春的孙子蓝开放为与堂妹庞凤凰不明不白的不伦情,含冤自杀;三姨太秋香的大女儿,西门金龙的妻子——互助,寡居,二女儿,蓝解放的妻子——合作,忧郁患病去世;蓝脸的至交庞虎的大女儿庞抗美,西门金龙的情人,官到县委书记,终因贪污入狱后自杀,与西门金龙的私生女庞凤凰,难产去世,庞凤凰生育了西门闹第六次转世后的大头婴儿蓝天岁,二女儿庞春苗,蓝解放的续妻,为爱疯狂,车祸身亡。西门闹为冤屈在不停地转世轮回,那么活在阳间的与西门闹沾亲带故的人,不也在轮回吗?尽管西门的后人及其亲属,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是成大器的人,但人在做,天在看,有的人英年早逝,又有多少冤屈呢?又轮回为什么呢?整部小说,没有涉及佛事,却尽显了佛教倡导的善恶报应的轮回理念,高密东北乡的人,是否也这样看西门家族的人呢?

莫言给主要人物起的名字,有社会发展的痕迹,似曾相识,也独具匠心,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发展脉络似乎与名字有关。西门闹,闹了阳间,闹阴间,不安省,西门欢,就欢腾了一阵子,蓝解放,思想上解放、工作上解放、爱情上解放。解放前农村人起名,大名图个吉利、小名图个顺口,地

主的儿女叫金龙、金凤,正常不过,蓝脸与长相一致,形像生动,迎春、秋香、良才均是大众化名字,光第显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洪泰岳名字可能与泰山有关,起得有气势,庞虎,以动物为名,常见的很。解放后人们起名,时代特色显明,因而,主人公就有了如解放、抗美、春苗、互助、合作、开放等名字。

我们现在看看60年代出生的人,有许多名字也带有时代烙印,如红旗、文革、红卫、小兵、卫兵等等。前一阵,开十八大,有一则消息,参加十八大的解放军代表团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中,有7人名字叫“建国”。还举出了有关“建国”名字的相关数据,公安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地名为“建国”的总人数超过96万人。其中,1949年一年里出生的“建国”就多达8240人。上个世纪50年代,“建国”一下从前十年的4万多人增加为23万多,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叫“建国”者超过29万人。可见,名字与时代与时俱进的人,事业与时俱进不少。

《生死疲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章回体,使人看了比较亲切。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是章回体,晚上爬在炕上,点着煤油灯看,婆一直喊早点睡,但看了一回,还想看下一回,那怕灯芯快着完了,火光很暗,也要坚持把正看的这一回看完,不然就睡不着。《生死疲劳》按部写,每部分是章回体例,没有下回分解这一说,但还是依旧

每次按章节看,有大块的时间,就按部看,不然,思绪老在小说里面,想着西门闹的折腾。看完小说,还有个想法,就是换个书名,也是可以的,比较贴切,那就是《折腾在阴阳间》。

网上报道,莫言用43天,完成了40余万字的《生死疲劳》,文章作者进行了至理分析,使人信服。假如莫言不生在农村,不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没有对单干户独轮车深刻的印象,不经历解放后,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就不会有《生死疲劳》,因此,《生死疲劳》的出生,应该得益于高密东北乡厚重的农村文化,是不断变迁的社会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是浓浓的生活积淀给了他文学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说,莫言,是这个社会的最大悟道者,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对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的敬畏,这个小说不会出彩,也不会怪诞,这种怪诞带着浓郁的中华民族味,如今,这种味儿不但国人在反刍,而且通过莫言的文字正在向世界散发。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二
《《生死疲劳》读后感》

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生化学院 化学102班 徐康莉 10630121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最鲜明的函授是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份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暗喻名言,读完后令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

小说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

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太多的悲,太多的喜,太多的满足,太多的遗憾。以至于人生走下来,校对笔记时,才发现无从着手。其实每一个情节,每一种情感,都无可替代。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无法参与。

所以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只能回忆年少,而这之中的百转千回,就是我乐见的生死疲劳,我渴望着疲劳。

莫言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念杂糅魔幻写实的笔法,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乡土近半个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变”构成了现当代历史的隐喻。他以笑谑代替呐喊与彷徨,对土地的眷恋,对社会众生的悲悯,对记忆与以往的辩证。《生死疲劳》相较于其他一些以传统的史诗性结构来重塑中国当代历史的小说而言,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莫言坚持一种接近历史的方式,通过精神病般的呓语狂言式叙述达到历史真实。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三
《生死疲劳 读后感》

读《生死疲劳》有感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劳》,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先说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吧。故事从1950年开始,一直写到2000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大家面前。作者通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但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荒诞又庄严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读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满了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为莫言已用他的笔,代替我们发出了这深深的控诉。莫言不惜借用荒诞的叙事手段,不惜洋洋洒洒铺展几十万字之巨的精言妙语,就是为了这一声讨,就是为了对这一举国误读,以致贻害一国的庄重反思。我似乎能体会到莫言那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据先生自己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责任,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心中不禁对先生充满敬意。倘若每个人都能像先生这样对这片生我们养我们土地的未来充满憧憬,这片土地又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呢?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四
《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莫言的小说,从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或者是昏昏欲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爱不释手。而读过之后总会令人深思,让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惭愧,平时几乎很少看书特别是很少看中国作家写的书,在这里我毫不避讳地说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没有看过其中的任何一本,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才知道在我们中国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还有这么一个文学大师,由于好奇和震惊,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他的小说来看。在看了《檀香刑》之后我就被莫言的小说深深吸引,又接着看了《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牛》《生死疲劳》。虽然《生死疲劳》并不是莫言小说中最出名的,但是这本书很耐看,莫言对解放后的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想再看的欲望。

首先,说一下这部小说的书名来源。这部小说的书名来自

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念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他在承德参观寺庙时,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这四个字儿激发了创作灵感。

其次,说一下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这部小说叙述了1950

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最后终于又转世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脸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镜,准确地说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庞杂喧嚣、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再次,说一下这部小说让我感受最深的两点。感受之一,西门闹被历史播弄的命运,他本不该遭遇这样不公的命运。但是历史很强大,强大到我们无法超越。《生死疲劳》让我们眼前一亮。它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解读了这段1950年到2000年的这段依次由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所组成的历史。这部小说以戏谑的方式打破了历史的“理所当然”,展示一段历史的变形所导致的既定命运的突变,并从动物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历史扭曲、人生荒诞的一面。西门闹原本是靠自己本事发家致富的本本分分的庄稼人,他骨子里有着传统中国农民的品德:坚韧

与勤劳。他疼爱子女,善待妻妾,本性善良朴实。但在土改中居然简单笼统地就被打入恶霸一列,快速地遭到了枪决。惨死后他在阎王殿里奋力挣扎反抗,因而再次受尽难以想象的折磨。他无非就是想不明白,自己问心无愧却何以落到这般田地呢?何以由一个奋斗多年的靠自己血汗积累财富的人,突然就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了呢?竟然让人仇恨到立即处死,又在他死后马上把他的土地瓜分殆尽,仇恨到连他的家人也不肯放过,他的原配白氏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他的两个妾分别改嫁给了曾得到过他大恩大惠的长工蓝脸和对他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下三滥黄瞳。这惨绝人寰的一切随着历史的潮流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谁都无法逃避,也许冥冥之中一个人生与死的艰难、悲凉和辛酸,就是历史永恒存在的状态,而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感慨。

感受之二,“生死疲劳”其实就是欲望下的“疲劳生死”。小说的开篇有一句话:“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从这句佛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贪欲,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蓝脸、洪泰岳、蓝解放等经历的生死疲劳便是最好的例。在这部小说中西门金龙同蓝脸、洪泰岳都是过于执拗之人,归根结底,他们也都欲望的化身。所不同的是,蓝脸是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坚守,洪泰岳是搞政治激进的狂热分子,而西门金龙是典型的被利欲熏心的人,他通过投机钻营获得政治权力,进行经济掠夺,贪婪的几近邪恶。他紧随着时代的步伐挣扎在欲望的泥沼之中。在生父遭判决,母改嫁一系列极其恶

劣的不利人生形势下,他及时改姓变换身份对自己进行保护。在政治运动强势来袭时,又以异常夸张的姿态投入到革命“鸿途”之中。而在经济时代,他又能从政治界的领军人物的转换成大老板,大企业家,投机倒把,家财万贯。无论是官场、商场、情场,他都游刃有余,可就是这样一个 “风光”的人物最后也不过是化为一具焦尸。由于身世的不幸让他长久的活在痛苦之中,所以一直以来他急于想证明着什么,最后疯狂的以金钱的占有为突破口去填补心中的空缺,邪恶的欲望像毒蛇一样把他层层缠绕使他停不下来,最后达到出卖土地、肆意破坏的地步。他是农民的儿子,却抛弃了土地和最基本的人性,因此他的死是必然的,是丝毫不值得同情的。

和上面写到的那三人相比较,全书的叙述者之一蓝解放所历经的生死疲劳则更加直指人心。年少轻狂时崇拜过自己的父亲蓝脸,为坚持那份“与众不同”,毅然决定和父亲一起单干,但当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尤其是当西门金龙大刀阔斧闹革命,无限风光受人崇拜时,蓝解放的内心急切地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可他却始终被西门金龙拒之门外,并以入社对他威逼利诱。一开始他还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但正当他早已动摇却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时,以爱上黄互助那一头乌黑的连着血脉的秀发为出发点,也可以说是青春萌动,促使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最终“同流合污”背叛父亲入了社。后来与黄合作结合令他一直生活在无爱的婚姻之中,心中曾涌动过的澎湃激情也深埋在了心

底,直到遇见比自己小 20 岁的庞春苗,压抑的情感冲破了理智的闸门,心底最后的防线也就随之顷刻崩塌了。爱情滋润了让他早已干涸的灵魂,他愈发的欲罢不能,最后他选择了抛妻弃子和庞春苗义无反顾地私奔。就这样由一个意气风发、仕途无量的副县长远走他乡成一个报社的小编辑,其中所受苦难自不必再说,不过当一切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他和庞春苗也修成正果后,命运再次狠狠地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他心中象征着一种精神的父亲蓝脸死了,庞春苗连同他未出世的孩子也遭遇车祸死了。造化弄人,但他依然得活着,也许坚韧的活着正是人类对付无边苦难最好的方法。

最后,在《生死疲劳》这部小说所体现的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与动物都在不断地经历“生死疲劳”,似乎是永不停息的。然而对于短暂寄居于天地间微不足道的我们来说,则只能去慢慢地体验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拥有,然后到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一切都回归为零的不可重复的生死疲劳的过程。也许这样的生死死生,疲劳往复,正是生命真正的内涵吧!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五
《《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西门闹,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其实他不是人,他一出场就被小鬼架着见了阎王。这是莫言的高明之处,没有按照纪事或者其他角度进行故事叙述,而是整出这么个鬼来,呵呵,是鬼就要投胎,不过他投的是不同的牲畜。西门闹通过几次的轮回,从一个局外人(姑且认为他是人)的眼光注视我们的祖国从建国开始到如今这个漫长社会的发展历程。故事本身没有对社会进行任何的评价,但是通过其中的人物演绎的故事,给我留下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另一位主人公是坚决不入公社,单干了一辈子的蓝脸。

主人公上辈子地主,其实人品不错,出身不好,一出来赶上建国那会,直接枪毙。那会儿人们特别是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人们的喜悦可想而知,是啊,我们的先辈当初革命不就是为了这片土地么?于是面对建立公社和吃大锅饭,有的人肯定不干。当时政策是:入社自由。于是很多人劝那些不入的人。 不入社的人就像驴一样倔,好在那时讲民主,你不如就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氛围是比较开放,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骂娘,但你不可以强迫谁做什么。是啊,革命了半个世纪,这点是最重要的,自由、平等、尊重。就冲这点,我们后人给毛爷爷磕头我虽然不会,但是能理解。毛爷爷,纯爷们。

西门闹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候被饿疯的人们消化了,呵呵,接着投胎做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大跃进时期,也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听的最多的是口号,看这部分,你能充分的理解什么是现

行反革命这类词,其实,如果你把毛主席像章掉茅坑里,OK,你就是反革命,还是现行的。 单干不入社的人就像老黄牛默默沉默,你随便欺负我,反正不入。

读到这里,你会被当时那个年代很多荒唐事情逗笑。这个我和我44年出生的父亲有过交流,他不认为那是荒唐,当年他们做红卫兵,全国串连,还有一些派别斗争,以及下乡是美好的,因为那个年代是真正的乌托邦,人民内部间人和人是绝对的平等。记得老爸说到这,就不说了,是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肯定不会知道其中滋味。 西门牛文革期间跟着单干主人死活不入社,被拉进去后宁可烧死自己也不背叛主人。这不,看他不爽的阎王让他这次在改革春风中做了猪。这个时期我想我们80年代生人应该有印象,那个时候,最可爱的人除了士兵还有劳模、先进。书中的村子也成了养猪模范村,西门猪就是猪王。单干的人如今身边没有任何人陪,养成了半夜耕作的习惯,一种孤寂。

据说那个时期中国的GTP增长是双位数,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可能太小了,就是感觉人们在不停的说物价太贵,还有就是家里时不时就要买一堆盐或者买很多醋。社会的变化如今回头看,是好快,当初给我压岁钱从十张五角已经变成了五十甚至百元的票子。

西门猪在改革时期也是表现良好,为了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牺牲。这会他成了条德国黑贝,时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它眼中看到的是九十年代这样一个中国各种矛盾凸现的时期。什么腐败、婚外恋、社会年轻小混混..... 曾经的汉子老了,目睹这些,举措只有

关紧房门,躲避。

书这一章叫“狗精神”,和90年代很相仿。人们在看到经济日渐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的变味出现了。学生出现比吃比穿结帮结伙,年轻人人浮于事,年纪大的有权的开始贪污有钱的包养情人。社会的贫富差距凸现。我想很多人应该对九十年代中期有很深刻印象,那个时候物价突然飞涨,人们工资根本跟不上,还有就是八十年代建的果园,猪舍,纺织厂纷纷完蛋。后来我考研学政治经济学才明白,那个时期的中国就像西方的经济危机一样,那些当年盲目投资的东西,只能强行毁掉,不然浪费更大。

西门狗最后走的很安详,和曾经的主人单干户分别躺在那片守护了一生的土地中走了。这个时候,土地里已经有了他东家夫妇俩、妻子、俩个儿媳、老朋友夫妻俩、养子、养子情人、驴、牛、猪的坟墓。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他的墓碑后来这样写道。 其实,如果你没有北方那种厚重文化背景,看这个书很郁闷的,一会是小鬼,一会又是人。读这本书开头写着佛的话,我当时可乐了,莫言这小子幸亏没把毛爷爷语录写上去。读的过程中,会慢慢的被其中人物吸引,那场景会引起自己共鸣。

给自己最深印象的是那种轮回,那种精神状态的轮回。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慢慢拥有,然后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的回归为零。真的,阎王就是阎王,看我们人类不爽是有原因的,你不是贪么?那让你多几个轮回,多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为无欲,我们应该慢慢学会。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六
《生死疲劳读后感》

残忍的天真

——读《生死疲劳》有感

2012年,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随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汹涌的“莫言热”。当时高二的我正备战高考,故而虽然校门口的书店里莫言的作品几近脱销,我也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后来才知道,莫言获奖后向诺奖组委会推荐的自己的代表作就是《生死疲劳》。于是,这个假期我就拜读了这篇“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生死疲劳》的主人公,山东高密东北乡地主西门闹,在土地改革时含冤而死。他死后先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及大头婴儿蓝千岁。而每一次转生,西门闹都与他原来的长工蓝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以蓝脸的儿子蓝解放和大头婴儿蓝千岁为叙述者,借二人之口讲述了蓝脸、黄瞳、庞虎等几家五十余年的悲欢离合。通过描写高密东北乡的众生群像,莫言道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新世纪伊始期间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西门闹心,六畜撒欢。君心疲惫,我心亦然。据说,莫言在四十三天的时间里,将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的《生死疲劳》“一蹴而就”。我也是“一气呵成”,五天就读完了这本书。或许是快速阅读徒有快感但会造成理解偏差,或许是我不太适应本书通俗欢脱的语言风格,或许是书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在生死间奔走的“疲劳”,全文读下来,一股疲惫压抑的情绪油然而生。几番重生,主人公西门闹在六道轮回中不再执着于枉死的仇恨,他的灵魂得到了解脱。我的心却像被划破的纸面,裂缝处带着粗糙的难过。划伤我的刀子,是书中的蓝脸父子与莫言的语言风格。他们带着一股“诡谲”的天真。因为天真,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无所顾忌,所以伤人。《生死疲劳》中有一段话堪称经典:“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而书中的“天真”,恰恰可以用这句话中的三个词来概括。

纯洁的天真,是对自己的残忍。书中有着纯洁的天真的人,是蓝脸还有他的亲生儿子蓝解放。蓝氏父子脸上都有看蓝色的痣。因为这块痣,他们没少受排挤嘲笑。巧的是,地狱鬼差的脸竟也是蓝色。“他们的肤色像是用神奇的汁液染过,闪烁着耀眼的蓝色光芒。我在人世间很少见过这种高贵的蓝色,没有这样颜色的布匹,也没有这样颜色的树叶,但确有这样颜色的花朵,那是一种在高密东北乡沼泽地开放的小花,上午开放,下午就会凋谢。”这一段描写,似乎就已经暗示了蓝氏父子的个性与命运。

他们像是乡村的蓝花般平凡,但身上都有一种值得钦佩的原始的质朴与野性,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执着”。他们对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会报以最诚挚最深沉最坚韧的感情。

蓝脸想要追求的是自由。他是偌大中国土地上唯一坚持单干到底的农民。无论是土地革命、改革开放时实行分田到户,还是人民公社、“四清”运动时打击单干户,他都在自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是的,自己的土地,他相信“只有当土地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才能成为土地的主人”。在集体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里,这种做法与想法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所以蓝脸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公社书记、同乡居民、亲朋好友或威胁或苦劝,都希望他放弃单干。亲人迫于压力离开他加入公社,养子西门金龙甚至在牵走他相依为命的牛之后,讽刺他“众叛亲离”,不如“自己把自己吊死”!最终,蓝脸孑然一身。他“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良种”,用古老的农具孤独地在一亩六分地上劳作。他以一个“古老的农民标本”的身份,倔强而忧伤地存在。除了土地,他失去了一切,连儿女的婚礼都不能参加。在妻子迎春送来子女成婚时的喜酒时,他正在月下用系布条的竹竿驱赶毒蛾子,用原始而笨拙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庄稼。这场景让我心头一酸,我想起蓝解放带着哭腔的疑问:“你一个人单干下去,到底有什么意义?”那时,他只是平静地回答道“我就是想图个清静,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不愿意被别人管”。而透明如酒浆的月光下,面对想要追随他的妻子,蓝脸终于伴着眼泪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单干就彻底单干,就我一个人,谁也不需要,我不反共产党,更不反毛主席,我也不反人民公社,不反集体化,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单干。天下乌鸦都是黑的,为什么不能有只白的?我就是一只白乌鸦!”蓝脸这一番充满了倔强的自白很通俗,而且真的很傻,傻得像极了一个哲学家——尼采。“自由人的使命,就是一心成为他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说什么。”“在你必须跨跃的生命之河上,其实没人帮你,只有靠自己。人人在这世上都有一条自己的路。它通向何方?不要问,走就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蓝解放和父亲蓝脸一样,是”逆流而动”的本色男儿。不过相比起蓝脸的“明目张胆”,蓝解放的执着似乎隐藏地更深一些。他追求的是爱情,年少跟从父亲单干时,他曾情迷黄互助。因为听莫言说金龙与互助正在老杏树的树冠里偷欢,他气急癫狂。人到中年,他爱上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庞春苗。但这份爱并不是贪恋美色的欲望,为了能与春苗在一起,他放弃了副县长的职位与春苗私奔。颠沛流离、身负骂名、兄弟反目、子叛父弃,都没有让他放弃这份感情。不幸的是,春苗意外身亡。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命运却再次将黄互助带到他面前,他们同居了。说起来不怕众位笑话,蓝解放让我想起了徐志摩。尽管他们之间有着云泥之别,可在感情方面,他们都是多情又专情之人。认定一个人,就倾注最深沉的感情。如果终究没有结果,

那就放手,也放过自己。较之蓝脸,曾身为副县长的蓝解放会受到更多的来自道德、身份、权力等方面的约束,而且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害苦了他的妻子黄合作和儿子蓝开放。然而,若暂时忽略在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上蓝解放的过失,他执拗决绝地反抗无爱的婚姻,听从内心的声音去追求爱情的做法,可以说是人类的自由意识与野性品质的体现。从蓝脸、蓝解放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坚韧绵延的生命活力,一种对自己所爱事物的执着。这份执着是源于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爱,所以带着纯洁的天真。而正是这份“天赋的真情”,让这对父子一生坎坷,饱受折磨。

狂热的天真,是对别人的残忍。有着狂热的天真的人,是蓝脸的养子西门金龙。西门金龙是地主西门闹的亲儿子,在西门闹死后被蓝脸抚养。他甫一出场,就是一个十分忧郁的少年形象。因为在阶级斗争还是社会主流的年代,西门金龙的身份很是尴尬,他从小就会承受一些外界流言带来的压力。而为了摆脱耻辱的身份,西门金龙势必会将自己的阶级立场摆得鲜明。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长大后的他会对权力、对“革命斗争”表现地越来越狂热,为什么那个聪明俊美的少年会变得六亲不认,残忍歹毒,狡猾放浪。他在村里成立“金猴奋起”红卫兵西门屯支队,要把大队部全都刷成红色,连院子里的杏树也要刷成红树。蓝脸提出异议,金龙便让孙家四兄弟把蓝脸的脸用油漆刷红,蓝脸的眼睛差点变瞎。他执意要创造“蓝金龙消灭最后一个单干户”的奇迹,为此他威胁蓝解放说再执迷不悟地单干就会被革命群众吊死,讽刺自己的养父众叛亲离不如自尽,鞭打并放火烧忠于养父的耕牛。他与合作、互助、庞抗美都发生过关系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着解放的面调笑合作......说起来,西门金龙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维护革命”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荒诞可笑。他在位时不遗余力地批斗“四类”分子,大张旗鼓地在屯里排练样板戏;失势后说要把猪当成自己的亲爹娘来养,大谈自己要将县城变成西门屯的郊区的理想......西门金龙,其实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物。他不坏,只是太疯狂。本来,他是一个聪明英俊、多才多艺的男子,可在狂热的时代下,他狂热的革命热情,狂热的野心抱负,狂热的贪婪欲望都太过灼烈,就像纯粹的火焰,乘着大环境的“东风”呈燎原之势,给周边的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邪恶”的天真,是对读者的残忍。有这种“邪恶”的天真的,是《生死疲劳》的语言。且不说故事本身的荒诞奇异、光怪陆离,也不说具有深意的黑色幽默,一口气读下来时,那时而瑰丽华美,时而通俗到甚至粗俗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深受冲击。上一秒钟,“我看到河水犹如波动的水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听到草木间无数的秋虫,合奏出纷繁

多变的音乐,我看到萤火虫交织成一条条绿色的绸带”,景象唯美;下一秒钟,“棉花加工厂皮棉打包车间楼顶上那盏碘钨灯闪烁着璀璨光芒上下跳动,宛若月亮刚产下的一个绿蛋”,棍子挑着月光“犹如挑着化开的绿豆淀粉”,真实可喜。莫言生在农村,高密东北乡厚重的农村文化让他的小说散发怪诞的民族味,而作为作家,对他人语言的借鉴又让他的语言有了华美的质感,就如一个富有的庄家汉买了一件西装,他可以运用他的搭配思路,随意将西裤与马褂结合。他熟悉对单干户的独轮车、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熟悉那个不断变革的时代,他在泥泞中成长,所以他的作品也直面人心的泥泞。然而,莫言又是“油滑”的。他不去深度剖析人物复杂的心理,也不直接抨击社会问题,他只负责描写。他将那一幕幕社会图景、众生群像展示出来,温暖良善的也好,病态暴力的也罢,是非冷暖,只能饮水自知。所以,《生死疲劳》的语言像个天真的孩子。它想镜子一样反映这世界,却又带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带着毫无顾忌的挥洒,带着全无严谨的恣意。它“放任”的语言令人压抑,但它不惮坦坦荡荡地承认自己的短处:“极度夸张的语言是极度虚伪的社会的反映,而暴力的语言是社会暴行的前驱。”这样让读者处于纠结矛盾的阅读中的写法,当真是非常“邪恶”啊!

大概是初读的缘故吧,一部《生死疲劳》读下来,只觉得那份“残忍的天真”让我似有所得却又惘然若失。或许,当以后结合莫言的其他作品,当我的思维更加成熟时再次回顾它,我能读出来更多的东西吧。

生死疲劳读后感2000字篇七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佛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然,生死疲劳,一种世态。细及个人,是否身心自在,该是一种回头。 暑期,趁着经纶事务后无主神游,我无意中翻览到了莫言先生的长篇巨著《生死疲劳》。《生死疲劳》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依鄙人愚见,“少欲无为” 固然可以活得身心自在,落落洒脱,但“无为”二字,从某种程度上讲,渗透着一股浓重的腐气,在社会情景乃至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对部分人来说,这句古训是否该在国人身上继续发扬,有待商榷。

天竞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多数人一出生就注定活着,活着势必要参与人类社会的竞争,以保证自己生存乃至生活的的基本所需。当今之大环境,已不允许我们去无为,尤其青壮年一代,太多的目标太多的必须等待着我们去获取,这似乎已是人生各阶段的终极目的。而这个过程务必会产生付出、收获、争斗、遗落、攀比、腐化乃至道德沦丧、人格没落。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二十年来一直混沌着的人生课题。不过,对于人本身,能历经生死,体会疲劳,内心自有其感知。一切的获得疑惑失去自有自己最清楚,而清楚后的选择,是进是退,是坚持还是无为,还是自身的选择。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太多的悲,太多的喜,太多的满足,太多的遗憾。以至于人生走下来,校对笔记时,才发现无从着手。其实每一个情节,每一种情感,都无可替代。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无法参与。

所以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只能回忆年少,而这之中的百转千回,就是我乐见的生死疲劳,我渴望着疲劳。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