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红与黑》的读后感

编辑:huangtingt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4    阅读:

  《红与黑》的读后感

  《红与黑》这本小说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一直提不起兴致去看,后来偶然听到橙先生提起,他说不适合我这个年龄看,我听了立马就去Kindle上下载了,但是历时好久好久终于看完了,可以说我忙,当然也可以说我懒。

  故事情节在我的眼里大概是:主人公于连愤世嫉俗,侥幸天资聪慧,看书过目不忘,后来机缘巧合去了市长家里做家教,期间与市长夫人互生情愫,东窗事发后跑到教会念书,经人推荐去做了拉穆尔侯爵秘书,又爱上了拉穆尔侯爵的女儿玛娣儿,她怀上了于连的孩子,以死相逼自己的父亲帮助于连,正当于连飞黄腾达之际,他与市长夫人的事情败露,苦心经营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于连一气之下当众朝向市长夫人开枪,被捕入狱,遭到小人报复,他自己也经过思想斗争决意求死,最终被执行死刑,离开人世。

  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家境贫穷,从小不被父亲和哥哥们待见,所幸遇到谢朗神甫含辛茹苦的教他看书学习。他看起书来如饥似渴,对于时事政见的领略能力也非同一般,表面上羸弱,内心常常澎湃着建功立业的想法,时常与自己的偶像拿破仑对比;某些方面又让人觉得性格分裂,比如勾搭上了市长夫人,假戏成真,坠入爱河,事情败露之后仓皇出逃;后来遇到侯爵之女玛娣儿,又忽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东窗事发后,冲动之下枪杀市长夫人未遂被判死刑,临死前又心怀愧疚,重新燃起对市长夫人的爱,而对之前自己绞尽脑汁苦苦追求的玛娣儿置之不理……感情上我很难理解,是他缺爱,市长夫人满足了他?还是因为自卑而又自傲的矛盾人格让他萌生强烈的征服欲,所以玛娣儿成为他的目标?另外,从我的角度,我认为于连有些贪心过度,尽管缺乏家庭的关爱,但是启蒙他的谢朗神甫、为他两肋拔刀的朋友傅凯,又或者是他本身异于常人的聪慧,无一不见上天对他的怜爱,只是他满眼尽是社会如何黑暗,英明如他碍于社会的腐败机制而不能建立丰功伟绩名垂千史……

  另一个角色,玛娣儿,也让我浮想联翩。她是贵族千金,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学识智慧也高于一般人,出生开始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对于于连,从最开始的漠视,到后来对他产生好奇,经历奋不顾身的相爱后又闪电般抛弃,讽刺的是,难以自拔的于连受到旁人指点故意冷淡玛娣儿之后,反而又重新获得她的亲睐,甘愿为了于连放弃一切……这样一个女孩子,只能说是“作”,对于容易得到的不珍惜,对于求之不得的视若珍宝,她不拘泥于繁文缛节,不甘心按照既定的命运生活,她将挑战社会框架视为骄傲,与其说她爱于连,不如说她更爱的是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显得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自己。玛娣儿是极端的,可惜大多数的女孩子却或多或少有些她的毛病,一个自己不小心中了男儿的套,更悲惨的就是遇到的还是渣男,你懂?

  总而言之,我的感觉是,与天赋相比,品德更为重要;还有,远离渣男。

  接下来,我来看看,其他大神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下源自豆瓣: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瑞那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瑞那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来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的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瑞那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瑞那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是令人拍案叫绝。

  •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2015-11-01)
  • ·《红与黑》读后感(2015-12-02)
  • ·红与黑读后感(2015-12-18)
  • ·红与黑读后感3000字(2015-12-22)
  • ·红与黑读后感5000字(2016-02-0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