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4    阅读: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中文白话版的《西方哲学史》,罗素的作品固然伟大,但讲述哲学理念的时候,很多名词翻译过来毕竟有失精准——不如国人自己写得明白。虽然有很多伟大的译文作品,但如果可以,还是尽量读原著。当然,实在读不懂,那可以看一些好的中文作品——譬如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又是一口气读完——究竟有什么好呢?其实帮我整理了过去十几年思考的一些哲学和宗教问题:譬如说标题:为什么我不信教?宗教在做什么,我所信赖的科学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科学是不是另外一种宗教?如果我这么信科学,是否也是另外一种迷信?

  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物质是匮乏的,知识是有限且被垄断的——于是西方哲学史中,大部分时间是被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所统治的。即使我们质疑:上帝既然知道亚当和夏娃会偷吃禁果,为什么一开始不去阻止他们?奥古斯丁的解释是:“关键在于自由。上帝给了亚当和人类自由意志,所以也必须让人类拥有作恶的可能。更具体地说,上帝是善的,而上帝的善表现在上帝对人类行为要进行公正的赏罚。那么既然要赏罚,前提是人类必需拥有自由意志,必须能自己选择行善还是作恶,否则人类就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就把哲学的自由天性和宗教信条分割开来了,宗教占领了自由意志这块领地,人们沉醉于各种宗教辩论和仇杀,根本没有哲学发展的机会。宗教要求信仰,哲学要求怀疑。所以,苏格拉底的讨厌精神会让教父们抓狂,民众们也是受不了的。

  当然,一旦进入理性的领地,就连圣托马斯也没办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只能证明世上存在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巨大力量,却无法证明那股力量就是上帝,以及上帝能够具备全知全能全善的能力。罗素反驳道: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万事必有因”,那么上帝的存在还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就要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说并非“万事必有因”,那我们就允许有事物不依赖原因存在,那么万事最初的原因既可能是上帝,也可以是其他事物。

  好了,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哲学?想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追问人生意义,追求个人幸福么?有现成的哲学或者宗教让我们选择,为什么还要翻开这些哲学书研究一番?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现成的答案。怀疑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成果的检验者。而我们的圣贤在两千多年内,一直没有教我们问为什么,只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好了,从笛卡尔开始,现代西方哲学体系开始全面反攻。

  “我思故我在”,其实并不是说我存在是因为我思考,也不是人生意义就是去思考,不思考人就无所谓存在不存在了。而是说:“我思”为真可以推导出“我在”为真,而不是说“我不思”的时候就“我不在”了,在不在我们不知道。这其实是超级简单的逻辑表达,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里却很难——都得用比喻,道理都是点到为止,不细说,不深究,不推理,不演绎,更不会自我怀疑。其实西方哲学家们一点情调都没有——像斯宾诺莎用数学公式来证明人生问题,我们一般看两眼就放下了。当然,最开始这么做的,还是笛卡尔——不过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自然并不是很强。但他用了一个以后我们都熟悉的工具:二元论。把心灵以及心灵以外的部分划分开,相互平等独立,可以互相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这容易接受也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痛苦。虽然解决得不是很好,但现在至少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去面对物质世界的痛苦。

  不过将理性主义应用在幸福上达到极致的是斯宾诺莎,他清苦谦逊,放弃多种优厚的机会,用最少的金钱和保持健康所需的生活乐趣,将整个一生贡献给了理性思考。用各种数学一样的定理推论,证明了理性可以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当然,有叶孤城就有西门吹雪——英吉利海峡对岸就有个聪明的英国人——洛克,认为人心是一块白板,什么都没有,我们之所以有文明,靠的是用归纳法和经验主义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当然,荷兰又出了个莱布尼茨和洛克打了若干个回合——可惜,英国出了个震古烁今的牛顿,天才中的流氓头,流氓中的绝世天才。

  好了,牛顿在哲学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机械论——用物理学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我们衡量某个学说、理论、定理是否好用,只取决于两个原理:能否准确预测未来;是否足够精简。以前一些过时的理论,修修补补之后未必不能预测或者解释一些事情,但明显不如后来更先进的理论好用。牛顿一下子把当时可以观测的整个宇宙各种奇妙现象,用三个定律就搞定了。于是人类这下子可以肆无忌惮地膨胀——之前各种哲学理论都得靠边站。什么我思故我在,还我散步故我在呢!不过机械论并不是最有害的,这个理论再往前一小步就很容易变成决定论。这和中国传统中的宿命论很像,容易让人放弃斗志,但在失意的时候可以随遇而安。

  科学体系并没有开心多久,机械论当中忽略人性的部分,被休谟抓着好好整了一顿:《人性论》认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不可靠,律法无法从经验中确定获得,而理性主义的那些公设明明又不可靠。科学家们慌了,因果律和归纳法的确会是循环论证,理性主义有独断论的危险。此时我们会想插一句——中庸之道不久解决了么?不过其实中国的中庸之道也不行:因为没有可操作性:当中的那个点究竟如何界定?“比如中学的校训常有严肃、活泼两条,问题是什么时候严肃,什么时候活泼?老师们多半会回答,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假如你受过基础的逻辑训练,真该把这句话扔回去。实际上学校想说的意思是,老师要你严肃的时候你就严肃,要你活泼的时候就活泼。所以严肃活泼这句美好的废话的世纪意思是:听老师的话。”

  为什么当时的哲学家都在搞这些闲的蛋疼的事?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是信教的,没有信仰危机,就零散想点形而上的东西而已。再大的问题也不是事。不过16-18世纪,整个欧洲发生最大的变化其实来自于活字印刷,传播知识不再被教会垄断——反而教会不断出版的《禁书目录》成为畅销书目录,一旦教会指定哪本书被禁,在荷兰、波兰、日耳曼的乡村里就开始大量印刷并流行(就像我们今天谈的那些少儿不宜的东西一样)。折腾了几个世纪后,教会的权力日趋萎缩,说别人会立刻被神惩罚,再也不管用了(狼怎么都不来,就没谁会信)。

  从这开始就是德国人的时代,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以及爱因斯坦、海德堡……康德首先把世界一分为二,一部分完全不可知,一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又恢复力量了。对于一些永远无法证伪的阴谋论,我们能做的就是:管他呢!

  当然,康德的理论还是挺有缺陷的,物自体以及证明的方式上并不完美——而事实上到康德为止,哲学家们(以及包括很多普通人)都是想用一个理论解释所有的问题。而黑格尔牛逼的地方就在于用辩证法来看:世界在不断变化,解释世界的理论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当然,他还是认为背后有个绝对精神在推动着这些理论在不断进化,会在某一天达到形而上学的终点——整个世界都会展现本来的面目。而究竟是谁才是这个绝对精神的实现者呢?就是黑格尔本人!难怪其他哲学家都看他不顺眼……于是他写了一套《哲学史讲演录》,来个万佛朝宗……

  然后就是叔本华咯,虽然他的悲观主义很有开创性,但说着要修炼道德克制欲望(特别是性欲)来苦修,但本人非常自负,关心名声,超级坏脾气,另外还不停地把20岁不到的妹子……不过承认欲望的天性,是哲学的一大进步。叔本华去世五年后,尼采的“超人”概念以及精英道德横空出世,迄今仍旧被很多愤青所崇拜。他并没有成体系的著作,但影响力巨大。不过更容易被温和的人群接受的,应该是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人该怎么活着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别人不能替他得出答案。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而是喜欢混在群体里,通过集体的暴行来彰显自己的强大——同一时期,勒庞写了著名的《乌合之众》,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

  而此时,科学的发展开始如日中天并影响到哲学:物理学的强大,进化论的发现以及心理学的发展。首先把宗教打趴下了——宗教信徒有个无敌的说法: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是科学没办法解释的。的确,很多东西是现在的科学解释不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解释不了,也不意味着神学能解释,并不意味着神学的解释是正确的。科学愿意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正是它的优点。而当时科学所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以及进化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宗教逼入了死角。

  科学牛逼了这么久,可哲学直到百年后才出现了罗素这个伟人——不过作者将罗素比喻为英国段正淳:因为他从17岁到80岁中的四个老婆四个情妇都是20多岁的姑娘……按照他的名言:三种单纯又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而他被女大学生问问什么放弃哲学研究,回答是:因为我发现更喜欢性交。“人这一辈子,就得照着罗素这么活。”

  不过罗素创造的逻辑实证主义,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弟子维特根斯坦。两个人的研究合在一起:第一,大部分哲学问题,特别是形而上的问题,按照严格的逻辑实证的方法——也就是科学方法去研究是无法得出答案的;第二,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的表现能力非常有限,也就是说我们能用理性严谨研究的问题很有限。哲学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命题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实证的严格检验才有意义。日常语言既是有意义的,也是建立在各种独断的规则上的。因此哲学不可能成为严谨的学科,不可能严谨地解释这个世界。它只能描述这个世界。

  看似哲学要陷入另一次灾难——当然不可能。同时出现了一个沿用迄今的理论:实用主义:效果好的理论,就是真理!看似简单玩笑,但在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当然,实用主义并不代表只要有用就没有原则地相信。人生有很多心灵上的问题,最容易接受又效果最好的观点莫过于相信这世界上有神灵,公平地赏罚这一切,而且人的灵魂不灭。但光是这么说是没有说服力的,故事再怎么编也不会是事实。虽然我知道去下了火车去霍格沃茨城堡可以坐小船或者马车,拉马车的那种马,只有见过人死的才可以看到——但这除了增加我人生的趣味性之外,并不能成为信仰啊。

  不过在这之后,剧情就直转直下——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出现,证明了人的认知能力非常有局限,就好比阿法狗所用的招数,不是一般人类思维模式所能达到的(当然,人类也是可以继续学习并改进的)。海德堡测不准原理,是常规生活体系中完全不会碰到的东西,除了在数据中能体现之外,我们完全无法直接感知的一个世界。科学也承认,自己是不靠谱的,对于现在不能解释的部分也无能为力。科学并非揭示真理,仅仅是实用工具。

  那最后回到那个如何追求人生幸福的问题上,科学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跟着其他人追求快乐的方式来?你确认愿意这样吗?最实用的是信仰宗教,但又没有有力证据证明神灵的存在之前,我们也不信。那用经验主义行不行?NO,经验主义只能考察个别的、孤立的经验,休谟的怀疑论已经说明了。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陷入了绝境,至少还有这些是确认的:首先,真理是主观的,仅仅指的是那些经验不可验证的问题。在人类有能力经验的领域里,特别是客观经验领域,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经验注意——最好的代言人是科学(包括很多心理学研究在内);其次,真理是主观的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一些固定的方法去追求,或者说放弃追求,还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领悟自己的真理;第三,虽然理性难以表达这些感受,但我们还有其他手段,比如艺术;第四,虽然我们不能用客观经验去检验主观真理,但我们还可以靠主观经验去检验,也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感觉和信念;第五,即便没有统一的真理标准,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即使我们不相信宗教,但也不可以道德沦丧——做人不要勉强自己勉强别人,被法律惩罚不是好事儿,等等。刘瑜说过,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单纯讲道德是一件很无力的事,别人怎么想,做事的动机,主观真理都不重要,只要制度约束了ta的行为就可以了。

  中国哲学就用了一章,为啥?不实用呗。厚古薄今是传统,动不动就是感叹世风日下。重视宏观理论,轻视具体经验。大道理讲好了最重要,个别经验的验证不重要。重视名正言顺,很多人的喜欢是先相信了某种理论,就认为该理论可以去指导一切经验问题了。作者在这举例:有人从古籍中翻出告诫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话,然后就说这就是环保!所以要宣传环保!老子还提倡人回到原始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根据这些教诲,怎么不住到深山老林里去?我们很容易把一些主观领域的东西放在客观领域,包括别人的主观领域——这也是一种客观领域。

  最后的总结:世界观有三种,客观经验世界,主观经验世界和非经验世界。在前面两个可以经验的世界里,作者坚持的是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非经验世界,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信仰。我们没办法验证上帝存在与否,剩下的选择会在怀疑论,反对独断论,陷入不可知论里面徘徊——这类哲学问题,答案是永远的未知。当然,不靠理性去评价各派主观哲学,还不如相信不可知论。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相信宗教可以过的特别平静安乐,不惧怕任何伤痛,临死的时候还相信死后会有更美好的世界……信仰宗教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还有个关键的地方——你得真诚地信仰啊。真正的信仰,不能靠理性。如果纯粹从理性出发,只存在两个选项:我认为宗教是不可信的;信仰宗教是一件好事,我愿意多了解宗教,我不拒绝它。信仰宗教是牵扯一生的事情,怀疑和信仰本身又是相悖的,尝试是一种穷尽一生才能知道结果的冒险。

  如果不信宗教,我们可以做什么?第一,不要忽视自己总有一天会死这件事,死亡会成为我们思考哲学问题的动力;第二,放弃一些物质享乐(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会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至于我自己嘛,当塔奇克马为了救巴特毅然和敌人同归于尽,当他们为了拦截核弹,用自己灵魂所在的卫星去撞击的时候,你会发现,灵魂是存在的。当Andy在Zihuatanejo磨着旧船,等待瑞德穿越国界来相会的时候,你会知道,走过泥潭的自由不仅是一种自我的解脱,更能润泽他人。当他发现人猿星球的奴隶人被猩猩统治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己,人类文明的衰退都是咎由自取,你会知道适可而止是重要的智慧。当那只猪长出獠牙,不再让任何人接近,你会知道乌合之众众口铄金的残酷。一切的点点滴滴形成了我自己的信仰,宗教那些现成的哲学所能带来的安宁与平静,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重点在于,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接受一个你已经开始怀疑的体系。所以,独立思考可能会落入循环论证的怪圈,但随波逐流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项。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