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刷子李读后感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4    阅读:

篇一:《《刷子李》读后感》

《刷子李》读后感

语文课时,老师教我们23课——《刷子李》对刷子李的高超技巧,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篇课文选自《俗世奇人》,讲了徒弟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外出工作,亲眼目睹了师傅的绝技:身上绝没一个白点!从师父的语中,曹小三懂得了师傅教他的本事。

我不禁开始深深的佩服起刷子李来,他告诉曹小三的,不仅仅是干活的本事,更多的则是曹小三在人生中必知的那一个个哲理:手艺人必须要有本事,本事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我想起了自己,我在一次次困难中,不肯抬头面对,总是想,办不到就算了,何必自讨苦吃,从头再来呢?还是尽早放弃吧!却从来没有想过,机会总是有的,也许下次它就来了呢?我真是让机会一次次逃走啊!

记得有一回,我突然想学自行车,却学了两天还没有学会,我坚持不住,不肯天天耐着性子去认证学,导致自己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认真学,坚持不懈,不断磨练,忍住那一次次的跌倒,现在肯定已成了一名自行车高手了!

所以,我觉得必须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使自己在生活这个舞台上,绽放出只属于自己的迷人光彩!

河南开封金明区金明小学六年级:羽之雪

篇二:《《刷子李》读后感2》

《刷子李》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刷子李》,我觉得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真是太高超了。

你看这一句“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您说,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会掉一两滴在身上,而且又没人规定刷子李必须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这对一个粉刷墙壁的人,要求真是极其苛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哎呀,别说是曹小三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刷墙壁呀!明明是一位音乐大师再进行音乐表演啊!这有节奏的手臂一摇一摆地,真是像在演奏一曲交响乐,令人如痴如醉。

可事情好象并不如此,“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刷子李的那手绝活是假的?他并不是那么神?枉我那么佩服他!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完.我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真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那白点是一个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刚才点烟时烧的一个小洞,里面的白衬裤映衬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白点。

刷子李那刷墙的本领真是独一无二,盖世无双。其实,像这种民间艺术还有很多,什么“泥人张”的泥人,“杨柳青”的年画,还有剪纸

艺术,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那些民间艺人的绝活,都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宝贵遗产,令人拍案叫绝!

难道这堪称一绝的民间艺术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和骄傲吗!

篇三:《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一)

《俗世奇人》这个书名起得太妙!这本小册子隐去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上层人物的身影,把触角伸向了最底层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本是水陆码头的天津卫--一个曾经的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造就了当时经济的空前繁荣。随之催生了错杂的街道、林立的酒肆,遍地的商铺,热闹的戏院,奢华的青楼„„,这里有接骨的、拔牙的、刷墙的、偷盗的、钓鱼的、卖古玩的、做小吃的、靠吃家产的、为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做正当买卖的,干非法勾当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行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或平行或交叉。

这里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的地方,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出入其间,为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时时上演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或是血淋淋的聚众斗殴;但这里更多的是靠本事吃饭的规矩人,这些真实的存在造就了当时天津卫无限的丰富。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

何谓“奇人”?天津卫并不是遍地黄金,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适应与世无争的“出世者”,在一次次关涉自身的贫与富、贵与贱、生与死的博弈中,淘汰掉太多不适应这种生存法则的“劣币”,留下的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良币”。这里崇尚强者,崇拜能人,你只要有一手绝活,在你这行是公认的NO.1,自然能受到艳羡,也自然有后人为你树碑立传。所以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的故事流传至今。能人都有“奇招”。

“奇人”奇在有过硬的本事。苏七块可以以让病人丝毫感觉不到疼痛的速度接好断骨;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简直就是艺术家的表演,干完活身上的黑衣没有一星白点;贺道台可以把鸟儿训得服服帖帖;大回可以几天把坑里的鱼钓得“片甲不留”„„这些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如能搁到现在,一个个都会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凭借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技艺,他们衣食无忧,并且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追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刷子李读后感

超群的技艺似乎又促成了这些人行为古怪、举止奇特,而这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苏七块接骨不管穷人富人一律七块大洋,哪怕穷人借钱看病他再还回去,这就是他的规矩;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必抽一袋烟,喝一碗茶;“文混混”刘道元为了想看看别人对他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活出殡”的闹剧,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到事态炎凉„„高超的本领再加上独特的个性更增添了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于是越传越奇,越传越神。听他们的故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更是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此时得到了一定程度虚幻的实现。谁不想做一个受别人仰慕的富有个性的能人呢?

上文说了,天津卫不都是守规矩的手艺人和买卖人,坑蒙拐骗的事情天天发生,靠着奸诈的“聪明”巧取豪夺往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胆子之大,方法之“奇”让人不由拍案叫绝。《绝盗》讲到一老二小三人,踩着三轮车,一路气势汹汹、骂骂咧咧地来到一对新婚小夫妻家,老的口称是新郎官他爹,两个小的是他弟弟,说不孝之子私奔到此,却不管快咽气的老娘,听者也义愤填膺,接着三人把能搬的全部搬走,不能搬的砸光后扬长而去,小两口回来后有人告诉他们这事,新郎官哭笑不得,说:“我哪还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有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这可成为“史上最牛的盗案”了

吧!蔡二少爷用低价买进古董再高价卖出,让自视为占了便宜的毛老板有苦难言,也让人啧啧称奇。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不是主流,但它却是客观的存在,作者采用不隐恶的态度让读者自行评判,因为这也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刷子李读后感

当然,奇人们人性闪光的一面也是比比皆是。泥人张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狂妄的海张五丢尽颜面。他告诉我们:社会地位再低下,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严;金鳌的仗义让小杨月楼的戏班子起死回生,他也投桃报李,在金鳌的请求下,义演三天救了上千码头工人的命。金鳌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义,小杨月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仁义,都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并不是鲁迅笔下麻木愚昧的国民,而是“仁”字当先、善良博爱的性情中人。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会让我们感动、追随。

而《俗世奇人》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底层的、平民的视角。冯骥才以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诙谐的文笔,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洁凝练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当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了他们真实的个性特点、生活状态、思想动态、精神追求,这样才能对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原时代的真实,消除狭隘的偏见和“想当然”的错误。所以,要做一个明白人,我们既需要放眼宏观,也需要把握微观!

无论语言艺术还是故事内容、思想深度,这都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玩又能掩卷沉思的好书!值得推荐!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二)刷子李读后感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着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以牙记人的华大夫;(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还有钓鱼很好的大回等,都让人无比佩服。书中也有很多令人发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捧腹。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经过作家冯骥才画龙点睛之笔的勾勒和渲染,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眼前,令我赞叹不已。作家的描写太精彩,令人不忍释手。刷子李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是两个人--治牙的华大夫和苏七块。他们的故事让我看了还想看了还想看。先说说治牙的华大夫吧,他的治牙技术非常高超只要张开嘴,不用说那个牙怎么了,他瞅一眼,全部知道了,一天下晌,两个便衣侦探过来找一个通缉犯,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有健忘症,早上才看了六个人,便忘记了。晚上在一壶春酒楼吃饭时,认出了他的长相,但不敢确定,最后看见他的虎牙就确定了,写出了华大夫认牙不认长相。他“钻”到了这个牙里,才会这样,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一定付出了很多,才会保持三代都行医。

在这么多身怀绝技的人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七块》,看了这题目的人都知道他姓苏,可为什么叫他七块呢?原来他是位医生,每次给人看病都要七块银元。有一天苏七块去与人打牌,牌打到一半,门外来了一车夫张四,张四的一个胳膊断了,要苏七块治,可车

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而且我听爸爸说七块银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牌友华大夫是出了名的心善,他推说去上厕所,其实偷偷塞给了张四七块银元,张四将七块银元交给苏七块时,苏七块就帮张四接好了骨头,还送了张四许多药。晚上别人走光了,苏七块取出七块银元还给了华大夫,说:“不要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是我定的规矩不能改。”我这才知道苏七块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看出了当时,艺人是靠本领说话的,有了高超的技术,便有了规矩,使自己精益求精,本领越来越高超了。

啊!《俗世奇人》,真是一本有趣又生动的名着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三)

这几年,我订过杂志也买过很多书,我最喜欢的当属《俗世奇人》。

开始,我只是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学过一篇《俗世奇人》里的一篇文章《刷子李》,文章后面还有这本书的介绍,它是消遣性的读物,一般这类书读完一次就扔了,但我对它特别钟爱,因为它情节有趣而不低级,高雅而不低庸,所以使我急切的让爸爸买给我看,爸爸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第二天就给我买回来了。

这本书作者是冯骥才,他将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书的封面很朴素,有着淡蓝色的底,上面有一个长方形的花边,“俗世奇人”四个黑色楷体大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一拿到这本书,一看到封面就喜欢上了它,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这让整天奋战在学海里的我很放松,这高雅通俗的文笔无疑使我注入了一支清爽剂,让我全身的细胞跳跃起来得到放松,并且,让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平凡的人用他们平凡的双手创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本书中总共介绍了十八个人物,如:酒婆、蓝眼、泥人张=绝盗、刷子李等。酒婆是指一个奶奶每天都到酒楼喝酒,酒量惊人,但她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所以深受当地居民的爱戴;蓝眼是一个古玩店老板,一眼就能看出任何古玩的真假无一差错;泥人张的拟任则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还经常送给家里很穷的小朋友一些泥人;绝盗是一个团伙的人每一次都冒充被盗人家属,说被盗人不孝顺,所以去他家偷东西。

书中所有的人我最佩服刷子李,因为他苦练刷墙技术,最终他刷墙要穿一身黑衣服,但白浆从未滴到他的衣服上,而且他刷的墙非常均匀。刷子李刷墙的浆是他自己研发的,不稠也不稀,颜色也适中,让人一看就心旷神怡,仿佛到了仙境。人们看到刷子李刷墙那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因为他刷墙的声音像大师演奏的乐曲一样格外优美。

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我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回味着刚刚读完的《俗世奇人》,依然感到它韵味无穷。

篇四:《长征故事读后感》

[篇一:读<长征的故事>有感_500字]

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心动魄的路程。见证了多少战士的生离死别,见证了多少人民的悲欢离合呀!这途中惊险不断,但是一一被战士们克服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他们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长征故事读后感。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没的!在面对险峻的腊子口的时候,战斗指挥员们也束手无策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着办法的时候,一位叫李小猴的小红军出现了。他自告奋勇,担起了引路的工作。是他,在峭壁上钩住了一条绳子,得以让后面的人上去。当他回到这个山坳时,大家激动不已。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孩子,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让世界人看看中国的强大,不让外敌有机可乘。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祖国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篇六: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本书由美人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1908、11——1993、5)撰写,他在二战时期和<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同在苏联担任战地记者,在与斯诺的交往中,索尔兹伯里坚定了撰写这部史诗的决心。1984年3月到6月,索尔兹伯里得了到中国官方批准后来到中国,开始从事研究和搜集有关长征的的资料,并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沿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这本书也许是第一部由外国人撰写的全面、系统描写长征的经典著述。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1934年10月16日,中共苏维埃中央红军从瑞金开拔,这一行动极为机密,除了最高决策者,绝大多数红军指战员只是在最后才得到消息,事实上许多红军战士并不知道他们在进行一场战略转移(撤退行动对基层士兵是严格保密的),而最高领导人对于红军未来的去向也没有明确的方向……长征开始前,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损失了六万人,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1934年4月11日至28日的广昌战役,四千人阵亡,两万人受伤,通向红都瑞金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落入了国民党手中……

红军在长征中所要面对的难困主要有三方面:蒋介石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同大自然的史诗般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第三个困难也许是最关键的。)

长征开始时,八万六千多人从江西出发,林彪指挥的一军团和彭德怀指挥的三军团担任前卫,五军团(由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二十六军部队组成,这是一方面军中最守纪律、最忠诚的部队。)担任后卫,当中是由新兵组成的第九军团、第八军团和中央纵队(中央领导人就在其中)、运输部队。战略转移的初期就像一场大搬家,大量的档案文件、印刷机、造币机和武器铸造磨具都被带在路上,挑夫承载的机器的重量大大超过了人的负荷,在崎岖的道路上每天还要行走几十公里,这种沉重的负担和远离家乡的前景导致了大量的逃亡,中央红军的行动也因此而非常迟缓,这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到12月3日)是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第一场大战,战役过后八万红军部队只剩三万人。惨重的军事失败造成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对李德、博古等人的不满,毛泽东通过采取一切可能的政治计谋即将重新取得他对中央红军的领导权。

全世界和中国广大地区的人们对长征所知甚少,国统区的新闻报道通常不是失实就是消息严重滞后,蒋介石的情报工作也是失败的,他甚至认为他与之作战的仍然是朱毛领导的红军。实际上,红军和江西苏维埃政府早已被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布尔什维克”们(中共党内“苏联派”,为苏联利益服务的政治团体)掌控,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领导着红军,而毛泽东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了,他的朋友和亲信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排挤。

在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而之前曾召开了鲜为人知的“黎平会议”,已在实质上重新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莫斯科的军事顾问李德仅仅列席会议,毛泽东重新掌权后,便一直担任最高领导人的职位,直到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袖,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从这一刻起便无可挽回的注定了。

红军进入了贫困的贵州,在这个中国当时最绝望的省份,蒋介石布置了四十万军队企图彻底消灭红军。但是他的对手毛泽东不愧为一个军事奇才,毛充满想象力,灵活机动,大胆果决的战略决策有效地误导和牵制了蒋介石的指挥,虽然在贵州境内东西南北的大规模运动使得意志顽强的红军部队都疲惫不堪了,然而,红军最后还是突破了重重包围,从贵州进入了四川地区。红军的胜利突围似乎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毛泽东古典主义式的军事奇谋,蒋介石和军阀部队的矛盾,红军成功的政治宣传和政策方针。值得注意的是,红军所到之处基本上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帮助,当时所有的中国军阀部队都不能像红军那样维护贫苦无告的中国农民(相比苏俄革命时期的红军,中共的部队更加体谅和保护贫农的利益),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代表了农民对土地制度不满而引起的一种反抗,是饥饿和对土地所有者的仇恨,支持着成千上万的农民进行着英勇的长征。

长征本身是一场灾难,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大多数经历过长征并且幸存下来的红军回忆长征时无疑会感到那是一场苦涩而艰辛的经历。那些来自南方产粮区的人们没有见过白雪皑皑的大雪山和荒芜人烟的大草地。寒冷和疲劳消耗着人们的体能,失去知觉的人倒下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了,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或是在沼泽中消失。缺乏食物补给和野外生存技能导致饥饿的人们煮烧皮带或者在别人的粪便中收集有限的粮食,这是所有中国人都会感到不适的无人区,而有时出于救人和决策者的需要,有些人还要反复几次地经历这些死地。千万不要轻易地赞扬人们的坚强精神,灾难就是灾难,这是大自然对人的折磨。

1935年6月25日,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川北会师了,毛泽东和张国焘在热烈、友好的气氛里再度聚首了。“但是在骨子里——而且就在浅浅的表皮下——流淌着另外一股潮流:怨恨、敌意、猜疑。”毛和张都曾有过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分子的传统,这两个人在政策、性格和权力的看法上又有着相当程度的不同。临时勉强调和的左路军和右路军北上了。但是政治分歧还是发生了,红军内部几乎进行了一场内战,最终,张国焘主导的左路军和右路军的四方面军部队还是南下四川了,而右路军的一方面军主力最终成功北上,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一年以后,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残部和贺龙率领的二方面军也来到了陕北同中央红军会师。

当毛泽东在瓦窑堡的新窑洞里兴致盎然地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时,中央红军(一方面)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结束了,开始时有八万六千人的长征部队,再加上沿途不断招募的新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六千余人(留在江西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和广大群众则淹没在国民党部队残酷镇压的血泊中)。当然,走到最后并且幸存下来的人是革命意志最坚定,战斗力最顽强的人,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但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在今后十三年残酷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些久经考验的人还要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而浴血奋斗。

然而,历史似乎总是令人感到悲观的……

1959年6月,毛泽东在庐山上“冷眼向洋看世界”。

“冷眼……,革命英雄们的这次聚会,看来并没有多少诗意可言”。自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经济运动失败后,反“右派”的斗争开始了,毛和他的助手江青、林彪等利益集团开始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里整斗长征时期的老英雄们了:彭德怀、洛甫、刘英、王稼祥、朱仲丽、贺龙、薛明、肖克、李先念、杨成武、杨尚昆、朱德、胡耀邦、陈毅、刘少奇……当然血水浸染的死亡名单不只包括中央领导人和他们的家人,中国所有的社会精英和无辜百姓都受到了致命的冲击。社会道德沦丧了,一个民族在文化上以惊人的方式迅速退化,动物精神充斥在所有人身上。革命是一头怪兽,当它由无数血肉喂养长大后,永不餍足的怪物就开始张开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组成部分了……同样一个领导人,曾经努力使中国进入现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信念,如今变成了使中国成为无政府状态的国家,一切现有的成果和未来的希望似乎将被彻底埋葬了。“有限的权力导致有限的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无限的腐败。”极少数人的乌托邦最终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噩梦和灾难。

本书脱稿于1985年,时值邓小平掌权后的经济改革时期,作者当时显然乐观地看待中国的改革和新的方向,他对邓小平及其支持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篇五:《毛泽东传读后感》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毛泽东传,觉得这次看的这本很精彩,是老外写的,作者叫啥罗斯。特里尔的,外国人的名字总是叽里咕噜一大堆,不如例如韦小宝,张三之类的中国名字干脆,所以我总是很难记住老外的名字。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不可能不知道毛泽东的,他是中国的骄傲和传奇,但由于在中国毛一直都是被当成神来顶礼膜拜的,所以中国人反而不能真正去了解和熟悉毛的一生。

对于政治家们来说或者对于无聊政客来说,他们更喜欢看毛掌权后如何熟练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军事巧妙融合马列主义的政治谋略,并一次次成功击败他的政敌,毛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梦寐以求的偶像,是真实存在过的英雄和伟人,但我告诫所有模仿者,你永远也成为不了毛泽东,即使你有着和他一模一样的能力,他自身固然可贵却依然是历史的时代的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如果毛出生在当今社会,也可能无用武之地。毛是一个革命者,破坏者,是产生在大混乱时期中国的产物,在那个时代革命是一种时尚,就象当今社会炒股写博客是一种时尚一样。毛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从他晚年的败绩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毛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其父极擅精打细算以及积累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及其吝啬和刻薄,脾气极暴躁的人,毛后来回忆说他这辈子第一个斗争的资本家就是他爸爸。毛的爸爸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极希望儿子不要象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毛总是和私塾老师搞不好,并极憎恶儒家文化,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毛的爸爸只是希望儿子粗略认几个字会算帐就行了,把毛培养成一个种田养猪能手并实现毛父的发财梦,而毛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却促使其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传读后感

在经过一番激烈家庭斗争后,毛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城里读书的资格,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毛的爸爸要求毛支付一笔因为他去求学而导致家庭必须要雇请一个帮工的经济损失才能答应他的要求,而毛最终找母亲和亲戚借了一笔钱而解决了毛父提出的难题,最后毛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带上自己最心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出发了,临行前毛没有和他的父亲道别,即使他妈妈一再劝他和父亲打个招呼,毛冷冷的说:我恨他!

毛在城里读书也并非诸事圆满,其天生就是一个叛逆者,同学们瞧不起这个个子高高的从农村来的家伙,而毛高傲的自尊也使他在学校及其孤立,只有两个同学是他的朋友,毛坚持认为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就是历史,并因此和同学发生激烈争吵,而且和高年级同学打了架。毛换了很多学校读书,很多都是中途而废,毛曾经想学经济学或者法律学,他写信告诉爸爸说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或者律师,但最终只是为了让他爸爸给他寄来生活费找个借口。

毛在学习过程中及其偏科,喜欢的课程都是100分,甚至有一次国文课得了100+5分,而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毛的美术考试就是画个圆圈在下面写两个字??鸡蛋,或者画个大圆圈下面画几道波浪线写道:半壁见海日

毛在文学上的天赋和造诣是非常惊人的,这个也不用咱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写对联写家信换点零花钱,他喜欢在街头最喧闹地带看书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极喜欢游泳和洗冷水浴,有一个雷电交加他浑身湿透从山上跑下来,说是野蛮其体质,文明其精神。

对毛一生最大影响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他老师,杨昌济并不知道自己成了他岳父(杨开慧是在其父亲死后和毛同居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斯大林。毛就是因为杨老师的原因到了北京大学,毛当时在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呵呵,当时没人会理会一个工作低下的人,毛曾经对著名学者胡适很热情的提了一个问题,而胡适在得知毛不是在校注册学生后,冷淡的拒绝了回答他的问题。毛在经济上经常陷入困境,总是债台高筑借光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而无法再次启齿借钱了。毛当时在北京居住在最便宜的三眼桥,和七个老乡挤一个炕上,毛后来回忆说:翻身都要和左右两边打招呼。或者在杨教授家和看门的挤一张床??毛的思想就是在那时不断追求不断迷惑不断思考中形成的,毛和我们一样读了很多啥弗洛伊德,尼采,泰戈尔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涉猎。

在当时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中,毛没去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懂法语,也有人说是为了杨开慧,因为那时候杨正和他在热恋中,而他认为自己连中国的东西都没有学好,遥远的法国也不可能改变古老而混乱的中国。他在送别去法的同学时说:革命不能因为赴法勤工俭学而停顿。


毛泽东传读后感(二)

我曾经在大学的自习室里面跟着考研的同志们打过几个月的酱油,其间接触过政治。在政治中占了很大一块的便是毛泽东思想。我曾经非常讨厌政治课程,当然现在也不喜欢。但是我现在还是有一点点进步了,至少开始关注新闻,至少我也看是看各种政治人物的传记了。前些时间我就刚刚看了金冲及的<毛泽东传>。

我很佩服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的那种人;另一种是抱着几本经典书籍研究了一个透透彻彻然后灵活运用的人。我觉得毛泽东是两种人的结合,在他刚刚投入革命的初期他没有多少书籍、思想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凭借手中的半本<三国演义>加上别人翻译的马克思便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尤其是当他被大家看重之后他便是博览群书的典型代表了。

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很多,还有人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之后还大有作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据说就是一个毛氏理论的坚定践行者。我没有很系统、仔细地研读过毛泽东的各个著作,体会一下真正的毛氏思想,但是看看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我觉得这似乎还真值得仔细地学习一下。()能够从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拿下天下的这段故事都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传奇。由此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自然比那些纯粹的理论文字要实在的多。

我觉得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跟张国焘、博古等人那样死死地抱着那些经验之谈不放手,而是自己亲自践行检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的社会中似乎也很需要这种论断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评论,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经过了一番调查的呢?我觉的似乎不是很多!毛泽东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便是他的?毛泽东思想?。但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个思想理论的缔造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自我思想的践行者、一个自我行动的总结者。

对于总结的重要性我似乎也有点亲身的体验,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从一个全班倒数的学生一下子跃居到全班第一并且多次保持,我觉得一次次的自我总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当然,我还是把我当时最成功的原因归于出色的模仿能力。然而,一次次的总结的作用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够经受一次思想上的自我洗礼。说道思想洗礼,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洗脑?。我觉得毛泽东是我最佩服的一个?洗脑大师?。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他那段时间人们的思想觉悟会那么高,而到了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觉悟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实在是不知道原因,但是我觉得毛泽东的洗脑功无疑发挥了超级重要的一个角色。看看那个时候盛行的毛泽东语录便知道毛泽东洗脑功夫之高强了。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里似乎也有以为洗脑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李洪志。李给人洗脑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是最终差点把自己也给洗白了。

最近刚刚走进了潍柴动力,成为了潍柴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也写了几篇总结,想起了刚刚读过不久的<毛泽东传>,特来总结一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