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暮色中的西夏王陵》读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3    阅读:

《暮色中的西夏王陵》读后感

  我经常遭遇许多刚开始写诗的朋友的提问,诗歌怎样才能写好?我一般的回答就是勤奋的阅读和创作,不断丰富和灵动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是最实用的方法。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因为站的高,看的远,因此,写的深,悟的透。当我读着杨森君的《暮色中的西夏王陵》,看到诗歌的挖掘力量的时候,更加肯定了上面的表述。

  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纯粹的西部诗人,接着追踪,看到简介,果然生活在宁夏灵武。并在众多的网络角落里看到他关于宁夏的诗歌作品,最近的就是西域诗篇系列,新浪博客的名字干脆叫做西域教父,这跟他是一名教师有关,一定也跟内心的创作愿望有隐秘的联系。

  我也曾经在自己的随笔中写下“人生的本质是孤独”,我也相信诗歌是一种唤醒。但落笔的时候,我的黄河口就是这个样子了。从黄河岸边起身/夜收拢晚霞的手绢//一蓬蓬红柳那边/大片大片的芦苇//摇荡的风/细的炊烟//把压倒的秋草轻轻扶起/它们不记得一个看晚霞和听流水的人。杨森君在拯救,我却在放弃,首先不停的放弃自己,想出诗集了,叫《守望黄河口》,不行,太狂妄了,好像是这片土地的代言人一般,叫《浅水集》吧,做荒原上一片浅水的星光之梦。

  回到正题,我们要唤醒什么。这是我读(暮色中的西夏王陵)的主要感受。

  我是否惊动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安睡——/我在众墓突兀的一片荒草中走动,原来/回到泥土里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宁静/还有哪里的荒凉比这里更荒凉,还有哪里的死寂/比这里更死寂——。像推开王陵的门一样,直接进入一种低语和认定。而在《诗歌月刊》版本里,作者的姿态是站在远处观察的姿态,这样死寂以至石头都长出了/无法计算的岁月的皱纹/以至高峻的贺兰山也向这里垂顾/像是悼念亡灵//。思想在这种诗句的变化中,变得更加超脱和形象。

  一个王朝有限的尸骨埋葬在这里/我久久伫立在一座高大的黄土堆前/没有人能说清它的下面葬着谁/它因高大而被历代的盗墓贼破坏了原形/也没有人能说清它被盗走了什么。作者在引导读者进入历史荆棘丛生的小径。而在《诗歌月刊》版本里,作者把第一句除掉,把诗歌的局限性打开,在第四句它因高大这四个字改成了高大、神秘,它因删除,神秘一词出现,语气变得自信果决,还原了历史的本相。

  也许,我略带悲凉的面孔/是因为我来到了他们的灵魂中间,只是/我看不到的它们,我有着生者的一切局限。呼唤,是一种相互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相互的寻找和撞击。作者在《诗歌月刊》版本里,加了我看不到事实的真相,这一句我认为加也可,不加也可,诗歌句子里已经存在的思想,可以揭示,也可以不揭示。

  但,我想象了千年之前的一场血灾、空气中的响箭/撕杀、横飞的血肉……/我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一切。我有点难受。场景打开了。在《诗歌月刊》版本里,空气中的响箭/撕杀、横飞的血肉消失,出现了阳光下的证物,银质器皿、瓷片和箭簇。我认为,这种修改,增加了诗句的概括力,作者在两年之后的修改作品变得克制和超脱。

  我不想一一的解说下去。直到离开王陵,我的手里始终握着这块瓦片/还有它上面反射出的夕暮时太阳的几根光线。作者结尾给了试图唤醒并努力唤醒之后,一种永远和叹息。

  这是作者思想和诗意的一次探险,他打开历史,呈现历史;他唤醒记忆,用现实的阳光抚摸记忆。作者这个“我”不断出现在诗句里,加深着沉入进历史的深度。也许,什么也不能唤醒,但留下了几根光线,这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无法推卸。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