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三篇

编辑:hongyap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0    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三篇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三篇,供大家参考!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看罢《寡人之于国也》,眼前立时出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作的漫画本《孟子》中的一幅画:孟子苦口婆心地推销“仁”的学说,尊贵的君王呢?却倚在王座上酣然入梦。这实在是对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尴尬处境的绝妙反映,虽然有点夸张。

  孟子从来就是以善以言辞动人闻名的。他的演说,往往能抓住谈话对力最关心的问题“诱敌深入”,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的目的。这不,梁惠王在孟子的语言攻势下,很久都不能发一言,显然被说服了。

  尽管学者(也就是某“子”)在与国君的谈论中屡屡征服对方,但事实上为国君们所乐于采用也就法家一路。每一个有头脑的国君,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或许学者的论调高明得很,甚至让自己有醒酗灌顶的感觉,但冷静下来好好考虑,却不可全信那些歪理邪说,否则国家要倒大霉。“仁政”,这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儿,可是兼并战争不相信美妙。施行“仁政”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没等你发展得强大,邻国或大国的军队早已杀过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国君们面对学者的劝说为何如此“不开窍”了。

  而学者自己又何尝不想看到天下在“本门学说”的指导下 “臻于大治”呢?问题是学者自己弹精竭虑经营的学说大都带有乌托邦色彩。道家那种“小国寡民”式的理想就不用说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大有基督徒泛爱思想与和平主义相结合的怠味,.吓惜当时的国君能对自己的子民“泛爱”已经很不错了。总之“仁政”行不通。至于名家、农家、阴阳家……更难成大器也惟有法家,在那兵荒马乱、战火连年的时代,能够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儒家学者在各国碰壁不断,倒不见得是儒家学说差劲儿(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就证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而是不合时宜。可怜的学者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他们的不成功乃是历史的必然。

  “不开窍”的君主与“不成功”的学者,谱写了战国史中亦喜亦悲的一页。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二

  不开窍的君主与不成功的学者

  看罢《寡人之于国也》,眼前立时出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作的漫画本《孟子》中的一幅画:孟子苦口婆心地推销“仁”的学说,尊贵的君王呢?却倚在王座上酣然入梦。这实在是对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尴尬处境的绝妙反映,虽然有点夸张。

  孟子从来就是以善以言辞动人闻名的。他的演说,往往能抓住谈话对力最关心的问题“诱敌深入”,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的目的。这不,梁惠王在孟子的语言攻势下,很久都不能发一言,显然被说服了。

  尽管学者(也就是某“子”)在与国君的谈论中屡屡征服对方,但事实上为国君们所乐于采用也就法家一路。每一个有头脑的国君,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或许学者的论调高明得很,甚至让自己有醒酗灌顶的感觉,但冷静下来好好考虑,却不可全信那些歪理邪说,否则国家要倒大霉。“仁政”,这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儿,可是兼并战争不相信美妙。施行“仁政”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没等你发展得强大,邻国或大国的军队早已杀过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国君们面对学者的劝说为何如此“不开窍”了。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而学者自己又何尝不想看到天下在“本门学说”的指导下 “臻于大治”呢?问题是学者自己弹精竭虑经营的学说大都带有乌托邦色彩。道家那种“小国寡民”式的理想就不用说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大有基督徒泛爱思想与和平主义相结合的怠味,.吓惜当时的国君能对自己的子民“泛爱”已经很不错了。总之“仁政”行不通。至于名家、农家、阴阳家……更难成大器也惟有法家,在那兵荒马乱、战火连年的时代,能够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儒家学者在各国碰壁不断,倒不见得是儒家学说差劲儿(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就证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而是不合时宜。可怜的学者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他们的不成功乃是历史的必然。

  “不开窍”的君主与“不成功”的学者,谱写了战国史中亦喜亦悲的一页。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三

  梁惠王知晓黎民疾苦,于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然而,这种治表不治本的措施,只能解一时之困,况且移民的艰难,只会对黎民形成更多更大的损伤。一件小事的读后感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梁惠王无助了! 孟子关乎苍生,就在于他能从黎民的生存实际动身,将对黎民的眷注转变成向诸候进献良策的实际根据,阐述维护黎民生存的基本要求。 “不违农时,谷子不可胜食也。”这是对统治者的棒喝,不要在农忙时节征调黎民,包管他们有劳动的时间,否则,没有粮食消费,一切政治理想都是虚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对黎民的忠告。难道,黎民不晓得吗?他们违心做这些,肯定是统治者胡乱要求。谷、鱼鳖、林木,是黎民生存的最低物质需求,只有最低的物质需求包管了,才气确保黎民有生存的可能,强大国度才有可能。 孟子目睹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严酷粉碎,他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因为,维护生态环境,“材木不可胜用也”,对黎民生存,国度延续,异常重视的。

  ——而中国没有教育,中国没有“真人”大概也将由忧惧成为现实了。

  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而孝悌之义不申,天下不平又已经很恒久了;师道之不承传,人性之不健全也已经很严重了;悖德悖礼如习惯,弑父杀师近家常也将不值一哂了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