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锁和钥匙的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5    阅读:

篇一:《锁和钥匙的故事》

锁和钥匙的故事一:

一日,锁对钥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是每天把你带在身边。”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锁那种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开锁的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把锁扔进了垃圾堆里。锁和钥匙的读后感

主人进屋后,找到了那把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而是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锁和钥匙的故事二:

主人为储藏室的门配了一把锁。新锁锃亮,闪着耀眼的光芒。锁孔里插着一把闪亮的钥匙。人们常说,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它们真是天造地设,相当般配。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知已,是爱人,心有灵犀一点通。钥匙说,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会想着你,念着你。每次主人掏出钥匙开锁的时候,锁和钥匙都幸福的颤抖。它们经过一天的相思终于有了短暂的相聚。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锁和钥匙的读后感

这时,钥匙会告诉锁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它跟着主人多么风光。锁都会静静地听着。它也想跟着钥匙出去看看。可是它却不能,只能默默地守在家里。钥匙天天这样炫耀,锁有点烦了。它想,你天天眼谗我,难道你不知道我的心吗?我想和你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我得看家,得尽我的职责。钥匙在外面呆久了,也不太想回家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多彩多姿。它慢慢地感觉锁笨拙、木纳、没有情趣。日子久了,双方都把心思隐藏,不再彼此分享心事了,彼此失去了默契。锁和钥匙的读后感

每次主人开锁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总是费一些劲才能打开。终于有一天,钥匙爆发了。它们俩剧烈地吵起来,甚至动了手。钥匙的腰扭了,锁的脸上也有了几道深深的伤痕。最后还是锁不忍心,先停住了手,它和钥匙哭着抱在一起。它舍不得。它后悔了.可是钥匙心里更委屈:我在外面其实也不好过,被主人扔来摔去的。说好,其实是宽锁的心。为什么锁不明白呢?

于是,钥匙想惩罚锁,让锁知道自己的重要,不要总怪它不爱它,不肯为它做出一点儿牺牲。有一次,主人喝醉了酒,钥匙趁机从他的裤袋里跑了出来。钥匙想,主人回到家,看不到我,会来找我的。锁一定会担心了吧!想到自己阴谋得逞,钥匙得意的笑了。

天黑了,钥匙还没有回来。锁担心了:从来没有这么晚,今天怎么了?不会出什么问题吧?锁为钥匙祈祷,眼巴巴等着它的归来。终于主人回来了。锁心里一阵狂喜:它还是来了,今天我要对它温柔点,不再惹它生气。锁才发现钥匙在它心里的位置是那么重要。“该死,钥匙丢

了!”主人发出咒骂的声音。锁呆住了,怎么会呢?它希望主人快去找。但这时它听到一个让它伤心欲绝的声音:“算了吧,真倒霉!钥匙也不知丢哪儿了?不去找了,凡正这锁也快坏了,不如换个新的吧!”

主人找来一把大铁锤,在锁痛苦哀号中,把它砸开了。主人随手一扔把它丢在在废品堆里。锁拖着伤残的身体,它痛苦地想:钥匙再也回不来了。钥匙左等右等,主人还是不来。它牵挂着锁,思念着锁。它在等待中慢慢地睡着了。第二天,下了一场大雨。钥匙被水冲进臭水沟里,最终陷在一堆淤泥里,再也动弹不了。

锁和钥匙的故事读后感: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团队协作,方能共同繁荣!

篇二:《《钥匙失踪的秘密》读后感》

《钥匙失踪的秘密》读后感

作者姓名:曾妍善 年龄:10岁 性别:女就读学校: 新港小学年级:五年级 联系方式:13535519363 指导老师:沈真燕 联系电话:13640691095

最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本书,叫《钥匙失踪的秘密》,这本书主要是说盘盘国的现任国王呼呼由于不收拾东西而弄丢了水塔的钥匙,导致全国居民都没有水用,无论人民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全国上下像瘫痪了一样,居民气得都来找呼呼算帐。最后,在呼呼脱衣服打算装病时,钥匙从他的裤腿缝儿里掉了出来。原来,呼呼不小心碰到了钥匙,钥匙就掉进他的裤腿缝儿里了。呼呼赶紧打开水塔,平息了居民们的愤怒。而且,呼呼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自己的东西,应该有规律地放在一个地方。平时乱扔乱放,要用起来,就会误大事的。从此以后呼呼再没弄丢过钥匙了。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如果不收拾好东西不仅会弄丢东西,还有可能酿成大错。我又想到了我自己:以前,我和呼呼一样,用完东西不收拾好,因此,我还丢过几次东西呢。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后,扯下红领巾随便一扔,就去玩了,结果第二天我要戴红领巾时,整个房间都给我翻遍了还是找不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我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但红领巾就像要同我躲迷藏,我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妈妈知道我在找红领巾,很快就找到了,原来是妈妈收拾家里东西时把红领巾放好了。等我赶到学校时,上课铃刚好响了,真惊险!但这件事并没有让我改掉乱扔乱放的坏毛病,妈妈也会经常生我气说我没收拾,弄得家里乱七八糟,找起东西来也麻烦,但我根本听不进去妈妈说的话,反面觉得妈妈太罗嗦了。读了《钥匙失踪的秘密》这本书后,我心里受到了震撼,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点点滴滴,在心里暗暗下决定一定要改掉我乱扔乱放的坏毛病。第二天,我趁爸妈没下班前将家里的东西都收拾整齐,爸妈一进门,还以后走错房子,我在一旁偷笑,爸妈都表扬我做得很好,当时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从此以后,我每次用完东西都能随手收拾好,而且对每件物品我都会放在它们特定的位置上,下次再找它们时方便多了,而且也不容易丢失,因此,最近我都没弄丢过任何东西,妈妈再也没有因为家里太乱而对我呵斥,而且我发现家里收拾整齐整洁后,不但看起来舒服,而且也给我们家里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读书为我带来了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错误。今后,我要读更多的书,知道更多的道理,以便长大后能为自己,为家人,为单位,及至为国家做出贡献。

附:

读书,改变孩子的一生

曾妍善家长:曾传荣、古高飞

阅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小孩来到这个世界时本来就是一 张白纸,很单纯,很干净。通过阅读不但使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做人。

记得我们小孩刚1岁时,我们就开始同她一起阅读、看故事书、读唐诗,虽然那时她还不识字,只会看图,但是经过我们的说教,她还是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慢慢培养了她爱读书的兴趣。

自从女儿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逐渐地会自己看书,还会讲故事给我们听了,到了6岁后,就会辨事非了。有时我们家长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她都会纠正,比例: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等。

我们发现与女儿一起阅读,我们获得了许多乐趣,而且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使我们关系也更融洽,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进步。比如看了《钥匙失踪的秘密》后,女儿不但会主动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而且还会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将家里收拾得非常整齐。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阅读让我们和孩子都受益非浅,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且孩子写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得一点也没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跟她一起阅读,一起进步。

篇三:《《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袁海军 与这本书结缘,是在到处寻找就业道路时,从学大教育那里领来的,有幸得老师受赠此书。 我以前从图书馆借了不少很专业的教育类的书,但是往往翻了两页就扔下了。 但这本书不同,大部分是生动的案例。而且针对性的分析出很多的教育现状,并且详尽讲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读起来很轻松,并且受益匪浅。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一口气就读了大半, 我认为,这本书不但适合老师和家长,也适合研究教育行业的读者,甚至学生也可以从这本书中丰富的案例找到自己的影子,一方面理解父母及师长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能从这些事例中找到自己走出某些阴影的办法。

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动再现了个性化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新世纪的土壤里从播种、萌芽、抽枝吐叶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作家萧斌臣曾经的第一职业是中学教师,后转行从事新闻采访和文学写作,但仍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作家历时一年深入个性化教育一线,先后对200多名个性化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部分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追踪采访,并以敏锐的洞察力、翔实的素材和案例、细腻传神的笔法,写下了这部30万言的长篇报告文学。 “如果您是一个执著追求教育本源与真谛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您一直在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如果您家有儿女,且正在为儿女的教育问题而烦恼„„请您打开这本书,您就会发现,您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这是写在前面的话,不禁吸引了我们这些与教育无法分开的读者。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被那些为了探寻教育真谛的人表现出的执著、勇敢、坚定与不懈而震憾,被那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化教师的的教育事例而感动。书中提出了个性化教育,也叫“1+1”,这种模式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套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育应该更像种地,而不是开‘木工厂’”一节。这节中讲述了一个初一男孩儿王问之的故事。这个男孩儿有着深度近视的眼睛,酷爱中国古典文学,语文成绩极好,然而在数学方面却“每次考试就蒙个10分、8分”的。提到语文他的眼睛就放光,再难的古诗也能倒背如流,自信心会在此大大增强,而每每到此,她的妈妈总是泼他冷水,说他数学成绩太差,孩子的信心瞬间丧失,更加害怕在她面前展现自己的长处。作者以华罗庚和巴金为例,论证了教育应该是一个“扬长”的艺术,如果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

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数学史上和文学史上的两座奇峰。现在的学校教育体制把培养人的学校,办成了出标准件的工厂,甚至是很粗放的“木工厂”。作者引用吕叔湘先生的一个类比:教育的性质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论述工业是把原材料用规定的工序,制造成符合设计的产品,而农业是把种子种在地里,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教育家叶圣陶也很赞成这个比喻,他认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作者呼吁,应该把教育办成种地而不是开工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特长。锁和钥匙的读后感

在现行教育体制还有很多弊端的今天,要在现有的大班模式下,体现个性化很不容易。但是个性化教育中的一些经验亦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学校、校外、家庭三教互动是可期待的明天”阐述了学校、社会教育和家庭三者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学校教育是当今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主体,学生的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中国,教育辅导机构盛行,为学生开展各种补习,有些会让孩子收获不小,但更多的是无情的剥夺了他们本应自由自在的权利。科学的教育模式应该充分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力协调,共同为教育服务。

另外,作者的一些教育理念很有参考意义:用爱心和责任点燃学生的梦想、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传授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力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添加趣味和快乐的因素,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作舟”。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中学大教育机构出现的频率太高,我认为读书嘛,就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开这种类似广告的部分,这本书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值得一读!

书中经典语录: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多用拇指,少用食指,慎用小指;

小小的一个改变,足以改变孩子的心智;

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