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苏菲的选择》读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5    阅读:

《苏菲的选择》读后感

  现在再回想当时阅读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在脑海中带着惊叹号出现:

  “这个世界疯了!”

  无论是奴隶制也好,还是奥斯威辛,或者是宗教的戒律对人天性的扭曲……都是来自道德或规则与人性间的冲突。

  道德洗脑

  先说奴隶制,我并不太了解美国的黑奴历史,但可以想象曾经美国南方的奴隶主与黑人努力之间的关系,坏的奴隶主就像是中国的周扒皮,但可能更恶劣些,将黑奴像牲畜一样被榨干劳动力;好的奴隶主也可以想象,就如同对待体面的家仆一样对待黑奴,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

  其实我想大多数奴隶主都不是恶毒的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再加上种族歧视遭到反对,并非奴隶制就一定不幸福。

  也许你要说,与人为奴怎么可能幸福?那是因为你不是黑奴,在我说的第二种好奴隶主的家里,也许上至主人下至黑奴都认为这样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痛苦,也没有很多人想反抗。就好比中国女人裹小脚、男尊女卑的文化以及封建君主制,在当时都不认为是问题。

  我在想这就是道德洗脑的威力。它的可怕之处也许就在于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全盘接受了一个不正确的观念,对别人做出可怕的事情也不认为自己有错,而被迫害的人竟也认为没有问题。

  被压抑的人性一定会找机会释放

  心理学上我们会说到“力比多”这个概念,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一种心灵上的能量,“力比多”产生后会转化为各种形式释放出来。中医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力比多”也是这样的。举几个例子,如果生气的时候憋着是不是会很难受?有没有经历过情绪积压了很久突然爆发?有没有迁怒过别人?……

  《苏菲的世界》中提到了一些在四十年代的美国许多女性仍保守性压抑的痛苦,以至于男主人公几次遇到心仪的对象,明明女方对他极尽挑逗诱惑之能事,但他却始终无法突破对方性的屏障,使他无比受挫和愤怒。这些女孩的矛盾表现,也许刚好就是对释放自我的渴求和对前面提到的道德洗脑的认可之间的冲突。

  要知道,弗洛伊德老爷子研究心理学,就是从歇斯底里症开始的,该症状通常发生在女性身上,其背后的根源就是性的压抑。

  这些无处释放的“力比多”,总要有个发泄口。

  了解了道德洗脑和“力比多”,我们对奥斯威辛的黑暗也许也可以多一点认识。

  最深的黑暗无可言述,无从判断

  奥斯威辛,原本只是一个地名,然而现在人们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联想到那段历史。苏菲的选择不仅仅是简介中提到的那两次生离死别,她一直在做选择,而且都是无比痛苦艰难的抉择,她一次次选择道德沦丧、背叛信仰,但这是她的错吗?

  作为女儿,在旧式的男权家庭中,她不得不听从于父亲,一个亲法西斯的波兰教授,协助他完成一些极端的种族主义的文章和书籍。她害怕、愧疚和愤怒,但是无力反抗。

  作为母亲,她选择不参与好朋友的抵抗组织,为了保护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不愿意冒险,被好友指责缺少民族责任感和爱国心,但她不顾不上了,虽然她也很同情犹太人,虽然她也热爱祖国波兰。

  作为奥斯威辛的难民,她想逃出生天还想救出儿子,再不济完成抵抗组织拜托她的盗窃任务,这些任务都十分艰巨且需要牺牲颇多。然而,即便她放弃了矜持背弃了宗教去勾引纳粹军官;即便她违背本心宣称自己是亲纳粹的良民,并拿出父亲的著作作为证据;即便她无比厌恶同性恋,却在被性骚扰的时候不敢反抗而是讨好地献出自己……但是她全部失败了。

  在成为幸存者后,她拒绝对别人谈论这段过去,因为是如此难以启齿,她犯了那么多罪,她无法面对过去的自己。最可怕的不是酷刑和毒气室,最可怕的是人的变化。

  除了在集中营遭到迫害的人们,书中还描写了纳粹军官和医生对集中营的感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确实,几百万的犹太人每天每天在自己面前被屠杀、焚烧……他们并不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心灵其实也饱受折磨不堪重负。那个逼迫苏菲选择留一个孩子的医生其实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不得不靠买醉来麻木自己,也许他出的这个残忍的选择题是在惩罚自己和对信仰被践踏的嘲讽——上帝去哪了?此外还有波兰人对犹太人受难的无动于衷与出卖,因为在那个情形下,波兰人自己都自身难保,为了逃离纳粹阴影人们不择手段。

  每个人都被这个黑暗的漩涡吞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因为人性被逼到了死角,每个人都是扭曲的状态。

  黑暗并未走远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一直在用同一时间的两个人的不同经历做对比。一方正在进入地狱之门、命运发生巨变之时,另一方却还在吃着香蕉考虑一些小事。我们常说“生在福中不知福”,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真正感受到天堂和地狱有别,失恋、失窃、失业、落榜……等等,和别人同时正在经历的相比,譬如当下的叙利亚难民和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我们真的算幸福得不行了。

  这本小说同时激发人道主义反思——唇亡齿寒,今天我们不帮助弱者,总有一天灾难也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摘抄

  “正如我们所见,这位长官是一个以家庭为重的人,却盲目地献身于指责与使命;他因此成为一个机构里的自动装置。在这个机构里,人们如同进入道德的真空,每一个细胞里的良知和羞耻心都被清洗一净,不再是罪恶,而是如同漂浮于身外的天真无邪的幻觉。”

  “同时发生的两种秩序截然不同,与人类的任何一种价值准则相悖。它们同时存在,完全是触目惊心的矛盾。”

  “奥斯威辛的罪恶长时间保持着一种无法理解的状态,我们没有去理解它,它也就永远不可理解,无论这种理解多么不深刻”……“下一步最好就是‘努力去理解它’”

  “我应该把波兰人看作我的同胞吗?至少我知道纳粹会干些什么。”

  “每次我走近犹太区,脑海里总浮现出一群困在桶里即将死去的无助的老鼠”……“我们不是桶里的老鼠,是着火的大楼里的老鼠”……“你能指望大楼里被吓坏了的老鼠给桶里的老鼠多少关心呢,而且如果他们从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话?”

  “集中营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形态”……“被纳粹推动的人类社会的新形态以一种最简单却最绝对的人类消亡这一血腥的新思想作为基点,直接从奴隶制进化而来,是一个经过训练‘完全支配的社会’。不过,在奥斯威辛,这种新形态通过一种富有创意的手段将施行暴虐推至极点;老式的庄园奴隶制却恰恰相反,即使在最野蛮的时期也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

  “苏菲说话时不喜欢做那些演员般的手势,但这时我第一次看见她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她用手指着胸口,比划着掀开一件看不见的衣服,好像要把她的心掏出来,让我看看它受的伤有多深。‘只有这个改变了。它受伤了,已经变成了石头’”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015-10-31)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15-11-15)
  • ·《苏菲的世界》读后有感 (2016-02-24)
  • ·苏菲的世界读后惑100(2016-02-26)
  • ·苏菲的世界分章读后感(2016-03-14)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