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后感《深度学习的艺术》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2    阅读:

读后感《深度学习的艺术》

  崔博是在华为时的同事(据说目前也离职了,专职写各种专栏),在当时部门的大牛(梁大师、董博)中,最欣赏他的分享演讲:条理清晰、说理透彻、举例充分、表达流利自然。

  可惜没听过几次,他就因为工作原因离开深圳,回到了杭州研究所。他是心理学博士,主要负责用户研究领域的工作,日常工作中交集不多,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关于眼动分析的分享。是的,仅这些,就足以奠定在我心目中大牛的地位。

  了解他是知乎大V也是个偶然,一篇满是干货不下千字的知乎回答,我跟同事们探讨,写这样的文章得花多长时间(得构思,得举证,得调整)?为什么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写这些?某同事告诉我,“真正的大牛可以很快写完,道理自在心中,表达也熟练,可以问问崔博,他说他在知乎上写答案,常常写着写着就热泪盈眶了。”

  于是进知乎,默默关注了采铜,看了一些他的一些答案,更佩服了。于是拿到Kindle的第一天,首先买了这本《深度学习的艺术》。

  像大部分人一样,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扎扎实实干了几年,具备可以说熟练了各种理论、流程和方法,可是接下来怎么能更进一步,突破一下,似乎是个很难突破的瓶颈。

  采铜的答案是深度学习,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度学习的方法和流程。细细读来,这些内容和方法好像并没有什么颠覆式的理念或是口号,似乎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的。像很多真理或定义,阅读或背诵时往往不觉得什么,可一旦抛开书本,自己做定义,就可以体味到功底境界的差异。所以,能够把大家心里模模糊糊觉得明白却又难以表达的话,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就是一种能力。

  另外,大家都知道,并不等于每个人都会实践,不等于会持续实践。大部分人都是“行动的矮子”,所以很少人能成为自己领域那顶尖的5%。

  就这一套理论方法,套用到我当前的状态,可以做的大致如下:

  提问:检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有问题的点,深入学习突破(相关书籍、实践)。这个在进入新公司,自己写PPT做交互设计培训时已经有所感触。平日觉得自己已经熟练掌握了,可一旦细细推导深思,却发现有很多自己不明确的地方,比如:需求管理和分析的方法?信息架构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完成一个好的信息架构?场景、任务的区分和定义?场景和任务的分析怎么能更好的指导设计?在快速迭代的开发周期怎么进行有效的用户研究?……

  解码: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学习的材料(书籍、文章等),它说了什么?它是什么?它怎么实现的?比如看《深度学习的艺术》这本书,除了这本书本身传达的理论和方法。考虑它属于什么类型?它的理论和方法是怎么从我们好像模糊知道的事情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文章的框架结构如何,说理举例的比例等等。

  操练:通过写作的方式把脑子里有的东西倒出来。写作本身是一种思维的练习,如同村上春树练长跑感悟,写作和长跑类似,一天不练习,肌肉就懈怠了,慢慢就生疏了,不听指令了。之前工作的4年,虽然实践和总结都很多,但有条理性的文章几乎没有输出,所以目前下笔都不知道写什么了。这应该是4种方法中最偏实践的一种,在这方便尤其需要加强,所以我要开始多写,梳理归纳的过程中检视,提问,深入学习。

  融合:两种或多种理论或方法之间的迁移、碰撞,抽象融合为自己的知识。这个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两个不同的人恰好有类似的观点,并且互相补充。这种方式结合主题式阅读,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写作的操练,效果应该会不错。

  以上种种,大方向应该没错,关键还在于实践。在上班工作、下班带娃的情形下,如何坚持学习,并深度学习,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只能地铁上看Kindle,娃午睡的时候写写字。希望到年底时能有所收获。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