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三篇】

编辑:ruan18650468816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7    阅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我是很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篇一】

  我习惯于阅读一些长篇故事,总觉得这样才算过瘾和有趣。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像这样一本日记形式的零散文字,竟时常拿出来翻翻,至今。

  他一开始说过:“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从前我不这么认为,那时不知道什么叫迷茫,以为能考好每一场试,以为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并一直坚持下去,便能过完一生。但,也许正是青春的到来,让我开始最正常的迷茫,对生活,对梦想,以及对未来。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有着很多好评,也遭到许多质疑,就因为这本书太过散乱,有着过多的感慨。可就是这些感慨,让我能暂时消去焦躁不安、困惑迷茫。他让我相信,原来努力,是真的可以收获到一定成果的,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相比起那些诱人的,更有深远意味的故事,他的真实例子,反而更可以鼓舞人。

  刚开始会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上醒目的“150万字北漂记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 。很少会有人坚持十年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不管他内容观点是否正确,也不论他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出这样一本书,至少,他有我目前无法坚持到底的坚韧,单从这一点上,这本书就值得我学习。

  从2004年到2013年,这是我的十年,一个从幼稚懵懂到渐渐认清现实的十年。回看十年前的文字,有时我也忍不住对自己翻白眼。但谁的过往不是这样——《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羡慕他跨越十年的对话。

  2004年,他23岁,那时他认为:一切都会好的。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能试试。

  我4岁,那时我觉得:《黑猫警长》没有《凯蒂猫》好看,幼儿园的饭菜不如家里好吃,幼儿园的老师太过严厉,那里一切都不好。如果让我选择,一定是要每天都放假,家里是最好最舒服的。

  2005年,他24岁,那时他认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可以失败。苦等的幸福,就在于对方的一句“我没事”。难得的清闲,便是这个年代的奢侈方式。

  我5岁,那时我觉得:经常和同学一起玩蹦床,大家都跳得好用力,我经常摔在上面爬都爬不起来,可还是努力起来比他们跳得更用力。我最喜欢长长的毛毛虫一样的钻道,捉迷藏的时候我通常藏在那,透过上面的小圆孔可以看到好多东西,即使被发现,也可以想办法逃掉。那感觉真的好快活!如果一整天都可以和同学在一起玩闹,永远不要停下来就好了,那种感觉,一定是大人说的叫做幸福的东西吧。

  2006年,他25岁,那时他认为:我曾经就答应过你,我会坚强起来,不依靠你不依靠妈妈,完全开始靠自己。我们都说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后往往发现周围只剩下了自己。能鼓励你的人也只有自己。

  我6岁,那时我觉得:发烧感冒了幸好妈妈在身边,幸好自己不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一样没有妈妈,被人欺负。受委屈了,妈妈会倾听我的发泄;考试砸了,妈妈会帮助订正给予鼓励;受伤难过了,妈妈会送来药物安慰心灵。妈妈具有神奇的力量,让我安心。

  2007年,他26岁,那时他认为:一些人存在的意义总归是让另一些人成长,然后消失。

  我7岁,那时我觉得:原来以前的学校那样小,小学校园是那样的大,宽阔的操场,足够让我们在上面狂奔,新认识的同学很友善和有趣,我想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不管过多久,都会一样。

  2008年,他27岁,那时他认为:等待也是一种选择。

  我8岁,那时我觉得:北京奥运会实在盛大,运动员们都出尽风头,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能等着别人优秀自己再努力去追,要比他们都快实现梦想,更早证明自己。

  2009年,他28岁,那时他认为:解释没有意义。骂人真是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一剂良药。

  我9岁,那时我觉得:别人的误会真是最讨厌的事,为什么拼命地解释,终不能换来信任,很多时候真想破口大骂,却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吐不出来。不清楚真正的自己。

  2010年,他29岁,那时他认为:每个阶段我都是需要一两个仇人的,活起来才带劲。

  我10岁,那时我觉得:应该友善对待所有人,朋友越多越好,笑容越灿烂越好。

  2011年,他30岁,那时他认为:以前,很难交到一个真心的朋友。现在,真心地去交每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

  我11岁,那时我觉得:竞争着实是件残酷的事情,它让太多的人都不顾一切,不过这样也好,扯掉所有虚伪的面具,能留下的都能交心。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很迷茫。

  2012年,他31岁,这时的他认为:不用太在乎被人看低。有信仰的人,总是积极的。投入,这个词,很重要。

  我12岁,这时的我觉得:计较太多只会累了自己,若有空计较小事,还不如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为了明天,认真学习生活,其他的,交给时间,它会帮你淡化一切。至于未来如何,还是没有明确方向。

  也许是年少记忆力强,看着他的青春,我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成长真是件可怕的事,它会让你推翻自己从前的想法,知道的越多,想得也就越多,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认识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改变。

  十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前后都是飞的跳跃。记得十年前,那真真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我还只是个窝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会哭会闹。等到渐渐长大,那些比我小的孩子还在闹,我却只能是淡淡瞥一眼,过了过家家的岁数,有更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十年的时间,过去亲密无比的邻家伙伴,现早已将他们的容颜忘得一干二净,我告别了年幼的童真,站在了青春的开端,理解白帆布鞋,散发着肥皂味的板式规矩的校服所代表的无畏青春。但依然迷茫,摸不清方向。那么十年后呢,那时候的我,是否坚定了信念,是否还拥有对任何事物的强烈感情,不得而知。

  我很幸运,刘同给了我这样一本书,让我提前认识到社会的无尽动荡,他所写下的所有感悟,让我在心中也有了定数,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而这些恰恰是适应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更沉稳,更顽强,更拼命。

  我感谢这本书告诉我的不是肯定的成功,而是收获的快乐。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我们要感谢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人,就算交情不深,不曾言语,也会有意无意地改变影响你。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感叹自己的困难,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过失败和伤痛。青春的结局大多以快乐收场。不管是在飞速运转的城市中奔波还是在家乡小城安静生活,有的只是风景不同,却无好坏之分。 我们的青春大抵相似,只不过有着不同路数的故事。

  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无需因为迷茫而停下脚步。若不在青春里横冲直撞,而后便会亦步亦趋;如不在无所畏惧时大谈理想,明白清楚时则只能无奈叹惋。

  这些困难算什么,请用力踏上去,这不过是起头。我们青春,才刚刚开始。

  坦然面对,不念过去,不畏未来。

  沙漠的迷茫是沙,森林的迷茫是雾,青春的迷茫,是伤痛。

  沙若卷失了,沙漠就消失了;雾若吹散了,森林就无味了;伤痛麻木了,那么青春就丢失了。

  失去了青春的我们,还怎么纪念人生。

  我是很迷茫。但,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之正在迷途【篇二】

  当看到刘同的这本书的时候,说真的很羡慕它的,如果说他的青春也迷茫,我是不那么同意的。从他在大学还没毕业,他就知道自己要做电视行业,喜欢写作,享受每次内心文字在笔纸间的悠然自得,多年过去,有一天自己再翻起时,任然可以回味自己当初的想法,内心感受。

  十年多的时间,说长不长,可也不短,至少我毕业后,还没有走满10年。一个人能做到经常与自己对话,经常与自己谈心,给自己勇气,我不觉得他迷茫,如果说他迷茫,那也是他有迷茫的时候,但都应该是短暂的,因为每次和自己谈心后世界就变得清澈明亮,心中的湖面变得平静无波。

  两年前有看过一本书,蒋勋的《孤独六讲》,书里面有句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孤独的,极度的孤独,因为在他们的思想精神世界,他们的现实世界,旁人是无法理解的。’多年来,我一直用它来和自己谈话。刘同是孤独的,至少是在他的思想世唯独里是孤独的。一个懂得孤独的人,他的世界是不可能迷茫的。十年里,刘同跑过许多的出版社,打过许多电话,写过很多专栏。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时,经历许多,一次一次被拒绝,冷眼,虽然很苦,但是给了自己足够的肯定,这种只有经历才懂得东西,在学校的他就拥有。在湖南做电视节目,很快就可以独挡一面,然后漂泊打拼北京,所做的节目常常在当地收视率聚首,制作的电影也票房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自己写了许多非常好的小说,影响了许多人,拥有许多粉丝,获得最有价值的是,结识很多朋友,有那么几个很铁的死党。他是孤独的,但是他的青春不迷茫!你有觉得么?

  我在9月份回了趟家,这次经历的事情对我而言也颇有收获。想了许多,来到上海的两年多,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这里说的想做的事,而非人。虽然在今年年初,我就一直有问自己这个问题,总是找不到答案。喜欢看电影?是喜欢,我不否认,可以一部电视剧通宵看完,担不是真正想要做的事。喜欢唱歌,是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听着安静的情歌,直击内心最柔软处,但我没真正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是老大(刘德华)那样的帝王,五音不全,也从不知道音符音调什么的。喜欢工作?不讨厌,为了活着,自己的饭碗还是需要珍惜的。

  现在的我还在继续迷茫着?

  2013年,原本以为自己会有个新的开始,却在年底又回到了原点,刚离开学时的起点。

  一直都不安分的自己,在上海稳定后,就开始跳动起来,狂乱的心就是想撑着翅膀,翱翔蓝蓝的天空,哪怕羽翼还不足以在高空长时间穿刺,最终会掉下来,摔的很惨。事实也证明如此。

  突然出来闯了,挡不住的激情澎湃,和几个朋友开始做起化妆品,没有多少经验,资金预算严重超出,还欠了几万块交了学费。

  第二年初,自己是多么的无助,必须在上海生存下去,欠了钱,没钱交房租,每个月要还贷款,可也不愿意向父母要钱,打死也不愿意。于是又开始找工作,从事互联网业务销售,因为想着以后肯定是要再创业的,这次失败了,销售可以积累更多经验,提升个人能力,积累更多的人脉。苦于无奈,销售是个需要投入长时间的行当,起点低,空间大,顶着还款的压力,还不了最低款不说,每个月的开销都还的透支,内心极度纠结,回到it行业,重新做起开发。

  在这些纠结的时日,也曾多次问自己:“真的要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1、一家人身体健康,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偶尔可以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国内也行。2、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唱歌,看书,学英语,旅游,记录与家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感动、幸福片刻。3、真实的言语、平淡的生活、简单幸福的生活。4、坚持、专心、凡事可成!” 在此之前,也有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在脑海里给自己答案,当时觉得应该就是的,不久后就觉得不对,根本无法平静,继续追问自己,直到有一次,把它这下来,然后拍上照片,作为手机的壁纸。那次后,似乎心理终于是平静了。

  梦想与现实之间,最终做了忍让。有句话说的很对,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撑起自己的野心时,就踏踏实实的成长。我也不知道谁说的。我确实是这样做了。自己开始出来闯的时候,自以为是有能力,像马云一样有激情,有勇气,去闯出一片天地,肯定能成,却忘记自己压根不具备马云那样智慧,与信念。

  回到it,每天敲着代码,手指在键盘游走的声音,原来也是那么的美妙,却从没有发现,有激情有勇气,远远不够,是听不到手指游走键盘的旋律,当湖面的水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没一片落叶飘落湖面,都可以听到,感觉到。静下心了,耐着性子,每一个键盘的敲打声都是一个音符,随着思绪在起伏,在十指间、心间游走,萦绕。这样的音乐或许只有刘同这样孤独的人听的到吧!

  偶尔,还有会像走在茫茫大海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是水,除了天是蓝色的。继续前行,永不止步!十年,再回首,也许已不惑!

  亲爱的朋友,是否你的青春也像我一样,正在迷茫中?

  如果不是,恭喜你!你走在前面很远了!

  如果是,请也恭喜自己,走远些,有一天回忆会感动自己,痛哭流涕!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篇三】

  因为《职来职往》,从而认识了刘同。他在舞台上对选手的鼓励或者是告诫,十分中肯。因为喜欢这个媒体人,后来听说他的新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出版了,也就自然买了一本。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一本传记,一本带有励志文学色彩的个人经历的总结。这本书主要是作者20岁到30岁这十年的人生感悟,通过他自己的故事来感染读者。该书记录了刘同的北漂生活,是作者自己跨度十年的自我对话,更是一个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的真实写照,是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的指路明灯。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要看得起自己,不要以为自己不足轻重而放任自己做一事或一些话。你的不在意才会影响到别人也不在意你。

  《谁的青春不迷茫》是送给所有年轻人的心灵指南,是送给所有同龄人的成长礼物。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对这十年过往经历的总结,感悟及思考,在时间和空间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一个立体世界,去看一看他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后发现,我们就是这样成长的,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你觉得孤独就对了,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迷茫。还好,我们走在路上。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