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6    阅读: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一篇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草房子》的结局有点悲伤,但应该也是一个注定的悲局。主人公桑桑离开了草房子,永永远远离开了,似乎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纯情,失去了美丽……

《草房子》——我把它珍藏着。因为我心中的草房子,没有消失——那一块永远快乐的地方。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经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经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瞅。他也明白了,只有付出,才能让大家改变对他的瞅法,只要心灵美,再丑陋的形象也会散发出动人的光芒。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在陆鹤身上我明白得了,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药;每自己身上全部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您。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用诗普通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瞅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便是油麻地。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草房子主要是写了主人公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在小学的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磨难和丰富的感情,其中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叫蒋一轮,最喜欢的女老师叫温幼菊。温老师的歌声很好听,柔和又带着伤感。桑桑考上中学后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油麻地,他依依不舍的像所有人告别,唯独因

为很多原因没跟纸月告别,因为他不想告别,也知道无论他走到哪里纸月都会记得他!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在星期五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这一篇文章。回到家中然爸爸去买,我这几天读了起来。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的六年级小学的生活。没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感到震撼人心的力量。

草房子的么里版吸引我,使我不禁赞的美。

草房子读后感50字

前几天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买了一本新书,名叫《草房子》。

草房子只有油麻地小学的桑校长家有,那些草房子是用从海边的稻草做成的,非常结实。桑桑和爸爸妈妈还有他的鸽子,住在草房子里,桑校长非常乐于助人,他帮助纸月度过了困难。桑校长的脾气很温柔。桑桑很喜欢他的鸽子。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二篇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感》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感

读罢曹文轩的《草房子》,心里完全被这片金色的草房子占据了。这里的人是那么的淳朴,青草的碧绿,泥土的芳香,读起来也是别样的感受。 最想说的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执着。

陆鹤因为自己的秃头,一直是大家戏弄的对象,他并没有随意地接受大家的戏弄,相反,再这样的情况下,他与同学,与戏弄他的人的对立的情绪日益强烈起来。帽子事件,使他无法忍受桑桑地耍弄,而直接睡到桑桑家的院子里警告桑桑,无声地为自己受伤的心灵寻求一线希望,也希望小小的自己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学校不让他参加汇操时,与老师的抗争,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虽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再汇操的进行时,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别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直到自己主动给老师留条,愿意以自己的光头作为道具,成为演出中的一个角色。在演出中他以自己出神入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好感,也赢得了尊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执着。他哭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虽然他此时只是一个孩子,但能拼命维护自己的尊严,谁说油麻地的孩子只是个不更少事的孩子呢?这种执着让人感动。在婆娑的严重,那执着的闪念形象已经站立在我的面前,他的头顶依然那么光洁,但黝黑的脸旁上,笑容却是那样的灿烂。是战争胜利后的,是所有委屈发泄后的,是自信的笑容,是尊严的笑容。

纸月,读到这个名字,就感觉一丝淡淡的伤感不尽然地从心底升起。读到后来,就感觉到那如黛玉般的眼神,幽怨而灵动,读着读着,隐隐地感觉这不是属于油麻地的孩子,她自有一种清,一种静,一种灵,一

种透,是那种如秋天的田野立开出的淡紫的小花朵。同时也让人忍不住地产生一种保护的欲望。而桑桑那么善良,又是那么的勇敢,首当其冲。在纸月的视线立,桑桑变得爱干净;在纸月的身边,桑桑变得勇敢成熟。在那双大眼睛的注视下,桑桑变得文雅懂事乖巧。以至到后来,纸月的离开似乎是注定了的。但是纸月对桑桑地执着,这份纯洁的友谊是无论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如紫丁香的味道淡淡的,但沁入心脾;如初春的小草,遥看有色近却无,那是一种即将满目绿色之前的一种青绿。我也被这样份友谊深深地打动着。

秦大奶奶,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她的土地——艾地,在执拗地与学校与孩子们抢着本应属于她的土地。用她特有的方式:鸡鸭去占领土地。被赶走又回来,周而复始,谁拿她也没有办法。即使房子被拆,就睡在艾地里。最后众人只能妥协,帮她搭了个临时窝棚,让其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然而这个秦大奶奶却有着菩萨一般的心肠,当她看到落水的乔乔,就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救起了小乔乔。不知不觉中,秦大奶奶成为了油麻地的一员。直到最后,她自己离开了小学,离开了窝棚。到最后为油麻地小学的守护,甚至为了一个大南瓜,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我被这样的执着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泪水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双眼。直到最后,看到桑桑莫名地生了一种怪病。一次一次希望地破灭,又一次一次地重新燃起希望,到最后已经完全看不到希望时,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夺眶而出。在这个过程中,他尽了当哥哥的义务,履行了自己的偌言,带着妹妹柳柳去城里,买了好多各式各样的食品和

一个小布娃娃,她要让妹妹高兴。并且还背着柳柳爬上了城墙~~最后看到他们的时候,桑桑几乎无力再从地上站起来了!脖子上的肿块再迅速地增大,离医生预见的那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桑桑的父亲也只想让桑桑在着最后的时光里不受任何打扰,不受任何皮肉之苦,安安静静地活着。但是,桑桑病没有死,也许上苍的照顾,也许是命运的垂怜,竟遇上一个外地的郎中~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我又一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强盛,它可以如脆竹般易折,也可以如小草般执着,即使是生长在贫瘠的岩缝中,也照样能展示出起蓬勃的生机。当孩子们一次次地与厄运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着与铿锵,不甘与优雅,我知道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丽的东西。这些孩子们充实的生命全过程是一个执着不息的过程,他们在寻找这心中的草房子。

从书中收回目光,心中的草房子更加清晰了!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三篇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感》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感回望过去,每个人的记忆片段都是断断续续的,然而童年永远是梦幻快乐的。离别是美、团聚是美、苦恼是美、友爱也是美。金色的阳光下,桑桑、杜小康等童真少年在纯净的田野上自由的奔跑。懵懂的是你,也是我……烦厌了城市的喧嚣,偶尔也想感受一下乡村的别样风情。我也想去那样一个地方,那里有蔚蓝的湖水,闪烁的星星,金色的草房子;那里的水像孩子的眼睛一样清澈,风也总是不经意路过耳旁。那里有美丽的无边芦荡,可以闻到青草的芬芳;那里没有嘈杂的“乐响”,虫鸣和流水也自成曲调。那儿的少年没有城府心计,只有活泼憨厚,所以友情更加纯真无邪。花田里只蔓延这晴朗的斑斓笑意。看着油麻地孩子们的成长,于是那些美好的过往,像电影一样汹涌而来。共一把伞的亲密,被揪耳的嗔怒,做错事的忐忑和被原谅的欣喜……所有微不足道的细节就像是过去对现在的回眸一笑,勾起我对童年记忆碎片的顾盼。同是少年懵懂时。桑桑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也有着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竟把家用碗柜改制成鸽舍;看到人家捕鱼,他会毫无顾忌地跑回家拿蚊帐做网;为了了解冰棒在棉絮里不化的原因,就大热天穿着棉袄在校园里跑……一次次引得众人捧腹大笑。这何尝不是少年的童趣呢?天真好奇心亦同。曾经的我何尝不是爱窝在所谓的秘密基地,一遍遍数弄着小玩意;放课后调皮地与死党翻门过墙寻觅另一条小径通家;双休瞒着父母来一次短途旅程……一回回混得满身脏兮兮。这无疑是少年幼稚的天性。时光匆匆走过,我的童年不再,而书中的孩童依旧伴我,一起欢笑落泪,将记忆定格在碎片里,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秋阳下,草房子里,一群少年正不断成长。也许将来会有别离,可其间的友爱,却永远融在油麻地的草房子里。《草房子》,一部儿童时代的最好演绎。回望过去,记忆总是不连贯的,而童年的点点滴滴永远美妙。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四篇
《读曹文轩《草房子》有感》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五篇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的读后感

曹文轩说过:“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而《草房子》中的美,正映衬着这句话。

那里有湛蓝的天空;一株株美丽的蔷薇;清新的空气;充满欢声笑语的油麻地校园;丰富多彩的童年;规律而又不规律,金色的草房子;一丛丛草夹着花,和谐而美丽.....谁不想生活在这环境里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罢了,如果我能生活在这,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无限的暇想,在草地上奔跑。这就是景色的美。

如果有人说一个人是一路平坦,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克服坎坷的人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在这个充满着快乐的油麻地校园里,陆鹤才是受感者。陆鹤与校长的儿子桑桑是六年的好朋友,快乐的度过了三年时光,同学们给陆鹤取了一个绰号——秃鹤,因为陆鹤是个光头,所以导致老师与同学对他的偏见,校园的活动也参加的很少。在一次的汇操的表演时,因为他的过失,导致整个学校没得第一,荣誉受损,同学们受到校长的指责,一个个歧视陆鹤,跟他渐渐疏远,经常嘲笑他是个秃头。一个新春演会上,老师并没选陆鹤,而选了别人,可剧本中有一个角色是秃子,导致没有人选,最终陆鹤要求参加演出,经过陆鹤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赢得老师与同学的喜欢。这种美不是普通的美,而是克服坎坷,迎难而上的“美”。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秦大奶奶奋不顾身地去救乔乔,差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我们所寻找的雷锋精神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秦

奶奶在一次拉就快要落水的学校里种的南瓜中,滑落在水中,被水淹死了。这次,我不得不留下了眼泪,为秦奶奶的雷锋精神所感动。想对秦大奶奶说:“秦大奶奶,好人有好报,一路走好。”秦奶奶的精神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美”。

《草房子》中充满着纯洁无暇的童年,充满五彩的美,直到永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盖上了金灿灿的草房子。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50字第六篇
《走进_草房子_曹文轩纯美小说赏析》

走进《草房子》

———曹文轩纯美小说赏析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的代表

作。本文从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对悲悯情怀的坚守三方面赏析《草房子》,希望借以领略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

关键词:纯美小说;人性美;意境美;悲悯情怀

杨士荣

2005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曹文轩纯美小说系

列”为题出版了曹文轩的六部儿童小说,《草房子》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受广大儿童甚至成人读者的喜爱。曹文轩小说的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小说写得很美。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对意境美的追求和对悲悯情怀的坚守共同构成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的唯美风格。本文以《草房子》为例来赏析曹文轩的纯美小说。

一、与人物相约,感受人性之美

人性美就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在《边城》中,他用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在《草房子》中曹文轩为我们描绘了又一幅人性美的美丽图景。

“秃鹤”原名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上六年级的“秃鹤”认识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同学们“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做出了许多反常的举动,甚至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他索性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使油麻地小学丢掉了连续两年的第一。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因为同学们从此便远离了他。离群的孤独使他抓住了一次文艺会演时扮演坏蛋杨大秃瓢的机会,他用心地排练,恰当地把握角色,他的演出最终获得了“全场掌声雷动”的效果,他因此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的确,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样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这样一个战胜了自我的勇者,理所当然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杜小康,曾经是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养尊处优的孩子,可“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为了重振家业,杜小康和孱弱的父亲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在放鸭过程中,杜小康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忧伤、疾病、寒冷、饥饿、还有无所不在的孤独……终于盼到鸭子下蛋了,可不幸再次降临,鸭群误吃了别人家赖以生存的鱼苗,鸭和船被扣,一腔心血付之东流,父亲再次倒下……然而,杜小康,稳稳地坐在“草房子”门前摆起了小摊,并“温和略带着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杜小康从油麻地首富之家的“天之骄子”,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到最后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为家庭生计拼搏的男子汉,留给我们的是他战胜磨难、不断成长的人格魅力的闪光。

还有牧羊少年,细马。他是一个过继过来的孩子,本不招邱二妈的喜欢,可是在邱家遭遇水灾一无所有而他被送走的时候,他又毅然决然地回来了,回到了油麻地,回到了他一直想逃离的养父母家。邱二爷病倒,他不顾严寒和手上裂口鲜血直流的疼痛艰难刨挖出大半筐白嫩白嫩的柳须做药引子。“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一切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邱二爷去世,邱二妈经受不了打击,精神恍惚走失了。细马一走七天到处寻找,终于带回了干干净净的邱二妈。细马又卖掉所有的羊到县城治好邱二妈的病。我们看到,细马长大

脱,更不会和那头默默无语的老牛在田间轻松地劳作、幽默地对话、悠然地歌唱;也许中国几千年来的老百姓也不会在艰难、苦难中活得那么执着、那么释然、那么自信与快乐。

我们感慨生命的如花飘零,更感叹福贵活着的坚韧。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树叶般脆弱,都将最终枯黄、飘落、化作泥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苍凉中“忍下去”,在艰辛中“熬下去”,在寂寞中“活下去”,这就是《活着》带给我们的启示、感动与震撼;认真体悟一下《活着》吧,相信你会从中获得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新的甚至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余华.余华作品集(第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0。

[2]余华.黄昏里的男孩(自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2。

[3]余华.余华作品集(第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92。

[4]余华.余华作品集(第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95.292-293。

[5]余华.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216。

——余华90年代小说两大[6]昌切,叶李.苦难的救赎—

主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2)。

[7]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46-147。

了,成熟了,幼小的肩膀承担起了这个连遭厄运的家庭。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

还有纸月,一个人来去几里路坚持上学,风雨无阻,不连累他人,又用一颗幼小稚嫩而善良柔韧的心默默给人以力量。还有桑桑,他以一种同情、关怀的心态对待别人的苦难,以至于当他面对自己的苦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从容,一份坚强。

在被作品中的人性之美一次又一次所感动的同时,我们发现作品的语言也是那样的优美。像那段对柳须子的描写,当用心灵阅读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白嫩白嫩的柳须子,还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细马的坚韧,看到了细马对邱二爷的那份浓浓的亲情……曹文轩用他优美的语言为我们营造的是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意境,读来有着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的温柔淡远。

二、与文本对话,感受意境之美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讲究的是人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虚实相生,并且特别重视人的生命情感的投注。正如宗白华所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①《草房子》正是用其优美的语言、优雅的姿态、忧郁的情怀构筑着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草房子》的意境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刚才谈到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也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

在《草房子》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蒋一轮与白雀的美好恋情。蒋一轮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长得好,笛子吹得好,篮球打得好,语文课讲得好……在桑桑眼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白雀是油麻地的美人。白雀在田野上走总会把很多目光吸引过去。她就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走,在人们的眼里,却有说不明白的耐看。是小戏《红菱船》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于是便有了荷塘边草地上那动人的一幕。微风翻卷着荷叶,微微绽放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帅气的蒋一轮用迷人的姿势倚在柳树上,奏出悠扬的笛音。白雀在朦胧的月光笼罩下,动作格外的柔和。作品就这样我们带进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之中。

小说里还有一个弱不禁风的女教师,她叫温幼菊,她的房间有一个很特别的名称,叫“药寮”。在这间古朴雅致的小屋里,总是洋溢着一种让人头脑清醒的药香……温幼菊幽幽地给桑桑讲述着她小时候的重病,艰难地治病,奶奶一天一天的熬药,奶奶去世时留给她的“别怕”“别怕”的叮嘱……桑桑一连几个月在温幼菊的“药寮”中喝着奇苦的药汁,耳畔萦绕的是温幼菊悠长的无词歌。桑桑得到了平静和勇气,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善良,所以在病重期间依然美好地去看待一切,去想象明天。几乎要人命的病魔让作者以这么唯美的文笔诗意地传达出一种宁静之美祥和之美。

像这样如和风、如细雨般的诗意描述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使作品有了一种使人感到陶醉而清新的意蕴,在这美妙的诗意书写中我们只能深深地陶醉了。

《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江南水乡,是中国最贫困的一段时期。然而在作者笔下没有满眼的荒凉,没有揪心的痛苦与辛酸;他也写到了贫穷,写到了苦难,但是他写的是苦难中站直了的人们。曹文轩没有刻意地去渲染苦难,而是把苦难当做了悠远的背景,这是与作家的创作思想分不开的。

三、与作者相遇,领悟悲悯之美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穷虽然穷,但那段时光还是过得很有意思,很愉快的”②197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水乡的滋养给予他温暖的情怀;贫穷的记忆又赋予他看待苦难的眼光;丰厚的学养成就了他关于悲剧的思想。

曹文轩说:“中国有悲剧,却无悲剧精神。中国悲剧并非是在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下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而常常出于一种本能,出于情感需要的宣泄。较多的是生活的悲苦,较少的是精神的痛苦。中国悲剧缺少西方悲剧的高贵和古典式的宁静。西方悲剧最终产生的是震撼灵魂的力量,而中国悲剧仅仅流于悲苦感情的倾诉,最终缺乏崇高之美感。”③曹文轩在他用“感性的、直觉的、审美的”方式构筑的悲剧世界中,让我们看到了悲剧后面的温情与美丽,看到了作品蕴含的悲悯之美。“悲”是指慈悲,即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悯”指怜恤,是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悲悯”,就是用智慧宽广的胸怀来怜恤同情苦海中的世人。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桑桑等无一不是悲剧的主角,但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让我们在悲苦的生活中感到的是震撼心灵的崇高之美。

自幼丧母的私生子纸月与外婆相依为命可以说是个苦命的孩子,但作家并没有极力渲染、细致描画这种苦痛,只是作为一个忧伤的基调,作为人生舞台的一个背景。作家展示给我们更多的是纸月自身性格的坚韧、聪慧、善良和敏感。纸月不是靠眼泪赚取别人廉价的同情,而是以品行赢得了我们的钦佩。纸月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印象是小辫上扎起了白布条,“两眼汪满了泪水”暗自和桑桑告别。这时,我们对她命运的担忧和哀伤达到顶点。然而,在下一节看似随意地我们知道了她的结局:“有人在江南的一座美丽的小城看到了纸月与慧思和尚(原来是纸月的生父)”。“江南”让人联想到富庶,“美丽”意味着祥和,到这里我们对纸月命运的哀伤不禁变得温暖起来,作家对纸月的真挚的祝福跃然纸上。

作品中的秦大奶奶是一个固执得让人感到古怪和可恶的老太太,她守护着艾地,在与油麻地小学对立的情况下,孤独地生活着。然而,这位根性善良的老人,以两次用生命为代价的“落水”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第一次是为了救一个叫乔乔的女孩子。“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而第二次落水仅仅是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却再也没有活过来。“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逶迤了一里多地。”作家以油麻地空前绝后的隆重葬礼来褒奖这位可敬的孤寡老人,因为对她的尊敬即是对生命的尊敬,对高贵人性的尊敬。

桑桑则在与死亡的抗争中完成了他的成长。面对很难治愈的病痛,面对死神的招手,桑桑在温幼菊神奇的药寮与温情的无词歌,以及所有人诚挚的祝福与关切的目光中找

余秋雨散文魅力

———《都江堰》艺术手法赏析

□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要: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运用了比较、拟

人等多种艺术手法和充满艺术魅力的灵动语言,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散文”风格,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关键词:《都江堰》;艺术手法;比较;语言灵动

鲁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用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这是一篇充满文化气息和语言魅力的文质兼美之作,值得一读再读,且读每一遍都余味无穷。

一、通篇用比,用意鲜明

《都江堰》通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了事物的差别与特征,更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用意。散文的第一部分全部用来把都江堰和长城进行对比。在今天长城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观景价值,表现了“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但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倾向。在散文的第一段,作者即用对比的手法开宗明义:“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不仅因为都江堰的建造更为古老,“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像这样的古老还只是“激动人心”的序曲,紧接着,作者分别从规模、时空、社会功用等方面具体比较,“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至此,作者由衷地赞

张玲

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下来作者又从细微处进行比较,“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通过这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比较,勾勒出都江堰更为含蓄、更为沉稳、更为丰厚也更具亲和力的形象,就像一位用乳汁滋润大地却不求名利的默默的“乡间母亲”。

散文的第二部分,一开头作者就把都江堰和葛洲坝与青城山作比,这里的用比看似随意,实则不然。“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在看似随意的比较中,作者实则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以突出后文由都江堰带来的强烈震撼,暗合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古语。在初步领受到都江堰水的魅力时,作者再次用比,把都江堰的水和海水进行比较,“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在比较中突显了都江堰水强

到了生存的力量,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承担。为了实现自己

答应带妹妹去看城的诺言,他不惜耗尽最后的一分气力。“城墙项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这个14岁的孩子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对妹妹那份浓浓的亲情,还看到了他对自己、对承诺的那份尊重,更看到了他直面死亡、正视生活的那份勇气与坚强。

曹文轩说过:“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④“这个世界上,除了思想,还有审美,这两者都很重要。我一惯认为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这两段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曹文轩的创作思想。

在这个享乐主义泛滥的时代语境中,曹文轩胸怀悲悯之心,坚持对“苦难”的诠释和思考,肯定“苦难”对于人生的价值,礼赞人心在面对“苦难”时所散发的光芒。他的创作目的是要少年读者在所谓的悲情伤痛和苦难辛酸中,领略到由此而带来的深厚内容,学会如何执着快乐,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为少年儿童打下人性的底子!

注释:

①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60页。②曹文轩,《第二世界》,作家出版社,2003年,第298页。

③徐妍,《与一位古典主义者的对话:曹文轩访谈录》,

益凡图书馆网站转载。

④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21世纪出版杜,1998年,第182页。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