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生死疲劳读后感800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1    阅读:

篇一:《《生死疲劳》读后感

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生化学院 化学102班 徐康莉 10630121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最鲜明的函授是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份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暗喻名言,读完后令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

小说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生死疲劳读后感800

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太多的悲,太多的喜,太多的满足,太多的遗憾。以至于人生走下来,校对笔记时,才发现无从着手。其实每一个情节,每一种情感,都无可替代。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无法参与。

所以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只能回忆年少,而这之中的百转千回,就是我乐见的生死疲劳,我渴望着疲劳。

莫言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念杂糅魔幻写实的笔法,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乡土近半个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变”构成了现当代历史的隐喻。他以笑谑代替呐喊与彷徨,对土地的眷恋,对社会众生的悲悯,对记忆与以往的辩证。《生死疲劳》相较于其他一些以传统的史诗性结构来重塑中国当代历史的小说而言,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莫言坚持一种接近历史的方式,通过精神病般的呓语狂言式叙述达到历史真实。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篇二:《《生死疲劳》读后感》生死疲劳读后感800

《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得诺奖了,粉丝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觉成了莫粉,11月3日在新华书店购得《生死疲劳》,零零碎碎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这本书耐看,莫言对解放后土改、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再想看的欲望,就像牛吃了草一样,不反臼,就不能完全消化。 高密东北乡的大地主西门闹解放初被政府枪毙了,西门闹觉得冤枉,不停地转生轮回,最后,西门家的长工、老单干户——蓝脸,在西门闹从驴、牛、猪轮回到狗之际,在自己生命烛火渐渐失色之时,经常梦艺唠叨:“老掌柜的,你确实是冤死的啊!可这个世界上,这几十年来,冤死的人何止你一个啊!”社会的变迁到底对不对,不对,西门闹依旧是地主,对了,蓝脸,才能娶西门闹的二姨太做媳妇,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蓝脸,更困扰着莫言。土地制度的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有得的,就有失的。历史的车轮是不停的,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改革,无疑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承包大势所趋,是政策,当时,有的村就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如周家庄、南街村等,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的也挺好,现在,土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但肯定也有不愿意的。

小说的结尾,就像是叙说西门家族的孽债。西门闹的亲儿女,西门金龙一生折腾,与洪泰岳在母亲迎春的坟上同归于尽,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被社会混混刺死、西门宝凤的女婿马良才,突然得病去世;二姨太迎春的孙子蓝开放为与堂妹庞凤凰不明不白的不伦情,含冤自杀;三姨太秋香的大女儿,西门金龙的妻子——互助,寡居,二女儿,蓝解放的妻子——合作,忧郁患病去世;蓝脸的至交庞虎的大女儿庞抗美,西门金龙的情人,官到县委书记,终因贪污入狱后自杀,与西门金龙的私生女庞凤凰,难产去世,庞凤凰生育了西门闹第六次转世后的大头婴儿蓝天岁,二女儿庞春苗,蓝解放的续妻,为爱疯狂,车祸身亡。西门闹为冤屈在不停地转世轮回,那么活在阳间的与西门闹沾亲带故的人,不也在轮回吗?尽管西门的后人及其亲属,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是成大器的人,但人在做,天在看,有的人英年早逝,又有多少冤屈呢?又轮回为什么呢?整部小说,没有涉及佛事,却尽显了佛教倡导的善恶报应的轮回理念,高密东北乡的人,是否也这样看西门家族的人呢?

莫言给主要人物起的名字,有社会发展的痕迹,似曾相识,也独具匠心,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发展脉络似乎与名字有关。西门闹,闹了阳间,闹阴间,不安省,西门欢,就欢腾了一阵子,蓝解放,思想上解放、工作上解放、爱情上解放。解放前农村人起名,大名图个吉利、小名图个顺口,地

主的儿女叫金龙、金凤,正常不过,蓝脸与长相一致,形像生动,迎春、秋香、良才均是大众化名字,光第显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洪泰岳名字可能与泰山有关,起得有气势,庞虎,以动物为名,常见的很。解放后人们起名,时代特色显明,因而,主人公就有了如解放、抗美、春苗、互助、合作、开放等名字。

我们现在看看60年代出生的人,有许多名字也带有时代烙印,如红旗、文革、红卫、小兵、卫兵等等。前一阵,开十八大,有一则消息,参加十八大的解放军代表团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中,有7人名字叫“建国”。还举出了有关“建国”名字的相关数据,公安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地名为“建国”的总人数超过96万人。其中,1949年一年里出生的“建国”就多达8240人。上个世纪50年代,“建国”一下从前十年的4万多人增加为23万多,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叫“建国”者超过29万人。可见,名字与时代与时俱进的人,事业与时俱进不少。

《生死疲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章回体,使人看了比较亲切。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是章回体,晚上爬在炕上,点着煤油灯看,婆一直喊早点睡,但看了一回,还想看下一回,那怕灯芯快着完了,火光很暗,也要坚持把正看的这一回看完,不然就睡不着。《生死疲劳》按部写,每部分是章回体例,没有下回分解这一说,但还是依旧

每次按章节看,有大块的时间,就按部看,不然,思绪老在小说里面,想着西门闹的折腾。看完小说,还有个想法,就是换个书名,也是可以的,比较贴切,那就是《折腾在阴阳间》。生死疲劳读后感800

网上报道,莫言用43天,完成了40余万字的《生死疲劳》,文章作者进行了至理分析,使人信服。假如莫言不生在农村,不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没有对单干户独轮车深刻的印象,不经历解放后,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就不会有《生死疲劳》,因此,《生死疲劳》的出生,应该得益于高密东北乡厚重的农村文化,是不断变迁的社会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是浓浓的生活积淀给了他文学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说,莫言,是这个社会的最大悟道者,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对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的敬畏,这个小说不会出彩,也不会怪诞,这种怪诞带着浓郁的中华民族味,如今,这种味儿不但国人在反刍,而且通过莫言的文字正在向世界散发。

篇三:《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莫言的小说,从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或者是昏昏欲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爱不释手。而读过之后总会令人深思,让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惭愧,平时几乎很少看书特别是很少看中国作家写的书,在这里我毫不避讳地说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没有看过其中的任何一本,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才知道在我们中国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还有这么一个文学大师,由于好奇和震惊,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他的小说来看。在看了《檀香刑》之后我就被莫言的小说深深吸引,又接着看了《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牛》《生死疲劳》。虽然《生死疲劳》并不是莫言小说中最出名的,但是这本书很耐看,莫言对解放后的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想再看的欲望。

首先,说一下这部小说的书名来源。这部小说的书名来自

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念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他在承德参观寺庙时,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这四个字儿激发了创作灵感。生死疲劳读后感800

其次,说一下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这部小说叙述了1950

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最后终于又转世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脸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镜,准确地说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庞杂喧嚣、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再次,说一下这部小说让我感受最深的两点。感受之一,西门闹被历史播弄的命运,他本不该遭遇这样不公的命运。但是历史很强大,强大到我们无法超越。《生死疲劳》让我们眼前一亮。它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解读了这段1950年到2000年的这段依次由土改、大跃进、文革和改革开放所组成的历史。这部小说以戏谑的方式打破了历史的“理所当然”,展示一段历史的变形所导致的既定命运的突变,并从动物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历史扭曲、人生荒诞的一面。西门闹原本是靠自己本事发家致富的本本分分的庄稼人,他骨子里有着传统中国农民的品德:坚韧

与勤劳。他疼爱子女,善待妻妾,本性善良朴实。但在土改中居然简单笼统地就被打入恶霸一列,快速地遭到了枪决。惨死后他在阎王殿里奋力挣扎反抗,因而再次受尽难以想象的折磨。他无非就是想不明白,自己问心无愧却何以落到这般田地呢?何以由一个奋斗多年的靠自己血汗积累财富的人,突然就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了呢?竟然让人仇恨到立即处死,又在他死后马上把他的土地瓜分殆尽,仇恨到连他的家人也不肯放过,他的原配白氏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他的两个妾分别改嫁给了曾得到过他大恩大惠的长工蓝脸和对他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下三滥黄瞳。这惨绝人寰的一切随着历史的潮流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谁都无法逃避,也许冥冥之中一个人生与死的艰难、悲凉和辛酸,就是历史永恒存在的状态,而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感慨。

感受之二,“生死疲劳”其实就是欲望下的“疲劳生死”。小说的开篇有一句话:“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从这句佛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贪欲,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蓝脸、洪泰岳、蓝解放等经历的生死疲劳便是最好的例。在这部小说中西门金龙同蓝脸、洪泰岳都是过于执拗之人,归根结底,他们也都欲望的化身。所不同的是,蓝脸是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坚守,洪泰岳是搞政治激进的狂热分子,而西门金龙是典型的被利欲熏心的人,他通过投机钻营获得政治权力,进行经济掠夺,贪婪的几近邪恶。他紧随着时代的步伐挣扎在欲望的泥沼之中。在生父遭判决,母改嫁一系列极其恶

劣的不利人生形势下,他及时改姓变换身份对自己进行保护。在政治运动强势来袭时,又以异常夸张的姿态投入到革命“鸿途”之中。而在经济时代,他又能从政治界的领军人物的转换成大老板,大企业家,投机倒把,家财万贯。无论是官场、商场、情场,他都游刃有余,可就是这样一个 “风光”的人物最后也不过是化为一具焦尸。由于身世的不幸让他长久的活在痛苦之中,所以一直以来他急于想证明着什么,最后疯狂的以金钱的占有为突破口去填补心中的空缺,邪恶的欲望像毒蛇一样把他层层缠绕使他停不下来,最后达到出卖土地、肆意破坏的地步。他是农民的儿子,却抛弃了土地和最基本的人性,因此他的死是必然的,是丝毫不值得同情的。

和上面写到的那三人相比较,全书的叙述者之一蓝解放所历经的生死疲劳则更加直指人心。年少轻狂时崇拜过自己的父亲蓝脸,为坚持那份“与众不同”,毅然决定和父亲一起单干,但当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尤其是当西门金龙大刀阔斧闹革命,无限风光受人崇拜时,蓝解放的内心急切地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可他却始终被西门金龙拒之门外,并以入社对他威逼利诱。一开始他还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但正当他早已动摇却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时,以爱上黄互助那一头乌黑的连着血脉的秀发为出发点,也可以说是青春萌动,促使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最终“同流合污”背叛父亲入了社。后来与黄合作结合令他一直生活在无爱的婚姻之中,心中曾涌动过的澎湃激情也深埋在了心

底,直到遇见比自己小 20 岁的庞春苗,压抑的情感冲破了理智的闸门,心底最后的防线也就随之顷刻崩塌了。爱情滋润了让他早已干涸的灵魂,他愈发的欲罢不能,最后他选择了抛妻弃子和庞春苗义无反顾地私奔。就这样由一个意气风发、仕途无量的副县长远走他乡成一个报社的小编辑,其中所受苦难自不必再说,不过当一切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他和庞春苗也修成正果后,命运再次狠狠地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他心中象征着一种精神的父亲蓝脸死了,庞春苗连同他未出世的孩子也遭遇车祸死了。造化弄人,但他依然得活着,也许坚韧的活着正是人类对付无边苦难最好的方法。

最后,在《生死疲劳》这部小说所体现的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与动物都在不断地经历“生死疲劳”,似乎是永不停息的。然而对于短暂寄居于天地间微不足道的我们来说,则只能去慢慢地体验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拥有,然后到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一切都回归为零的不可重复的生死疲劳的过程。也许这样的生死死生,疲劳往复,正是生命真正的内涵吧!

篇四:《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我们的童年如一首精彩的诗、一支欢快的歌、一幅彩色的画。萧红的童年却有如一首枯燥的诗、一支低沉的歌、一幅黑色的画。

萧红从小饱受父母的冷眼、祖母的打骂,一个几乎没有爱的童年伴随她成长。唯有和蔼可亲的祖父让她尝到一点爱的滋味,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撒向萧红日渐灰暗的心灵。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有着幸福的童年,令我们回味一生。然而,萧红的童年是永远令她害怕的噩梦。

春天,萧红却只能坐在自家门前看着过往买卖的人们。夏天,萧红只能蜷缩在墙角听蛐蛐无聊的鸣叫。秋天,萧红只能在麦地里帮大人收割麦子。冬天,萧红能躲在自家的火炕上瑟瑟发抖,因为她的大地都已被冻裂了。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

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呼兰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广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庙会和拜神会,就是一个典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把它描写得十分真切,仿佛亲身体会到那里的寒冷。

萧红有一位亲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没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总是把"这个"说出"介个"。

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会体现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厨子吵架时会莫名其妙的哭起来;老厨子明明看见他要跳井,结果他安安稳稳得在井边坐着;别人在吃东西,他就骂:怎么不给我?给了他,他又说:你有二伯不吃介个。这不是古怪的体现么?有二伯就是那么奇怪的。

萧红的童年又是快乐的,她的祖父教给她许多东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萧红的童年又是有趣的,大花园里的花依然开得鲜艳,一直开到天边。

<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是鲜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还能感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读完了<呼兰河传>。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二)

最近几天被感冒纠缠的昏天暗地的,鼻涕眼泪充斥着每一天。不过还是看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买的一批书中的一本,刚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下去。后来看了莫言的<生死疲劳>真的酣畅淋漓。看过之后总觉得一种失落,也许莫言的书写的太好了。于是我又拿起了没有看完的<呼兰河传>。有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对比,莫言的书是带着一股肉味的。直接冲击人们的最敏感的器官,总是有一种大多快意的感觉。就好像是在最寒冷的腊八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之后在来两瓶啤酒那样舒畅。

可是羊肉也不能总吃啊,手里拿着<呼兰河传>,好像拿着一份东北的土豆丝卷饼一样,清爽自然。这部小说是萧红在1940年香港写完的。()我看过关于她的电影,那时候的她身体极端不好,在贫困交加中完成了这部清新自然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在尾声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呼兰河地区的风俗人情,也浓墨重彩的描写我和爷爷的祖孙情深。同时也描写了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对生的希望和执着。在这里我要说的一个人物就是他们的家的租户冯歪嘴子,他是一个拉磨的,做点粘糕。挣扎的生活着。和村里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一个孩子,在文中描写的真是凄苦,房子四处漏风,四周的水什么的都已经结冰了,墙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乱跑。孩子只是盖着面口带,孩子一哭,从孩子的嘴里冒出了雪白的白气。后来搬到了草房子里,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鹊睡在了窝里。总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恶劣情况。后来王大姑娘因为生第二个孩子死了,冯歪嘴子没有颓废下去,一个孩子才四五岁,一个才出生。大家伙都想看他的热闹时候,他没有绝望,因为他看见了自己两个孩子,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的牢牢的。于是他照常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照常的负者他那份责任。到最后他还是没有让人看到笑话,还是顺其自然的活着。也许在他的心中希望总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脚步中。

文章里也充满着对女性的同情,在那个年代,被汉子打,被婆家打,是再正常不过的。老胡家的两个孙媳妇,大的聪明灵力,有一手好女红,这也逃不逃被男人打的命运。可是她还是很满意,用她的话说,女人啊,哪有不被汉子打的。到时候还得该做饭,做饭;该干活,干活。她努力的伺候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也很孝顺,在给小孙媳妇治病的时候,偷偷的切下一块好肉,给几个月没有尝荤腥的奶奶婆婆做了一碗嘎达汤。最后在看这妯娌小孙媳妇被这家人活活的折磨死了,也跟人跑了。她真的心寒了,不跑在这个家里同样是等死。

说说可怜的小孙媳妇。她卑贱的有没有名字,都叫她小团圆媳妇,比作者大几岁,还是个孩子,才12。八岁就被老胡家用八两银子买来做媳妇,12岁接近胡家,也开始了了悲惨而屈辱的短暂一生,她本是一个脸膛黑黑,爱说爱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时间,变得脸黄黄的。天天从他们家里传来凄惨的哭声。这下婆婆找到一个撒气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过小团圆媳妇就一顿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妇也要打一顿。是不是把媳妇掉在房梁上打,没有啥过错,用她的话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以后好听话,孩子的练越来越瘦,不吃不喝,闹起来病。在东北都流行跳神,跳过无数次的神,吃过很多的偏方,都不见效。最后最惨的是,把孩子当众扒的一丝不挂,放在开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在继续按在装满开水的大岗里洗澡。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狱的下油锅差不多。孩子在那个夜晚死了,找张铺盖卷雇几个人挖个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了中国人的看客心里,也提到了中国人对苦难的麻木不仁,人们就爱热闹,越出乱,才越好看。在这里,我也看到了那个地方人的一种围观,热闹的心里。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分地域性,因为他们都是那个苦难中国的苦难中国人。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戏,人们凑热闹,去看看,无可厚非。可是对于人家来了团圆媳妇,一对对的跳到墙里去看,看谁家死个人,糟了不幸。更是好像有什么大戏的。争先恐后的,有点说出来不好了。在中国,那也许是成为了一种习俗。不幸的人表演的更加不幸,看的人到是有的笑的,有的沉默的,心慈的,拽其衣角边来擦擦眼泪。极大的满足了人的各种情绪的表达。

萧红此书也许是写给自己的,我想也是写给所有想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历史总是呈现给我们血淋林的带着耻辱的画面,所有的一本本书拼接出一个上世纪的苦难中国,尤其是那个被日本沦陷多年的苦难东北。我的家在松花江畔,是的,我的家也在松花江畔。同为东北人,虽然时空相隔,怎能不了解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描述的画面里,我还能看到我的童年,也能看到那寒冷的东北带给人的永远是最酷的严寒。在苦难中,我又看到了你伏案奋笔疾书的样子。最后也没有叶落归根,两年之后,你病逝在香港。那屡香魂也飞到了呼兰河上空,看看曾经的家,看看故乡的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