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长恨歌》的读后感

编辑:huantt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30    阅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长恨歌》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恨歌》的读后感

  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王琦瑶从上海的弄堂里走出,而上海从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仅仅用了不到百年时间,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除了繁华还透着虚浮,我们从王琦瑶身上同样看到这样的性格特质,外表华美精致,内里却没有什么根基。只能随时代的变化随波逐流。

  “城市是人类欲望的象征,也是人类欲望的结果[1] 。”而这些欲望就藏在那些上海曲曲折折的弄堂里。上海的弄堂分为很多种,既有中国传统深宅大院的遗传,是严加防范的,又有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是讲究自由的。这些弄堂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王琦瑶从这样的环境走出,就也带着点东西交融的味道。她身上像这样的矛盾无处不在,“贞女传和好莱坞并存,阴丹士林旗袍下的高跟鞋,既讲男女大防,也讲个性解放[2]。”王琦瑶的性格里同时存在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保守,又夹杂着受西方观念的影响后的开放。这些都影响着她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她渴望爱情,追求爱情,却又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些在她眼前一一呈现,使她迷乱。选美,爱丽丝公寓,王琦瑶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深渊。

  作者对王琦瑶生活的环境描写细致入微。但对她生活的家庭却没有多少描述,小说开篇只说上海弄堂,说闺阁,说片场,说主人公的那些小心思,却没有提到王琦瑶的家庭和家人。王琦瑶的母亲真正的出场只有王琦瑶未婚生女之后,母亲来照顾王琦瑶,最后也以争吵,对峙,母亲愤然离去而收场。在小说中,王琦瑶先是寄居在蒋家,然后被包养,最后独居平安里,一切都与她的家庭无关。在她爱慕虚荣,情愿被人包养之时,家人也听之任之,不曾进行规劝。 “作为家庭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母亲,在小说中几乎是隐形的[3]”。在王琦瑶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道路上,王琦瑶少了家庭的束缚,但她的成长也是缺乏母性关怀的。这就造成了

  王琦瑶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比如蒋家的寄居生活,让王琦瑶变得更加的懂得察言观色,工于心计。

  等王琦瑶有了女儿之后,她和女儿的关系一直是疏离的,紧张的。王琦瑶是缺乏做一个母亲的经验的。她和女儿的相处模式不像母女,却像一对竞争对手,在穿着,仪态,生活态度上存在诸多分歧,这些不仅是母女间的冲突,也是两代人,两个时代的冲突。女儿的出生没有带给王琦瑶任何喜悦,微微的到来似乎是来宣告王琦瑶时代的结束,繁华的世界不再属于自己,她唯有默默的缅怀。微微只知道向王琦瑶要钱,却从不问钱从哪里来的。王琦瑶有一盒金子,却不给女儿,对她而言,女儿是未必靠得住的,为自己留一个底,一条后路才是稳妥的。美丽的母亲和平凡的女儿之间硝烟不断,最后女儿也毫无留恋去了美国。可以说王琦瑶从未在女儿身上体会亲情和温暖。王琦瑶的前半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后半生母女关系的紧张疏离,都是她悲剧人生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她的一些行为变得合情合理,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她作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做人家的情妇,未婚生子。因为和女儿关系紧张,婚姻爱情的失败,没有亲情的慰藉,她展开黄昏恋,企图用爱情取暖,最后却受到更多的伤害,甚至丢了性命。

  王琦瑶的家庭在她的成长中几乎没有什么参与,她又没有正式的结过婚,微微和王琦瑶的关系不像母女却像是竞争对手,所以家庭作为亲情的载体,王琦瑶是从来没有的。亲情的缺失使王琦瑶走向悲剧深渊的一个因素。

  作者这样的安排使王琦瑶这个形象更加真实,具体,也发人深省。

  • ·《长恨歌》读后感(2017-10-19)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三篇
  • 领航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学生范文六篇
  •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三...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十一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范文(通用18篇)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读后感范文...
  •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通用12篇)