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安全讲座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8    阅读:

篇一:《“安全知识讲座”观后感》

关于“安全知识讲座”的观后感

C1015 吴嘉乐

前不久听了学校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在听完了讲座之后,无数的感想交织在我的心前,其实安全就在我们身边,稍一不慎,就打破了安全给我们制定的法则,从而伤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感受到安全给我们制定的法则,从而不去打破它。

在讲座中,望岳派出所副所长张文叔叔向我们讲述了各种案例,从故事的起因到经过到结果,讲述得很是详细,其中都是以语言、动作、思想为原因而导致惨案的发生,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会一语伤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有可能是惨案的导火索。清代诗人魏子安曾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这无疑不是叙述犯下错误之后心中最好的感受!,人是感性的动物,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友爱,但经过社会环境的熏陶,不法分子的误导,一时的意气用事,就会做出令自己后悔一生的事,因此,我们严格自律,远离那些对我们产生坏影响的东西,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脾气变得好一些,据我国统计局统计,我国青少年因为自身因素导致犯罪的有75%,其中,关于一下脾气控制不住而导致犯罪的有53%。可见,能否控制好脾气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控制好了脾气,我们才能保证不在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不意气用事,不进行犯罪活动。

我国著名文学家荀子曾说:“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原来我只读懂了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现在想一想,我们的确是可以利用古人的智慧来对付事故从而保障安全,因为,荀子为我们说明了三种方法,第一种办法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这叫预防;第二种办法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第三种办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荀子列出了三种方法后认为,预防为上策,补救属中策,惩戒是下策。

在众多的事例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时大意,一不小心,疏忽而造成的,而责任也通常在于那位害人者的身上。在校园里,有时也有着不是以上原因所造成的事故,对此,我们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警戒,将事故扼杀于襁褓之中;同时,我们也应该跟身边的人们都讲一讲事故发生后的严重后果,将人们的安全意识提升到最高,那才是真正的防患于未然。我们在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步步为营,不因急于求成,那样反而会得到不好的效果。而我校的交通安全督导员就是这样,让汽车缓慢行驶,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事故的发生率。在事故发生时,如果是校内的,我们因主动向老师求助,保持冷静的头脑;如果是在校外,我们应该向附近的大人求助,并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的变大。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危机意识,因为发生事故的本身就是对“一时疏忽者”的惩罚,这惩罚或许很轻,但又或许很重,为此,我们只有控制好自己,不让自己的思想麻木不仁,在思想麻木不仁的同时也切勿做出令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世界是美好的,但有些事情令世界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好,为此,我们只能时时注意,将自身的安全和伦理道德绑定在一起,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多做一些维护和平的事,如果人人的心中不再疏忽,不再轻易打破安全为我们制定的法则,那世界将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篇二:《安全讲座读后感》

安全讲座读后感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正因如此,我们在行驶交通工具时,也要注意安全。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小故事:一个年轻人在英国交了一个女朋友,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分手了,原因是:年轻人过马路时闯了红灯,英国姑娘吃惊的说:“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违法的事你不敢做?”回国后小伙子又结识了一位中国姑娘,结果小伙子却因为过马路没有闯红灯分手了,中国姑娘评价小伙子说:“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能有什么大出息?”当我看完这个段子,让我体会到假如你为了显摆自己的出息而闯红灯,那你将有可能失去生命。而你只要停留那十多秒的时间,那你的安全就会得到很大的保障。 因为闯红灯,而离开一家三口;因为疲劳驾驶而失去生命;因为酒后驾车而离开世界。这样一个个鲜血的例子,时刻警戒着我们注意安全。假如停留几秒钟,酒醒后,休息一会儿你都做不到,死神会把你拖走离开这美丽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让我们每一个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惜和尊重我们彼此的生命,家庭里,让孩子们快乐的玩耍,让我们亲人安全驾车,让我们的朋友安心的行走,那就让我们自己的文明和爱心共同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

篇三:《“安全教育”读后感、观后感(一)》安全讲座读后感

“安全教育”读后感、观后感(一)

注意安全,人人有责

自从那一次学校组织观看安全片,观看后,“注意安全,人人有责”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注意安全。

在安全片中,讲了小学生该如何注意安全。特别是过马路那一段,使我印象深刻。当我看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时,我想到了自己:平时过马路贪近就不多走几步到斑马线才过;当看到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自己总是过马路贪快,而不遵守交通规则;当看到过马路要左右看的时候,我又想到自己:自己过马路时非但没有左右看,还“勇往直前”呢!在看安全片中使我知道了许多安全知识:当发生了火灾该怎么办?当自己在家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还有不能到什么地方游泳…..假如我没有看安全片,现在我对安全知识还蒙在鼓里呢!安全片真像一位老师啊!

是呀!同学们,你们也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拿生命开玩笑哦!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当我观看完安全片后,“注意安全,人人有责”这八个字像警钟一样告诫着我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了生命,我们什么也不能做,还有的是生命永远排第一。所以从那一刻,我开始珍惜生命不能生命开玩笑。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注意安全没有?安全讲座读后感

珍惜生命

11月30日,我们全校观看了有关安全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懂得了生命贵于金,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这部电影是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里面也播出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部遵守交通规则,里面那个小女孩不满12岁在大街上骑自行车,这是犯法的事情。这还不止,那个小女孩竟然得意洋洋地耍起车技,还觉得恨好玩。其实,这是极其危险的。万一控制不住,车子发生了悲剧那已经太迟了。但是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已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珍惜生命。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要永远牢记:乐一时后悔一辈子。接下来又播出了关于私自去游泳的事例。里面讲了一群孩子私自去游泳。那里已经写着“不能私自下河游泳。”可他们瞟了一眼当什么事也没有就下去游。那些孩子还有的跟在船后面,有的游去河中心,有的在进行比赛。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后果会怎样,只知道开心地玩。日常生活中这个事例也是不稀奇。流溪河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每年都在夏天的时候,许多人就涌向流溪河游泳,不管男女老少也是这样。在流溪河淹死的人每年都不少。可是人们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等真的以外发生,后悔以及来不及了,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请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不要做愚昧的行为,否则后悔莫及了。

安全第一

当我看完《安全教育》这部影片时,才知道安全是那样重要。正所谓安全第一嘛!没有六安全,难道还有生命吗?

当我看到有一个小男孩为了过马路方便,就爬护栏过去,结果摔了一跤。这使我想起了那次,我在天桥上走着,忽然看见一个人为了省事,而爬护栏走到另一边去。我心想:这个人那么不爱护生命,出了事故该怎样怎样办呢?幸亏有个民警叔叔来了,要不然会害了他的。我在往下看,呀,有三个青年人要拐那个孩子。还好,那小孩挺聪明的,知道那是谎言,就想尽办法逃脱。首先是故意绑鞋带,趁坏人不注意时逃走。但还是斗不过狡猾的坏人,被抓到了车上。小孩仍然没有放弃,和坏人继续作斗争,最后安全逃出了魔掌。我觉得这个小孩非常明智,没有选择跳车而导致残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调皮的学生在教师里玩,差点被风扇碰伤了头。见没事,其他同学不时乱扔东西,在走廊追逐,不时把头伸出栏杆外。这使我又想起班上两个同学为了玩,打破了别人的眼镜,导致赔钱。

这安全教育就像一位无声的教师,教会了我们许多安全知识,教会了我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教会了我们要安全地做每一件事。安全讲座读后感

安全自救最重要

有许多怀有伟大理想的人,因忽略了自救措施,而会被“变幻莫测”的无情大火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火,自古以来人们都用它烧熟食物、驱赶野兽、取暖„„但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悲剧事例也吕见不鲜。因此,学校为了提醒大家珍爱生命,学会自救措施,特别是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技能,特意播放了与火灾自救相关的影碟。

看了影碟后,我感到火比想象中更凶猛、更无情、令人生畏,同时,我想起了报纸上报道的一则新闻:深夜,一间大学宿舍突然发生大火,造成一人死亡。此人乃是有着光明前途的大学生啊!由于他欠缺火灾现场的自救措施知识,致使他在火灾发生时非常害怕、双脚发抖。慌忙中他用干棉被盖住自已躲在墙角,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看了这则消息,我的心很沉痛,特别学校播放了火灾自救的影碟后,更能突出火灾自救的重要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打湿棉被盖在身上,打湿手绢捂住鼻子后,尽量降低身高,弯着身子冲出火海,此时记住不要乘坐电梯。如果出口被大火堵住,就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待救援。

无情的大火虽然可怕,但我们只要懂得自救知识、注意用火安全,就能把危险降到最低。安全讲座读后感

观《火灾篇》有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像猫有九条命,如果我们没有了生命,那就代表你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

火,有时是个可以保护人类的神,但有时是个恶魔,随时都可能把你的家产、钱财烧个精光。但钱财乃是身外物,如果不幸,可能你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画上一个句号。

在古代,人们用火驱赶取暖、煮熟食物、驱赶野兽„„给人类带来光明,保护人们的安全。我们可以说火是古代人们的第一大功臣。 我原本也这样认为的,但自从看了《火灾篇》以后,我的认为彻底地变了。

在21世纪,火所能给人们的帮助少了,如果用火的时候不小心,也可能发生一场灾难。

火能烧掉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并且污染大气,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捎掉了茂密的大森林,那树木就大量地减少。那么世界上的树木呼出的氧气少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就逐渐多了起来,那世界就面临着巨大的危害。

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美好的将来,大家一定不能玩火、不能吸烟,断绝火灾的发生。

发生火灾,不仅危害的是你自己,还有许多甚至更多的人也将受到危害,那时你就成了“千古罪人”。

生命来之不易,请大家好好珍惜。

篇四:《安全教育读后感

安全教育的心得因为上帝只给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爱惜生命,而生命安全了才有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安全意识,提高我们在面临突发安全事件时的自救能力。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安全”这个词吧!

生活中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日日夜夜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安全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吗?你看到那令人吃惊的场景了吗?就是那红彤彤的鲜血,亲人悲伤痛心的哭叫声,朋友失落无神的眼睛。安全教育读后感。“生命”多么纯真鲜活的灵魂;“安全”多么让人深思的话题,就是这样两个简简单单的东西,却关系着每个人。自己的安全不仅是个人的,而且与未来、家庭相连,一个人的安全关系到全家幸福,安全连接着亲人情感的纽带。

安全事故是死亡区域的头号杀手,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欠缺安全知识,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为了未来美好的世界,请大家把“安全记心间”吧!


安全教育读后感(二)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这本书是出自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套避险手册。这套丛书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漫画,讲述了与孩子有关的各种安全问题,如遇迷路走失、交通事故、溺水事件、火场逃生、地动天摇等突发事件该如何自我保护,让我受益非浅!

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不能一个人到公园里玩,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安全教育读后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游泳前要做热身操,避免手脚抽筋;不能穿裤子游泳;不能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懂得如何做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压背举臂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大人每五秒一次,小孩每三秒一次,先挖净口中异物,确保气管通畅,再捏住鼻子口对口大口地呼气,()同时压胸部上方,看看对方有没有气吐出来。压背举臂人工呼吸法:先将溺水者的头放在自己膝盖前,将脸转成侧面,将双手移到胸骨之间相握;你的手要握住对方手腕,双膝跪地、双腿挺直向下压,再坐回原位,将溺水者的双手举高就可以了。火场逃生法:拿湿布或湿毛巾捂住嘴鼻,找湿被子披在身上趴在地上爬出去。遇到地震时首先要关闭电源、熄灭火源,在客厅中央的墙面站着,如在房间这用枕头盖住头部躲到床底下,如在室外,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家里不时的准备些干电池、手电筒、收音机、急救箱和干粮……

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恐慌,拒绝暴力。看完这本书让我认识危机,躲过危机,相信我会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


安全教育读后感(三)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不小心,它就会遭到摧残甚至扼杀。因此,我们更要精心地呵护自己那如同一只易碎的玻璃杯似的生命,因为,稍不留意,它就会支离破碎。而一次次惨痛的血的教训更是用事实告诉我们,安全与健康的神经是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的。

作为学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无论校园内外,我们都要注意安全。公路上车水马龙,在上学时,我们要注意来往车辆,不与同学追逐打闹,遵守交通规则;学校里,喧喧嚷嚷,我们要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打架斗殴,不做危险的事情,不滑楼梯,遵守校规校纪。

还有,在校园外,我们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便与陌生人搭话,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不与那些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等等。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因为自我保护能力差和安全意识淡薄,在校园——这个我们儿童成长的天堂内酿成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如:在某地的中学内,两个年轻气盛的中学生为了争夺一只小小的打火机而大打出手,其中一个在盛怒之下掏出一把刀,刺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当他清醒过来,追悔莫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以上的事例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把危险的东西带到校园里来,千万不要和同学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当你在情绪激动时,也许就会做出一些连你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而当你为自己做出的事情后悔愧疚时,一切都已成为现实,再也无法挽回了。

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它需要安全阳光的照耀,健康雨露的滋润。它经不起天灾骤雨的摧残,更不堪人祸风暴的打击。因此,我们更要筑起自我保护的堤防,用知识守护生命。把平安的种子播撒心田,让安全的警钟长鸣耳畔。

篇五:《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二)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三)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