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1    阅读: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一
《关于圆明园的读后感》

关于圆明园的读后感

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

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今天,我在一本文叫世界文明古迹的书上,看到了一片关于“火烧圆明园”的经过使我很受教育。

掀开历史的一页,我了解倒圆明园内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湖如明镜,山似叠翠。圆内的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那无数名贵的奇花异木,数不尽的珠宝玉器,无论是建筑的华美,还是五光十色的金珠玉物的珍奇,圆明园都可以堪称是世界上的杰作。

可是,在公元1860年6月,美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时,就像恶狼见到猎物似的,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了的,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对拿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瓷品等物品,则用枪托或棍棒砸碎。一连几天,侵略者又让骑兵团分头倒圆明园各处同时放火,霎时间,圆明园各处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阁楼被火光烟雾吞没,在烈焰中“劈啪劈啪”响了一阵后,一座座都倒塌下去,整个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堆的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从此消失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祖国有光荣的历史,也有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祖国屈辱的一页。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地践踏蹂躏?为什么我们祖国这样软弱?因为清zf的腐败无能。封建王朝使我们的祖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zf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还是人民的反抗,给了侵略者有力的惩罚。

看完之后,我非常气愤。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我们面前点头微笑。但他们就是再点头,再微笑,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

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近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

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爱你,中国

我轻轻地合上《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也与书中那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告别了。但书中那种种美德却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永远也抹不去。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爱国的一章节。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爱国志士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伟人以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感动着我,激发着我内心深处对祖国的那份热情。 可是,现在的很多同学却“崇洋媚外”,身上穿的是外国名牌服装;受伤带的是外国的手表;看的是外国的动画片„„就连电视上也在放“真正的美国口味,我爱吃”,这样的做法怎么能被视为时尚?记得毛主席在一篇文章中举

了个例子: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一定说用刀叉高明、科学,用筷子落后,就说不通。确实,西方人有许多好的东西值得学习,但不能说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西方人习惯和咖啡,中国人习惯喝茶,很难说喝咖啡的品味就一定比喝茶的口味高。的确,西方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学西方的,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茶改成外国的咖啡,把中国的筷子换成外国的刀叉,把中国的馒头换成外国的面包„„这样岂不是把我们自己的民族特点通通丢了吗?这样世界上还会有我们的地位么?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中国啊,你如慈爱的母亲哺育我们成长,一曲《我爱你,中国》唱出了亿万国民的心声,我要自豪地大喊:“我爱你,中国”!!!

平凡之中见伟大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始终贯穿着为国为民为革命的精神,毛泽东送子上前线,为世人敬仰,当他获悉儿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时候,便坐在沙发上一支接一支地吸烟,接着又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一幕幕地回忆岸英出生、成长、并以仁慈之心劝慰媳妇,独自承受晚年丧子的巨痛。影评通过质朴的艺术手法描写动人之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前,我也曾看过反映革命领袖风采的影片,大多注重在政治舞台的果断决策、军事战场上的叱咤风云和运筹帷幄,而此部《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影片,有了新的突破,能在正面细腻地刻划了革命领袖的家庭私事,从而把“神化”的毛泽东“人化”了。 其中就有一组镜头特别感人:当毛泽东刚获悉儿子牺牲的噩耗后,僵立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默默流泪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毛泽东报喜说自家生了个男娃准备端酒庆贺时,毛泽东更加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哭泣道:“我„„我失去了„„岸英。”顿时酒杯落地,朋友一脸懊丧,毛泽东泣不成声„„ 作为自己的儿子,自小看着他长大,亲自送他上前线。其实做父亲的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毛泽东还是和别人的父亲一样舍小为大;没有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而搞特殊。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片着重表现了毛泽东既伟大而又平凡,在平凡中见伟大。影片重彩浓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代伟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儿子的哀伤和思念,又有对侵朝美军强烈的愤恨。一曲《满江红》悲壮激越的千古绝唱,表达了毛泽东战胜丧子之痛的坚强意志。作为领袖和父亲在对儿子的尸骨处理时,他认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二
《圆明园观后感》

观《圆明园》有感圆明园分万春园、长春园、圆明园这三个分园,统称圆明三园。圆明园的四周有许许多多的小园,众星拱月般的围绕在四周,园中摆放着全国各地收集的名人字画、青铜礼器等一些奇珍异宝。园中的建筑都是根据古人诗画和各地名胜来建造的。不光这样,园中还融入了许许多多的西洋建筑。

1860年,英法联军的铁蹄踏进了风景秀丽的北京西郊,而圆明园就正好坐落在这里。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他们被园中的奇珍异宝惊呆了,疯狂地抢掠,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拿不动的珍贵器皿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一霎那间,珍贵的名人字画、青铜礼器就这样被破坏了。更可气的是,那些平日里坐在大椅子上搜刮民脂民膏的清朝官吏们早已望风而逃了。这些帝国主义的野兽们还杀害了上百个起来保卫家园的老百姓。这些猪狗不如得侵略者,竟然还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圆明园——东方的凡尔赛宫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我们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不能守卫好我们的家园?那是因为清朝皇帝的懦弱无能,因为清朝官吏的贪生怕死,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落后在许多国家的后面了。当许多以前远远落后在中国之后的国家因已进入了工业时代变得富强起来时,清朝政府却还躺在过去取得的成绩上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天朝大国,仅凭人多就可以战胜一切。他们错了!人力是不可能改变一切的,人力必须和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变成无穷的力量。正因为他们错了,所以那些有侵略野心的国家才会合伙起来践踏我们国家的土地。

如今,在瓦蓝的天空下,那些被荒草埋没的残垣断壁,仿佛时刻在提醒华夏儿女们:“落后就要挨打!

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

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

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昨天晚上看了纪录片《圆明园》,制作精美,画面精良,把已化为一片废墟的圆明园的壮丽景观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过之后的感受:震撼、痛心、愤怒、遗憾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震撼于我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大清鼎盛时期的惊人财力,古人的才学。

痛心,这么一座举世无双,“欧洲整个园林加起比不上的万园之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了,所有的辉煌、所有的荣耀、所有的心血经历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后飞灰烟灭,随之而去的是一个大帝国的没落,一个伟大的民族开始进入一个最屈辱的年代,五千年的文明和尊严被西方列强践踏的体无完肤。

我愤怒,强盗不但抢走我们的珍宝,还毁掉了这座园子,圆明园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和建筑成就,它也代表当时世界的园林、建筑水平,它是中国的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一场大火,把这所有的积累和成就也毁掉了。

曾几何时,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北京也是令世界顶礼摩拜的时尚之都,那时外国人也以拥有中国的东西而荣耀,中国文人是最有闲情雅志的人,最具有鉴赏眼光的人。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日战争,饱受了西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蹂躏,百年抗战,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打得破破烂烂,人民多灾多难。中华民族从一个最骄傲、最自负的民族转变为了一个没自信、盲目崇洋媚外的民族。

留下共产党收拾着这烂摊子,破旧迎新,突然之间好像外面的一切都变成了最好的,旧有的事物好像都变成了不好的。时至今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信仰还有什么?

我们的建筑文化迷失在哪里?除了以前的古建筑,全中国现在能找到几个象样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看看我们的国家大剧院、我们的“鸟巢”,包括地方上比如我们郑州的郑东新区,稍微大点的建筑就要找外国设计师设计,我不仅要问一句,我们泱泱大国,十几亿的人口,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吗?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是我们自己不给自己机会。

经历了百年浩劫,建筑文化的迷失只是表现明显一个方面,我们失去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

怎能不遗憾?

这一切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当然是因为八国联军的侵略,为什么被侵略?因为我们落后!有生存就有斗争,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欺服。从当年清宫廷御用意大师画师给朋友们的书信中,我们了解到,大清皇室只有一个垂暮的康熙老皇帝对天文对科学感兴趣,其它人都没有发现科学的重要性,到乾隆皇帝那更是如此,对那些对稀奇古怪的西方新玩意,他认为是玩物丧志,他和他那个朝代的官员关心农业丰收、社会安定。占领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在宝库中发现了当时西方赠送的先进的枪械,但却只是当宝物收藏在密室里,而没有去研究制造,更别说装备部队。

自负的乾隆皇帝带领中国社会走进一个貌似繁荣安定实有很大隐患的时代,英勇无畏的大清勇士,在侵略者先进的洋枪洋炮进攻下显得那样的无力。现在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可以看到,在封建皇权专政的年代,一个皇帝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了一个帝国的命运、民族的兴衰。

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现在我们政府很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重视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我们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掌握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努力跻身于世界的前列。相信我们民族的再次辉煌不会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庄严肃穆的气氛渲染了整个画面。一幅幅曾经的画卷,揭示那富丽堂皇、犹如仙境瑶池的地方竟是“圆明园” 。那最初的抵触,拂过我内心深处的感慨。心,是会流血的„„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竟差点将中国送上凌迟处死屠宰场。圆明园经过两代人的扩建而创造的奇迹,那屹立与亚洲土地上的文明,转眼间,化为一片废墟。怎不让我感到惊骇!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是幸运的,他目睹了这个王朝的盛衰,参与了圆明园的建筑设计。

昙花一现,虽然短暂,但却真实;可那一片废墟所能给予我们的,却只剩无限的幻想。洋枪洋炮对长矛腰刀,血肉之躯对火药钢炮。当西方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然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加强封建专制,坚持闭关锁国。什么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狂妄自大成了当时皇帝和大清子民的口头腔。然而洋枪洋炮武装的国外的几艘战船就能将中国的北洋水师全部摧毁。这又怎能不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呢?

封建皇权专制国家的下场就是割地赔款。那个拥有祖孙三代美好回忆的圆明园,也无可奈何被劫掠!

对这铁的历史事实,多少中国人还记得呢?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人,或许正如聂华苓所说的是健忘的,不记仇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忘记这血迹斑斑的历史!

夜郎自大,闭关自守酿成的这一血的教训,该是鞭策我们最好的良药。我们决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强盗的嘴脸,决不能忘记那仁人志士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我们应该高瞻远瞩看世界,励精图治望未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树起国富民强的巍巍丰碑。

朋友们,让我们永远记住教训,不忘国耻,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用知识建立起一道铜墙铁壁,绝不让侵略者的阴谋得逞 ,为努力建设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

每次在课本上看到圆明园大水法的断壁残垣的时候,我都会想,从前圆明园会是什么样?寒假我看了《圆明园》这个影片,终于知道里这段辉煌与屈辱的历史。

原来圆明园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名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惨痛的一页。

1861年11月,法国著名文豪雨果(1802—1885)在一封信中写到: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超人类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彻底毁坏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

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心里的一个梦,一首诗,一幅画。这部电影让我依稀看到了它曾经的辉煌,惊艳于它的美妙。每看到一个花瓶被打碎,就感到一阵揪心,每看到一座宫殿被焚烧,就感到一阵屈辱。

看完影片感到颇多的震撼、心痛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尤其影片的后半部份,真叫人难以继续…… 不过,非常感谢制片人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完整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做为中华人一定要铭记这段辉煌与屈辱!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三
《看火烧圆明园有感》

观火烧圆明园后感 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是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于圆明园的过去是刻骨铭心的,那是一段我们无法忘记的耻奇耻大辱,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便要挨打。也许,没有那一页的屈辱史,我们中国人便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便会继续昏庸,以使民族走向灭亡。

这间圆明园建于康熙二十八年,历尽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个朝代不断的增建,修缮,到咸丰十年,整整一百五十一年,无数的劳力,财富和智慧的结晶毁于一旦,不但是中国文化艺术财富的一场浩劫,也是世间文明史上的一场灾难。1858年5月,侵略军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大学士桂良和英国订了五十六条条款,并传教自由,与法国签订了四十二条,与美国签订了三十条,与俄国签订了十二条,并开大港通商,派军舰驻泊,均赔偿黄金万两。这些不公平的条款不仅丧权,而且辱国,为什么他们要这样的横行霸道,就因为中国有辽阔的土地,有金银财宝,但他们也有,他们有的是野心和洋枪大炮。就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以至于侵略军直逼通州。 1860年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侵军失利,在大臣们规劝下,次日,咸丰皇帝离开圆明园逃承德避暑山庄逃难,弃天下百姓而不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临危不惧,英勇向前,但因寡不敌众,圆明园任亮等人以身殉职,管园大臣文丰也投福海而死。 强盗要杀人放火,借口却是不许他进屋来偷盗,真是荒谬绝伦。1860年10月17日,英国联军司令他们的军士对园中的陈设和珠宝玉器自由地、合法地、文明地选择,于是一场野蛮前所未闻的掠夺展开了, 10月18日,历史把额尔金这个名字永远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上示众,这个英国的勋爵,下了一道震惊世界的命令,三千五百名士兵以火焚烧了人类一座最大,最美,拥有最多珍宝的园林,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勤,终于把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来的一个园林之梦毁灭了。这就是侵略者的所谓文明,强盗们你争我夺,分赃不匀,他们竟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赃物。拍卖之后,他们又用三天三夜的大火来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欲盖弥彰,举世震惊。 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但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噩噩的梦中人;火,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守园大臣和它同归于尽,圆明园的废墟,今后仍将竖立在田野上,年复一年,他没有声音,但是谁都可以听的到,他至今还在愤怒的仰天长叹

所以,我们要强大,我们要让别人望而却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努力学习,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爱国意识和团结能力。让其他国家都佩服中国,不敢侵略中国!祖国的明天就靠我们建造了! 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是久久不能平静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四
《圆明园观后感》

观圆明园后有感

今天看了中国人曾经的骄傲、世界东方的奇迹、万园之园圆明园的纪录片,令我很是震惊。其中很多细节我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我有很多新的感想,下面我将一一陈述出来。

圆明园历经中国数代帝王,经营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大清王朝从初始到兴盛,从辉煌到衰落的漫长历程,也可以说它就是清朝的标志性建筑了,一提起它,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就能联想到清朝的鼎盛与强大,也能联想得到近代中国的屈辱于反抗。

圆明园的生命历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这一个曾经让无数东方人为之自豪、让无数西方人为之神往的东方梦幻天堂在八国联军放的场大火中轰然倒塌,在八国联军闯进北京时,北京已经不再设防,

八国鬼子窜入圆明园未受任何阻挠,鬼子将领先是默许小鬼子疯抢、破坏圆明园的稀世珍宝,后是下令让3500名八国鬼子纵火焚烧万园之园,在八国鬼子焚烧圆明园的时候,竟然把一批大约300人的宫女太监活活烧死在放有大清列祖列宗的圆明园“祠堂”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漆黑的浓烟遮天蔽日,像是圆明园不得散尽的鬼魂,久久没有消散……

纵观圆明园,它是在大清鼎盛时所建,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当时,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生产总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乾隆来说,如何花钱成了问题,国库中因为积存了太多的银子,竟然影响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富足的年代中建造起来的,,没有人知道修剪圆明园究竟花了多找银子,但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西方的变动,在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大清仍然坚持着两千多年前的老路子,虽然清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一批皇帝,但他们对西方的先进科技是相当不懈的,就连对科学最感兴趣的康熙皇帝也只是把西方国家进贡给他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当作玩物,认为那是哄人玩的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于是在英国进行的工业革命没有对大清

帝国带来什么改变。

这里我觉得是一个问题的关键,大清很有钱,大清的文化水平也很高,造诣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想象,但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鬼子进北京等等战争中以正常都没打赢过,这说明现在战争打的不只是钱,还有科技、装备,当我看到中国步兵用弓箭长矛来个对付八国鬼子的洋枪洋炮时,大清骑兵为了阻止八国鬼子而发起的一波又一波自杀式攻击时,当我看到30000:5这个伤亡比时,我彻底的震撼了,大清之所以没能抵挡住八国鬼子的攻击,非兵之懦也,亦非将之怯也,而是兵不利也,器不如人也,再看看现在,中国军队的装备依然远不如美国,但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能看出看来,这些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获胜,那全都是用人拼出来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里抵抗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导弹,胜是胜了,但胜的不是最完美的,若有朝一日中国再与美国遇上,还用人拼吗,还能拼的过吗,这些都不好说,我也不希望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去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帝的坚船利炮,飞机导弹,清政府已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了,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把军事放下,翻过来说,经济再落后也不能让军事落后,中国领导人在建国初期坚持搞两弹一星就说明了这一点,若中国科学家至今仍然保有当时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话,我国军事科技水平我真的不担心,就算

给美国真的干起来了,我想也必定不会像抗美援朝时那样,用解放军的血肉来铸成新的长城了,也必能御敌于家门之外,灭敌于无形之中,真如此,国之幸也,民之幸也,党之幸也。

在1793年,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一个庞大的英国代表团来到北京,乾隆告诉特使玛格尔尼勋爵,大清乃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用不着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玛格尔尼最终空手而归,在离开中国之际,这个被圆明园辉煌所震惊的英国贵族,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外表和体积,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在有纪律和安全了。这里又是闭关锁国惹的祸,我虽不推崇极力开放,但我也反对绝对保守,只有与世界各方进行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确保自己的东西是新的,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也许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急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不一定确保你能永远胜利,但能确保你不会败得措手不及,就像八国鬼子近北京时的清军。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五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小时候的我经常在课本上见到圆明园的照片,她的照片上只有一片残岩断壁,但依然令我心驰神往。多希望能有机会亲眼见她一面啊!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有机会见到她了。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和舍友们一起去了圆明园,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她。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 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圆明园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它是清朝的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美,无需用任何其它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所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内心的真实。无论恢宏壮丽、金碧辉煌、山明水秀、清新淡雅,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那是一种令人无法想象文化底蕴,令人窒息的美,用一切的语言表达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圆明园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的园林杰作。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同的含义,建造是因为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建筑之多,都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大家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放在一块是什么样的情景,而且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然而它们之间并没有一点儿的杂乱,反而是那么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

圆明园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里面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它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园林。然而在1860年10月,这一切都随着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里面只剩下了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和一片废墟,这些都注定了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美丽的园林了。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永远的消失在了地球上,留给我们的是只能从纪录片中看到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倩影,和那段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的屈辱。

在这一年十月,圆明园中无数的奇珍异宝都被掠走。现在,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收藏有中国文物。在英法两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就有许多掠自圆明园,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里的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人摹本、法国 “国家图书馆”里的沈源和唐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等等。

残存的大水法是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此处原是闻名遐迩的“西洋楼”——园林化的欧式宫苑,将中国园林艺术与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遗憾的是,西样楼以木结构为主,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罪恶之火中焚烧殆尽,唯一残存的大水法因其为石制而得以幸存。这两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历经沧桑,岿然不支,令人感慨万千。

曾经笑傲万园的璨灿的圆明园建筑已经不复存在,所剩的除了残碑碎石,更多的是对往昔的沉思,和永远不会烟消云散的自然山水。圆明园遗址最独特的风格是:洗尽铅华,凝重质朴,笑看山水,淡以致远。如今,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这片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奢华的皇家园林永远永远离我而去,也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了,是的,没有必要了,就让它毁灭吧,一个民族在惨受凌辱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断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岩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

可是,圆明园的被毁难道不是我们造成的吗?这是我们中国的闭关自守,是我们中国的落后衰弱,造成了圆明园毁灭,如果在19世纪中叶,我们仍能保持昔日的强盛,怎么会让他们打到大清朝的国都?怎么会让他们在堂堂中华的皇家园林里为所欲为?

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时候,当欧美诸国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向前发展着的时候,当那些“蛮夷之邦”“弹丸之地”正装备着足以征服世界的坚船利炮的时候,在东方的大清帝国,在圆明园,自负的愚昧的封建统治者正与他的“忠臣”和“良相”,与他的宠妃爱姬躺在泡沫做成的温床之上,做着“天朝上国”的荒唐美梦。无知的统治者,自负的统治者,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坚守着延续了几千年的落后制度,对科学不屑一顾,拒绝进步,使曾经强盛的中华民族被西方国家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于是有了无数勇士英勇地朝着西方侵略者们冲锋。但是,再勇猛的铁骑,再锋利的战刀,都是无法与先进的枪械和钢铁火炮相抗衡的,可敬而又可怜的勇士们,举着大刀长矛在还没有来得及接近敌人的时候,就被无情的子弹、炮弹夺走了生命,大清帝国的防线被打破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被践踏了,还有泱泱大国昔日的辉煌等等都成为了历史。

这就是统治者不重视科学,闭关自守的后果。拒绝科学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听,一声炮响,那泡沫制成的温床被炸了个粉碎„

历史与现实双重证明,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民主与和平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类最纯粹的善意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政治权力面前它显得异常地苍白。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讨西伐,就不会出现以一已的力量颠覆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政治事件。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血的教训,当然,也是一种耻辱!

这种奇耻大辱何止一次,“落后就要挨打”就是先人给后人血的教训;现在,我们已不再落后,国家慢慢地昌盛起来;科技慢慢地发达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睡狮已醒,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祖国犹如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将要我们去创造!亲爱的祖国,我会记牢这奇耻大辱,并将它作为我学习的动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却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是圆明园何罪,竟然遭遇了如此的劫难,永不超生。

听,圆明园在哭泣!

她没有哭忆往日的繁华,她没有痛哭当日的屈辱!

她在替民族痛苦,痛哭民族的恨,国家的耻!

她的肉体已不复存在,但她的魂魄却永驻九州,时时刻刻提醒着华夏儿女:一定要努力奋斗,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前进,朝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方向前进!

圆明园是毁了,但是野蛮的大火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待到民族振兴之时,无需重建,圆明园就会复活,而且比昔日更美丽,更加令人叹服,让昔日欺辱她的强盗们匍匐于她的脚下!这是远高于肉体的复活,这就是民族的复兴,东方巨龙的腾飞!

圆明园,一个带给我们多少荣耀与骄傲,最后却给我们留下多少辛酸屈辱的回忆的万园之园,时时刻刻再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真正把握隐藏在背后的问题、缺陷和不足。国家要富强,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关注世界,与国际接轨。

历史已成为事实,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和创造未来,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今天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愿以一段“凭吊圆明园”作为结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六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的观后感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文学院有位老师对我们说:“学文学的注重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觉而非事物本身是什么。”我恰恰一直在避免感情对判断的影响。但,当我听到《圆明园》的开篇词的第一句时,我这颗还未经磨砺的心中就涌起无数无法表达的情愫,在第一刻就感动得流泪了。

一.怎样看待圆明园——其两方面的性质

圆明园是背后站着恶魔的天使,是以噩梦为背景的美梦。

从纯粹客观的角度我们真正能通过我们的感官证实的只是圆明园是一片充满断壁残垣的废墟。但是历史遗留下的海量证据使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可以推断出圆明园就是英国随行牧师麦基所说“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就是雨果所说的“曾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我们已然将圆明园所能达到的艺术、建筑上的高度当作了民族的骄傲。 就如同伟岸的长城也象征着中国的闭关锁国,圆明园的另一层象征意义一直被忽略。圆明园就是这个堕落的帝国的遮羞布,当英法联军用枪支和大炮攻破了这一层绮丽的表皮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肉体已然溃烂的帝国。

圆明园的背后是沿用了两千多年仍没有改变的政治制度;是发展了几千年仍没有突破的农业文明;是一边有人享受世界上最豪华的宫殿的同时一边有人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挣扎生存的极大的贫富不均;是两个多世纪几乎没有任何进展的军事实力..............

当我想象堂皇富裕的圆明园,我同样看到了一个在帝制下掌握着世界上三分之一财富的人的私欲的膨胀。所以,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圆明园这样的奇迹只可能是封建帝制的产物,哪怕在当今这个同样不被西方认可存在民主的一党专政的中国也没有可能再集全国之力建造出一个圆明园这样的“梦”。圆明园所代表的落后于时代潮流的制度就是它丑陋的一面,而正因为它是因此诞生的,它也注定会因此而死去。

二.选择怎样的角度去审视近代的衰落?

当我在看《圆明园》中英法联军是怎样在圆明园中肆意“打砸抢烧”的时候,甚至没有激起我对圆明园、对大清亡国的同情之心。因为,奢求在不应时改变制度与生产方式的情况下还想继续称霸世界是不理智的。或者我还可以发挥我更加无情的理性: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来看,一种不能顺应整体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文明就理应被更先进的文明统治。这从逻辑上来讲没有错。但当我注意到到穿着西方戎装的欧洲人穿梭在清淡优雅的中国园林中表现出的那种不协调性时,我脑中涌出了一个概念:民族。我们的制度文明可以被西方改变,但是我们这种与西方迥然有异的民族文化是不能消失的。所以我不愿意站在大清的立场上质问“谁摧毁了我的国家?”,我更愿意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质问“谁黯淡了灿烂的华夏民族曾经的辉煌?”

《圆明园》的开头是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的,且片中直到讲到乾隆部分的时候才开始具体述说这个庞大帝国潜藏的各种危机。这无形中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欧洲的进攻是大清朝的过失,或更具体是从乾隆开始的无边的自大的过失。但是这样是不公平的。想想郑和所说

的“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既然明朝人能预言清朝的失败,那么我们就不能把清末的耻辱单单放在清朝的历史环境中,而是要放在整个中国历史背景下。即,虽然我们有明晰的朝代划分,但是我们的历史是个持续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如果追究近代耻辱的根本原因不能单站在大清帝国的立场,而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的原因。

三.谁掳掠了我们的繁荣?——根本原因是文化

一开始思考中国在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时我就直觉地觉得根本原因是文化。而近代中国的救亡运动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证明了我的直觉的正确性:最开始的洋务运动的器物文明改革,到百日维新的政治文明的改良,最后中国人终于找到根本原因并掀起了文化层面上的革命——新文化运动。

要弄清落后的原因可以从反面发问:怎样才能强大?我只能凭我知道的有限的知识来分析,商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西方社会其后一系列的政治革命都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因为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并不能说一定要这样才能在近代取得先进地位,但是这是我从已发生的历史中能做出的唯一推断。而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是近代西方商业发展的动力或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如同《圆明园》中也提到“技术与文明比军队数量更占优势”,所以我就主要从科学技术这个角度来展开分析。我认为我们的科学技术不能发展的根本原因就隐藏在我们的文化根源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思维方式不适宜科学技术的诞生。

《史记》的六十七卷中孔子被他的学生两次问到“政”是什么: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苏格拉底和美诺在《美诺篇》中有一段有关美德的对话:

美诺:对男人来说,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就是美德;对女人来说,尽到料理家务、侍奉丈夫的职责就是美德。

苏格拉底:你只是举例说明了各种合乎美德的行为,却没能阐明美德的本质或定义。 我们可以用苏格拉底的话来反驳孔子:你只是举例说明了各种合乎仁政的行为,却没能阐释仁政的本质或定义。

这是一个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觉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对比。这种对比反应了我们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与西方的不同。相比而言,我们更重感觉和经验却不善追究根源。或更具体的说,我们缺乏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比如更有哲学意味的老子,他说“道可道 非常道 ”,即世界的本源“道”是说不清白的。而在古希腊,关于世界的本源,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德谟克利特认为是“原子”,柏拉图认为是“理念”,及后来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实体”。

这个对比我认为可以反映两个问题。一,仍和上述观点一样,中国文化重个人感觉,不善有理性精神的客观、具体的描述。(虽然古希腊的哲学家对于本源的描述大多都有些荒谬,但是人家好歹还是在尽力去具体描述)老子对“道”的解释颇有个人修行的意味,就如同在中国兴起的佛教分支——禅宗,高僧们同样认为“禅”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的,是一说就破的。至此,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释、道三家都不能带来一种偏理性的影响。二,创新精神的匮乏。这个论点其实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可能是中国人向来更关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而并不在意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么,所以在老子提出“道”之后的几千年里基本没有出现其他有影响力的本体论学说。而古希腊关于世界本源的讨论却始终没有停歇。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鉴于在儒家那条发展线上还出现了程朱等具有影响力的继承者,中国人

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匮乏创新精神,只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纯粹的理性思考方面和技术方面确实没有兴趣去创新。

对上面的观点我还有所补充。首先,古希腊同样也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不可言说的。但是那并没有在其后成为主流,且产生的背景和老子有诸多不同就不细说。其次,关于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我想说,在“纯粹的理性思考”方面,宋代的理学、心学就有些这方面的意味。并且禅宗在很多方面确实是在思考人生的真理,其很多观点颇有哲学意味。在看过一本禅宗书籍、对禅宗有些略微的了解之后,我发现中国民间对佛教的巨大误解,也惋惜古人浪费了佛门弟子的思维成果。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革命之中,周作人的一篇《人的文学》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于当时那些在传统文化氛围下长大的、看惯了传统的“载道文学”的新青年来说,那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文学观确实很震撼。但是这种具有现代气息的“个人主义”真的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吗?否,禅宗中就曾说过“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星云大师也说禅宗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修持上的独立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所以我们照理来说不应该对“个人主义”如此惊讶,且对比于西方的要求模仿上帝来生活的基督教来说,禅宗似乎更加“个人主义”与“叛逆”。最后,关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可以从民族的审美中看出些线索。比如,在中国民众普遍的印象中屈原是比祖冲之伟大得多的。但恕我这个也是出生于湖北的楚人直言,在为了慎重起见再一次百度百科了屈原和祖冲之之后,我倒认为从纯粹功利的有利于中国富强的角度讲,祖冲之的影响理应比现在更大,千百年来对屈原爱国情怀的歌颂也热情得让人肉麻了,虽然同时我绝不否认屈原在文学上有一些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屈原的偏好就说明我们的民族似乎更喜欢一些能激起我们感情的东西而非那些能激起我们思考的东西。所以,对此的总结就是,不是中国文化中不存在能带给我们理性思想的东西,而是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它们被选择性淹没了。

当20世纪令人人血沸腾的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时,我认为他们就找到了我们之所以落后的原因。不管是民主还是科学,都需要在一个理性的环境中生长。特别是科学,它更是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恰恰是我们文化传统中所缺乏的。我要指明的是,不是我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中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培养。

四.从文化产生的根源浅谈我们应该如何继续

鉴于前面已写的字数和我个人的思想深度,对于在新世纪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我只能浅谈了。

付老师曾说中国和法国很像,都是很浪漫的国家。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而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浪漫”的国家产生于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我认为不是一个巧合。农业经济要求从事农业的人在某一处适宜农耕的地方定居。而为了提高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小农不能独自从事农业生产而要需要和一定的人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小群体。为了在集体中获得生存的机会,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就明显比独立思考能力重要。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就是像当今的中国、法国这种更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在中国的体现就是“关系文化”,在法国的体现就是巴黎是公认的浪漫之都。而在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独立思考能力相比之下更强。因为在四处迁移、伙伴并不固定的放牧过程中,自己的正确选择往往才是保全自己生命的关键。

所以在第三节中提到的我们文化的缺陷不是我们的古人有意为之,而是从我们的生产方式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这里我们可以继续深究为什么我们的农业文明如此灿烂而悠久,这就

又可以谈到地理气候对文化的决定性影响。那太繁杂,简而言之就是:地理气候影响了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继而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其实我更愿意把“影响”换成“决定”,但是我还没有充足的证据。所以,我想说的就是我们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

正因为我们的文化根源太深了,所以文化中的糟粕不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就能清理的,更何况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期当年改造文化的一批人由于紧张的形势又回去干政治革命了。所以我们对文化的“改良”并不彻底。不像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有百年之久。所以,我认为当代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要继续。要有和经济发展相适宜的对国民性的剖析。说到这里,似乎就开始变得大和空了,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文化上的重建。而且我也不认为政府对文化的建设提出了什么值得注意的指导。但是从现状来看,我想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如同新文化运动一样激进的革命式的对文化的改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们已经开始有那个“闲心思”去思考文化的问题了。网络的普及为我们对文化反思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次看微博时心中是高兴的,因为看到了确实有那么多的人在思考着。虽然不乏很多蹩脚的分析者,但是我确实感觉到网民整体的思考力、辨别力是在上升的。所以,我想是不是我们本就不需要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硬性地提供一个发展思路。让现在的情况自由发展,让该发生的发生,改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需要改变的。也许这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我们继续的方式。

后记:Thanks for reading first,因为总字数超过4500了,所以感谢老师费的这些眼力。因为在写的过程中始终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肯定有很多在老师看来是稚嫩的观点而且知识上的错误肯定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时间去查资料,所以很多观点可以说是没有进行全面论证的。如此诸多的缺点倒是坚定了我要看更多书和资料的决心。而愿意和付老师分享我的想法的唯一动因就是我心中的真诚与勇气。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七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是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造了“买卖街”、“山乡村野”,“买卖街”上并没有真正的居民,而是皇宫的人扮演的,“山乡村野”并没有农夫居住的村落,而是模拟建造供皇帝、后妃享乐之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现在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空高高飘扬,永不垂下。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惋惜和心痛。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在英法联军强盗、野兽般的洗劫后,园中的风景名胜、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藏品都所剩无几,只留下几根残柱孤独地立在冷冷的寒风中。中国人民一百五十一年的心血,历经了多少个世世代代的文化结晶就这样在英法联军的魔爪下毁于一旦,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野蛮的英法联军,是你们在1860年烧毁了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你们掠走了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你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我还知道在你们野蛮的国度里有这么一对世界罪人,那就是额尔金父子,他们不但烧毁了圆明园,而且之前还烧毁了希腊的巴特神农庙。法国着名的作家雨果曾给你们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的名字叫作圆明园。”如今,你们已把这个世界奇迹用以无比野蛮的方式销毁掉了,难道你们还不觉得可耻吗?你们终究会成为世界历史的罪人。

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圆明园见证了中国历代的辉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与成就的画面,再看看语文书上的残垣断壁和照片上的那几根残柱,总使我想起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回想汉唐时期我们的中国是多么强大啊,可是到了晚清,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在我们的领土上胡作非为,我真为我们那时的祖国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八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五(2)班 秦佳铭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着这些文字,心头能感到隐约疼痛,火依旧在眼前燃烧。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

种珍奇异宝。”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搬;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放火销毁罪证!悲哀啊,可怜的圆明园!在大火中,成千上万个能工巧匠整整一个世纪的心血化为乌有,圆明园最终成为镌刻着耻辱的废墟。

一切已成为灰烬,而我的心却在燃烧着。这么美的圆明园为什么在瞬间化为

灰烬?是他们太流氓?是他们太可耻?我们可以制止呀,我们可以驱赶呀!我们拿什么作为武器?鸦片,土枪?泱泱大国在别人眼里只不过形同蚂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啊!

火烧毁了中国人民干枯的懦弱,但唤醒了拿热血澎湃的爱国热情;火烧毁了

圆明园,却唤醒了一颗颗鲜红的赤子之心!在一次次的拍卖会上,爱国人士花高价斥巨资把圆明园的十二肖像买回国。至此,虎首、牛首、猴首、猪首、马首重新相聚北京!

正是这一份份爱国热情,正是这一颗颗赤子之心,迎来了圣洁的奥运之火!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给世界瞩目!“神六”、“神七”、“神八”相继上天,在太空留下了中国宇航员的足迹„„在圣火的光环下,我们不能只沉浸在庆祝之中,我们不能忘了耻辱之火!

我能为我的祖国做些什么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读书!”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要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建设祖国,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成为永远的过去!

我坚信,中国将更加强大,中国人民的眼中会闪烁着那永远忘不了的熊熊燃

烧的火焰!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又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

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得时间建造成的。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

贪婪的侵略者让我明白了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

压迫、剥削、凌辱、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则再次证明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

令人欣慰的是,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变得强大了。1949年10月1日,当雄

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让人耻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掉了,我们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我们的祖国开始走向繁荣,走向富强;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引来了全世界羡慕的目光;1997年,东方之珠香港回归了;1999年,澳门的炎黄子孙也唱着“七子之歌”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01年,我们的祖国申奥成功,并且从此加入了世贸组织;2003年10月15日,太空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这一切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是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耻辱的历史。让警报声回荡在我们每个

中国人的心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奋发图强。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又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得时间建造成的。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

贪婪的侵略者让我明白了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

迫、剥削、凌辱、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则再次证明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 令人欣慰的是,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变得强大了。1949年10月1日,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让人耻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掉了,我们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我们的祖国开始走向繁荣,走向富强;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引来了全世界羡慕的目光;1997年,东方之珠香港回归了;1999年,澳门的炎黄子孙也唱着“七子之歌”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01年,我们的祖国申奥成功,并且从此加入了世贸组织;2003年10月15日,太空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这一切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是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耻辱的历史。让警报声回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奋发图强。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只有仇恨与惋惜这两个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钩了起来。于是,英国、法国联合起来攻打圆明园。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冲进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我们人很多,但装备落后,所以,我们就只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随后,他们闯进圆明园,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烧杀掠抢,难道他们不感到耻辱吗! 总之,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失去的太多太多。因此,我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圆明园挽回这个损失,为祖国挽回这个耻辱!

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心中有太多对圆明园的毁灭而惋惜,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我的心就像那大海里的海浪一样高低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读着读着自己似乎身临其境,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英法联军给毁灭了。那些英法联军简直就是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毁,毁灭罪证证据,我实在太痛恨他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九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在以前的一节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圆明园》。其实与其把它归到一部电影,我更愿意把它归到记录片一类,因为在观看一般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关注电影场面的宏大,情节的跌宕,画面的精美,而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与震撼,对历史的剖析与清晰地呈现,却使我无暇关注其作为电影而应具有的视觉听觉上的要素,反而产生了对历史与当下的深思。 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圆明园吧。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于颐和园相连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构成,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它始建于1709年,当时也是清王朝的第三任帝王,康熙在位的时间。众所周知,清王朝在入关打败大明王朝之前是一直游离在关外的游牧民族,对于凉爽的天气十分习惯,而对于北京炎热的夏天实在是难以忍受,同时由于不能时常离开都城去江南以及帝国的各地享受美景,因此清王朝的统治者一直对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由江南园林风格的避暑山庄渴望不已,由此,圆明园的建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圆明园的美景想必也不用我多叙述了,在电影中,我们已经饱享了它的美丽,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风格,还是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理念,圆明园怎么看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奇迹,难怪法国的大作家雨果把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比作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代表,称前者为梦幻艺术,后者为理念艺术,并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

首当其冲的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电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等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不过独裁统治和世袭的祖制注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次日,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他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而根据电影的描述,雍正皇帝也是死在了迷信——丹药上。在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而且也就是在他当朝的阶段,清王朝关闭了许多对外国的通商口岸,理由则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同“蛮夷之国”进行通商!这是何等地自大!的确根据电影的描述,当时

的清王朝拥有世界其他各国所无法比拟的国力,但是如果就这样闭关锁国,不思进取的话,这点差距实在是太容易被他国追上了,而他所种下的恶果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报应”在了他的子孙辈的统治者以及无辜的百姓身上。

其次一点就是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了。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点无可厚非,不过当无限的渴望配上无穷的权利与财力,那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处在盛世时统治者可能还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一旦一有风吹草动,清王朝的财力便立马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各个国家的大炮打进中国来的时候,当敌国的军队已经占领沈阳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咸丰帝居然还在扩建圆明园!实在无法说这是他们的淡定还是愚蠢了!不得不提的是,这种随意的性格自乾隆就有了,电影中说他曾经将这座圆明园赠送给他的一个妃子,只为博得美人的欢心。。。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在是吃惊得无话可说,一座凝结这祖孙几代人的心血,清王朝几十年的大量财富的皇家豪华园林就这样在轻描淡写之间被送给了情人,实在是堪比烽火戏诸侯!不得不佩服乾隆的浪漫,不过这点浪漫似乎不可能感动到外国的侵略者,他们只相信大炮的威力,战船的犀利,当曾经无坚不摧的清朝铁骑被外国军队轻易打败,当无数的城池被敌国占领时,不知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内心是否有过一丝的后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钱财在扩建圆明园上,如果将这些巨大的财富用在改装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上,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光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国军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武器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旧。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

最后就不得不提到清王朝内部政治的黑暗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帝国能够独霸中国超过200多年的,这很大的程度上也与政治制度的溃败周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帝国建立伊始,它的制度总是最能满足当时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当时的国家得到安定和团结,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体制势必不可能适应现有的国家的情况,清王朝也不例外,铁马金戈的骑兵征服全中国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在征服之后却并没有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改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贵族,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贵族亲王们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

其实,圆明园的悲剧是和清王朝的覆灭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灭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闭关锁国,骄奢淫逸和政治黑暗这几方面的因素。《圆明园》这部片子不仅仅反映了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前一段时间有人曾经提出过要重新修建圆明园,我觉得大可不必,中国这个雄狮,是时常需要像圆明园这样的伤疤的痛来提醒,才不会再次浑然睡去。

也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始终记住过去的创伤,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内修政事,外处国事,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看了圆明园写读后感篇十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在未看圆明园纪录片以前,我只能从中小学课本中了解关于圆明园的一点知识,只知道它被称为“万园之园”,凭教材上的文字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盛景。只可惜我那并不丰富的想象力并未带给我太多惊喜和震撼。

圆明园记录片无疑弥补了这片空白,给想象插上了一双翅膀。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将圆明园的盛衰与清朝的兴衰联系到了一起,把圆明园放在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使圆明园成为大清王朝的一个缩影,独到而深刻。

圆明园的前身是离宫附近的一个小花园。紫禁城并不适合满人居住,夏天太热,这对于喜欢在大草原驰骋的游牧民族来说,实在难以忍受,在清朝前期,清朝皇帝就开始寻找适宜他们居住的地方,而离宫就是他们在找到的气候适宜、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起的宫殿的名称。小花园是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的一个园林,就是在这里他安排了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的聚会。康熙对弘历的爱护很可能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重要原因。自此以后,雍正时常会觉得这个小花园是个充满温馨回忆的能带来好运的福地,所以在位时,他休憩完善这个小花园,使之成功的成为了清王朝的离宫,即后来的圆明园。雍正召集了天下最好的画师,自己担任总指挥,每一张建筑图纸都要经过他的审核。他还请了雷氏家族来为他们建房。说到雷氏家族,他们是当时技术最好的建筑师,以后圆明园的多次扩建多经由他们之手,他们为这座旷世奇园的建造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他批阅了数万份文件,每天早起晚睡批阅奏折,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承上启下,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康雍乾盛世。雍正时代的圆明园是朴素的,它讲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遵循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雍正喜欢在圆明园中休息,喜欢扮成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物,时而是渔夫悠然垂钓状,时而是农民田中耕作状,并令宫廷画师为其作画,在圆明园里,他就像一个恣意玩耍的顽童,一个飘然世外的隐士,或是说他向往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这种自由恰恰是一个皇帝所不可求的,可悲可叹!

到了乾隆执政时,清帝国已积聚了相当多的财富,迎来了封建时代晚期的顶峰。乾隆能力过人,却也极其自负,他不仅想要成为这个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也想要成为文人的精神领袖,成为清帝国的精神统治者,所以他几乎每天都会写一首诗。在他手上,圆明园由朴素走向豪华,那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正在逐步丧失。物质财富的空前丰富使乾隆把圆明园打造成一个世界奇迹成为可能。万字形和田字形的宫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先进的科技,将其原貌回复出来,美轮美奂,若不是亲眼所见,真难想象世间还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宫殿。这里不仅汇集了南方园林的优雅别致,还有西洋花园和西式水法。“十二生肖”喷泉借鉴了西方水法,是中西方建筑结合的完美作品。十二生肖青铜像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换一个生肖吐水,在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铜像一同喷水,很难想象这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然而在这浮华的盛世外表下,巨大的危机却悄悄来临。清王朝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远远地落在了世界潮流之后。当西方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清朝统治者却无视科技的作用,用着原始落后的工具。差距就此拉开,只是这次落后的时我们中国。

后来的统治者显然没有挽救清朝颓势的能力,西方人惊讶于圆明园这个奇迹,却仍然得出了中国是外表强大而内里腐朽的结论。西方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毒害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士兵的身心,清朝更加岌岌可危,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毫无抵抗之力,做的是自杀式的攻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在圆明园中肆意抢劫,并最终火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作一片废墟。在九国联军侵华时,圆明园更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一颗世纪园林奇迹之星就此陨落。

圆明园的毁灭真令人痛心。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火烧圆明园?是不是应了那

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弱者只能忍受强者的肆意欺凌?圆明园废墟遗址还立在那里,让人警醒。历史从来是强者的舞台,我们无法改变别国的政策、思想,却可以发展好自己,是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不受欺凌,并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你我的。

  • ·怎样写圆明园读后感(2016-01-0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