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300

编辑:zhangyanq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2    阅读:

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由方仲永所想到的300,欢迎参考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300篇一

  方仲永5-20岁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长的关系,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到最后才华消失了,成为了一个平常的人,何况世界上并没有天才。天下的父母千万不能像仲永的父亲一样,荒废孩子的学业。假如仲永的父亲引导仲永勤奋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像李白、杜甫一样的大诗人。我们应该真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果平常不努力,最终也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是天姿差的人,如果勤奋学习,也可能成为有用之才,请记住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的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只有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300篇二

  “由方仲永所想到”

  学习了《方仲永》这一课,我深有体会,他那样一个神童因不接受后天教育而导致成为一个普通人,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如果不好好学习会怎样?会变得比普通人还不如.正因如此,我们更得好好学习,发奋图强!

  方仲永的悲惨结局还因为他的父亲太过于贪图利益而没有让儿子学习,只为了他的一点私心毁了儿子一生的前途,根本没有考虑到儿子今后该怎么生活,完全被眼前的局面所迷惑.正像同学们说的玩笑话:“也许好好学习.现在就不是唐宋八大家,而是九大家了呢.”这也是有道理的,一个本身就被誉为天才的孩子,如果肯付出他的汗水,难道还不够资格吗?连王安石都不禁为他感到惋惜.

  孩子的学习与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只是朝着利益方面想的话,那么孩子的观念也会随着大人们所变动,必须要为他们带来一个好的开始,指引他们正确的人生目标.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不能轻言放弃,只要你抱着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已经爱上学习了,每天对自己念一遍:“我不讨厌学习,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很Good!”每天享受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爱,充实了生活这个沙漏中的缝隙.

  往大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使世界迈上一小步,往小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让自己的国家进步,替自己想想,有才能就可以让自己过得幸福.难道你不愿世界上多出一个能人吗?

  有些人用懒散的态度对待学习,却没有想过生活会怎么报复他,我只想问一句:“你们是愿意用短暂的苦来换长久的甜,还是愿意用短暂的甜来换长久的苦?”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300篇三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读罢之后,我很受教育.

  这篇文章主要讲: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让他学习了,带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

  这件事告诉我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一分精神,一分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小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好,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没有灰心,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这样有天资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会成为一般的人;像华罗庚这样没有天资的人,如果努力学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

  我要学习华罗庚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 ·读方仲勇有感(2016-03-27)
  • ·读方仲永有感(2016-03-27)
  • ·方仲永读后感600字(2016-04-1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