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6    阅读: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一)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经济管理系 mashelen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在撰写《历史的教训》之前,杜兰特夫妇曾耗费50年完成了共11卷、1500万字的《世界文明史》。本书即是这本被台湾学者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巨著的随笔感悟,写于1968年,可谓精华。它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髓,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

全书共分13章,分别就地球地理、生物学、种族、性格、 道德体系、宗教信仰、经济活动、社会主义、政体、战争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做出了宏观总结,最后以文明是否进步、如何消亡死去而结束。书中每一章节都充满启发性的评论和观察,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读后不禁让人掩卷深思,有所感悟。

1

感悟一:杜兰特指出“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上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历史可以证明人性是改变国运的一种力量。杜兰特讲解了人类社会的战争、腐败、风气不良以及种种罪恶,分析了人性中的缺陷,说明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腐败虽然有着复杂多样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却主要是根植于人性,根植于人性中的消极层面,比如自私、贪婪、欲望、好色、妒忌、攀比等等,而人性变化的缓慢,则可能导致了腐败现象十分顽固,人类社会难以在短期内将其彻底铲除。人类文明史上的腐败、贪污、贿赂延绵不绝,并影响了社会风气、风尚,即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们想到当下反腐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感悟二:诚然,道德是社会运行的软规则,它有一种塑造社会的力量,对国家的治理与法律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但道德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杜兰特认为,在狩猎时代,生存能力取决于孔武之人,好斗、残暴、贪婪和性能力都是让种群得以存续的优势。所以今天人们眼中的罪恶,很可能不是人类堕落时留下的耻辱标记,而是过去美德的遗迹。即使到了文明昌盛的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仍然与个人竞争有着相同的原因:贪婪、骄傲,对霸主地位和资源的欲求。区别仅在于今天的个人受制于道德和法律,国家则无此约束。故而纵观人类历史,兵连祸接,几乎无休无止。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与警示,因为人是历史的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人生的最好教材。

感悟三:在“经济与历史”章节,作者总结道:人与人之间,其改造社会的能力相差很大,而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绝大部分这种能力都聚集在少数人手里。而财富的聚集是能力聚集的自然结果,这在历史上

2

不断重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财富聚集的程度,则取决于道德和法律所划定的经济自由的疆界。反观现今社会,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马云、王健林诸人的财富足以抵得上千万普通民众的资产。我们的社会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忍受这种贫富不均?人不患贫而患不均,为避免“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行分配贫困”的局面出现,国家管理者尤其要重视财富分配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感悟四:作者在最后章节提出了“人类社会真有进步吗?”这一命题。杜兰特显然并不满足于单纯分析各个因素与历史的关系,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前面的内容,思考一个宏大主题:人类社会到底是在不断进步还是原路徘徊?作者认为,进步与否,完全取决于丈量的尺度。如果从人的本能来说,如攻击性、竞争性、贪婪、控制欲,万世未变;但是,如果从人类可以向下一代传送的遗产的角度来说,正如书中所言:“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可传送的思维、道德、技术、审美的遗产,可谓越来越多,而每一代人,就是踏着前人的遗产,再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在进步。而历史和历史学家的功能,其实就是创造和记录这种文明遗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并非仅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历史上哲人、政治家、艺术家的集合,他们人虽死,但是精神还在不断闪耀和传递。一言以蔽之,人类历史本来也无所谓遗产,也无所谓意义,所有的遗产和意义,都是我们人类自己赋予给它们的。就像慧能和尚所说的那样,“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心动!”而这种遗产和意义,能够穿越个体的生死,如古希腊文明,虽死犹生!对于人类,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就应尽量多地占有

3

这些“遗产”,然后传递给下一代,“到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会感谢这一笔浩瀚的(文明)遗产,知晓它既是哺育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千古一帝唐太宗总结其统治经验时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小至一人一家,大至一邦一国,《历史的教训》都给我们提供了事事比较、借鉴,学习与思考的典型。好书是值得一读的,它教育我们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历史的视野去思考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给改革中的我们以启迪与警鉴,帮助我们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这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吧!

4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二)
《历史研究读后感》

《历史研究》读后感

阅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源于老师的推荐。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当然,仅仅凭借对一本书的阅读,很难对某一个人的某些“观念”做出实质性的定论或者评定,在这里我也仅是通过书中看到的一些东西来浅谈自己的理解,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还请老师指正。

1、《历史研究》内容摘要及分析

第一部分作为全书的纲领,指出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与意义。在陈述了以前不少历史学家以国别史或地域史为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提出了一个更加广泛的新的研究单元:文明。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式范畴:希腊、中国与犹太三种文明模式,希望以此来理解所有的文明,这种模式的选择基本是可以认可的。提到一个观点:文明的识别标准有一条就是一个社会中一些人脱离经济活动而存在。

第二部分开始尝试解释文明的起源。提出了挑战与应战这种模式作为文明诞生的条件,文明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成果,在于人类成功地应对了外界的挑战,而不是如平常所理解的观念所说的环境是文明诞生的决定因素。挑战越大文明的发展越大。

第三部分解释文明的成长。提出将自决能力作为文明成长的评价标准,成长不在于取得了多大成绩,而在于文明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应对了外界不断的挑战。而文明的停滞也是一种现象,原因就在于当一个文明成功应对了外部的挑战之后,却被牢牢地束缚在了某种环境中无法向前发展,无法提供更大的创造力与动力以促进文明的继续成长。

第四部分解释了文明的衰落。首先批评了以前的将决定论、宿命论等一些观点作为文明衰落的原因的解释。文明的衰退在于没有创造性地应对挑战,而是沉醉在对过往成功应战的崇拜中,丧失了创造力。一个社会中能够成功对挑战作出应战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少部分人的带领下应对挑战,这就有了机械性的模仿的存在。而当领导者失去了带领大众应付挑战的能力同时又不愿将领导权让给真正有创造性的人时,社会中的许多问题都会出现,文明就此进入衰退。对过往的崇拜有各自形式:对短暂的自我的崇拜、对一种制度的崇拜、对暂时性技术的崇拜、对胜利的崇拜。简而言之,崇拜是衰落的原因。

第五部分解释了文明的解体。文明的衰落并不必然会引起文明的解体,解体包含着两个过程:文明的衰落与文明的重生,有许多文明在衰落之后却仍然长久地维持着,并没有产生出新的文明,也就没有完成解体。在一个解体的文明中,群众失去了领导,必需独自应对挑战,大部分无法成功应对,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此时内省的魔力会逐渐吸引他们,将失败归结为内心精神的控制失败,以此否认对外部世界的无奈感,为此他们会努力内省,最终让他们沉迷在对一种乌托邦的幻想中。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终究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也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第六部分分析了大一统国家的一些特点并预测了在以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可能性。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并非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社会重新整合的结果,是文明解体的表征,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统一其他国家的结果,战胜的原因是之前的分裂已经让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无力再争。这样一个国家的建立是一种消极行为,他的目的其实就是维持整个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此他们会建立交通、语言、首都、文官制度等各种体制来保证其发展。这些体制的建立最终的受益者往往并不是统治者自身,而是宗教教会,不管是交通还是语言还是文官制度都促进了教会的发展,另外外部的蛮族也利用了这些便利条件,正是他们最终摧毁了大一统国家。大一统的国家毁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内部对挑战的无能为力,暴力压制那些创造性的个体,最终被日益发展的外部蛮族所毁灭。在预测将来

世界性的大一统国家的可能性时,作者认为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以前的统一都是以武力为依据,但是现在因为核武器的存在,完全的战争将毁掉整个世界,这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七部分分析了大一统宗教。如上一部分所述,教会是大一统国家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绝对不应据此认为宗教是大一统国家分裂的毒瘤。同时大一统的宗教也为下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精神力量,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宗教是文明的蝶蛹,结论主张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式。同时作者从人类精神需求的不可消灭性论证了宗教是不可能消失的,同时作者也认为宗教不是对幻象的回应,而是对实在的的回应。

第八部分对历史上处于英雄地位的那些蛮族进行了评价,大一统国家的毁灭并非蛮族的胜利,而是其自身的失败,这些蛮族的作用就是扫帚,许多大一统国家被蛮族所毁灭,但是从没看到某个蛮族能够承担起构建另一个文明社会的重任,这说明了蛮族的局限性。他们被尊为英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象而非真实。

第九部分与第十部分分析了在历史上各种文明相互接触的一些结果并分析了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这种接触分为两上部分:空间上的接触与时间上的接触。空间上的接触就是同一时代文明的接触与融合,而这能否成功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全套照搬与完全抵制都是造成恶果的原因,在现代信息时代文明的接触更加频繁,这些因素我们必须牢记。在时间上的接触则是指某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在后来的某一时期再度出现,对这种现象作者认为这种文明复兴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应该关注于现实问题,现实文明。而不尝试去复兴一个已经消亡的文明。

第十部分简单谈了一下为什么研究历史。好奇心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前提,而历史学家与收藏家的最大区别在于面对历史资料,历史学家尝试去分析解读这些资料,而收藏家只是好奇于收藏,行动是历史学家的根本原则。

2、《历史研究》对我的“历史观”的影响

在未接触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之前,我的“历史观”一直是通过学校各种历史、政治教材所通用的“经济形态”或者说是“阶级形态”形成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并且一旦牵扯到历史的相关知识,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是朝代,是民族,是历史人物。

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汤因比的思想一反西方传统的历史文化观念,企图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历史形式的发展及其意义,揭示人类文明运动的轨迹。汤因比反对把民族国家当作历史研究的单位,认为只有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相对独立的系统。根据对文明的独特理解,汤因比认为在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发展中,共出现了26 个文明形态。其中有21个得到了发展,它们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或划分为拜占庭文明、俄罗斯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它与前者可以合为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日本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墨西哥文明、于加丹文明(又译为尤卡坦文明)和玛雅文明。另外有5个文明停滞了,它们是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有的时候,汤因比还提到一些流产的文明,如斯堪的那维亚文明和凯尔特文明等,从而使文明形态的数目增加到30 多个。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汤因比对于文明形态的划分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划分方法是主观的,似乎完全没有什么明确的合乎逻辑的“分类依据”。但是,读完这本书,确实给我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要更好的去读一本书,必须了解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背景,才能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我大体了解了一下《历史研究》的写作背景:汤因比开始筹划要撰写《历史研究》的时候是在1921年,那时他32岁,正作为一名记者,坐在一辆从伊斯坦布尔开出的“东方列车”上奔往巴尔干半岛各地采访,时值希—土战争正酣。眼前这块曾经孕育了西方文化的古

希腊文明之地,刚刚不久经历了一场号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劫和蹂躏,此刻又继续成了人类自相残杀的屠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文明,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力量的推动而诞生、成长、衰落和消亡?触景生情,思绪联翩,年轻的汤因比深深跌入了一种永远也难以以自己的想要质疑人类的命运的神圣的“使命感”之中。当晚,他便在一张便笺上录下了一部历史巨著的撰写提纲,人类历史上从此多了一部鸿篇巨著。读到这里,不仅想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的《希腊模式和中国模式》中说:“孔子是位保守主义者,他从未梦想过中国会实现有效的政治统一。秦始皇的事业或许让他震惊,汉高祖刘邦修复统一一事也不见得会使他多么高兴。孔夫子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视政治分立为正常现象。”结合汤因比写《历史研究》时所处的背景,不禁想到,在经常打些无义战的春秋时代,孔子或周游列国,或退而办学,一直在推销和传授他的治国方略和仁义礼智的思想,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虽然他是鲁国人。如果有哪个国家同意,他都愿意去推行他的一些想法。他欲以“道德”约之以己,以“礼”约之以君臣人伦,他的着眼点在文明建设,而不在政治性的江山一统。他的以文明为基点的思想,穿越数千年,确与汤因比的思想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3、《历史研究》中汤因比的“中国观”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册第一页中写到:“我们现在可以进一步指出,在这二十八个文明中,至少有十八个已经死亡和消失了。其余尚存的十个文明乃是我们自己的西方社会、在近东的东正教社会主体部分、它在俄罗斯的分支部分、伊斯兰教社会、印度社会、在中国的远东社会的主体部分、它在日本的分支部分,还有三个停止了发展的玻利尼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和游牧民族文明。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察这十个现存的文明情况,我们就会发现玻利尼亚文明和游牧文明处于垂死挣扎的阶段,而在其余八个文明里的七个都不同程度上处于被第八个、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西方文明消灭或同化的威胁当中。此外,在那七个文明中,至少有六个除去爱斯基摩文明,因为它在幼年时期就停止了生长,已经表现出许多衰老和死亡的现象”。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对汤因比的话得出这样两种结论:第一,除西方文明外,包括中国文明在内的七个文明不是衰落了就是面临死亡。第二,即使还没有死亡也避免不了被西方文明同化或消灭的结局。但是晚年的汤因比却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认为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4、结语

随着科技的异化和信仰的泛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文化与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汤因比的理论也被人们重新认识,他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正如他在书中写到的那样:“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最后用著作中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被滞留在发展门槛之外或者注定要过早夭亡的命运在等待着每一个内部缺乏发明与创新能力的社会。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三)
《王易瑾 《穿越时空》 读后感》

《穿越时空》读后感

复兴东路第三小学 王易瑾

百年实小,百年树人。《穿越时空》一书,带我穿越一个世纪的教育求索路。学校的百年辉煌,让我肃然起敬,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有启发。书中没有苦涩难懂的理论,充斥的是一个个生动的实际事例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哲理。好书是对读者可以产生影响的。读了这本书,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

一、用爱浇灌鲜花开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的是满园的鲜花。”我想,如此诗一般浪漫的语言,只有内心充满了爱,眼中充满了美好的园丁才能说出。 师爱深如海,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书中强调教师要以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宽容,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觉得付出一份汗水,便会有一份收获,使其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由厌学转为爱学、乐学、会学。

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我想,只要怀揣一颗爱心,站在教室门口,就能看到满园的鲜花。只要拥有一颗爱心,就能播洒情意,赢得收获。

二、精心备课勤反思

实验小学的教育风格“严、实、细、活、深”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搞花架子,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扎实,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要钻得深,吃得透。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独立钻研文本,依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去顾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教学要从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要落实的知识点,教学步骤要细致而具体,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难免会出现没有达到预想效果的情况,因此勤于课后反思,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就能不断提高。

三、启发学习热情高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则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学老师让孩子们用学过的11种方法来挑战因式分解题。大家兴致勃勃地用多种方法自主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遇到困难了,就换种方法尝试,或是请教小伙伴。在老师适时点拨下,学生饶有兴趣地思考着,讨论着,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下课时间。这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力地保护他们心中的那股探索热情,为他们提供探究的体会,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很多时候,探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这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享受到的成功喜悦,是其他的学习形式无法给予的。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老师都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尽可能地把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给学生,让孩子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生活是愉快的。

四、校园处处皆育人

我们教育孩子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关注孩子三十五分钟外的体验和学习。学校处处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生物角”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激发

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巧巧手展示角”既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又是促进同伴互相学习的窗口;“好书推荐角”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

学校里,教室里,处处都有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学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孩子。

实小的百年教学历程,给予我的是深深的启迪。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值得翻来细读,常读常新。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四)
《《我的简史》读后感》

《我的简史》读后感

史蒂芬•霍金诞生于1942年1月8日,这天正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而牛顿又恰巧诞生于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这似乎暗示着霍金一生的使命。《我的简史》描述了霍金一生中重要的一些事件和理论成果,用平和易懂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了一位殿堂级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他虽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肌肉萎缩症患者,但他所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却不会被禁锢在轮椅上,不得不让人叹服和肃然起敬! 霍金在21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确诊患有不治之症——肌肉萎缩症。他在自传中描述道:“但是我没有死,尽管我的未来总被乌云遮盖,我非常惊讶的发现我享受生活”。有人说,上帝每关上一扇窗,就会打开另一主扇窗。而霍金打开的这扇窗足够大,和无边界的宇宙联系在一起。他思索的是浩瀚的宇宙:它的起源、结构和本质。他是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大科学家,是国际物理学界的超新星,被喻为是“当今的爱因斯坦”。他从研究黑洞出发,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大爆炸理论,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时间简史》是霍金先生向普通大众传播时空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说:“我希望它成为在机场书店就能买到的那类书”。果不其然,他的《时间简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列名达到147周之久,在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榜黎明更是长达237周之久,已被翻译成40种文字,在世

界范围内销售了超过以前万册。虽然霍金先生尽可能用最简朴生动的语言阐述物理学家对宇宙的了解,对万物理论的掌握,深入简出地表达其对时空以及宇宙的看法,但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是成为了我阅读的阻碍,以致我还是无法完整准确的理解其中原理,更不敢不懂装懂歪曲原意。但即使是最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也足以改变我原有的时空观念和认知模式。

霍金先生指出:“时间仍然局部地增加,但现在已存在可能性:时空被弯曲的这么厉害,人们可以沿着一条路径前进,该路径会将他带回到他出发之前”。换言之,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就能够回到过去的时间。或者我们可以从这个星球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回到过去采取行为改变重要的发展历史,那么世界将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霍金先生的时空理论引出的联想是绚丽的,是壮阔的。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时间是一种过于复杂的概念。可以抽象地把它说成是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尽管它无从捕捉,却又确实存在。也可以实化成身边的一切物质,也许你发现不了,但他们确实在被时间改变。明知肯定有东西在周围影响我们的生活,却终究看不清究竟是什么。虽然目前没有时光机让我们穿越时空,验证霍金先生的理论,但我相

信时间是自身存在的而不是逐渐消逝的,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

霍金先生得病以后,体重还不到40公斤,不仅不能够站立、活动,连说话都是要靠特制的计算机语言系统,讲的是带有金属腔调的话,其命运无比悲惨。但他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干枯的水井,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泉涌不断,水光接天;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荒寥的沙漠,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但是,只要想想霍金,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成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比起霍金,还有啥困难不能够克服的呢?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坚强的信念,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人生的旅程,追求自已的理想吧。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五)
《阅读年选 读后感》

穿越时空的幻想

——读《人类真的能穿越》有感

秦梅

穿越时空,应该多少人的幻想吧。当我看到《人类真的能穿越》这篇文章时,我不禁心头为之一动:人类真的可以穿越到过去或未来吗?

在这篇文章里,霍金提出了三种穿越路径,分别是虫洞、黑洞和光速。虽然科学界对他的观点多有质疑,但我相信人类这么聪明,一定可以在将来实现这个愿望。我也曾经幻想着有一天可以穿越到过去、未来。以前,在看《神话》时,我就很羡慕里面的主人公易小川,他可以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如果我也能有那样的奇遇该有多好啊!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可以穿越的话,我一定会去未来,看看那时候的我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人类在那个时候又会发明出什么样的东西„„我还想去过去看看:以前常常听大人感叹项羽的身世,为他感到惋惜。他行至乌江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拔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神话。若不能亲眼所见,又怎么能真切感受呢?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可以亲眼目睹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长城奇迹,可以看到历代君王如何统治国家,可以痛斥侵略者在我们领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还可以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当然穿越时空虽然有不少的优点,但它与克隆一样,有利也和弊。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但如果在一个时空里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那么整个世界的社会秩序就会被打乱,人类生死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那么活在世上又有什么乐趣和意义呢?既然这样,我还是奉劝人类不要去穿越时空,过好现在的每一天,为每一个明天做出更多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人类,好好珍惜现在吧!

我们拒绝孤独

——读《无法治愈的孤独》有感

钱佳慧

“所有的人都会认为,孤独只有大人才有,可他们殊不知,世界上最深的孤独,藏在孩子的惶恐中。”这句很有哲理的话是我从《阅读年选》上文章中读到的,给我印象深刻。

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难以名状。是为那个因被妈妈抛弃而躲在草坪中哭泣的小孩?还是为那个因在大街被妈妈打骂的小伙子?还是„„这些铁证一般的事实,真的会让我对家长失望吗?而这其中种种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恐惧、孤独。

生活中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认为他们很简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能有什么孤独啊。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也是有属于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就只剩下孤独。当孩子害怕时,他会孤单;当孩子无聊时,他会孤单;当孩子伤心时,他也会孤单。每次当他们考试没考好,在学校要被老师教育,回到家还会有更大的“暴风雨”等着。 挨骂的孩子,他并不会反驳,因为他知道反驳是无效的,他只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他孤独,他恐惧。这时候的他是多么想得到呵护啊,而父母给予更多的是挖苦和叹息。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醒醒吧,别再一味的站在你们大人的角度来对待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了,好好的静下心来走进我们世界,和我们一起来面对我们人生的风雨吧。你们的孤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得到解脱,而我们呢?玩具、电玩,还是游戏、网络?这些只会让我们走向歧途,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你们的真诚,是你们的理解和呵护。

文章中说:“这些孤独,除了时光给予它用来自我保佑的粗糙的外壳,无人可以拯救,亦无药可以治愈。”我想,如果有了父母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话是不会成立的。人生路定会充满不平,我们渴望父母与我们同行,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六)
《读历史故事有感》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永不熄灭的烛光-----

今年寒假,我再一次阅读了《中国历史故事》。每一次读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历史画卷,收获很大。

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都在震撼着我,也教育着我。孔甲吃龙肉、烽烟戏诸侯、姜太公钓鱼、周文王演《易》、张赛通西域,大意失荆州。这其中有帝王、有将相、有农民、有领袖、有刺客,还有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等等。

随着一个个故事的开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古人的世界,看见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失败的英雄项羽、农民领袖陈涉、勇敢的刺客荆轲,以及卓越的军事家孙膑、统一六国的帝王秦始皇。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令我感动,让我思索。

我发现,凡是能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身上,都有五大品质:善良、勤奋、智慧、勇敢和坚韧。就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他们完成伟业,并使自己名垂史册。

他们的故事也鼓舞和激励着我从此要发奋学习,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狼牙山五勇士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进修了《狼牙山五勇士》这篇文┞仿,使我深受感动。七连六班的五个兵士为了连队主力和年夜众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引上了绝路末路

————棋盘陀,他们牺牲了本身,庇护了他人。这类舍己救人的精力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几千年来,我国出现出了很多优良的人物,他们不管碰着若何的艰巨险阻高中作文,历来想到的不是本身,而是那些刻苦受难的人们。他们非论身处多年夜的险境中小学作文,都在发扬着那舍己救人的精力,这莫非不让人震动吗? 忆旧日作文,几年前的炎天。东北松花江流域产生了特年夜洪灾,顷刻间,半个松花江流域已被洪水沉没。在无数垂危关头,呈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在滚滚洪水中,人们用本身的肩膀打起了一条条拦洪年夜坝,和洪水做着决死的奋斗;有几多人累到病倒在年夜堤上,有几多人献出了本身年青的生命。一个英雄倒下去,一万个英雄站起来,广年夜军平易近迎着坚苦和危险进步,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紧紧的矗立在滚滚洪水中,洪水高一尺,斗志高一丈,这类不平不挠,誓死如归,牺牲本身,庇护他人的年夜无畏气势,他们是新期间的狼牙山五勇士。庇护着我们全中国的人们。 我们必然要爱护保重今天和平.幸福的糊口。进修五勇士不怕牺牲,时刻想着人们的高贵品质。在进修的道路上,我也要不怕坚苦,勇于研究,一极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世纪 最近老是推荐我们读几本好书,当时我的目光就已经深深地落在了?《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上。这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它使我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历史故事。

就是因为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最会拍马屁的费无极,机智的晏子以及楚庄王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时而伤心,时而疯女,时而又替人家着急……

当我读到负荆请罪时,我知道廉颇对蔺相如的官级比他高不服并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而蔺相如却说:“秦国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要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廉颇知道后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蔺相如那样对人友善,更要像廉颇那样知错能改。如果在我和同学吵架的时候,我可以像廉颇那样负荆请罪的话,那么我们两个的恩怨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看完负荆请罪后,我立马和那位同学道了个歉,和她又成为了好姐妹。而这一切,都要多亏这本书啊!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同学们,你不相信这本书的魔力,那么跟我来,和我一起体验体验吧!

如果历史是可以穿越的读后感300字(篇七)
《穿越时空的少女读后感》

人类真的是世界的神么。

不是。人类也有无法跨过的东西。比方说,时间。

人们在很多小说,电影中描述并幻化那种可以使时间倒流的机器,来表达自己对操纵时间的渴望,但渴望终究只是渴望而已。大概,不会有人可以真正的,在时间中逆流而上吧。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就不会考砸了。”

“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不会再犯那种错误。”

“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

时间可以倒流么。

谁知道呢。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截点。回忆到了那里,就停住了。当然,我们总是在往前走,不得不走,带着所有光荣和残破和平淡和幸福往前走。但是你知道,你不是完整的。一部分的你被时光拦截下来,她和你挥手告别,永远的留在那里。剩下的部分,总是试图回头去寻找那些碎片。

十七岁的少女真琴很快地掌握了控制时间的技巧:只要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就可以穿越时空。于是,很多令人激动的东西接踵而至,她不停地穿越,去一次KTV可以唱10个小时,只要记下答案就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打棒球时只要按上次球的路线边可以接住,可以回到从前去吃妈妈那时做的烧烤……

可以掌握时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吧。大概是这么想的。

她却忽视了那个脑海中的回音:真的么。

对我来说,大概永远都渴望停在十七岁。

动画版的电影向原著小说致敬,以一种巧妙优雅的方式。女主角发现自己的超能力之后,去找自己的姑姑商量。姑姑在做修复古画的工作,一派淡然,跟她说:“每个少女年轻时都能穿越时空的。”

没错,她才是原著小说的女主角。是那个不得不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已回去了未来,徒然等待的女生。而活在当下还是少女的少女,她的那个未来男孩,回到这个时空,就是为了看那一幅正在修复的古画。在他的时空里,那幅画已经损毁消失。在这里,时空和记忆,原著和改编,形成一个美丽的回环。

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真琴却是真切地听到了那遥远的声音。她相信着,她望着蔚蓝的天空和团团白云,微笑,脑海中是千昭的影子。在未来等待着的千昭。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千昭在那个小小的黑板上留下的字。我们要奔跑,像真琴,迎着时间前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