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9    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第一篇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它描写了爱弥儿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详细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每一卷又分若干小节,虽然整本书教育思想上是连贯的,每一个小节又都在阐述卢梭的一个独立的观点,所以即使分开来看,也同样不觉得有断续感。

纵观整本书,不难看出,卢梭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的思想是殊途同归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书中所有内容都报以肯定的态度。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但中间的很多观点却是可以借鉴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

《爱弥儿》读后感(一)

粗读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书中阐过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我觉得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

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能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观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对学生的挑选,卢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严格的,他是这样说的:“人们也许希望他的教师曾经是教过一次学生的,这个希望是太大了;同一个人只能够教一次学生,如果说需要教两次才能教得好的话,那么他凭什么权利去教第一次呢?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经验,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这样做下去的。不论是谁,如果他相当成功地把这种事业完成一次之后,他就会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无心再从事这样的工作了;至于说他头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预断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坏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们来说,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当我们在教育上遇到了问题时,而又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时,有时会采用一些消极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负责任的教师会继续探索解决之道,而一部分人就会避重就轻,绕过这个问题。对于这们来说,教

师或许只是我们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对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来说,可能我们一时的偷懒,就会在他们的教育上造成一个重大的缺憾,而又没有第二次的弥补机会的。

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爱弥儿》读后感(二)

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卢梭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也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另外他所主张的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读完这本著作,我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性。{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学习:“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爱弥儿》读后感(三)

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必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了解、掌握{爱弥儿读后感800字}{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关心当代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把当代和未来的科学发展的绚丽蓝图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去触摸、体验,并初步掌握。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爱弥儿》读后感(四)

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描绘、细腻的文笔让人折服。全书贯穿无数教育经典名言,处处蕴涵着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让人不时掩卷回味。最让人称奇的是,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尽管历经三个世纪的岁月交替,时代变更,在知识日趋进步,思想不断更新的当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让人不得不惊叹卢梭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

卢梭的《爱弥儿》为什么会遭到法国反动当局如此仇视呢?原因在于,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爱弥儿》上卷第5页)这是《爱弥儿》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应“归于自然”。

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自然人;而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既不同于贵族豪绅和王孙公子,也不同于空疏无用的书生士子。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进步的地方,也是他横遭迫害的主要原因。{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读完《爱弥儿》后使我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要用快乐的心情来工作和生活自觉热爱教育,对学生有责任感、有爱心。这样的教师就能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文明、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有爱心地生存着。就能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保卫生命。就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第二篇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爱弥儿》读后感

沈亚萍{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佛说: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意义。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不过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第三篇

读《爱弥儿》想到的

久闻《爱弥儿》文笔异常优美,感染力极大。传说康德每天不管天气怎么样都要按时散步,以致当地居民根据他路过自己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他只有几天扰乱了时间表,那是《爱弥儿》扰乱了他平静的内心。他还说,《爱弥儿》得读几遍,因为初读时受到文笔之美的吸引而不能去注意它的内容。确实,虽然汉语与法语在文化上是大相径庭的,加上种种客观方面的原因,难免在翻译过程中会对作者的文采有所抹杀,可能在某些原意或深层含义上不能做到很好的转达。尽管如此,在阅读《爱弥儿》的过程中,仍然能够被其美妙的行文屡屡征服,感到他的文笔就像他书中内容所表达的“自然”原则般自然,是那种很传神的自然而然的风格。大师风范在字里行间就能感觉得出来了。尽管他的文笔之美是如此的让人倾倒,如此的值得一说,但在这里,我更想说的却是在这本书里所表达出来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思想体系----新颖、独特、深刻,具有绝对“善感性”力量的“自然教育理论”。

《爱弥儿》从1762年问世到现在,已有240余年了。在这240余年间,读这本书的人是很多的。但是,每个人的读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读,欣赏书中浪漫主义文笔清新和抒情词句之优美;有的把它当做一部纯理论著作来读,惊叹作者推理之严密和结论之合乎逻辑;有些人把它看成一部反基督教的书,对它严加驳斥,而有些人又发现他在书中一再颂扬“仁慈”的上帝,说上帝是“永恒的”和“聪明的”,因此便认为这位作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还有些人对书中关于女子教育的论述大加

挞伐,认为他贬低了女子的地位,而有些人则不这么看,认为卢梭的论述是本着自然的道理,根据女性的特点陈述他的看法,因此不能说他不公平。

当然,也许以上这几种读法和看法都有些偏颇。但卢梭花了20年心血思考和三年时间写作的《爱弥儿》,为他换来的却是8年的颠沛流离、到处被人驱赶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爱弥儿》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震惊。我确实不敢保证他所说的一切思想理论都是正确无误的,也不能担保他的理论拿到现代还能适用,但这些难道是重要的吗?谁又能说一个人的所有的思想都是一定要正确而是永不过时的才能称得上是伟大呢?我觉得在生活一个社会环境中,能够做到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已经是很难得了,更别说能够独树一帜,创作出一套流芳于后世,让人不禁叹为观止的教育理论的经典来了!{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尔》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由于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牢牢地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他要求“回归自然”。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的根据。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这种自然的教育是体现在儿童的整个教育过程的。卢梭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地发展。遵循自然,根据儿童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应属于了解儿童的兴趣。我们可以借鉴“科学教育学的奠基者”—赫尔巴特对学习兴趣的划分来认识兴趣。第一阶段:当儿童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他就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注意,进而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第二阶段,当儿童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便进一步产生了要认清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在期望;第三阶段,当这些期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儿童心中便派生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即儿童想解决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的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便产生了儿童渴求解决问题的需要;第四阶段,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内因,于是便产生了儿童解决问题的动机,动机又会直接影响儿童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不需要外界刻意的管理和压制,儿童照样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儿童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让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因此能让儿童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卢梭认为,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一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同样的,在对待更高深的学问问题上,也应该是培养他对学问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他不需要的那些高深的知识。反观我们国家现在的孩子,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孩子还没出生就在进行着胎教,适当的胎教也许还是必要性吧——只是家长们都太过功利了,仿佛要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在娘胎里就教完了才罢休,甚至是宣言:我要我的孩子是戴着博士帽出世的!等到孩子出世了,感到教育的使命重于泰山啊,个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比别人少的时间里,比别人小的年纪学到比别人多的知识,我们可怜的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在被那大而沉的书包折磨后,周末了还要在这个那个补习班中奔波。生怕孩子一眨眼的玩耍就要被别的孩子远远的抛在脑后了,家长们哪里还有时间让孩子顾得上本来在他这个年龄天性中最

迫切需要的玩耍和游戏呢?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无聊枯燥的课文、英文和无尽的算术题,不厌恶得发抖就算好了,哪里还能奢望他对那些东西能感兴趣呢?等到孩子终于受不了了,崩溃了,就在那里埋怨和责怪:万恶的中国教育制度!

其次,这种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他们都会有目标,能为了理想而奋斗,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并且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还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他说:“你难道还不清楚吗?在室外孩子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然而恰恰相反,这正是在防止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比另外的孩子死的还多一些。我们只要不让孩子做超出其能力的事情,那么使用他们的体力与爱惜他们的体力比较,其风险是要小一些的。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危险,那么,除了在他一生中趁它们危害最轻的时候就面对它们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卢梭还非常强调阅历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

《子夜读后感800字》
爱弥儿读后感800字 第四篇

时常在想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一个时代,却又权利去选择一种人生。生活在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吴荪甫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不能说?不?,因为他没有权利,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他却有权利去选择一种人生,他毅然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毅然挑起了发展民族工业的重担,高举起民族工业的旗帜,虽然他最终还是走向了?买办化?但是这其中有他太多的无奈和不得已。

?狞笑?是书用的中描吴荪甫用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似乎又给他那多包的紫脸增添了几分狰狞,能想象出那是一副怎样的面孔。那如何来解读这样一副令人发颤的面孔呢?我想应该从历史发生的大背景下去剖析。子夜读后感800字。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吴荪甫,他只能去适应时代,而不能去改变一个时代。外国廉价物资的输入,使大量资本外流,国内买办资本家的阻挠,读完此书后,我深深了解了吴荪甫的无奈和无助。说他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他就是一个英雄,虽然这个英雄当得太艰难,或许你会反驳,没有那个英雄是轻松的,但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英雄,他们都有具体可观的事迹摆在那儿,一目了然,被他们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并为之赞誉。然而吴荪甫他有什么事迹呢,又有什么令人感动之处呢?但是,他所克服的是拿个时代的矛盾,处于那样复杂的矛盾漩涡中,他用魄力、能力还有勇气去证明自己。他冲上前去了,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奋斗了,努力了,虽然他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能让他成功吗?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舞台上,他又能怎样呢?

吴荪甫也有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的苦衷。子夜读后感800字。其实,他何尝不想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他何尝不想让中国的民族工业独立地站起来,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又何尝不想不向那些投机商、军阀官僚低头。可是这些在那个时代是天方夜谭,吴荪甫这颗本该发出光辉的民族工业之星,却要面对陨落的悲剧!


子夜读后感800字(二)

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这也是吴荪甫的梦想。吴荪甫,一个魁梧刚毅,紫脸多庖的民族企业家。他有着很大的野心,又富于冒险精神,硬干的胆力。雄心勃勃的吴荪甫,要在他已有的事业之上更上一层楼。他要兼并八个小厂,办起一个银行,成立益中公司。益中公司是吴荪甫建设工业王国的第一步,他认为理想一定要够大,而其出发点可以是很小。就这样,怀着满腔热情和过人的自信,吴荪甫将益中公司一步步地搞上轨道,逐渐扩大。

可惜吴荪甫生不逢时,踌躇满志的他面临着丝织厂此起彼伏的工潮,家乡双桥镇的沦陷,战争时期产品的滞销。内外迫困的他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被弄得焦头烂额。此时。他也会气馁,后悔当初开厂而不是办银行,但一想到自己的宏图大业,他又坚定起来:?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的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就是在这点希望的鼓舞下,吴荪甫抖擞精神,自信和勇气全都回来了。他,决定要和公债魔王赵伯韬作一场殊死的搏斗。

吴荪甫身为一个企业家,一直非常看不起那些靠公债,地皮赚钱的投机家。而如今,情势所迫,他也被卷入了这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为了要和赵伯韬对抗,他将益中公司的厂房全部抵押,又抵押了自己的公馆和丝厂,全部作公债放出。这一次战斗,如果失败,那他将会一无所有。吴荪甫神经的弦绷到了极点,他终于体验到在中国这个社会里想要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的困难。工业王国的梦想离他似乎远了很多。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了,他不再是那个镇定自若的?三先生?了。

公债生意到了关键处,气力不支的赵伯韬亮出了杀手锏,凭借着他复杂强大的的军政后台,他的一分钱顶吴荪甫的两分钱。吴荪甫已无法可想,他的一线希望,就落在姐夫杜竹斋身上,只要竹斋能将资金投向他的卖空方中,或能一搏。可惜吴荪甫看漏眼了,他的姐夫背叛了他,做了多头,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吴荪甫彻底破产了,他发展工业王国的梦想也彻底破碎了。

吴荪甫,一个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积压下,又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路奔突,一败涂地。他具有过人的胆略,智谋和手腕。可惜他生不逢时,但他的自信与勇气仍值得我们学习。吴荪甫是时代的悲剧,而我们正身处充满希望的年头,更应大胆地梦想。因为在梦想的下面,是温热松软的现实土壤,即使梦想落下,也不会瞬间破碎,只要有勇气与信心,梦想一定能重新上升,在天空的高处闪烁。


子夜读后感800字(三)

这几日一直在读<子夜>这本书,真正静下心来阅读也就是最近两天的时间。当我敲击键盘的这一刻,也记录着我读书时零星的记忆。

<子夜>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的、有名望的作家茅盾。<子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命运的悲剧??一个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路奔突,一败涂地。

读<子夜>,我们不得不注意它的结构:宏伟严密且脉络清晰。只就开头、结尾两章就足见作者的匠心。大上海温软的和风在苏州河上轻轻吹拂,吹得人浑身酥软的时刻,吴荪甫迎来了他为避祸乱来伤害的的老父亲。此时的吴荪甫气派威风,不可一世。书尾,吴荪甫惨败于赵伯韬,厂房、银行、公馆全没有了。他只好带着妻子到牯岭消暑,静悄悄的,灰溜溜的。这一闹一静的首尾呼应,不正展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吗?

此外<子夜>结构的突出特点还表现在:她把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矛盾,纷繁的线索,瞬息万变的斗争,广阔的生活场面,集中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加以表现,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鲜明有力的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壮阔波澜,显示出高超的结构艺术才能,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茅盾?写大时代?的艺术追求。

俯瞰整部小说,吴荪甫这个充满鲜明个性矛盾的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精明强干,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的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仅限于个人利益的驱使;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为了个人利益又反过来镇压农民运动,残酷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行径。人物形象十分真实可信。由此可见,吴荪甫之所以最终走上破产的悲剧并非偶然。

而茅盾先生擅长以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细密入微的剖析来揭示人物的潜意识活动;同时,把交代情节,书法感情,描写景物等融为一体,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小说的最后一章写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决战前,坐卧不宁。决战中,时而紧张,时而恐慌,时而惊喜,时而愤怒;决战后的绝望头顶,犹如万箭穿心。这些都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许这些零星的记忆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它留下的却是我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感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