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四十自述》读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4    阅读:

《四十自述》读后感

  欣赏着书本里一条条灵动的白话文,“胡适”这个名字悄然浮出脑海,带来一味清香······

  胡适的父亲早逝。不幸中的他,在父亲的遗嘱下饱览全书,在母亲的教育下努力学习。这从小的磨难成就了他。

  之后,他只身一人外出求学。在学校,他奠下的扎实基础倍受老师青睐。由此,他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在漫漫求学路上,他疯狂地汲取知识,升华精神,接触政治。他第一次“变”,变成了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青年。

  但他家道的衰败和母亲的衰老渐渐脱去他“知识青年”的外衣,他又“变”,变得颓废,变得茫然。他成天和不良青年喝酒作乐。终于有一次,他因为喝酒闯了大祸。事后的他幡然悔悟,毅然决定出国求学。他经受住了挫折的剥削,又牢牢地加上了“有志青年”的大衣。

  他继续在国外“上下求索”,却忽然意识到中国文学的不足。中国文学如同是中国这个破烂的襁褓中的婴儿,急需一种成长、蜕变。于是像胡适这样的先进文化青年便利用自己一肚子的墨水,“狂妄”地想开展“文学革命”。

  胡适先从最表面“文字的死活”来谈。他认为,古文已是枯死了的朽木,而白话则是刚冒芽的新苗。初步确立了白话的大方向后,胡适与留学好友“探讨”———进行书信大战。

  他与朋友们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终于是他们认可了白话散文和小说。但毕竟散文小说都在当时不登大雅之堂,诗才是真正“雅致”的文学。但白话诗基本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朋友的反对,瓶颈的顽固,创新的困难······这种种不顺都让胡适感到孤立与无助。于是,第一首白话诗《蝴蝶》便应运而生。

  尽管白话还是很稚嫩,但《蝴蝶》至少证明了“白话可入诗”。于是这成为了胡适与白话的转折点。

  胡适将之前散乱的思想汇聚起来,发给了国内更有执行力的人,此时的形势,正如胡适所说:“由一群国外留学生的业余探讨,到国内的革新大事。”胡适的作为使他携着文学这婴儿一起“变”。他俨然成为一个“父亲”,辛勤抚育着“文学”。

  清香消散后,白话依旧跳跃在纸张上,让我们再也无法忘怀,胡适的“变”。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